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歌的行板,悲傷的詩

柴可夫斯基 - 如歌的行板 來自美在高處 06:44

第一次知道如歌的行板這個短句,還是來自台灣詩人瘂弦的一首同名詩。記得當初讀到這首詩名《如歌的行板》的時候,完全摸不著頭腦。怎麼每個字都認識,可組合起來卻那麼陌生。

那時,我還沒有專門學習音樂,對這些專有名詞完全是個外行。於是,只能靠讀詩來猜測他的意思。讀完後覺得,這首詩其實很有節奏感,頗有唱歌的感覺。大家可以也來體會一下。

瘂弦(1932年-),台灣的詩人。他的現代詩口語生動活潑、音樂性強,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色彩。

最初也是心生疑惑,怎麼這麼簡單的新詩也能出名?可直到學習了音樂,聽到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時,突然間勾起了我對這首詩的回憶。再翻出來看,便有了新的體會。

這首詩的句中隔著若干 「 之必要 」,這樣讀起來便有了很強的節奏感。你不用一一解釋 「 之必要 」之前放的字眼是什麼,總之這個世界充斥著無數個必要。讀書、考大學、找好工、結婚生子、買車買房等等,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而人只能在命運的洪流中隨波逐流。

詩中的最後一句,才是文中的點睛之筆︰觀音在遠遠的山上,罌粟在罌粟的田裡。看到這一句,一種心底的無奈和心酸湧上心頭。

乍看覺得這個畫面很有意境:高山上有座觀音,山下有罌粟花田。可是,觀音代表美好和善良,罌粟則是醜惡和骯髒。它們相視而望,不曾言說。

直覺覺得,在那個罌粟田住著的是人類。而人類是脫離不開那個罌粟田的,不論怎樣努力,人們追求的善與美總是遙不可及,不覺心生悲涼。

而我又疑心,作者之所以取這個詩名,是因為他聽過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這隻曲子的旋律同樣滲透著悲傷,並一直觸碰到苦難人民的靈魂深處。

不知道這樣的解讀,是否符合作家或是作曲家的本意。但是,無論如何,能觸動到人心的,那一定是好詩或好曲子。

瘂弦《如歌的行板》朗讀

推薦閱讀:

生離死別,人間極苦。簡析四首格調悲傷的古詩詞
肺臟,讓悲傷哭出來
最悲傷的句子
插畫|人一旦悲傷久了,連快樂都會掉下眼淚。

TAG:悲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