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日增重提高36%?最新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這個就能做到

導讀

據最新的科研文章顯示:在35-50日齡階段的斷奶仔豬添加微生態製劑益生菌等,日平均增重分別提高了25%和36%,料肉比分別降低了13%和19%。

作者:山東魯抗舍里樂葯業有限公司 楊文浩、王朋

微生態製劑(以下或簡稱:益生菌)應用於畜禽養殖生產開始於20多年前,在最近10年有較為迅速的發展,是國際各大動物營養學研究機構的熱點課題,隨著對微生態製劑作用機理、產品效果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使其在動物營養吸收和保障動物健康等有更加廣闊的前景。

微生態製劑作為一種新型飼料添加劑,具有的綠色、環保的產品優勢,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從而對動物機體產生有利影響的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在調節動物機體腸道微生物動態平衡平衡、防治各種腸道疾病疾病、提高飼料中營養物質轉化率、保障動物健康和環保等方面有著其他獸用添加劑不可替代的作用。

益生菌製劑發展簡介

法國腸道微生物學家巴斯德1857年在變質的牛奶中發現了乳酸菌;俄國科學家Elie Metchni-koff在1908年提出乳酸菌可促進機體健康、延長人類壽命的假設,使益生菌表現出了對身體益處和潛在的臨床效果,雖然誇張了益生菌的療效,但使益生菌逐漸走向商業化、產業化;科學家Lilly D.M,StillwellR.H在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益生菌(probi-otics)的概念,將益生菌定義為一種對其他微生物有促進生長作用的微生物。

科學家H.Sossard在1990 年重新定義益生菌「攝入動物體內參與腸內微生物群落的阻礙作用,或者通過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來預防疾病而間接地起促進作用和提高飼料效率的活的微生物培養物」。時至今日,在人用微生態製劑的研究已相對完善,在全球範圍益生菌應用廣泛且臨床價值突出。

益生菌的種類

美國農業部規定可以直接飼餵的益生菌有43種,在1999年6月我國農業部公布了l2種飼料及微生物添加劑。真正用於添加於飼料中的活體微生物主要以芽孢桿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糞鏈球菌等為主。

益生菌主要分為:1、乳酸菌類,主要包括乳桿菌屬、鏈球菌屬、腸球菌屬、乳球菌屬、雙歧桿菌屬等,以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研究最多。2、芽孢桿菌類,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桿菌、凝結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3、真菌及酵母菌類,主要包括黑黴菌、啤酒酵母、釀酒酵母等。在畜牧養殖中常用的有乳酸桿菌、酵母菌、芽孢桿菌、雙歧桿菌等。

益生菌的作用機理:建立正常的消化道微生態

動物消化道在胚胎階段處於無菌狀態,出生後細菌便在胃腸道開始定居,不斷發展形成自由的動態平衡的微生態環境,它們能耐受個種逆境及病原菌物質。

在動態平衡的狀態下,這種健康的胃腸道微生物菌群對宿主的必要生命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這種平衡一旦被嚴重破壞,動物就會面臨死亡的威脅。有科學家實驗表明,殺死一隻無菌小鼠只需10個腸炎沙門氏菌,而殺死一隻正常小鼠則需要100萬個腸炎沙門氏菌。

當正常的腸道微生態失衡時,動物的健康將嚴重受到危害。現代高度集約化、高指標生產標準的畜牧業嚴重限制了新生畜禽與母體的接觸,阻礙了新生畜禽腸道內微生態菌群的建立。

目前的養殖模式存在著各種應激,包括限飼應激、斷奶應激、熱應激、高生產標準的應激、轉欄應激等等,應激能嚴重破壞已建立或者待建立的正常腸道微生態菌群。益生菌能調整由各種原因造成的腸道菌群失調,其作用方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產生抑菌活性物質

乳桿菌能產生細菌素、類細菌素物質和其他的拮抗物,如過氧化氫和某些有機酸等,目前國內外對這些物質的研究非常多,但這些物質在動物腸道內所起到的作用尚不完全被認知。目前只有有機酸的作用已被證實,它通過降低腸道pH值,達到抑制致病菌作用。Gibson等報道,雙歧桿菌可以產生一種成分未知的廣譜抗菌物質,對志賀氏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病原菌有較強的抑制活性。

與致病菌競爭胃腸道上皮的附著位點

胃腸道的原籍菌群能抑制其他外來微生物在腸道內的定植或增殖,這被稱為「競爭排斥」(Competitive exclusion)作用,或「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這種競爭排斥力的產生是由於體內原生微生物與外來致病菌競爭胃腸道上皮的吸附位點而產生的。當吸附位點被原有的有益微生物所佔據時,外來病原微生物就會被嚴重排斥,不能在消化道中定植,從而減少對機體的損害。

研究表明,植於雞和豬的腸道上皮的乳桿菌,能與動物體建立一種共生關係,調節腸道微生態菌群的組成,有效地防止腸道致病菌如大腸桿菌對動物的感染。Ofek等的研究表明,腸道上皮上某些過量的糖類物質可充當致病菌的特異性受體,而Oyofo等發現,乳糖可以通過促進乳桿菌的大量增殖,從而抑制腸道上皮的沙門氏菌吸附。

與致病菌營養爭奪效應

通過培養基培養的方法可以發現,腸道原生菌群與外來致病菌之間存在營養競爭。但目前沒有充分的實驗數據表明,在機體腸道內存在這種營養競爭的現象,或者說這種營養競爭是否是益生菌抑制外來致病菌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奪氧學說

在厭氧的腸道微生態系統中,優勢種群是厭氧菌。通過非致病的耗氧益生菌在腸道系統中的定植,使腸道局部環境中的氧分子濃度下降,氧化還原電勢下降,從而促進厭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達到提高競爭排斥力,恢復微生態動態平衡的目的。這是好氧和兼性厭氧芽胞桿菌的作用機理之一。

提高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擁有良好腸道微生態菌群的常規動物在巨噬細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上比無菌動物有更高的水平。乳桿菌可以提高巨噬細胞的生物活性,並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王立生等報道,青春型雙歧桿菌對巨噬細胞產生免疫因子IL_1以及IL_6較為顯著的刺激作用,起到了一定調節機體免疫系統的作用。Sekine等通過大量實驗證實,雙歧桿菌細胞壁中肽聚糖可使IL_1和IL_6等細胞因子的上游基因mRNA的表達量增多。

通過研究益生菌對免疫機能的影響表明:益生菌不僅能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而且能提高機體免疫系統的能力。

提高消化吸收功能

研究表明通過飼餵或飲水的方式向動物專遞益生菌,可促進動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益生菌在動物體內正常的生命過程中可產生各種營養物質消化酶,可協助胃腸液消化飼料,從而提高飼料消化吸收率。芽胞桿菌可產生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等,此外還可以降解飼料中植物性較為負責的碳水化合物。

閆鳳蘭等人通過給飼餵0~3周齡肉仔雞飼餵枯草芽胞桿菌,可顯著提高空腸分泌物α_澱粉酶活性。此外,某些益生菌如乳酸菌還能合成有機酸、維生素供動物體吸收,有機酸可加強腸的蠕動,進一步促進常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鈣、磷、鐵、鋅等的吸收。有些益生菌還具有富集轉化微量元素理化性質的作用,使之由無機遊離態變成動物機體更容易消化吸收的有機結合形式,提高動物胃腸道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

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動物在飼餵益生菌後,通過電鏡掃描動物小腸絨毛,證實益生菌具有促進小腸絨毛生長發育的作用和功能,從而促進飼料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董克蘇等通過給新生仔豬飼餵產酸型微生態菌製劑後,觀察新生仔豬小腸絨毛形態得出:飼餵微生態製劑後,仔豬各腸段絨毛髮育普遍好於未添加組。

防止毒性胺的合成

動物腸道中的大腸桿菌、銅綠色假單胞菌、變形桿菌等致病菌對氨基酸具有脫羧作用,以致產生有毒的胺。儘管在動物體內胺的毒力有待進一步證實,隨著斷奶仔豬腸道內毒性胺的增加,常常伴隨著仔豬下痢。有些益生菌如乳桿菌、雙歧桿菌等對氨基酸沒有分解作用,當這些不分解氨基酸的細菌飼餵動物後,能防止體內合成毒性胺。安永義等通過用複合微生態製劑芽胞桿菌、EM和乳桿菌飼餵肉仔雞,發現糞便中NH3產生量顯著減少。

益生菌在預防仔豬腹瀉中的應用

仔豬腹瀉是困擾產房和保育期仔豬飼養的最嚴重的疾病。目前國內的生豬,仔豬腹瀉發病情況較輕的在10%-20%,嚴重的可在40%-50%,有的甚至達到 100%。仔豬發生腹瀉時,死亡率液比較高高,一般在10%-30%,嚴重的可達 50%以上。

趙京揚通過研究加酶益生菌和液態益生菌對哺乳仔豬的影響,結果發現哺乳仔豬早期飼餵益生菌以及加酶益生菌的飼料補食可顯著提高哺乳仔豬的日增重、降低哺乳期仔豬腹瀉率、提高哺乳仔豬存活率,在斷奶仔豬斷奶料中添加適量的枯草芽孢桿菌可促進斷奶仔豬消化系統的發育、緩解斷奶產生的應激、降低自護腹瀉率、降低斷奶仔豬料肉比和提高免疫機能。

在提高仔豬生產性能上的應用

益生菌可以改善仔豬胃腸道的微生態環境,從而保證仔豬對飼料營養具有較好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進而獲得良好的飼養效果。

根據山東魯抗舍里樂葯業有限公司技術服務人員科研文章顯示,與未添加組相比,在35-50日齡階段的斷奶仔豬,添加微生態製劑日平均增重分別提高了25%和36%,而且試驗組與未添加組間的日增體重存在顯著性差異(p < 0.05);料肉比分別降低了13%和19%,但各組間差異不顯著,在51-68="">

在提高母豬生產性能上的應用

研究結果表明,母豬在經產3 胎次後,飼料中按添加3 mg/kg 的標準添加活性葉酸,母豬產仔數能夠提高7.43%、產活仔率提高了8.5%、仔豬初生體重提高10.61%,而且在母豬日糧中添加酵母菌提取物可以顯著提高仔豬的平均斷奶體重(P <>

有科學家指出在母豬日糧中添加微生態製劑能提高母豬小腸及大腸後端發酵能力,從而增加揮發性脂肪酸和細菌發酵產物的產量,為母豬在妊娠期提供了更多的能量,有利於提高母豬的飼料利用率和產奶量,並由此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和斷奶體重。

益生菌在家禽生產中的應用 

在家禽飼料中添加微生態製劑的歷史並不長,在最近幾年應用微生態製劑改善雞腸道微生態菌群、提高生長性能和抵抗致病菌的研究較多。微生態製劑具有提高肉雞生產性能、促進機體內源消化酶的分泌、抑制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的增殖、提高免疫機能等作用,可大幅度提高飼料轉化率和促進肉雞生長發育。

微生態製劑可控制致病菌的感染或者增殖進而維持雞腸道微生態菌群處於健康動態平衡的狀態。許多具有優良益生特性的菌株可調理家禽類的腸道微生態菌群且防止致病菌的侵害,其中乳桿菌的應用最多。

Higgins等人(2008)研究結果表明,益生乳桿菌可顯著降低肉仔雞體內致病菌沙門氏菌的繁殖,同時,研究結果還顯示,從1日齡開始攝入益生乳桿菌可使因為壞死性腸炎導致的肉雞死亡率降低。

郭元晟等人通過研究乳桿菌L.casei—Zhang對肉雞生長性能及消化功能的影響,結果發現,飼餵乳桿菌對肉雞生長前期的日增重有顯著提高效果,明顯增高粗蛋白質和能量的表觀消化率;Wu等人(2011)在肉雞飼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桿菌(Bccillus subtilis)KD1後發現,攝入KD1可顯著提高肉雞生長性能,改善其腸道微生態菌群,同時乳桿菌數量顯著增加,而致病菌大腸桿菌的數量顯著減少。

研究發現,雞蛋的產量與微生態製劑的應用也有一定相關性。有報道發現,乾酪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混合聯用可有效提高雞蛋體積,並降低產蛋雞的飼餵成本。同時,微生態製劑可增加雞蛋的數量與質量。

益生菌在反芻動物生產中的應用

益生菌在反芻動物養殖中的應用研究,主要包括對幼齡和成年反芻動物的作用,主要考慮保證動物的健康狀態和經濟效益,通常微生態製劑主要應用在奶牛和小牛養殖過程中。

初生牛犢感染產腸毒素的致病大腸桿菌而導致的腹瀉是導致幼齡反芻動物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用乳酸菌、嗜酸乳桿菌或釀酒酵母發酵的酸乳飼餵犢牛,可降低小牛牛腹瀉疾病的概率,在小牛的日糧中添加酵母菌可減少其患腹瀉病的發病天數。

近來有學者,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乳桿菌。持續2年的研究發現,奶牛通過每天攝入嗜酸乳桿菌,可使其糞便中大腸桿菌的數量下降35%。還有研究結果發現,在牛飼料中添加包含6株乳桿菌的益生菌製劑,可顯著減少小牛的總死亡率、腹瀉率以及降低其體內有害大腸桿菌的數量。

飼餵微生態製劑能保障奶牛瘤胃菌群的動態平衡,提高有益菌的數量和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分解效率,促進揮發性脂肪酸的合成和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進而提高奶牛的產奶量。

研究結果表明,活性酵母菌可提高奶牛的生長性能,促進飼料中干物質吸收,提高牛奶的產量;Desnoyers等研究結果發現,反芻動物攝入酵母菌製劑後,可使產奶量提升,瘤胃pH上升,瘤胃揮發性脂肪酸的含量和有機物消化率均得到提升;Deng等人通過給奶牛日糧中添迦納豆芽孢桿菌,持續添加28d後,對其瘤胃微生態菌群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瘤胃有益菌、可分解澱粉菌和可分解蛋白菌的數量均顯著增加。

益生菌在水產養殖生產中的應用 

微生態製劑是優良的免疫激活劑,能有效提高免疫因子和免疫細胞的活性。通過刺激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系統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在水產養殖中具有極為重要應用。

研究結果發現,飼餵芽孢桿菌孢子對半滑舌鰨和大菱鮃的體重、體長增長率、肥滿度和成活率均有明顯促進作用,而且經濟效益顯著,添加微生態製劑對水質基本雖然沒有凈化的作用,但無負面的影響。Sakai等人研究發現,飼餵虹鱒魚酪酸梭菌,可增加體內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進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微生態製劑未來展望

近年來,使用微生態製劑益生菌「綠色養殖」模式在畜禽以及水產養殖界引起廣泛關注,已成為中國畜牧行業的重要需求。

飼餵微生態製劑可調節動物腸道菌群動態平衡,提高畜禽的疾病抵抗能力,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通過微生態製劑的使用還可以降低環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環境保護意義;微生態製劑安全、無毒副作用,有益於各種度動物的健康。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重大社會問題的日益關注,益生菌製劑的應用前景必將十分廣闊。

來源:山東魯抗舍里樂葯業有限公司


推薦閱讀:

怎樣提高我們的膝關功能,行走暢順?
免疫力低下吃什麼好 護理保健提高免疫力
女生如何提高職場人緣
禮儀教育利於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月份這些生肖的人財運提高,收入翻倍增加

TAG:飼料 | 提高 | 做到 | 研究 | 這個 | 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