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讓人尷尬的腳氣,我們該怎麼辦?
提起腳氣,那別提有多尷尬了!
所謂腳氣就是醫生常說的手足癬,是一個夏季高發的皮膚病,這個病倒不至於要死要活,但足以讓人心煩意亂得很,特別是本病以反覆,受其困擾的著實不是少數人。
其實,所謂癬實際上是一種真菌感染,手癬是指指間、手掌、掌側平滑皮膚的情況,而足癬則主要累及足趾間、足跟、足底、足側緣等部位。
手足癬是最常見的淺部真菌病,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普遍,在我國以南方地區更多見,據說18世紀北歐侵略者登陸香港後,許多士兵的腳開始發癢,腳趾之間糜爛、滲液、脫屑,並很快在士兵之間流行開來。因為它在香港流行,故稱香港腳。而這種病在天氣寒冷的北歐很少見。
病因及傳染性
容易引起局部感染的真菌,包括紅色毛癬菌(佔50-90%)、須癬毛癬菌等。它們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溫度是22-36℃,濕度95-100%,所以在暖濕環境中長得更好,尤其是夏天,出汗多、又濕熱,所以常有夏重冬輕或夏發冬愈。
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生理防禦機能較差,但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濕溫暖,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物質,有利於真菌的生長。
既然是外來病原體感染,免不了要談到傳染性!是的,這個病是會傳染的,通過接觸傳染,用手搔抓病變部位或與患者共用鞋襪、手套、浴巾、腳盆等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所以這個病也有明顯的家庭聚集性,一起生活的人常互相傳染。這種感染在同個人身上還能蔓延擴散,如足癬往往由一側傳播至對側;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手足癬的不少真菌還可能會感染身體其他部位,比如體癬、股癬、甲癬等。
手足癬長什麼樣
按照臨床特點,可分為水皰鱗屑型、角化過度型和浸漬糜爛型三種,常以一種為主或多種同時存在,也可以互相轉換。
1、水皰鱗屑型
這是最常見的。好發於指(趾)間、掌心、足側、足底。最初常能看到針尖或米粒大小的水皰,數量不等,散在或群集都可,水皰還可以互相融合形成大一點的皰,水皰似乎長的得很深,壁厚而發亮,不容易破。
如果手賤去撕開水皰壁,就會流出清亮的皰液,暴露鮮紅色糜爛面。過了幾天後,水皰乾涸了,就會脫皮,這種脫皮很有特點,皰壁那塊皮膚是從中間開始破,而邊緣處皮膚脫而不掉,還掛在正常皮膚上,成為領圈狀脫屑。
皮損可不斷向周圍蔓延,在病情穩定時以脫屑為主。瘙癢明顯。
2、角化過度型
好發於手掌、足底和足跟。見於乾燥的皮膚。皮膚角質明顯增厚,脫離的皮屑表面粗糙,紋理深。在冬天容易發生皸裂甚至出血。一般無瘙癢,但是可伴疼痛。
3、浸漬糜爛型(也叫間擦型)
這種就嚴重點了,好發於指(趾)縫,足癬尤其多見於3-4和4-5趾間。常見於手足多汗、浸水(尤其夏季雨濕後)、長期穿膠鞋者。表現為皮膚浸漬發白(游泳的人可能有體會皮膚被水泡到鬆軟發白的感覺),表面鬆軟易脫落,露出潮紅糜爛面和滲液,常伴有裂隙,瘙癢明顯。
這種類型極易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皰、潰瘍,會產生濃濃的臭味,這也是患者最尷尬的一點。還會繼發急性淋巴管炎、蜂窩織炎或丹毒,炎症反應明顯時還可引發局部濕疹樣改變和全身癬菌疹。
如何預防
對於尷尬的腳氣,預防最重要,請十萬分的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足部乾燥、清潔,每天清洗數次。
2.穿透氣鞋襪,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不與他人共用鞋襪、浴盆、腳盆,勤換襪子。
4.應盡量避免搔抓,觸碰傷口後要洗手,防止自身傳染及繼發感染。
5.注意飲食、情緒、運動對出汗的影響。
6.避免酸鹼物質對手足皮膚的損傷。
如何治療
手足癬治療不徹底是本病遷延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手足癬要及時、徹底治療,伴發甲癬、股癬等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應同時治療。
本病以外用藥物為主,貴在堅持,一般要用2個月以上。不同的外用藥由於劑型不同(如軟膏、霜劑、溶液、粉劑等),對不同類型的皮膚損傷的療效也各有千秋。
水皰鱗屑型應選擇刺激性小的霜劑或水劑(如聯苯苄唑霜或溶液)。
浸漬糜爛型在比較濕的情況下可用3%硼酸溶液、0.1%雷夫奴爾等濕敷,等到不那麼濕了再使用粉劑(如枯礬粉、咪康唑粉等),等到皮膚乾燥了再用霜劑、軟膏等,切記,不能用刺激性大、剝脫性強的藥物。
角化過度型,如無皸裂,可用剝脫作用強的復方苯甲酸軟膏。角化過度型(尤其是皸裂)手足癬或外用藥療效不佳者,應考慮口服藥物。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一般都要用夠半個月到一個月的療程。如果繼發細菌感染,應聯合使用抗生素。如果引髮癬菌疹或其他濕疹樣改變,應用抗過敏葯。
推薦閱讀:
※醋水泡腳治腳氣
※夏日防治腳氣有哪些妙招
※夏日預防腳氣要注意四禁忌
※夏天腳臭怎麼辦 交你幾招?
※【老查說】哺乳期可以治療灰指甲腳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