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濃濃詩意充盈古詩詞課堂

當下,中國社會興起了國學熱,讀古書誦經文,積累背誦古詩詞在教育界已漸成潮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怎樣教好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編的古詩詞,為學生在生活中能自主進行古典文化積累奠定良好的基礎,已成為小學語文教研領域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上好古詩詞課,讓古詩詞學習真正變成一件有樂趣的事呢?我認為,讓濃濃的詩意充盈古詩詞課堂是關鍵。古詩詞課堂教學設計出了遵循一些常規的教學原則外,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緊抓核心,有所側重地進行古詩詞的字詞教學

1.要善於抓住「詩眼」來教學。

什麼是詩眼呢?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叫做「畫龍點睛」,也理解它的意思,其實,所謂的詩眼,就如這龍的眼睛一樣。看詩,就看最重要的那部分,最能體現詩意,最具精神的那一段,那一句,那一個字。一首詩里,有時候會有一句話或一個詞,對理解全篇的結構脈絡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是詩眼。

教師在設計古詩詞教學時,萬不可忽視了詩眼。備課時找准了詩眼,並圍繞它來設計教學,往往會達到舉重若輕、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在數年前,教學《尋隱者不遇》時,就做過這樣的嘗試。

備課的時候,我發現這首詩圍繞一個「問」字展開,「問」即此詩的詩眼。在教學過程中,我便在「問」字上做足了文章。

在學生讀通讀順詩句後,我引導學生質疑——

圍繞「問」字,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興緻頗高地提了很多問題:

誰問?問誰?為什麼問?在哪兒問?問了哪些問題?……

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理解原詩大意的過程。學生很快在詩句中找到了答案,並梳理出了事情的經過。尤其是「問了哪些問題」這個問題,原詩中並沒有直接答案,學生只有根據童子的答話來逆推才能找到答案——

你師傅在嗎?他去哪裡採藥?他在山中的哪裡採藥?

這一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又可讓學生明白賈島的這首詩語言如此簡練,二十字便能講明白一件事的奧秘在於「寓問於答」,從而深刻體會到賈島凝練簡約的詩風。

疏通了詩文大意後,我繼續在詩眼「問」字上下工夫:

根據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我們來揣測一下詩人在問每一個問題時,心情如何,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並想想,為什麼用這個詞?

學生很快便準確地找到形容詩人心情的詞語,同時深切體會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過程——滿心歡喜,失望但並不死心,重燃希望,惆悵而歸。

在學生準確把握詩人心路歷程的基礎上,圍繞詩眼「問」字,我又拋出一個問題:

為什麼詩人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不找到隱者不罷休?

在學生討論這一問題時,我給學生提供了賈島的相關資料。通過討論後學生體會到賈島創作這首詩的真正用意是表達其對隱者高潔超俗品格的仰慕之情,以及對隱居生活的無限嚮往。

我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抓住了詩眼「問」字,從疏通詩意到感悟詩境,從體會詩人情感到理解表達手法,漸次展開。這樣做,不僅改變了很多古詩課主要指導學生解詞釋句、朗讀背誦的枯燥教學模式,而且使古詩教學增加了探究的內容,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更為透徹,對詩境的感悟也更為深入,教學的趣味性大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了很大提高。整節課的教學達到了舉重若輕,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抓住古詩中富含古典意象的詞語來教學。

通過具體生動的形象來表情達意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顯著特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是此意。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中國漫長的詩詞創作發展過程中,許多事物被詩人們約定俗成地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這種含有豐富意蘊和情思的藝術形象就叫意象。最常見的是望月懷親,菊梅明志,折柳惜別,葉落知秋等。因此,從意象入手是古詩詞閱讀與鑒賞的一條捷徑。

基於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引導學生總結積累古詩中古典意象的意識。課堂上,詩句中出現了帶有規律性的含有古典意象的詞語,要捨得花力氣,通過適當的手段,營造恰當的情境,努力使學生準確把握,充分感受到這個詞語背後的意蘊,為培養學生感受理解古詩詞的能力,為培養學生詩意的眼光,為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古詩詞教學要插上想像的翅膀

1.通過想像將凝練的語言具體化。

教材中選編的很多古詩詞在寫景狀物時的語言可謂精粹凝練,這都緣於古人寫詩在琢字鍊句上的不惜血本。「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吟成五個字,用破一生心。」便是對此的生動寫照。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將這樣高度凝練的寫景狀物語言具體化,把一個詞,一句詩變成生動具體的一段話。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但深入感悟了詩情詩境,充分體會到詩歌言簡意豐的特點,而且也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行了有效的訓練。

有位老師在《遊園不值》一詩的教學中就作了這樣的嘗試:

在學生了解《遊園不值》的詩意後,我讓他們根據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結合插圖,充分想像:在作者沒有看到的花園裡,會有怎樣的美景?根據自己的想像分小組畫出來,並向全班同學解說圖上畫的內容。

課堂上,學生們興趣盎然,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想像、繪畫、討論,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們不但深入地領悟了詩歌的意境,而且想像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2.通過想像來豐富詩歌的故事情節。

教材中選編的很多古詩詞在敘事時言簡意賅,情節的跳躍很大,這就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例如:張籍的《秋思》,這首詩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全詩的點睛之筆是「行人臨發又開封」一句,作者藉助寄家書時的一個細節使全詩境界突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以此句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

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麼?那一刻,你的神態,你的舉止又怎樣?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會怎麼說?這兩人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

當家書終於「開封」之後,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麼做的?(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隻字未動。)

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豐富的想像,不但真切地體會到看似平淡的語言中所蘊含的那份濃烈思鄉情,準確地把握了詩情詩境,而且還得到了有效的寫話訓練,可謂一箭雙鵰。

3.通過想像體驗詩人的心路歷程。

詩歌是詩人內心情感的外顯。沒有真摯濃烈的情感,就不可能產生扣人心弦的詩。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是必做功課。體驗古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往往離不開想像。具體方法大致有兩種:

其一,設身處地法——教師通過情境設置,引導學生站在詩人或詩中人物的角度,展開想像,體驗詩詞語言中蘊含的情感。

如一位教師在執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時,這樣進行後兩句詩的教學。

詩人眼看著好友孟浩然登上了孤獨的小舟,風鼓白帆,船身由近而遠,漸漸消失在蔚藍的天際。他久久佇立江岸,深情地凝視著水天一色的遠方,如果你就是李白,長久駐足的過程中你在想些什麼呢?心裡又會是什麼滋味?

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語言雖寥寥數語,卻貼切生動。學生在這樣「畫龍點睛」式的情境創設中,身臨其境,設身處地地展開豐富的想像,充分地感悟到詩人極其複雜的內心活動。

其二,激活記憶法——教師通過情境設置,引導學生聯繫自身的經歷,展開想像,體驗詩詞語言中蘊含的情感。

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孟郊的《遊子吟》時,抓住「密密縫」,讓學生想像畫面:

此時,這位老媽媽在想些什麼?她會對即將遠行的兒子做些什麼呢?

在此基礎上,老師啟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像體驗情感:

我們每位同學都可能正享受著母愛。在你的腦海中,媽媽為你做的哪件事最讓你感動?如果此時,媽媽就站在你面前,你會對媽媽說些什麼?

學生們回憶過去七嘴八舌地討論,很自然地就入了詩境,動了真情,理解了「密密縫」的深厚意蘊。

綜上所述,古詩詞課要上出古詩詞的味兒來。課堂上,教師要精心選擇教學切入點,有所側重地進行紮實有效的字詞教學;在此基礎上採取適當手段,通過激發豐富的想像使學生深入地領悟詩的意境。最終達到熏陶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思想,陶冶學生性情,有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推薦閱讀:

蘇軾的《醉翁操》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人間詞話
杜甫的《絕句》前兩句選用了哪些意象描畫了春天的景象?
100道古詩詞名句填空題(附答案),快為孩子保存下來!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詩意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