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手槍

編輯本段簡介

  手槍是一種單兵便攜武器,主要用於殺傷近距離內的有生目標。   手槍由於短小輕便,攜帶安全,能突然開火,一直被世界各國軍隊和警察,主要是指揮員、特種兵以及執法人員等大量使用。隨著技術的進步,手槍經過長期的演變過程,已經發展成為種類繁多的現代手槍家族,並且性能和威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因此,手槍的作用和地位將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手槍是能單手握持發射的小型槍械。多用於近戰和自衛,一般有效殺傷距離約50米。使用專用的手槍彈藥。主要分為左輪手槍、自動手槍、衝鋒手槍、來福槍、機槍、和特種手槍幾種。 目前,國外裝備的手槍,從口徑上看,大多是9毫米的口徑,少量的是7.65毫米、7.62毫米、11.43毫米。今後手槍的發展主要要求是重量輕、便於攜行和操作、彈藥在50米內有致命效果並能對付穿防彈衣的對手。

編輯本段手槍起源

  

  著名手槍 各國人心中都有揮之不去引以為傲的手槍:美國人將M1911視為傳奇;中國人則將毛瑟M1896(駁殼槍)作為英雄的象徵;德國軍人將盧格P08看做榮譽.而在全世界射擊遊戲愛好者眼中,沙漠之鷹是威力的終極體現。

  歷史發展 早期的手槍──手槍的最早雛形在14世紀初或更早幾乎同時誕生於中國和普魯士(今德國境內)。在中國,當時出現了一種小型的銅製火銃──手銃。它口徑一般為25毫米左右,長約30厘米。使用時,先從銃口填入火藥、引線,然後塞裝一些細鐵丸,射手單手持銃,另一手點燃引線,從銃口射鐵丸和火焰殺傷敵人。這可以看作是手槍的最早起源。1331年,普魯士的黑色騎兵就使用了一種短小的點火槍,騎兵把點火槍吊在脖子上,一手握槍靠在胸前,另一手拿點火繩引燃火藥進行射擊。這是歐洲最早出現的手槍雛形。

  14世紀中葉(不遲於1364年),義大利的幾個城市都出現了成批製造的一種名為「希奧皮」的短槍,「希奧皮」(scioppi)一詞源於拉丁文,詞意即是手槍。這種槍長僅給17厘米,因此許多人認為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手槍。   

  15世紀,歐洲的手槍由點火槍改進為火繩槍。火繩式手槍克服了點火槍射擊時需一手持槍,另一手拿點火繩點火的不便,實現了真正的單手射擊。

  到17世紀,火繩手槍為燧髮式手槍所取代,它已具備現代手槍的某些特點,如擊發機構具有擊錘、扳機、保險等裝置,並且槍膛也由滑膛和直線開線膛發展為螺旋形線膛。

  1812年,蘇格蘭牧師A?福賽斯設計製造出擊發火式手槍。這種手槍還屬於由槍口裝彈丸的前裝式手槍,操作不便,發射速度也較慢,難以適應作戰需要。1825年,美國人德林格發明的德林格手槍,採用了雷汞擊發火帽裝置,提高了手槍的射擊性能。1864年,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遭刺身亡,兇手使用的就是這種手槍。

  手槍經過了約541年的漫長發展、改進、演變的過程,逐漸具備了現代手槍的結構和原理,現代手槍誕生的標誌是左輪手槍和自動手槍的發明。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作為火器的槍,其歷史至今已近1000年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槍曾在人類戰爭 中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槍是最主要的武器之一。

  最古老的槍是竹筒火槍。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各式各樣的手槍便出現了。 手槍是槍族中最小的槍,儘管手槍在戰爭中作用並不很大,但它確是軍隊不可缺少的裝備之一。手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手槍的由來及演變卻經過了複雜的過程。   手槍出現的時代,說法大相徑庭。一種說法是手槍出現在1540年,由義大利人造出了皮斯托亞手槍。另一種說法是,1419年,胡斯信徒在反對兩吉斯蒙德的戰爭中使用了一種哨聲短槍,手槍因此而得名。從火器史來看,手槍大致經歷的發展過程是:火門手槍--火繩手槍--轉輪發火手槍--燧發手槍--擊發手槍--轉輪手槍(又稱左輪手槍)--自動手槍。但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現代手槍,實際上只包括擊發手槍、左輪手槍和自動手槍。  早期的手槍──手槍的最早雛形在14世紀初或更早幾乎同時誕生於中國和普魯士(今德國境內)。在中國,當時出現了一種小型的銅製火銃──手銃。它口徑一般為25毫米左右,長約30厘米。使用時,先從銃口填入火藥、引線,然後塞裝一些細鐵丸,射手單手持銃,另一手點燃引線,從銃口射鐵丸和火焰殺傷敵人。這可以看作是手槍的最早起源。1331年,普魯士的黑色騎兵就使用了一種短小的點火槍,騎兵把點火槍吊在脖子上,一手握槍靠在胸前,另一手拿點火繩引燃火藥進行射擊。這是歐洲最早出現的手槍雛形。   14世紀中葉(不遲於1364年),義大利的幾個城市都出現了成批製造的一種名為「希奧皮」的短槍,「希奧皮」(scioppi)一詞源於拉丁文,詞意即是手槍。這種槍長僅給17厘米,因此許多人認為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手槍。 手槍應用于軍事領域,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1544年,德國騎兵在倫特戰鬥中,對法軍使用了單手轉輪打火槍。隨後法國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槍騎兵。金屬彈殼發明後,擊髮式手槍便出現了,其首要標誌是美國人伊桑?艾倫設計了胡椒盒手槍,即多管旋轉的擊發手槍。接著,英國和歐洲大陸也開始生產此類胡椒盒手槍。但這種手槍較重,擊錘抬起時影響瞄準,軍用價值不大。  在15世紀,歐洲的手槍由點火槍改進為火繩槍。火繩式手槍克服了點火槍射擊時需一手持槍,另一手拿點火繩點火的不便,實現了真正的單手射擊。   到了17世紀,火繩手槍為燧髮式手槍所取代,它已具備現代手槍的某些特點,如擊發機構具有擊錘、扳機、保險等裝置,並且槍膛也由滑膛和直線開線膛發展為螺旋形線膛。   1812年,蘇格蘭牧師A?福賽斯設計製造出擊發火式手槍。這種手槍還屬於由槍口裝彈丸的前裝式手槍,操作不便,發射速度也較慢,難以適應作戰需要。1825年,美國人德林格發明的德林格手槍,採用了雷汞擊發火帽裝置,提高了手槍的射擊性能。1864年,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遭刺身亡,兇手使用的就是這種手槍。   1835年,美國軍人柯爾特發明了裝有底火撞擊與線膛槍管的左輪手槍,這是第一支真正成功並得到廣泛應用的左輪手槍。它作為武器在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得到迅速發展。1873年,柯爾特11.44mm後裝式單動左輪手槍被美國陸軍正式採用。同年,史密斯-韋   森研製出新型斯柯菲德11.43mm左輪手槍。1909年,美國陸軍又正式採用柯爾特11.43mm重型左輪手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使用了韋伯利11.6mm左輪手槍,俄國使用了納甘M1895式7.62mm左輪手槍,義大利使用了M1889式10.35mm左輪手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英國還繼續使用韋伯利11.6mm左輪手槍以及美國的9mm左輪手槍。由於左輪手槍對瞎火彈處理十分簡便,安全可靠,所以至今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仍有使用。 1889年毛瑟手槍問世,確立了自動手槍結構原理。1893年,德國製造了第一支實用的博爾夏特7.63mm自動手槍。德國人盧格對該槍又進行了改進,這就是世界聞名的盧格手槍。盧格9mm手槍,從1908年起裝備德國軍隊達30年之久。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自動手槍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結構新穎、性能優良的自動手槍,如美國的柯爾特M1911式及M1911A1式11.43mm手槍,比利時的勃朗寧9mm大威力手槍,蘇聯的托卡列夫TT33式7.62mm手槍,德國的華爾特7.65mm手槍,義大利的伯萊塔M1934式9mm手槍,奧地利的施泰爾9mm手槍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也研製了一些新型手槍,差不多都是自動手槍(自動裝填手槍)。這些手槍主要有:捷克的M1975式手槍,法國的MAB PA15式手槍,德國的HKP9式手槍,義大利的伯萊塔M1951式手槍。70年代後,又出現了一些新手槍,如義大利的伯萊塔92F 9mm手槍,奧地利的格洛克17~23系列手槍,蘇聯的5.45mm小口徑手槍等。從19世紀末自動手槍出現到現在,儘管手槍特別是近代手槍在技術上並沒有重大的突破,但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包括手槍自動原理和結構的改進與發展,而且手槍的口徑也經歷了一個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編輯本段性能特點

  手槍按使用對象可分為軍用手槍、警用手槍和運動用手槍;按用途可分為自衛手槍、 戰鬥手槍(大威力手槍和衝鋒手槍)和特種手槍(包括微聲手槍和各種隱形手槍);按結構可分為自動手槍、左輪手槍和氣動手槍(如運動手槍)。  與其他槍械比,手槍的主要特點是:   1. 質量小,體積小,滿裝槍彈手槍的總質量:軍用手槍一般在1kg左右,警用手槍在800g左右,便於隨身攜帶。

  2. 槍管較短,口徑多在7.62~11.43mm之間,也有採用小口徑的,但大多採用9mm口徑,適合於殺傷近距離內的有生目標。  3.彈匣供彈,自動手槍彈匣容量大,多為6~12發,有的可達20發;左輪手槍則容彈量小,一般為5~6發。  4.多採用半自動(單發)射擊,但也有少數手槍(如衝鋒手槍)採用全自動(連發)射擊方式。前者戰鬥射速為30~40發/min,後者戰鬥射速高達120發/min左右。  5.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易於大批量生產,成本低。手槍的不足之處是有效射程近,一般為50m左右,衝鋒手槍的有效射程遠些,但也不超過150m。由於衝鋒手槍質量較大,連發精度差,火力不及衝鋒槍,因此,尚未被廣泛採用。編輯本段裝備現狀

  目前世界各國裝備的手槍的口徑有5.45mm、7.62mm、7.63mm、   手槍  7.65mm、9mm、0.380in、10mm、11.43mm和12.7mm等口徑,大約有幾十種型號。  美國和北約各國採用的是9mm、10mm、11.43mm和12.7mm等口徑。裝備的軍用手槍主要有美國的M1911A1式11.43mm自動手槍、柯爾特11.43mm手槍和2000式9mm手槍,奧地利的格洛克17式9mm手槍,義大利的伯萊塔92F 9mm手槍等。裝備的警用手槍主要有德國的HK P7M8/P7M13式9mm手槍和HK P9S式9mm手槍,瑞士的SIG-紹爾P225式9mm手槍等。   前蘇聯和原華約各國採用的是7.62~7.65mm及9mm口徑。裝備的軍用手槍有前蘇聯的托卡列夫7.62mm手槍、馬卡洛夫9mm手槍,前捷克斯洛伐克的M61蠍式7.65mm衝鋒手槍等,裝備的警用手槍主要有前蘇聯的ПСM5.45mm手槍,前捷克斯洛伐克的M1975式9mm手槍等。  在世界各國裝備的手槍中,口徑最小的為5.45mm和0.22LR口徑,口徑最大的為12.7mm,尤以美國的M1911A1式11.43mm自動手槍裝備時間最長,裝備量最大。9mm口徑自動手槍,因其後坐力小、射擊穩定、彈著密集、彈匣容量大,目前為世界各國軍隊和警察廣泛使用。

編輯本段發展趨勢

  隨著使用要求的變化,手槍也在不斷發展。從目前看,主要的發展趨勢是:   

雙動手槍

  從安全和減少手槍操作程序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雙動手槍,有的手槍甚至是三動,如韓國的DP-51式9mm手槍。這種手槍開火迅速,手槍意外落地也不會發生走火現象。

進攻型手槍

  進攻型手槍的概念是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於1990年11月提出的,它的目的是既作為士兵的自衛武器,又在長槍受損時充當進攻性武器使用,而且可用不同的槍彈,對付不同的對象。

衝鋒手槍和小口徑衝鋒槍取代手槍

  手槍由於彈匣容量小、射程近、故障率高限制了它的使用,因而有些國家提出用衝鋒手槍甚至小口徑衝鋒槍取而代之。

大口徑手槍

  美國M1911A1式11.43mm手槍雖已被9mm手槍取代,但1986年4月邁阿密槍戰促使美國再度考慮大口徑手槍的發展,如美國聯邦調查局準備採用10mm口徑手槍。

系列化和彈藥通用化

  目前手槍除統一彈藥口徑,使其通用化外,還通過變換槍管、復進簧、彈匣等部件發射多種完全不同的槍彈,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展望未來,無論手槍如何發展,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仍會佔居應有的位置。

編輯本段轉輪手槍

  它是一種個人使用的多發裝填非自動槍械。其主要特徵是槍上裝有一個轉鼓式彈倉,內有5─7個彈巢(大多為6個),槍彈裝在巢中,轉動轉輪,槍彈可逐發對準槍管。由於常見的轉輪手槍在裝彈時轉輪抽左擺出,因而又稱左輪手槍。

  世界上第一支具有實用價值的左輪手槍是由美國人塞繆爾?柯爾特在1835年發明的。在此之前,早在16世紀,在歐洲就曾出現過火繩式左輪扳手槍,後來又出現了燧髮式轉輪手槍。但是柯爾特以前的左輪手槍一是需用手撥動轉輪,或是用手扳動擊錘帶動轉輪到位,然後才能扣壓扳機完成單動擊發;二是槍彈的擊發火得解決,所以它們應用不廣。而柯爾特發明的左輪手槍具有底火撞擊式槍機和螺旋線膛槍管,使用錐形彈頭的殼彈,並且扣動一下扳機即可聯動完成轉輪待擊發兩步動作。這使左輪手槍頭一次真正具有了良好的實用價值,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使用。雖然人們又對左輪手槍進行了一些改進,但它的基本結構和原理依然保持著柯爾特發明時的原樣。所以柯爾特被稱之為「左輪手槍之父」是當之無愧的。   由左輪手槍射速之低、裝彈較慢、容彈量較少,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在軍隊中的地位被自動手槍所取代。但由於左輪手槍對瞎火彈的處理十分簡便,性能可靠,因此許多國家的警察和個人仍很喜愛使用它。1981年美國總統里根遇刺時,刺客欣克利使用的就是左輪手槍。編輯本段自動手槍

  自動手槍──通常所說的自動手槍,實際上僅指能自動裝填彈藥的單發手槍(即射手扣動一次扳機,只能發射一發槍彈)。所以嚴格地說應叫作自動裝填手槍或半自動手槍。目前各國軍隊裝備的手槍大多是這類槍,而真正的自動手槍是既能自動裝填,又能連發射擊的手槍。由於它射擊精度差,命中率低,所以僅在20世紀的20─40年代在少數國家得到使用。   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手槍(即自動裝填手槍)是由美籍德國人雨果?博查德於1890年發明的。後來德國洛韋公司的格奧爾格?呂格對博查德的設計進行了改進,定名為「帕拉貝呂姆」手槍。這種手槍1900年後裝備了瑞士,德國等國軍隊。德國的著名槍械設計師,毛瑟步槍的發明人P?P?毛瑟在1896年也設計了毛瑟自動手槍,後來還發明了可連發射擊的全自動手槍。中國抗日戰爭中曾廣泛使用的「駁殼槍」和「20響」就是毛瑟式半自動,全自動手槍。  衝鋒手槍

  衝鋒手槍可使用肩托(木盒式或金屬託摺疊式)射擊,半自動射擊時,有效射程可達100米。  用簡單一句話給衝鋒手槍下一個明確完整的定義是不容易的,因為衝鋒手槍兼備自動手槍和衝鋒槍的特徵.衝鋒手槍和衝鋒槍的分界線特別模糊。更有甚者,近年來新研製的某些十分有效的武器已經突破了常規分類法。  例如,有人研製了發射5.56mm步槍彈的獨特單手射擊的武器,美國人別出心裁研製出小魔鬼四合一槍(Imp),即集短突擊步槍、衝鋒槍、救生槍和手槍的戰鬥性能於一槍(註:該計劃已經失敗),還有一種可單連發的單手用武器,取名為mini-sub-machinegun(微型衝鋒槍)。  衝鋒手槍的基本特徵,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必要時,可單手發射;  2.可全自動射擊,亦能半自動射擊,有些可定長點射;  3.大多數發射手槍彈,也有發射小口徑彈種的;  4.重量比典型的衝鋒槍輕;  5.經常配有附加肩托,有時帶消音裝置。  衝鋒手槍這個名稱非常不穩定,人們根據具體槍的特點和個人的愛好與經驗,給它起了很多名稱。「1895年毛瑟研製成功一支真正軍用7.63mm衝鋒手槍,這支槍出現已經80餘年,可是迄今仍有人使用它。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風雲人物溫斯頓?丘吉爾在青年時代任過英國騎兵中尉,他回憶在非洲蘇丹烏姆杜爾曼地區的戰鬥中遭到圍困,據他說,他確實是用了毛瑟衝鋒手槍在喊殺聲四起的重圍中殺出一條生路來的。丘吉爾高度評價毛瑟衝鋒手槍的威力、可靠性和大彈匣容量。他當時向上峰建議裝備此槍,但英軍當局一直到許多年後,才認識到這支衝鋒手槍的威力。」   7.63mm毛瑟手槍是一支典型衝鋒手槍。據稱在本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毛瑟手槍運到中國出售的超過400,000支。「中國人特別喜愛毛瑟手槍,在亞洲,弄到一支毛瑟或仿製品,則身價倍增。」中國人給毛瑟起的名字很多,計有:駁殼槍、盒子槍、盒子炮、自來得手槍等。  衝鋒手槍由於重量輕、外廓尺寸小,在數十米內能發揮相當大的火力威力,「可部分地執行衝鋒槍的傳統任務。」因此該類武器可考慮配發給空降部隊、小分隊指揮員、偵察兵、汽車兵、炮手、導彈手、後勤人員以及公安防暴人員。游擊隊員如果配上這種武器,在某些情況下,其作用不減當年。  著名的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勃朗寧出生於美國一個頗有聲望的軍械世家,1897年後移居到比利時。勃朗寧曾根據博查德的發明設計了多種性能優良的手槍,其中某些類型的勃朗寧手槍共產至今仍在許多國家的軍隊中裝備使用。編輯本段著名手槍M1911

  

  M1911自動手槍作為美國軍隊的制式手槍長達70多年。雖然在1985年美軍更新制式手槍(M9手槍)後M1911A1被替代,各種M1911手槍仍然被許多公司生產,提供給軍隊、執法機構、保安人員和民間愛好者。該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工作原理,射擊方式為半自動。發射0.45 英寸(11.43毫米)柯爾特手槍彈,使用7發彈匣供彈,該手槍特點:一是結構簡單,零件數少,分解結合比較方便;二是機構動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該槍最大不足是:重量體積較大,射擊時後坐力大,影響射擊精度。  儘管美國軍隊的制式手槍已經更換為是的M9手槍,但各種M1911手槍仍然被許多公司生產,由於其大口徑彈藥在實戰中無可比擬的絕對殺傷威力和精準且迅速的單動射擊模式,美國一些精銳軍警部隊(如SWAT)一直將其列為特戰成員制式手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的美國特種部隊還是採用了幾乎和上世紀設計上一模一樣的M1911手槍。M1911手槍經歷了一次戲劇性的復興,特種部隊和警察部門紛紛放棄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間大量裝備的9毫米口徑的手槍,轉而重新採用了一度被認為落後於時代的口徑0.45ACP M1911手槍,如今世界最大的M1911手槍生產商——金伯(KIMBER)公司生產的「沙漠勇士」政府型M1911手槍就是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下屬的海軍特遣隊專門定製的。伯萊塔92SB-F(M9)

  

  1978年,為了取代老舊的點45ACP口徑柯爾特M1911A1半自動手槍,美國空軍提出需採用一種新的9毫米口徑半自動手槍。三軍輕武器規劃委員會代表空軍向幾家著名的槍械公司發出邀請。義大利伯萊塔公司起初提交了92S型,但美國空軍需要像M1911A1那樣的拇指操作式彈匣卡筍,因此伯萊塔公司進行了重新設計。1980年底,美國空軍官方正式宣布了試驗的結果,在所有型號中,伯萊塔92S-1被評定為最好的。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尉官以上軍官包括總司令,腰間別的都是這種槍。該槍的握把全由鋁合金製成,減輕了重量:雙排彈匣容量達15發:扳機護圈大,便於戴手套射擊。槍長217毫米,空槍重量0.96千克,初速375米/秒,有效射程50米。  1983年,三軍輕武器規劃委員會再次準備由陸軍進行一次手槍試驗計劃,命名為「XM9制式手槍試驗」。共有8家製造商投標。1985年1月14日美國陸軍宣布伯萊塔92SB-F是這次比試的優勝者,伯萊塔92SB-F被美軍正式命名為M9。M500

  

  M500轉輪手槍,號稱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手槍是美國史密斯?韋森公司的M500轉輪手槍,M500轉輪手槍在手槍世界裡也是很有名氣的,而它的名氣來源於它的大口徑,此槍為0.50英寸口徑,即12.7毫米,發射 .50馬格努姆大威力手槍彈,由於子彈太大,一般的轉輪手槍彈膛能裝六發彈,而這兒只能裝下五發!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它所發射的子彈的動能,是大名鼎鼎的.50口徑「沙漠之鷹」的兩倍!3517焦耳,已經達到了大威力步槍彈的動能!殺傷威力完全可以用嚇人來形容,稱其為「手炮」一點也不過分!  不過,大家可能想不到,這個大威力的手槍並非用于軍 生化危機中的M500事用途,而是用於狩獵大型獵物,一槍打死一頭非洲象也不在話下,厲害吧!當然,現在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大型動物可以供它獵殺了,現在僅剩下的那些動物人們忙著保護都來不及呢!除非去太空獵異形,否則它無用武之地。Desert Eagle(DE)

  

  沙漠之鷹,於1980年由MRI發布;原型槍則在1981年完成;而最終定型則是在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IMI)。在經過數以千計的射擊試驗之後,第一把具有完全功能的0.357口徑沙漠之鷹終於面世。一出現,這款0.357就成為了收藏家和槍械愛好者瘋狂追逐的對象。在1986年一年內,MRI特別生產了1000把珍藏版0.357沙漠之鷹;包括100把金版、400把銀版、500把銅版,均標號為0.357。每把珍藏版的0.357沙漠之鷹都由一個桃木盒包裝。  沙漠之鷹(Desert Eagle)彪悍的外形,不是任何人都能控制的發射力量,這是任何小巧玲瓏的戰鬥手槍所不能替代的,這種特點使它受到好萊塢的注意,在1984年由Mickey Rourke主演的一部動作片《龍年》(The Year of the Dragon)中,沙漠之鷹第一次在電影中登場,從此以後,沙漠之鷹在近500部電影、電視中亮相,這裡的統計還不包括美國以外的影視作品,當劇本中提到「有強大威懾力的手槍」時,幾乎都是選擇沙漠之鷹作為道具。國內的電影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阿諾德?施瓦辛格的電影《最後的動作英雄》(The Last Action Hero)裡面那個一邊駕駛敞蓬車一邊單手用沙漠之鷹將歹徒打得落花流水的形象。GLOCK 17(格洛克 17)

  

  GLOCK17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型號,由於9mm Para口徑是北約成員國的軍用手槍標準口徑,而在其他非北約國家中也是應用很廣的軍用手槍口徑,所以GLOCK17的應用範圍最廣、產量最大。  20世紀80年代初,奧地利陸軍尋求一支新手槍以取代服役了多年的德國華爾特P38自動手槍,他們首先試驗了著名的奧地利斯太爾(Steyr)公司在70年代開發的斯太爾GB手槍,但試驗的結果並不理想。於是,訂單落到了GLOCK公司手上。  作為一家還沒有名氣的年輕的槍械製造公司,GLOCK公司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們首先邀請了奧地利軍方人士及北約組織的高級將領,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組織研究人員將這些意見整理出一個清晰的框架要求,作為開發新手槍的研製起點,並要求外形、結構要全新設計,採用新材料和新的工業技術製造。在1983年,GLOCK公司的新手槍問世。並開始接受奧地利陸軍的各種嚴格的試驗,試驗結果十分滿意,於是奧地利陸軍正式採用,並命名為M80。而這支新手槍的商業名稱就是GLOCK17,發射北約口徑的9?19mm Para手槍彈。  GLOCK17的外形非常簡潔,簡潔到看來起方頭方腦,完全不像傳統的手槍外形設計那樣講究曲線的運用。實際上這樣的設計十分符合實戰應用,便於隨身攜帶和使用。手槍握把與槍管軸線的夾角比任何手槍都要大,這個角度是根據人體手臂自然抬起的瞄準姿勢與身體的角度而定的,因此幾乎不用瞄準便可舉槍射擊,這樣的設計在突然遭遇的近戰中瞄準反應速度特別快而且准。HK USP

  

  USP(Universal Selbstlade Pistole)是HK公司第一支專門為美國市場設計的手槍,它的設計原則以美國民間、執法機構和軍事部門的用戶要求為依據的。在1993年休斯頓舉行的SHOT Show上,USP第一次向公眾展示,同年,USP開始投入生產。  USP可以發射最大威力的9mm槍彈,因為USP本來就是按發射.40彈的規格來設計製造的。無論那一種口徑的USP都有9種型號,不同型號間的區別只是扳機方式、控制桿功能和位置的不同,這樣就給用戶一個較大的選擇空間,而且每一種型號都可以任意修改為另一種型號。  USP前方有兩條導軌,用於安裝UTL(Universal Tactical Light——通用戰術燈)。USP設計公司是ITI,MK23的LAM也是由ITI設計的。UTL售價為250美元,可以適用於各種型號的USP,但緊湊型的USP除外, 後來ITI又設計了一種既可用於緊湊型USP又可用於其他尺寸USP的UTL。
推薦閱讀:

渣女常用的7個頭像!你中槍了嗎?
世界著名手槍擊發瞬間一覽
57手槍
步槍彈多為尖頭而手槍彈多為圓頭 原來是因為...

TAG:手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