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楹聯大詮 - 瘸老道的個人空間 - 書法空間 - Powered by X-Spa...

轉貼——楹聯大詮

上一篇 / 下一篇

前 言  對聯,也稱楹聯、楹貼,俗稱對子。它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瑰寶,也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  對聯,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品類。它有著很高的實用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歷來被世人所喜愛。其內容之豐、技法之妙、流傳之遠、應用之廣、作用之多、讀者之眾非其它文體所比。今天,它已成為人們生活之中無以替代的尤物。  對聯是中華民族的國粹。神奇的漢字造型以及微妙的對仗效果造就對聯這一獨特藝術形式。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語言文字能像漢字這樣達到這種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境界。對聯所兼備的賦、駢文、詩、詞、曲等文學基因,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審美特徵和實用價值。它和諧的韻律、勻稱的對偶、跌宕的平仄,不但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而且還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步被周邊國家的文人、學者所認識,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有中國漢字的存在,對聯這一藝術就不會消亡,而且必將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對聯,小巧玲瓏,著墨不多,卻寓意無窮。它以洗鍊的文辭、迴旋的音律、巧妙的構思、深邃的意境而贏得世人的青睞,為讀者創造出感情豐富、形象鮮明、意韻濃郁的作品。從古代的天子殿堂到現在的平民居室,從古遠的園林亭榭到今天的街市店肆,都可以找到它的蹤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祈祝慶典、交際裝飾、婚喪壽挽、題贈戲謔,大千世界無不涉足,真是「俗雅兼顧趣,古今自紛呈」。  對聯多依從古典藝術語言,所以它具有典雅、精練、優美的特徵。它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使得人們在這一藝術的天國里得以充分的發揮和享受,使人們從中汲取無盡的知識和營養。或狀物寫景、或詠物言志、或寓意抒懷、或揚善抑惡、或陶冶情操等等,它無不駕馭得法、運用自如。它能引人入勝、發人深醒、耐人尋味、給人啟迪。似警鐘可清心脾,若號角以勵弘志,如明鏡能察己過,像金石以鑒是非。它是自然音樂的顯現,傳統文化的精粹,人文思想的升華,生活哲理的結晶。可謂,「兩行墨跡播事理,一縷春風醉古今」。  對聯屬於一門綜合藝術,我們說它具有實用性,是說社會上各行各業它都能涉足;說它具有文學性,是說它具備了賦、駢文、詩、詞、曲等藝術特徵;說它具有觀賞性,是說它不僅有可讀的一面,當它即成作品,融入書法藝術的時候,就成為可讀可賞的綜合藝術了。  對聯藝術凝縮了中國古老的唯物辯證理論,老子曰:一陰一陽謂之道也。對聯的出句(即上聯)和對句(即下聯)即是互對互立、相反相成的陰陽關係,它們代表著事物的兩種因素、兩個方面,即陰陽、剛柔、平仄、急緩、清濁、升降、遲速、揚抑等,體現了對聯這一傳統文化的藝術美、對稱美和建築美。  然而,千百年來,對聯這一藝術卻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一些人稱為「雕蟲小技」、「遊戲筆墨」,終不能登大雅之堂,否認它作為一獨立文體的存在。古人將俗曲、謠諺、評詞等寫進文學史,卻無對聯的位置,即使是個人專輯也從不收入。如徐文長、鄭板橋、張之洞等人的自編文集里都將對聯棄而不錄。是誰給人們定下了這一清規戒律,不得而知,可它確實是文壇上一種極不公正的遺風。  然而慶幸的是,對聯並沒有在冷落中枯萎。千百年來,它一直被人們所鍾愛,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對聯這一古老藝術才真正得到新生,沒有哪一個時代能像今天這樣使對聯藝術得到如此的普及和發展。  為此我想,我們這個時代到了為對聯樹碑立傳的時候了。為適應這一需求,我特編寫了這本《楹聯大全》,旨在繼承和發展這一傳統文化,使對聯藝術光明正大地步入文學殿堂。  本書重點對對聯的創作理論進行全面的闡釋,並對所選四百餘副對聯進行獨到入微的點評。所選對聯多為經世之作,具有一定的藝術性、鑒賞性,適於初中以上文化水準的讀者閱讀,也可做為對聯愛好者的參考書籍,不失為一本雅俗共賞的讀物,如讀者能從中得到裨益,作者將幸甚至哉。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所論及聯例未免有紕漏之處,懇請讀者及楹界方家予以批評、匡謬。                 李岫春            2000年5月18日於修竹廬

論壇模式 推薦 收藏 分享給好友 管理

TAG: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42:47

第一章 對聯的起源和發展  對聯這一文體,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長河中,和其它文學形式一樣,歷史悠久,淵源流長。究其對聯的起源,眾說紛壇,尚無定論,較為大多數人接受的觀點是:先有了先秦時期的桃符,而後從桃符演變成春聯,並與同步發展的文體合二而一,形成了最初的對聯形式。對聯與其它文體相比,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是對偶句形式。要探索對聯的起源和發展,就得首先從桃符和對偶句談起。  遠在周秦時代,民間就有了在門前掛桃符的習俗,以用於驅鬼除邪。《後漢書·禮儀志》說,「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止惡氣。」據傳,古代東海度朔山有一大桃樹,樹下有神荼、鬱壘二神,主管萬鬼,如遇見鬼祟,他們就把它捆起來喂老虎。後來,民間在春節時,便在桃木板上畫上二神像,以去鬼瘴,這就是關於桃符的最初記載。後來,人們將這一習俗繼承下來。到了宋代,人們已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將乞求吉祥或驅鬼避邪的聯句寫在紙上,貼在門上,這就是延續了幾千年的門貼。  對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上古書籍中的對偶句的影響。對偶句式、句法,早在先秦之前就已形成。如《尚書》中有「滿招損,謙受益」的對句;《詩經》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的對句;《易經》中有「乾以易知,坤以簡能」的對句;《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國,思而不學則殆」的對句;《道德經》中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都是工整的對偶句。秦漢瓦當有「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的對句,對工極巧,令人嘆止。劉麟生先生在其《中國駢文史》中說道:《道德經》中裁對之法意境變化多端:「有連聯作對者,有參差作對者,有分字作對者,有復其字作對者」,還說「古今作對之法,《詩經》中殆無不必具。」自覺運用對句藝術應用於創作作品中,始於西漢的司馬相如等賦家。賦是一種半文半詩的文體,很講究文彩和韻律。賦最大的特點是講究駢偶對仗。到了南朝,詩人以做詩工穩為勝。齊、梁時期,著名詩人沈約創造了「永明體」。「永明體」嚴格要求對仗和聲律,並有了「四聲八病」之說(「四聲」即平、上、去、入四聲;「八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南史·陸厥傳》說:「永明末……汝南周顒善識聲韻『(沈)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關於永明體詩的聲律特徵,沈約在《宋書·謝靈道傳論》中曾說道:「欲使宮羽相變,低昂舛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這為以後對聯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對聯究竟起於何時呢?關於對聯的起源,楹界對此有多種說法,一般都認為最早的對聯是五代時蜀主孟昶的桃符題詞。關於孟昶題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張唐英的《蜀檮杌》、黃修復的《茅亭客話》、梁章鉅的《楹聯叢話》、還有譚嗣同的《石菊影廬筆識》等都有所載。《蜀檮杌》一書中說,「蜀未歸宋之前,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版於寢門,以其詞非工,自命筆云:『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後蜀平,朝廷以呂餘慶知成都,而長春乃太祖誕節名也。」個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據《宋代楹聯輯要》所載,孟昶花園中有百花譚,兵部尚書王瑤題句曰:「十字水中分島嶼,數重花外見樓台。」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園林對聯了。  但近年有人提出,五代時期除夕題聯已成習俗。最早的對聯當屬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和他妹妹劉令嫻所作。譚嗣同的《石菊影廬筆記》有這段記載,說的是劉孝綽罷官不出,自題一聯於門上:「閉門罷慶弔,高卧謝公卿。」其妹也作一聯:「落花掃仍合,從蘭摘復生。」雖然聯句欠工,但語句皆為駢麗,又題於門上,可以說它們是我國最早載於史書中的對聯了。這要比孟昶的那副對聯要早四五百年。  不少學者認為,對聯的成熟年代應為隋唐。這也是多數人予以認可的說法。梁朝初年,永明體產生以後,只是為對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而做為一種文學品類,並未形成體系。南朝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在它的文學批評巨著《文心雕龍》中雖對「聲律」、「麗辭」做過精闢的見解,對詩、騷、賦、樂府、頌讚、祝盟、銘、碑、哀弔、雜文、諧隱、史傳、諸子、諸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等效十種文體作了詳盡的闡述,卻未提到對聯,這說明對聯雖有早於劉孝綽者,但當時並未形成文體,或者並未引起文學家們的關注。但是有不少學者認為,對聯產生律詩(五代、唐代)以後,這種說法爭議較大,反對者認為,關於對句之間的平仄問題,在唐朝之前已經得以解決,律詩中的句數,用韻相粘的問題和對聯並不相干。  到了隋唐時期,永明體日漸興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歡將一些精彩之筆凝注於對句上,一時形成「摘句欣賞評品」的時風。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杜甫的「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白居易的「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也難。」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詩人們的參與下,對聯藝術得到了弘揚。除白居易外,唐代詩人大都有名聯傳世。如李白的題湖南嶽陽樓聯:  天水一色  風月無邊  杜甫題寫的諸葛亮故居聯:  三顧頻煩天下事  兩朝開濟老臣心  駱賓王題杭州觀潮亭聯: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藏有李世民的對聯墨跡,為唐太宗御筆親題: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到了宋代,在門上粘貼對聯已是一種普遍的風俗。王安石在它的《元日》一詩中這樣寫到:「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趙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詩中這樣寫道:「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這說明,在當時聯語作者已不在少數了。題聯的範圍也有所擴展,對聯已普遍成為名勝古迹、寺廟廊院等處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像寺僧契盈陪吳越忠懿王錢倜游黃浦江時,為碧波亭題聯: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著名文學家蘇軾也為廣州真武廟題聯:  逞披髮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云乎哉  到了元代,由於種種原因,對聯較之前朝顯得冷落了些,流傳下來的也少,現在能見到的只有楊瑞、趙孟頫等人的少數作品,如楊瑞的自題寓所聯:  光依東壁圖書府  心在西湖山水間  趙孟頫題西湖靈隱寺聯: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元代的對聯形式,微妙地在元雜劇中得以運用,如關漢卿的雜劇《救風塵》在結尾處寫到:  安秀才花柳成花燭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這也算對聯的一種新的形式吧。  對聯真正達到鼎盛時期在明清兩代。明清時期,統治階級對駢體文及對聯非常重視,還將其列入科舉考試之中。因此得中的進士、舉人,無人不通應對。由於皇帝垂青,身邊大臣無不精研對工,以贏得主子的賞識。因一副對聯而改變一個人命運者有之。為此楹風日盛,文人墨客以題聯巧對為幸事,訪勝尋古之際,不免撰聯題字,以壯雅興。  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並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楹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楹聯大家,如解縉、唐寅、徐渭、楊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解縉。  到了康乾盛世,楹聯藝術日臻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  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乾隆皇帝是一個喜歡賣弄風雅的風流天子。他每逢出遊總是到處題詩撰聯,只是被稱道的作品不多,只有題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西暖閣的聯寫得還算不錯,聯曰:  燕賀鶯遷,樂意相關禽對語;  蘭草桂蕊,生香不斷樹交花。  在清代300年間,湧現了無數楹聯高手,如紀曉嵐、翁方綱、阮元、鄭板橋、俞樾、袁枚、何紹基、孫髯翁、梁章鉅等都有傑作傳世。在這一時期,對聯的範圍逐漸擴大,凡是記述、抒情、議論都可入聯,還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長聯形式。孫髯翁所撰昆明大觀樓聯開歷史長聯之先河,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張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聯又長於大觀樓聯。最長的要屬鍾雲舫的「擬題江津臨江樓聯」,長達1612字,為迄今為止的長聯之最。晚清時期,對聯的寫作手法有了很大的創新,不過隨著語言的變化和白話文、新體詩的出現,長聯的平仄要求不像過去那麼嚴格了。由於長聯的出現,使得清代的對聯在我國楹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時期,出現了譚嗣同、章太炎、康有為、梁啟超、楊度、嚴復、王闓運、林則徐、張之洞、鍾雲舫等楹壇高手。隨著對聯的興盛和發展,還出現了一些彙集、記敘對聯的專家學者,梁章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寫的《楹聯叢話》等幾本專著,給後人留下最寶貴的資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漁洋、譚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專著傳世。  到了民國時期,由於軍閥混戰和外寇的入侵,中國陷入了苦難的深淵。國無寧日,民不聊生。於是出現了許許多多憂國憂民之作。這之中尤以四川劉師亮為馳名。他於1929年創辦《師亮隨刊》,頗有影響。他氣質洒脫,語言幽默、詼諧,作品諷刺性強,在社會上產生很大的反響。其他還有馮玉祥、孫中山、柳亞子、郁達夫、郭沫若等,都寫過較有影響的名聯佳作。  解放以後,特別是進入八十年代以來,傳統文化得以復興。改革開放的大潮給對聯這一古老的文體注入了新的思想內容。全國各地楹聯學會如雨後春筍,楹聯愛好者越來越多,各地楹聯大賽和征聯活動紛紛舉辦。我們高興地看到,對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對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的世紀中展示誘人的姿容。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45:02

第二章 對聯的地位和作用  對聯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廣泛的群眾特色。在漢文字的歷史長河中,對聯作為一種精練、小巧的漢字民俗文藝,放射著無比璀璨的光彩。漢文化的精華,首先在於漢文字。中國的漢字,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它不但有深邃潛在的內在美,最重要的是它本身具有著東方文化的外觀之美,無論是漢字之音,還是漢字之形,都有很高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對聯藝術的精工奇巧是這種藝術魅力和藝術感染力的關鍵所在。它具有體裁精練、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可俗可雅、使用方便等特點,深受人們所喜愛。千百年來,它成為人們以聯會友和鬥智賽藝的娛樂形式,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品類。  千百年來,對聯雖得到人們的厚愛,卻在文壇上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自古以來未曾登過大雅之堂,還被一些文壇權威以「雕蟲小技、筆墨遊戲」戲之。梁啟超可算得上是聯中高手。然而他卻把對聯稱之為「苦痛中的小玩意兒」,還認為「楹聯起自宋後,在駢儷文中原不過是附庸之附庸」,張之洞的弟子許同莘在為他的老師編《張文展公全集》增訂本時,不惜將對聯部分全部刪去。像徐文長、鄭板橋等騷人雅士,都在自編詩文集時將對聯棄而不錄。這無形中使歷史上的許多好聯銷聲匿跡、泥牛入海。在我國諸家洋洋大觀的中國文學史專著中,散文、詩詞等自不必說,連俗曲、謠諺均有論及,唯獨不談對聯。在他們眼裡,似乎對聯不屬於文學作品,也不屬於文學形式之一。充其量不過是教學中老師考驗學生們的鍊句之辭,以及文人墨客們在會友、作客時的文字遊戲而已。由於歷代文人對此有嚴重的偏見,更沒有論及對聯藝術方面的專著傳世,只有散見於古籍中的一些名聯聯話、集錦之類留存。例如:《玉堂巧對》(明·錢德蒼編著),《秋海棠館聯話》(清·金濤編著),《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清·梁章鉅編著),《楹聯四話》(清·梁恭辰編著),《隨園詩話》(清·袁枚編著),《帶經堂詩話》(清·王漁洋編著),《石菊影廬筆談》(清·譚嗣同編著)等。  對聯為什麼不受歷代文人的重視呢?大體可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對聯字數少,而且只有上下兩句,被認為不能寫出驚世之作,同一題材倒不如寫詩來得應手;二是歷代皇帝多不予以重視,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外,其餘的皇帝只是偶爾涉獵或命下臣屬對,以助雅興,只當其精神快餐而已;三是由於在歷代的科舉考試中,對聯幾乎沒有作為單獨試題出現過。  然而,這一集中顯現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品類,從未失去其光彩照人的魅力,在千百年的冷嘲熱諷中以堅強的生命力生存下來。  這裡應該提到的是,對聯之所以能在漫長的歷史中生存下來,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於律詩中的對句的滋養。對仗是對聯最起碼的特徵,而唐律詩的頷聯、頸聯都必須是很標準的對仗句。它們在相互營養、相互補充、相互裨補,以至對仗這一形式做為一種修飾手段輻射到小說、散文、雜文、論文等各種文體之中,特別是歷史上的一些理論著述,例如《菜根潭》、《小窗幽記》、《圍爐夜話》、《朱子家訓》、《龍文鞭影》、《幼學瓊林》等都為對聯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近代,原金陵大學的教授劉麟生對對聯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在他的論著《中國駢文史》中用專章加以論述,認為對聯是「駢文之支流余裔。」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史家程千帆在《關於對聯》一文中指出,「(對聯)本應該在文學史上佔一席之地,但不知為什麼,卻被我們的文學史家們在一致同意下開除了。這恐怕也是文學界應當平反的錯案之一。」白啟寰先生對於對聯的文學性也做了熱情的肯定,他在《祝賀<對聯>創刊一周年》的聯語中寫到:  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曲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  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庄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由於文人們對對聯的過分偏愛,漸漸地贏得了帝王們的青睞.如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朱元璋、朱棣、康熙、乾隆都有名聯傳世,請看李世民的春聯:  送寒余雪盡  迎歲早梅新  朱元璋寫的贈徐達聯: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第一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雙全  朱棣的即興聯:  燈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統  君樂臣樂,求得永樂萬年  康熙寫的西湖凈慈寺聯:  雲間樹色千花滿  竹里泉聲百道飛  乾隆題七十歲自壽聯:  七旬天子古六帝  五代孫曾予一人  特別是明朝以後,由於皇帝垂青,崇尚對聯蔚成時風,一發難收,隨之康乾二帝的推崇,曾幾何時楹壇高手如林,名聯異彩紛呈,明清兩代可以說是楹聯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不管是天子丞相、文人墨客,還是平民百姓,都有經世之作,真可謂「家喻戶曉,處處皆對。」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時代賦予了對聯新的生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對聯做為一種文學品類,已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對聯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品類,古往今來,人們從未間斷過對對聯的藝術探求。從開始只限於春聯的嘗試,到後來的各種行業聯、文苑聯等的創新,充分說明楹聯有著極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實用性。它有著比詩歌更廣泛的實用價值。就對聯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個方面:一是裝飾環境;二是啟迪世人;三是傳遞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惡;七是宣傳廣告;八是社會征聯。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45:31

一、裝飾環境  應該說,裝飾環境是楹聯的自身特徵,是先人對對聯的最初理解。這在於對聯本身包藏著一種對稱之美,正應和了中國人的審美觀點。不管是過去的桃符,還是現在的紙聯,雖有不同內容,但它首先通過裝飾這一過程達到目的。貼對聯的目的是給人看,所以它必須以美的形象出現於不同場合,就起到了裝飾的作用。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七回中曾借賈政之口說道:「若大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樹山水,也斷不能生色。」此話很有見地。試想,如果只有幽靜的佛殿書院,典雅的畫閣芳苑,奇異的仙窟名泉,卻無名聯妙對相襯,縱是鬼斧神工,也覺美中不足。如有美字奇聯相配,則會使景觀大增光彩,令人忘返。園林名勝對聯,恰如詩詞一樣,貴在情景交融。王夫之在《薑齋詩話》中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與藏其宅。」對聯,作為一種藝術品類,其作用又是多方面的,它只用廖廖數語,就把此地此時的有關歷史、人物、景緻、典故傳說概括出來,與風景、古迹交相輝映達到珠聯璧合之美。如鎮江甘露寺聯:  峰巔片石留三國;  檻外長江咽六朝。  上聯中的峰巔片石指劉備當年在甘露寺相親時所遺留下來的那塊試劍石。當時孫權、周瑜想設美人計,索回荊州,卻陪了夫人又折兵。下聯化王勃的《滕王閣序》詩句「檻外長江空自流」,借景以懷滄桑之嘆。自宋之後,楹聯逐漸出現在園林景觀之處,這不但給園林藝術增添了無窮的色彩,也為中國名勝、風景聯的興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明代起,題聯之風大盛,墨客遊人在遊山玩水,訪勝尋古之際,觸景生情,題詩題聯,留於後世。  名勝風景聯在中國楹壇中佔據主導地位,它不僅數量最多,而且內容豐富。名勝風景聯多集歷史、地理、宗教、景觀、文字、書法、篆刻於一爐,給人以美的享受。聯語作為一種建築裝飾和文學藝術品類,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既可閱古今,壯觀瞻,激詩情,又可生妙趣,添遊興,長知識,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好形式,使人在不知不覺之中,開闊了藝術視野。有時一副好聯,竟使遊人流連忘返,增添遊興,難以忘懷。  如滕王閣有一聯:  依然極浦遙天,想見閣中帝子;  安得長風巨浪,送來江上才人。  使人讀聯之後引發思古之幽情,彷彿自己也化入歷史的時空之中。  再看山西省洪洞縣廬濟寺的大槐樹下的一副對聯,聯曰:  喬木跡猶存,汾水環流,此地遷鶯離梓里;  古槐名不朽,鸛窩宛在,於今化鶴返蓮邦。  許多人都知道,洪洞縣大槐樹下,乃明朝初年移民戍邊的的集散地。現今許多北方人的祖先從此地離鄉遠遷,此情此景怎不令其後裔們大發感慨,懷思古之幽情呢?  清代錢泳在他的《覆園叢話》中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後呼應,最忌堆砌,最忌錯雜,方稱佳構。」反過來講,撰聯如造園林,必使濃淡得法,古今輝映,最忌平鋪,最忌臃腫,方稱佳構。湯顯祖所作的《牡丹亭》中「遊園」、「拾畫」諸折,不僅是戲劇文學,而且還是很好的園林文學,「朝日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為劇情增色不少。所說情能造景,亦能生景,原因故在於此。  二、啟迪世人  對聯也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中國古代文化是凝合文學和哲學為一體的一門學問,它融入了中國古老的辯證理論,具有一定的說理性和教育性。對聯也是如此,一篇好的對聯往往使人頓開茅塞,令人從中領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諦。許多名人志士都以聯警世,教誨和鞭策同仁、同輩和親朋好友,給人以鼓舞和勉勵,傳為美談。請看下面這副對聯: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這副婦孺皆知的名聯,其實是孫中山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孫中山逝世以後,這句話被後人以對聯的形式在重要場合廣泛張貼、宣傳,旨在號召人們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完成其未竟之事業,起到了教育鼓舞人的作用。  國民黨元老、著名詩人、書法大師于右任老人曾致蔣經國:  計利當計天下利;  求名應求萬世名。  于右任先生,是海峽兩岸人民敬重的愛國人士,他熱愛祖國,反對獨裁的志向已傳為佳話,他的一首《望大陸》,一唱三嘆,寫出了一位遊子的報國之心。他思想高尚,學識淵博,詩書聯均稱奇絕。這副對聯胸襟寬廣,語重心長,作者站在歷史的國家的高度,傾注了無限深情,盡肺腑之言,讀品之餘,令人心動。  清人戴遠山,為其好友到官赴任,寫過一副意味深長的贈聯:  詩堪入畫方為妙;  官到能貧乃是清。  既是好友,就該推心置腹,作者贈此聯的目的,在於對句的內容:「做官要清」。上聯是以詩之妙喻官之理,是起興之筆,重要的是對朋友的鼓勵和期望。作者不但聯句驚人,其坦蕩之胸懷,更使後人敬慕。  著名畫家張大千寫過一副聯:  人到萬難須放膽;  事當兩可要平心。  聯句寥寥十幾字,卻濃縮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訴人們什麼時候要當機立斷,放開膽略,什麼時候要從容不迫,平心靜氣。作者將人生處事之訣,點化的十分具體,儼然是一副優美、精緻的人生格言。  毛澤東主席在1952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時撰寫一極富教育意義的聯句:  發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  此聯從大處著筆,卻以平實之言道出,顯現了極其高度的概括力和號召力。對聯前後關聯,互為因果,只有發展體育運動,才能增強人民的身體素質。也就是說,要增強人民的身體素質,就必須發展體育運動。幾十年來,這副對聯激發了無數中華健兒跨進體壇,為中國人民增光。而今,它依然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在體育事業上奮勇拼搏。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46:07

三、傳遞感情  對聯不但具有諸多社會作用,它還是人們傳遞感情,增進友誼的最好媒介。綜觀楹壇,許多高手、名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題贈佳品,或互相勉勵,或寄託情思,或抒發心志,或言明事理,或表示對對方的景仰、思慕、寄託之情。  請看魯迅為瞿秋白贈的一副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與瞿秋白的友誼是相當深厚的,瞿曾為魯迅的雜文寫過序,魯迅在瞿犧牲後為瞿編了《亂彈》、《海上述林》以示紀念。從瞿為魯迅寫的雜文序中,我們不難看出,魯迅稱瞿為「一知己」,確實傾注了不少真情實感。  清代李嘯村為鄭板橋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三絕詩書畫;  一官歸去來。  此聯是在鄭板橋罷官歸田後寫的。鄭板橋罷官後,以畫畫、寫字為生。上聯是說鄭板橋有詩書畫之絕,下聯是說鄭板橋不為五斗米折腰,不事權貴的反抗精神。「歸去來」借覽陶淵明罷官回鄉後所寫的《歸去來辭》一文。李嘯村贈此聯應是對鄭其人的最高評價了吧。  四、宣傳廣告  對聯可以進行廣告宣傳,招徠生意,婦孺皆知,其實在過去人們就知道用對聯做廣告宣傳了,只是未冠「廣告」之名罷了。江蘇泗水縣洋河酒廠聯是這樣寫的:  酒味衝天,鳥聞成鳳;  釀糟拋海,魚食化龍。  全聯皆言說好,妙在運用了誇張手法,讓鳥聞味變鳳,使魚食糟成龍,何況人乎?這種手法會使讀者產生奇想,誘惑力強,令人頓入意境,流連忘返,手法之高,令人嘆服。  當今山東魚台孔府宴酒的一副對聯,通過電視媒體傳遍神州大地,婦孺皆知,聯曰:  喝孔府宴酒;  做天下文章。  聯句聲韻平穩,卻氣勢恢弘,很有感染力。想到當年孔夫子一定喝過此酒,要不怎麼能寫出《論語》那樣的宏篇巨著呢。  五、祈祝吉祥  祈祝吉祥,是對聯以及桃符這一文體的內核。《後漢書·禮儀志》就有過古人以桃符驅逐鬼邪的記載。從王安石的《春日》一詩中,我們不難看出,在爆竹聲聲的喜慶中,千家萬戶把舊符換成新桃,那種祈兆幸福,掃除邪氣的感覺即刻躍然紙上。自宋代後,人們在桃符上寫對子,那時候叫「春貼子」。《墨庄漫錄》書載,蘇東坡在黃州時,曾為王文甫題一桃符:「門大要容千騎入;堂深不覺百男歡。」在宋代,逐步有了寫壽聯的習俗。孫奕在《示兒篇》提到,黃耕庾夫人3月14日生日,吳叔經為其作一壽聯「天邊將滿一輪月,世上還鍾百歲人」,一方面是表達對老人高壽的喜悅,另一方面還有祝福的意思,古今皆然。  因此,我們在作聯時,必須注意對聯喜悅、吉祥的效果,要根據實際內容撰寫有不同層次的充滿吉祥氣氛的對聯,文體要得當,做到恰如其分,必要的藝術誇張是可以的,但不要無的放矢,要做到文題相符。  六、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乃古今文人修身之法門。歷代文人,多借用詩歌散文等一些手段,或直抒胸襟,或隱寓文心,或借古喻今,或托物抒懷,以發天地人之感慨,真善美之心聲。自從楹聯出世,中國的文人們慶幸找到了一種簡捷精練的文學形式。從此,寫出了大量修身、養性、詠物、言志、治學的佳作詩對。通常,我們把這類充滿閒情逸緻的楹聯列入此類。  這方面的對聯內容較廣,在楹壇中佔據較大的位置,綜觀楹聯古籍,以聯抒懷者不勝枚舉,可謂多矣。  請看程十發所撰一聯:  揉春為酒;  剪雪為詩。  作者以物詠懷,聯句分明在寫春,作者飽蘸對春的濃郁之情,突發奇想,將春的顏色作為釀酒之曲,將春雪之圖一片片剪開,組成詩詞,一「揉」一「剪」,用字奇險。古人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聯不可多得也。  清代王士禛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淡為秋水閑中味;  和似春風靜後功。  從聯語中,我們可窺到作者的內心世界是何等地淡泊,水本無味,又言秋水,更增幾分清涼之味;春風最柔,又言靜後之風,可見作者立意之心性。  林則徐有一副自題聯這樣寫道:  不要錢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聯句在於言及做人之心境,上句說明,錢為養命之源的道理,但言外之意是說要錢要有個分寸,下聯是在說為人不要委曲求全,卑躬屈膝,要我行我素。聯中兩處「要」字,略為不美,綜觀聯之大義,此疵無礙矣。  七、鞭撻邪惡  以聯語鞭撻邪惡,痛擊時弊,古今有之,此類聯語多採用詼諧、嘲諷、戲謔的手法,或直來直去,或以物喻人,或以典喻今,或一語雙關,或嵌字拆字,或諧音隱語,或嘲諷當朝,或鞭笞時風,不一而足。如:  明月有情常照我;  清風無事亂翻書。  聯句採用嵌字和雙關手段,以物喻事。此聯乍看只在寫景,其實不然,「清風」、「明月」各有所指,「清風」暗指清朝,「明月」隱喻明朝,作者是一位明朝遺老,舊國不在,但鍾情不死,對聯飽含強烈的政治傾向,雖用意工妙,不免鋒芒外露。  明朝大文學家解縉性情不凡,語言潑辣,其寫的嘲諷聯也與眾不同,如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聯語借物喻人,生動地諷刺了那些不學無術,肚內空空的人。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引用此聯諷刺革命隊伍中那些不實事求是,不講科學,徒有虛名的人,可謂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劉師亮是一位撰聯大師,他一生獻身撰聯事業,以諷刺聯見長,每每以對句痛擊國民政府,深受民眾的歡迎。他寫過這樣一副痛切時弊的短聯:  民國萬稅;  天下太貧。  我們可以將此聯看成一副諧音對,是借某地方言,而化國民黨口號。「稅」與「歲」諧,「貧」與「平」諧。國民政府吹噓「民國萬歲」、「天下太平」,其實只不過如此而已,恰當準確的諧音處理,便將一腐敗、反動的政府剝得體無完膚。  當今改革大潮風起雲湧,但不正之風仍有,面對一些腐敗現象,黎時忠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世有葉公龍反假;  今無伯樂馬偏多。  聯句上聯借「葉公好龍」的寓言故事,反其意而用之,以道破「假做真時真亦假」的社會時弊;下聯借伯樂識馬的故事,諷刺那些不學無術者,心術不正者,以錢買官者,聯句用典得當,對仗工整,一語雙關,綿里藏針。可見作者筆力之深。  八、社會征聯  征聯作為楹聯領域裡一種獨特的應對形式,自古有之。它與詩歌答對一樣,引發許多文人墨客的高度興趣。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征聯美談。不過,古時候懸賞征聯並不是很多,但實際上一些即興應答,文人巧對,實際上也屬於征聯範疇。  我們不妨將孫中山妙對張之洞聯看作是一副征對。清光緒年間,孫中山留學歸來,途經武漢張之洞總督府,想面見張之洞,當門官遞進孫中山的名片,張之洞看後,便寫了一行字轉遞孫中山:  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  孫微然一笑,心想這分明是一副對聯的出句,便從容答出: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張之洞看過,不覺暗自吃驚,知道是一位博學之士,急令警衛開門,熱情相見。此事一時傳為美談。  1982年春節,由中央電視台文化生活組等單位舉辦的迎春征聯活動,所征五個出句,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支持和響應,應徵稿件十八萬多件,儘管限了題,但徵稿內容豐富多彩,風格多種多樣,湧現出許多佳聯,其中第三聯:  碧野田間牛得草(出句)  金山林里馬識途(對句)  和第四聯:  十里春風,長安兩路(出句)  千年曉月,永定一橋(對句)  被人們稱為聯中上品。  上聯是由當代文學藝術界知名人土的名字串組而成的妙聯,幾個人名自然成句,意義連貫,對仗句穩貼切。酷似一句嚴格對仗的近體詩。全聯全用人名串組,達此水平,確屬不易。  下聯出句聯語特點是切合首都風光。「長安兩路」指橫貫北京城的東西兩條長安街,而「十里春風」乃化用唐代詩人杜牧《贈別》詩中,「春風十里揚州路」之句,寫出首都在新春佳節為駘蕩的春風所沐浴,而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聯中「長安」二字,有多重寓意,即:一是指長安街,二是指古帝都,三是有長治久安之義。由此可見撰聯者的藝術匠心。應徵聯中得票數最多的是「千年曉月,永定一橋」與上聯密切相關,同樣切合首都風光。「永定橋」指盧溝橋,「曉月」指燕都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聯中「十里」對「千年」,空間對時間,數詞平仄亦諧和,「春風」對「曉月」順理成章,「永定」對「長安」更是對仗工巧,「永定」也有多重寓意,一是指永定河,二是指永定門,三是有永遠安定之意。對工天衣無縫,有天造地設之功。  對聯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當今的社會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各地征聯大賽相繼開展,多以謳歌改革開放後的大好形勢為主題,尤其是香港回歸前後,各報刊以香港回歸為內容的征聯大賽如遍地開花,楹界高手輩出,妙聯層出不窮。1997年夏的中國「華錄杯」喜迎香港回歸楹聯大獎賽中獲一等獎的是湖南省劉人壽的一副聯:  大筆畫龍,香港喜看《龍破壁》  高桐引鳳,神州酣唱《鳳還巢》  此聯飽含激情,用筆精到,虛實相間,巧用比擬,抒發了炎黃子孫企盼回歸,舉國同慶,龍飛鳳舞,人心大快的熱烈氣氛。聯語句尾還巧妙嵌入兩個戲劇劇目名,如畫龍點睛,令人讀後欣喜無限,激情飛揚。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46:41

第三章 對聯的謀篇和創作  古人將對聯的創作稱之為「屬對」。「屬」,類也,「對」,配偶也。意思就是以類字配成偶句以成的文體。由此可見其「屬對」二字的內涵所在。對聯的獨立單位是「副」,不能用「首」或「條」等稱謂。不管對聯字數多少,必須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對仗合理,詞性相近。   乍看起來,對聯這一文體在浩翰如雲的傳統文學中,是再簡約不過的了,它短小,精練,易學易會,應用方便,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屢見不鮮的春聯、婚聯之類,似乎持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嘗試。其實不然。形式的簡短,只是就表象而言,若論及對聯的創作理論及藝術手法,並不比詩歌簡單。對聯和格律詩實質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對聯只有上下兩句,而格律詩就不只兩句了,對聯在精練程度上比格律詩要求的還要高,因此聯語中的水份是很少的。一副好的對聯,不但要做到語言精練、對仗精巧、意象精深,還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撰寫對聯難度較大,難度特大的對聯,要想對好,比寫格律詩要困難的多。有的聯語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對好,有的聯上聯出了,數百年之後,下聯仍無人對出,致使在楹壇上出現了「絕對」這一特殊現象。所以,一位作者,只有學識是不夠的,必須有長期的生活體驗以及濃郁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一副對聯,格調固然重要,但格調只是一種文學技巧,而藝術是文學的靈魂。格調是死的,藝術則是活的,格調給人以外表的美,而藝術則能給人以內在的美。所以,要求作者必須具有詩人的思維力、觀察力和感染力。像寫詩那樣去寫對聯,要做到立意奇絕,感情真摯,內容含蓄,語言飽滿,文辭洗鍊,構思巧妙,意象清晰,寓意深刻,對仗合理,音律優美,盡量使對聯達到詩化的境界。有人認為,寫對聯比寫詩來得容易,其實要真正寫好一副對聯,並非易事。它和詩歌一樣,同樣要講究比興之法。如果沒有藝術的衝動,只是為應付而作,因文造情,其作品絕無藝術生命力。晉朝陸機在他的《文賦》中指出,「詩緣情而綺糜」,指出詩歌的本質在於抒情和言志,這就必須首先做到語言優美而動人,對聯亦如此,必須藉助於審美形象去表達自身的情緒,還要做到聯中有我,即在聯中呈現出自己的風格。古人云:「學文者,必先浚文之源,而後究文之法,浚文之源在讀書,在養氣。」此乃獨到之談。其中道出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勤學之功,丹華之妙」的深刻道理。此乃書外功夫,是非一般人能體會的了的。清代學者袁枚在談到文學創作時說:「只可取意,不可取法」,「平居有古人,學習方深,落筆無古人,而精神始出。」對聯的創作過程是對語言最精闢的提煉。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對聯創作必須充分掌握極度的概括特徵,以最精練的形式喚起人們的美感。大的題材可以大寫,小題材則要小寫,不可無的放矢,無病呻吟。在創作時,在避免文辭堆砌的陽春白雪,也要避免庸俗直白的下里巴人。沈德潛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為此,作者平時要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擴展自己的胸謀,開闊自己的視野,到時候駕馭大的題材就不會無處落筆了。  下面談一談對聯創作中的規則。一、立  意  詩以意為主,楹聯也如此。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指出,「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李杜所以稱大家者,無意之詩,十不得一二也,煙雲泉石,花鳥苔林,全鋪錦帳,寓意則靈。」意,就是楹聯中的「題旨」,作者寫一副楹聯作品,必須要明確歌頌什麼,讚美什麼,批判什麼,總得要有個明確的感情。沒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辭、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一副楹聯,不僅要寓意明確,還要立意高遠、精神。古今名聯,或言及風物,或追溯歷史,或以文采見長,或以技巧取勝,而成佳構。如明嘉慶進士陳大綱寫的湖南嶽陽樓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此聯獨闢蹊徑,寫風景,言簡意賅,只在出句點破而已。下聯筆鋒突轉,從四面湖山的空曠即而想到萬家憂樂,這是全聯的主題所在,立意也就在於此。作者若沒有真摯的憐憫之心,是絕不會寫出這樣的聯句的。  立意,也叫命意,是對聯之前提。對聯具有廣泛的社會效應,因此,作品首先要做到主題明確,意象清晰,概念具體。你要寫什麼,怎麼寫,均在立意之中。應該說,藝術的提煉往往來源於筆前的立意,點晴之筆往往來自於熟慮的思考和機智的文采。請看山海關一聯:  群山盡作窺邊勢  大海能銷出塞聲  聯語道出「山」、「海」之氣勢,巧用「窺邊」、「出塞」二詞,擬戍邊將士,透出了山海關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負荷的重要性。作者猶如向人們述說歷史,把人們牽回那烽火硝煙的歲月之中。立意可謂高妙、奇絕。被人們視為不可多得之上品。二、取  象  取象,或稱物色,就是選取意象,這是在楹聯立意之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意象呢?所謂意象,即是楹聯中帶有作者主觀感情色彩的形象。換句話說,就是作者在構思時直接浮現於頭腦中的多種形象,藉以表達自己的一種思想情感。平時我們所說的觸景生情,這個「景」就是我們說的「象」。請看劉坤一寫的題滕王閣聯: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作者在上聯巧妙地攝取了「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湖山」等物景,以哲人的眼界,向人們提出了世事興廢的自然規律,下聯引出此時與當年的時空差,相比這下,今昔對照,令人在時代的變遷中引發懷古幽情。若無上聯出自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定格之景,便不會有下聯作者要抒發的感慨之情。作者依稀在告訴人們,「此地湖山」歷經風雨滄桑而依然無恙,得來之不易。言外之意,也多少道出了滕王閣的佳麗風光。  下聯在取象上也用得恰到好處。請看:  得好友來如對月  有奇書談勝看花  聯中的「月」、「花」即是意象,作者借用二者以喻「好友」、「奇書」的價值。如聯句中不使用人們所認可的意象,聯句則索然無味,如同嚼蠟。在這裡,意象的作用不僅僅是比較價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讀者從中產生聯想,給人們展開一種廣闊、恢宏的藝術空間。因此,一副好聯,必須有一較為確切的意象,才能將自己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的形象,使讀者感悟到你真正的立意所在。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認為,感情由於景物的感觸而發生,隨著景物的不同而變化,因此,山川的壯麗,可以啟發作者的文思,觸景生情,才能用語言將所要抒發之情描寫出來。這樣的對聯,在風景聯、名勝聯內,比比皆是,無所不在。請看陳熾所撰九江煙水亭聯:  勝跡表宮亭,況恰當蘆阜南橫,大江東去  平湖波煙月,誰補種四周楊柳,十里荷花  此地乃當年周瑜點將台處,宋代理學家周敦頤曾在此講學,取「山頭水色薄笑煙」詩意,名煙水亭。此聯借「蘆阜南橫」、「大江東去」、「四周楊柳」、「十里荷花」等物象,為讀者營造了煙水亭的佳麗勝景。更巧以「況恰當」、「誰補種」二句以成佳構,使得聯內景色不虛,觸之有物。可使讀者神思馳騁於聯外,而發懷古之幽情。  取象,特別要做到自然、真實。《文心雕龍·原道》云:「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雲霞雕色,有逾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蘇東坡也強調「文理自然」,並自道其文「如行雲流水,舒捲自如。」這些見解,對於我們的對聯創作十分有用。  要做到取象的自然真實,首先要對所寫的景物或對象要有仔細的觀察和研究,對寫作對象有深入的了解。請看清人朱藍坡撰東坡赤壁聯:  勝跡別嘉魚,何須訂異箴訛,但借江山攄感慨  豪情傳夢鶴,偶爾吟風弄月,毋將賦詠概平生  東坡赤壁古稱赤鼻,也稱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崗縣城西門外。宋代大詩人蘇東坡隱居此地時,曾作前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為與三國「赤壁之戰」的赤壁相區別,在清康熙年間重修時,定名為「東坡赤壁」。《陽春白雪》一書在《念奴嬌》注釋中寫道:「『人道是』者不過是供一般人的說法而懷古,並非東坡不知三國赤壁。」作者在聯中證實了周瑜破曹的赤壁應在湖北嘉魚縣境內。這一點蘇軾在《赤壁賦》後記里有「江漢之間,指赤壁者三」,可見他是清楚的。後來一些好事者認為蘇東坡弄錯了地方,不斷有人來「訂異箴訛」,作者作此聯匡謬,指出蘇東坡不過是「借江山攄感慨」而已,作者的看法是正確的。蘇東坡是通過作品來表達對祖國河山的摯愛,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思慮。作品中所表述的豪爽曠達情懷,才是緊要之處,何必拘泥去考證哪裡才是「赤壁之戰」的故址呢?從聯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對所寫對象做了深入的考證。如果不是對歷史的深思和熟慮,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如此佳聯的。  其次是要用語貼切,即不可嘩眾取寵,也不能堆砌華麗辭藻。所謂用語貼切,就是內容要切人、切事、切地、切情等。比如為一紀念地題聯,就必須對歷史人物、歷史事迹說得恰如其分,使人讀之親切、真實,有個性、針對性,最忌諱的是作品的概念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將士萬古流芳」之類的詞,美崙美奐,卻不著邊際,是必須忌諱的。請看安慶市徐錫麟烈士紀念樓聯:  登百尺樓,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應識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爭光日月,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  聯語氣勢磅礴,雄渾壯麗,一氣呵成,然細心斟酌,聯中字字句句都飽醮真情,用詞得體,張馳適度,並無造作之辭。徐錫麟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的傑出反清志士,與秋瑾計劃聯合起義,在謀刺皖撫恩銘時被捕,不久遇害。作者「登百尺樓,看大好河山」才引發「天若有情,應識四方思猛士」。此情此景,不禁發世人感慨,「留一抔土,以爭光日月」,下聯最後的「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則是作者驚世之筆,不禁使人們想起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語中的,鏗鏘有聲,讀後令人感慨萬千。  在選取意象時特別要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要選取最能表現自己感情的意象。比如有這樣一副聯: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聯中的「逆水行舟」、「平原走馬」即是意象,以比喻「學」和「心」的某種程度,這裡的意象可以說再確切不過了。在確立下聯的立意中,作者可能想到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然後將其化開,把「心」這一抽象之詞處理得如此活靈活現,撫之有物。  二是要選取含蘊豐富的意象。因每個人的經歷、地位、水平、年齡都有差異,即使是寫同一體裁,其結果也會千差萬別。顯示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藝術效果。揚州史公祠為紀念抗清英雄史可法而造,祠中有聯,乃清代文人張爾藎所作,聯曰:  數點梅花亡國淚  二分明月故臣心  聯中以點點梅花喻淚,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亡國之音,催人淚下。可以說聯中之字,動一處則全聯失色。「梅花」、「明月」兩個具象詞,用在這裡,十分貼切、含蓄。梅花喻高潔之物,又寒天之花以飾亡國之淚,個中情景,不言而喻。二分明月,乃是從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奈在揚州」所化,這裡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此聯不但感情豐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詞精妙。不妨將梅花換成其它什麼花,勢必會減了分數。所以說選取意象必須精確。更要注意某種現象的基本含義,避免牽強附會,淺嘗輒止。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47:14

三、言  志  舜帝曰:「詩言志,歌詠言。」這是在說詩體的文學宗旨。楹聯也同樣如此。孟子亦云:「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講不了解作者就不可能對其作品有真正的理解,反過來講,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作者的人品。劉勰在其《文心雕龍·明詩》中首先給詩下了定義,認為「言志」就是「持人情性」,而所含的就是「無邪」的情志,意即健康、真實的思想感情。自古至今,詩人們一直恪守這一格言,認為「言志」是詩的本質,詩不言志,作者無法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志向、情趣抒發出來,從這一點說,「志」應是詩的靈魂。聯與詩同,細細分析,一副好的對聯,都是或明或隱地向人們表達自己的心志。「詩言志」應該做兩種解釋,一是詩必須要言志,二是你不管採取何種手法去寫,最終你的志也會在你的作品中流露出來。因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內在情性、社會經歷和語言風格,即使寫同一題材,也會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然言志這一宗旨都是統一的。在對聯中,有人將旨在抒發自己情致的對聯稱之為言志聯,比如徐悲鴻在解放前寫過的一副聯:  獨持偏見  一意孤行  作者有意利用貶義片語成聯句,藉以抒發自己追求自我、不與惡勢力隨波逐流的志向和情懷。聯語正氣逼人,入木三分,一腔膽識浮於紙上。  在寫法上,言志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意的表白,一種是無意的流露。前者如清代彭元瑞寫的自勉聯: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再有如長篇小說《紅岩》中革命志士為犧牲難友龍光章同志獻出的一副輓聯:  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魂,死不還家  辜鴻銘集蘇軾的一副對聯則屬後者: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周策縱的集詞聯,似不自覺的無意流露,然而最能看出人物的思想情趣。請看:  別來風月為誰留?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啼到春歸無尋處,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孟子在論詩時曾提出過「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的兩種讀書方法,前者是說只有全面理解了作品,才能了解作者的思路;後者是說要讀懂某作家的作品,一定對其作者的身世有所了解才行。兩者相互為用,會對我們欣賞對聯大有幫助。  在對聯創作過程中,要遵循「詩言志」的宗旨,強調寫作態度端正、嚴肅,因作品一旦寫出,便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如處理得不好,輕的鬧出笑話,嚴重者還會帶來很壞的社會影響。四、抒  情  指在作品中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可「直抒胸臆」,謂直接抒情,亦可「寓情於景」,謂間接抒情。它帶有作者鮮明的個性特點,並反映一定時代、一定人群的某種共同感情,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晉朝陸機就指出過「詩緣情」之說。他說的情乃是指人們的心靈意緒,它包括人生悲喜之感,而以真實感人作為其審美之特徵。鍾嶸在他的《詩品序》中認為,詩歌的感情,乃是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對詩人心靈感召的結果,其中最激發人心的即是悲壯、分別之情,只有這些感情,才適合以詩的形式抒發出來。縱觀古今楹品亦然。請看小鳳仙挽蔡鍔聯: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哪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燕支,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小鳳仙乃北京一妓女,蔡鍔在逆境中與小鳳仙結成知己,得到了小鳳仙的幫助,脫離袁世凱的囹圄之中。後蔡不幸早逝,小鳳仙聞訊後,以聯挽之。聯語直抒胸臆,感情真切,如泣如訴,此聯以抒情見長,可謂一字一調,字字見情,生死離別之情躍然紙上,使人讀之扣人心弦,肝腸欲斷,實為抒情聯中之佳品。  請看周作人挽馬隅卿聯:  月夜看燈才一夢  雨窗欹枕更何人  馬隅卿為北大教授,是周的故友。上聯寫二人前一天還一道觀燈,僅隔一個夢(即一夜)就病逝了;下聯寫自己在風雨中轉側不安的情緒。聯語洗鍊,既不寫逝者生平之業績,也不寫自己悲痛欲絕的傷情,而只寫一方空間,以小事托出,極富詩意。此深情篤意完全是自寓情於景中道來,此種寫法屬於間接抒情。  還有一種抒情手法既不屬於直接抒情,又不屬於間接抒情,從字面上看似通篇寫景,無一字涉及主觀情緒,但作者思想感情已在不盡然中融化在其中了。如山東濟南大明湖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聯中不摻入任何主觀情緒,只將此地現實風景以直接的手法托出,儼然一幅風景優美的山水畫。然而我們卻不能說作者無「詩興」之作。試問,如果作者沒有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心情,又怎能寫出這樣飽醮情感,寓意舒展的佳作呢?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即是此理。五、章  法  章法即指文章的組織結構。一般而言,寫對聯是無成法可循的。如一旦形成陳規的章法,便會束縛了人們的思維,失去了活力。然一切事物又都有其規律性,鑒於此,古人還是總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一般認為,對聯的創作理論及美學原則多遵循詩賦駢句,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載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這精闢的論述,不僅適用於詩賦駢等文體,自然也是對聯的創作理論根據和美學原則。古人對章法的理解,從來就有:「只可取意,不可取法,意有真意,法無定法,以古為法,以今為意」的說法(袁枚語)。古人的這一理論,從辯證唯物法的角度去道破真諦。但還是有一家之言,謂詩法之「起、承、轉、合」。  對於楹聯,上四點是否可行呢?筆者認為:短聯不必苛求,一些長聯,不妨可以借鑒。因此,懂得一些作詩章法,是做好對聯的關鍵所在。請看徐達為故邸撰寫一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  小苑春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地有舜日堯天  上聯前兩句從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中化出,由此引發對祖國山河的懷戀之情,發思古之幽情。此為大處著筆,給讀者展開一副風雲迭起,遼遠壯麗的景象;下聯則從小處點墨,從小見大,錯落有序,使人觀之有物、聞之有聲,感情貼切,一「問」一「看」使得起、承、轉、合十分得體,嘆為觀止矣。  總之,對聯的章法,要應用靈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體,脈胳清晰,還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種平鋪直敘的寫法,是無章法可言的,也很少寫出較好的對聯。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48:48

第四章 對聯的特點和格式  對聯屬於一種凝縮了的文學藝術品類。在眾多的文學品類中,對聯與格律詩有著極其相近的特徵,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語言和有節奏的韻律集中地反映人們的生活而抒發情感。對聯與格律詩相比,其實質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實,一副好的對聯,就是一首詩,可以說,對聯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詩。  概括對聯的特點,主要分四個方面:一是形式對稱,二是內容相關,三是文字精練,四是節奏鮮明。也有人將其稱為對聯四美,即建築美、對稱美、語言美和節律美。  下面分別介紹對聯的四大特點:  一、形式對稱  對稱,指上下聯句的對仗形式,也稱對偶形式。對仗,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項重要的修辭方法,是對聯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麼是對仗呢?對仗,換言之,就是對偶句的對稱。「對仗」一詞來源於古代宮中衛隊行列(儀仗隊),這種行列是兩兩相對排列,故稱對仗。對仗作為一種修辭方式運用到漢語文字藝術中,即比喻用平行的兩句話,成雙成對地排列,表達相關或相反的關係。中國古代文學中,對偶句屢見不鮮。不管是《詩經》還是《尚書》、《易經》、《老子》、《淮南子》都有對仗鮮明的佳句,兩漢以後的賦體文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駢體文學,唐代以後的格律詩,對偶這一辭格逐漸被人們所掌握,成為古典文學中不可替代的修辭方式。  對仗,是漢語文學的一大特徵。中國的方塊字,一字一言,本身便為對仗藝術的產生提供了適宜其生長的先決條件。這一特點使得駢文、詩歌、對聯這種凝縮藝術千年不衰,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  對聯中的對仗是在對聯的出句和對句中把同類的概念或相對的概念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並列起來,形成聯句的對稱美。在對聯中,對仗方式尤為重要,它是對聯藝術的精髓所在。民間有一則關於春聯的謎語,這樣寫著:  兩姊妹,一般長  同打扮,各梳妝  滿臉紅光,年年報吉祥  隻言片語,很精到地寫出了對聯的對稱美、建築美和祝頌吉祥的特點。  對仗形式的產生,來源於客觀世界本來具有的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現象,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這種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啟示了文學藝術的對稱美,同時也迎合了中國古代陰陽學說中「一陰一陽為之道也」的理論。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麗辭》篇中指出,「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體為用,事不孤立。」強調了客觀事物的對偶狀態。劉勰還講到:「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因為,反對更能反映充滿複雜矛盾的客觀存在博物館能表現作者的辯證思維,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質。  學會寫對聯,必須掌握對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前人講對仗,有明確的原則。《縹湘對類》一書提出「實對實,虛對虛」的基本法則,強調「有無虛與實,死活重兼輕」,這為後來的楹聯藝術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做對仗,又將漢字分為實字、虛字、助字三大類。實字類又另外分出半實字,虛字類又分出活與死兩小類,並且又另附半虛字。分類如下:  實字:花、草、林、山、天、地……  半實:力、雄、文、武、光、雷……  虛字(死):高、新、強、大、精、小……  虛字(活):流、歌、升、斗、照、開……  半虛:上、下、中、內、外。里……  助字:之、也、然、哉、焉、何……  前人對以上這種分類,概括了幾句話:「無形可見為虛,有跡可指為實,體本乎靜為死,用發乎動為生,似有似無者半虛半實。」這種分類方法,比起我們現在的漢語分類,似乎單調而新穎,然而仔細分析,它同現代漢語分類也有相通之處。古人所說的實字,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名詞;所謂半實,則是抽象名詞;所謂虛字部分,活的是動詞,死的是形容詞;助詞,即是虛詞,包括介詞和連詞、助詞等。「半虛」則包括較抽象的時間詞和形容詞。掌握和熟悉古代詞分類法,對我們今天研究和欣賞對聯很有幫助。  初學對聯,最宜先學工對(也稱嚴式對),也就是說,要按同類詞對仗成聯,下面舉例說明:  竹因臨水情斯暢  蘭以當風氣亦和  聯句上下第一字「竹」、「蘭」均為草木類名詞,第二字「因」、「以」均為介詞,第三字「臨」、「當」均為動詞,第四字「水」、「風」均為天文、地理類名詞,第五字「情」、「氣」均為人文類名詞,第六字「斯」、「亦」均為助詞,第七字「暢」、「和」二字均為形容詞。  再如,杭州越秀山鎮海樓聯:  急水與天爭入海  亂雲隨日共沉山  聯中上下首字「急」、「亂」均為形容詞,第二字「水」、「雲」均為天文名詞,第三字「與」、「隨」均為動詞,第四字「天」、「日」為天文名詞,第五字「爭」、「共」均為副詞,第六字「入」、「沉」二字均為動詞,第七字「海」、「山」均為地理名詞。對仗也是極工的。  名詞的義類相對在工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在出句中有「風雨」一詞,首先要考慮到「風雨」是天文類名詞,仄聲,並列結構,在對句中必須用天文類名詞對仗,而且要以平聲的並列結構屬對。比如,可以選用「星辰」、「冰霜」、「雲霞」等相對。如用「日月」屬對,則為失對,如用「晚霞」、「星光」則犯了詞性失調的錯誤。因「晚霞」、「星光」均為偏正結構名詞。如用「山河」屬對,則不為工對,只能算作寬對了。如用「魚龍」相對,則犯異類相對的弊病。  在對仗中,句法、結構相同的語句相對仗是較普遍的,如謝貞、王籍詩句聯:  風定花猶落  鳥鳴山更幽  但也有一些對仗只是字面相對,並不一定在句法、結構上相同,如下聯:  永憶江湖歸白髮  欲回天地入扁舟  句中出句的「白髮」不是「歸」的直接賓語,「歸白髮」實際上是「白髮歸」的倒裝句,對句的「扁舟」則是「入」的直接賓語。  此外,在對仗中,還要考慮你在聯中要表達何種感情,你所選擇的詞是否合乎事物的常理,你所選擇的意象是否達到你所表達的藝術效果。因此,兩者都要兼顧,不要以辭害義。在偶對中琢字要貼切,古人云:「選字無垠,用字有師」即是這個道理。初學者要多看多寫,如暫時無好句以對,最好沉澱一段時間再動筆,或放下來,或另起爐灶。寫作的藝術就是提煉的藝術。寫作的過程即是提煉的過程,只要多看、多寫,就會熟能生巧,出口成對了。  二、內容相關  對聯,之所以稱其為對聯,不但在其中需要對仗,重要的還在於一個「聯」字,對聯不聯則不能稱其為對聯。如果上下聯是兩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即成敗筆。比如:  一勞永逸長生樂  萬象回春大地新  此聯不管從平仄對仗方面,還是從詞性方面看,都能說得過去,基本對稱,但它卻不能算做對聯。因為上下聯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主題。上聯是化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苜蓿》句:「此物長生,種者一勞永逸」。下聯則是一般春聯句,兩者沒有互相的聯繫。  對聯的聯繫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對聯不但內容相關,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關聯。如徐樹人所撰一副對聯:  惟貧病相兼,乃稱寒士  並錢漕不取,才算清官  此聯意思是:只有貧病交加,才算寒士;不愛錢,不徵稅才算清官。上聯是陪襯,下聯是正意,一「乃」一「才」表示其轉折關係。  有的對聯雖然不用關聯詞,但可以使人們清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關係,如雁門關聯:  莫愁前路無知己  西出陽關多故人  上聯是因,下聯是果,可見它們內部的聯繫是很縝密的。再請看梁啟超和張之洞屬對一聯: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後  上聯張之洞以「四水」、「四時」為題引出聯句,意在提出問題發難。下聯梁啟超則以「三教」、「三才」屬對,不卑不亢而對答。上聯有意刁難,下聯借題言志,上下聯呼應有效,在內容上達到了一種完美的契合。  不管是寫景抒情,還是懷古詠物,以物言志等等,在立意上象意通氣,開合得當,要藉助比興手法,放得開,收得攏。不能單純為寫景而寫景,為抒情而抒情。請看顧憲成書院門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上聯意在寫景,下聯卻獨在言志,兩種互不相關的事物相互為用,則上聯不單是為寫景而寫景了,一句「聲聲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聯的「事事關心」則是作者的立意初衷。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0:01

第五章 對聯的詞類和詞性  對稱美是對聯的主要特點。所謂對稱,除了平仄相對、節奏一致之外,還要做到詞類相近,詞性相當,結構相似,字數相等。只有這樣,才能使作品達到高度完美。反之,則不能稱其為一副好的對聯。本篇主要談談對聯中的詞性對仗的問題。  要想弄懂詞性的屬對問題,先要弄清詞的分類。古代詞類的劃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礎。實詞可以分成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等類,某個詞屬於某一詞類比較固定,各類詞在句子中做什麼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在現代漢語中,漢字分為十二大類,即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以上實詞)、介詞、副詞、助詞、連詞、嘆詞、象聲詞(以上稱虛詞)。古人按照詩的對仗規律,將詞大體可分為九類,即名詞、形容詞、數量詞、顏色詞、方位詞、動詞、副詞、虛詞、代詞,其中名詞又可細分為十幾類。這種劃分的方法比較適應於對聯的創作。那麼怎麼才能做到詞性相當呢?《縹湘對類》一書提出「實對實、虛對虛」的原則。也就是說,名詞必須對名詞,動詞必須對動詞,形容調必須對形容詞,副詞必須對副詞,助詞必須對助詞等等,各歸其類,映襯成趣。但細分,則每類之內品種仍多。如名詞有專名、有注稱;形容詞有形容大小、高低、長短、顏色、狀態等,許多不同的詞以長對短、白對黑為工整;但內容決定形式,若內容可取,屬對不妨稍寬。如清倪國璉的古藤書屋聯:  一庭芳草圍新綠;  十畝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與「藤花」之「藤」,一為形容詞,一為名詞;「新綠」之「綠」指的是顏色,「古香」之「香」乃指氣味。雖同為形容詞,並非—類,從個別對語講,似欠工整,可從全聯角度看,卻形象鮮明,音節和暢,被一致認為是「工對」。  比較而言。虛詞的對仗似乎比實詞要求得寬些。比如有時介詞可與副詞相對,這不僅因為虛詞類的漢字相對少些,更主要原因在於這部分字、詞本身詞性就很複雜,往往一個字包容幾種詞性。比如「為」可以做動詞,也可以做介詞、副詞、助詞,有時還可以做連詞。「向」可以做名詞,也可以做介詞、動詞、副詞、連詞等等。所以通常人們對虛詞要求得就不很嚴格了,能做到虛詞對虛詞也就可以了。但嘆詞、助詞、象聲詞卻很少與介詞、副詞、連詞相對。  在講究詞類和詞性對仗的同時,還要注意一個義類相對的問題。什麼是義類相對呢?所謂義類相對,懸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  1.天文(日月風雨等)  2.時令(年節朝夕等)  3.地理(山風江河等)  4.官室(樓台門戶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飛禽(雞鳥鳳鶴等)  7.走獸(狼虎象馬等)  8.魚蟲(蛇魚蟻蝗等)  9.飲食(茶酒萊餚等)  10.器物(盆杯壺盞等) 11.文具(筆墨紙硯等) 12.衣飾(衣冠巾帶等)  13.形體(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倫(父子兄弟等)  16.珍寶(金銀玉珠等) 17.軍事(弓箭刀劍等) 18.文藝(詩詞書畫等)  19.文史(經典史冊等) 20.精神(智愚苦樂等)  另有按其它內容分類法.此處就不一一贅述。  筆者按詞類編成部分對句,可使讀者更明了一些:  地理對:河對海、地對山、大陸對長天、荒原對沙漠、古塞對雄關。  天文對:冰對火、雪對霜、海市對山光、星辰對日月、瑞雪對驕陽。  顏色對:紅對白、紫對緗、黑樺對白楊、青竹對綠柳、墨蘭對珠黃。  方位對:南對北、西對東、六極對八風、五湖對四海、邊塞對圍城。  數字對:一對二、百對千、兩兩對三三、千年對萬壽、獨木對群山。  花木對:桃對李、菊對蘭、玫瑰對牡丹、綠茵對紅葉、白芷對橙柑。  飛禽對:鷗對鳥、梟對鵬、白鶴對黃鶯、杜鵑對喜鵲、燕舞對鴣鳴。  走獸對:熊對象、馬對羊、狡兔對貪狼、雄獅對猛虎、牛仔對猴王。  魚蟲對:蜂對蠓、蛾對蟲、螻蟻對魚龍、河龜對海蚌、蝴蝶對蜻蜓。  人倫對:夫對婦、臣對君、祖宗對玄孫、同志對朋友、家族對外親。  文學對:詞對賦、曲對文、五典對三墳、楚辭對史記、詩品對文心。  感情對:愁對樂、喜對吟、和氣對知心、湧泉對滴水、思緒對情恩。  精神對:痴對智、佞對昏、頹廢對沉淪、修身對養性、刻骨對銘心。  人事對:公對私、言對行、協作對競爭、生活對勞動、長辭對永生。  文史對:經對史、古對今、後漢對先秦、伏羲對盤古、忠臣對昏君。  形體對:面對首、毛對肌、口舌對心脾、飢腸對傲骨、奪目對畫皮。  宮室對:樓對閣、戶對窗、皇室對民房、茅廬對寺廟、巨廈對中堂。  珍寶對:珠對玉、錦對珍、綠翡對白銀、瓊瑤對瑪瑙、紫貝對黃金。  軍事對:弓對箭、將對兵、烽火對狂旌、楚歌對劍氣、畫角對長城。  飲食對:茶對酒、鹽對油、瓜果對米粥、山珍對海味、熊掌對猴頭。  時令對:朝對夕、暮對晨、白晝對黃昏、中秋對元旦、去暑對立春。  文具對:棋對紙、筆對琴、潑墨對撰文、硯池對書案、七彩對八音。  衣飾對:巾對帶、衣對衫、木屐對華冠、袈裟對襁褓、項鏈對耳環。  虛詞對:然對也、之對乎、而已對斯夫、無非對是否、矣哉對再如。  副詞對:還對再、就對將、偶爾對時常、方才對恰巧、必定對應當。  連詞對:及對與、而對或、除非對倘若、雖然對即使、因為對如果。  介詞對:同對往、被對朝、由於對沿著、自從對為了、除了對依照。  助詞對:的對地、啦對吧、罷了對是嗎、哎喲對完了、似的對等著。  嘆詞對:嘿對喂、哦對啊、嘿嘍對哇啦、哎呀對嗨喲、哼哼對哈哈。  象聲詞對:轟對嗡、噹對嘩、叮咚對乒乓、咣噹對撲哧、唏哩對嘩啦。  聯綿對:阡對陌、貅對貔、璀璨對旖旎、氤氳對灧瀲、翡翠對琉璃。  在對聯的對仗類型中,有工對、寬對的區別。工對,即指同類的詞或相關的詞相對。如上邊講到的按類別屬對即為工對。寬對,即指詞性相同,句法結構相同的對仗。然而工對不見得就是好聯,寬對有的不乏為上乘之作。要說明一點,顏色對、方位對、數詞對、虛詞對和動詞對,必須嚴格按同類對仗,否則為失對。特別是動詞,如造成失對,勢必使上下聯句子的結構發生變化,其它詞對得再好,也算失對。另外,有些常用名(如人名、地名、國名、書名等)也應從嚴對仗。另外還有一種所謂的鄰對,它指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鄰對一般比寬對嚴格,但又不如工對那樣整齊精密。下面是可以通對的門類:  1.天文與時令  2.天文與地理  3.地理與宮室  4.宮室與器物  5.器物與文具  6.器物與衣飾  7.衣飾與飲食  8.文具與文學  9.植物與動物  10.形體與人事 11.人倫與代名 12.疑問代詞與副詞  13.方位與數目 14.數目與顏色 15.人名與地名  16.同義與反義 17.同義與連綿 18.反義與連綿  19.副詞與介詞 20.連詞與助詞 21.介詞與助詞  22.嘆詞與助詞[ 本帖最後由 瘸老道 於 8-6-2007 12:51 編輯 ]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3:13

  名詞對  即在聯語中重用名詞的作用,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如:人、馬、花、月、天空、北京、中國、頭、今天、愛情、道德、小麥、星期天……請看:  詩寫梅花月;  茶熏穀雨香。  在精練的聯語中,名詞佔去十分之八,只有「寫」、「熏」二字為動詞。作者以簡約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副春天的畫面,其構思之精巧,立意之獨別,實不多見。  晚清黃遵憲寫過這樣一副言志聯:  葯是當歸,花宜旋覆;  蟲還無恙,鳥莫奈何。  作者借四種不同的花鳥草蟲成聯,意在抒發歸隱後的複雜心態。「當歸」即中藥當歸,「旋覆」即中藥旋覆花,「無恙」為蟲名,「奈何」即杜鵑。聯語中的當歸、旋覆、無恙、奈何均為雙關詞,作者在這裡要寫的並不是物之本身,而是由字而引伸的雙關寓意。以抒發不甘寂寞、與命運抗爭的一種心態。  再看著名畫家黃賓虹的一副聯:  心腸鐵石梅知己;  肌骨冰霜竹可人。  黃賓虹不光畫畫得好,聯也寫得奇絕。聯語是說鐵石性格如梅,冰霜品質似竹,作者巧妙地運用名詞的作用,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立意精工,非常人可比。  再看傅山寫的一副聯:  竹雨松風琴韻;  茶煙梧月書聲。  此聯皆以名詞入句,卻深得意境,不禁使人想起「白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之佳構。可見,撰聯工在意境的開發,如無意境,再好的辭藻也不會辟出新意。  動詞對  即在聯語里重用動詞的作用,表示陳述人或事物的動作情況變化和其它活動的詞。如:走、笑、有、在、飛、寫、起來、上去、觀念、悲歡、存在、發展等。  請看杭州孤山放鶴亭聯:  水清石出魚可數;  人去樓空鶴不歸。  在簡短的聯語中,動詞幾乎佔去了一半,出、數、去、空(亦作動詞用)、歸。但用詞極巧,不因重動而使聯語有雕琢之感,令人讀之生情、意境洞出,給人一種纏綿、空曠、滄桑變幻之感,餘味無窮。  孫中山先生不但是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家,還是楹壇高手,他早年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願乘風破萬里浪;  甘面壁讀十年書。  聯語字裡行間滲透出作者早年滿懷豪情,壯志凌雲的胸懷。上聯一個「乘」字,一個「破」字,展示了作者樹立遠大的志向,非凡氣概;下聯的一個「面」字,一個「讀」字,寫出了作者苦讀求知,不懈追求的治學精神,一揚一抑,準確地刻畫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北京潭柘寺有一副寫彌勒佛的佳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聯語重用動詞「容」、 「笑」二字,把彌勒佛大肚笑口、笑容可掬的形象描繪得一覽無餘。上聯寫外貌形態,下聯寫內心情態, 「容」、 「笑」二字分別三出,用字精到,層層迭進,通俗諧趣,發人深省。   形容詞對  即在聯語中注重對形容詞的作用(形容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狀、性質或動作、行為的狀態的詞)。如:高、白、好、快、暖和、活潑、懇切、優秀……  請看賴少其為無錫黿頭渚通芬堂所撰一聯:  湖闊魚龍躍;  山陰草木香。  作者在簡練的聯句中,競用了四個形容詞,以「闊」飾「湖」,以「躍」飾「魚龍」,以「陰」飾「山」,以「香」飾「草木」,連貫自然,與景物相配,十分得體,無見雕琢。  上海孫中山故居有一聯為孫中山所撰:  滿堂花醉三千客;  一劍霜寒四十州。  此聯在氣度上重用了「醉」、「寒」二字,一「醉」字便將此地風光之高絕寫得惟妙惟肖;下聯化用唐朝詩人貫休詩句,原詩為「一劍霜寒十四州」,其將十四移位,借喻以武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決心。「寒」用在這裡,是隱喻革命鬥爭之嚴酷性。  數詞、量詞對  數詞是表示數目多少和次序先後的詞,基本數詞有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組合數詞有十一、九十九、一百八十六、五十年、二十世紀、七月一日等;表示次序先後的如第一、第二、初五、第六等。  量詞表示計算人、事物或行為數量時所用的單位。主要有度量單位:尺、寸、里、升、斗、斤、兩等;個體事物單位:個、只、件、根、本、間、種等;集體事物單位:獨、雙、對、打、群、諸等。還有一種詞稱動量詞,數目較少,有次、隊、回、遍、道、下、陣、遭、趟、頓等。物量和動量經常要同數詞一起用。數詞和量詞連用的時候稱數量詞,如三斤、一雙、十回等。  數詞和量詞在對聯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其主要作用有:創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對聯難度,進行數學運算,連續嵌入自然數等。  請看蘇州閑吟亭聯:  千朵紅蓮三尺水;  一彎明月半亭風。  此聯以白描手法寫景,似不加半句渲染,然細心看去,便知作者在其中有意創造了意境。千朵紅蓮襯托三尺湖水,一彎明月設置半亭微風,豈不是一幅絕美的園林風景畫?這其中,千朵、三尺、一彎、半亭在聯內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北宋劉攽才思敏捷,博學出眾,曾與司馬光同修《資治通鑒》。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難他,出一上聯讓劉攽對,劉欣然應對,由此,王安石很賞識他,聯曰:  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  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北斗映水,恰為十四顆星斗,孤雁披月,依稀如作雙飛。聯語構思絕巧,立意奇美。聯中連用六個數詞,四個方位詞,不顯堆砌,反而以意境取勝。  再請看下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葉風篷,下九江,還有十里;  十里遠,九里香,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只二日,勝似一年。  這副數字聯巧在連續嵌入自然數,上聯順排,下聯逆推,難度較大。據說上聯為明嘉靖年一船夫於九江渡口向當年狀元羅洪先求對,羅竟啞口無言,故為傳世絕聯。下聯被今人李戎翔對出。下聯的「九里香」指的是一種木料,據說1943年有人找這種木料,花了一年時光方弄到手。1959年,佛山市一位老工人裝修,因需要此料,只兩天便從十里遠的農村找到了。李戎翔聞聽此事,撫今追昔,有感而發,欣然對出下聯。  再請看下聯:  天下三分明月夜;  揚州十里小紅樓。  梁章鉅在他的《楹聯三話》中引自《隱居通儀》一文:賈似道鎮揚州日,上元張燈,客有摘七句作燈門聯者曰:「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眾稱其切,唯「天下「對「揚州」乍看屬寬對,均為名詞,偏正結構,「下」對「揚」不工,然「天下」對「揚州」則無嫌。  代詞對  在漢語中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副詞的詞,稱為代詞。代詞分為人稱代詞:你、我、他、咱們、自己等;疑問代詞:誰、哪、什麼、怎麼、多少、多麼;指示代詞:這、那、這裡、那麼、這樣。,古漢語文言虛詞的其、何、孰等也為代詞範疇。  請看民國年間楹聯大師劉師亮寫的一副嘲弄軍閥的對聯:  你革命,我革命,大家喊革命,問他一十八年,究竟革死多少命;  男同胞,女同胞,親愛結同胞,哀我七千萬眾,只能同得這回胞。  作者以口語詩入聯,真乃入木三分,切中要害。語中巧用了人稱代詞「你」、「我」、「大家」、「他」、「男」、「女」、「同胞」、「眾」、「命」,疑問代詞「多少」,真可謂句句有力,字字見工。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曾為一家理髮店寫過一聯:  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  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作者語意雙關,雖包含殺機,卻耐人尋味。聯句以疑問式處理,巧用疑問代詞「幾許」、 「如何」,如向世人證明手段,顯出作者英武、洒脫的英雄氣概,符合作者的身份和心態,為聯語增色不少,被後人稱為聯中佳品,不為之過。  請看金聖嘆所撰一聯:  真讀書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此聯尾的一「多」一「少」,道出了世間的兩大道理,天下讀書之人多矣,然真讀書人甚少,強調一個『真」字。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道出了世途的艱難。二者類比,以多少量之,也引人深思。  介詞對  即放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的片語的前邊,合起來表示方向、時間、處所、方式、對象等意義的詞。如:從、自、往、朝、當、到、於、在(方向、處所、時間);把、對、同、為、跟、連(對象、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較);被、讓(被動)。在古文里,與、以、於、為、所等屬於介詞範疇。介詞在漢語中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重疊使用,其必須用在名詞或代詞的前邊。  請看周恩來寫的這樣一副聯:  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中讀書。  聯句首字「與」、從」為介詞,是介紹與什麼人共事、從何處讀書的道理。用語精練、直接、自然,給人以鮮明、清晰的感覺。  請看山東曲阜孔府門聯: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聯句字「與」、「同」、「咸」、「並」均為介詞。  再看下聯:  與人當寬;  自處當嚴。  「與」、「自」二字用在聯首,當介紹「人」和「處」二字以給動詞「寬」、「嚴」,組成結構,聯句簡約、洗鍊、明了,為介詞入聯的典型範例。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3:37

副詞對  副詞是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起到修飾和限制的作用,但不能修飾和限制名詞。如表示時間、頻率(已經、曾經、正在、立刻、忽然、終於、一直、永久、才、就),表示程度(很、更、越、最、太、更加、非常、特別、稍微),表示範圍(都、全、總、只、統統、僅僅),表示重複、連續(又、再、還、尚、猶),表示語氣(可、卻、竟、決、倒、竟然、難道),表示否定、肯定(不、設、必、許、沒有、必定、也許)。在古文言文中,已、猶、則、也、有、可等均為副詞範疇。  請看長沙天心閣聯:  四面雲山都到眼;  萬家憂樂最關心。  聯句中第五字「都」、「最」為副詞,縱觀全聯,二字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若省略了此二字,整個對聯便索然無味了。  請看下聯:  不可說!不可說;  如之何?如之何。  這是一副為革命進步人士楊杏佛寫的輓聯。楊與宋慶齡、魯迅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3年被國民黨殺害。「不可說」是在國民黨白色恐怖之下發出的感慨。「如之何」,是筆者表達自己的悲憤之情。「不可」、「如之」為副詞,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副詞的作用,用語奇精,內容含蓄,喻意深重,表達了人們敢怒不敢言的社會心態。  看南通曹頂詞聯:  匹夫猶恥國非國;  百世以為公可公。  此聯為明代抗倭英雄張騫所撰。聯中「非」、「可」二字為副詞,分別修飾國家和人物(曹頂)的,是說國不像國,公(指曹)可為公(對有功績的人的尊稱)的道理。  助詞對  助詞系獨立性最差、意義最不實在的一種虛詞,多用在詞、片語、句子後邊起輔助作用。助詞包括結構助詞(的、地、得、所);時態助詞(了、著、過);語氣助詞(呢、嗎、吧、啊),另外,所、著、等、似也屬於助詞,古文言文中之、乎、矣、也等屬於助詞範疇。雖此類詞獨立性最差,但它在語言中卻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有的聯句因一字之差,則謬之千里,使用得好,可使聯句增色,情趣盎然。  請看這樣一副對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此聯為王湘綺寫的諷刺袁世凱的,被近代人視為名聯。此聯不但採用了嵌字法、轉意法,而且還巧妙地運用了虛詞的作用,使聯句情趣動人,感召力強。  連詞對  能夠將兩個詞或者兩個語言單位連接起來的詞叫連詞。如:和、與、而、同、跟、及、並、或、以及、不但、並且、或者、而且(連接詞和片語);不但、雖然、既然、要是、如果、假使、倘若、只要、除非、即使、因為、不論、不管、儘管、而且、可是、但是、然而、況且、所以、因而、因此、於是(連接句子)。古文中的而、與、則、乃、然等屬於連詞範疇。  請看下聯:  熟視無睹,諸君儘管貪污作弊;  有口難訴,我輩何須民主自由。  此聯是諷刺國民黨貪污腐敗,扼殺民主自由的一副對聯。聯中使用了連詞「儘管」、「何須」,在聯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聯語的雙關語氣得以發揮,增強了對聯的穿透性。  嘆詞對  嘆詞,即表示強烈感情的或者表示呼喚應答的聲音的詞。它一般不同別的詞發生組合關係,通常在句子的前邊獨立存在。在對聯中,嘆詞的應用不是很多,在一般的詼諧聯中偶有使用。  請看下聯:  咦,哪裡放炮;  哦,他們過年。  據說這是一副雲南某村土地廟聯,作者借土地神之口,發表感嘆,像土地神在過年之際看人間一派熱鬧景象之時的自語的寫照。作者似乎在寫土地神的孤寂心態,批駁了人間不似仙境的迷信觀念。  有人曾寫過這樣一幅對聯,以諷刺那種對母、對妻兩種面目的人,聯曰:  老母任磕頭,哎哎哎,噯噯噯;  嬌妻只努嘴,哦哦我,噢噢噢。  一串簡單的語氣詞,像一副漫畫,活畫出兩副迥然不同的面孔,惟妙惟肖,再加之上聯一個「任」字,下聯一個「只」字,使其形成鮮明的反差。  杭州岳飛祠有一幅嘲諷秦檜夫婦的對聯,這樣寫道:  唉!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岳飛祠有兩個白鐵鑄成的秦檜夫婦像,跪在岳飛像前,有人撰以此聯,作者以秦檜夫婦互責互怒的口吻入聯,以醜化他們的骯髒靈魂,作者以語氣詞入聯,一「唉」一「啐」,惟妙惟肖,妙趣橫生,令人至信。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4:25

第六章 對聯的種類和應用  對聯,經過千年的磨礪和沉澱,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門獨具體系、種類繁多、規模龐大、內容豐富的藝術品類。大致可分為六大類,即:喜慶類、哀輓類、裝飾類、行業類、文苑類、其它類。喜慶類包括迎春聯、節日聯、婚嫁聯、壽誕聯、喬遷聯;哀輓類包括致輓聯、自輓聯、墓祠聯;裝飾類包括風景聯、名勝聯、寺廟聯、官署聯、宅第聯;行業類包括酒館聯、藥店聯(附:藥名聯)、理髮店聯、戲台聯、會館聯;文苑類包括治學聯、書齋聯、自勉聯、言志聯、題贈聯;其它類包括諷刺聯、戲謔聯、謎語聯、應答聯、巧對聯、應徵聯。下面按對聯分類舉例說明。一、喜慶類  凡帶有喜慶色彩的對聯均納為此類,撰寫喜慶類聯,應在聯語中透出喜悅、歡樂、愉悅向上的氣氛。切忌隱晦、生澀、低沉、平淡之詞,聯語要求既有時代性,又要有針對性。  迎春聯  春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在春節來臨新年伊始之時,人們總喜歡在門上貼一副春聯,藉以烘托喜慶氣氛。春聯一般含有迎新春、頌盛世之意。在我國,無論塞北、江南、城市、鄉村、機關、軍營都有貼春聯的習慣。各行各業有各自不同的喜慶聯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著春的氣息、時代的氣息和喜悅的氣氛。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同的時代賦予了春聯不同的內容和風貌。歷史上留下不少好的春聯,但隨著歲月的沉澱,有的顯得陳舊了些,如:  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有人將其稍加改動,則顯得清新不少:  爆竹二三聲,人間易歲  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  一農民在解放前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過年只有兩升米  押歲並無一分錢  解放後,過上了好日子,改革開放後,生活更加富裕,於是他又寫了一副對聯:  過年儲糧十餘擔  押歲存款上千元  時代的變遷,賦予了對聯新的活力和內容。  1921年春節,陳毅同志從歐洲返回故鄉四川樂至縣過年,曾在自家門口貼過這樣一副春聯:  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這是根據一副舊聯改動而成的,這副舊聯是:  年年難過年年過  處處無家處處家  很明顯,改動後的對聯比舊聯增添了積極、進步的思想內容。堅定了克服困難、堅持奮鬥和對革命事業的必勝信心。  辛亥革命勝利後,國民政府新頒法令:以陽曆紀元,提倡男女平等,於是一副很有時代氣息的春聯便應運而生,流行於世,對聯這樣寫道:  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聯語通俗易懂,接近口語,卻寓意無窮,嚼之有味。  在舊社會,流傳在民間的傳統春聯雖多有喜慶氣氛,但思想多陳舊、缺少生氣,然而有一春聯卻寫得與眾不同,聯曰:  人因愛富常離我  春不嫌貧又到家  此聯為清順治年間榜眼陳芳澎所作,陳幼年家貧,攻書刻苦,飽償世態炎涼,在他未考之前的一個春節,便在自家門上貼出此聯。對聯與詩同,貴在立意,此聯立意新穎、脫俗、不同凡響,令人耳目一新。古人云:「詩不厭俗」,作者巧在從俗處著筆,上聯為平俗之句,老生常談;下聯卻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好一個「春不嫌貧又到家」,其中讚美春之無私利,無偏袒之心,躍然紙上。上聯寫人,下聯寫春,造成鮮明的對比,作者從俗中求雅,當為大手筆也。  清代文人歸玄恭除夕自題一春聯:  一槍戳出窮鬼去  雙鉤搭進富神來  聯語詼諧、奇妙、極富生活情趣。有人說此聯為一修鞋店聯,還倒顯得貼切、實際些。  解放以後,人民當家做主,時代賦予大地新的生機。對聯多以歌頌祖國、自由、勞動、團結為主要內容,如:  翻身全靠共產黨  幸福不忘毛主席  這些對聯近於白話和口號,像這樣的對聯很多,如:  聽毛主席話  跟共產黨走  還有較為含蓄些的對聯:  翻身不忘本  飲水當思源  還有:  勞動門第春光好  勤儉人家喜氣多  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春聯也隨著時代的鼓點而增添了全新的內容,有這樣一副對聯:  舉賢任能興國計  脫窮致富樂民生  寥寥數字,精到地寫出了改革以後,新的社會趨勢,一眼便知對聯所產生的年代,再如:  喜鵲登梅唱祖國千秋富貴  春風化雨催改革萬象更新  此聯古調新彈、濃艷富麗,把習慣的用語,在立意上賦予新的生機,給人以全新的感覺。  下面談一下寫春聯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第一、寫春聯的內容要求寫吉利喜慶的話,避諱用不吉利的字、詞以及同音、諧音。  第二、寫春聯要注意用詞恰如其分,不要過於浮誇、渲染。  第三、避免用一些現成的套話、大話、空話。  第四、春聯的內容要新,體現出時代精神。  第五、行業春聯要寫出自身特色。  節日聯  節日聯為喜慶聯的一種。因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除春節外,還有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政治性節日和國際性節日有元旦、「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七一」黨的生日、「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等,每個節日都有其自身的意義,所以在寫節日聯時要針對每個不同的節日特點寫出與其相關的喜慶聯語,切不能張冠李戴或意象混亂,以免貽笑大方。  請看這副元宵節聯:  燈月燦華筵,留得元宵余景,問當場誰惜千金一笑  笙歌沸羽曲,果然大地長春,能勝賞再來五夜三更  燈月璀璨,笙歌起伏,此時此景,作者突發異想,向人們提出一個世人極易忽視的問題:「問誰惜千金一刻」,意在告誡人們時間的可貴,此點睛之筆,餘味無窮。「能勝賞再來五夜三更」,道出了人們對良宵的無限嚮往。聯語意境含蓄,感情真摯,讀後令你在冥冥之中倏然得以藝術的凈化,以激發人們對人間良辰美景的無限依戀和追憶。  請看一中秋節聯:  共賞圓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懷念台灣同胞  「情」是文學作品的靈魂,對聯與詩歌同道,要寫出深情,方為上乘,此聯做到了這一點。同是寫中秋,作者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由此想到「天涯共此時」的台灣同胞。一種渴望團圓、統一祖國的真摯之情躍於紙上。聯句在對仗方面雖不甚工,然「不以辭害義」,可為寬對之例。  有一副國慶節聯:  四海揚波,萬朵金菊迎盛典  八風送爽,一天麗日耀長安  國慶之際,正是金菊盛開之時,作者抓住這一物象,以抒發人們喜迎國慶的喜悅心情。對工嚴謹、聯語明麗,全聯充滿節日的喜慶色彩。下聯「長安」意喻「長治久安」,表達了人們對祖國的深情祝願。  婚嫁聯  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喜慶祝福是婚嫁儀式的內核。結婚以懸聯的形式誌禧,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一副熱烈、吉慶、幽默的婚嫁聯會給婚禮增加無限情趣。過去的婚聯多帶有低級、庸俗、教條的味道,近代婚嫁聯內容不斷翻新,除了對吉祥之辭增添新的含量,有人還將新郎、新娘的年齡、姓名、職業、戀愛過程融入或嵌入聯句之中。這是婚嫁聯的一個創舉,不斷為人們所接受。寫婚嫁聯最忌諱庸俗、低級趣味之詞,它不但會大煞風景,而且有的還會鬧出麻煩。  這是一副舊婚聯:  白玉壺中凝琥珀  光杯里斟葡萄  聯句雖對仗工整,用字精巧,但寓意低俗,無可取處。  有這樣一副婚嫁聯寫得別具一格:  一陽初動,二姓克諧,慶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鳳卜  六禮即成,七賢畢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無缺羨鸞和  此聯巧用數字對,把一個婚嫁場面寫得紅紅火火,「一陽」,有「春來」、「婚喜」之意;「二姓」,指結締婚姻的男女雙方;「三多」指「多福、多壽、多子孫」;「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五世」,典出《左傳》,是說懿氏占卜擇婚卜辭中有「五世其昌」等吉語;「六禮」,古代締結婚姻的六種手續;「七賢」,指魏晉「竹林七賢」;「八音」,指古代的八種樂器;「九如」,是祝賀福壽的吉詞;「十全」指事物完美無缺,十全十美。值得一提的是,十個吉祥的語句,均有出處,選典構句,恰到好處,聯句陳而不腐,自然貼切,平仄對仗,工整協調,聲韻並茂,為婚嫁聯中屈指者。  如果說上例婚嫁聯寫得典雅的話,那麼下例聯則寫得十分詼諧幽默了,請看:  十八年前不謀面  二三更後便知心  顯而易見,此聯是一副舊年婚聯,上聯寫出因包辦婚姻顯現的情狀,下聯寫出了新婚夫妻的親昵之情。也有人說這是一對新婚夫妻的對話。聯句對工精巧、樸實。生活氣息尤濃。  再請看下聯:  愛情如幾何曲線  幸福似小數循環  這是一位數學教師的結婚賀聯。這位教師正逢十年浩劫,因出身問題而受迫害,婚事一直拖到平反昭雪之後,歷經磨難的一對戀人終於如願以償。聯語形象地運用了數學名詞反映了戀人的坎坷經歷,並祝福他們的幸福生活。韻味濃郁,耐人尋味。  寫婚嫁聯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提倡宣傳婚姻法。倡導婚姻自主,反對包辦婚姻。  第二、要宜傳節儉辦婚禮,優生、優育等新時尚。  第三、勉勵新婚夫婦,互敬互讓,努力學習,共同進步,為社會作出貢獻。  第四、注意用詞文雅、大方、不可用庸俗、戲謔之辭。  第五、寫婚聯要注意結合時令、姓名、職業等來寫,能給人以貼切、新穎、親切的感覺。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4:58

 喬遷聯  人們在喜遷新居時,往往要寫上一副對聯,以渲染喜慶氣氛,這種對聯我們稱之為喬遷聯。歷史上的喬遷聯發現的不多,大概是近代派生出來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喬遷,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喬遷聯在楹壇中將佔有一定的位置。  在過去,喬遷聯主要寫一些雍容爾雅之辭,如:  吉星高照  福地呈祥  水如碧玉山如黛  鳳有高梧鶴有松  再如:  擇居仁里和為貴  善與人同佳為鄰  此類聯在遣詞造句上別無挑剔,但卻少有新意。  看下聯:  華堂錦鄉江山添異彩  甲第祥和農戶樂重光  此聯不但洋溢著喬遷的喜慶之氣,還歌頌了國家的昌瑞,農戶生活的美好,全聯對仗工整,用詞熱忱,平仄和諧,不失為一副佳作。由此可見,無論什麼作品,只要它融入了時代精神,表現時代的真實風貌,自然高出一格。  筆者曾為一喬遷之家寫過一副聯:  憑天時,創業正歷改革日  合地利,遷居又逢泰運時  寫對聯,同其它文學創作一樣,貴在出新,此聯句不僅寫出了喬遷的喜慶氣氛,而且重在寫出了時代的大背景,透過對聯,可使人看到在改革之年人們以喜悅的心態步入小康、走向富裕,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過去寫喬遷聯,多以頌揚喬遷之家地勢之佳妙,房屋之寬敞,裝飾之華麗,生活之美滿等等,不免泛泛之辭。寫喬遷聯也應同寫婚嫁聯同,多結合人物、季節、職業等特點加以描述,融入或嵌入聯中,將會產生全全新的效果。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將時代精神與時代特徵融入聯中,但要避免說大話、空話和一些套話。  壽誕聯  為慶賀父母、長輩或親朋好友的生日而撰寫的對聯叫壽誕聯。壽誕聯應在「壽」字上做文章,壽誕聯要儘力去表達歡愉之情,應選熱烈、積極、具有活力的字句入聯,主要以歌功頌德、評價業績、祈祝康健等方面入筆,有的壽聯還切入時令、年歲或身份等。  最早的一副壽誕聯應為北宋孫奕《履齋示兒篇》中所載:黃耕庚夫人3月14日生,吳叔經作聯賀道:  天邊將滿一輪月  世上還鍾百歲人  聯語詩味猶濃,且立意精巧,筆致含蓄、自然,比喻得法,韻味無窮。  寫壽聯多藉助比喻手法,並多以長壽之物以詠之,如:  漢柏秦松精神  商彝夏鼎氣概  下聯是將壽者的歲數切入聯內,加以發揮。請看:  數百歲之桑弧,過去五十,再來五十  問大年于海屋,春華八千,秋實八千  聯中「桑弧」即用桑木做的弓,這裡寓指男子當立志四方,「大年」指長壽,「海屋」為古人祝壽之吉辭。此聯笑傲人生,大度浪漫,用典貼切,想像豐富,乃壽誕聯中之精品。  也有的將壽者的職業、身份切入聯內的,請看紫金山天文台獻給著名天文學家張鈺哲先生的一副壽聯:  測黃道、赤道、白道,深得此道,贊鈺老步人間正道  探行星、彗星、恆星,戴月披星,願哲翁成百歲壽星  張鈺哲原為紫金山天文台台長,從事天文工作六十多年,為天文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聯語巧嵌「道」、「星」這兩延伸性極強又與天文相關的字,層層展開,把張老的職業、品格、姓名、精神等融會貫通,以烘托讚頌、祝願之辭,聯語比喻得體、一語雙關、文精意深、構思奇妙、立意深刻、令人折服。  也有自作壽聯者,請看鄭板橋自壽六十歲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作者以豁達的筆觸,寫出自己六十生日的出世心境,我們不妨將其看作是他辭官後的養生之道。  作壽聯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根據壽者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構思遣詞,不要面面俱到,而忽視了主要方面。  第二,聯語要與壽者的身份、年齡、職業、功績等相當,用典要恰當。  第三,聯語不要使用那些陳腐言辭;  第四,壽聯用語要分清性別,不可混用,而致使意象面目皆非。二、哀輓類  凡憑弔古人,追悼死者的對聯都屬此類。哀輓類聯大多是評價逝者的功業,或頌揚其業績,或表彰其情操等等。自清代以來,還出現了一種自輓聯,也入此類。  致輓聯  人們用以對先人、死者表示緬懷、寄託哀思的對聯為致輓聯,這種對聯,主要在「挽」字上下功夫,以表達人們對死者的景仰之情。  請看挽國學大師章太炎聯:  經學駕唐宋之上  其人在儒俠之間  聯中對章太炎一生做了概括性的評價,上聯贊學問,下聯頌人品,字精意窮,大氣磅礡,筆墨傳神。  戊戌變法失敗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被殺後,其父譚繼詢(時任湖北巡撫兼湖廣總督)聞訊無尚悲哀,即撰一聯挽之,聯曰:  謠風遍萬國九州,無非是罵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聯句著墨不多,卻寓意深遠、含蓄。作者雖未對死者做正面評價,然言外之意已甚明白,非大手筆莫及也。據傳,戊戌八月嗣同居北京繩匠衚衕瀏陽會館,此時,大刀王五願保其出門逃往日本,譚不肯,恐累其父,甘願受死。嗣同死後,其父即被革職,若嗣同逃,罪也不過如此。故嗣同死實傷父心,使國失棟樑。惜哉,痛哉。  請看姚克與美國友人斯諾挽魯迅聯:  譯著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這副對聯,給魯迅先生以很高的評價,「中國何人領吶喊」一句,明確了魯迅在我國文壇的領導地位和作用。正因為如此,魯迅先生的辭世,使「文壇從此感彷徨」。在聯尾還自然地嵌入了魯迅的兩部作品《吶喊》和《彷徨》,更顯得珠聯璧合,巧奪天工。  近年來,廣大農村在移風易俗方面有了新的改觀,村上死了人,寫一副輓聯已是常事,這表現了農民文化素質有所提高。筆者曾寫過這樣一副輓聯:  白手起家經甘苦  黃泉寄夢問稼穡  一看便知,這是追悼一老農的輓聯,此聯語言樸實,真切感人,不見悲哀之辭,卻發悲哀之聲。  為人寫輓聯要注意:  第一,稱頌死者功績要實事求是,不要隨意拔高;  第二,不宜用華麗辭藻或空話、套話,以免以辭掩意。  第三,注意挽者與死者的關係,用詞要得當,感情要凝重。  自輓聯  在哀輓聯中,自清代起又出現了自輓聯,多屬文人遊戲之作。或嘆身世之悲涼,或嘆世態之苦寒,或情痴今世,或神往來生,不一而足,多突出一個「戲」字。從此可見作者曠達、風趣、從容不迫,表現了其人視死如歸的樂觀心態。  把死看作是一次遠遊,這樣的人是不多的。晚清文人楊紹基在臨終前寫過這樣一副自輓聯:  枉讀十年書,嘆今朝黃土埋文,當日悔抽人似繭  休灰千里志,待再世青雲得路,那時豪吐氣如虹  上聯嘆人生短促,讀書枉費。下聯筆鋒一轉,寄予再世,其中飽含酸甜苦辣之情。個中之味,讀者從字裡行間定會咀嚼一二。  請看下聯:  我愧無能,冊載功夫,可謂謠焉,終難活貧者病根,富家錢癖  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毋須經懺損產,苫塊傷身  聯語帶一腔正氣,為不能治好世間貧富之病而成為憾事。下聯囑其家人喪世從簡,莫勞命傷財,頗有進步思想,仁者之心,躍然紙上。  墓祠聯  墓祠聯,屬於哀輓類的範疇,用以緬懷古人,啟迪後人,弘揚正義,鞭撻邪惡。  杭州西湖,有一岳廟,廟中有一聯:  王業偏安,嘆息北征將士  精忠報國,傷心南渡君臣  此聯以詠史之筆觸,鮮明地表達了人們的愛憎,遊人可從此聯中獲得啟發,從中激發人們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湖南省岳陽市周瑜墓有楹聯曰:  顧曲有閑情,不礙破曹真事業  飲醇原雅量,偏嫌生亮並英雄  此聯以敘事見長。上聯是說周瑜不但有熟通音律的才華,更有卓絕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以佐孫權破曹。當時吳國流傳「曲有誤,周郎顧」的民謠。下聯是說周瑜過於好勝,心地狹窄,最後被諸葛亮三氣而死。這裡以飲醇酒而喻處世,說明有雅量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請看浙江紹興風雨亭聯:  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  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此聯是孫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時為民主革命時期愛國女傑秋瑾而作。聯語感情真摯,同志之情溢於言表。可謂此聯中之佼佼者。  安徽安慶市徐錫麟烈士紀念樓聯,寫得尤為動人,聯曰:  登百尺樓,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應識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爭光日月,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  徐錫麟為民主革命烈士,在謀刺敵人時被捕、遇害,此聯氣勢雄渾,一氣呵成,大有與江水爭流之勢。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5:43

三、裝飾類  裝飾類聯是指長期題於園林、名勝莊園、官署等建築物上的對聯,自宋以後,人們將聯句多題於建築物的楹柱上,由此「楹聯」一名始出,因其經久性較強,對聯的內容亦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類對聯,傳世之作頗多,這不僅在於此類聯的經久性強,主要的是古人在作聯時,把握得當,立意深遠,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多為大家手筆。  風景聯  風景聯多用於名山大川、園林別墅等地,這種對聯與名勝聯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管採用何種手法,均不涉及人物、歷史、典故等,只是在寫景上做其文章。  請看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處有這樣一副聯:  萬頃湖平長似鏡  四時月好最宜秋  此聯採用了嵌字手法,聯句中在不同處散嵌「平湖秋月」四字,因聯句未見景外之物,只是在寫景上延伸開來,以「鏡」飾「湖」,以「秋」狀「好」,給人以美好意境,空靈可愛,是一副很不錯的風景聯。  有人為秦嶺題聯曰:  障南阻北  拔地分天  此聯僅用八個字,便把一個巍峨連綿三千里的秦嶺活脫脫展現在人們面前,真乃惜墨如今,恰到好處。「拔地分天」一句,令人觸目驚心,拍案稱奇。一個「分」字格外傳神,遠勝力劈華山之勢。  湖南長沙嶽麓愛晚亭有一聯,寫得樸實別緻,聯曰:  晚景自堪嗟落日,餘暉憑添楓葉三分色  春光無限好生花,妙筆難寫江天一色秋  此亭原稱「紅葉亭」,又稱「愛楓亭」,這副聯概括了愛晚亭周圍楓葉艷紅的美景。上句以實處入題,下句以虛處落筆,一實一虛,便把江南勝景描繪的一覽無餘。  新疆天池,也稱瑤池,風景十分優美,據傳說是王母娘娘的住地,有人為此撰寫長聯,聯曰:  飛鴻映天光,秋妍冬燦,屋脊冰場舞翩躚。錦雉低翔,銀峰奇幻,天山竟美詩情艷,何須築王母九苑  巧艇掀池浪,春媚夏蔥,花叢野筵唱瓏玲。金鱗蕩漾,林濤歌喧,池水微寒浴興歡,勝過那西湖三潭  聯語詳細地寫出了天池四季的美麗風光,像一篇優美的散文詩,而且,以上聯的「天光」、「天山」對下聯的「池浪」、「池水」,形成嵌字格式,透出「天池」二字,作者用心,可見一斑。  名勝聯  名勝聯,多用於亭台樓榭、殿閣寺廟,名山大川等古迹處。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名山、古迹琳琅滿目,不勝枚舉。這些古迹與中國古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楹聯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但為山水增色,美化了環境,又是遊人弔古憑史的場所。既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又得到了大自然的享受。名勝聯就創作手法而言,可分為寫景、詠史、敘事、抒情、議論等。  清代劉坤一為滕王閣寫過一副名聯: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此當年風景如何  這是一副極富哲理的楹聯,作者立於滕王閣上,目睹古樓新葺,世事興廢,感慨萬千,這一「看」一「問」道出了「此地湖山」歷經風雨滄桑而依然無恙的景觀,同時也悄然渲染了滕王閣風景之佳麗。黃鶴樓有一佳聯更是令人叫絕,聯曰: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雲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此聯化用魯班築黃鶴樓,呂祖吹簫跨鶴的民間傳說,兼敘事、抒情、議論、寫景於一爐,形象地描繪了黃鶴樓美麗、壯觀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再請看揚州二十四橋聯: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此聯以寫景入筆,上聯寫日景所見,雲影、水光、秋色構成一副美麗的圖畫。下聯寫夜景所聞,從簫聲起處想到月下美麗的姑娘,給人以美好的遐思。下聯化用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句,古意新翻,頗有情致。  寺廟聯  題於寺廟中,用佛道精神教化人們的對聯叫寺廟聯。  杭州某寺有一聯,這樣寫道:  終日解其頤,笑世事紛紜,曾無了局  終年坦乃腹,看胸懷灑落,卻是上乘  此聯寫彌勒佛。彌勒佛總是一副笑口常開、胸懷坦露的模樣,給人以慈愛、坦蕩、無憂無慮的感覺。一「笑」一「看」,字裡行間,有心人不難悟出聯中真諦。與那另一副寫彌勒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一副倒坐觀音聯這樣寫道:  問大士緣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頭  此聯用問答式手法,生動、風趣地刻畫出撰聯者對那些執迷不悟者的憤恨與無奈,勸導人們要誠心信佛、回頭是岸。  宗教聯多是用莊重的口氣教誨人們,但散見各地的城隍廟聯卻多出奇不意,另開蹊徑:  我有什麼靈,連自己斷肢脫皮,都難治好  汝又何必敬,請醫生開方用藥,倒是正經  此聯用假稱手法,借城隍之口道來,詼諧、憐恤,雖自己肢體殘破,對善男信女仍不失一副救苦救難的面容。聽來真摯有情,道破了迷信的荒謬,有力地諷刺了那些求神拜佛、燒香進貢者的迷信活動。  湖南某地觀音殿神堂的一副聯更是快言快語,直言了當:  座上菩薩,全是朽木污泥,有何靈驗  堂中信士,不必焚香化錢,空費精神  觀世音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位救苦救難的好神,歷來受到人們的禮拜,此聯卻是一反常態,大刀闊斧,直抒胸臆,用平白的口吻向人們道出,神仙本是朽木污泥雕塑,何必虔誠膜拜。聯語用勸世者口氣,告誡人們不要祈求菩薩賜予幸福。此聯堪稱一副破除迷信的妙聯。還有一聯,曰:「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麼主意?廟遏煙雲,堂列鐘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費了多少錢財!」此聯也用假稱法,用菩薩的口說出破除迷信的道理,揭露了神的虛假,諷刺了迷信者的愚昧和無知。  官署聯  官署聯多指舊社會懸於朝府縣衙等各級官府門庭的楹聯,這類對聯多有施政演說的味道。因官員的處世態度不同,所撰楹聯內容也迥然不同。有裝點門面的,有沽名釣譽的,也有警世言志的。  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每赴新任,都要以兩塊高腳牌做為行隊前導,兩塊木牌上寫就一副引人注目的對聯:  求通民情  願聞己過  聯語簡明、精到,很好地表現了他的官風和政願。似乎告訴人們,與民通情,其官必正。  下聯是福建福安縣衙的一副對聯:  什麼叫好官?能免士民咒罵足矣  有何稱善政?只求獄訟公平難哉  人們知道,在舊社會,幾乎無官不貪。「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便是舊官衙的真實寫照。但也不乏清官廉吏,這位作者則要做「免士民咒罵」的「好官」,行「獄訟公正」的「善政」,實在難能可貴。如真落到實處,當是此地百姓的造化。此聯採用自問自答的疑問句式,用「只」、「能」提出了為官的最低標準,同時也道出了為官的最高標準,使人品出為官清廉的難處。  下聯是山東金鄉縣令王玉池自撰的縣衙大門聯:  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言百姓可欺,當留下兒孫地步  堂上一官稱父母,漫說一官易做,還盡些父母恩情  聯句寫得很富人情味,讀之令人心動。據傳,王縣令在任期間,賑濟災民,斷案公允,生活清廉,博得縣人愛戴,在舊社會能做到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也有不少貪官好沽名釣譽,為自己臉上貼金,分明是婊子,還要立牌坊,有一個貪官在自己大堂上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得半文,天誅地滅  聽一情,男盜女娼  這副對聯看上去是一副絕妙的清廉衙聯,別無挑剔。實則不然,此縣衙賄賂者、說情者絡繹不絕,縣令全部「笑納「。有親近人提醒他:「你難道忘了大堂上那副對聯?」縣令說:「沒有忘啊,因為我得的不是半文,聽的也不止一情。」此聯關鍵問題在「得半文」、「聽一情」二句上。其句用了偷換概念,「半文」、「一情」謂之極少數,它給人們的概念是,極少數的錢,再小的情都不受理,再多的錢再大的情就更不會受理了。誰知他卻踢開了同一律,來個「急轉彎」,從另一處落筆,用語狡猾。這是說,除了半文錢,得多少錢也不會天誅地滅了。下聯亦同理。此聯具有濃郁的諷刺意味,多被後人當做笑話傳於世間。  宅第聯  宅第聯,也稱廳堂聯,常用於大門、內門、後門、中堂等處,它屬裝飾聯的一種,以裝飾環境、烘托氣氛,聯語多以祈祝祥瑞、借物抒情、規範品德、激勵功業、閒情逸緻等內容為多。因宅第聯用的時間較長,所以寫作這類聯時不應趨時,要具有概括性和說理性,同時,應體現出主人的性格特點。  如這副宅第聯:  好山入座清如洗  嘉樹當窗翠欲流  聯語清新宜人,且對仗十分工整,令人想起「檻外遠山排闥繞」之句來,意境幽美,多發聯想。  請看鄭板橋寫的一副宅第聯:  一庭春雨瓢兒菜  滿架秋風扁豆花  本聯立意奇巧,構思怪異,作者將常見的兩種意象凝入一句之中,使讀者不禁生髮奇思妙想,一幅活生生的農家風物倏然躍入紙上,給人以美的感受。  鄧元白自題宅第聯更顯得豁達、洒脫:  茅屋八九間,釣雨耕煙,須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  竹書千萬字,灌花釀酒,可知安自宜樂,閑自宜清  說聯句文辭奇妙,不如說作者思想超凡,無深遠的心境,很難寫出如此好句。  我們看下面這副宅第聯:  無狂放氣,無道學氣,無名士風流氣,方稱儒者  有誦讀聲,有紡織聲,有小兒啼哭聲,才算人家  上聯以「無」、「氣」裁成復辭句,形成排比,點出儒者的禮儀之風;下聯以「有」、「聲」的復辭句形成排比,描繪了想像中的農家景象。此聯是說儒家修身養性,持家為人的具體模式,手法出奇制勝,用字俗中見雅,堪稱聯中佳品。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6:43

四、行業類  行業類聯在我們的生活接觸的很多,現在一些市井、肆店之聯多屬此類,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勝枚舉,這裡只介紹其中之一二。在作聯時,可舉一反三,只要領會行業之內容,不惜巧出新意,定會寫出好的作品。  酒館聯  中國的酒文化聞名中外,酒與中國古文化有著不解之緣。「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千百年來,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也許酒館聯多少受了中國酒文化的薰陶,它像一瓮濃郁的美酒,陶醉著一代代炎黃子孫。  有一家酒館聯這樣寫道:  酌來竹葉凝杯綠  飲罷桃花上臉來  此聯對仗工巧,以「竹葉」對「桃花」,「竹葉」酒、「桃花」腮,如此形象、新奇,可見作者用詞之獨到,見情見智,明麗雋永,賞聯之餘,猶如在飲著一杯醇香的佳醴。  福州廣聚樓聯寫得別有情趣:  美酒可消愁,入座應無愁里客  好山真似畫,倚欄都是畫中人  據說,此聯是一位名叫區菊泉的人所撰。作者立意精湛,出手不凡。上聯之意為:人說「借酒澆愁愁更愁」,這裡卻不,何也?除了美酒,能有何功》下樓說到樓美,到此地如同人在畫中游,真是「似人間,不似人間」。  下聯與上聯相比,倒顯得豁達、直白了許多,給人一種親切之感: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  勞力苦,勞心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這是成都的一家酒樓聯,聯語自然天成似脫口而出,近於白話,細心品味,人間苦樂情狀,可謂淋漓盡致矣。  蘭州五泉山酒仙殿的酒店聯這樣寫道:  酒當吃醉時,笑也真,說也真,露出真機,便帶幾分仙氣  仙到修成後,天可樂,地可樂,得來樂趣,豈止一個酒狂  這副聯寫得淋漓洒脫,不遮不掩,將酒醉後的真情坦露無餘,言外之意是在說,人間真情是在酒醉之後。也許,飲酒與成仙有關,但人能修成仙就不是像醉酒那麼容易了。此聯還採用鑲嵌法兩嵌「酒仙」二字,更是錦上添花。  藥店聯  顧名思義,藥店聯是宣傳藥物性能、醫道醫德方面的對聯,藥店聯形式各異,有的以藥名成趣,有的則直書胸臆,有的轉類,有的嵌字,有的諧音,有的擬聲,手法不同,各具千秋,不一而足。  請看一藥店聯: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此聯立意高妙,不同一般。上聯巧用「生地、熟地」二味中藥,自然貼切,言及祖國處處有親人;下聯言外之意,有妙手回春之方。再說,藥店百草飄香,藥到病除。聯語親切可愛,順理成章。  過去有個醫師叫程道周,他在自家的藥店題了一副對聯:  但願人皆健  何妨我獨貧  文如其人,從聯語中人們會感悟到:程先生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慷慨為人的好醫生,簡直與菩薩不差上下。與「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有異曲同工之妙,頓時便縮短了葯家與顧客的感情和距離。  有一家藥店這樣寫道:  葯有人蔘酒,人勤歷業舉  店售和血丹,和睦萬事興  此聯巧在聯中嵌有「藥店人和」。「人和」為三才之一,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該店主注重和氣生財之道,此聯見地不凡,堪稱妙對。  近年,有人在藥店聯中這樣寫道:  湘子吹簫,齊歌四化  天女散花,同賀三春  此聯採用借代法,巧妙地將「神曲」、「降香」二味藥名以「湘子吹簫」、「天女散花」代之,增添了對聯的文學品味,聯語上下段句,銜接自然、浪漫、歡暢。繪出了一幅歌舞昇平、盛世無疆的畫面,富有時代感,是一副很難得的佳對。  附:中藥聯  中藥聯要求以藥名成對,意在造成一種奇趣和意境。因中草藥種類繁多,藥名五彩斑斕,且多含雙關語意,故近代多有佳作流傳於世。  請看下聯:  梔子牽牛犁熟地  靈芝背母入常山  全聯用六種藥名成對,每種為一個成語,「背母」即「貝母」,「常山」既是藥名又是縣名,聯中只綴入「犁」、「入」二字,做為謂語把他們組成兩個擬人化的生動句子,「梔子」、「靈芝」做了擬人化處理,在對仗方面「牽牛」與「背母」是動賓片語相對,「熟地「與「常山」是偏正片語相對,結構工整,平仄無差。  下聯寫得更是富有情趣:  益母丹參桂子  五加桑椹紅花  此聯由六味藥名組成,不摻驃別字,而且更妙的是在聯句諧音中轉出新意,即可讀成:  一母單生貴子  五家雙送紅花  此聯可解釋為一對夫婦生了一個孩子,親戚、朋友、鄰居相送紅花以慶賀。聯語中既宣傳了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又倡導移風易俗,勤儉節約,喜事從簡的新風尚。「五家」言其多,非是定數。「送紅花」解為大家在祝賀這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同時,又襯出敬佩、效仿之意,思想健康,頗有時代特色,是一副難得的好聯。  葯聯多用擬人手法,但要內容貫通,無斧鑿之痕,並非易事,在這方面,下面一副藥店聯實屬難得。請看: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出閣,宛如雲母、天仙  此聯上下聯分別嵌入九味中藥名,這麼多的藥名組成聯語,卻毫無堆砌雜亂之感,反而自然貼切,相得益彰,不聞草藥味,倒像是分別描述一位歷經沙場的老將軍和一位待字閨中的少女的不同形象,老將戰功赫赫,威風八面,少女雍容嫻雅,貌若天仙。此外,做為串連中藥的幾個動詞「持」、「跨」、「插」、「戴」、「勝」用得準確生動,為聯語增色不少。對聯構思奇特,獨具匠心,對仗基本工整,歷來被人們所稱道。  理髮店聯  理髮店聯,在行業聯中別具一格,不乏許多名聯傑作。好的理髮店聯多立意獨到,寓意無窮,或一語雙關,或出奇制勝,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請看一家理髮店聯:  操天下頭等大事  做人間頂上功夫  此聯巧用雙關語,將常用口語「頭等大事」、「頂上功夫」巧入聯中,使人有出奇不意之感,作者把一個普通的行當魔術般地升華到最高層位置,不能不說煞費了苦心。  下聯也寫得很巧:  提起刀人人沒法  拉下水個個低頭  此為舊日理髮店聯,聯語採用了諧音雙關法,上聯在「發」字上大作文章,粗讀「沒法」,即沒有辦法,這裡卻指沒有頭髮的意思,說的是理髮的過程,下聯雖無諧音字,依然一語雙關,「拉下水」會被人誤解為受人賄賂、動搖思想之意,這裡則是說洗頭,品味此聯,一定會對我國漢字的妙用嘆服不已。  文如其人,太平天國首領石達開對理髮行業賦予了另一種境界:  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  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傳說石達開部下有一將領叫李文彩,原是剃頭師傅,太平天國將領馮雲山為他的理髮店擬撰一聯:「磨礪以須,天下有頭皆可剃;及鋒而試,世間妙手等閑看。」石達開後來改成上聯,聯語中似乎在向顧客誇耀自己的手藝,實則是隱含著一個反抗者橫刀立馬的勃勃雄心,鋒芒畢露,氣度凜然。在幽默的字裡行間閃動著刀光劍影,內容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下聯與此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請看:  握一雙拳,打盡衝冠英雄,誰敢還手  持三寸鐵,削平骯髒世界,無不低頭  近來,有人為一家美容店撰寫一聯,則顯得風和日麗,聯曰:  十美容顏,五分造化,五分妝成  兩傾品貌,一半生成,一半飾成  此聯用先合後分手法,在後面的分述部分,兩個段句各具特色,出句言及生相美,對句言及裝飾美。文理自然,相輔相成,可視為一副很好的廣告聯。  戲台聯  戲台聯語,是楹聯的一種,多蘊含戲理和人生哲理,集文學與戲曲藝術為一體,閃爍著特有的光彩。  在戲台聯中,下聯可稱為佼佼者:  演離合悲歡,當代豈無前代事  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此聯好在居今鑒古,借己證人,以戲情洞察人物,其中之哲理妙在不言中。  請看下聯:  鐵板銅弦,高唱大江東去  瓊樓玉宇,細聽水調歌頭  這副聯則是寫表演風格和觀眾審美感的聯語,它巧妙地講齣戲曲舞台的詩情畫意和戲曲表演或雄健豪放或秀雋清雅的不同風格。  戲台聯,往往在述說戲劇中讓人豁然領悟主題之外的道理,請看下聯:  滿場都是閑人,袖手旁觀,聽戲不如做戲苦  凡事終須結局,從頭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難  此聯妙在對句上,一句「上台容易下台難」,不知諸君會有何等感想。  下聯則是寫我國戲曲表演藝術特色的:  你一槍,我一刀,雖殺未惱  轎上來,馬上去,非走不行  聯語幽默,展示了戲曲演員虛實結合的表演形式,揭示了舞台上時空自由的美學原理。  下邊一聯寫得甚妙:  做戲何如看戲樂  下場更比上場難  這是舊社會某戲院聯,上聯是說唱戲人不如看戲人,看戲的人多是豪門富紳,逍遙自在,唱戲人則是下九流,被人歧視凌辱。下聯說上場難,下更難,是說難在藝術上,下場難,難在現實生活中。然而這裡的下場難又分明是說人間的「失落」與「落魄」之境況,一語雙關,言淺意深,令人拍案,聯之高妙,就在於此。  會館聯  會館,是舊中國都市中同鄉或同業的封建性組織,但由其而派生出來的一些會館文化,卻凝聚和包藏了中國古文化之精華。其中以會館聯和戲台聯較為明顯。請看,濟南浙閩會館聯:  同是南人,四座高風傾北海  來游東國,兩鄉舊語話西湖  中國是一文化古國,幾千年來,人們生活在濃郁的古文化氛圍中,喜怒哀樂無不被古文化包圍的五彩斑斕,就是異地的遊子,仍不忘用文化這一妙方去慰藉自己,抒發胸襟,言語之中讀者會品味出作者思鄉、愛國的遊子之心,赤子之心。一個「東國」,一個「北海」,一個「西湖」,一個「南人」,以鮮明的對比,給人們展示了一個古老而凝重的空間,讓人們浮想聯翩。  保定浙紹會館戲台聯寫得別有情致:  別館接蓮池,譜來楊柳雙聲,古樂府翻新樂府  故鄉憶梅市,聽到鷓鴣一串,燕王台作越王台  聯語以「別館」對「故鄉」,「蓮池」對「梅市」,「楊柳」對「鷓鴣」,「樂府」對「王台」,「新樂府」對「越王台」,北國風物對南國風光。可以說,對仗只是一種手段。作者只是通過對仗形式藉以抒發遊子久別故鄉的眷戀之情。讓人讀之百感交集,肝腸欲斷。一種不可名狀的心情會在字裡行間油然而生。好一個「燕王台作越王台」,多麼高妙的聯想,那是只有遊子才能體會的情感。  會館聯多是通過故鄉和異地的鮮明對映,或歌古國之風貌,或贊人文之景觀,或暢宏圖之高遠,或憶鄉邦之情感。給人以凝重、深沉的遐思。  北京四川會館聯這樣寫道:  此地可停驂,剪燭西窗,偶話故鄉風景,劍閣雄,峨眉秀,巴山曲,錦水濤漣,不盡名山大川都來眼底  入京思獻策,揚鞭北道,難忘先哲典型,相如賦,東坡文,太白詩,升庵科等,行見佳人才子又到長安  上聯以家鄉的自然景觀入聯,向人們自豪地展示了故鄉之美。下聯以家鄉名人入題,像是在誇耀天府之國人傑地靈。會館聯在楹聯殿堂中佔有一席之地,它同名勝聯一樣被人們所喜愛。讀一讀會館聯會使你感受到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火熱情懷。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8:41

五、文苑類  文苑類聯為古代名人、墨客的即興及應酬之作,其特點是作品的文學色彩較濃,多具有凝重、洗鍊、含蓄的特點。這類對聯在楹壇上佔據一定的位置,聯語以警世、教誨、策人內容頗多,這類聯寓意深遠,令人玩味,多數聯可為人們的座右銘,是人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滋養品。  治學聯  治學聯多為文人所作,猶如座右銘,或懸於壁室,或題於書頁,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學心境和立學態度。  陸遊晚年壯志消殘、宏業未酬,但讀書之嗜好依然如初,他寫過一副治學聯,表達了他的治學思想:  萬卷古今消永晝  一窗昏曉送流年  相比之下,林語堂的治學聯顯得積極上進,有一股叱吒風雲的豪氣:  兩腳踏中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  聯語立意深邃、氣勢恢宏,道出了作者博大的出世立身志向。  紀曉嵐是清代大文學家,他身居要職,遊離朝野之間,性情不為宦海所困,一生甘於詩書為伴,他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浮沉宦海為鷗鳥  生死書叢似蠹蟲  此聯把自己一生追求學問、敷衍官場的兩面性格披露的淋漓盡致。兩者相比,其書痴形象的刻畫更顯得執著、沉重。  林則徐一向治學嚴謹,他寫的治學聯更顯得與眾不同:  家少樓台無地起  案余燈火有天知  上聯寫幼時家境之清貧,下聯寫治學的刻苦精神,發人深省。  自古以來,治學聯倍受文人、墨客們的喜愛,並出現了許多質高的治學名聯,如: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才知源海文始偉  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  這些治學名聯經過歷史的沉澱和弘揚,已成為婦孺皆知的治學準則。再看下聯:  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這是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範求學時改寫學者胡居仁原聯的一副對聯,旨在勉勵自己在學業方面要持之以恆,逐漸積累,並對忽冷忽熱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提出警戒,這是對待學習的科學態度和方法。毛澤東之所以成為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詩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與他的治學精神不無關係。  書齋聯  文人墨客喜好在自己的書房懸掛一副對聯,或以自勉,或以抒情,或以明志,這種聯稱為書齋聯。書齋聯多以文采見長,在內容上與廳堂聯有所區別。  有一書齋聯很富韻味:  認天地為家休嫌室小  與聖賢共語便見朋來  寥寥數字便向人們展示了一片博大的空間,吞天地氣,讀聖賢書,聯意與「室小乾坤大,寸心天地寬」有異曲同工之妙。  書齋聯寫得出色者可推清代鄧石如題的碧山書屋聯  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上聯集「日」、「霞」、「雪」、「雲」、「月」、「煙」、「雨」、「峰」、「瀑布」等自然景觀,描就了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萬里長卷;下聯以「詩」、「畫」、「文」、「史」、「箋」、「帖」、「經」、「賦」、「離騷」等藝術品類匯成中華文化的洋洋大觀,氣派非常,內蘊豐厚,可稱傳世佳作。  包世臣自題書齋聯很有自己的風格  幸有兩眼明,多交益友  苦無十年暇,熟讀奇書  語言樸實,說理性強,作者意在道破人生求知的艱辛。確屬一副難得的佳聯。  自勉聯  中國人識禮儀,懂自勉,重修身。以自勉為修身之妙方。古往今來,一些文人達官,寫出了許多自勉佳聯,為後人受用無窮。然自勉聯含義不僅在於自勉,更益於勉人。  下聯是一副婦孺皆知的自勉聯: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聯句以「寶劍」對「梅花」;一金一木,一剛一柔,形成對句,寶劍的鋒刃是由人的磨礪而出。梅花的幽香是忍受了自然的嚴寒而生,作者言及兩種平常之事理,道出了人生事業之艱辛。以物喻人,風格獨特,極富哲理,感人至深,為聯中之佳構。  明代詩人、畫家陳獻章寫過一副自勉聯:  事能知足心常愜  人到無求品自高  作者從事物的兩個方面著筆,上聯言事宜知足,下聯言人貴無求,兩者應是立身處世之準則,看似易舉,卻屬難事。聯語花開兩朵,卻寫得渾然一體,自然天成。貴在作者將聯中「知足」、「無求」使其內核巧妙鋪開。貼切,又近於情理,為此方顯其作品之高雅。  下面這副自勉聯寫得更是妙趣橫生:  欲知世味須嘗膽  不識人情只看花  一眼可以看出,這是對舊社會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現象的寫照,上聯用語潑辣,以「膽」味喻世味。也許這是作者的真實體會吧。下聯寫自己苦於世道無情,只有深宅緊閉賞花解悶,聯語雖揭示了舊社會之醜態,但其逃避現實,不理世事的態度不免有些消極的成份。聯句語意工美,一「須」一「只」,生機盎然,起到畫龍點睛之功。  請看清代乾隆進士彭元瑞寫的一副自勉聯: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上聯借用比興手法,點出了春杏秋桂乃人間動人之物,從而引出下聯,正美景良宵,是讀書治學的好時光,應倍加珍惜,不可虛度。聯語意境撩人,語言清麗,讀之心潮澎動,倍受人們喜愛。  下聯是張大千所作:  人到萬難須放膽  事當兩可要平心  此聯不僅言簡字工、精練空靈、立意深遠,充滿哲理色彩,具有很高的警策啟迪作用,且以平俗之辭見高遠境界,乃立身立世之大格言。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9:14

 警世聯  警世聯,其語句不但可為法式,而且言簡意賅,古人常用語言組成對聯以警人,我們把這種對聯稱為警世聯。  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在他的壓紙銅條上刻了這樣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聯語先議後敘,匠心獨運,巧用「破釜沉舟」、「卧薪嘗膽」兩個成語典故,抒發自己發憤攻讀、著述,成就事業的遠大志向。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半句多  此聯語通俗如話,卻寓意深邃,發人深思,告誡人們學習要有刻苦精神,文章要從實處著筆。  革命烈士李甲穠曾經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吃苦是良圖,做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  偷閑非善策,說閑話,好閒遊,做閑事,閑人就是費人  此聯是對人生生活經驗的總括,富有生活哲理,上聯連用五個「苦」字,最後以「樂」字透出;下聯連用五個「閑」字,最後推出一個「廢」字,用心獨到,說明人世間苦盡甜來、光陰難買的深邃道理。  題贈聯  題贈聯屬於社會交往的範疇,題贈聯的內容又多屬自勉、共勉、治學、警世、言志等方面。有時在分類方面也有十分明顯的區別。  請看下面這副對聯:  一味黑時猶有骨  十分紅處便成灰  這是一副詠炭聯,寫得極為形象,很像一副謎語聯,上聯寫炭在未燒之前風骨猶存的氣節,下聯筆鋒一轉,深刻地刻畫出炭焚燒後形骸殆盡的殘狀。其實作者並未寫炭,而是以炭喻人,作者立意若何,是憤世?是諷官?是警人?還是自警?已莫衷一是。但我們不管做何種解釋,都是不過分的。  下面是龔自珍贈魏源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綜一代典,成一家言  聯語應用迭字手法,巧用「萬」、「一」二字,但更巧在立意。上聯是熟語,並不驚人。作者在下聯中峰迴路轉,從「萬」的時空悠然回到「一」上,此有石破驚天,氣魄崩雲之感。似乎是在告誡人們成就事業的捷徑,但此捷徑何為易事?  清末文人王闓運贈友人王叔文一聯,歷來被世人稱道。對聯這樣寫道:  才大須知難作吏  心虛何患不能文  聯語直抒胸襟,不遮不掩。或許作者體察世態頗深,或親身經歷之感悟。便道出了有才學者未必能作官,作官者未必就有才的道理。肉食者鄙,自古皆然。只要虛心向學,必能成文,反之便了無成就。聯語似一句格言,頗寓哲理。六、其它類  其它類包括諷刺聯、詼諧聯、謎語聯、應答聯、巧對聯、應徵聯等。這類聯特色不一,各具風采,我們將它們歸於此類。  諷刺聯  在浩如煙海的聯語中,諷刺對聯以它獨特的風格和奇異的魅力,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它或嬉笑怒罵,或批評規勸,往往使人讀後或捧腹大笑,或目瞪口呆,或如鯁在喉,或芒刺在背,心境不同,感受不一。  清代有個叫蔣伯生的人,在外做官時搜颳了許多錢財,回鄉後建成一座園子,十分自得。其弟對兄的行徑極為反感,便在園子的門口貼上一副對聯:  造成東倒西歪屋  用盡貪贓枉法錢  歷史上有一個叫吳奇才的知縣,愛財如命。一年春天,好事者在他門口貼了一副對聯,寫道:  奇術也無雙,牛角攀攀輕四兩  才能君第一,雞蛋摸摸少三分  聯語用先揚後抑,欲擒故縱的筆法,遣詞幽默,用語自然,把知縣貪財眼紅,揩油手長的醜態揭露的體無完膚。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有人卻發國難財,捐錢買官,頭戴花翎,曾有人作聯懸於街頭:  頭上有情飄翠羽  胸中無策退紅毛  聯語對仗工整,對比強烈,諷刺辛辣。「紅毛」指外國侵略者,「翠羽」指清朝官員帽子上用來裝飾和區別品級的鳥尾羽毛,也叫花翎。一般為綠色,「翠羽」對「紅毛」,文思出眾,美不勝收,可見作者功力。  下聯是章太炎嘲諷康有為的對聯:  國之將往必有  老而不死是為  上下聯分別集《左傳》、《論語》中句。上聯句尾隱去「妖孽」二字,下聯句尾隱一「賊」字。聯面尾處現出「有為」二字,意指康有為乃國之「妖孽」,是「賊」。康有為實行維新變法,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變法失敗後,卻逃亡海外,組織「保皇會」反對革命,被世人所唾棄,這也許就是章太炎寫此聯的初衷吧。此聯在技巧上應用了隱切、嵌名。作為集聯,能達到如此嚴整,可見作者功夫之老成。學者究之,必有裨益。  下面是《紅樓夢》中的一副妙聯:  縱有千年鐵門檻  終須一個土饅頭  此聯來自宋代范成大《重九日行營藏之地》一詩:「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鐵門限」即「鐵門檻」,比喻人生壽數之大限;「土饅頭」指墳墓。曹雪琴匠心獨創,安排賈府經營「鐵檻寺」、「饅頭庵」,其深意正是來自這副對聯。此聯是針對那些貪污受賄,利令智昏者而言。讀懂此聯,是否會對私慾者大有裨益呢?應該說此聯確是一副不可多得的警世妙聯。  我的老師關貞全是一位省級畫家,他在與我閑談時說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那是在六十年代中期,他所用餐的食堂衛生極差,盛飯不用飯叉而用手抓,就餐者喝不到湯,只能喝屜下的廢水,他便有感而發,即時寫下了這副對聯:  假衛生,飯叉成廢品;  真偷懶,屜水變高湯。  作者巧用「假」、「真」二字,以白描的手法將炊事人員不講衛生,對職工的健康不負責任的態度刻畫的不偏不倚,十分得體。  明經略大臣洪承疇引清兵入關,統領十萬大軍滅明,至武漢,淮北閆樂梅與洪為舊友,謁洪於漢上,洪問其境況,閆答道:  一驢亡命三千里  四海無家十二年  洪又問近有何作,閆答曰,有《閱李陵傳》句云:  不引單于來入塞  李陵還是漢忠臣  此為譏諷漢奸賣國賊之聯句,上聯為有感而發,運用戲謔、隱語之手法。旨在遣責唾罵洪之行徑,下兩句詩引其作品之句,發痛惜江山淪亡之慨。似有規勸之意,卻為時已晚矣。  戲謔聯  戲謔聯,一般來說,多無大意義,其主要作用是引人發笑。此類聯多使用俗語或日常生活用語,或以笑話鋪襯,或以文字遊戲,達到一種戲謔效果。  請看唐寅為一絲綢老闆寫的門聯: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子,群進群出  櫃里銅錢,猶如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據傳,原來唐寅寫的不是這副聯。先寫的對聯「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源。」財主覺得太簡單,唐寅看出了老闆的心意,便提筆寫了這副對聯,致使老闆苦笑不得。聯語形象生動,幽默可笑,讓人讀後為之捧腹噴飯。  再請看下聯:  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老婆生氣也不怕  罵何妨,打何妨,即便床頭下跪又何妨  這是一副別具風格的俗語巧對。相傳上聯是一位怕老婆的丈夫在友人面前說的大話,下聯為他人有意的戲謔。上聯用俗語口語,形象而流暢。用了三個「不怕」,像是在說他並不怕老婆,可再去看下聯,便知道這位丈夫原來是一個凶厲內荏,外強中乾的紙老虎。他的宣傳,只不過是「打腫臉充胖子」而已。下聯的三個「何妨」,把一個怕老婆的「妻管嚴」刻畫的維妙維肖。全聯工巧自然,互相逗捧,活潑可愛,至於有的詞性,平仄失對,無須挑剔,應屬於寬對範圍。  下聯是明天曆太監孫隆與一位窮儒生的一副對聯:  手執夏扇,身著冬衣,不識春秋  口食南祿,心懷北闕,少樣東西  據說孫隆當年任蘇州提督織造,此人頗為驕橫,每出行必前呼後擁。一天,一位窮儒生誤撞其儀仗,當即被押下。孫隆經審訊知其為一介生員,便突發奇想,即出此上聯以戲謔,讓窮儒生對下聯,否則決不饒過。窮儒生稍加思索,即出下聯,從此二人還交了朋友。太監的上聯是說窮儒生穿戴不合時宜,這分明「不識春秋」,但「春秋」一語雙關,又指《呂氏春秋》。這樣上聯春夏秋冬全囊括進去了。下聯窮儒抓住了太監的特點,說享受的是南國俸祿,心中所思念的卻是北方的皇上,只可惜身上少了樣「東西」。這裡是指太監被閹割。「東西」也同「春秋」二字一樣,也是雙關語,別有寓意,相對無縫。對句與出句相比,更高一籌。  謎語聯  將謎面化入對聯之中,在字面上造成一種意境,這樣的對聯為謎語聯。雖實用性不及其它類聯,但一些好謎聯也倍受人喜愛,世代相傳,耐人尋味。  請看下面這副謎聯:  明月半依雲腳下  殘花雙落馬蹄前  這是一副十分成功的字謎聯,作者將對聯與謎語兩種文學語言藝術的特點融為一體。把文字的筆畫、結構,巧妙地藏進聯語內,此聯的謎底是「熊」字。這副謎面聯謎趣盎然,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毫無做作之感,儼然是一副美妙的風景佳聯。  清代大文學家紀曉嵐的一副謎語對也十分風趣有味,聯曰: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狸狗彷彿,既非家禽,也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作者採用析字、隱目等手法,將謎底巧妙地串於聯內,謎底是「猜謎」二字。  請看下聯:  白蛇渡江,頭頂一輪紅日  烏龍卧壁,身披萬點金星  這也是一副謎聯,上下聯各射一物。上聯為油燈,下聯為桿秤。燈草未燃時為白色,入油中猶中「白蛇過江」,點燃後火苗成紅色,像一輪紅日。桿秤屬黑色,掛於牆上,好似「烏龍卧壁」,秤星點點,閃爍萬點金星。作者將靜態變成了動態,構思巧妙,比喻恰當,字字珠璣,令人拍案。  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宮開千叟宴,赴宴者達3900多人,其中一老叟141歲。乾隆便出上聯讓紀昀對,上聯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紀昀略加思索,便對出下句:  古稀雙慶,再多一度春秋。  按古紀年法算,一個花甲為60年,花甲重逢是兩個60年即120年,三七歲月即21年,正好是141歲。可以說,對句是相當難的,可紀昀卻信手拈來。「古稀」為七十年,引於「人生七十古來稀」詩句,古稀雙慶即140歲,更多一度春秋,也正好是141歲,對得堪稱千古絕妙。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2:59:38

 應答聯  應答聯多由兩人對答而得,此類聯多為即興而發,或友好問答,或調侃對答,或相謔巧答,或傳情應答,這類聯應用範圍很廣,名聯佳作比比皆是。  請看下聯:  萬馬無聲聽號令  一牛獨坐看文章  此聯背後隱一則故事。據說清代某年浙江大考,朝廷派去了一位姓牛的主考官。此官向來以出怪題出名,考生們為此暗自叫苦。這次果然出了一個很怪的考題,像是一個對聯的出句:  萬馬無聲聽號令  這句話化自歐陽修的一首詩:「萬年不嘶聽號令」,考生們對原意不熟,所以無處下筆,這時一位考生大聲說道:「諸君不必苦苦思索了,下句我告訴你們吧!」他以對聯的形式對出了下句:  一牛獨坐看文章  這句下聯顯然是在譏笑主考官,這位考生將考題做了出句處理,峰迴路轉,出其不意,這是在特殊環境下產生的作品,也屬難得之作。  乾隆年間,有一次會試,陝西人王某奪得榜首,學子們有些不服氣,於是他們決定出一難對的上聯,要王某屬對,想藉此揶揄一番,最後決定出此聯:  泰岱千峰,孔子聖,陵園子賢,自古文章傳東魯  誰知,那位王某也不是等閑之輩,他見上聯大出特出山東人物,於是便揮筆對道:  黃河九曲,文王謀,武王烈,歷代道統出西秦  下聯針鋒相對,黃河對泰岱,以文王、武王對孔子、孟子,勢均力敵,有理有據,令人咋舌。  從前有一位梅氏,夫因在外而亡,她帶一個兒子獨自生活,兒子長到七歲,要給兒子請一位塾師,後有一位姓朱的中年男子應聘,當天梅氏出聯試探塾師的水平,出句是:  彎腰桃花倒開花,蜜蜂仰采  那先生即口便出:  低頭蓮蓬偏結子,鷺鷥斜觀  梅氏很滿意,當即決定聘用。梅氏平時在生活上很關照他,時間一長,便傳出了一些二人的閑話,梅氏家族為此告到官府,說是梅氏與朱先生私通。縣官是一個開通的人,他見二人一身正氣,端莊忠厚不會做出這種事來。當問及當初聘塾師的經過後,縣官說:「你們二人既然都會對對子,你就一人寫半句聯作為答辯狀吧,男先女後,馬上寫來!」  朱先生寫到:  竹本無心,偏生許多枝節  梅氏看了上聯,揮筆寫道:  梅雖有蕊,不染半點風塵  通看全聯,是一篇很好的答辯狀,上聯嵌竹(與朱諧音),下聯嵌梅,等於二人同時簽上姓名。  再看下聯:  挖蓮郎,盤根摸梗尋佳藕  採桑女,摘葉留心等後生  這副聯是一副擇婿對,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農家女,不僅貌美,而且聰慧大方。到了該出嫁的時候,父母免不了催促女兒的婚事,女兒說:「我的婚事你們就別操心了,我出一對子,誰能對上,我就嫁給誰。」此事傳開後,前來應對者不斷,但姑娘多不中意,後來一位樸實英俊的青年農民對中,原來這位青年人是姑娘早年的心上人,只是當著父母面不願說出口罷了,聯語一語雙關,「摘葉留心」,本是採桑技巧,用於此處,則有留心之意,「後生」字面是指待生之葉,這裡則雙關心上人,手法高超。對句從字面上看也是勞動場景描寫,這裡巧用諧音法,巧飾佳偶,讀來自然貼切,含而不露。  巧對聯  巧對聯出句往往比較刁鑽、險奇、難度較大。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多以巧對炫耀自己,或流於文字遊戲。但其中也不乏妙筆佳句,在浩瀚的楹聯滄海中,工巧聯以其獨特的風采流傳於世,受到人們的厚愛。  北宋史學家劉攽曾與司馬光同修《資治通鑒》,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難劉,即出上聯,讓劉出對,不料劉未被難住,反而精緻巧妙地對出下聯:  三代夏商周  四詩風雅頌  對句即不能言三,又必須嵌入三個字以出對,當然難度很大,巧在劉從《詩經》分類中找到蹊徑。風雅頌中的雅又分大雅、小雅,故稱四詩。雅是對大雅,小雅的濃縮,但不失其意,乃絕妙之筆。  又如下面一副對聯:  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位,公侯伯子男  這是幾個秀才合謀出句難丘機山的對聯。丘機山,宋初人,以滑稽聞名於世。丘出奇致勝,巧對此聯。下聯巧借孟子話「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一位」四位對五行,不可多得。  還有下聯更是對工精妙,也屬巧對之列:  重陽谷  端午橋  此聯乍看是一副地名對,其實是一副姓名對。端午橋原名端,號午橋,他任直隸總督時,正好有一個旗人名重陽谷的,他發現後覺得很有意思,說重陽谷可與我端午橋作成一副佳對。這副對聯有幾個巧合之處:首先是「重」、「端」均為旗姓。拆開看,「重陽」、「端午」都是節日名,一個重陽九月九日,一個端午五月五日,九五相配,正合九五傳統陽數。《易經》:「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可見重陽、端午暗含九五大吉之數。再者「谷」、「橋」均屬地理名詞,「谷」與「橋」連相輔相承,三者上下聯平仄協調,完全符合聯的一般要求,因此,從技巧方面看,這確是一副難得的姓名佳對。  應徵聯  應徵聯,也叫征聯,從廣義上來講,即一方懸出上句,一方作出對句,而合成的對聯即為征聯,一般多指官方、團體、廠礦、個人,或為慶祝節日或為弘揚精神,或為宣傳產品,懸以難聯,或通過新聞媒介出出句,向社會徵集對句。征聯極具社會性,其社會反響較大,至於個人之間的私下邀聯,則不屬征聯的範疇。  有這樣一副征聯: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  此上聯是民國初年上海一家酒樓在報上懸賞征對句,結果應對者以無情對奪魁,此事轟動一時,酒樓因而生意興隆,上聯以「三星」限酒名「白蘭地。」「三星」似是數字對,但未確指,不同「三光日月星」之含義,下聯以「五月」而釋「黃梅天」,正符合節令氣候特點。以「五月」對「三星」,「白蘭地」對「黃梅天」,詞性對得極工,只是對句的「蘭」在平仄上犯了孤平的病,但作為巧對,我們則不應挑剔過甚,此聯還有一個妙處,就是「黃梅天」不僅在說天氣特徵,而且它還是一道南方菜名,這就給此聯增添了無限的品味,玩味此聯,趣情盎然,實屬難得之妙聯。  下聯也是征聯中成功的一例:  萬家樂用萬家樂,萬家都樂  九州同吟九州同,九州大同  此聯是廣東省石油燃氣用具發展有限公司於1989年所征之聯,從句子的結構上看主要用了重音、鑲嵌和轉類,需說明的是,複句中的兩個「萬家」都是虛指,為主語。中間的「萬家樂」為企業產品的名稱,為專用名詞,作賓語。第二分句的「萬家都樂」是從側面描寫、宣傳了產品的優點,征聯要求句尾二字嵌以地名。「都樂」是廣西柳州名勝地,著名影星趙丹逝世於此,他生前曾留下墨寶「天下都樂」。這些為應徵的下聯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下聯為台灣省陳懷所撰,作者巧化了陸遊《示兒》詩中「但悲不見九州同」一句,以九州同鋪開,格調豪邁,雄渾蒼勁,抒發了祖國人民盼兩岸統一的心情。作者為台屬,所吟之句別有情致。對句既關聯政治,又有文化,有歷史,境界高遠,至於出句仄聲偏多,對高難度的巧對聯而言,是允許的。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3:00:09

 山西大學歷史系教授羅元貞,也對一下聯為:  千字文成《千字文》,千字異文  此聯巧妙地以古代啟蒙識字課本《千字文》對「萬家樂」,文詞通順,順理成章,前後貫通,毫無牽強之感,亦是難得的佳對,只是後兩字如按地名要求稍顯不工。  《中國青年報》曾征一聯,出句是: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當時入選下聯者甚多,但詞性音律能與出句璧合者甚少。上聯中「上海」乃地名,「自來水」乃物名,「來」為動詞,「自」為趨向動詞,「海」為名詞,「上」為方位詞,對句要求與上聯詞性相同。應徵者有「北京輸油管油輸京北」、「黃山落葉松葉落山黃」、」西湖綠柳堤柳綠湖西」、「長城計算機算計城長」、「山西長生樹生長西山」、「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等。  前些年,澳門楹聯學會兩位會員曾聯合懸賞,出句是:  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  此聯相傳為清代乾隆大學士紀曉嵐所出,原聯無「明」字。爾後有好事者為增其難度和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為歷時三百年來未獲佳偶的絕對。征聯甫出,海峽兩岸楹友躁動,惜未發現匹配者,只是評出了六條「較佳」下聯。有「直臣罹鐵網,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門傳禮記,篇篇敬德尉遲恭」等數條,因而澳門楹聯學會不得不從以前的六千港元獎金提到三萬港元,再次懸賞征聯,後來有人對句:「長空飄瑞雪,霏霏翔宇周恩來」。但不足之處在於諸葛亮複姓單名,周恩來單姓複名,並忽略了「孔明諸葛亮」這一字與姓名的巧妙組合。不但相互之間詞意相關,絲絲相扣,而且與「紗窗」這一特定事物關照熨貼。金伯弢先生後來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聯對句:  清風沐鳳閣,處處常清上官正。  鳳閣: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將「掌軍國之政令」、「佐天子而執大政」之「中書省」改稱鳳閣。上官正系宋代開封人,複姓上官,單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討使,左龍武大將軍。這條對句的大意是:假若國家最高權力決策機構能沐浴在清廉之風中,制定頒布政令處處時時堅持清正廉潔,那麼位居百姓上屬的官吏們也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風」對「明月」,「鳳閣」對「紗窗」,「處處」對「個個」,「上官正」對「諸葛亮」,對工整齊,寓意合理,只是「常」對「孔」在詞性上略顯小疵。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3:00:37

第七章 對聯的音律和平仄       從先秦的對偶句發展到漢、南北朝時期的賦、駢儷,文人們逐漸感覺到音律在賦、駢文中的神奇作用,人們開始對對偶聲律注重考究。後來,沈約、劉勰聲律說的出現和傳播則是對聯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沈德潛認為:「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中說:「凡聲有飛沈,響有雙疊。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雜句而必睽。沉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颺不還。並轆轤交往,逆鱗相比,迂其際會,則往蹇來連。」劉勰對音律說得比較清楚生動,他主張飛沉交錯運用,即把平仄調配得像井上的轆轤的繩子一下一下,迴環往複,像龍鱗有逆有順,緊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錢大昕在其《潛研堂文集》中說沈約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側(仄)相間耳」。沈約說: 「十字之內,顛倒相配」。這些論述.為後來的對聯理論奠定了基礎。  在對聯中,平仄律猶如它的雙腿,一平一仄,就像人左右腳走路一樣,要保持平衡才好,平仄律是從文學音律的角度對漢字聲調的分類。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因為按照四聲原理,入聲字與平聲字的音頻相差甚微,而平聲的諧樂範圍都在入聲的諧樂範圍之內,所以,到了元代以後,在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之中,平聲又分出陰平和陽平兩大類,後逐漸衍化成近代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人們將它稱為新四聲,凡聲調為陰平、陽平(指標準拼音一、二聲)的稱為平聲,凡聲調為上、去聲(即標準拼音三、四聲)的稱為仄聲。 「擊、說、積、極、習」在古漢語中均屬入聲字,雖然現在已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仍應屬仄聲。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閩南方言,仍保持著這種發音方式,他們對入聲字並不難辯認)。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將這種平仄律應用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之中,就使文學作品有了抑揚頓挫的音樂感。 《康熙字典》上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其歌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收藏,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這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陽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聯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句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  現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宇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為有通感在起作用。」  聯詩同源,它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副對仗工整的聯句,酷似律詩中的頸聯和頷聯,律詩在平仄對仗中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一規則對於對聯依然適用。就是說,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規矩對當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須按平仄格式對出,否則,便犯了孤平的錯誤。  現將五言、七言對聯(同樣是律詩的)平仄格式列舉說明如下.先看長沙愛晚亭聯:  西南雲氣來衡岳  日夜江聲下洞庭  這是一副平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按平仄寫出,即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加框的平仄,表示可平可仄,以下同)  再看峨眉山萬年寺聯:  海到天邊雲是岸  山登絕頂雪為峰  這是—副仄聲起頭式聯,如用平仄調寫出,即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七言字聯格式。下面談談五言聯的兩種起頭式:  看一書齋聯:  開窗林月白  洗硯石泉香  這是一平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按平仄寫出,即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下聯是一副峨眉山雷洞坪聯:  老雪凝千古  殷雷遲半空  此為仄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用平仄調寫出,則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面再談一談四字聯。四字聯沒有固定格式,它要求上下聯平仄相對,平仄交錯,一般上聯末字為「仄」,下聯末字為「平」。如奉節縣白帝城聯:  節以明理  德能立名  平仄調為:  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  再如黃州赤壁聯:  月色如故  江水有聲  其平仄調為:  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  最後再說六字聯的格式。六字聯的格式比較鬆散,歸納起來,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格式為: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如章均所撰聯:  慎言語節飲食  蓄道德能文章  第二種格式為:  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  如某一園亭聯:  竹雨松風梧月  茶煙琴韻書聲  以上格式,為一般式。但什麼事物也不是絕對的,如一些趣聯巧對,則可打破原有格式。這裡不一一贅述。  我們說一副聯是平聲起頭還是仄聲起頭,並不是去看第一字,而是要看第二個字,因為漢字多以兩字為一個音節,而且音節的重點一般落在第二字的上面。兩字一停頓,一字一煞尾(有的也以兩個字煞尾的)。兩字為一頓叫雙音步,一字為一頓叫單音步。頓是音節單位。  我們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有時也要靈活一些,律詩在這方面有很多說法,這裡不再論及,只就一般現象加以說明。  1.一、三、五不能不論  例如在上面所舉的峨眉山萬年寺聯中,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須是仄,如果改成平聲字,那麼就變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連用三個平聲字,叫「三平調」,是對聯中的大忌,是絕對不允許的。還例如在長沙愛晚亭聯中,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就必須用平,而不能不論,如用了仄聲,句子就變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韻腳以外只有—個平聲字,導致字的平仄、陰陽不平衡,這又犯了孤平的毛病。在詩歌中,孤平是可以救的,救的辦法是將出句中的第五字由仄變平,這樣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2.二、四、六有時可以不分明  例如,在蛾眉山萬年寺聯中的上聯,第五字原為平,如果用了仄,那麼第六字就要由仄改為平(為救)。即全句變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在這種拗的情況下,本句七言的第三字或五言的第一字必須是平聲)。再例如在長沙愛晚亭聯的上聯中,第六字也可不用平而用仄(拗),其條件是對句的第五字不用仄而用平(救)。這樣.全聯即成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以上這些律詩平仄的一般規則,在寫對聯時,值得借鑒。  平仄對仗,是指對聯的上聯與下聯的平仄音律相對而言。具體到對聯的上下聯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平聲和仄聲必須交替使用,既不能只用平聲,也不能只用仄聲。因為平仄的作用是掌握聲調平衡的關鍵。如平仄單調,就會造成聲調的枯竭、失調,讀之也覺得吃力、不舒服。還有,如果上聯和下聯是幾個短句組成,則必須在每個短句之間,形成平仄交替的效果。即上一個短句的末一個音步與下一個短句的頭一音步,要平仄交替。  例九江煙水亭聯:  煙柳有情,駘蕩春光,風籟更吹晨笛起  水天無際,澄鮮秋色,月明遠共夜珠來  上聯的第一個短句中的「有情」音步為平平,那麼接下來的二個短句中的第一個音步的「駘蕩」必須是仄仄,其它處都必須是如此處理,我們通常把上下聯的平仄相對稱為相拗,以上這種平仄交換稱為交替。一副好聯,必須做到上下相拗,句中交替,才能產生輕重、緩急、迴旋的音樂感,吟誦時會給人以美的享受。  我們說上下聯平仄反要相拗,這是以上聯交替為前提的,上聯是依據,下聯是協從,但有時在征聯活動中出句是下聯,這樣對句就是上聯了。  對聯出、對句各分句的最後一字稱「句腳」,也稱「腰眼」,是平仄運用的關鍵所在,一般必須平仄相拗。請看成都武侯祠聯: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  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岳將軍  上下聯尾字,多為上仄、下平,視為正格。因仄聲字短促有力,平聲字舒緩悠揚,仄聲收上聯,聲調抑而頓,給人以言猶未盡之思;平聲收下聯,聲調揚而舒,令人發餘味無窮之感。但有個別的聯不是上仄下平,而是上平下平,或上平下仄或上仄下仄,視為變格。這往往是由於內容所限或是某種需要,多不採用。如成都杜甫草堂聯即上平下平式:  柯如青銅根如石  花為四壁船為家  奉節白帝城武侯祠聯,即上仄下仄式:  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與  泰山壺天閣聯為上平下仄:  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  造絕頂千重尚多福地  另外,對聯要避免「三同調落腳」,即上聯用三仄聲收尾,下聯三平聲收尾。總之,「失替」、「失對」、「同聲收尾」、「上平下仄收尾」、「三同調落腳」都屬於影響對聯節奏美的失調現象,初學者應該盡量避之。  

瘸老道 發佈於2007-08-06 13:01:21

第八章 對聯的修辭和技巧(上)       修辭,即運用漢語的各種表現手法以修飾文字、詞語,使作品語言表達得更為準確、鮮活、生動、有力。對聯同詩詞駢賦一樣,為凝縮的藝術,特別要講究修辭技巧,但對聯具有其自身特點。對聯的寫作技巧是特有的,其主要表現方法在於遣詞、造句等方面。這些技巧有的是為了突出對聯的內容,有的是為了表明對聯的用場,有的是為了增強對聯的藝術效果,有的是為了表現作者的情趣。有的對聯可同時運用幾種寫作技巧。可以說一個不懂得修辭技巧的人,是難以對出令人叫絕的對聯的。歷史學家陳寅恪說:「能對對子,才能分辨虛、實詞,才會區別平仄聲韻,對子作得好壞,可以看出一個人讀書的多少,語彙之貧富以及思維、邏輯能力等」。只有平時多看、多讀、多寫,方能掌握這些技巧,使自己的作品更好地表達其思想內容,增強藝術感染力。一、嵌  名  嵌名,就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稱嵌入聯內的有關部位,使上下聯相互對應,以提高對聯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嵌名聯在婚聯及題贈聯中運用較多,嵌法也因情況而多種多樣。嵌字聯大體分為整嵌和分嵌,分嵌中還可分為若干種。  1.整嵌:  就是把名字整個嵌入聯語中,並保持名字的整體性。  例如: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上聯為明代大文學家李夢陽出句,對句是一個與他同姓同名的窮儒生所對。李夢陽想出一個比較刁鑽的聯讓他對,意在戲弄。誰知那個窮儒生順利地對出對句,而且對得如此絕妙,使李夢陽敬佩不已。聯中嵌入四個人名,後邊又將名字運用轉類的手法。  整嵌聯在對聯中屢見不鮮,比如下聯:  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祖孫三代,三代三生,衣缽真傳,箕裘永紹  言菊朋、言少朋、言慧珠,藝成一家,一家一業,聲名遠播,技術高超  聯中一連嵌入六位藝術家的名字,譚氏三傑對言家三傑,妙不可言。  2.分嵌:  即將一個名字拆開,分別嵌入上下聯的有關位置。分嵌中又分豎嵌、橫嵌、遞嵌、暗嵌、迭嵌、反嵌等。  (1)豎嵌:一個名稱分嵌於上下聯同一位置的叫豎嵌。豎嵌中又有首嵌、腹嵌、尾嵌和插嵌。  分嵌在上下兩聯的開頭叫首嵌,也稱藏頭,類似律詩里的藏頭詩。如黃賓虹贈蓋叫天(名英傑)聯:  英名蓋世三岔口  傑作驚人十字坡  分嵌在句中的稱腹嵌。如方地山贈作家劉雲若聯:  倦飛知還,雲無心以出岫  含睇宜笑,若有人兮山阿  分嵌句尾的叫尾嵌,也叫藏尾。如劉振威賀黃海章教授壽聯:  樂育英才,早歲聲名揚四海  胸懷革命,八旬功績在文章  分別把名字有規則地插入聯中的叫插嵌,如一朝臣賀道光皇帝聯:  元後亶聰明,二百載繼繼承承,順天心,康民物,雍和其德,乾健其身,嘉惠普群生,道統昭羲農堯舜  維皇臻福壽,億萬年綿綿翼翼,治功懋,熙績勛,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輝五色,光華聯日月星辰  上下聯各在第三斷句的首字上分別嵌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六個帝號,而且自然、流暢,頗不容易。  (2)橫嵌:一個名字在一聯內分別嵌完的叫橫嵌。如余心樂先生幼年時答塾師聯:  余見心樂余心樂  史載可法史可法  (3)遞嵌:是將一個名稱由上聯橫嵌一部分,再在下聯橫嵌一部分。兩聯橫嵌合起來構成系統,以暗示題旨。如王湘綺贈袁世凱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  (4)暗嵌:即可嵌之名在改頭換面的情況下出現,一般多用拆字的手法。如一考生諷學政、主考官吳省欽營私舞弊聯:  少目焉能識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作者將「省欽」二字拆開,以拆開之詞義組聯又意思貫通,直戳其痛。  (5)迭嵌:就是在一聯中有規律地交叉嵌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如《痂留編》所載一聯:  冬夜燈前,夏侯氏讀《春秋傳》  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  (6)反嵌:此種嵌字從聯尾開始,往聯首順序而排。請看下聯:  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輒相左  藩臣徒誤國,問爾經濟有何曾  上聯逆嵌為左季高,即左宗棠,下聯嵌曾國藩。據說曾左兩人心存芥蒂,有人就擬了此聯,說成是他二人相互嘲諷之作。  七字聯的嵌法格式問題,因所嵌位置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稱,各種格式可以結合起來運用,不足七言的嵌字格式以此類推,多句聯嵌字以短句為基礎類推。  嵌入聯中第一字的叫鶴頂格。如郭沫若所撰一聯:  澤色繪成新世界  東風吹復舊山河  嵌在聯中第二字的叫燕頷格。請看安徽九華山華嚴祠聯:  清華真佛地  莊嚴古洞天  嵌在聯中第三字的叫鳶肩格。下聯是浙江秋瑾墓聯:  悲哉秋之為氣  慘矣瑾其可懷  嵌於聯中第四字的叫蜂腰格。請看下聯蔡鍔贈小鳳仙聯:  此地之鳳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嵌於聯中第五字的叫鶴膝格。如郭沫若贈張重肩聯:  道義能擔肩似鐵  精神不動重如山  嵌於聯中第六字的叫雁翎格。如成都杜甫草堂聯:  十年幕府悲秦日  一卷唐詩補蜀風  秦指陝西,蜀指四川。杜甫的詩篇多於秦、蜀寫成。此聯之意借杜甫詩:「《詩經》無蜀風」句。作者是將杜甫詩和《詩經》相提並論的。  嵌於聯中第七字的叫鳳尾格。如雲南石屏秀山聯:  西南諸峰此獨秀  東北一覽小眾山  嵌上聯第四字,下聯首尾的為鼎峙格。如:  園靜有梅獨嘯傲  蘭幽伴竹共芬芳  聯中嵌入「梅蘭芳」三字,所嵌之處形成品字形故又稱「品字格」。  鼎峙格的另一種形式是,上聯嵌首尾字,下聯嵌第四字。如筆者題山海關聯:  山連百脈直到海  浪涌三關欲摧城  聯中上下聯,首尾各嵌一字的為雙鉤格。如:  物能致用人求質  文可移情意欲明  有一廣東潮州「韓江酒樓」門聯:  韓愈送窮,劉伶醉酒  江淹作賦,王粲登樓  聯中在上聯首字和下聯尾字嵌字,形成遙相呼應之狀,稱為魁斗聯。如韶山聯:  佛子座邊蓮葉碧  美人簾底棗花紅  在上聯的尾字和下聯的首字處所嵌字的稱為蟬聯格。如一國慶節聯:  舉世歌盛國  慶雲照新程  嵌於上聯第二字,下聯第六字的為雲泥格。  船小兼程說海闊  日長正道樂康平  碎錦格是一種較為自由的嵌字格式。它不分位置、順逆、字數,故此也稱散嵌格。如:  靈鷲向雲中隱去  奇峰自天外飛來  聯中散嵌「靈隱飛來峰」五字。  又如山東益都雲門洞聯:  殿闕不須金鎖閉  洞門常有白雲封  嵌字聯雖然有自己的特定格式,但字異常靈活的特點亦拓展了其包容性,能夠融析字對、疊字對、迴文對等多種聯語形式為一爐,渾成而出新意。嵌字聯貴在渾成,忌死拼硬湊,尤重別出路徑之創新。是作者天分、才情、素質、修養、思想、閱歷諸因素釀就的新醅。二、析  字  析字是利用漢字的特殊性質和功能進行巧妙地析分和組合,並將析分和組合的現象貫通於對聯之中以造成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析字包括拆字和合字兩種形式。  1.拆字  就是將一個或數個獨立的漢字拆成若干個獨立的漢字,並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  鴻是江邊鳥  蠶為天下蟲  鴻是由江、鳥二字組成,蠶是由天、蟲二字組成。一是左右結構,一是上下結構。一作鳥,一作蟲,江對天,可為嚴對之例。  請看下聯: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龍口口回龍,龍本寵身  相傳出句是廣西鳳山縣第八代土官之女韋小姐所撰。其人才貌過人,及笄之年,求婚者絡繹不絕,韋小姐想覓一匹配郎君,遂出上聯征偶。求婚者絞盡腦汁,卻無一應對,故此韋小姐也遺憾終身而命歸九泉。上聯以當地地名出句,環環相扣,又將「出」、「鳳」析出。由二三字組成第四字,第五字又與第一、第六字相同,八、九兩字合起來又構成第六字(凡、鳥二字組成繁體字「鳳」)。下聯為今人所作,龍口為山東一港口名。以龍對鳳,對工得體,有龍鳳呈祥之意。回字又析出兩口字,同出句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寵身」所指「龍」字,比較上聯,不失風采,可謂出句之佳對。  一般拆字聯多將所拆之字嵌入聯內,使人一目了然。但也有不嵌所拆之字,暗藏機關,需要細心琢磨,方悟其意。如下聯: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又添丁  這是一副婚姻聯。夫妻二人分別姓潘和姓何,作者在姓上大作文章,而且拆字所組之意既合理又吉祥。融匯得體,準確無誤。上聯是「潘」字的拆字,下聯是「何」字的拆字,真是妙趣天成。

推薦閱讀:

跟女生約會~牽手接吻十五分鐘帶去私密空間,只需4個約P技巧 [一點資訊]
命圖六線是四度空間點線面體
夢參老和尚開示《觀照的力量》2-常放大舍圓滿光-搜狐空間
小卧室如何翻身變大空間
適當性騷擾是對女性的尊重[情感空間]

TAG:書法 | 空間 | Pow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