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用表現手法比較

對比和襯托

對比和襯托是不同的兩種表現手法,不能混為一談。對比是黑與白,襯托是紅花和綠葉。

對比是兩者並重,並不是只突出其中一方。

襯托就是用次 要的事物使主要的事物顯得更突出、更明顯。

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創新設計》93頁小貼士。

一、襯托與對比的區別:

(1)、 對比的兩個事物的關係是並列的,不分主次;襯托可以明顯的分出襯託事物和被襯託事物來,有主次、偏正之分。

(2)、對比常用於議論,襯托常用於描寫。

例:

1、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2、我那倆丫頭,一個特愛乾淨,一個特不講究。

上面的例1就用了襯托的手法,寫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是為了反襯我內心的不寧靜 。例2用了對 比,告訴我們兩個女孩的不同

例: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白居易《賣炭翁》)

這是兩種事物的對比。「一車炭,千餘斤」,說明物質之多,「半匹紅綃一丈綾」,說明價值之少,兩相比較,揭露了宮市的掠奪性質,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例:①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

②今天,我們對人民,溫馴得像對母親;明天,才會用嚴酷的炮火,把入侵的敵人燒成灰燼!(李瑛《雪夜》)

例①用並列句式對比「虛心」與「驕傲」的不同結果,利弊立顯。例②句式相同,通過對比,揭示人民戰士對人民溫順,才會對敵人嚴酷的道理;使戰士性格的兩個方面更加鮮明。

二、對比和襯托的差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第 一,主次分明與否

例:(1)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歸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庄》)

例(1)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今昔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讓讀者清晰的感受到歷史盛衰的無常。這裡重點是通過今昔兩種境況的對照,使人從中清晰強烈地感受到某種哲思,而不是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種境況。例(2)是一首抒情詩,在看似敘事中作者通過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對照,凸顯出今年今日此時此刻桃花「依舊」而人面不再的那種感傷之情。這裡重點是通過比照,以去年的歡快反面襯托出今年的落寞感傷悵然無奈。

第二,主體出現與否

在對比中,用來進行對比的兩方面都要出現,否則便達不到黑白分明的表達效果;而在襯托中,襯體必須出現,而主體則允許隱藏,可以明寫此而暗指彼,特別是像以動襯靜、以明襯暗等反襯,常常不出現主體。

請看對比的例子:

(3)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4)朱門酒肉 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例(3)通過對比,更顯得魯迅先生的偉大,反動統治者的渺小,更能激起我們愛憎的感情。例(4)通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窮奢極欲的憤怒,對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它使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對立。這兩例或是兩種人物的對比,或是兩種事物的對比,對比的雙方都同時出現在句子里。

再看襯托的 例子: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6)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 《鹿柴》

例5通過景物描寫傳達出平定戰亂後的歡愉和思歸的感傷,一二句是正面襯托,三四句是反面襯托,只出現托體(景物),而並未出現主體(思想感情)。例6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麼三四句寫「落日的餘輝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是以光亮反襯幽暗。整首詩就象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一點暖色,結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襯體和主體都出現了。


推薦閱讀:

好妻子的6個表現,你家的那位中了幾條?
何冰《白鹿原》中表現如何評價?
吳尊在《爸爸去哪兒5》中的表現如何?
一個男人不再愛你的三大表現
古詩表現手法-

TAG:比較 | 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