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互動:廣東新型城市化的南海探索

在廣東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區域的城市與產業如何統籌協調發展?城市與產業的關係如何重新審視?城市之於產業,可以有怎樣的創新認識和創新實踐?昨日,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2南方有為論壇」第一場分論壇,以「產城互動:廣東城市化的南海創新實踐」為題,深度探討「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的新思考與新探索,為全省貢獻來自新型城市化一線前沿的鮮活經驗。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中國社科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淮,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王世福,中山大學教授、高級城市規劃師袁奇峰等4位海內外知名專家聚首一堂,以佛山市和南海區為樣本,綜論產業與城市的互動共融之道。

  與會專家認為,城市發展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城市是涵蓋多方面的,而產業是其中一部分。在新一輪發展中,城市應該引領產業發展。在這一方面,目前正強力推進「城市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的佛山市和南海區,先行先試,逐步實現從以往的「產業催生城市」轉入「城市引領產業」歷史新階段的主動轉變。

  佛山新路:重構城市與產業關係

  在剛剛閉幕的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明確指出:廣東加快轉型升級,必須把新型城市化作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重要抓手。

  推進新型城市化,繞不開一個重大命題:產業與城市,兩者如何統籌協調發展?在當前城市正日益成為區域競爭重要載體的「城市時代」,城市之於產業,需要有怎樣的一番新認識?

  「佛山的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在第11位,在全國的地級市中,佛山排名更是在第一位。然而,為何我們會覺得佛山的城市發展跟不上產業發展的步伐?」在論壇剛開始,應邀出席的佛山市市長劉悅倫就拋出了這樣的一個疑問。

  實際上,佛山目前遇到的困惑是眾多珠三角城市所遇到的共性問題。在改革開放走過的30年,不少地區更多的是產業帶動城市的發展。以佛山為例,佛山的產業尤其製造業享譽在海外,但佛山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到了當前已經難言令人滿意。當城市的升級跟不上產業升級的步伐,高端人才進不來、高端產業進不來,城市不升級,將遲早制約產業轉型。

  佛山給出的答案是,從今年起全面啟動「城市升級三年行動計劃」。這不是簡單的拆舊與建新,而是從以往的「產業催生城市」全面轉入「城市引領產業」的歷史新階段。

  「在『專業鎮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尋求新型城市化路徑是南海和其所在的佛山等先發地區城市升級的重要課題。」昨日出席論壇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張東明表示,在此過程中,重構城市與產業的關係,尋求一條產城互動、產城融合的新路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城市與產業會以何種方式重構?「規劃引領城市,而城市則帶動產業。」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主席劉太格認為,目前佛山城市過於分散,應該將不同板塊根據其特色進行整合,要將城市的功能適當地分散,而且最關鍵的是以城市帶動產業發展,而不是產業帶動城市發展。

  此觀點也得到了陳淮的認同。他認為,珠三角在前期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發展加快城市建設,重新優化功能分區是一個很有必要的事情。在這過程中,還要處理好環境、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矛盾。

  南海樣本:以三大國家級平台推進「產城互動」

  產業與城市之間的關係重構,實際上也是區域發展要從「產城分割」走向「產城融合」。「『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的舊有模式無法使城市具有國際競爭力,土地資源的有限性、環境因素的制約,以及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都要求城市與產業要協調發展。」陳淮認為,在城市引領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通過城市規劃和功能分區來實現。

  而實際上,通過對城市的空間重組和功能分區來引領產業發展的做法,目前在佛山市南海區正在強勢推進。2003年,南海實施「東西板塊」和「雙輪驅動」兩大戰略,其背後的實質就是區域協調發展,旨在改變南海改革開放後單一工業化的發展路徑。在延續原有「東西板塊、雙輪驅動」戰略的基礎上,2010年8月,南海區將全區發展空間戰略重新調整為「中樞兩翼,核心帶動」,創造性地提出東、中、西3大片區協調發展戰略,旨在形成「城市南海看東部、產業南海看中部、文化南海看西部」的層次分明的城市空間格局。

  在此背景下,南海提出要在東、中、西3大片區分別打造3大國家級發展平台,即東部把廣東金融高新區打造為國家級產業發展平台、中部把南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升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部則力爭把西岸「國家旅遊產業集聚(實驗)區」擴展到整個片區。「3大平台實現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以平台吸引人才、以平台聚集產業、以平台凝聚文化,統領南海未來發展。」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說。

  「南海的經濟總量達到了2000億,足以跟一個地級市較勁。但如果沒有把城市當作一個有機體來進行全方位規劃和提升,就只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劉悅倫認為,南海區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目前3大片區已經齊頭並進。可以預見,在3到5年內將會形成一個新的格局。

  產城共融:從「專業鎮」回歸現代「城市」

  仔細探究,無論是南海此前提出的「東西板塊」戰略還是「3大片區」戰略,兩者都強調對城市的空間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重構,以及對現代型城市經濟的迎合和適應。而其背後,正是從以往「產城分割」走向「產城互動」的理念轉變。

  在此之前,包括南海、順德、東莞在內的眾多珠三角城市,都是由「專業鎮經濟」模式來引領發展,在帶來改革開放30年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與經濟卻無法同步發展:產業成為主導,而城市發展相對滯後。

  要改變這一現狀,城市必須要從此前的「產城分割」走向「產城共融」,從此前的「專業鎮模式」回歸到現代「城市」的發展。目前南海正試圖通過「以3大平台形成產業集聚,以產業集聚帶動鎮街融合」的方式,走出一條「產城互動」的新路,此舉對於珠三角乃至廣東也有著標本與參考的意義。

  在回歸現代「城市」的同時,南海「同城異質、錯位發展」的城市、產業資源優化配置之路越走越清晰:東部片區凸顯「最都市」、中部片區探求「更國際」,而西部片區則定位「最嶺南」。

  在這一空間格局引領下,都市型產業經濟、先進位造業、文化旅遊產業等「城市經濟」在南海東、中、西3大片區紛紛呼之欲出。這一現象意味著,佛山和南海的城市形態從「專業鎮」回歸現代「城市」,正引領著這片土地之上的經濟形態從「專業鎮經濟」轉為「城市經濟」。而這,正是佛山「城市引領產業」和「產城互動」理念的一個鮮活體現。

組團式城市「強中心」的南海路徑

  話題聚焦

  組團式城市如何走出「強中心」之路?新型城市化如何兼具整體提升與中心強化?

  佛山是一座典型的組團式城市,在過去「2+5」組團式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包括南海、順德等在內5區城市化整體並進、層次漸明。但在當前城市亟需「轉方式」、「城市時代」到來的大背景下,佛山這個組團式「城市群」遇到一個突出問題:城市中心如何強化?新型城市化與新型工業化如何統籌協調、共生共榮?城市如何有效驅動產業轉型?

  在這種背景下,佛山實施「強中心」戰略成為一種共識。在昨日的論壇上,被稱為「新加坡規劃之父」的劉太格等多位專家均認為,對於當前的佛山和南海而言,「強中心」是必要選擇,而在「強中心」的戰略下,必須優化空間格局和做好基礎配套,以形成引領高端產業和高端人才的加速聚集。以「強中心」推進產業與城市共融,這對全省都有啟示意義。

  「強中心」既聚合資源,更展現個性

  「廣州是典型的強心弱邊,佛山是典型的強邊弱心。」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王世福認為,廣佛同城是指向3000萬人口的超級城市規模,這種城市架構使得佛山在城市空間上,要建立一種深度的中心戰略。

  中山大學教授、高級規劃師袁奇峰也認為,從廣佛同城的架構來看,南海的東部片區位處同城前沿陣地,因此,包括桂城和大瀝兩個東部鎮(街)在內的「瀝桂一體」,實際上已成為佛山「強中心」的重要部分,「只要將中心抓起來,將人氣做起來,就有可能將整個城市的框架撐起來」。

  這道出了佛山「強中心」的關鍵所在。佛山市市長劉悅倫昨日在論壇中表示,佛山要有一個比較好的中心,但不一定是廣州、北京、上海那樣的中心,「但它又能夠提供比較好的公共服務,有比較好的商業、娛樂、文化等方面的吸引力,讓一些為佛山製造業服務的高端服務業,比如說研發、設計、營銷、信息、商務服務等人才,不要都留在廣州,起碼有一部分可以留在佛山。」

  劉太格則認為,「中心」對於佛山而言,除了輻射和資源聚合效應外,還是城市個性展現的需要。鑒於佛山的組團城市特徵,他建議在「強中心」的過程中,要有一個很強的中央商務區,周圍再針對性布局等級、層次不同的商業中心,「中間的城區是主商業中心,人口多一些,可以支撐這個中心」。而從人口密度因素來看,他也建議佛山的「強中心」建設,一定要將中心的基礎公共設施做好,以此減少市民的生活成本消耗,如此,城市中心才能聚集「人心」,形成「向心力優勢」。

  「1+2+5+X」優化組團式格局

  「南海是佛山的縮影,是佛山的典型反映。」在劉悅倫看來,在南海的城市化過程中,「強中心」亦須成為一大關鍵詞。因為位處廣佛同城前沿陣地,南海將與廣州直接接壤的大瀝和桂城兩個鎮(街),綜合形成「瀝桂一體」的中心城區發展思路。

  目前,佛山正式將「2+5」組團式格局優化升級為「1+2+5+X」。具體而言,在這一新格局之中,「1」即為崛起之中的佛山新城,「2」則指瀝桂新城和順德新城兩大副中心。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表示,南海的大瀝和桂城正在融為一體,強力推進「瀝桂新城」,積極融入佛山的「強中心」,並與中心城區禪城、佛山新城聯為一體,成為一個大的中心。

  在袁奇峰看來,這種思路正是佛山「強中心」的路徑。他認為,目前佛山相當於一個城市群,怎麼將城市群轉化為城市,特別是有強中心的城市,需要一個中心體系的構建。而在這種構建中,南海東部地區的「瀝桂一體」,再加上禪城和佛山新城,一個三角形的格局有望將佛山的中心構建起來。按照此構思,南海的「瀝桂一體」,實際上將成為佛山「強中心」的重要一極。

  「城市規劃要與土地談戀愛」

  現場互動

  圍繞城市升級命題,一場暢快淋漓的討論,讓與會的各方人士紛紛亮出鮮明觀點。在發言中,有「新加坡規劃之父」之稱的劉太格就有關城市規劃建設「要與土地談戀愛」的觀點引發熱議。而這一理念,實際上正與佛山、南海當前從工業造城到文化、生態興城的城市升級路徑互為呼應。

  城市規劃呼喚「對土地的感情」

  「不要將環境當做是一堆土,要鏟就鏟、要切就切,應該是帶著感情來做;其實每一個城市和另外的城市最大的區別性,就是天然環境和歷史古迹、建築。」論壇上,「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講述了自己從事規劃工作近半個世紀以來的心得。

  在回顧新加坡的工作經驗作為例證後,他提出建議,「規劃時,主人不是規劃師,規劃的主人應該是土地。」在劉太格的眼裡,做城市規劃「要與土地談戀愛」。他解釋說,所謂與土地談戀愛,就是要保護自然、保護古迹,否則「建築設計做得再美,如果沒有感情,環境還是不行。」

  劉太格有關「與土地談戀愛」的一番論述,引發了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的共鳴。「我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看著這一片土地的變化,非常有感情。」鄧偉根說。

  近年來,南海區的城市規劃愈發尊重自然生態與文化傳統,相繼把該區內的千燈湖、聽音湖、博愛湖等城市水系項目列入城市升級中的重點要素,逐漸擯棄以往圍繞工業項目造城、以及「水泥森林」造城路線,通過建設城市水系「借湖造城」、「借山造城」,以生態、文化興城,通過對文化、生態的回歸驅動城市轉型升級。

  回歸傳統文化,凸顯嶺南城市特徵

  事實上,除「借湖造城」外,南海「文化造城」的路徑也流露出了當地特色:以文化引領3大片區協調發展,重點打造東部「潮湧燈湖」、中部「動感獅城」、西部「文翰樵山」3張城市名片,直指南海乃至佛山城市「缺特色」的頑疾。

  在論壇交流中,多位專家都對佛山的城市特色提出意見,而佛山市市長劉悅倫也論及於此,「四五年前我走了千燈湖,覺得佛山還不錯」。但到佛山當市長後,他有了不同的感覺,「佛山在工業製造業方面,可能過幾年就會超過深圳了,但是佛山城市卻沒有什麼鮮明的特色。」

  無論佛山還是南海,都擁有較好的自然優勢。而在南海的探索中,各個片區所擁有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等資源,都已成為了當地城市化的重要優勢,這一從工業造城到生態、文化造城的「回歸式轉型」,對佛山和珠三角都有啟示意義。

  「我對佛山城市升級很有信心」,劉悅倫在互動環節分析說,「我們不一定要跟廣州比」,廣州有佛山不具備的核心城區,但佛山也有自己的優勢:作為組團化城市,有禪城、南海、順德、三水、高明各區,能夠突出生態、綠化、水等嶺南文化城市的特徵,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在現場互動中,作為企業界的代表,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建新認為,「無論南海還是佛山的未來城市發展,只要將環境做上去,就一定能夠聚產業、聚人氣。」

  策劃 林煥輝 何又華

  統籌 林煥輝 趙進

  撰文 李慧君 趙進 趙越 攝影 盧奕誠


推薦閱讀:

大型活動主持人應該如何互動?
談郵市「價值投資 與 長治久安」 (老田)[郵幣卡互動網論壇]
范冰冰宣傳《白髮魔女傳》 與黃曉明親密互動
這檔韓綜這麼火,網台互動有了新範本
創設與幼兒互動的教室環境

TAG:城市 | 探索 | 互動 | 新型城市化 | 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