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脈確 - 寸關尺臟腑部位 --作者是 清 黃琳述

  • 首頁
  • 樂活資訊
  • 中醫書籍
  • 典藏古籍
  • 好站連結
  • 中醫古籍

  • 內經、難經
  • 傷寒、金匱
  • 溫熱論
  • 診斷治療
  • 綜合醫論
  • 內科
  • 婦科
  • 兒科
  • 男科
  • 眼科
  • 口齒咽喉科
  • 傷科、外科
  • 其他專科論著
  • 針炙、經脈
  • 本草
  • 方書
  • 醫案
  • 養生、食療
  • 中國名醫簡傳
  • 更多書籍
  • 好文共享

  • 心靈學習
  • 健康資訊
  • 真實故事
  • 職場點滴
  • 親子教育
  • 散文欣賞
  • 實用知識
  • 輕鬆幽默
  • 佛教思想故事
  • 簡易食譜

  • 素食食譜
  • 湯粥
  • 點心蛋糕
  • 趣味圖案

    Designed by:
    web hosting
    脈確 - 寸關尺臟腑部位

    作者是 清 黃琳述
    週二, 07 九月 2010 11:31
    文章索引
    脈確
    脈原 脈名 脈類
    寸關尺臟腑部位
    診法
    平脈
    病脈
    主諸病脈
    可治病脈
    死脈
    奇經
    諸脈
    附送戴原禮還浦陽序
    贈醫師葛某序
    贈醫師賈某序
    所有頁面

    頁 4 總共 15 寸關尺臟腑部位

    經:尺內兩旁,則季脅也。

    (肋骨盡處名季脅)尺外以候腎,尺內以候腹,中附上,(越人謂之關)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越人謂之寸口)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膻中在兩乳之間)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關以上)胸喉中事也。

    下竟下者,(關以下)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推而外之,內而不外,(外浮也內沉也)心腹疾也。 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 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頸項痛也。 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有痺也。

    脈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入,以關為界,陽出三分,陰入三 分,故曰三陽三陰,陽生於尺,動於寸,陰生於寸,動於尺,寸主上焦,頭及皮毛竟手,關主中焦,腹及腰,尺主下焦,少腹即足,經於寸關尺分部以候五臟,而六 腑止及腎者,蓋五臟先天之氣,賴後天水穀之氣以養之也。餘腑不及者,統於臟也。

    蓋腎開竅於二陰,小腸膀胱屬前陰,大腸屬後陰,則腎統乎大腸小腸膀胱也。 膽附於肝,則肝統乎膽也。 三焦不統於臟,故於寸內候胸中,關內候膈,尺內候腹,胸中上焦也。 膈中焦也。 腹下焦也。 且五臟者,身之主也。 外則耳目鼻口,四肢皮毛肌肉,內則筋骨脈絡,氣血精神魂魄,皆其所司也。 故人之一身皆可病,而病入臟者死,見真臟脈者死,此所以經之論脈,惟詳五臟也。 四時之脈,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此所以經之論脈,而六腑止及胃也。 經論脈,不以六腑配五臟,而王叔和脈經:以心與小腸,候在左寸,肺與大腸,候在右寸,肝膽候在左關,脾胃候在右關,腎與膀胱,候在左尺,又謂左尺 屬腎,右為子戶,名曰三焦,又謂腎與命門,俱出尺部,其書前後,多自相矛盾,疑不盡出於叔和,世但辟高陽生脈訣,而不知脈訣,亦實本於脈經也。 至右尺主三焦命門之誤,李瀕湖辨之詳矣! 經論脈不及腑,腑病何以候之耶,曰,腑病辨之於症,而以臟脈,候內外之因。假如頭角耳前後痛,往來寒熱,此膽經之病症也。 而肝脈浮緊,則膽經之風寒,肝脈弦數,則膽經之痰火也。 假如胸中脹悶,上焦之病症也。 而肺脈滑數,則上焦之痰火,肺脈沉遲,則上焦之寒氣也。

    寸關尺,經有外候內候之說,王太僕曰,外謂外側,內謂內側,李士材曰,外謂前半部,內謂後半部,二說皆有可議者,試即尺論之,外以候腎,內 以候腹,假令腎病腹不痛,而其脈外側見病脈,內側見平脈乎,前半部見病脈,後半部見平脈乎,即使如此,而一指舉按之間,所謂外側內側,前半後半之界,能劃 然清乎,今據經曰: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外指浮,內指沉,沉而不浮,故有心腹積,浮而不沉,故身有熱。

    由是觀之,則所謂外候內候,指沉浮而言也明矣,蓋五臟六腑之氣,朝於脈口,而各有所辨於寸關尺之間,此天地生人神化莫測之妙,聖人知其故, 而於寸關尺浮沉以候之,浮陽也,沉陰也。以臟腑論,則臟陰而腑陽,以臟腑之氣論,則臟氣清而腑氣濁,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脈之見於寸關尺者,五臟六腑之 氣,臟氣清,故浮候之,腑氣濁,故沉候之也。

    胃亦腑,何為又浮以候之乎?曰:五臟皆稟氣於胃者也。五臟之脈,有胃氣者則平,是五臟之清氣,皆胃氣之所散布也。脾受胃之清氣,則胃為脾之主也。故浮候胃,而沉候脾也。

    趙繼宗曰,心肺居上,為陽為浮,肝腎居下,為陰為沉,脾居中州,半陰半陽,半浮半沉,當以左寸為心,右寸為肺,左尺為肝,右尺為腎,兩關為 脾,按趙氏之說,可謂妄矣,夫寸關尺之部位,皆手太陰肺經之動脈也。聖人於此分候臟腑,此其故,惟聖人知之,而其所以然之故,聖人終不得明言之也。

    趙氏不自知其量,而創論欲異於聖人,抑何妄乎,至褚澄謂女人之脈,當以左寸為命門,左關為脾,左尺為肺,右寸為腎,右關為肝,右尺為心,則其妄更甚矣!

    脈經:心肺俱浮,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肝腎俱沉,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 ,舉指采實者腎也。

    脾者中洲,故其脈在中,按此,皆論心肺肝腎與脾之脈體,非論寸關尺,而凡浮者為心肺脈,沉者為肝腎脈也。

    王宗正不察,為之說曰,診脈之法,當從心肺俱浮,肝腎俱沉,脾在中州之說,王叔和獨守寸關尺,分部位以測五臟六腑之脈,非也。

    按宗正,以叔和獨守寸關尺為非,不知執心肺俱浮,肝腎俱沉之說,亦非也。今即守寸關尺論之。假如氣虛痰郁,而兩寸俱沉之脈,豈以其沉,而遂 謂肝腎之乘心肺乎,失血傷精,而關尺俱浮之脈,豈以其浮,而遂謂心肺之乘肝腎乎,若使不守寸關尺,將不論何部浮,而皆以為心肺病乎,不論何部沉,而皆以為 肝腎病乎,況同一浮也。心病肺不病,不論部位,其何以辨乎?同一沉也。 肝病腎不病,不論部位,其何以辨乎,且使心肺俱以浮候,肝腎俱以沉候,經何為又分心肺肝腎,與脾胃之部乎,夫脈以候病也。守寸關尺以候之,尚不能 洞悉其精微,若不守寸關尺,則茫然而無據矣!經曰:脈者血氣之先,血氣者陰陽也。故脈有三部俱浮者,陽盛也。非三部之浮,皆心肺脈也。三部俱沉意,陰盛 也。非三部之沉,皆肝腎脈也。當以部位辨之,又以脈之本體辨之。假如浮,必浮洪來盛去衰者,心也。假如沉,必沉而弦長者,肝也。經但言,尺外以候腎,尺內 以候腹,而叔和則以兩尺兼候膀胱,吳寫皋,李士材輩,則以左尺兼候小腸與膀胱,其意皆欲補經之所不及,不知經之論脈,惟詳五臟者,蓋以五臟能繞乎六腑也。 即如傷寒,頭痛腰痛項強,此膀胱經之病症也。而其脈不候於左尺,而候於左寸,愚故曰:腑病辨之以症,而以臟脈,辨內外之因也。

    由是觀之,則以左尺候腎,兼小腸與膀胱,以為補經之所不及,可以不必矣,且一部候兩脈,猶有浮沉陰陽之可辨,至一部,候腎與小腸陽膀胱至脈,試問何以確辨其為腎脈,為小腸脈,為膀胱脈乎。

    << 前一個 - 下一個 >>

    推薦閱讀:

    尼羅河慘案作者是誰?
    葫蘆小金剛二的作者是誰?
    定格動畫的頂尖作者是誰?
    《甘十九妹》小說的作者是誰?
    《最強棄少》這本小說的作者是誰?

    TAG:作者是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