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非法佔中一周年 港媒反思八大警示

去年的9月28日凌晨,非法「佔中」運動在香港爆發,恰逢一周年之際,香港《大公報》刊文曆數「八大警示。經歷了長達79日的「佔中」,香港猶如大病了一場:法治遭到巨大衝擊,百業受損,無論是香港的國際形象、綜合競爭力,還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均受嚴重影響。而「佔中」之後,更可謂後患無窮,後遺症陸續浮現:以具有歧視內地旅客口號為名的「鳩嗚團」連連在旺角滋擾,激進分子藉「反水貨客」的名義公然趕客……香港多年來贏得的旅遊之都、安全之都的美譽,一時間蕩然無存。而時至今日,香港仍然未能痊癒,損害如此之重,但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佔中」者們竟以「佔中」作為光輝戰績、政治本錢,仍被無知者奉為「英雄、勇士」,如此黑白顛倒、企圖積非成是的觀點在社會蔓延,不能不引人警惕。

今日藉「佔中」爆發一周年之際,《大公報》總結「佔中」帶來的八大警示,希望全社會認識到違法「佔中」對香港帶來的是損害、是恥辱、是傷害。正所謂「經一事,長一智」,「佔中」不可一,更不可再。

警示1 回歸和平理性法治精神

「佔中」在醞釀時期,以所謂「公民抗命」令社會產生混淆,打破市民需要守法的既有概念。在「佔中」期間,佔領者不僅強行霸佔金鐘、銅鑼灣、旺角三地的交通要道近三月之久,還多次惡意衝擊警方防線,強闖立法會,甚至拒收高等法院連頒的三個臨時禁制令,阻撓保安員移除鐵馬。如此明目張胆地公然違法,每一舉動都是對法治的無情踐踏,但是,「佔中」台前幕後的搞手,包括被視為「佔領金主」的壹傳媒集團前主席黎智英,「佔中三丑」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等,至今仍無一被檢控。

社會因「佔中」出現「破窗效應」,以為人多聲大,違法亦無嚴重後果。有法律界人士發現,「佔中」後,社會對法律的尊崇分成兩半,與政治無關的法律,如商業案件市民就十分服從;但涉及政治的法律,就有部分市民刻意挑戰。

而近期出現辱罵法官、恐嚇法官等事件,反映有部分市民已經從挑戰法律,進而改為挑戰法庭,這些轉變對法治的負面影響並非短期性。故各界必須努力重新修補受損的法治,使社會重新尊重法律,及重拾本港過去的和平理性法治精神。

警示2 防範政治暴力滲透校園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然而,策動違法「佔中」的始作俑者恰好是在大學裡教法律的教授。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叫囂「公民抗命」,謀劃整個「佔中」;港大前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收取「佔中」黑金;港大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借學術機構為「佔中」造勢……這一群「為人師表」者,可以說荼毒了一大批香港的青年人。

在「佔中」之後,激進的風氣滲透校園,今年五月,浸會大學原定委任錢大康為新校長時,學生會代表堅持要「自己揀校長」,更沖入會議室包圍委員,並與保安推撞,迫使校方推遲委任及加開諮詢會。七月二十八日晚,港大開會討論任命副校長時,有學生沖入會場,不單霸佔場地、大肆喧鬧,迫使會議中斷,更包圍和指罵校委會成員,事後更把衝擊暴行粉飾為「以武制暴」。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師道不存,何以教育下一代?然而,作為全港最多會員的教師團體──「教協」,不僅在反國教事件當中走在最前,拒絕讓學生認識國家,最近又在「十本好書」中公然推介由鼓吹「港獨」的陳雲所寫的書籍。未來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須重推中國歷史科和做好國民教育。

警示3 以強大民意向違法說不

「佔中」僅僅通過輿論造勢,就醞釀了兩年,自以為凝聚了足夠的民意,便可以將違法之事美化成所謂的「公民抗命」。不過,「佔中」在初期還頗有聲勢,但廣大市民因為「佔中」被迫交通輾轉,「佔中」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暴露出存心擾亂社會秩序的真面目,多次向警方發起衝擊,成為香港社會最不穩定的因素。

「佔中」者有破壞,無建設,斑斑劣跡引起廣大市民的極度不滿。由香港逾千個工商、勞工、專業和政治團體聯署組成的「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在短短九日內,收集到香港183萬個市民的簽名,要求「佔中」者還路於民,支持警方執法,這成為沉默大多數反「佔中」的最強聲音!其後「佔中」日漸式微,最終警方成功清場。

這次的民意雖成功阻止「佔中」繼續對香港造成破壞,但畢竟只是亡羊補牢。民意不應該出現在事發之後,而應走在事發之前。沉默的大多數在未來的幾場選舉中更應展示強大的民意,向「佔中」說不,向暴力說不,向違法亂港的人說不!

「佔中」撕裂香港社會,引普通市民斥責

警示4 重回經濟正軌保競爭力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理應以發展經濟為主,但近年來,本港反對派以政改為由頭,將社會焦點由經濟引向政治,將政改問題無限放大,煽動市民對抗情緒,公然發動違法「佔中」。除此之外,反對派更將民生、教育等各方面的事情都政治化,導致香港偏離了發展經濟的正軌,競爭力不斷下跌,予外界的印象亦不斷轉差。

今年六月,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表「2015年中國省區、直轄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本港由去年排名第六位,跌至今年僅排第12位,優勢正不斷削弱。該報告稱,香港社會爭拗不斷,自前年開始首次失去榜首位置,如香港不能扭轉劣勢,估計明年將被更多城市超越。五月份,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5《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則指,香港在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首次被深圳超越,退居第二位。報告指,香港有被邊緣化的風險,呼籲香港要居安思危。

政改結束之後,行政長官梁振英強調,特區政府將把重點放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之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亦都認為,目前香港正面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亞投行等前所未有的機遇,應集中精力,把握機遇,為國家做貢獻的同時亦令自身得以發展。

警示5 佔中遺獨必須斬草除根

長達79日的違法佔亂成為滋生「港獨」的溫床,多個走所謂「本土路線」的激進組織趁亂而起。陳雲、黃洋達、黃台仰等激進派核心人物在網上鼓吹「香港獨立」、「建國」、「城邦自決」等歪理,吸納學生、基層青年及無業游民,將社會的不滿化為「仇中」情緒,矛頭指向內地遊客、水貨客、新移民及警察,更為年初爆發、近日再起的所謂「光復行動」埋下火種,對社會治安、商戶生計及城市形象構成極其惡劣的影響。雖然「港獨」分子仍是香港社會的極少數,但「佔中遺『獨』」今日不除,他日必定後患無窮。

「港獨」分子的主張不外乎反中亂港,視「一國兩制」如無物。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日前在港出席論壇時表示,香港近年經濟、民生髮展差強人意,深層次原因是未有依法「去殖民化」,反而「去中國化」死灰復燃、大行其道,導致「一國兩制」受到傷害,造成社會巨大內耗。而「港獨」分子正是「去中國化」的急先鋒,要實現「去殖民化」,也必須除掉這些「佔中遺『獨』」。

警示6 黑金不絕提防外國勢力

根據環保機構的統計,「佔中」使用的瓶裝水達千萬支,加上飯盒、小食、水果,以及頭盔、眼罩、防彈背心、防毒面具和醫藥品等,所耗去的物資總值超過二億五千萬元,如果扣去其中約二成由市民捐贈外,剩餘的「不明來歷」物資總值則高達二億元,總共的花費絕不僅僅如此。

「佔中」數以億計的錢財到底從何而來?這一答案其實早已呼之欲出。表面上看來,壹傳媒集團前主席黎智英是幕後最大金主,在財力、物力上全力支持佔領行動,不過,黎智英不過一介商人,又豈肯做蝕本的買賣,兼之其壹傳媒集團年年虧損,何來巨額資金捐獻?反觀黎對於「佔中」及反對派的捐助,幾乎都由其「私人助理」─曾任美國海軍情報官的MarkSimon處理。故亦有意見指,其實「佔中」由外國勢力在遠程操縱。

外國勢力屢屢通過策動「顏色革命」顛覆他國政權,不少西方媒體乾脆將「佔中」稱作「顏色革命」的香港版。如今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均深陷「佔中」黑金醜聞,更被指將骯髒的黑金引入崇高的學術殿堂。香港黑金一日不絕,便無以還一個乾淨的政治環境。

警示7 兩地唇齒相依不可分隔

「佔中」一方面破壞了香港內部的營商環境和競爭能力,一方面更破壞了香港與內地的信賴關係。「撤回人大8·31決定」是「佔中」者的最核心的口號,為了迫使中央撤回決定而不惜發動「佔中」,期間學聯前常委梁麗幗更狂妄地對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所作的決定提出司法複核。有反對派甚至叫囂「香港自治」、「中央無權干預香港」……這些舉動無一不是在挑戰中央的權威。

「佔中」之後的所謂「光復行動」更是矛頭直指內地遊客,這正是在挑撥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關係,企圖令港人「去中國化」,排斥內地同胞,同時亦令內地遊客對香港望而卻步。

眾所周知,回歸以來,香港的發展離不開中央政策的支持,內地遊客更是香港旅遊業發展的主要來源之一,將香港與國家的發展隔離起來,有百害而無一利。

警示8 應重拾同舟共濟正能量

「佔中」口宣「愛與和平」,實際行動卻充斥「恨與暴力」,並且嚴重撕裂社會,不少人受負面情緒嚴重困擾:朋友與朋友、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因為佔領行動問題,而出現無數爭拗,彌足可貴的親情、友誼均遭損害。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股「怨氣」不斷在社會蔓延,就連互不相識的市民,亦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在街頭爆發罵戰;而爭論也從街頭延伸到互聯網上,網民經常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大戰」,輕則因意見不合而互相「Unfriend」(絕交),重則大玩「起底」、「圍攻」及語言暴力,社會前所未有地充滿戾氣。

長此以往,社會群體之間將失去互信,缺乏合作的基礎,意見各走極端實非港人之福。如今「佔中」、政改均已成為過去式,放眼未來,大家應放下爭拗,重拾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的精神,讓正能量充滿全社會。


推薦閱讀:

積弊成患,「紅包」現象需反思
我變得越來越傻了
如何評價蔣介石的新生活運動?
王永春:百年憲政反思

TAG:反思 | 一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