中醫視野下的古代面相觀
面相術,即相人術,是古代形法學的一個分支。在《漢書·藝文志》中記載:「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除面相術,形法學還包括相地形、相宅墓、相六畜、相器物等。「相,舊時迷信,觀察容貌以測定貴賤安危,占視宅地以斷吉凶等。」「相,看,觀察。舊時迷信,用觀察面貌、形體來推測人的命運。」在面相術中,看相者被稱為「相士」「相工」「相師」「相者」 等。
相術滲透於社會各個階層,上至帝王貴胄,下至黎民百姓,相術活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痕迹。面相術至遲在漢代就應該形成了完備的理論和行業形態,從《漢書·藝文志》記載「《相人》二十四卷」可知,面相術在漢代以前就有理論專著,《漢代相術管窺》中亦例舉了古籍中有關從事相術行業的典故和名人。
按《辭海》和《漢語大詞典》等現代工具書的解釋,面相術的「相」在現代社會中是一種「迷信」活動,這就意味著它是不科學的,是愚昧落後的,在生活中要被破除、摒棄、廢止。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相」法有著廣大的群眾基礎,在民間隨處可見,婚喪嫁娶、建屋選穴都要請人看一看。歷史發展了五千年,這種「迷信」行為也存在了五千年,在現今科技倡明的時代,它沒有銷聲匿跡,迷信與科學的界線是什麼?現實與理論產生了矛盾,為什麼?它存在的合理性在哪裡?
帶著這樣的疑問,本人深入研究了《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相術著作《太清神鑒》《玉管照神局》《月波洞中記》《人倫大統賦》等,發現面相術並不是簡單的迷信行為,在一些現在看來是「迷信」 內容的外表下面,其實隱藏著中華文化特定的基因和哲學內涵,是對人體動態的社會觀察和未知預測,它與中醫學有著極其相似的特質,只是一個是以預測未來吉凶禍福為目的,一個是以防治疾病,保證身體健康為目的,但其終極目的和對象還是——人,為了使每個個體能更好得生活在社會中,身心得到滿足,生活的幸福,相術側重於人的心理、精神層面的指引,而中醫學側重於身體、物質的感受和感覺。鑒於此,結合本人中醫學的背景,就用中醫學的視角對古代面相術進行一番剖析,從而能更全面地了解認識面相術,探究隱藏於「迷信」外表下的文化內核。
一、以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天地萬物,都是可以根據五行屬性,分成五個類別,人也可以。在面相術中,就將人按形體、面容、行為、性格、語言等特點,化分成五類,即木形人、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水形人。
01中醫五行分類與面相術
從上表對比,面相術與中醫學的五類人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如木形人面相術形容「聳而瘦,挺而直,長而露,節頭隆而額聳也」,中醫學形容「小頭,長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可以看出其體型應是高直挺拔,骨節隆突的樣子。按中醫學理論講,身體高直挺拔,骨節隆突證明先天腎天充盈,精血旺盛。相反,如果同是木形人,雖然身材瘦長,但「肌肉薄疏,腰肋疏細」,即是木形不足,多疾短命之相,從中醫講,亦是腎氣不足,脾胃不調,氣血虛弱的表現。所以,面相術講「似金得金」「似木得木」「似水得水」「似火得火」「似土得土」,即是講除形體相似外,更要神氣相合,才是好相,若神氣不足,未來亦多生變故。
2.五官分屬五行
在傳統文化中,將天地間的一切事物按五行分成五個系統,比如四時、五方、動物、植物、聲音、味道、人體的臟腑、器官等,將本來沒有關係的事物,用五行聯繫在一起。如「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將東方、風、木、酸、肝、筋、目等統一為木屬性,面相術同樣繼承了這一理論,將其做為學科發展的理論基礎。
如「肝出為眼,又主筋脈爪甲。心出為舌,又主血氣毛髮。肺出為鼻,又主皮膚喘息。脾出為唇,又主肉。腎出為耳,又主骨齒也。」「耳屬北方,壬癸,水。眼屬東方,甲乙,木。舌屬南方,丙丁,火。鼻屬西方,庚辛,金。面屬中央,戊己,土。」
另外,面相術除按五行劃分系統外,還運用五行的生克理論,發揮出屬於面相術的內涵,如「耳有垂珠鼻有梁,金水相生主大昌。」 耳屬腎屬水,鼻屬肺屬金,金生水,故有金水相生主大昌之言。「耳大唇薄水克火,衣食貧寒空有智。」耳屬腎屬水,唇屬心屬火,水克火,故衣食貧寒空有知。當然這是面相術利用五行生剋理論發揮而來的,但我認為這是機械的運用了五行生剋理論,耳鼻口唇只是人體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全部,且只言其形而不言神、氣、色、行等面相術最根本的內容,有失偏頗,常常預測不準,這也成為了面相術被人垢病的地方,正如陳摶所言「世之相者,但觀其面部之多,而不究其根本。」
3.以五常配屬五行
孔穎達注《尚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 句曰「五行在人,為仁義禮智信;威侮五行,亦為侮慢此五常而不行也。」將五行與五常聯繫在一起,面相術也對此進行了發揮。如《太清神鑒》「木為仁,主英華茂秀,定貴賤也。火為禮,主勢威猛烈,定剛柔也。金為義,主誅伐、刑法、厄難、災危,定壽夭也。水為智,主聰慧明敏,定賢愚也。土為信,主德載萬物,定貧富也。」
面相術除看人面貌外,對人的德行要求是非常高的。天有大德,地有至德,人也應有德,只有這樣,「天道祐之,人心歸之,享長生之榮」,「必獲陰報」。所以「善相者,先察其德,而後相其形。」「德美而形惡,無妨為君子,形善而行兇,不害為小人」德美即使外貌醜陋,也會成為君子,受人愛戴,有福尊貴。相反,形貌再美麗,德行邪惡,終不得善終,亦不能覺久。由此可見,面相術不是一味追求燕頷虎頭、鳳睛龜背,它要求人講仁義禮智信,做謙謙君子,德馨行端才是獲得美好未來的保證和前提。
二、以神、氣、形為理論根據對人及萬物的產生,傳統理論的認識都是一致的,如《莊子·知北游》「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明確指出人的生命是元氣聚合而成,元氣消散,生命也隨之終結。當然,氣也有陰陽之分,生命的產生是陰陽二氣交感而成,如《周易》「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素問·六節藏象論》雲「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 指出了自然界的「有形」之物皆由天地之氣聚合而成,聚合成不同的形式,就會呈現出不同形態的生物,因而被冠以不同的名稱。
面相術也繼承了這一點,「人之生也,受氣於水,稟形於火。水則為精為志,火則為神為心。精合而後神生,神生而後形全,形全而後色具。是知顯於外者,謂之形;生於心者,謂之神;在於血肉者,謂之氣;在於皮膚者,謂之色。」其中,「水」「火」 應指陰陽二氣,二氣相合,精成神生,神生形全而人就成了有獨立智慧和行為的生命體。
面相術對神的觀察非常入微,「神之在人,欲其深,不欲其淺。」「神」要蜇藏於內,不能外露於表,浮游無根,「神深則智深,神淺則智淺。用則開於眼,合則收於心。」「神」要內收,藏於心中,只有在用時才會微微外顯,正「近觀則有媚,遠觀則有威。其瞻視有力,其睡卧易醒。」 影影卓卓,欲露不露,而威嚴自在,如此自是好相,未來發展良好。這裡的神與中醫的狹義的「神」 應是一致的,都是指心所主之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體健神旺,抗病能力強,即使有病,也多輕淺,預後較好。若體弱神衰,抗病力就會下降,邪氣易侵,有病難愈,預後較差。
正如張介賓所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這裡的志意就是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功能之一,而面相術對神的論述相通的。「夫望其形而洒然而清,或翹然而秀,或皎然而明,或凝然而瑩,眉目聳動,精彩射人,皆由神發於內而見於表也。其神清而和,明而徹者,富貴之象也。昏而濁、柔而怯者,貧薄之相也。」望之神彩飛揚,自是前程可期,若神情昏黯不明,必有心不遂願的事情。
對神氣形之間的關係,面相術論述的非常清楚。正如《淮南子》所說「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是生命的承載,是客體,氣是生命發生的開端,神則是生命主宰,是主體。所以面相術中好的面相是神氣形的統一,若只有形,而無神無氣,亦是枉然,相反形雖低劣,神氣充盈,終有一日會飛黃騰達。如「壽之相,非在乎形貌恢偉。眼目浮凹,便言夭矣。」「世之人惟知其眉上兼耳內生毛多壽;骨入耳,兼人中深長,法令分明,便言有壽。然不知其有所稟也。此蓋精氣內實其骨,乃從精髓而透出,然後毫毛方始生於眉耳,法令方始分明,人中方始得深長。」「神氣深粹之人,形安體靜,不隨語行,不隨默止,不隨色動,不隨色轉,安而定,詳而雅,如此之人,皆知分也。」 由此可知,面相的好壞最關鍵的是神要深粹,氣要安寧平和,與形的關係並不是很大。
以上從五行、神氣形兩個方面大略論述了面相術非迷信的理由,面相術不是單純是只看面相, 「精神、氣色、才智、骨法次第考核,設九成之術以觀之。一曰精神,二魂魄,三形貌,四氣色,五動止,六行藏,七瞻視,八才智,九德行。」它是從各個方面考察個體的信息,加以綜合處理,正如中醫的四診合參一樣,並不獨重面貌。它是以中國古代哲學思維為框架和基礎,通過長期的、大量的觀察和驗證,最終形成了面相術。它基於古代那個社會條件和科技條件,只能以觀察為依據,採集受術者的各種信息,結合陰陽五行、天人地觀、道德倫理等普式知識處理信息,對未來進行預判,促使個體能趨吉避凶,身體健康,生活更美好。
當然,面相術中有很多內容值得商榷,如手掌紋中有帶印紋「主身帶印,為太師」、兵符紋「出將入相」,面上生痣,孤苦貧賤等,這些都是按圖索驥的面相術,真正好的面相師一定是觀察個體生活的環境、行為、性格、品德、相貌、精神等,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這也正如一個好的中醫師,要全方位考察病人的情況,望聞問切合參,不但要按脈問病史,對病人的家族史、工作情況、心理狀態、生活環境都要了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病人的病情一樣。所以,正確的認識面相術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新認識和新體驗,不能一味的否決和論斷,只有這樣,古代傳統文化才能完整的被繼承和發揚。
第39屆中醫適宜技術高級實訓班
招生信息
時間:2018年03月09日-03月13日
地點:北京中醫藥大學京港灣賓館
推薦閱讀:
※你不能不知道三個的穴位保健法?
※某某先生群聊第二回
※漫談中國醫學(二)——中醫與科學
※中醫騙人的老祖宗——《人體特異功能第一人扁鵲》
※老中醫坐堂 外科病診治絕招07 甲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