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3
轉載▼標籤:高考文化(三)鑒賞運用表現手法的技巧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高考中經常涉及的主要有襯托、對比、象徵、比興、渲染和烘托等。1.襯托。例: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渡湘江① 杜審言遲日②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絕句漫興九首(一)杜 甫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③,便教鶯語太丁寧。【注】①杜審言在唐中宗時曾被貶到南方極為偏遠的峰州,本詩寫在這次流放途中。②遲日:春日。③造次:匆忙。《渡湘江》中「今春花鳥作邊愁」句和《絕句漫興九首(一)》中的「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句在情與景的表現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請作簡要賞析。答:《渡湘江》是一首很有藝術特色的詩,通篇運用反襯和對比的手法。詩的前兩句是今昔的襯比,哀與樂的襯比,以昔日對照今春,以園游對照邊愁;詩的後兩句是人與物的襯比,南與北的襯比,以京國逐客對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竄對照江水北流。詩人渡江南下,看到江水滔滔北流,不禁對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抒發了懷念京國的悲思愁緒。《絕句漫興九首(一)》圍繞客愁來寫詩人惱春的情緒。第一句概括說明眼下詩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第二句是說春色不曉人情,莽莽撞撞地來到江亭,闖入詩人的眼帘。第三、四兩句,是詩人的責怪之辭:花匆匆的開放,鶯頻頻地啼叫,似乎故意來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遊子。本詩以「樂景寫哀情」的藝術手法,符合生活中的實際,結果是哀感倍生。題目要求從情與景的關係來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從大的類型來看,情與景有一致和不一致的。一致是指樂景樂情、哀景哀情,不一致是指樂景衷情。結合兩首詩的主旨和具體的詩句,此題不難回答。[參考答案:兩詩都將「花鳥」人格化,並運用了「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中,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春日花鳥本為娛人之物,《渡湘江》中鳥語花香在詩人心目中只構成了遠去邊疆的哀愁;《絕句漫興九首(一)》中,詩人見花開,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則嫌其過於丁寧。]2.對比。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後面題目。昭君怨·梅花鄭 域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①。兩地不同栽,一般開。【注】①榭:建築在高土台上的房子。詞的下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什麼思想?答:此詞的主題寫梅花,著力歌頌梅花不驕貧,不諂富的高尚品德。一、二句不直說梅花開了,而是別出心裁,用設疑的手法讓讀者去猜測。三、四句點明梅花開放的地點和環境。五、六兩句,用對比的手法描寫出兩種不同的環境。七、八兩句,以不動聲色的敘述句,盛讚梅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高潔操守。從整首詞而言,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就下闋而言則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果不看清題目的要求,很可能回答錯。(參考答案:運用了對比手法。用「竹籬茅舍」「玉堂瓊榭」不同環境進行對比,明寫梅花不擇環境「一般開」,暗贊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潔品格。)3.象徵。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菊 花 黃 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詩中的菊花有何象徵意義?這樣寫好在哪裡?請作較簡要而深入的分析。答:無論說文解詩都要知人論世。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是吒叱歷史風雲的人物,由此理解,回答起來就容易多了。(參考答案:詩中菊花,象徵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中風貌與性格,以及主宰乾坤的氣概。這樣寫顯得含蓄有致。)4.比興。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野水孤舟梁 棟【注】前村雨過溪流亂,行路迷漫都間斷。孤洲盡日少人來,小舟系在垂楊岸。主人空有濟川心,坐見門前水日深。袖手歸來茅屋下,任他鷗鳥自浮沉。【注】梁棟,南宋詩人。此詩大約作於南宋滅亡之這首詩比興深婉,頗具特色。請結合第一聯淡談你的理解。答:要準確把握此詩的主旨,必須抓住第五句「主人空有濟川心」,這是本詩的詩眼。而且題干也明示「前村雨過溪流亂,行路迷漫都間斷」運用了比興的手法,所以題目「野水孤舟」不只是眼前的景,更有深意,有《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在洲」一樣的作用。比興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既有「興」,也有「比」。(參考答案:開頭兩句著重寫水的「亂」。驟雨初歇,秋水茫茫,四溢的溪澗淹沒了平日的行路。既是寫眼前實景,也是比興,暗示了由於時代狂風驟雨的侵襲,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前途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前程茫茫,杳不可知。以雨後野水比喻國事的不可收拾,以行路間斷比喻前程維艱,透出了作者彷徨、迷惘的心情,又引出了後四句詩人的抒懷,給讀者的聯想提供了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含蘊深廣。)5.渲染。例: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問題。[雙調]清江引·秋懷張可久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這首曲子是如何渲染濃重的鄉思之情的?請簡要分析。答:曲的題目是「秋懷」,作者緊緊把握題意,用西風、北雁、黃花、紅葉、芭蕉、雨聲,點染成一幅蕭瑟的秋景。一個異鄉漂泊、鄉思綿綿的遊子的形象便呼之欲出。曲子的後三句句句寫景,句句又是抒情,情景高度地統一,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渲染」一般是用景物來烘托情感。找出寫景的句子,分析它與「鄉思之情」的聯繫,就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參考答案:本詩前兩句,作者道出自己的鄉思。然而其多深多濃作者沒有直接外露,而是以「西風」、「紅葉」、「黃花」、「芭蕉」、「秋雨」這些富有季節特徵的一組景物構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濃麗的秋景圖,襯托自己的鄉思情。)6.烘托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前。酒泉子·憶餘杭 潘 閬長憶①觀潮,滿郭②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注】①長憶,老是回想起。②滿郭,滿城。郭,城的外牆。「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是說多次夢中觀潮,夢中的景象醒來還覺得膽寒。這是運用的什麼手法?請作簡要賞析。答:這是一首寫風物的詞。上片回憶錢塘江觀朝的盛況和潮水洶湧澎湃的氣勢,表現宇宙間的壯觀。下片寫弄潮兒在狂濤巨浪中無所畏懼的表演和驚險的場面和作者別開生面的慨嘆。(參考答案:這裡運用的是側面烘托的手法。夢中潮水排山倒海的氣勢尚且讓自己膽戰心驚.更何況它真實的景象呢!)(四)行文結構方面的技巧行文結構方面的技巧在高考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幾種是:卒章顯志,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以景結情,無理而妙,翻因為果等。1.卒章顯志。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蜀相 杜 甫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詩的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在結構上,這兩句起什麼作用?答:這首詩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時,為追懷諸葛亮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環境的特徵,來渲染寂靜、肅穆的氣氛,把詩人對葛亮的懷念表現得十分真切。二是對諸葛亮的政治活動作概括的描述,勾畫出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的形象。結尾兩句,更從諸葛亮功業未遂留給後人無限懷念,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讚美和惋惜之情,這兩句卒章顯志,蒼涼悲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分析結構上的作用,對全詩的內容有一個總體的把握,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凸現出來了。(參考答案:本詩尾聯通過對諸葛亮的讚揚和惋惜,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尾聯是抒情,在結構上屬於卒章顯志。)2.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遊園不值 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首詩在行文結構方面有什麼特點?請作簡要賞析。容:所謂欲揚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頌揚的對象,而落筆開始卻貶抑它,批評它。前文的「抑」,是為了反襯後文的「揚」。本詩前兩句寫「遊園不值」,被拒之門外的掃興,後兩句寫意外的驚喜,一抑一揚,更顯得喜不自勝。(參考答案:這裡採用了欲揚先抑法。前兩句寫詩人乘興遊園,被拒之門外;後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後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後面高興。)3.以景結情。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三閭廟 戴叔倫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三、四句是寫景的句子,它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答:屈原曾擔任過楚國的三閭大夫。三閭廟是奉祀屈原的廟宇。此詩為憑弔屈原而作。沅、湘是屈原詩篇中常常詠嘆的兩條江流,詩以沅、湘開篇,既是即景起興,同時也是比喻:屈原的怨恨是多麼的深,好似流不盡的沅、湘之水。屈原的怨恨是什麼?為什麼怨恨?詩歌沒有說明,三、四句只是描繪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圖景,引導讀者去思考。季節是深秋,時間是日暮,景色是楓樹林,再加上「蕭蕭」這一象聲疊詞的運用,更覺幽怨不盡,傷情無限。這種寫法,稱為「以景結情」或「以景載情」。分析三、四句的作用,首先要弄清楚三、四句寫的內容,其次要分析它與一、二句以及全詩主旨的關係。如果聯繫《琵琶行》這首詩,就會發現三、四句與「東船西舫俏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異曲同工之妙,以景烘托情的手法就不難發現。(參考答案:三、四兩句以景結情,通過日暮秋風吹落無邊楓葉的蕭瑟之景,進一步烘託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對屈原的同情,顯得含蓄雋永,令人回味不盡。)4.無理而妙。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春 思賈 至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注】此詩作於貶謫巴陵時(詩人曾任岳州司馬)。有人評價本詩後兩句時,說它「無理而妙」,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答:這首詩題作《春思》,詩中也句句就春立意。首句用嫩綠、鵝黃兩色把春草叢生、柳絲飄拂的生機昂然的畫面點染得十分明媚。次句用暗筆為這幅畫添上嫣紅、潔白兩色,並以寫氣圖貌之筆傳出了花枝披離、花氣氤氳的濃春景象,使畫面上的春光更加艷冶,春意更加喧鬧。三、四句是抒情。不說自己愁重難遣,而怨東風冷漠無情,不為遣愁;不說自己因愁悶而百無聊賴,度日如年,卻反過來說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長。立意新奇,遣詞巧妙。在藝術手法的運用上,詩人以前兩句反襯後兩句,使所要表達的愁恨顯得加倍強烈。回答此題,要弄清楚「無理」是指什麼,「妙」體現在什麼地方。詩人怨恨的對象是「春風」「春日」,本來毫無情感的事物,卻成了詩人怨恨的對象;「愁」「恨」是詩人的內心情緒,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出來,令人回味。(參考答案:後兩句寫自己的愁恨,作者不說自己愁重難遣,卻埋怨東風冷漠無情,不為他吹散愁雲;不說自己愁悶無聊,度日如年,卻怪春日惹恨,把恨引長,詩人怪風怪春,毫無道理,但卻把自己的愁苦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說是「無理而妙」。)5.翻因為果。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春 雪韓 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這首《春雪》是韓愈小詩中的佼佼者。「構思新巧,獨具風采。」它構思新巧在哪裡?請作簡要的分析。答:第一句的意思是,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一個「驚」字值得玩味,狀出擺脫寒冬後新奇、驚訝、欣喜的感受。詩人從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三、四句表面上是說有雪無花,實際的感情是:人們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卻嫌」「故穿」把春雪描繪得多麼美好而有靈性,饒有情趣。構思,是指做文章或製作藝術品時運用心思。本詩突出的特點有兩個:一是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雪花以靈性,顯得生動活潑;二是故意顛倒因果關係,把下雪的原因歸結為春色來遲,而實際上應是倒過來:因為寒冬未盡,雪花飄飛,所以春色來遲,因而顯得有情趣。但擬人的手法,是屬於表現手法的範疇,不是構思技巧。(參考答案: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故穿庭樹」紛飛而來的。這首詩巧就巧在翻因為果,增添了詩歌的意趣。)詩歌的表達技巧其實是和詩歌語言相關的問題。考綱里把它和語言分開來探討,是為了從另一個側面突出塑造詩歌形象的手段的多種形式。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是高考命題涉及最多的內容。有單獨考查的,也有結合形象、思想、感情來考查的。因此,它應該是我們複習的重點。從高考命題情況看,一切可以提高詩歌表達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表達技巧是古代詩歌鑒賞中最為複雜的問題,為便於複習,我們可以把「表達技巧」梳理成兩大系列:從一切詩歌都要表現客觀事物來說,有表現方法;從一切詩歌都要表情達意來說,有抒情(言理)方法。
推薦閱讀:
※毛澤東《五律·喜聞捷報》鑒賞
※金銀幣鑒賞
※古典詩詞鑒賞: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賞析
※御三家模樣鑒賞(錦鯉之巔)
※如何鑒賞靈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