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試論奇門遁甲的天文背景與科學模式

試論奇門遁甲的天文背景與科學模式

尹 鋒

發軔於《周易》的奇門遁甲在古代號稱「帝王之學」與大乙、六壬並稱為古傳三式,古云:精通三式乃為神。其高深莫測的神秘性不言而喻,如開卷研讀,探其堂奧,脫去神秘的外衣,就會顯山露水,發現它是我國古代先賢「仰觀俯察」的智慧結晶,其陰陽局是在日月運行、九星懸朗、寒往暑來、節氣推移的天文曆法背景中產生,象數模型則是在八卦與河圖、洛書的基礎上構建而成的,是先哲宏觀把握世界的太極原理的高度體現。

一、奇門遁甲的排局源於古代曆法:

所謂曆法,就是根據天象變化規律來計量時間,判彆氣候,劃分季節的一種法則。古代先賢通過長期對日月星辰的觀察,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地球、月亮和太陽的運行規律,通過月亮的圓缺變化周期(即朔望月),計算出每月長度及回歸年長度,並根據氣候變化制定出相應的二十四節氣,這是中國曆法所特有的創造與發明。二十四節氣是節氣與中氣的總稱,節為月令之開始,氣為月令之中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規律而制定的,因此每一個節氣都能真實的反映太陽所在的位置。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不是圓形的,也不是軸線平行的,而是橢圓形的,且傾斜66度34分,繞太陽一周之後,在其赤度上下留一條∽形的軌跡,也就是太陽在天空中周日視運動的軌道稱為黃道,∽形的兩個波峰一個為「冬至」節氣,坎宮一陽始生之地,標誌著奇門陽遁局的開始,顯示出陽氣自冬至開始而遞次增強。另一波峰為「夏至」節氣,離宮一陰始生之地,標誌著奇門陰遁局的開始,顯示出自夏至之後陰氣遞次增強。其中包含「陰極陽生、陽極陰生」的太極原理。地球繞太陽一周為360度,二十四節氣的春風點為零點,將黃道等分為二十四段,每段15度,太陽每夠行15度就表示到了一個節氣。每宮管45度故一宮有三節氣,八宮二十四節所盡矣。

奇門在二十四節氣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將每一個節氣分為上、中、下三元,每一元五日,三元十五日為一節氣,實為古天文歷之七十二候,奇門「煙波釣叟賦」中「太公刪成七十二」即為此說。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東吳魯肅論及「用兵之道」時說:「《七十二候圖》,成圖於周公,將節氣周天三百六十日,分類別之。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進成歲。將一年之中的節氣更替,萬物衰榮一一道明;何時虹藏不見,何時雷始收聲,何時土潤濤暑,何時霧霾蒸騰......如此只須諳熟於胸,融匯於心,運用得當,便可勝於百萬雄兵!」由此可見奇門遁甲是以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種時空坐標系,用以推斷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規律。

著名易學家常秉義先生在《周易與曆法》一書中云:「易學是一門同天文、曆數、氣象、物候等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實證科學。《周易》是占筮書。筮,數也,筮法源於古曆法,而曆法本身就是一種準確的預測」。「奇門遁甲占測術共四千三百二十條,六壬占術共三千多條,納甲筮法共四千零九十六條,加之月建、日建、時辰及六爻占辭,其信息量之巨是難以想像的。不論何種佔法,都與天文曆數密切相關,如奇門、六壬、太乙、納甲、風水等等皆離不開河洛數理九宮八卦及節氣律歷星宿度數。一言以敝之,離不天文曆法的時空背景」。

我國著名科學家劉子華先生,1940年以法文博士論文《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一書在巴黎出版,第一個向世界宣布:太陽系肯定存在第十顆行星,並命名為「木王星」。1978年劉子華博士經過反覆運算第十顆行星的周期後,寫出論文《太陽系必然存在第十顆行星》,並預測該星將於1982年前後出現。1981年美國合眾國際報道:美國海軍天文台發現太陽系存在第十顆行星。1987年11月5日南京《世界科技譯報》說:「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宣稱:第十顆行星可能正環繞太陽運行。」還說:「雖然這顆行星離九大行星很遠,但它存在是勿庸置疑的。」這一事實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劉子華博士的論證依據便來源於河洛易理。歐洲哲學權威榮格在英文《周易》再版序言中說:「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原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仍然具有價值,而且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二、奇門遁甲是古人在河圖、洛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摹擬宇宙規律的象數理時空模型

《周易繫辭》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其意為黃河出現龍圖,洛水出現龜書,聖人效法「河圖」作八卦、效法「洛書」作九疇。古往今來,無數學子為此作出了種種的推理、推測與論證,更有人推測是外星洛書人在遠古時期在地球上留下的傑作,是穿越時空的千年智慧,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河圖、洛書分別是中國古代的天文與地理方點陣圖。

奇門專家張志春先生在其專著《神奇之門》中說:「空間符號主要是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以後天八卦和洛書九宮相配,表示地面上的九個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西北、西南、東北和中央;以先天八卦和河圖相配,表示上下左右、正轉反轉、天高地卑、山澤通氣、風雷相搏、水火不相容的立體動態球形空間」。河圖反映的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空間結構,為先天本體宇宙模式,或稱廣義宇宙圖。河圖中共有代表「天地之數」的五十五數,以白點為單數為陽,代表天;以黑點為雙數為陰,代表地。一陽六陰,位於宇宙之北,二陰七陽位於宇宙之南,三陽八陰位於宇宙之東,四陰九陽位於宇宙之西,五陽十陰位於宇宙之中,即人類生存的地球。又以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北方,陽氣初生之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東方,日出之處,陽氣漸長,「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南方,陽氣盛極而陰生,「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西方,日落之處。陰氣漸增。「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中央為中心太極,「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奇數得陽而合,偶數得陰而居,說明天地之道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而必須陰陽相合,互根互存,其左旋(順時針方向)表示五行相生,一六水生三八木,三八木生二七火,二七火生五十土,五十土生四九金,四九金生一六水,四正之數相對表示生中有克,寓克於生,體現出奇偶相配,生成相依,陰陽聚會的特點。

洛書為後天宇宙模式,或稱狹義宇宙圖。洛書是由河圖演化而來的(演化過程在此不作贅述)。其結構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龜背之象也。」(《易楔圖書》蔡元定語)。圖式總數為四十五數,其縱橫對角之數的和均為十五數,以奇數為陽,象徵天道運行規律,陽氣由北方始生,按順時針方向左旋轉,陽氣遞增,至東方漸盛,達南方後極盛,陽極則陰生,至西方陰氣漸盛,達北方後陰氣盛極,陰極則陽生。如此陰陽變化,反映了事物運動升降往複的周期變化規律,五居中央為太極,是三天與二地之和的象徵。在洛書五行中起調和作用,體現了事物陰陽平衡,得其中和,來複反轉,生化不已的規律,成為世界萬物不斷變化、發展、更新的自然法則。

歐陽紅先生在《易圖新辮》中寫道:「洛書之『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數陣,在易學發展中影響甚廣,滲透頗深。自《易緯》首配八卦,到《內經靈樞》成八宮九風篇,《內經太素》有九宮八風圖,其後象數易家以及納象數解易之義理易家,無不廣采其說,數術易如奇門遁甲術,兵家易如九宮八卦陣,莫不源於此。」他又說:「洛書用數為九,河圖用數為十,較洛書多一數即十。河圖用十,是突出生化,(生成變化)。0為基,1為初,9為極,10為滿;滿則進,進而再生,再生又為零。在十進位中,進位的是0,是新一輪的0。因此河圖用10,是易理周而復始之義,即再生再造。再生就是復歸,轉化、升華,是物質之不滅。洛書用九,1為始,9為終,9不進,復為1,是突出循回、周始、孕育、舊的終結為新的誕生之交接。河洛數理宏觀論、整體論與微觀論、個別論的統一」。

古人在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發現了宇宙萬物的遷移交換,萬物興衰過程,了解到天地間有一定的規律存在,並根據易理的統計、分析、歸納、在洛書九宮的基礎上找出了一條可尋的軌跡,建立了一種獨特的奇門時空數理模型,這是古人時空觀念模型化,系統化的體現。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來自古天文學,沒有天體的空間坐標位置,便不會有時間概念的產生。而任何一門科學都離不開時空。現代科學證明:時間的周期性變化對人類的生存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空間隨時間的周期性變化對人類的生存與活動亦有著重要的影響。「周期性不僅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很可能是宇宙運動的最基本形式。兩千多年前,我國思想家莊子說,天道循環,周而復始。宇宙如果一直膨脹,就會凍死;如果一直收縮,就會熱死。宇宙只有周期性的膨脹、收縮,才能保持活力。人類最古老最現代的精英都從周期性的角度思考著宇宙的本質。」(《春去春又回——地球上的周期性現象探秘》代敏編著)。

時空規律是空間中各種物質的規律,反過來說,各種物質的規律就是時空的規律,要認識自然間各種事物的規律,首先要認識時空規律。當某一事物在某一時空坐標里產生和發展,它就是這個時間與空間的一個子系統。它是一種物質,是時空的或份,那麼此事物的發展規律就是時空的規律,時間產生於天體運動,天體運動的結果則體現在時間坐標上,時空之間相互聯繫又彼此對應,古人的這一觀點與現代辯證觀點是十分吻合的。這就是世界是運動的、發展的、變化的,但卻是有規律可循的。人為天地作用的產物,應順應這種自然的客觀規律和社會規律,而不能違背它,改變它,但卻可以和利用這種規律,指導人生、趨利避害、設計未來。

著名學者,西北大學教授費秉勛先生(筆者的恩師)說:「可以看出,在構成奇門遁甲模式構架的三大要素——空間、時間、數理當中,每一要素都滲透著其它兩種要素,空間中有時間和數理,時間中有數理和空間,數理既是時間也是空間。這還是就靜態而言的,如果將具體的時辰輸入盤中,天盤上的時空數,都按照固有的自然法則,一齊運動飛轉,構成千匯萬狀的格局,反映了世界的複雜性。而且奇門遁甲的任何一個方位都不是固定的,而是遊動的,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即以中央這個方位來說,同一時間它可以是地球上甚至宇宙中的任一點,隨著中央的遊動,其他八方也相應的發生遊動和變化。如以洛陽為中央,西安為西為兌宮,鄭州為東為震宮;但若以開封為中央,西安、洛陽、鄭州都成為西方兌宮了。所以我們說奇門遁甲的結構模式是立體的、多維的、運動的,因而它可以演示複雜世界萬事萬物的運行變化及其相互關係,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體科學等的研究,在思維上都會有模式啟示的意義和價值。」

奇門時空數理模型,是古人綜合摩擬天道、地道、人道的宇宙巨大的系統模型,是反映未來世界趨勢的一種造型,從宏觀上看,它力求全面探討天、地、人三才之道,在特殊的環境依照一定的推理依據,輸入系統,判斷或預測出事物的發展前景,進而選擇最佳行動方案,體現了周易變易思維的應用,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特別重視天、地、人三盤之間的一切有關信息,天盤代表天時,地盤代表地理方位,人盤代表人事,將所測事物的信息輸入相關的時間與空間之中,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演。奇門的整體性要求,在描述宇宙宏觀和微觀事物中,九宮、八方的分系統和子系統是納入系統的整體目標,即系統的分項指標具有整體性,各個組成部份的九星、八門、九宮、奇儀、八神之間的互相聯繫,服從奇門數理模型的整體的目地要求,服從整體功能,在整體功能的基礎上展開系統符號(九星、八門、九宮、奇儀、八神)之間的活動,這種活動的總和,形成了奇門時空數理模型的有機體,這就是奇門系統的整體性,它全面的說明了宇宙萬物對立統一的變化規律。

奇門遁甲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將陰陽五行與四時八方相結合,構成了一個動態的平衡的生態系統,由於這個系統的各個子系統每一宮的(天、地、人、神四盤)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且分別具有陰陽五行性質,陰陽五行在天、地、人三盤的框架中發展變化,達到「合一」(信息感應溝通),這種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天人合一」理論,是通過陰陽五行四時八方的組合而構成體系的,是以物類的相似和數的機同為感應基礎。常秉義先生在其著作《周易與曆法》一書中寫道:「八十年代,我國科學界發現了地球與人體相一致的經絡和穴位系統,從而首創了地球經絡穴位結構理論,在國際科學界引起轟動。這一理論的意義在於,地球經絡、穴位結構不僅與人體經絡、穴位結構完全相對應,而且與《周易繫辭》中天、地、人「三才之道」正相吻合。這就有力的證明了古人「天人相應」、「人與天地參」等命題完全是科學的概念。」他又說:「古人始終認為,萬事萬物的變化無不依循同一個規律進行,這個規律就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宇宙萬事萬物的全息元。洛書九宮講天盤、地盤、人盤,是典型的全息盤!其內含陰陽五行生剋機蘊,變化莫測,不可一端。只有把它看作為多維的、立體的宇宙空間造型,才能入其奧竅。八卦正是一個內含「六虛」的模擬天球,人事萬物皆在其中。為什麼古代各種預測都以洛書九宮為圖式,正是基於這種全息觀念,從中把握時空節律點上的吉凶。」

站在當代科學的高度和辯證法的高度,我們就會發現,奇門遁甲時空數理模型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它的理論是唯物的,思維方法是辯證的,從多維立體時空的整體角度,對宇宙萬物進行全方位綜合分析與論證,體現出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對應平衡、中和一致等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科學的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三、奇門遁甲的應用價值

《奇門遁甲》學說,是我國勞動人民千百年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結晶,是反應天地人生變化規律、決斷吉凶,防患於未然的一門預測科學,它將時間、空間、數理相互融合,運用十干、八門、九星、九宮、八卦多種機能,組合為天、地、人三盤,以其陰陽順逆,五行迭運之理,推斷吉凶。上層象天而置九星,共奇儀而一時一易,象天之旋轉;中層象人,以開八門,時時易位,象人事變化之多端;下層象地,以分八卦,而置九宮,地盤九星與奇儀五日方移,法地道之貞靜。將天時、地理、人和三者之間的關係,巧妙的運用於三盤之中,反饋出事物的興衰和人事的吉凶。《周易繫辭》云:「《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蘊藏了古人探索宇宙自然的經驗,並教給人類適變、知變、應變的方法。不但啟示事物發生的微妙契機,而且指引人們臨機應變,避凶趨吉。因而不是消極的占卜,而且是積極的處世智慧、生活指南。

列寧說:「世界上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便沒有別的東西。而運動的物質若不在時間和空間中,便無運動的可能。」著名科學家敦俊義教授在其專著(與劉英教授全著)《易經與廣義預測》一書中寫道:「任何事與物,包括預測的任何事與物,它的發展皆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中進行。時間與空間是事物發展和變化的形式之一,既不能設想離開時間和空間的事物變化,又不能設想事物的發展變化離開時間和空間。時間是事物運動的順序性、間隔性、持續性、時間是一維的,時間的流逝是依次相繼,永遠向前,一去不復返的。空間是事物本身的伸張性、廣延性。任何物體的存在都佔有一定位置,具有一定的體積和一定的形狀,空間就是表示物體彼此間的並存關係和變化狀態,表示物體的體積、形狀、位置和排序。在客觀世界裡,事物發展變化的唯一存在形式就是時間和空間,相應的時間和空間離不開物質的運動,離開物質運動的時間和空間是不存在的。」奇門遁甲的結構模式,將空間、時間與物質運動聯繫起來理解,把它們之間的不可分離性作為不言而喻的前題,並運用九宮中的各種組合因素作出推理,不能不說是正確的。這種時空數理模型本身就是一種統計學和幾何學,因為它是依照自然法則,由假設到求證,都有科學的推理方法,對判斷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榮枯得失,將會起到指導性的意義。

奇門遁甲類歸於「術數」學,其原理依據是,人為自然界的產物,人在天地間生存、運動;宇宙萬物都在時間與空間中運動,天、地、人及宇宙萬物的運動無一不受著一種「無形力量」的制約,這種無形力量,古人稱之為「數」,那麼「數」是否客觀存在著?「數」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形勢?是點?是線?是力?是波?是場?是聯繫?是規律?這是當代研究者探索的一個課題,也是急需解決的一個中心問題。我們堅信,通過研究和探索,最終有一天會獲得科學的發現和認識。

在歷史上,中國「術數」學為天文學、氣象學、數學、哲學、軍事學、醫學都曾發生過啟示性和開拓性的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作為「術數」學中的高層次學說奇門遁甲,與其它「術數」學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由於歷代統治者及江湖術士的穿鑿附會,其中有大量的神秘主義和迷信色彩。因此,對奇門遁甲的學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應以辯證法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才能揭開長期以來覆蓋著的神秘面紗,披沙揀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哲學告訴人們,事物的發展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各種事物有其偶然的動因,諸多因子有其相互的聯繫和制約,因果之間有其必然的規律性。當人們形成了某種意念,構成該意念有諸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便反饋出諸多信息,奇門遁甲以其特定的信息為依據,科學的推新出一種必然的結論,並以此為選擇最佳的時間和方位的依據,以取得最佳效果。在當今特彆強調效益的時代,選擇最佳時間與方位,應該說是最廉價的投資,因此這個原則是應該運用於各個領域之中,在實踐中進一步得以發展,使之形成新的生產力,就會產生其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著名學者費秉勛教授說:「奇門遁甲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為它作為一筆祖國的文化遺產,在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思路上是不平凡的。它將時間、空間、數理互相融通,總體性地、多維地展示出萬物的存在形勢,即任一事物性狀及其與之相關事物的聯繫性,這對於哲學及科技的發展,在思維方面是有積極的啟發意義和範式價值的。這是我們祖先把握客觀存在世界的一種迥異於西方文化的認知和學科。」因此,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題下以科學的辯證的態度和方法研究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弘揚其內在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是十分必要的。


推薦閱讀:

[轉載]【悠涵媽】男士內褲
(35)[轉載]長生訣談六合
[轉載]<詩德勉勵集>詩句(六)
(412)[轉載]胡 錦 濤  八字 敬賞
如是相守 轉載

TAG:科學 | 轉載 | 奇門遁甲 | 背景 | 天文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