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王清任對中醫氣血辨證的貢獻
06-05
導讀:很多人認為,王清任對中醫的主要貢獻在於對活血化瘀理論的發展與臨床應用。而本文認為,以此來評價王清任的貢獻不夠全面,王清任還是一位氣血理論應用的專家。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醫家之一,所著《醫林改錯》一書,一直被後人所推崇,廣為流傳。該書目前已有70個版本之多。其中不少方劑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臨床、且有很好的療效,如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等。王清任在這些方劑中,大量使用活血化瘀藥物,表明其對中醫的活血化瘀理論有很深刻的體會,故而人們普遍認為王清任在繼承前人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在運用活血化瘀方法方面獨有建樹,是對活血化瘀最有貢獻的醫家。不可否認,王清任對活血化瘀理論與臨床確有非常大的貢獻,但以此來評價王清任的貢獻,個人認為,尚有不盡全面之嫌,就此略述管見,敬請指正。?識別上方二維碼,開始閱讀《醫林改錯》王清任在自序中云:「如半身不遂內有四十種氣虧之症,小兒抽風門有二十種氣虧之症。」又云:「余著《醫林改錯》一書,非治病全書。」並未提及血瘀之病與治。在《方敘》中又說:「余何敢雲著書,不過因著醫林改錯臟腑圖記後,將平素所治氣虛、血瘀之症,記數條示人以規矩。」在《氣血合脈說》一節中王氏更明確地指出:「治病之要訣,在明白氣血,無論外感內傷,要知初病傷人何物,不能傷臟腑,不能傷筋骨,不能傷皮肉,所傷者無非氣血,氣有虛實,實者邪氣實,虛者正氣虛,……血有虧瘀,血虧必有虧血之困,或因吐血,衄血,或溺血,便血,或破傷流血過多,或崩漏,產後傷血過多,若血瘀,有血瘀之症可查。」既然王氏明確提出氣有虛實、血有虧瘀,說明王氏論氣血是從虛實角度加以分辨的,並非只談血瘀之證。若僅從活血化瘀來評價王清任,有失全面。縱觀王清任創立的名方,其大多數方劑均配伍有活血化瘀藥物,如血府逐瘀湯中有紅花、桃仁、川芎、赤芍等,膈下逐瘀湯中有桃仁、川芎、赤芍、五靈脂、紅花等,少腹逐瘀湯中有五靈脂、沒藥、川芎、赤芍、蒲黃等,通竅活血湯中有桃仁、紅花等,身痛逐瘀湯中有桃仁、紅花、川芎、沒藥、乳香、牛膝等,解毒活血湯中有赤芍、桃仁、紅花等,急救回陽湯中有桃仁、紅花等,會厭逐瘀湯中有桃仁、紅花等,助陽止養湯中有桃仁、紅花、赤芍、穿山甲等,足衛和榮湯中有桃仁、紅花等,止瀉調中湯中有川芎、紅花等,黃芪桃紅湯中有桃仁、紅花等,補陽還五湯中有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等,古下瘀血湯中有桃仁、蟅蟲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活血藥物為桃仁、紅花、赤芍、川芎,其次為沒藥、乳香、五靈脂、牛膝、蒲黃、穿山甲、蟅蟲,變化並不是很大。但是在這些方劑中,理氣、補氣藥物的變化卻是很大。以補氣為主要配伍的方劑,如補陽還五湯,方中重用黃芪,補氣以行血。以理氣藥物為主要配伍的方劑,如血府逐瘀湯用柴胡、桔梗、枳殼、牛膝升清陽、降濁陰,疏利氣機,以理氣活血,祛除胸中之瘀血;膈下逐瘀湯用烏葯、香附、枳殼諸氣葯,疏利肝膽氣機,以祛除膈下之瘀血;少腹逐瘀湯選用茴香、乾薑、肉桂等入下焦的辛溫辛熱之品,以溫暖下焦,理氣祛寒,使下焦陽氣得以通行,以助瘀血之祛除;通竅活血湯中選用麝香、蔥、姜之類辛通辛香之品,以通清竅,氣行血行,故能通竅活血,這4個方子雖然血葯差異不大,由於配伍不同的氣分葯,因而可以治療不同部位的瘀血。除此之外,王清任還將活血化瘀藥物與其他藥物相配伍,構架新的處方。如解毒活血湯中在活血化瘀葯中配伍連翹、葛根、柴胡、枳殼諸品,疏利氣機,解毒清熱,蓋氣血郁滯,郁而成毒,故用活血理氣配伍解毒之品;又如,身痛逐瘀湯在活血化瘀葯中配伍秦艽、羌活、地龍、香附等品,這4味葯起到散風通絡、調氣通經的作用,與活血化瘀葯相伍,使氣通血活,經絡通暢,自然身痛可解;再如,會厭逐瘀湯中用桔梗、柴胡、枳殼諸品,調暢氣機,而桔梗與玄參、生地又有清咽利喉的作用,諸葯相伍,使氣通血活,自然會厭通利,嗆水自除。又如急救回陽湯中用桃仁、紅花與党參、附子、乾薑、白朮、甘草相配伍,用參附等益氣回陽之品回陽救逆,加入桃仁、紅花活血以行氣,氣行血活,陽氣自復。此外,足衛和榮湯中配伍人蔘、黃芪、白朮、甘草;止瀉調中湯中配伍黃芪、當歸、白朮、甘草、附子、高良姜等,說明王清任創立的方劑中,對中藥中的氣分葯的選用是非常廣泛的,在運用活血化瘀藥物時,或配伍補氣葯,或配以理氣葯,使氣行血行;或配以辛散辛通之品,以通絡祛邪;或配以甘溫辛熱之品,以助人身之陽氣;或配以解毒、養陰之品,養血活血使邪毒得清,又使陰液得復。
由此可見,王清任於臨床上不僅僅是善用活血化瘀藥物,是活血化瘀專家,而且還是一位氣血理論應用的專家。王清任不僅注重補氣、理氣、活血化瘀藥物的應用,在應用活血化瘀藥物時,還十分注重養血藥物的應用。往往在應用活血化瘀藥物時,配伍適當的養血葯,如補陽還五湯中就配伍有當歸尾,血府逐瘀湯中配伍有當歸、生地等。氣血理論是中醫學中的重要理論,《內經》日:「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人身之中,氣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醫學十分強調人身之氣化作用。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氣血的溫煦濡養,才能使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維持並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氣血的任何一方出現問題,或氣血之間的協調出現異常,均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引起多種疾病的產生。因此,王清任提出人身之疾病,無論外感內傷,所傷者無非氣血,所以治病之要決,在明白氣血。後世及近代一些著名醫家對氣血問題都十分重視。如近代名醫施今墨先生、北京當代著名老中醫關幼波均提出中醫的辨證綱要,應當在現在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辨證的基礎上,加入氣、血兩綱,即提出了十綱辨證說法。但究其本源,可以說,王清任應該是氣血辨證的倡導者和提出者。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推薦閱讀:
※曾蔭權肯定唐英年貢獻 梁振英歡迎其參選特首
※「汽車之父」不止是本茨,這些人也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2018年春節檔票房總票房突破57億,你貢獻了幾張電影票
※毛澤東確實為改革開放做出了巨大貢獻
※恩格斯的主要成就和貢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