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明明相愛的兩個人,為什麼婚後就看對方不順眼?
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有一個常常被我們忽視的事實是,無論是學會「如何表達愛 / 接受愛」,「如何經營一段好的戀愛關係」,還是「如何維持一段高質量的婚姻」,這些其實都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它們的確與每個人的經歷與智慧息息相關,但卻也是一項可以通過學習與實踐獲得的能力。
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心理學教給我們的「維持高質量婚姻」的方法。
分享方法前,先來看看對大多數人來說,在進入一段婚姻關係後,兩個人之間可能會面臨哪些問題?
1. 隨著生活的愈加緊密,你們之間的「不同」可能會集中爆發
世界上沒有完全契合的兩個人,基因、年齡、生長環境、人生經歷的不同,一定會導致伴侶之間有各種各樣的差異。結婚前很多伴侶已經對彼此的不同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結婚後,兩個人在日常瑣碎中暴露出的差異可能會集中爆發。
差異可能是行為習慣上的,比如隨著共同承擔的事情越來越多,兩個人不斷發現一個人雷厲風行,另一個人優柔寡斷;
可能是生活習慣上的,比如一個人喜愛在周末徒步,另一個人喜歡宅家;一個不愛收拾屋子,一個卻是潔癖;
有可能是愛好和價值觀上的,比如一個喜歡讀海明威,另一個愛打遊戲;一個支持性別平等,另一個有點「大男子主義」;
也有可能是家庭觀念上的,比如一個覺得家庭是一切的重心,有空閑時間都應該投入家庭,另一個則認為家庭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需要給自己留出足夠多的獨處 / 個人追求時間……
這些差異可能會在結婚不久後爆髮式的凸顯出來,此時,對方身上的一些部分要如何容忍,便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不僅如此,選擇忍耐還是爭吵,如何應對衝突,也成為婚姻中雙方面臨的巨大挑戰。
2. 理想化的退卻使得你們放大對方的缺點
結婚後很多人會摘掉「玫瑰色眼鏡」,我們不再美化對方,比如你可能曾經認為 Ta 不羈放縱愛自由很迷人,結婚後卻為對方的不負責任而頭疼。
由於已經進入一段嚴肅的關係,你們對於彼此來說都變得特別和重要,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對方影響,更容易因為對方的一句話而煩惱不安。
此時,不但過去覺得美好的部分會變得「不過如此」,脫掉理想化眼鏡的我們,還會出現對對方缺點的「放大鏡效應」。在自己深愛的人身上,發現了與自己想像中不同的部分,甚至發現自己難以忍受的問題。此時我們會下意識放大這些對自己和關係的影響,從而感到痛苦。
3. 我們更愛在婚姻中計算付出和回報,而它會進一步降低幸福感
很多人在戀愛尤其是熱戀的時候,會感到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願意去做出很多付出:順從對方,努力維持形象,甚至為對方改變愛好和生活習慣。而一旦嚴肅的關係被確認下來,我們會懈怠、不再花心思去經營,從這時起,人們會去想自己為關係付出了多少,對方又付出了多少。
經濟學中的「盈餘經濟」也可以被用來解釋這個現象:在親密關係一開始,彼此的付出都很多,獲得的獎賞是有盈餘(即感受到足夠多的滿足感)的情況下,我們往往不會那麼計較回報。當彼此的努力下降,付出變少的時候,兩個人都會感受到滿足感的降低,出現一些不滿足的部分。此時我們才開始計較回報。而計較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丟失更多的幸福感。
4. 我們想要維持長久的激情,但親密與慾望卻是天生的敵人
今天的人類看似對性更為開放,但事實上性方面有問題的人卻從未減少。研究表明,那些高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的人群已經擁有「維護一段穩定、和諧、充分溝通的關係」的能力——卻唯獨沒有足夠令人滿意的性生活。
紐約家庭治療師 Esther Perel 認為,親密和慾望這對關係中必不可少的夥伴,實際從最源頭就包含著水火不容的敵意。
一方面,在持久穩定的親密關係中,伴侶雙方不可避免地將「消除孤獨感」的任務寄托在對方身上,有時甚至想要控制對方,從而獲得親密無間的感覺——這是親密的關鍵詞:「已知的」、「熟悉的」、「 安全的」。而另一方面,慾望是一種和神秘相關的體驗,它的關鍵詞是:「未知的」、「陌生的」、危險的——正因為不可預測,它才顯得誘人。
除此之外,對安全感的渴求,還會讓你主動抑制情慾的表達,因為慾望的表達是有風險的。無論你們有沒有意識到,婚姻中的雙方都不可避免會在一些時候希望自己是這段關係中更有控制力的一方。因此在長期的關係中,當雙方的關係達到了一種平衡,你會害怕主動做出情慾的表達,例如「你今天好美」,或者「我渴望你」,你害怕說出了這句話,就會使自己陷入被動和尷尬,甚至帶來羞恥感。
那麼,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怎樣維持高質量的婚姻呢?以下是來自心理學家和婚姻諮詢師們的建議:
1. 首先,你可以思考清楚什麼是關係的 deal breaker(一定會讓你終止關係的因素)。
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自己對於婚姻的觀念等等,思考什麼是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絕對不能忍受的東西。一旦婚姻中暴露出了這些,你將毫不猶豫地終止關係。
但 deal breaker 的設置不能過於細緻、也不能過多。它們只能是那些真正觸犯到你的底線的事,否則過於嚴苛的設置會讓你自我限制,從而失去一些發展「高質量關係」的可能。要知道,世界上不存在符合你所有期待的人,不管與哪個人建立關係,都需要經歷談判和相互的妥協。
2. 學會適當地給自己「洗腦」。
Miller(1997b; 2014)總結了一些「認知維持機制」,它指的是,我們為了達到保護親密關係的目的,可以對自己進行有意識的、積極的「洗腦」:
· 保持「積極錯覺」:對伴侶和關係進行適度的理想化。
永遠對你的伴侶保持一種積極的預設:
儘管你清楚地了解到 Ta 的缺點、與自己不同的部分,但仍然儘可能地以積極的眼光去看待 Ta,認為對方的優點是非常罕見的,缺點則不是主要的部分;
當對方做了傷害你的事情時,假定對方是無辜的、行為是無心的;
堅持將你們的關係看作是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優越的、比大多數人的關係都要好。(不過要注意,積極錯覺仍然需要大體基於事實,而不要陷入到完全的幻想層面。)
· 保持「共同體」的認知。
把你們當作是一個整體去思考問題,無論何時,都更多地從「我們」的角度上,而不是「我的」角度上去思考,這會讓你們產生更多的相互依賴感。
· 對替代性選擇的無視。
一段關係是否能夠持續,除了關係雙方的期待以外,還由潛在的替代性選擇決定:我們會在內心不斷衡量,假如沒有現在的伴侶,自己會過得怎麼樣,我們有沒有可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如果自己跟另一個人結成伴侶,現在會不會更開心。
不管對現有關係的滿意度如何,只要我們認為,失去伴侶並不會得到更好的收益,現在的關係已經是最好的選擇,就還是會留在關係中。
而願意保持「積極錯覺」的人,會盡量不去對其他對象、其他類型的生活產生好奇,不去注視有吸引力的對象,甚至存在一些故意的貶低,比如將某個事實上具有吸引力的對象看作是缺乏吸引力的。這都會給親密關係減少一些危險。
3. 在婚姻中維持長久的激情,你需要換一種方式看待「性」。
要解決慾望與親密的關係,首先要承認一個事實:你們從未真的「擁有」過對方。不要把對方當作你已經擁有的東西,始終把對方當做一個有吸引力的對象來看待,看作等待一個被你發掘的人——每天睡醒,你都可以新認識 ta 一點點。 放棄對安全和穩定的幻想。人生是流動的,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只要你還在愛一個人,就註定要承擔風險,承擔一定的不確定性。
此外,在看待性這件事時,或許你不應該稱之為「性」,而應該換一個詞:「情慾」。性是狹窄的,容易用次數、時間、能力來界定;而情慾則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意味著好奇心、吸引、想像力。先著手提高你們情慾的質量,親密關係的質量也會隨之提高;而不是期待感情變好之後才去改變性。
4. 最後,要相信自己會因為對方變成更好的人。
當你們在一起的時候,能夠互相支持、共同進步、承擔責任,當這段關係讓你感覺到,你們是在支持著彼此成為更好的人時,你們之間會產生更加深厚的情感。
與很多人理解的「穩定」不同,親密關係的穩定,並不是靜止、沒有任何衝突的。那樣的狀態可能安全,卻沒有足夠的親密度。
持久穩定的婚姻,一定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你們之間有不同、有矛盾、有互相干擾、有妥協,但是你們能夠不斷了解彼此、為差異進行「談判」、你一步我一步地作出妥協,不斷接受彼此,從而讓兩個人都有這樣一種信心——我們相愛的路上,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問題出現,但我們之間的關係是堅韌有力的,不會被那些問題擊潰。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解決那些問題的方法,而這個人就是我想要的一生的伴侶。
推薦閱讀:
※不顧父母反對我嫁了個老實的窮小子,婚後生活讓我苦不堪言
※看婚前婚後男人大「變臉」
※女人婚後為什麼還喜歡偷男人?
※太多的秘密會在婚後三年爆發(如何度過婚姻三年期)
※第一次去婆婆家,一定要看清楚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