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素質與家庭的關係

孩子的心理素質與家庭的關係文圖:網路 編輯:梅瓣湖畔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如經濟環境、教育、職業、住房和鄰居等都不一樣。同一家庭內,各個成員之間的性格也各不相同。家庭背景不是影響家庭幸福的關鍵。每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對家庭的態度才能對家庭健康產生深遠影響。下列因素是一個健康家庭所必備的,也是家庭治療的最終目的。1)、每個成員能把自己的家庭看作是一個生活在一起的小團體,大家彼此合作,努力去維護這個團體的安定。作為家庭中的父母,應該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職責,要共同負責全家的事務。在處理家庭問題上要互相理解,互相配合。特別是對子女的教育。有相同的步調和原則。2)、 在家裡,所有成員都能輕鬆交談、溝通和表達意見,共同處理家庭事務。決不能以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3)、全家既要保持一個親密的整體,又要允許每個成員能獨立自主地發展。特別是子女長大後,父母要幫助他們逐步擺脫對家庭的依賴,開始走向自己的世界。如果一個家庭缺少以上各因素,就有必要進行家庭調整,否則,就可能出現家庭問題,引發個人心理問題和家庭危機。

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理應和諧、融洽。儘管有時發生意見分歧,但在原則問題上是團結一致的。在這樣合作、諒解的氛圍中,兒童不但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合作、諒解,而且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也會得到和諧發展,並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於接受教育的自覺性。相反,家庭成員之間形同陌路,處事自私,爭吵不休,這樣家庭的兒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相互關係,形成良好規範。要和睦相處,努力構建家庭的融洽氣氛,父母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樣教人,充分體現家庭是生活之港灣,這才有助於兒童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父母良好的教養態度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父母教育的結果。在專橫的舊式家庭環境中,教育強調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稍有不聽從就以懲罰。在這類父母過分嚴厲的教養態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權,缺乏自信和獨立性,會形成暴戾、橫蠻、撒謊、逆反心理強的個性特徵,並往往會在捉弄別人,尋找報復中得到心理上的補償和平衡。有些家長只想為兒童提供無微不至的幫助和保護,過分嬌龐,有求必應。父母過分包辦代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就會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發脾氣、好誇口的品性。有些父母採取放任自流的教養態度,兒童因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生孤獨感,逐漸會形成富於攻擊、冷酷,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覆無常,容易觸怒,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心態。父母良好的教養態度表現為能以民主、平常的態度對待教育兒童。家庭中能互相愛護、關心、隨和諒解,父母能多給子女鼓勵和誘導,而對子女的缺點、錯誤能恰如其分地批評指正,提高子女的認識,改正缺點。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孩子自尊、自立,對別人熱情友好。能接受批評,經受壓力,有獨立處事的能力。家庭結構的變化是心理產生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隨著人們的價值觀念的急劇變化,家庭結構也隨著發生變化。一些家庭結構的穩定正在動搖,家庭的解體與重構,單親家庭不斷出現。首當其衝使兒童的心理受到傷害,家庭的破裂更使兒童內心的安全感和歸宿感一下子消失,兒童賴以生存的家庭樂園一下子被破壞,從而使孩子容易形成變態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這都嚴重影響著孩子健康心理的發展。因此,必須大力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提高家長的責任,認識培養兒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並努力克服家庭結構變化等帶來的障礙,為子女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推薦閱讀:

急時看素質
副職的基本素質和要求
你沒有素質的樣子真丑
練武人的心理素質 研究心理健康素質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看這些人的低素質行為 令人髮指!

TAG:孩子 | 心理 | 家庭 | 素質 | 心理素質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