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冤殺岳飛的元兇居然是他

南宋立足的東南半壁江山,以如今的江浙地區為核心,自古就是富庶繁華之地 。優越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使江南之地富甲天下,她或許是中古時期世界上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區域。史料記載「天下賦稅,盡出其半」,似乎印證了上述推論不是空穴來風。北宋著名詞人、終身未仕的白衣卿相柳永那首膾炙人口的名詞《望海潮》濃墨重彩的鋪敘展現了杭州的富庶與美麗,其第一段:「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第二段描寫杭城美景,在此就不多做敘述了。 柳永這首匠心獨具的千古名詞,以博大的氣勢,全景式的視角,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東南一帶地理位置最為重要、 歷史最為悠久的錦繡城池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 。江南堪稱膏腴之地, 有江南首善稱謂的杭州這座古城富麗非凡,風光絕美,人民富裕安逸甚至有些豪奢的生活盡收詞人筆下。

假若沒有金國鐵騎的屢屢南侵,不斷騷擾,宋高宗君臣的小日子一定會過得很滋潤、很和諧的。「行在」是帝王暫時駐蹕的地方,將「行在」設在杭州,改杭州為臨安府,此舉有心懷故國 ,仍然將有趙宋皇室歷代寢陵所在的汴梁視作京師的苦心 。但杭州「行在」已成為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無冕之都 ,已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南宋時的杭州,實在是個散發著脂粉香氣的曖昧都市 ,它的艷麗、奢華在這偏安一隅的王朝已達極致。本是臨時應急找個落腳點的偏安政權在西湖歌舞聲中變得活色生香,有滋有味 。汴梁逐漸變成一個模糊的符號,在江南溫婉和煦的暖風吹送下,幾杯黃酒下肚後微醺之際,在歌兒舞女的咿咿呀呀的吳儂軟語聲里,就算把杭州當作汴州又有何不可?隨趙構南逃的人們逐漸按捺下驚恐不安的心,沉醉於江南溫柔鄉里,汴京舊地只不過偶爾出現在南渡君臣們的魂夢之中,來去匆匆, 只不過是驚鴻一瞥、浮光掠影罷了。在這座堪比天上人間的極樂世界裡 ,佞臣的奸笑,勇將的哀傷,混雜在一起,早已辨不清孰是孰非。歌舞昇平下,靖康之恥已漸漸平復,國破家亡的恥辱感已漸漸遠去。 在江南迷人的風光里, 在商女清麗悠揚的歌聲中,君王醉了,西湖醉了,南高峰、北高峰醉了,畫舫醉了,蘇堤醉了, 在夕陽殘照下,南宋王朝醉了。

兩宋之交,一批有膽有識、 忠義千秋的愛國將領力撐危局,拚死抗金,才使這岌岌可危的南宋小朝廷不致坍塌 。正是他們的流血犧牲,贏得了這來之不易的祥和安寧的和平環境 。 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宗澤、韓世忠、岳飛、劉光世、張浚、吳玠等,可謂將星閃耀,熠熠生輝。 韓世忠、張浚 、劉光世、岳飛領導的軍隊正是在這段時間裡發展壯大起來的,成為抗擊金軍的主力。 南宋疆域面積雖然促狹逼仄,人口也遠不如北宋時多,但軍隊的精神面貌與戰鬥力卻大有提升,「恐金症」基本痊癒。 赫赫有名的韓世忠、岳飛二人麾下的人馬在血火中錘鍊成為最令金人恐懼的兩支勁旅,被時人敬稱為韓家軍、岳家軍。 韓、張、劉、岳四將率南宋軍隊在戰場上表現出的強大戰力,一掃北宋軍隊戰力疲軟的頹勢,為漢人掙足了面子,於是這四人被史家譽為「中興四將 」。這段時間的宋高宗趙構,表現得也可圈可點,剛結束顛沛流離動蕩生涯的他,匆匆將「行在」定在臨安府 ,很想有一番作為 。他辛勤打理朝政,重用提拔年輕將領, 表現得勵精圖治、中規中矩,南宋政權漸漸有了些復興氣象。

本為軍中普通一兵的岳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屢立戰功。經老將宗澤的大力舉薦,獲得了趙構青睞、扶持,他的脫穎而出無疑得到趙構的力挺,因而趙構也因知人善任而被史書贊為「中興之君」。趙構被溢美為「中興之君」完全受益於手下這幾位能人,這稱謂聽起來未免有拔高之嫌。

綜合各類史料獲知,宋金之間連年不斷的戰爭,導致北宋數量龐大的軍隊幾乎被金軍消滅殆盡。北宋軍隊人員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散的散,早已名存實亡,事實上已經崩潰。南宋草創伊始,幾乎從零開始建立起一支常備軍,痛定思痛的趙構深感擁有一支紀律嚴明、能征善戰的軍隊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人往往在經歷過一次大的劫難後才會懂得反思 。苦難能毀滅一個人,也能成就一個人,這點在宋高宗趙構的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利用金軍回撤的寶貴時機,趙構指揮他手下為數不多的軍隊,迅速平息了各股佔山為王的土匪,擁兵自重的割據勢力,在宋金之間搖擺不定、時叛時降的地方土豪武裝的騷動,將一些暗中和金國勾勾搭搭的異己分子果斷整肅、消滅 。南宋作為一個國家的輪廓雛形漸漸明晰。「中興四將」竭力輔佐,成為趙構堅實可靠的左膀右臂,被趙構倚為肱骨。 趙構君臣聚沙成塔,君臣一心,以篳路藍縷之精神,一點一點的積聚著能夠和不可一世的大金國相抗衡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憑心而論,這段時期是趙構人生最為閃亮、充滿正能量的一段時間。

岳飛在「中興四將」里名頭最響,在四人中也屬他年紀最輕,資歷最淺 。他從一個最為普通的士卒做起,後來義不容辭的挺立在抗金戰爭的最前沿,成為捍衛南宋政權,「從頭收拾舊山河」的中流砥柱 。 岳飛的名字已成為忠誠、勇敢乃至含冤負屈的代名詞,其歷史地位和戰神關羽幾乎並肩,一曰武聖,一曰武穆。

岳飛是公認的鐵骨錚錚的大忠臣,忠君報國、收復失地、恢復大宋的理想幾乎貫徹了他的一生 , 是他並不長的人生中最大而且唯一的心愿。傳說中由他填詞的《滿江紅》一詞在中國幾乎婦孺皆知,展示了他的宏大志向和報國情懷。岳飛曾說過:「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天下太平矣!」這句名言可謂擲地有聲、鞭辟入裡,然而,在封建專制皇權的陰影下,岳飛的理想註定會淪為泡影,抑或是一種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

由岳飛親手打造出來的岳家軍,是一支軍紀嚴明,戰鬥力強悍的威武之師,在數次戰役中重創金軍,堪稱金軍剋星。金軍最為精銳、罕逢對手的「鐵浮屠」、「拐子馬」,類似今天的裝甲部隊,幾次被調來圍攻岳家軍,都不能得逞,均無功而返,不能奏效 。最後被反攻的岳家軍打得全線崩潰,幾乎損失殆盡。在岳飛指揮下,岳家軍取得過幾次大的勝利 ,如1130年收復建康(今南京)之戰,1134年克複襄漢六郡之戰,都贏得乾淨利索,可謂戰績輝煌。岳飛領導的北伐行動在史上最為著名,渡江北上的宋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收復淮寧、穎昌、鄭州、洛陽等地, 和之前收復故都汴梁的老將宗澤遙相呼應,北伐戰役的全面勝利似乎就在眼前。 就在此時,金軍組織了瘋狂反撲,郾城之役岳飛手下悍將楊再興率200餘騎兵以寡敵眾,擊殺金軍2000餘人,最後全部陣亡。此仗雖然損失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和數百英勇無畏的老兵 ,但岳家軍還是取得殲敵一萬五千餘人的輝煌戰績。穎昌之戰,岳飛指揮戰術應用得當,麾下將士一體用命,一舉擊潰金軍主力,殺敵5000餘人, 生俘2000餘人,大獲全勝。順昌、朱仙鎮之戰,岳家軍更是完勝金國的「特種部隊」——精銳的重甲騎兵,又稱「鐵浮屠」、「拐子馬」的虎賁之師。 五千「鐵浮屠」加一萬五千「拐子馬」以及八萬多金軍被岳家軍一舉全殲 , 參加過攻陷大宋國都汴梁之戰的、曾經威風八面、戰無不勝的金軍秘密武器 「鐵浮屠」「拐子馬」被打得七零八落,丟盔撂甲, 被宋軍徹底剿滅,從此再也無力恢復。

對宋史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北宋軍隊的戰鬥力歷來極為低下 。而敢打硬仗的岳家軍橫空出世 ,宋金之間的戰略態勢為之一變 。南宋軍隊轉守為攻,形勢極為有利。在宋金交戰史上,這種有利形勢幾乎是僅有的。史載金國士兵一見岳家軍旗幟就魂飛膽喪,拔馬就逃。他們哀嘆:「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這段時期是岳飛人生的巔峰, 他光復大宋、「收拾舊山河」的人生理想即將實現, 徹底勝利幾乎就在朝夕之間 。假若岳飛的老闆趙構有恢復舊山河的宏願與決心,下令各路宋軍越過長江 ,大舉北伐,那麼, 恢復中原舊地、直搗黃龍府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 大宋一雪前恥、浴火重生的美夢即將成真。

就在這戰略形勢極為有利於南宋的時候,趙構的本性漸漸顯露。昏聵卑怯的他,為了坐穩偏安江左小朝廷的皇帝寶座,在秦檜等人的攛掇下,積極與金「 議和」,他答應願意割地納款,甚至自願稱臣,接受金國皇帝的冊封 。明明戰場上凱歌高奏,形勢一片大好,卻豎起降旗,趙構的行為古今罕有,使人費解,令人抓狂。 宋高宗的無恥與怯懦比他爹宋徽宗有過之無不及 ,就算比那個割讓「燕雲十六州」與契丹並甘當「兒皇帝」的石敬瑭也毫不遜色。岳飛呼籲朝廷,應該乘岳家軍北伐大舉勝利的有利時機 ,各路宋軍火速渡過長江大舉北進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一鼓作氣,乘勢收復故土。眼見勝利在望,夢想即將成真,卻驚聞君王媾和,多年心血毀於一旦,激憤之情充斥胸臆 。朝廷和金人議和的消息傳來,岳飛倍感失落、壓抑,滿腔熱血被一盆冰水兜頭澆滅。這時的岳飛, 認為宋朝軍隊應該抓住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 ,大舉北伐,直搗金國人的老巢——黃龍府。 他萬千愁緒化作一句壯懷激烈的吶喊: 「直搗黃龍府,迎回二聖!」 這句口號式的豪言有喚醒趙構,表達決心之意。 誰曾料到這讓人熱血沸騰的振臂一呼卻為他惹來殺身之禍。一句話引來一場血案,直叫山河變色,日月昏慘。

岳飛想率軍恢復北宋故土,直搗黃龍府(金國國都 故址位於今日吉林農安),其忠心可昭日月 。 這口號讓他的追隨者們精神振奮,血脈賁張 ,但傳到趙構的耳朵里恐怕就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了。在所有封建帝王的內心深處,最看重的一定是帝位。 無論處於何時何地,損失了什麼,犧牲了誰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帝位絕不能丟。至高無上的皇位被帝王看作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作為帝國的柱石之臣,岳飛想恢復舊山河,直搗金國心臟黃龍府,這些想法都沒錯,要命的是後一句「迎回二聖」,可謂道出了趙構的心病 。你直搗黃龍府也便罷了,迎回徽欽二聖,特別是迎回宋欽宗,還有我趙構什麼事?這不等於要了朕的性命一般嗎 ?如此看來,大忠臣岳飛頭腦還是比較簡單,說話欠考慮,忠勇有餘 ,智慮不足 。「只善謀國,不善謀身」往往都是歷代諍臣的通病 。軍人出身的岳飛更是一根腸子通到底,不通世故,簡直是不折不扣的「一根筋」。

趙構的內心對岳飛還是有所忌憚的, 一來怕他功高震主,二來怕手握重兵的他威脅帝位。 其實,趙構內心深處最害怕的還是擔心有勇有謀的岳飛真的滅掉金國 ,迎回「二聖」導致自己失去帝位。想法單純,講究符合正統, 渾身上下「一根筋」的直臣岳飛, 潛意識裡恐怕一直認為被金國人擄去的宋欽宗才是真命天子 , 趙構不過是替補「打醬油」的臨時皇帝。帝王因一己之私,可以誅殺忠臣,可以投降資敵,甚至可以俯首稱臣 。只要帝位穩固,什麼傷天害理、令親痛仇快的事不敢幹?

趙構不顧朝野上下一片反對聲,下令準備乘勝追擊的各路宋軍全數班師南返。躊躇滿志的岳飛連續收到朝廷發來的十二道催促回師的金牌,他痛心疾首,泣血高呼:「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宋史·岳飛傳》。」岳飛的雄心壯志,一腔抱負,被卑鄙齷齪的趙構之流擊得粉碎。

雖然手握南宋最為驍勇善戰的軍隊 ——岳家軍,但岳飛從未想過掉轉槍頭殺去臨安,奪了鳥位,來個取而代之 。甚至退而求其次,按兵不動、就地稱王的念頭他更是想都沒想過,更別說投降金國了。岳飛就是岳飛,毫無私心,多年浴血奮戰,只為一雪靖康之恥。 魯迅說得好:「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強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多為帝王將相解家譜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回首浩如煙海的中華歷史,無論身處多麼黑暗腐朽的時代,總有一批人挺身而出,義不容辭的佇立於危牆之下, 奮不顧身的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岳飛就是這樣的人 。這些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真猛士 , 是多災多難的中國能夠一直延續至今的脊樑 。有人說,二十四史不過是二十四姓帝王的家譜,這些人格高尚的所謂中國脊樑, 不過是帝王家譜里的一絲點綴罷了,大廈將傾,豈是人力可以扶持?然而正是這些民族脊樑的堅韌不屈, 才使壓抑灰暗的帝制時代有了一抹難得的亮色,閃耀出人性的光輝。

依筆者看來,岳飛忠則忠矣,卻是愚忠,悲就悲在他不懂變通,不懂得保全自己,忠實於一個根本不值得他忠實的偏安小朝廷,忠實於一個刻薄寡恩、陰鷲冷血的昏君。 是人就有弱點,大英雄岳飛也不例外 。回顧五千年歷史,立有不世之功又能夠盡享尊榮、全身而退的人寥寥無幾,唐朝名將郭子儀算一個。 史載郭子儀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無論身前身後,均享有崇高的威望與聲譽,可謂功德圓滿。然而,岳飛不是郭汾陽,宋高宗也不是唐玄宗。

從無二心的岳飛老老實實的率軍班師,迎接他的卻不是鮮花與掌聲 。大軍剛一到臨安他就被解除兵權,改任有名無實的閑職。隨即又被捉拿下獄,羅織罪名,罷官免職。勝利有罪,還不許爭辯,中國歷史的悲哀就在於此。之後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一代名將岳飛被毒死於西湖邊之風波亭 。一同赴死的還有他的兒子岳雲,部將張憲。一縷忠魂,夢斷西子湖畔風波亭上。

南宋小朝廷腐敗不堪,滿朝文武渾渾噩噩,紙醉金迷。岳飛赤膽忠心,空懷一腔報國心,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可悲下場。 「江山須靠偉人扶,保障全憑社稷臣」這已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可在封建帝制時代,多數君主偏偏親小人,遠君子;親佞臣,輕賢臣。歷史上奴才當道,人才失意,小人得志,忠臣流血的悲劇不絕如縷。 岳飛縱然有匡扶社稷之雄才,忠心報答趙官家的滿腔赤誠,終究還是化作南柯一夢,乃至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自南宋以來,謀害岳飛的元兇究竟是誰 ? 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不能確定的千古之謎。

傳統的說法是秦檜,這似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有學者指出,秦檜隨徽欽二帝被俘虜押解到金國囚禁期間,早已暗中投降了金國,名為南宋丞相,暗地裡是金國代理人。 他也被看作是日後多如牛毛的漢奸的老祖宗,金人借他之手除去眼中釘岳飛也說得過去。還有張浚構陷一說,身為「中興四將」之一的張浚,本和岳飛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和岳飛還有師生情誼,卻誣陷岳飛,淪為秦檜幫凶。《宋史·刑法志》里明確記載「十一年,樞密使張浚使人誣張憲,謂收岳飛文字,謀為變,秦檜欲乘此誅飛,命万俟卨鍛煉之,飛賜死,誅其子云及憲於市。」秦檜、張浚是謀害岳飛的元兇,岳飛被施以酷刑,屈打成招,似乎證據確鑿。

其實,稍微整理一下紛亂的思緒,在眾多史料中抽絲剝繭,順藤摸瓜,殺害岳飛的元兇已隱隱 浮出水面,顯露真容——他就是宋高宗趙構。趙匡胤立國之初,就定下了「不得擅自誅殺大臣, 不得殺言事之人」的鐵律,據說曾有位名叫胡銓的八品小官上書高宗,希望皇上殺秦檜以謝天下 。秦檜恨他恨得牙齒痒痒,但也無可奈何,最後只能作罷、不了了之 。連八品官胡銓都奈何不得,如何殺得了官居二品的封疆大吏岳飛 ?依照大宋律例,即使貴為宰相,秦檜也根本沒有殺岳飛的權力。 只有趙構有權下令殺害官居正二品的大將岳飛 。秦檜雖不是什麼善類,但他和岳飛並無直接利害衝突,史料也未記載二人之間有任何不能化解的私人恩怨 。在岳飛一案中他不過扮演一個執行人的角色,後來又成為趙構的替罪羊、避雷針罷了。

趙構為何要殺岳飛 ?這不等於自剪羽翼、自毀長城嗎 ?仔細梳理一下,還是能找到一些線索的。一是目標衝突,岳飛精忠報國,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恢復北宋江山,接回被金人俘虜的徽欽二帝。而意外上位的趙構考慮的卻是他的龍椅是否能坐穩 。至於江山小點、軍事弱點、受點委屈、多花點冤枉錢他卻不甚在乎 。假如岳飛真的接回徽欽二帝,自己的帝位就岌岌可危了,除了下崗讓位別無他途。因此,岳飛難逃一死!

二是擔心手下兵多將廣的岳飛尾大不掉,干預朝政。史料顯示,南宋紹興七年,岳飛曾上奏請立王儲。傳說當年宋高宗被金軍追得四處逃亡,經常被嚇的魂魄俱散、肝膽俱裂 ,「那話兒」忽然有些不靈了,疑似得了陽痿之疾 。雖然後來宮中佳麗甚多,卻沒能為他生下一男半女。宋高宗無子,最忌諱別人揭他瘡疤,尤其憎恨外臣干預內事。而不會揣摩上意的岳飛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專往趙構那廝傷口上撒鹽, 灼著了趙構的痛處。性子偏狹、 睚眥必較的高宗除去岳飛,實際上消除了一個潛在的權重於朝的隱患。 因此,無論如何,岳飛必須死!

岳飛被殺的噩耗傳來 岳家軍全體將士淚飛如雨,憤恨難平,人心渙散,再也不復往日之威。岳飛好友、名將韓世忠找到秦檜,厲聲質問:「岳飛父子有何罪?」秦檜含糊答道:「其事體,莫須有 。 」 韓世忠怒目圓睜:「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檜無言以對,面露愧色,掩面而去 。或許秦檜也不好說什麼,總不能直說是皇上老兒讓俺乾的吧,他只能將這個秘密帶進墳墓。岳飛冤死後,韓世忠、劉光世等人心灰意冷,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中興四將」多年的努力一夜化為烏有, 一切又從終點回到了起點。

《建炎以來朝野札記》中記載,負責審理岳飛一案的秦檜,曾經上書高宗趙構定岳飛、張憲死罪,但建議保全岳雲 。也許是因為內心有愧, 也許是想保住岳家的一點血脈 ,他的出發點似乎不乏善意。但很快被趙構斷然駁回:「岳飛特賜死,岳雲也不可赦免!」 由此可見,岳飛是死是活,最終裁定權在趙構手上 。最想殺死岳飛父子的就是他----- 趙構!秦檜死後,許多朝臣紛紛上書朝廷, 呼籲給岳飛平反昭雪,宋高宗趙構不予理睬,還暗示向金國上表割地稱臣就是自己的意思 。岳飛一事不得翻案,堅決不予岳飛平反。一直到宋孝宗上位後才給岳飛平反, 秦檜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人人憎恨的大奸賊、大反派,殺害岳武穆的元兇趙構反而無人提及。

1139年,宋金議和協議生效 。 南宋全盤接受了一系列屈辱的苛刻條件,金國依約歸還了已經病逝的宋徽宗的屍體和趙構的生母韋後。對當時依然健在的親哥欽宗趙桓,趙構提也不提,更別說要求金人將他送還了 。此舉連金人都大感意外, 摸不著頭腦的金人只好依舊留著欽宗。後來,宋欽宗趙桓以囚徒的身份老死在荒涼寒冷的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 此有違常理之事 ,更能印證趙構冤殺岳飛的目的和動機,趙構才是殺害岳飛的元兇!

靈旗捲風陣雲涼,萬里長城一夜霜。天意小朝廷已定,豈容公作郭汾陽。(清 袁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秦檜、王氏夫婦, 張浚 、万俟卨等四人被鑄成鐵像赤身跪在岳王墳前已數百年,天天經受世人的唾罵 。其實,最該跪在岳飛面前的是趙構。 真正的作惡者趙構卻在黃泉之下獰笑, 湛湛青天,上有神明,卻也真偽難辨。 秦檜等人不過是替趙構抵擋世人的唾沫和憤怒,就算是能夠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對岳飛來說,一切都早已結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歷史究竟是有情還是無情?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 只能是那些主宰歷史走向的人 。或許只能根據不同的人,給出不同的答案,作出不同的結論了。 殺害岳飛的真兇是宋高宗趙構,已漸漸成為人們的共識,許多學者考證索隱,力求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許多證據表明, 秦檜雖然參與了此事,但並不是謀害岳飛的真兇,這一口黑鍋一背就是八百多年。 還原那段逝去已久的歷史真相,不過是人們祈願忠臣的血淚不要一再白流的善意罷了。


推薦閱讀:

岳飛之死的原因
秦檜的下場 歷史上岳飛死後秦檜的下場如何?
師偉:岳飛故事新編
岳飛怎麼死的?令牌十三道,含冤風波亭1
岳飛為什麼必須死?

TAG: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