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亞當斯分區曝光法俗解之二

三、由彩色膠片到數碼攝影

分區曝光法同樣可以應用於數碼攝影。根據網上的資料介紹,亞當斯本人實際上也涉足了數碼圖像領域。數碼攝影同樣需要完成高光與陰影的曝光處理過程。

最初數碼攝影能夠解析的動態影像範圍比膠片小,著技術的發展,數碼影像處理在圖像解析度和動態影像範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多次包圍曝光及後期高動態影像合成(HDR)技術也進一步提高了數碼影像的動態表現能力。

現代專業照相機通常都採用RAW格式記錄拍攝影像。這種格式通常使用AdobeRGB色彩空間,這種色彩空間較大,足以容納足夠的色彩和影調信息。而很多家用照相機則採用sRGB色彩空間,只能以8位二進位數字表達的影像色彩和灰度,這類相機拍攝的照片可以滿足電視機或計算機顯示器上觀看照片的需要,也可滿足日常的家庭照片沖印的需要。

還有一些因素影響著眼數碼動態影像處理能力:計算機顯示器和列印輸出設備。

常見的計算機顯示器只能呈現8位二進位數字表達的影像色彩和灰度,無法顯示高動態數碼影像中的色彩和灰度細節。看一看下面這個灰階圖右側的兩個灰度條,就知道您使用的顯示器是否存在這種局限性了。

根據分區曝光法的劃分,亮度區為0和10的區域,是全黑和全白的區域。如果您的顯示器無法表達上圖右側的兩個灰度條的層次,也不影響在這樣的顯示器上觀察數碼照片。因為這兩個灰度條的亮度屬於分區曝光法中劃分的0(全黑)區和10(純白)區。

一些圖像處理專業顯示器能夠呈現16位二進位數字表達的影像色彩和灰度,這基本上滿足了數碼影像處理的要求。但這種顯示器的價格都比較高。

列印輸出是限制數碼影像表達的另一個因素。一般的家用或辦公彩色印表機和列印紙張只能表現有限的色調和層次,而專業彩色印刷工藝和專業照片列印設備則可以表現更為豐富的影像內容。

上述技術的變化與發展,並沒有改變攝影的最終目的,只是改變了攝影的某些過程。因此,分區曝光法的實際應用,仍是有意義的。

實際上,新的技術手段不但改變並簡化了攝影和後期製作的過程,也為應用分區曝光法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手段。這些手段包括:

  • 數碼照相機內置的測光功能、數碼照相機內置的直方圖顯示功能。
  • 數碼影像後期處理軟體提供的色階調整功能。
  • 數碼影像後期處理軟體提供的曲線調整功能。
  • 這些功能將過去膠片時代複雜的設備操作集成到一部數碼相機和一台計算機上。我們只需要稍微調整一下我們習慣的拍攝過程,和後期製作過程,就可以將分區測光法用於日常攝影實踐。

    四、與分區曝光法應用相關的相機設置

    註:本節仍是一個可操作的實驗。這個實驗過程,有助於更準確地理解分區曝光法與攝影實際操作過程之間的關係。這裡描述的操作過程,並不是分區曝光法必須遵循的過程,而是一個在操作方面相對複雜的操作過程。這個過程在操作上複雜,確相對容易用語言表述。如果使用相機上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功能來實現這一過程,反而難以理解相機曝光控制的機理。筆者將在後續博文中,嘗試用簡潔的語言介紹這種機理在實際攝影過程中的實用操作方法。

    為了表述方便,這裡列出一些相機的基本設置項目,以便進行分區曝光法應用的試驗。進行試驗的相機可以是單反數碼相機(DSLR),也可以是具有以下功能的便攜數碼相機:

    點測光功能、直方圖(柱狀圖)顯示功能、用刻度形式顯示的曝光輔助功能、手動曝光控制功能。

    打開相機後,進行如下設置:

  • 將相機轉盤調至手動曝光控制檔位,這個檔位通常用字母「M」表示,如下圖所示。

  • 打開相機設置菜單,找到「測光模式」設置項,將這個項目設置為「點測光」。
  • 根據拍攝環境,設置適當的感光度值(ISO),例如,戶外陽光下設為ISO100,戶外陰天設為ISO 200至400,白天室內設為ISO 400至800。
  • 將快門速度設為1/100秒。
  • 將光圈設為F5.6或8。
  • 如果使用攜帶型數碼相機,將通過相機菜單找到屏幕顯示模式切換功能,讓液晶屏在顯示拍攝畫面的同時顯示直方圖(柱狀圖)或以刻度形式顯示曝光狀態。

    如果使用單反相機,則觀察光學取景器中的畫面時半按快門按鈕,注意取景器中出現的以刻度形式顯示曝光狀態。

    以直方圖顯示的曝光狀態如下圖所示:

    我們可以將這個直方圖與分區曝光法的亮度區建立一種關聯關係,如下圖所示:

    在這個直方圖中分布著很多條豎線,每條豎線表示一個灰度級的像素分布數量。我們可以將這些豎線分為11組,與分區曝光法的11個亮度區對應。

    從上面這個直方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畫面中大部分景象的明亮度分布在2區和8區,而其它區域分布的內容較少。畫面中最明亮的區域大致分成在8區,亮度最高的區域分布在9區,而樹葉的明亮部分可能分布在6區。如果相機拍攝時只能通過直方圖顯示當前曝光的狀態,對分析畫面中各部分的曝光區域還是有一定難的。但在拍攝前和拍攝後觀看像的直方圖,絕對是掌握正確曝光的唯一有效方法。

    無論是通過光學取景器還是LCD液晶顯示屏觀取景或觀看被拍攝的畫面,在不同光線環境下的感覺差別非常大,完全不能作為是否正確曝光的參考依據。記得曾經看到網上有一位資深影人說過的話,大意是:「要相掌握正確的曝光,要相信直方圖,不要相信液晶屏和光學取景器」。

    數碼單反相機光學取景器中的曝光提示刻度,是可以運用於分區曝光控制的更為直觀的分析手段。

    以刻度顯示的曝光狀態如下圖所示:

    我們可以將這個刻度與分區曝光法的亮度區建立一種關聯關係,如下圖所示:

    當我們將照相機的測光點對準一個被攝物體時,在曝光提示上曝光提示出現在哪個刻度值,畫面被拍攝後這個區域的亮度基本上就分布在分區曝光法所對應的亮度區域。例如,如果我們對準人的面部明亮部分測光並通過調整光圈或快門,使測得的曝光指示停在+1的位置,拍攝所得的影像中,面部明亮部分的亮度區就分布在7和8之間。

    下面,我們以曝光提示刻度來說明實際操作過程:

    拍攝時,如果將相機中心測光點對準一個被拍攝畫面中的一個區域,相機就如同一個測光表,通過刻度提供這個區域的曝光信息。根據刻度與分區曝光法的亮度區的對應關係圖,我們可以大致得出在當前的曝光設置條件下,這個區域在拍攝的畫面中所在的亮度區域。

    如果拍攝人像,則將中心測光點對準人的面部並半按快門。這時,在曝光刻度提示條上應有一個標記停在某個刻度位置,提示當前被測光的區域的曝光狀態。如果當前被測區域的曝光過度或過低,則在曝光提示刻度的-2端或+2端出現提示。這時,通過調整光圈大小、快門速度或感光度(ISO),可以使這個被測區域的曝光指示出現在-2端和+2端之間的某個位置。

    根據分區曝光法的建議,人的面部明亮的部分應分布在6區或7區:

    6通常的白種人的皮膚、明亮的石頭、風景中雪的陰影

    7很明亮的皮膚、有一定反光映照的雪的陰影

    那麼正確的曝光提示應停留在0和+1兩個值之間。如果實際提示位置偏左,則說明曝光不足,需要通過調整光圈、快門或感光度(ISO)增加曝光量。如果實際提示位置偏右,則說明曝光過度,需要通過調整光圈、快門或感光度(ISO)減少曝光量。

    註:很多照相機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的調整幅度都是與上面圖中的曝光刻度提示對應的:在每一個曝光整數檔位中,還有兩個檔位,即1/3和2/3檔。每一個整數檔位之前的曝光量為增加或減少一倍。如果原來設定的曝光量在測量被拍攝畫面時的曝光提示刻度值為0,增加一檔曝光將會使曝光刻度提示刻度值移至+1。

    下面是光圈檔位與的曝光變化的關係(設光圈F8為中間檔,在檔位類型中,標有*號的檔位之間的曝光量為的差數為一倍,平時所說的差一檔、升一檔、降一檔就是指這種檔位):

    檔位類型

    *

    *

    *

    *

    *

    光圈值

    F3.5

    F4.0

    F4.5

    F5.0

    F5.6

    F6.3

    F7.1

    F8.0

    F9.0

    F10

    F11

    F13

    F14

    F16

    F18

    曝光量

    -1/3

    -2

    -2/3

    -1/3

    -1

    -2/3

    -1/3

    0

    +1/3

    +2/3

    +1

    +1/3

    +2/3

    +2

    +1/3

    下面是快門檔位與的曝光變化的關係(設光圈1/100秒為中間檔,在檔位類型中,標有*號的檔位之間的曝光量為的差數為一倍,平時所說的差一檔、升一檔、降一檔就是指這種檔位):

    檔位類型

    *

    *

    *

    *

    *

    快門速度

    1/20

    1/25

    1/30

    1/40

    1/50

    1/60

    1/80

    1/100

    1/125

    1/160

    1/200

    1/250

    1/320

    1/400

    1/500

    曝光量

    -1/3

    -2

    -2/3

    -1/3

    -1

    -2/3

    -1/3

    0

    +1/3

    +2/3

    +1

    +1/3

    +2/3

    +2

    +1/3

    註:畢竟本人不是攝影科班出身,上述表達可能不夠專業,但願不會給人造成誤解。

    從上面兩個圖示中不難看出,分區曝光法的亮度區每提高或減少一級,大致與光圈或快門速度的1/3檔位對應。這樣,我們基本可以這樣記憶:光圈和快門速度每調整一個1/3檔,相當於按分區曝光法的分區將影像中的全部亮度區移動了一個區間。例如:將快門速度由1/50秒調到1/60秒,原來亮度分布在5區的影像就會移至6區,原來亮度分布在6區的影像就會移至7區,依此類推。

    確定了被拍攝主體的曝光值後,可以將中心測光點對準畫面的其它部分,如頭髮、背景中的樹葉、明亮的建築牆壁、地面的陰影、天空等位置,檢查不同亮度的區域是否處於正確的亮度分布區。

    如果明亮的區域或較暗的區域偏離所期望的位置,例如:

    根據分區曝光法的建議,較暗的樹葉、較暗的石頭或風景的陰影應分布在4區,即曝光提示停留在0和-1兩個值之間。

    在拍攝時,可能需要調整光圈來控制景深。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持拍攝主體的正確曝光,每減小一檔光圈(例如由F5.6調至F8),需要將快門速度降低一倍(例如由1/100秒調至1/50秒),以維持被拍攝主體的正確曝光。

    在拍攝過程中,對各個區域明暗度的控制是有限的。如果被拍攝主體與陪體或背景的反差過大或過小,(要記住,當前的曝光對拍攝主體是合適的)就需要在保持主體曝光分布區域的基礎上調整其它曝光區域的分布。這時,就需要在後期用計算機軟體進行調整了。

    分區曝光法在影像拍攝過程中似乎只能指導我們正確地控制被拍攝主體的曝光。由於我們無法在拍攝過程中改變影像中各區域之間的亮度關係,因此分區曝光法在拍攝過程中的運用也就沒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了(這隻能說是我目前能夠理解的狀態)。

    但是,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將幫助我們對拍攝的影像紋理的設計有更深入的理解,並能夠正確地掌握好被拍攝主體的曝光控制。按照這種思維方法拍攝到的圖像,可以在後期數碼影像處理過程中,真正對各個曝光區的明暗進行調整,從而得到讓人過目難望的照片。

    下面兩幅照片,一幅是選擇了適當曝光控制後的影像(左上)。這時,照片的效果尚未完全顯現出來。經過後期使用圖像編輯軟體的「色階」功能進行調整後的影像(右上),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從上面與左上圖對應的黑白圖像(左中)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水面分布在3區。在右上圖對應的黑白圖像(右中)中,大部分水面被調整到1區。從下排兩個直方圖,也可以看到影像不同灰度像素的分布情況的變化。

    這種全手動的控制過程看起來有些複雜,但對於理解相機的曝光控制機理有很大幫助。有了這個實驗操作的基礎,就可以在實際拍攝中不斷發現和創造一些更為簡單的曝光控制方法。在深入理解相機曝光控制機理的基礎上,再去發現或借鑒他人經驗和方法時,更容易理解這些方法背後的原因,並將這些方法演變為活的知識和技巧。

    (待續)


    推薦閱讀:

    長曝光攝影
    什剎海的真面目終於曝光了!
    中朝高官對話內容曝光 朴槿惠肝膽俱裂(4)
    這批被爆出不合格的護膚品,居然還真的有人買?
    周杰倫婚禮內場全曝光:親吻玉手

    TAG:曝光 | 亞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