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興名將到千古罪人的張俊

▲南宋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圖》。張俊為左起第四人。

  杭州市的西子湖畔,岳飛墓前跪著四個鐵人,分別是秦檜夫婦、万俟卨(音「莫奇謝」)、張俊,正是他們幾個合謀害死了岳飛。這四個人當中,以張俊的人生軌跡變化最大,值得評說一番。

  張俊是與岳飛、韓世忠並列的南宋中興名將,確確實實是個名將。《宋史·張俊傳》稱:「南渡後,(張)俊握兵最早,屢立戰功,與韓世忠、劉錡、岳飛並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岳。」「南渡諸將以張、韓、劉、岳並稱,而俊為之冠。」平心而論,張俊的戰功不可能超過韓世忠與岳飛,之所以將他排在最前面,除了他「握兵最早」外,年紀最大、參軍最早,大概也是一個因素吧?

  張俊(1086—1154年),是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十六歲就參軍當了一名弓箭手。爾後,討「南蠻」,攻西夏,平內亂,由於屢立軍功,軍職也不斷提升。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太原,名將种師中——即《水滸傳》中的小種經略相公,率軍往援,屯兵於太原東南的榆次縣。金軍數萬騎壓迫過來,張俊當時擔任隊將,率部下奮勇衝擊,大量地殺傷了敵人,並繳獲戰馬千餘匹。張俊請求全軍乘勝反擊,种師中卻認為時日「不利」,急令退保。金人獲悉張俊的建議未被採納,於是放心大膽地進兵,將榆次城團團圍住,日夜攻打。不久城破,种師中壯烈殉國。張俊則率所部數百人突圍而出,行至烏河川時再次與金兵遭遇,又殺敵五百餘名,終於將金兵擊退。再後來,張俊輾轉來到趙構麾下,跟隨趙構「勤王」,因屢立戰功不斷升職,後遷拱衛大夫。次年,汴京城破,北宋滅亡,張俊又力勸趙構即位,更受趙構寵信,被任命為御營前軍統制。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扈從統制苗傅、劉正彥挾持宋高宗趙構作人質,舉兵叛亂,又是被韓世忠、張俊等率軍平定。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里,張俊掃平江淮群盜,擊退南侵金軍,大敗李成叛軍與劉豫偽軍,立下了赫赫戰功。那強據江、淮、湖、湘十餘州,大有席捲東南之勢的驍悍叛將李成,屢屢被張俊殺敗,勢窮力蹙之際,不得不絕江而遁。金人尊稱岳飛為「岳爺爺」,李成叛軍則稱張俊為「張鐵山」。紹興十一年(1141年),金兀朮入合肥,攻歷陽。張俊率軍渡過採石江,擊退金將韓常,收復巢縣、昭關,其部將張守忠又以五百騎敗金人於全椒。金兵截斷石樑以抵抗張俊,此時的張俊患病在身,卻「力疾引眾涉流登岸」,與大將楊存中、劉錡等會合,大敗金人於柘皋。

  張俊,雖然比不上韓、岳,卻不愧是一個難得的名將!

  然而,名將張俊,又確確實實是奸相秦檜的幫凶,與另一個幫凶万俟卨一起,謀害了民族英雄岳飛,活該被鑄成鐵人,長跪於岳墳之前!

  一個名將淪為千古罪人,不可否認,張俊在人格上有著巨大的缺陷。

  岳飛在諸大將中年紀最輕,統兵也最遲,卻因「累立顯功」(《宋史·岳飛傳》)而提拔很快,致使韓世忠與張俊都很不服氣。為了與同僚搞好團結,岳飛便「屈己下之」,平定楊么後,送給二人樓船各一,兵士器械等裝備齊全。韓世忠畢竟是個豪爽之人,非常高興,與岳飛的關係也大大改善;張俊大概是認為岳飛在向自己炫耀吧,反而更加忌恨。淮西之役,張俊以軍糧運輸困難恫嚇岳飛,岳飛不為所動,終於取得大捷,趙構傳旨褒獎,內有「轉餉艱阻,卿不復顧」語,張俊懷疑岳飛將自己的話泄漏給趙構了,索性反咬一口,說岳飛以缺餉為借口,逗留不進。一次,張俊與岳飛一同來到楚州城,張俊欲修葺城池以備金兵來犯,岳飛卻道:「當戮力以圖恢復,豈可為退保計?」張俊登時神色大變。張俊知道韓世忠觸迕了權相秦檜,欲與岳飛平分其精銳的背嵬軍,卻被岳飛拒絕。韓世忠的軍吏景著對人說:「張、岳兩位樞密使如果分掉了韓樞密使的軍隊,只怕要出亂子。」其人上奏朝廷,秦檜便逮捕了景著並關進大理寺,準備乘機誣陷韓世忠。岳飛聞訊,急忙寫信給韓世忠,於是韓世忠直接跑到趙構那兒去剖明心跡,秦檜的陰謀才未能得逞。可是,因為這件事牽連了張俊,使張俊忌恨岳飛之心,更加深了一層。

  但是,僅僅以上述的這些人格缺陷,就能使一代名將淪為千古罪人么?顯然不能。在皇權至上的制度中,無論是誰,其人格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扭曲;張俊的人格固然被嚴重扭曲了,甚至連韓世忠、岳飛也不例外。

  我們主要還是來說說張俊。

  南宋初年,迫於抗金戰爭的需要,一改北宋文臣掌兵的老傳統,一些武將掌握了雄厚的軍事實力。紹興十一年(1141年)抗金大捷,暫時解除了金人的威脅後,南宋小朝廷最擔憂的便是「諸將握兵難制」。於是,便有了「召張俊、韓世忠、岳飛入覲」(《宋史·兵志一》)的聖旨。在這種情況下,張俊「首納所部兵」,從前線返回了臨安。他這樣做,既是效忠南宋小朝廷,也是為了保全自己。正是因為他首先交出了兵權,又「力贊和議」,與趙構、秦檜為首的最高統治集團保持了高度一致,所以獲得了最高當局的充分信任。趙構對張俊也很夠意思,可謂言聽計從,凡他所推薦的士大夫,擔任了監司、郡守等高官顯職的比比皆是,他自己則一再陞官晉爵,「加太傅,封廣國公,尋進益國公」,那大權在握的奸相秦檜甚至「盡罷諸將,以兵權付俊」。大概就在這個時候吧,張俊也有點飄飄然了,竟然手握兵權一年多而「無去意」。結果,秦檜又唆使殿中侍御史江邈找碴兒彈劾他,於是張俊被不由分說地降職為鎮洮、寧武、奉寧軍節度使,自然,兵權也失掉了。極擅權術的秦檜一打以後便是一拉,不久又向趙構進言,進封張俊為清河郡王,讓他仍然回到都城臨安「奉朝請」。

  或許這一打一拉、瞬間榮辱使張俊更加清醒地意識到:作為一個大將、一名臣子,最關鍵的不是你的戰功與政績,而是唯上是從、心甘情願地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奴才;戰功與政績到了一定程度,往往還會轉化為負數,一旦功高震主,自己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張俊受到趙構寵信,趙構還叫張俊讀《郭子儀傳》。郭子儀何許人?安史之亂後,他是唐室中興的第一名將,他手握強兵,功勛蓋世,「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說明此時在趙構的眼中,張已越過韓、劉、岳,成為「中興第一名將」了。趙構要張俊向郭子儀學習的,是對皇帝的無限忠誠!這是無論《舊唐書》還是《新唐書》的《郭子儀傳》中都極力強調的。《舊唐書》說郭子儀「是方握強兵,或方臨戎敵,詔命征之,未嘗不即日應召」;《新唐書》則稱「方時多虞,握兵處外,然詔至,即日就道,無纖介顧望」。書中強調郭氏對於皇帝的命令從來不講任何價錢,哪怕處於臨陣對敵的關鍵時刻,只要一接到皇帝召見的聖旨,身為統帥的郭氏也會立即束裝就道,奔赴京城,不折不扣地、無條件地執行,這才是人臣之楷模!不立即遵奉聖旨,就是違抗君命,就是懷有異心,就是大不敬,就會有性命之憂!在封建官場滾爬多年的張俊,自然聽懂了趙構的話音。

  岳飛死後,奸相秦檜權勢熏天。彼時彼刻,不但皇帝的意志不可違逆,遭到權奸之忌也往往凶多吉少。宋人周煇所撰的《清波雜誌》卷五記載了這樣兩則故事:

  張俊被削掉兵權回到家中後,有一天秦檜召他相見,說是有些小事要麻煩張郡王:建康、鎮江軍都缺少主將,請郡王推薦人選。張俊唯唯而退,過了十來天,秦檜催促時,張俊推辭說:閑居臨安的時間長了,與舊有部屬又不通音訊,不知道誰更適合這兩個職位。秦檜說:「如果教郡王推薦翰林學士,固然有困難;推薦將帥,是你的職分所在啊。」張俊被逼得沒法,就推薦了劉寶、王權二人。而這兩個人都是原來隸屬於韓世忠麾下的。

  有一次,趙構親自駕幸張俊家中,已經過了中午了,還沒有離去的意思。張俊便再三央請跟隨而來的宦官,叫他們務必勸皇上早早起駕回宮。趙構走後,家人不解其意。張俊說:「萬歲爺駕幸臣子的私宅,是做臣子的莫大榮幸啊,我當然希望皇上多盤桓些時間了。可是,上一次萬歲爺駕幸秦太師府第時,未到晡時便離去了。」家人們這才明白,他是怕皇帝在他們家待的時間超過了晡時而遭到太師秦檜之忌。

  一個專制君權,已經足以使一般人談虎色變了,又附加了一個熏天相權。夾處於君權與相權之間的張俊,不戰戰兢兢也難。

  或許,對於趙構來說,對於趙宋王朝來說,張俊確實比岳飛更「忠」,更善解「主」意,更叫人放心。這樣一個唯命是從的奴才,哪個主子不喜愛?再說幾句題外話,那岳飛倘若為自身計,要麼對當今皇上百依百順,使趙構下不了除掉自己的狠心;要麼根本不理會他的金牌。滅掉金國後,乘勢將皇權控制於股掌之間,屆時,即使自己不稱帝,日後岳氏子孫廢宋做了皇上,也會尊謚你為「太祖武皇帝」,何用趙氏假惺惺地追封什麼「鄂王」不「鄂王」?            

  封建皇權必然帶來專制獨裁,專制獨裁則必然扭曲人性。張俊,這個一代名將,竟然墮落成為千古罪人。哀哉,岳飛!惜哉,張俊!  文章來源:《文史天地》第162期

  作者:沈淦


推薦閱讀:

千古名將岳飛,為什麼非死不可?
縱橫華夏之名將傳奇14
南宋哪位名將曾經殺的金兀朮割須棄袍 不是岳飛3
被毛澤東稱為千古一人的抗金名將是誰?
] 南宋名將岳飛之死

TAG:名將 | 中興 | 千古 | 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