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魚餌配方之43---理氣(破氣/降氣/行氣)中藥

理氣/行氣中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31cf5c0100iep1.html「理氣葯」,以「疏暢氣機、消除氣滯、平降氣逆」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又稱「行氣葯」。一、功用此類藥物大多辛、苦,性溫、氣味芳香,辛行苦降溫通、芳香疏泄,分別可調脾氣、和胃氣、舒肝氣、理肺氣,故有「行氣消脹、解郁止痛、破氣散結、順氣寬胸、降氣止嘔、平呃、平喘」等作用。二、分類及適應證根據「理氣葯」的歸經部位及治療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理脾和胃藥、疏肝解郁葯、疏肝和胃藥和通宣理肺葯」4類。根據理氣葯作用強弱的不同,又可分為「行氣葯(含調氣、勻氣、疏氣、順氣葯)、降氣葯、破氣葯」3類:1.「理氣」: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的統稱,表示一種能調理氣機、調整臟腑的一種方法,包含「破氣、下氣和行氣」。2.「破氣」:是因為氣在某一處地方聚結,不能運行,用一般的行氣方法沒有效或效果不大,這時就要用破氣的方法,破開聚結的氣,使氣能夠正常運行。「破氣」的力量比較猛。比喻一下,比如一條水管,裡面有一個石頭堵塞住了,必須要用外力打散石頭,才能水流通暢。3.「下氣」:就是說使氣向下走,也或是說「降氣」。4.「行氣」:也是一種治療「氣」的疾病的方法。可以因為各種原因氣運行得不是很流暢,這時就要「行氣」,讓氣恢複流暢運行。「行氣」的力量比較小。5.「寬中」:就是「行氣」祛除中焦脹滿的藥物,主要用於胃或是腹部的脹滿。①理脾和胃藥。主要用於「飲食不節或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致使「脾胃氣滯、升降失常、氣機紊亂」而出現「脘腹痞滿脹痛、噯氣吞酸、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秘結或瀉痢不爽、里急後重」等「脾胃氣滯」的病證。常用理脾和胃藥有:「橘皮、枳實、厚朴、枳殼、甘松、木香、烏葯、沉香、降香、檀香、刀豆、柿蒂、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蘇梗」等。②疏肝解郁葯。主要用於情志失調、或寒暖不適、或瘀血阻滯,致使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出現兩肋脹痛,煩躁易怒,疝氣腹痛,睾丸墜脹,經閉痛經,乳房脹痛或生結塊等病證。常用疏肝解郁葯有:香附、青皮、橘核、川楝子、天仙藤、路路通等。③疏肝和胃藥。主要用於情志不遂,肝氣橫逆,胃失和降,肝胃氣滯,胸脅胃脘攻沖作痛,噁心嘔吐,嘈雜吞酸,不思飲食,苔黃脈弦等證。常用疏肝和胃藥有:佛手、香櫞、青木香、八月札、玫瑰花、綠萼梅花等。④通宣理肺葯。主行肺氣鬱滯,有宣降肺氣、寬利胸膈及化痰止咳等作用。主要用於外邪犯肺,或痰濕阻肺,肺失宣降,胸悶喘咳,及痰滯寒凝氣阻,胸中陽氣不得宣通所致的胸悶作痛,喘息咳唾的胸痹證。常用通宣理肺葯有:橘皮、化橘紅、佛手、香櫞及薤白、枳實等。三、配伍「理氣葯」要針對病情配伍用藥。如用治脾胃氣滯、因食積停留者,當配「消食導滯葯」;因脾胃虛弱者,當配健脾益胃藥;脾胃氣滯兼有挾寒、挾熱、挾濕的不同,當配伍「溫里、清熱、燥濕葯」。如用治肝鬱氣滯、因肝血不足者,當配養血柔肝葯;因寒滯肝脈者,當配暖肝散寒葯;如用治肝胃不和、因肝火犯胃者,當配「清肝瀉火藥」;因肝寒犯胃者,當配「暖肝散寒葯」。四、用藥注意事項此類葯多辛溫燥散,易耗氣傷陰,氣虛陰虧者,不宜多用。五、現代研究「理氣葯」,多有抑制胃腸平滑肌的作用,有些葯可興奮胃腸平滑肌、增強腸管蠕動,這種雙相調節作用有利於病理狀態下胃腸功能的恢復。「理氣葯」,還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不少葯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膽作用,對預防膽石症、治療黃疸型肝炎都有良好作用。部分理氣葯有升壓、收縮血管及興奮心臟的抗休克作用。六、常用理氣葯:1.破氣藥物:枳實、青皮(尚未成熟橘子的皮)等「破氣葯」性味:寒:枳實溫:青皮2.下氣藥物:丁香、蘇子、半夏、旋復花、代赭石、前胡、白前等。「降氣葯」性味:微溫:旋覆花溫:沉香、丁香、刀豆3.行氣藥物:香附、陳皮(已成熟的橘子的皮)、厚朴、木香、枳實、小茴香、橘核、川楝子、烏葯、佛手等。「行氣葯」性味:寒:青木香、金鈴子、川楝子微寒:枳殼涼:臘梅花平:檀香、香附、綠萼梅、柿蒂、素馨花、橘核、山香微溫:大腹皮、小茴香溫:木香、陳皮、烏葯、荔枝核、佛手、玫瑰花、香櫞、甘松、薤白、天仙藤、九香蟲、降真香、砂仁、走馬箭、白豆蔻、肉豆蔻、蘇梗常用「理脾和胃藥」有:「橘皮、枳實、厚朴、枳殼、甘松、木香、沉香、降香、檀香、烏葯、刀豆、柿蒂、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蘇梗」。脾胃氣滯── 常選用疏理脾胃氣滯的葯,如「陳皮、厚朴、木香、枳殼、砂仁」等為主組方,代表方有「蘇子降氣湯」等。肝氣鬱滯── 常選用疏肝理氣葯,如「香附、烏葯、川楝子、青皮、鬱金」等為主組方,代表方有「越鞠丸、半夏厚朴湯」等。常用「理氣葯」簡表:藥名來源性能功能主治主要成分用法用量備註青皮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或幼果苦、辛,溫。歸肝、膽、胃經疏肝破氣,散結消滯。主治胸脅脹痛,疝氣,乳核,乳癰,食積腹痛,癥瘕積聚成分與橘皮基本相同煎服,3~10克尚未成熟橘子的皮紫蘇梗(蘇梗)紫蘇或野紫蘇的等莖枝辛、甘,微溫。歸脾、胃、肺經理氣解郁,和中安胎。主治肝胃氣鬱,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煎服,5~10克天仙藤(馬兜鈴藤、青木香藤、都淋藤)馬兜鈴或北懷兜鈴的帶葉藤莖苦,溫。歸肝、脾經行氣活血,化濕消腫。主治脘腹疼痛,疝氣痛,產後腹痛肢體痹痛,妊娠水腫含馬兜鈴酸C,7-羥基馬兜鈴酸I,7-甲氧基馬兜鈴酸I等煎服,5~10克木香木香或川木香的根辛、苦,溫。歸肝、脾、胃、大腸經行氣止痛,健脾和胃。主治胸脅脘腹脹痛,食積不消,食欲不振,反胃嘔吐,瀉痢後重,膽絞痛,膽石症含木香鹼、白樺脂酸、菊糖、揮髮油;油中有木香內酯、木香烯內酯、α-和β-木香烴、α-和γ-木香烴、α-和γ-木香醇等煎服,3~6克。行氣生用;止瀉煨用青木香馬兜鈴的根辛、苦,寒。歸肝、胃經行氣止痛,解毒消腫。主治胸脅脹痛,脘腹疼痛,高血壓症;癰腫疔瘡,蟲蛇咬傷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馬兜鈴酮。還含馬兜鈴酸A、B、C,馬兜鈴內醯胺,青木香酸,木蘭鹼,輪環藤酚鹼等煎服,3~6克檀香(白檀香)檀香的心材辛,溫。歸脾、胃、肺經理氣散寒、和胃止痛。主治寒凝氣滯,脘腹脹痛,痞滿不食,噎膈嘔吐,胸痹心痛,虛寒疝痛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α-和β-檀香萜醇,檀萜烯,α-和β-檀香萜烯,檀萜烯酮,檀萜烯酮醇等煎服,1.5~5克,後下降香(降真香)降香檀或印度黃檀的樹榦和根的心材辛、溫。歸心、肝、脾經行氣活血,止血定痛。主治胸痹心痛,脅肋刺痛,吐血、咯血,跌打損傷印度黃檀心材和莖皮含黃檀素、去甲黃檀素、異黃檀素、黃檀素甲醚、黃檀酮、黃檀色烯、黃檀酚煎服,3~6克,後下。研末服,1~2克烏葯(台烏葯)烏葯的塊根辛,溫。歸脾、肺、腎、膀胱經理氣止痛,溫腎散寒。主治脘腹脹痛,氣逆喘急,寒疝,痛經;腎陽不足,遺尿尿頻含生物鹼及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烏葯烷、烏葯烴、烏葯醇、烏葯酸、烏葯醇酯等煎服,3~10克甘松(甘松香)甘松或匙葉甘松的根及根莖辛、甘,溫。歸脾、胃經理氣止痛,醒脾健胃。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欲不振甘松根及根莖所含的揮髮油內有甘松香酮、纈草酮、9-馬兜鈴烯、甘松酮、β-馬里烯等。匙葉甘松含馬兜鈴烯,β-馬里烯,甘松酮,賽切烯,賽切烷煎服,5~10克路路通(楓實、楓球子)楓香的果實辛、苦,平。歸肝、胃、膀胱經行氣止痛,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治胃氣疼痛,脘腹脹滿;風濕痹痛,四肢拘攣麻木,跌打腫痛;水腫脹滿,小便不利含揮髮油、黃酮甙、酚類、有機酸及糖類煎服,3~10克孕婦忌服橘核橘及其變種的成熟種子苦,平。歸肝,腎經理氣,散結,止痛,主治疝氣疼痛,睾丸腫痛,乳癰含脂肪油,蛋白質、黃柏內酯,鬧米林等煎服,3~10克枳殼酸橙、香櫞、代代花或枸橘的末成熟果實苦、辛、酸,微寒。歸肺、脾、大腸經理氣寬中,行滯消積。主治胸脅痞滿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痛,嘔吐呃逆,熱痢後重酸橙含揮髮油、酸橙素、苦橙素、橙皮甙、新橙皮甙、辛弗林等;揮髮油中主要含右旋檸檬烯等。枸橘含枸橘香豆素、異枸橘香豆素等煎服,3~10克孕婦慎用枳實酸橙、香櫞或枸橘的幼果苦、辛、酸,微寒。歸脾、胃、大腸經破氣消積,化痰除痞。主治積滯內停,脘腹痞滿脹痛,實熱便秘,瀉痢後重;痰陰氣滯胸痞滿悶成分與枳殼基本相同煎服,3~10克孕婦慎用厚朴木蘭科植物厚朴或凹葉厚朴的干皮、根皮、枝皮苦、辛,溫。歸脾、胃、大腸經下氣除滿,燥濕消痰。主治脘腹痞滿脹痛,宿食不消,嘔吐瀉痢,痰飲咳喘含揮髮油,油中有β-桉油醇、厚朴酚、四氫厚朴酚、異厚朴酚。還含木蘭箭毒鹼、厚朴鹼、皂甙、煙酸等煎服,3~10克大腹皮(檳榔皮)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果皮辛,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下氣寬中,利水消腫。主治濕陰氣滯,脘腹痞脹,大便不爽,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含α-兒茶精,鞣質煎服,5~10克沉香(沉水香)白木香或沉香含有黑色樹脂的心材辛、苦,溫。歸脾、胃、腎經行氣止痛,降逆調中,溫腎納氣。主治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喘咳痰多白木香揮髮油中含沉香螺醇、白木香酸、白木香醛。沉香揮髮油中有苄基丙酮、對甲氧基苄基丙酮、沉香螺醇、沉香醇、沉香四醇、α-和β-沉香呋喃、二氫沉香呋喃等煎服,3~5克,後下。研末服,0.5~1克刀豆刀豆的種子甘,溫。歸脾、胃、腎經溫中,下氣,止呃。主治虛寒呃逆,嘔吐,腎虛腰痛含尿素酶,血球凝集素,刀豆氨酸,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未成熟種子含赤霉素Aso煎服,5~10克柿蒂(柿丁)柿的宿存花萼苦、澀,平。歸胃經降氣,止呃。主治呃逆,噫氣,反胃含齊墩果酸,熊果酸、無羈萜、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等三萜類物質和山柰酚、槲皮素、三葉豆甙、金絲桃甙、黃甙等黃酮類物質煎服,5~12克川楝子(金鈴子、楝實)川楝的果實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經疏肝理氣,殺蟲止痛。主治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疝痛,痛經,蟲積腹痛;外治頭癬含川楝素、生物鹼、山柰酚、樹脂及鞣質煎服,5~10克佛手(佛手柑)佛手的果實辛、苦、酸,溫。歸肝、胃經疏肝和胃,行氣止痛,燥濕化痰。主治肝胃氣滯,脅肋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納呆,咳嗽痰多含檸檬油素、香葉木甙、橙皮甙煎服,5~10克香櫞枸櫞或香櫞的成熟果實辛、苦、酸,溫。歸肝、脾、胃、肺經疏肝理氣,化痰。主治肝胃氣滯,胸脅脘腹脹痛,痞滿不舒,暖氣吞酸,嘔吐食少;咳嗽痰多,胸悶氣喘枸櫞果實含揮髮油,內有右旋檸檬烯、檸檬醛、水芹烯、檸檬油素。還含橙皮甙,檸檬酸、蘋果酸、鞣質、維生素C等煎服,3~10克八月札(燕 子)木通或三葉本通等的果實苦、甘,寒。歸肝、脾、腎經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主治胸脅疼痛,肝胃氣痛,胃熱納呆,疝氣疼痛,睾丸腫痛,瘰癧痰核,血瘀經閉,痛經果實含糖類;種子含多種皂甙,其皂甙元均為常春藤皂甙元煎服,9~15克玫瑰花玫瑰初開的花甘、微苦,溫。歸肝、脾經理氣解郁,和血散瘀。主治肝氣鬱結,胸悶脅痛,肝胃氣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乳癰鮮花含揮髮油(玫瑰油),內有香茅醇、牻牛兒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等。還含槲皮甙,苦味素,鞣質,脂肪油,沒食子酸等綠萼梅(綠梅花)綠萼梅的花蕾微酸、澀,平。歸肝、胃經疏肝解郁,和中化痰。主治胸悶肋痛,肝胃氣痛,噯氣納呆,梅核氣,暑熱煩渴,瘰癧含揮髮油,主要成分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煎服,2~5克橘皮、薤白、香附未列入此表,見專條。參看§理氣劑§中醫眼科學/理氣葯§中藥學/理氣葯旋覆梗§中藥學/理氣葯應注意事項§中藥學/理氣葯常用理氣葯簡介「理氣」: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的統稱,表示一種能調理氣機、調整臟腑的一種方法,包含「破氣、下氣和行氣」。一、常用破氣葯簡介「破氣」:是因為氣在某一處地方聚結,不能運行,用一般的行氣方法沒有效或效果不大,這時就要用破氣的方法,破開聚結的氣,使氣能夠正常運行。「破氣」的力量比較猛。比喻一下,比如一條水管,裡面有一個石頭堵塞住了,必須要用外力打散石頭,才能水流通暢。1、常用「破氣葯」之一:枳實(「破氣消積通便」之葯)枳實,苦辛酸、微寒,歸「脾、胃、大腸」經;功效:破氣消積導滯,行氣除脹滿,化痰開痹。用於積滯內停、大便不通,瀉痢後重、痞滿脹痛,痰滯氣阻胸痹等。主治:(1)枳實理氣行氣作用較強,用於胸腹脹滿,常與「木香、橘皮」等同用。(2)對食積不化、脘腹脹滿者,可配「山渣、神曲」等同用;(3)脾虛而見脘腹脹滿悶塞者,常配合「白朮」同用;(4)對病後勞復、身熱、心下痞悶者,可配「梔子、豆豉」等同用;(5)寒凝氣滯而見胃痛者,可配合「橘皮、生薑」同用;(6)治便秘腹痛,常配合「大黃、厚朴」等同用;(7)治瀉痢後重,常配合「木香、檳榔」等同用;(8)對於痰多咳嗽、風痰眩暈等可配「陳皮、半夏、天麻」等同用;(9)對痰濕遏阻胸陽、胸陽不振、胸痹疼痛,可配「瓜蔞,薤白、桂枝」等品同用;(10)用治痰熱互結、胸痞按之疼痛,可配「黃連、瓜蔞」等同用;(11)用於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症,宜與補氣生陽之品同用;3~10g。枳實與枳殼/厚朴比較(1)枳實與枳殼,皆為果實,因老幼不同而區分。兩者功效略同,但枳實力強枳殼力緩。破氣除痞、消積導滯,多用「枳實」;理氣寬中消脹除滿,多用「枳殼」。(2)厚朴與枳實,行氣導滯常配合應用,二者均能治食積便秘、去有形實滿,又能治濕滯傷中、散無形濕滿。但厚朴,苦辛、性溫,行氣力緩,長於燥濕散滿,且能下氣平喘化痰,以治「濕滿」為優;枳實,味苦、性寒,苦降下行、氣銳力猛,破氣力強,長於化痰除痞,且有消積導滯作用,尤善逐宿食、通便閉,以治「實滿」為優。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歸「肺、脾、肝、胃、大腸」經。功效: 破氣、消積、行痰。主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後重;胸隔痞滿、脅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2、常用「破氣葯」之二:青皮(「破氣消積化滯」之葯)青皮,苦辛、溫,歸「肝、膽、胃」經。功效: 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主治:(1)青皮,性味辛苦而溫,能入肝膽,行氣力強,善於疏肝破氣,適用於各種肝氣鬱結之症,用治脅肋疼痛,常與「柴胡、鬱金、枳殼」同用;(2)對於疝氣疼痛,常與「烏葯、小茴香、木香」等配伍同用;(3)青皮能消積化滯,用於食積氣滯,常與「六曲、麥芽、山楂」等健胃消食導滯之品同用。用法用量:3~l0g二、常用降氣(下氣)葯簡介「下氣」:就是說使氣向下走,也或是說「降氣」。1、常用「降氣(下氣)葯」之一:丁香:(「降氣溫中散寒/暖胃腎助陽/食欲不振」之葯)丁香,辛、溫,歸「肺、胃、脾、腎」經。性溫,味辛;香味濃,嘗之有刺舌、麻舌感;有暖胃、暖腎作用。【主要成分】主要含「揮髮油丁香油」等成分。【功效】理氣降氣、溫中散寒,降逆、止嗝逆,止痛、驅風鎮痛,暖腎、暖腎、助陽。主治與配伍:(1)丁香,溫中散寒,善於降逆,故為治胃寒呃逆、嘔吐的要葯。治呃逆,常與降氣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嘔吐,可與降逆止嘔的「半夏」同用。(2)丁香,溫中散寒,又能止痛,可用治脘腹疼痛,可與「肉桂」等同用。(3)丁香,又能溫腎助陽,以治腎虛陽萎、寒濕帶下等症,可與「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蓯蓉」等同用。(4)丁香,外用有溫通散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用於陰疽、跌打損傷等症,常與「肉桂」等分,研末同用。【藥理作用】(一)對消化系統的影響2、健胃: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噁心嘔吐。3、抗腹瀉:其水提物和丁香酚能拮抗番瀉葉或蓖麻油引起的大腸性腹瀉與腸腔積液。(二)麻醉、鎮痛、解熱、抗炎1、麻醉:丁香酚對幼小對蝦、鯉魚等有麻醉作用。丁香油局部使用麻醉止痛,已被牙科臨床所廣泛採用。臨床上丁香酚只作局部麻醉使用,而不作全身麻醉使用。2、鎮痛:小鼠灌服其水煎劑具有鎮痛作用。3、解熱:兔口服丁香酚有解熱作用,並強於乙醯氨基酚。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腦內PG合成而產生解熱作用。其鎮痛、解熱、抗炎的機制可能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活性有關。(三)抗病原體1、抗菌、抗病毒:丁香油和丁香酚有廣譜的抗菌作用。丁香中的鞣花單寧有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2、抗真菌:其水煎劑或乙醇浸出液有廣譜的抗真菌作用,或殺死作用。丁香酚對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隱球菌有顯著的殺滅作用。【臨床應用】1.治療呃逆,胃不舒,泛泛欲吐,食欲不振。【劑量與用法】臨床常用劑量:1~3g。大劑量:不宜大劑量使用。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內服,外敷。[臨床體會】(一)關於治療呃逆和胃不舒用於治療呃逆。由於丁香性溫偏熱,受冷刺激引起的膈肌痙攣而呃逆,大多是功能性的。丁香煮沸或沸水泡服,溫中暖胃,治療呃逆大多有效。丁香對患有慢性胃炎、潰瘍病的胃不舒、胃痛、食慾不香、悶脹、噁心、泛泛欲吐等癥狀,也有一定的效果。常與「白豆蔻」等同用。(二)丁香溫腎《本草綱目》記載:丁香「療腎氣,奔豚氣,陰痛,腹痛,壯陽,暖腰膝。」這些應是指溫腎的功效。丁香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以及防治脫髮的作用。這方面的作用在當代抗衰老和抗脫髮方面可以利用。《本草綱目》上有一附方,用母丁香末納入陰中,治婦人陰冷,病即已。丁香有殺滅毛滴蟲的作用,可能與此有關。【宜忌】宜:寒性胃痛、反胃呃逆、嘔吐者宜食;口臭者宜食。忌:胃熱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乾者不宜食用;熱性病及陰虛內熱者忌食。【注意】不能用水洗,以免揮髮油損失。畏鬱金(不宜與「鬱金」同用)。【附葯】母丁香:又名「雞舌香、雌丁香」。為丁香的成熟乾燥果實,內藏少數種子;氣微香,味辛辣。母丁香,功能與丁香相似,唯力稍弱,效較差。【注】中藥名「丁香」者,尚有「白丁香」與「苦丁香」。「白丁香」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糞便,功能化積消翳;「苦丁香」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柄,又名「瓜蒂」,功能催吐熱痰宿食。二者形性及功用與正文丁香辣,後微麻舌感。2、常用「降氣(下氣)葯」之二:3、常用「降氣(下氣)葯」之三:三、常用行氣(和中)葯簡介「行氣」:也是一種治療「氣」的疾病的方法。可以因為各種原因氣運行得不是很流暢,這時就要「行氣」,讓氣恢複流暢運行。「行氣」的力量比較小。「寬中」:就是「行氣」祛除中焦脹滿的藥物,主要用於胃或是腹部的脹滿。1、常用「行氣(和中)葯」之一:橘皮(「和中行氣」之葯)橘皮:辛、苦,溫;歸「脾、肺」經。功效: 行氣除脹滿,燥濕化痰,健脾和中。主治:(1)用於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橘皮,常與「木香、枳殼」等配伍應用;(2)用於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可配伍「蒼朮、厚朴」同用;(3)又善於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葯。橘皮,每與「半夏、茯苓」同用;(4)用於脾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噁心嘔吐等症;(5)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症。橘皮,常與「人蔘、白朮、茯苓」等配合應用。因橘皮既能健脾,又能理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葯之「佐使」,可使補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6)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噁心嘔吐,若胃寒嘔吐,可與「生薑」同用;胃熱嘔吐,又可配伍「竹茹、黃連」等葯同用。註:古人對橘皮的應用有「橘紅、橘白」之分,橘紅是橘皮之外層色紅者,以燥濕化痰之功為勝;橘白為內層色白者,無造烈之弊,而能化濕和胃。橘皮與青皮的區別:性味均辛、苦,性溫,均能行氣化滯,用治脾胃氣滯實證。但橘皮為成熟之果,皮苦味較小,溫性較平和,入脾肺二經,行氣力緩而兼能健脾,故亦常用治脾虛氣滯患者;橘皮還長於燥濕化痰而用治濕痰或寒痰咳嗽,為治痰常用要葯;青皮為未成熟之果實,入肝胃二經,則苦味較大,苦泄辛散力強,能破氣散結,功主疏肝理氣而長於散結止痛,常用治肝氣鬱結諸證而多用於脅痛、乳房腫痛、寒疝疼痛及症瘕積聚等症;並善消積治食積氣滯。2、常用「行氣(和中)葯」之二:木香:(「行氣寬中消食」之葯)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木香,別名「雲木香、廣木香、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氣香特異,味微苦。功效: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功效作用:行氣止痛、調中導滯。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於泄瀉腹痛。主治:(1)木香辛溫通散,善於行氣而止痛,為行散胸腹氣滯常用要葯,每可與「枳殼、川楝子、延胡索」同用;(2)對於胸腹脹痛,可與「柴胡、鬱金」等品同用。(3)能入大腸,治療氣滯大腸、瀉痢腹痛、里急後重得癥候,可與「檳榔、枳實、大黃」等同用;(4)對濕熱瀉痢、腹痛常與「黃連」配伍同用。配伍應用:脘腹脹痛,食積不消:配「砂仁、枳殼、白朮」。下痢腹痛,里急後重:配「黃連、檳榔、枳殼、大黃」等。脾虛飲食不化,腹脹泄瀉:配「党參、白朮、陳皮」等。備註:1.木香常用於補益劑中,以舒暢氣機,使補益葯補而不滯。2.對胃腸道有興奮或抑制雙向作用.用法用量:3~9克。木香與香附比較:木香與香附,均有理氣止痛之功,並能寬中消食,均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諸症。但木香,藥性偏燥,主入脾胃,善治脾胃氣滯之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瀉痢里急後重、便秘或瀉而不爽,兼可治肝失疏泄、濕熱鬱蒸、氣機郁滯所致脅痛、黃疸;香附,主入肝經而長於疏理肝氣、調經止痛。主治肝氣鬱滯之脅痛、腹痛,肝氣犯胃之胃脘痛,肝鬱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症。3、常用行氣(和中)葯之三:甘松:「行氣健胃」之葯甘松,別名「甘松香、香松、甘香松」甘松,辛甘、溫,歸「脾、胃」經。功效: 行氣止痛、醒脾健胃主治:(1)溫而不熱,甘而不滯,其氣芳香,能開脾郁;其性溫通,能行氣止痛。用於中焦寒凝氣滯,脾胃不和,食欲不振。(2)用於氣鬱胸悶、胃脘疼痛等症,可與「木香、香櫞皮」等配伍同用。用法用量:煎湯,3-6g。外用適量。氣虛血弱者慎用。方劑舉例:1.大七香丸:香附、麥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陳皮、丁香、甘松、烏葯。治脾胃虛寒,心腹滿痛。臨床應用:1. 《本草綱目》:「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藥中,甚醒脾氣」。2.《本草匯言》:「甘松,醒脾暢胃之葯也。《開寶方》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藥理作用】1.中樞鎮靜作用:甘松香對蛙、兔有與纈草相似的鎮靜作用,而毒性較後者為強。寬葉甘松之揮發性物質亦有相似的鎮靜作用,並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但毒性較纈草為大。常用的理脾和胃藥有:「橘皮、枳實、厚朴、枳殼、甘松、木香、烏葯、沉香、降香、檀香、刀豆、柿蒂、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蘇梗」。1、常用「理脾和胃藥」之一:理氣劑的分類氣逆要降氣,氣滯要行氣,所以這一章方劑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行氣。針對肝脾為主的氣機郁滯,肝脾為主,當然也包括了其它,由於臟腑間的相互影響,也包括結合其它部位。以肝脾氣機郁滯為主。氣逆要降氣,行氣劑:適用於氣機郁滯的病徵。主要表現為脾胃氣滯和肝氣鬱滯為多見。「脾胃氣滯」,主症見有脘腹脹滿,噯氣吞酸。嘔吐食少、大便失常等,常以疏理脾胃氣滯的藥物為主組成製劑。「肝氣鬱滯」,主症見有胸腹脅肋脹痛,疝氣痛,婦女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常以疏肝理氣、解郁散結的藥物為主組成方劑或製劑。「行氣藥物」,如「陳皮、木香、香附、厚朴、枳實、小茴香、橘核、川楝子、烏葯」等。行氣劑「木香順氣丸、柴胡舒肝丸、加味左金丸、胃蘇沖劑」等。第二部份是降氣。以肺胃的氣機上逆為主的表現。要注意的是,具體到病人身上,一些具體病證,氣滯氣逆往往相互影響,不能截然分開,因此我們後面討論方劑,有些以氣機阻滯為主的方,表現上可以有氣逆的特點。而以氣逆為主要病機的方,它也有氣滯的一些表現,所以這兩個不是截然分開的。只能從病機上一種側重不同。降氣劑:適用於肺胃氣逆不下、氣機上逆的病徵。「肺氣上逆」的主症見有氣喘咳嗽等,常以降氣平喘藥物為主組成方劑或製劑。「胃氣上道」的主症見有嘔吐反胃、呃逆等,常以降逆止嘔藥物為主組成製劑。由於「氣逆證」有「寒、熱、虛、實」之分,因而在降氣法中應分別與「散寒、清熱、祛痰、化瘀」等葯配伍。氣逆與氣滯徵候常同見於臨床,故常用了和氣和行氣祛疾、止咳平喘葯,如「蘇子、杏仁、沉香」等,方如蘇子降氣丸、氣滯胃痛沖劑、胃得安片等。如屬胃氣逆而嘔吐、呃逆者,常用「降逆和胃止嘔葯」,如「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陳皮、丁香、柿蒂」等,方如旋覆代赭湯、小半夏加茯苓湯等。理氣劑的組成多屬辛溫香燥之品,容易耗氣傷陰,應適可而止,勿使過度。對氣虛、陰虛的患者慎用。第一節 行氣【主治】行氣法,適用於氣機郁滯的病證。A、脾胃氣滯 ── 脘腹脹滿,噯氣吞酸,嘔惡食少,大便失常。B、肝氣鬱滯 ──脅肋脹痛、疝氣痛、月經不調、痛經。【常用方葯】脾胃氣滯── 常選用疏理脾胃氣滯的葯,如「陳皮、厚朴、木香、枳殼、砂仁」等為主組方,代表方有「蘇子降氣湯」等。肝氣鬱滯── 常選用疏肝理氣葯,如「香附、烏葯、川楝子、青皮、鬱金」等為主組方,代表方有「越鞠丸、半夏厚朴湯」等。越 鞠 丸 ▲▲▲〖方源〗:《丹溪心法·卷三六郁》越鞠丸,解諸郁,又名芎術丸。〖組成〗:香附、川芎、蒼朮、神曲、梔子各等分(各6g)。〖用法〗: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6~9g。〖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氣血痰火食濕因,芎蒼香附兼梔曲,氣暢郁舒痛悶伸。〖釋名〗:「鞠」即郁也,因本方能發越鬱結之氣,故名「越鞠」。〖主治〗:六郁證。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噁心嘔吐,飲食不消。〖病機〗:由肝脾氣機郁滯,以致氣、血、痰、火、食、濕等相因成郁,以氣鬱為主。〖功用〗:行氣解郁。主治證候分析七情所傷,飲食失節,寒溫失宜。六鬱氣胸膈痞悶血脘腹、胸脅刺痛,脹痛火口苦吞酸濕胸悶泛惡嘔吐痰食納少、噯腐郁病有六:人以氣為本,氣和則升降不失其度、出入不停其機。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郁。他明確提出了郁病有六,即「氣鬱、血郁、痰郁、火郁、濕郁、食郁」。氣鬱者,胸脅痛,脈沉澀;血郁者,四肢無力,脈沉澀;痰郁者,動則喘,寸口脈沉滑;火郁者,瞀悶,小便赤,脈沉滑;濕郁者,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遇寒則發,脈沉細;食郁者,噯酸,腹飽不能食,人迎脈平和,寸口脈繁盛。但六郁病機,實乃相互挾雜,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單獨為病,也可以相因而發病。六郁證的形成,應該說七情,情志所傷,往往排在第一位。其它飲食失節,寒溫失宜,這類影響到氣機。飲食可以阻滯氣機。寒溫,寒邪收引影響氣機。溫熱可以傷氣。就導致了六郁證。氣血痰火濕食,這六個郁,各自專有所指,但彼此有相互影響。氣鬱指氣機阻滯。這個方證,它的病位在哪裡,首先這是一個要了解主治證候分析的一個重要,病位問題。歷來還不統一,像二版教材,前後出的參考書,教材,認為它病位主要在脾胃。朱丹溪自己說過,六郁核心是在脾胃,在中焦, 郁在中焦,而且這當中反映癥狀,臨床表現,多數也是在中焦。到後來六版教材定為肝脾這兩個系統。對於越鞠丸認識從朱丹溪開始,歷代醫家分析,有個變化,有個變化過程。越到後來越強調肝。開始朱丹溪強調的是主要表現於脾胃。郁的重點在中焦。越到我們後來,越強調肝和脾胃這兩個系統。以肝脾的氣機郁滯為主。然後繼發引起其它的各類郁證。當然其它各類鬱症也可以引起氣鬱。總之定位後來都定在肝和脾胃。六郁的相互關係,朱丹溪說,六郁之中氣鬱為先,因為在人體氣的運行非常重要,氣行則血行,氣血如果不正常運行,郁可以化火;如果氣滯了以後,可以生濕,氣致不能很好運化,可以產生濕。濕聚可以成痰:氣機阻滯,運化無力,飲食減少,引起食郁。所以氣鬱是引起其它各類郁證的一個原因。反過來,其它各類郁證,也可以阻滯氣機。造成氣鬱。從代表性表現,我們應該這樣看,這裡它原書里選了一些癥狀。代表性的,臨床上不一定要局限於、拘泥於這些癥狀。比如氣鬱,胸膈痞悶,那脘腹呢?肝脾關係了,也會引起脹悶。血郁,原書沒有直接提到刺痛,實際上氣滯到一定程度,可以脘腹、胸脅刺痛,原書提到脹痛。血郁要有血瘀的特點了。以血郁為主的話,疼痛往往是刺痛。火郁,是肝鬱化火,肝脾、肝胃不和,就產生口苦吞酸,反映出熱的特點,所以用來作火郁的一個代表。濕郁,濕邪阻滯氣機,水濕不得 運化,輸布,胸悶,濕聚以後可以成痰,阻滯的泛惡嘔吐,這是痰濕的一個表現。食郁,飲食減少,噯腐不消化的東西。這是把它一些比較典型代表性的癥狀,拿來反映這個六郁。【方解】君香附行氣解郁,針對氣鬱臣佐川芎活血止痛,針對血郁梔子清熱瀉火,針對火郁蒼朮健脾燥濕,針對痰濕郁神曲消食,針對食郁本方證乃因喜怒無常、憂思過度,或飲食失節、寒溫不適所致「氣、血、痰、火、濕、食」六郁之證。六郁之中以氣鬱為主。氣鬱而肝失條達,則見胸膈痞悶;氣鬱又使血行不暢而成血郁,故見胸脅脹痛;氣血郁久化火,則見噯腐吞酸吐苦之火郁;氣鬱即肝氣不舒,肝病及脾,脾胃氣滯,運化失司,升降失常,則聚濕生痰,或食滯不化而見噁心嘔吐。反之,氣鬱又可因血、痰、火、濕、食諸郁導致或加重,故宜行氣解郁為主,使氣行則血行,氣行則痰、火、濕、食諸郁自解。組方各藥材功效介紹:「香附」,辛香,入肝,行氣解郁,以治氣鬱,為「君葯」;「川芎」,辛溫,入肝膽,為血中氣葯,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氣解郁;「梔子」,苦寒,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朮」,辛苦性溫,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味甘,性溫,入脾胃,消食導滯,以治食郁;以上「四葯」共為「臣佐」。因痰郁乃氣滯濕聚而成,若氣行濕化,則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晶,此亦治病求本之意。丹溪立方原義:「凡郁皆在中焦」,其治重在調理中焦而升降氣機。然臨證難得六郁並見,宜「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應視何郁為主而調整其君葯並加味運用,使方證相符,切中病機。越鞠丸五個葯治六郁。具體來說,香附針對氣鬱。至於君臣佐使安排和靈活運用,下面再說。五個藥針對「六郁」,蒼朮燥濕,濕袪有助於痰消。它是代表性方劑,主要體現一個「法」,所以它沒有專門用治療痰郁的葯,認為痰濕本是同類。用蒼朮一個藥針對代替了。「食郁」用「神曲」來消食。五個葯治療六個郁。臨床用的時候,是不是這五個葯,原書沒有寫,哪個用多少,各等分,是不是就各等分去用?實際上很多方寫各等分的,是提示你要靈活運用。歷來這個方「君臣佐使」的討論,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統一。有三種提法,都有它的道理。「川芎、蒼朮」應該做君葯,為什麼呢?這是根據朱丹溪越鞠丸,他說亦名「芎術丸」,就說朱丹溪可能認為這兩個是主要藥物。因為歷來以藥物命名的往往是說明作者、制定者比較重視這兩個葯在方中的地位。但是根據朱丹溪強調「六郁」之中「氣鬱」為先,這個又不符合。「香附」為君,因為它是「行氣解郁」為主的,以它為君。其它的靈活運用來作臣葯、佐葯。有就是說以氣鬱為主。同時又反映出其它兼夾證候當中,哪個突出。那我再用哪一個作為次要一等,臣葯的。再其次作為一個佐葯。根據「君臣佐」葯的不同地位來確定用量。香附為君,如果是氣鬱,那就是香附為君,你這個方是個最基本結構,還可以增加一些「行氣藥物」、「行氣疏肝」這類葯,如果血郁,那香附和川芎聯合作君,其它的葯要根據這血郁基礎上,又兼有什麼表現,比如化熱沒有?脾胃狀況,來確定。總之,香附和川芎在血郁聯合作君。火郁的話,香附和梔子聯合作君。濕郁、痰郁的話,香附和蒼朮聯合作君。食郁,香附和神曲聯合作君。我看這個有點像什麼呢?像聯合國,香附就是個常任理事國,其它非常任理事國,那是輪流來的。這個香附作君葯從不換。其它是該它主要針對性的,它和香附聯合當君。所以這一個君葯的選擇,我覺得是比較合適的。就說「六郁」之中以「氣鬱」為先,治郁證「行氣」非常重要的。由於「氣血痰火濕食」當中,「六郁」和「氣鬱」的關係非常密切---「氣鬱」可以引起諸郁,其它的郁也可以引起「氣鬱」。是有這個原因。配伍特點:以五葯治六郁,貴在治病求本;諸法並舉,重在調理氣機。運用1.本方為治療郁證的代表方劑。以胸膈痞悶,脘腹脹痛,飲食不消等為證治要點。2.加減變化 若氣鬱偏重者,可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殼、厚朴等以增強其行氣解郁之功;若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紅花等以增其活血祛瘀之力;若濕郁偏重者,重用蒼朮,酌加茯苓、澤瀉以利濕;若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麥芽以消食;若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梔,酌加黃芩、黃連以清熱瀉火;若 痰郁偏重者,酌加半夏、瓜蔞以祛痰。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胃神經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膽石症、膽囊炎、肝炎、肋間神經痛、痛經、月經不調等辨證屬「六郁」者。由於氣鬱日久可以引起血郁,這裡我們用了脘腹刺痛或脹痛,飲食不消作為氣鬱為主,兼有其它的一個代表。臨床運用時,絕不是把這五個葯抬上去就解決問題了,香附為君,調整其它葯並加味相佐藥物氣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殼、厚朴血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紅花火梔子酌加黃芩、黃連(清熱瀉火)痰蒼朮酌加半夏、瓜蔞濕酌加茯苓、澤瀉(燥濕、利濕結合)食神曲酌加山楂、麥芽香附主要是歸肝經,增加行氣,特別針對脾氣,體現肝脾同治。川芎、桃仁、赤芍、紅花是活血方里常用配伍的基本結構。痰郁加半夏、瓜蔞,這是代表,還要結合 它偏寒偏熱。半夏,燥痰、寒痰為主的。如果配在治療熱痰里,還有相應的配伍。瓜蔞擅長清化痰熱,化痰而不燥。這是六郁當中靈活運用這個方,大致的變化方法。文獻1.《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手少陽葯也。吳鶴皋曰:越鞠者,發越鞠郁之謂也。香附開氣鬱;蒼朮燥濕郁;撫芎調血郁;梔子解火郁;神曲消食郁。陳來章曰:皆理氣也,氣暢則郁舒矣。2.《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夫人以氣為本,氣和則上下不失其度,運行不停其機,病從何生?若飲食不節,寒溫不適,喜怒無常,憂思無度,使沖和之氣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飲食,脾郁不消水谷,氣鬱胸腹脹滿,血郁胸膈刺痛,濕郁痰飲,火郁為熱,及嘔吐

心,吞酸吐酸,嘈雜噯氣,百病叢生。故用香附以開氣鬱,蒼朮以除濕郁,撫芎以行血郁,山梔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此朱震亨因五郁之法而變通者也。五葯相須, 共收五郁之效。然當問何郁病甚,便當以何葯為主。至若氣虛加人蔘,氣痛加木香,郁甚加鬱金,懶食加谷櫱,脹加厚朴,痞加枳實,嘔痰加姜、夏,火盛加萸連,則又存乎臨證者之詳審也。」3.原書主治 《丹溪心法》卷3:「越鞠丸,解諸郁,又名芎術丸。」4.方論選錄 費伯雄《醫方論》卷2:「凡郁病必先氣病,氣得流通,郁於何有?此方注云統治六郁,豈有一時而六郁並集者乎?須知古人立方,不過昭示大法。氣鬱者香附為君,濕郁者蒼朮為君,血郁者川芎為君,食郁者神曲為君,火郁者梔子為君。相其病在何處,酌量加減,方能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讀一切方書,皆當作如是觀。」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要略》枳實薤白桂枝湯在《金匱要略》里類似的方有三個。最早用瓜蔞薤白白酒湯,附方有瓜蔞薤白半夏湯,和這枳實薤白桂枝湯,形成了三個基本的治療胸痹的,胸痹痰氣互結在胸,胸痹證的一個基礎方劑。其中最基本的是瓜蔞薤白白酒湯,這三個方各有側重。我們後面要歸納它的運用的一個側重。枳實薤白桂枝湯在這三個方當中,比起來,癥狀相對重一些。方劑藥物組成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實薤白白酒栝蔞薤白半夏湯栝蔞實薤白白酒半夏枳實薤白桂枝湯栝蔞實薤白枳實厚朴桂枝栝蔞薤白白酒湯和栝蔞薤白半夏湯僅一味半夏之差,兩方均有豁痰開胸陽之功,而後者化痰之力更強;枳實薤白桂枝湯與前兩方同樣含有栝蔞實和薤白,但沒有白酒,增加了行氣散結的枳實、厚朴和開通陽氣的桂枝。【病機】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胸痹。胸陽不振→痰濁中阻→氣結於胸→胸痹胸滿而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苔白膩,脈沉弦或緊(反映出整個證偏寒,有痰氣互結)嚴格講,胸陽不振,痰氣互結,還有個氣逆的問題。氣機上逆,可以有氣從脅肋下上搶心,上攻心胸。 胸陽不振,不能溫化津液,津液會凝聚不固,產生痰濁,痰濁中阻可以阻滯氣機,痰氣互結在胸,造成胸痞。從根本來講是胸陽不振造成的。從病理產物來講,有痰氣互結。痰氣互結、氣機阻滯,可以胸滿而痛。甚至胸痛徹背,有放射的特點。胸痛徹背反映一種氣滯,氣滯要竄痛。喘息、咳唾、短氣是指由於胸部痰氣互結,造 成肺氣宣降失常。氣機阻滯,從胸到脅,胸陽不振影響到兩脅,因為肝的經脈是兩脅,布胸中,涉及到脅下氣機郁滯,沖逆向上,上攻心胸,有是一种放射痛,放射性特點。這三個方當中,就這個方的特點有氣機上逆。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和這方比,它有一種脅下沖逆,所以這個方有枳實降逆。【原文】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蔘湯亦主之。【人蔘湯方:人蔘、甘草、乾薑、白朮各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痛是有形痰水內結,屬於實證;痞是無形陰氣內結,屬於陽 虛。胸陽被遏,陰邪痞結,氣行不利,氣結在胸而胸滿。本條病證不但在胸膺部,並且擴展到胃脘兩脅之間。氣滯較重,胃氣失和而心中痞氣,除胸膺疼痛之外,心下胃脘部感到痞塞不通。兩脅是氣機升降的道路,氣滯不舒,氣機升降失常,即脅下氣逆沖胸。如證偏實者,兼腹脹、大便不暢、舌苔厚膩、脈弦緊,乃陰寒邪氣偏盛,停痰蓄水為患。急則救其標實,治法宣痹通陽,泄滿降逆。方用枳實薤白桂枝湯。【組成】枳實四枚(12g)厚朴四兩(12g)薤白半升(9g)桂枝一兩(6g)瓜蔞一枚,搗 (12g)【用法】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葯,煮數沸,分三次溫服(現代用法:水煎服)。【功用】通陽散結,祛痰下氣。通陽,溫通心陽。由於痰氣互結是目前最突出的,疼痛,胸痛徹背,氣逆搶心,是痰氣互結,是標。胸陽不足,胸陽不通是本。【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胸痹。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方解】君瓜蔞寬胸行氣,又能化痰薤白偏溫,通胃陽,也寬胸(溫通胸陽)臣枳實降氣,導滯(有助於消痰)厚朴降氣,行氣寬胸,苦降(辛苦溫)佐桂枝溫通胸陽本方證因胸陽不振,痰濁中阻,氣結於胸所致。胸陽不振,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為陰邪,易阻氣機,結於胸中,則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痰濁阻滯,肺失宣降,故見咳唾喘息、短氣;胸陽不振則陰寒之氣上逆,故有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之候。治當通陽散結,祛痰下氣。方中瓜蔞味甘性寒入肺,滌痰散結,開胸通痹;薤白辛溫,通陽散結,化痰散寒,能散胸中凝滯之陰寒、化上焦結聚之痰濁、宣胸中陽氣以寬胸,乃治療胸痹之要葯,共為君葯。枳實下氣破結,消痞除滿;厚朴燥濕化痰,下氣除滿,二者同用,共助君葯寬胸散結、下氣除滿、通陽化痰之效,均為臣葯。佐以桂枝通陽散寒,降逆平沖。諸葯配伍,使胸陽振,痰濁降,陰寒消,氣機暢,則胸痹而氣逆上沖諸證可除。枳實薤白桂枝湯標本兼顧,以瓜蔞、薤白聯合作君。瓜蔞、薤白是《金匱要略》治胸痹這幾個方里共有的,對胸陽不振,痰濁阻滯起到通陽散結袪痰。桂枝、薤白相配,有是個溫通陽氣、寬胸的一個常用結構。胸陽不振,痰氣互結,氣機上逆。針對枳實、薤白,瓜蔞薤白白酒湯是標準的痰氣互結證。痰氣互結,治療胸痹的一組基礎方。薤白寬胸,能夠溫通陽氣,瓜蔞化痰,散結寬胸。白酒布散藥力。所以瓜蔞薤白白酒湯是這幾個治胸痹的基礎方。如果痰濁重了,痰重產生這種胸痛,甚至於胸痛徹背,痰氣互結以後,有形實邪突出了。所以瓜蔞薤白白酒湯沒有強調胸痛。雖然是胸痹,胸痹可以憋悶不疏。疼痛突出了,有有形實邪,痰濁重了,加半夏。這就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半夏湯里,加了降氣葯。那它既有痰氣互結,胸陽不振,痰氣互結,又有氣機上逆,所以有枳實、厚朴相應的降氣。除了增加行氣寬胸力量以外,還可以增加絳逆的作用。配伍特點有二:一是寓降逆平沖於行氣之中,以恢復氣機之升降;二是寓散寒化痰於理氣之內,以宣通陰寒痰濁之痹阻。恢復升降有助於解除痰氣互結,有助於消痰。這方用桂枝、薤白偏溫,寓散寒化痰於理氣之內,以宣通痹阻。有一定胸陽不振,有寒。胸陽不振,它才造成痰濁,才造成痰氣互結。所以散寒化痰和理氣結合,宣通痹阻。【運用】1.辨證要點:本方是主治胸陽不振,痰濁中阻,氣結於胸所致胸痹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胸中痞滿,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為辨證要點。這裡沒有強調疼痛,因為胸痹輕重,有的可以疼痛,甚至胸痛徹背,有些可以憋悶。2.加減變化:寒重:加乾薑、附子(反映出寒邪傷陽,一般來說,或者兼有手足逆冷,或遇寒則發作)氣滯重:加重枳朴用量(痞悶脹滿)痰濁重:加半夏、陳皮(舌苔白膩而厚,憋悶很突出)3.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非化膿性肋軟骨炎等屬胸陽不振,痰氣互結者。枳實薤白桂枝湯是行氣,也有降氣的治法。出發點主要還是胸痹。胸陽不振以後,痰氣互結在胸部這個範圍。上逆的特點不突出。從整個胸痹證來講,在枳實薤白桂 枝湯里,它有氣沖從脅下上搶心,有氣機上逆的特點。所以結合了像枳實、厚朴,它有行氣、降逆作用。所以整體上還是放在行氣裡面。所以兩個葯結合。後面半夏厚朴湯,痰氣互結在咽喉,仍然要降逆。半夏厚朴這兩個葯都是降逆的。所以行氣、降氣不能截然分開。要看他一個側重。【附方】1.瓜蔞薤白白酒湯(《金匱要略》) 瓜蔞實一枚(12g) 薤白半升(12g) 白酒七升(適量) 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現代用法:用適量黃酒加水煎服)。功用:通陽散結,行氣祛痰。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胸痹輕證。胸部滿痛,甚至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2.瓜蔞薤白半夏湯(《金匱要略》) 瓜蔞實一枚(12g),搗 薤白三兩(9g) 半夏半升(12g) 白酒一斗(適量) 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用黃酒適量,加水煎服)。功用:通陽散結,祛痰寬胸。主治:胸痹而痰濁較甚,胸痛徹背,不能安卧者。以上三方均含瓜蔞、薤白,同治胸痹,都有通陽散結,行氣祛痰的作用。枳實薤白桂枝湯中配伍枳實、桂枝、厚朴三葯,通陽散結之力尤大,並能下氣祛痰,消痞除滿,用以治療胸痹而痰氣互結較甚,胸中痞滿,並有逆氣從脅下上衝心胸者;瓜蔞薤白白酒湯以通陽散結,行氣祛痰為主,用以治療胸痹而痰濁較輕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中配有半夏,祛痰散結之力較大,用以治療胸痹而痰濁較盛者。另徐可忠曰:「人之胸如天,陽氣用事,故清肅時行,呼吸往還不衍常度,津液上下潤養無壅。」胸痹雖然不是婦科專病,但隨著經期的臨近,經血下行,胸膈脈絡失 養,胸陽不易布達,可以引起胸痹;隨著妊娠月份的推遲,胎兒逐漸增大,宮底上升逼近胸膈,也常常影響到胸中陽氣的敷布,出現胸痹癥狀。胸痹一症在《素問·玉機真藏論》中已有論述,稱「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栝蔞薤白白酒湯是治療「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的方劑,是一張通陽散結,行氣祛痰的方劑。案1為經前胸痹,案2為妊娠胸痹,均為胸陽痹阻之象。前者兼見鼻衄,故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去白酒之辛散上行,以免動血,加枳實、娑羅子疏肝氣除胸痹,加炒梔子、生地、丹皮、白茅根瀉火涼血止血。方中娑羅子味甘,性溫,《藥性考》稱 能「寬中下氣……平胃通絡」,是婦科疏理肝氣的常用藥;案2為妊娠胸痹兼痞證,故以栝蔞薤白白酒湯去白酒,以免走竄傷胃,胸痹、痞證應當疏調氣機,枳實、 厚朴、腹皮等為常用之品,然而妊娠用藥有別於平時,首推輕靈藥物,故方中選用枳殼(用量宜少為佳)、佛手、綠梅花、玫瑰花、木蝴蝶等藥物,又用絲瓜絡、竹茹通養經絡,還以川連、梔子清火治療熱痞。栝蔞薤白半夏湯是治療「胸痹不得卧,心痛徹背」的方劑。尤在涇曰:「胸痹不得卧,是肺氣上而不下也。心痛徹背,是心氣塞不和也,其痹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飲以為之援也。故於胸痹葯加半夏以逐痰飲。」案1為經前胸痹,見於栝 蔞薤白白酒湯案1。案2為更年期心煩胸悶氣短,潮熱出汗,口乾多痰,納欠便溏,苔膩,脈細稍數,此為痰氣阻滯,胸陽不敷,虛陽上浮,陰津不承。故以栝蔞薤白半夏湯豁痰利氣開胸陽,加龍骨、牡蠣、代赭石、琥珀,仿鎮肝熄風湯之意,重鎮安神,下氣斂汗,加糯稻根養陰止汗,加天花粉滋養胃陰。二診之後心煩胸悶減 輕,大便好轉,納欠,口臭,加甘松、佛手、神曲以行氣助運,最後心煩胸悶消失,咽部痰少,偏干,噯氣,矢氣難,偶有咳嗽,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加滑石代赭石湯去滑石,加天花粉、佛手、川貝粉、旋覆花、川石斛、枳殼收功。枳實薤白桂枝湯是治療「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的方劑。該案為經前胸痹,乳脹明顯,經來腹痛伴腹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帶多色黃,大便溏,證屬胸陽不足,氣機閉塞,下焦寒凝,夾有濕熱。故以枳實薤白桂枝湯合 栝蔞薤白半夏湯化痰通陽,行氣宣滯,用當歸四逆湯減味,加九香蟲、延胡索以調和氣血、溫經止痛,加敗醬草以清理下焦濕熱。【文獻摘要】1.原書主治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2.方論選錄 黃樹曾《金匱要略釋義》:「此證除喘息咳唾,胸背痛外,又加心中痞滿,胸部亦氣寒滿悶,脅下之氣復上逆衝心,此乃羈當不去之陰氣結於胸間,其證甚急,治宜急通其痞結之氣,惟當審其虛實,實者由於邪氣搏結,蔽塞心胸,允宜開泄。故用枳實泄其胸中之氣,厚朴泄其脅下之氣,桂枝通心陽,合以瓜蔞、薤白開結宣氣,病邪自去。」暖肝煎 ▲▲〖方源〗:《景岳全書》「暖肝煎十五: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證」。〖組成〗:當歸二三錢(6~9g)、枸杞三錢(9g)、小茴香二錢(6g)、肉桂一二錢(3~6g)、烏葯二錢(6g)、沉香一錢(或木香亦可)(3g)、茯苓二錢(6g)〖用法〗:水一盅半,加生薑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方歌〗:暖肝煎中杞茯歸,茴沉烏葯合肉桂下焦虛寒疝氣痛,溫補肝腎此方推。〖主治〗:肝腎虛寒證。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弦沉遲。〖功用〗:溫補肝腎,行氣止痛。暖肝煎暖肝,除了溫之外,要注意它這個證候有一種肝腎不足,屬於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肝腎不足陽氣、陰血寒客肝脈寒凝氣滯睾丸冷痛小腹疼痛→疝氣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弦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比較天台烏葯散來講,一般天台烏葯散證正氣虧虛不明顯,這個暖肝煎證單是說它肝腎不足,反映了陽氣、陰血都不足。但是其 中從暖肝煎證來說,以陽氣不足產生的陰寒,自身有陰寒內盛,這個基礎是主要的。所以陽氣、陰血雖然都不足,偏重於陽氣的不足為主。這樣本身的陽氣不足就有內寒,容易遭致外寒,又有外寒引動,所以張景岳強調這種寒疝一般都有外寒才引動。寒滯肝脈,內外之寒結合,造成寒凝氣滯,可以小腹疼痛,睾丸冷痛,這類由 於有虛寒的特點,所以一般是喜溫畏寒。由於寒凝氣滯,所以疼痛,疝痛,疼痛發作也是比較重的。疼痛比較突出了。除了寒疝腹痛,可以依般的少腹冷痛,暖肝煎也可以用。舌淡苔白,脈沉弦反映出有寒證的一個基本特點。這個方證實際上是虛實夾雜。從寒的特點,既有內寒的基礎,又有外寒的誘因,所以是虛實夾雜。而且這類證也容易反覆發作。【方解】溫補肝腎,行氣止痛。在治療方面,這個方考慮到標本兼顧,一般肝腎不足有陰寒內盛的特點,它是個本。外寒引動,內外之寒相加,寒滯肝脈,氣機阻滯,疼痛這是個 標,標本兼顧。所以這方里用的葯,體現了有溫散和溫補相結合。陽氣陰血也是兼顧的。雖然說止痛力量比天台烏葯散小,但是對於這種長期反覆發作的,虛實夾雜的,有肝腎不足,又是寒滯肝脈的,暖肝煎照顧得比較全面。┌小茴香 味辛性溫,暖肝散寒,理氣止痛。君│└肉桂  辛甘大熱,溫腎暖肝,散寒止痛。┌烏葯┐│  │皆辛溫大品,行氣散寒而止痛。臣│沉香┘││當歸 辛甘溫,養血補肝│└枸杞子 甘平,補養肝腎佐 茯苓 滲濕健脾使 生薑 溫散寒凝本方證因肝腎不足,寒客肝脈,氣機郁滯所致。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凝滯,若肝腎不足,則寒易客之,使肝脈失和,氣機不暢,故見睾丸冷痛、或少腹疼痛、或疝氣痛諸症。治宜補肝腎,散寒凝,行氣滯。方中肉桂辛甘大熱,溫腎暖肝,祛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溫,暖肝散寒,理氣止痛,二葯合用,溫腎暖肝散寒,共為君葯。當歸辛甘性溫,養血補肝;枸杞子味甘性平,補肝益腎,二葯均補肝腎不足之本;烏葯、沉香辛溫散寒,行氣止痛,以去陰寒冷痛之標,同為臣葯。茯苓甘淡,滲濕健脾;生薑辛溫,散寒和胃,皆為佐葯。綜觀全方,以溫補肝腎治其本,行氣逐寒治其標,使下元虛寒得溫,寒凝氣滯得散,則睾丸冷痛、少腹疼痛、疝氣痛諸症可愈。本方補養、散寒、行氣並重,運用時應視其虛、寒、氣滯三者孰輕孰重,相應調整君臣葯的配伍關係,使之更能切中病情。君葯肉桂溫里散寒(溫陽祛寒)小茴香溫里散寒(側重於散寒止痛)臣葯1當歸溫補,養血活血枸杞補肝腎陰血臣葯2烏藥行氣散寒止痛(治寒疝常用)沉香行氣止痛,溫下焦之寒佐葯茯苓舒展津液生薑舒展津液,散寒當歸枸杞體現補,既有陽虛,又有陰血不足,當歸偏溫,養血活血,是個和血,也能止痛的葯。臣葯1和君葯配合,體現陰陽兼顧(特別肉桂補陽),而且溫補結合。考慮寒凝氣滯,津液會壅滯,用茯苓生薑,舒展津液,為佐葯。暖肝煎全方溫補結合,又是陰陽雙補,所以能夠比較久服。比起天台烏葯散,這類寒疝反覆發作,它相對服用時間要長些。藥物總體上比較平和。因為它陰陽雙補,溫補結合。◆本方特色:溫補肝腎以治其本,行氣祛寒以治其標,使下元得溫,寒凝得散,氣機通暢,則睾丸、少腹疼痛諸症自解。運用1.本方適用於肝腎陰寒,氣機阻滯之少腹疼痛,疝氣痛。以睾丸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溫,得溫痛減,舌淡苔白,脈沉遲為證治要點。2.若寒甚者,加吳茱萸、乾薑等以增其溫中祛寒之功;腹痛甚者,加香附行氣止痛;睾丸痛甚者,加青皮、橘核疏肝理氣。暖肝煎要注意,整個結構上雖然溫補結合,但是如果有一些氣虛特點,或者陽虛比較嚴重,內在肝腎陰寒如果重,手足逆冷這類,還增加它的溫陽益氣作用。所以隨 證加減里強調寒甚,加附子、乾薑、吳萸。這方行氣力量也較緩和,氣滯重,表現在疼痛突出,加香附、青皮、橘核,都是能作用於肝經,而且行氣止痛力量確鑿的葯。3.精索靜脈曲張、腹股溝疝、鞘膜積液等屬肝腎虛寒者,可加減用之。4.若證屬實熱,見陰囊紅腫熱痛者,切勿使用。《醫學舉要》:「此治陰寒疝氣之方,疝屬肝病,而陰寒為虛,故用當歸、枸杞以補真陰之虛,茯苓以泄經腑之滯,肉桂補火以鎮濁陰,烏葯利氣而疏邪逆,小茴、沉香為疝家本葯,生薑為引,辛以散之,如寒甚者,吳萸、附子、乾薑亦可加入。」
推薦閱讀:

蒲公英,一味清肝胃良藥!
從龍骨牡蠣鎮驚安神、軟堅的作用,漫談到中醫動態平衡的組方原則
張少華老師講中藥 
關於性,扯幾句關於麻黃和「毒王」冰毒的
阿膠只是「水煮驢皮」? ——這背後可是數百億的大生意

TAG:中藥 | 配方 | 魚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