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社交能力好,父母要「會說話」!
看點如何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良性互動?如何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哪些親子語言技巧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初為家長,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上海赫德雙語幼兒園是一所採用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幼兒園,本期外灘公開課,我們請來這所幼兒園的園長、義格教育集團學前部學術總監Angela Tung女士,為大家介紹培養孩子社交能力關鍵的第一步: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主講 |Angela Tung 編輯 | 陳瀅心
整理 | 金鑫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聊聊社交能力和親子關係。首先,我來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主修生物化學;畢業後在實驗室做有關蛋白質分析的工作。
結婚懷孕時,常聽其他媽媽朋友們說起Montessori 學校,那時因為是第一次當媽媽,所以也沒聽過,就相當好奇,跑去參觀了好多學校,參考了好多教學法,可是最終還是被蒙特梭利的教學法深深吸引。為了更加了解蒙特梭利教學法,我當時就決定報名參加美國蒙特梭利的培訓班,從此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涯。
現在我來分享我對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看法和心得,這個話題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不僅僅是因為目前很多家長都只有一個孩子,還有就是家長們也都意識到除了學業上的表現,孩子們的情商也是很重要的。為什麼我們會關注孩子的社交能力?除了孩子的學業發展、體能發展,我認為社交能力的培養也是相當重要的。
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如何在群體內和他人溝通,表達自我的想法、意見,對我們人生是有很大影響的。身為父母,除了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的這些,家長們可能也很想知道在學校以外的時間,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我認為我們要優先考慮孩子的年齡,如果是嬰兒時期,家長可以做到的有:
第一,多和寶寶說話,當寶寶哭或發出聲音的時候,可以和他說話,這樣除了可以讓他多聽你的聲音,還可以激發他和你互動的慾望。
第二,多給寶寶擁抱和親吻,這個時期的寶寶很需要身體的接觸,千萬不要擔心給他過多的關注。
最後,記得保持冷靜,有時寶寶大哭,因為我們不知道原因,就會覺得煩,這樣抱也不是,那樣抱也不是,可是寶寶是可以感受到你的心情的。在這個時候,我建議可以找個身邊的人換手一下,自己深呼吸,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後再面對寶寶。我們的情緒可以感染到寶寶,因此首先要自己調整好再用積極快樂的情緒感染寶寶。我們希望給寶寶的環境是非常和諧與快樂的。
接下來,等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大概一歲半到兩歲半左右,孩子已經會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也能遵從簡單的指令,可是還不是常常會與人分享。有這個年齡孩子的媽媽,有時間的時候可以組織小型的聚會playdate,這時期的孩子其實很喜歡follow rules(遵守規則)。家長們也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用語言表達,不能用打人的方式,還要尊重別人的身體以及熱愛小動物等等。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也別吝嗇應給的鼓勵與支持, 不過不要過度讚美。
等到孩子再大一點,到了他們可以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幫忙鼓勵孩子拓展他們的朋友圈,包括參加各種的社交活動(例如生日會),教他們使用恰當的措辭說出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他們就有更多的機會與其他人互動,比如分享玩具或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就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因為孩子無時無刻不在觀察我們大人的一言一行。所以這裡建議家長不要當著自己的孩子大聲爭吵,家長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禮貌和方式。
現在有部分家長看到孩子哭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說「不要哭!」其實,作為家長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接著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當你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時,首先應該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你被打了很疼,所以會哭對不對,媽媽理解你),讓他了解對方的感受(但是你這樣打對方,他也會很疼,是不是),接下來我們就應該為孩子提供正向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家長應該教導孩子如何欣賞其他人的長處,讓他們了解每個人的不同之處,提供機會給孩子去展示他們的優勢優點和才華,同時我們要努力為孩子創造這樣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能夠鼓勵並讚賞其他小朋友的優點和積極表現。
我還是必須說,如果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一定要從我們父母本身做起,如果您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動、良好的親子關係,就能直接幫助孩子提高表達情感的能力和社交能力。作為父母,可以採用很多方式來直接或間接提高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比如尊重孩子的感受,給孩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安全感,讓孩子知道你是在乎他的等等。讓我來慢慢和你們分享。
第一點,給孩子機會去參與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任務
最簡單的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別忘了多給孩子機會參與適合他們年齡可以幫忙的事情,像幫忙準備晚餐、整理房間、澆花、喂寵物等等。這可以讓孩子覺得他是被爸媽所信任的,而且這樣做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第二點,對待孩子像對待你最好的朋友一樣
花時間陪孩子說說話和孩子聊聊他學校里有趣的事,和她分享你上班的一天,有時孩子會給你意想不到的idea,也別忘了利用這個時間和孩子說你有多愛她,抱抱她,身體上的接觸和表達你對孩子的愛,會讓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更近一步。
我相信今天晚上一定有很多平時都很忙的爸爸媽媽,我常常會聽到他們對自己陪伴孩子時間太少而感到愧疚,我想和這些爸爸媽媽說,只要你有心,孩子就能感受得到。還有就是我們可以重質不重量,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放下身邊的手機、電腦,就算只是陪孩子念一本書,他們還是很開心的。
第三點,引導孩子用批判性思維來解決問題
我們指導孩子可以通過以下五個步驟解決問題:1. 問題是什麼?
2. 你能做什麼?
3. 如果…會發生什麼?
4. 選擇一個解決辦法
5. 方法有效嗎?
如果您的孩子年齡比較小,第三和第四個步驟就可以省略了, 舉例來說, 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公園玩, 撿了一些葉子, 回家後, 孩子希望把他撿的葉子找個方法展示出來,他最後想找張紙把葉子貼起來,可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做, 我們就可以問他 「有什麼問題嗎?」孩子說「我想把葉子貼起來」我們可以問「那你覺得有什麼方法是可以把葉子貼到紙上的呢?」 孩子可能就會想到需要有粘性的東西, 或者他會想起有看到別人用過,他會說, 膠水、 固體膠或膠帶。
年齡小的孩子,他們學習處理問題的能力大部分是靠著經驗的累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對問題做分析和反思,達到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對於4歲以上的孩子,通常也已經比較有耐心了,我們可以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去給她們思考。
我可以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騎自行車時卡在泥巴里騎不動時,開始他可能會使勁用力的往前騎,再來他可能會請爸爸媽媽或別人從後面推他,也有可能會自己下來自己推,不管孩子最後是用了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都引導孩子做個簡單的反思,例如, 別人幫你推有用嗎?如果爸爸媽媽剛好不在你旁邊,你會怎麼辦?如果要培養孩子有批判性思維,各位爸爸媽媽可以養成把問題丟給孩子的習慣,不需要馬上就給孩子答案或解決方法。
第四點,幫助孩子理解行為與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幫助孩子理解行為與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樣有助於孩子重複你所期待的行為,9歲以下的孩子只能聽懂比較具象而且簡短的指令,像是(「max,你在午飯前沒有洗手,請去浴室洗乾淨雙手。」),將錯誤行為引導為正確的舉止(「麥克,你在書上畫畫,其他孩子就不能使用了,請你擦掉這些標記。」)
在我們幼兒園裡,早到的孩子會幫忙老師整理環境,像是折毛巾或削鉛筆,我們讓孩子知道他做的事可以直接影響到待會上課時的方便;在工作時間中,我們也期望孩子能自動自發地整理教室,使用完的教具一定要歸還原處, 我們的孩子都知道這樣做,是為了方便下一位孩子的使用。
家長可能覺得要解釋這因果關係有點麻煩,或覺得孩子不能理解,可是我深深感覺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為大家不在意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後果,所以如果從小就把這個意識提高,讓孩子知道他的所作所為, 是會對身邊的人造成影響的。
第五點,忽略無害的不恰當行為
當發現孩子言行不當時,父母通常在情急之下會責罵孩子,這樣有時反而會刺激孩子渴望被關注的慾望。如果你忽略無害的不恰當行為,你的孩子就越少會重複犯錯。我們盡量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減少責罵,家長這樣做,會對孩子產生完全不同的影響!當然,這一規則只適用於非破壞性的行為舉止,有害的行為舉止還是絕對不容忽視,危險的行為也是必須馬上禁止的。
除了忽略孩子無害的不當行為,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將這樣的行為轉化為可接受的替代行為,如果孩子行為不當,我們可以轉移孩子在錯誤上的注意力,並帶著她投入到新的活動中。給孩子提供第二個選擇,而不是告訴她不該做什麼:舉個例子說,帶著孩子去超市時,孩子一直想動玻璃瓶裝的飲料,我們可以說「Mary,把玻璃瓶碰來碰去是不安全的。請你幫我挑選作為今天點心的蘋果吧」。
第六點,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的個性,也可以保護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權利。如果你命令孩子幫你打掃房間,可能會引發爭吵。就算她願意,也是心不甘,情不願。最好就給她兩個選擇:比如說「我們要打掃房間了,你想收拾餐盤還是收拾玩具呢?」你把選擇的權利給他,讓她自己做選擇,這樣您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得到尊重了,也會很願意把他選擇的工作做好。
同樣的,他也感受到你對他的信任。還有就是教導孩子學習等待延遲滿足,例如,最簡單的,孩子讓家長幫忙倒水喝或者是要玩具,特別是老人,家長馬上就答應他了,這樣容易造成孩子自我為中心,特別是小年齡段,可以和孩子說,好的,讓我把手上的事情做完再幫你做,讓孩子等個幾分鐘,學會等待,這樣能發展出孩子的耐心,在長大的社交中不會自我中心,我要什麼就必須馬上給我,沒那麼霸道。
以上我提了很多方法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父母和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達成的,就是我們對待孩子時所使用的語言技巧,還有態度。之前不管是我在美國的培訓師,或是看過的育兒書上,都會告訴我盡量不要和孩子說 「不」,盡量用正向的文字來表達你想說的話, 最好是不要有用帶有任何負面的詞。
其實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例如,要說「請走路」,而不是「不要跑」,我會說,「請讓小草長大」而不是「不可以拔草」,還有「請用室內聲音說話」,而不是「說話不要這麼響」,「請排隊,而不是不要插隊」等等。
這些聽起來覺得意思相同的話,卻能給孩子很不一樣的感受,之前我對這是抱著半信半疑,或是覺得應該不會差這麼多吧的心態,可是在我教室里,馬上就可以看到正向語言的積極作用(power),例如說,我們老師在上Circle time的時候,有些孩子已經坐好,有些孩子還沒坐好,我們老師不會去說還沒坐好的孩子,我們會說,我喜歡Angela坐好的樣子,你就會發現,其他孩子就會自動調整他坐的樣子,孩子多喜歡被誇獎的。
還有,很多時候,家長都喜歡測試自己孩子知道數字,或字母,每當孩子說錯的時候,我常常都會聽到媽媽說,這怎麼是5呢? 我更希望家長的態度是,5是這個,那這個是幾呢?這樣就可以免除語言里有負面,比較或責罵的感覺,孩子也會比較願意繼續和爸爸媽媽再做其他的遊戲。不管是在和學生或和自己孩子說話,我都常常注意自己所使用的語言,這些都是可以促進良性關係發展的小技巧,這些小技巧卻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我建議包括和我們自己和老公老婆說話時,如果可以多花點心思在語言的表達上,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爭吵。
還有一個常常會發生的情形是,你希望孩子去做一件事,孩子問你「為什麼要我去做?」,然後你說 「因為我說的」, 我相信很多家長一定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當我們在和孩子說話溝通的時候,最好把事情的緣由或理由說給他們聽,這樣他們更可以接受也更樂意去做。如果你只是說因為我是你爸爸或我是你媽媽,你就必須去做,孩子會感覺你只是想控制他,做得心不甘情不願的,如果你可以花點時間把前因後果說給他聽,他就會欣然接受,下次他說不定會自己主動去做呢!
給予明確讚美
還有我相信很多家長一定都聽說過讚美孩子時要給明確描述的內容,我還是想和各位爸爸媽媽再說明一下,有意義的反饋有助於培養自信心,無意義的讚美反而是多餘而且無助的。爸爸媽媽在讚美孩子時要確保讚美清晰明確並帶有描述。例如「Anna,你在玩娃娃之前能記得打掃自己的房間,真是太棒了。」而不是簡單地說「太棒了」。
也不應該只關注結果地說,「這幅畫真美」,而應該注重過程地表揚,「媽媽看到你在繪畫時付出很大努力,尤其是在運用藍色塗料時。」這樣的描述很實際而且孩子知道你有在關注他而且他會知道下次該如何做可以更好。
因為現在開放二胎了,我相信大家以後一定也會遇到很多有關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執問題,如果家裡有2個孩子以上, 我建議媽媽或爸爸有空時可以帶著一個孩子獨立出遊,這樣可以讓哥哥或姐姐不會覺得弟弟或妹妹搶了爸媽對他關注,反而回家以後更願意和弟弟妹妹分享。
最後,我希望大家在處理親子關係時, 能把真實的你展現在孩子面前, 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所以,當你把真實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 孩子知道我的爸爸媽媽是可信任的,可依賴的,還有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他最大的粉絲,會永遠支持他。
這也是作為父母我們如何建立和孩子之間的信任, 和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的最好途徑。當孩子們可以完完全全接納並欣賞真正的自己,他們長大後會很自然而且很有自信地表達自我,並認可自己的想法,對於peer pressure 同伴帶來的壓力也會有抗壓力(比如他的同學一起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時候,他不會迫於壓力而參與他們),孩子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有責任感。
最重要也想和大家說的是, 各位爸爸媽媽們, 你們是自己孩子的第一個朋友, 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是孩子的第一個最重要的關係,我認為孩子只有在一個安全、溫馨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才能自信地與他人交流、互動,進而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所以如果您希望孩子能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就請你們從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做起!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聆聽,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夜晚!
互動問答Q&AQ:我有一個快四歲的女兒,在幼兒園總是小心翼翼的,要怎麼改變呢?我希望她在學校放得開。
A:我不清楚的是,這個孩子她在幼兒園已經是第二年了嗎?還是剛剛入幼兒園呢?小孩子在家裡比較放得開,這是正常的,因為家裡就是他最舒服、最可信任的地方。如果希望她在學校放得開,我建議可以跟老師溝通一下,或者在家裡的時候也可以跟她聊一下,你學校有沒有認識什麼朋友啊這些。
不過三到四歲的孩子,他們有時候並不見得一定很喜歡和大家交往,不一定很會社交。有些小朋友他喜歡獨自做自己的事情,在角色扮演遊戲的時候,有些人進入狀態比較慢而有些人比較快,所以只要他在家裡很活躍,或者他跟很熟的人都很好,那我覺得就不用太擔心。
我能夠理解很多家長覺得在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到學校以後就希望他玩得特別開心、和大家也都可以相處得特別好,可是有時候我們還是要尊重孩子本身的個性。
Q:我們理解中的蒙氏教育,有利於培養小朋友專註力和自立能力,會讓調皮的孩子安靜下來,但是否本身安靜的孩子會越來越內向呢?
A:蒙台梭利是不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的,這是不會發生的事情。因為在蒙台梭利我們是混齡班,班裡有各式各樣的小朋友,是非常有他利於社交能力的培養的。
我自己的女兒就是非常內向的一個孩子,她也是從小就在蒙台梭利幼兒園長大。在她三歲的時候,我也曾經擔心過這樣的問題,大家都在工作的時候,她會拿自己的工作跑到沒有人的地方去做,為了這事情我也是擔心了很久。
那時我在美國老師就跟我說:「你一定要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本身的天性,社交能力是可以培養的,這只是他的一個工具」。雖然我們都希望孩子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在培養的同時我們一定也要尊重孩子自己本身的天性。如果孩子本身就比較內向,喜歡自己做很多事情,我們就沒有必要強制他去社交。
Q:如何培養小朋友的批判性思維?
A:我相信大家平常都會給孩子讀書,其實很簡單的就是在讀繪本的時候,最好是一本新的繪本,當然舊的也可以,先不要讓他們看發生了什麼事情,可以一邊讀一邊跟他們討論一些問題。
我舉個例子,像白雪公主這個故事,講到她剛吃了毒蘋果的時候,那我們就可以問孩子,如果白雪公主沒有吃這個蘋果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她吃了蘋果會發生什麼事情?這些我們都可以跟孩子去分享、去討論。
還有讀完故事以後,你可以帶頭先說:唉,我覺得這個故事的哪個地方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怎樣怎樣的原因,然後也讓孩子有機會去表達他自己的想法,你們也可以互相評論對方的想法。總之要用不同的思路讓他們多去動腦筋、去想問題,而且要讓他們知道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只有一個答案。
Q:孩子在蒙氏幼兒園,總是遊離在角落,不會和老師溝通,這樣好嗎?
A:根據我的經驗,我覺得讓孩子主動去找老師給他安排工作,這樣是不好的。你要看他是真的在角落畫畫,還是在偷偷地觀察,他可能還沒有對這個環境很熟悉,或者是想在觀察別人在做什麼。我並不建議問孩子你今天都做了什麼啊,你要是不知道做什麼的話,就要去問老師,我覺得這個事情不需要太心急的。
Q:如何對孩子在體育比賽或學業競爭中進行輸贏教育?
A:在運動會的時候大家都會想我一定要跑得很快,我是不是跑得很快這些,我們希望給孩子的一個想法是:輸跟贏雖然對你們來講很重要,並且我也能夠理解,但只要參加了、盡了全力就好。這一次你贏下一次可能是他贏,這一次你輸了下次還有機會會贏。
總之是不要讓孩子有很重的得失心,尤其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當然比較大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了我要努力工作去爭第一(I need to work hard to be NO.1 or something fine.),但在小的時候,不要讓他們有那麼重的得失心。
有時候在體育比賽的時候,如果是得失心比較重的孩子,你就可以讓他們參加團體性的體育運動,比如說像足球、籃球等等,這些是需要靠團隊才可能去贏得比賽,讓孩子學習如何跟其他的人一起互動,幫助他們的團隊去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個過程也會幫助孩子學習到很多。
Q:對於正處於自我意識、物權意識比較強烈階段的小孩子,有時候不願意分享,還會動手推人打人,該如何引導呢?
A: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就買兩個一樣的東西吧。根據我的經驗,他們在建立物權意識的時候,都很喜歡有屬於自己東西。但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差比較遠的話,就不需要;可是如果兩個年齡都比較小而且都很接近,那我建議你就買一樣的東西給他們,讓他們清楚這個是你的,這個是他的。
在他們去搶的時候,你也要分清楚這個不是你,這個是他的,就算是小的去搶哥哥的,也不要跟哥哥說你一定要讓妹妹的,因為如果那樣說會傷害到哥哥,然後哥哥也會覺得說媽媽怎麼都不站在我這邊呢?我自己的經驗談,我覺得就乾脆就買一樣的東西,然後各人各人的都要分得很清楚,絕對不要偏袒。
推薦閱讀:
※我總是希望丈夫順從我 難道不應該嗎?
※為什麼女生都希望嫁給一個高情商的人?看完你就懂了
※你未來被淘汰,說你活該並不過分!
※男人希望女人扮演的五個角色
※充滿希望 喜讀經典|如來有所說法嗎?眾生有所聽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