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雜誌:「中國模式的優勢」等6則

中國崛起是一個五千年文明與現代文明結合的「文明型國家」的崛起。環顧當今世界,數千年古老文明與現代國家形態有機結合的國家只有一個,這就是中國。中國「文明型國家」具有八大特徵:即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澱,以及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這些特徵本質上反映了中國漫長歷史整合而形成的「百國之和」大格局,規範了中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所有特點。以獨特的政治為例,中國的人口、疆土、歷史、文化這四大「超級因素」決定了中國政治形態也是獨特的,因為治理這樣的國家只能以自己的方法為主。中國「文明型國家」的優勢是歷史上形成的「百國之和」,這種國家如果採用西方多黨競爭制度,定會陷入黨爭而四分五裂。如果我們放棄中國模式,轉而照搬西方模式,那麼中國「文明型國家」的最大優勢就可能很快變成我們的最大劣勢:「百國之和」變成「百國之異」,強調和諧的政治變成強調對抗的政治。「百國之和」的人口將成為中國混亂動蕩的溫床;「百國之和」的疆土將成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國之和」的傳統將成為無數傳統紛爭和對抗的借口;「百國之和」的文化將成為不同文化族群大規模衝突的根源。世界上很多人,包括「藏獨」勢力、「疆獨」勢力、「台獨」勢力、西方的所有反華勢力,天天都在盼著這一天。不過他們會失望的,中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實在是人類現代化歷史上最精彩的一幕。(《環球時報》2011年1月19日)

張樹華:中國道路的政治優勢與思想價值

  與西方國家一些學者局限於「民主—專制」、「西方—非西方」的兩極對立思維模式不同,中國發展採取科學的發展方式,沿著協調的發展軌道,秉承著包容的價值理念,為當今國際社會提供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另一種圖景。中國注重立足本國國情,以人為本,注重民生,較好地處理了社會民主、個人自由、國家穩定和政治效率的關係,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探索出一條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政治發展模式。中國的發展很好地體現了發展目的的人民性、發展價值的包容性和發展方式的兼容性,日益彰顯出獨特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優勢。中國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超越了西方單一的「西化—民主化—私有化—自由化」的政治框架,有效地吸納了經濟轉型和社會調整的張力,有效地防範了一些國家出現的民族分裂和地區分離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鄧小平同志所說的「四個堅持」,也就是中國特有的政治優勢,是中國成功的「政治密碼」。國外一些研究者認為,中國正在開闢出一條通往發展的新道路,這條道路是建立在創新、積聚非對抗性力量、實現以人為本的發展和注重個人權利和責任平衡基礎之上的。國際上對中國經驗冠以「中國道路」、「北京共識」、「中國治理模式」等,不僅是對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模式的總結,也是對中國政治發展道路和治理模式的認可。(《紅旗文稿》2011年第1期)

胡鞍鋼:中國社會轉型與經濟轉型是關聯性轉型

  中國的社會轉型和經濟轉型本身可以相互促進,我們把它稱之為關聯性的轉型。中國的社會轉型,實際上是以調整社會結構為主線,旨在促進城鄉一體化,實現居民公共服務水平均等化,提高人民的發展潛力,分享改革開放發展的成果,保持社會福利,保持活力,保持社會穩定的轉型,有助於經濟持續發展。中國的經濟轉型,則是以調整經濟結構為主線,旨在強化國內需求主導,強化居民消費帶動,強化服務業主導,強化新興工業主導,提高質量,提高創新能力,促進提高競爭能力,提高經濟福利水平的轉型,有助於推進社會建設。目前來看,我們的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社會轉型滯後於經濟轉型。經濟轉型實際上政府主要起了一個指導性的作用,主要是依靠市場主體來轉型。而社會轉型中,政府應該扮演更多的角色,當然也要允許社會的參與。從中國的經驗來看,社會轉型是政府主導引導,公共財政資助補助,社會廣泛參與的合作夥伴關係。轉型最終還是要以人為本,經濟轉型主要實現經濟福利最大化,社會轉型則是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本,因此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高經濟福利和社會福利水平,更好地推進社會轉型和經濟轉型。(《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鄧偉志:搞好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本是系統工程中的一個專用術語,說的是從高端出思路。在當前深化改革的當口,把頂層設計引進經濟社會發展中,意義非同尋常。首先,頂層設計能夠看得真,容易察真情,出實招。下面報上來的經濟數字多數是實的,但是,有時也夾雜點虛的,「頭戴三尺帽」的事並非罕見。對假象的出現,掌握頂層設計情況的人就不難判斷其中必然有失真之處。其次,頂層設計能夠真,還因為它全。頂層設計就是全面設計。例如在經濟上,就是處理好工、農、商和一、二、三產業各部類之間的關係,處理好經濟活動中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之間的關係,處理好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涉及經濟制度的問題,處理好經濟與社會的關係、國內與國際的關係。第三,頂層設計能看得全面,也必然會從全面中找出重點、把握大局。全面,不是「你半斤,我八兩」,而是有輕有重,有緩有急。如今在有些人嘴裡的重要二字泛濫成災。殊不知,什麼都重要等於取消了重要。可是,重點又不是亂點鴛鴦譜亂點出來的,是要放在全方位的坐標系中來考量的。(《社會科學報》2011年1月6日

俞正樑:當前國際體系變革的基本特徵

  當今世界格局中各重大力量對比的變化尚處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之中,還沒有出現拐點,但已經朝著有利於新興力量的方向加速發展,並展現新的特點。首先,國際力量重組史無前例地衝擊著西方國家對國際體系的主導權,西方掌控的傳統格局正在被打破,新興力量與傳統力量共同主導將逐步取代西方單獨主導。這種變革不是傳統大國的輪流坐莊,而是體系結構順應全球治理的革命性轉型的開端。其次,這一體系結構變化最引人注目的是:中美作為上述革命性變革的象徵,它們的權重、重要性和作用凸顯出來,雙方之間實力差距會持續縮小,未來國際體系穩定的關鍵在於確保中美分歧不會從根本上危及其雙邊關係和整個世界形勢。第三,由於世界經濟力量和財富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東移,區域綜合實力的對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世界權力中心開始從歐洲——大西洋地區向亞洲——太平洋地區轉移。第四,與歷史上不同,這次國際體系變革不再是大國的專利,一直苦於在世界舞台上被邊緣化的中小國家和地區權力中心,如七十七國集團等,在體系變革中也會積極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最後,未來國際力量對比的發展變化,主要還是建立在硬實力的基礎上,但是,軟實力的對比和分布日趨重要,成為推動國際力量對比演進的重要驅動力。(《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0年第6期)

(美)弗朗西斯·福山:美國民主沒什麼可教給中國的

  21世紀頭10年,人們對不同政治經濟模式的看法發生了巨大逆轉。10年前,在網路泡沫破滅前夕,美國佔優勢。美國的民主被廣泛效仿,美國的技術風行世界,稍加調整後的「盎格魯—撒克遜」資本主義被視為未來的潮流。但美國的道德資本在很短時間內消耗殆盡:伊拉克戰爭,以及軍事侵略與民主推廣之間的密切聯繫給民主抹了黑,而華爾街金融危機則打破了市場自我調節的理念。相比之下,中國發展順利。眼下,許多中國人認為,安然度過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是中國證明自己的體制合理的一個機會,也是美國式自由理念不再佔主導地位的時代的開始。中國政治體制優點明顯。中國的政治體制最重要的優點就是能夠迅速做出眾多複雜的決定,而且決策的結果還不錯,至少在經濟政策方面如此。這一點在基礎設施領域表現得最為明顯,中國投資建設機場、大壩、高速鐵路、水電系統,以滿足工業不斷發展的需要。中國政府的質量高於獨裁政權,這是因為中國政府覺得自己對人民負有某種責任。中國共產黨努力了解民眾的不滿,並就此做出反應,改變自己的政策。(《參考消息》2011年1月19日)


推薦閱讀:

寶貝,你的「生命覺」好嗎? 心探索雜誌
盤點20大明星雜誌封面上的驚人相似造型(圖)
【武術雜誌】62
《世界知識》雜誌:好吧,就讓我們走入這「競爭」——曉岸(安剛)
SecWiki周刊(第213期)

TAG:中國 | 雜誌 | 模式 | 求是 | 優勢 | 國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