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歷史嚴重歪曲的大皇帝——隋煬帝
隋煬帝其實是很有文治武功的,修運河,復長城,立科舉,強集權,去豪強,除後患,威四夷,征西域,匯通天下,有幾個皇帝做得到?有幾個皇帝為了國家的穩固安全發展,能夠不辭辛苦,在那個只有木輪車的年代,親徵到青海蒙古遼東?『無向遼東浪死歌」一曲罵盡煬帝東征,可為什麼,公認的一代名主李世民,還有他平時那有些軟弱的兒子李治,都跟斗紅了眼的公雞似的,非要拿下高句麗不可?只要細翻當年的史籍資料,就可以很清楚得明白,當時的高句麗,決非所謂附庸小國,它也是一個高度集權半牧半耕的軍事強國,已經有能力臣服四周小國,並且威逼中原,對大隋也是時有冒犯掠占,隋煬帝當年調千里大軍,總計共一百來萬人,三次東征,決不是只因高句麗不恭那摸簡單。隋煬帝曾經說過一句話:「不為後世憂也!」
人們只記得,隋煬帝曾經三次龍舟游江南,可是有幾個人記得,那四千里大運河為中國的繁榮穩定,竟是做了多大貢獻!這不啻於只因末行沒寫好,就完全否定了一本煌煌巨著。"盡道隋忘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http://jsdybb.netsh.com.cn】
罷了罷了,只不過末代皇帝從來沒有落下什麼好名聲的。新王朝,如若不把前主貶的一無是處,怎說明新朝的正統合法?看待帝王,要全面,只一個荒淫是不足以評價一朝天子的。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隋煬帝自伴隨亡隋的敗跡黯然辭世起,便有蓋棺定論,被公認是中國歷史上最壞的皇帝,千餘年來,鐵案如山。筆者無意只在翻案二字上作文章。按愚意,評論歷史人物,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功不折罪,瑕不掩瑜,歸根結底要看他歷史活動的社會意義,是進步還是反動。我所以認定隋煬帝不失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是因為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建樹最多的皇帝之一,而完全否定那最後湮沒在農民戰爭的血與火中的,卻曾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頁,是中國士大夫傳統思維模式偏狹、脆弱一面的反映。
雖然我們不能指望從瓦崗寨上下來,又是抱著「以隋為鑒」宗旨撰史的魏徵,能給我們留下一部公允地評述隋煬帝的《隋書》;我們甚至也不能指望所有作為小生產觀念文化代表的中國士大夫及其史學家,能比較客觀地認識隋煬帝;即使這即使年,他還是更多地被作為一個批判對象而不是研究對象。所以,我們倘若不下一番從頭做起的功夫,把隋煬帝的全部材料,顛來倒去,反覆玩味,怕是無法撥開迷霧,接近他的真面目的。
我們差不多可以說,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我們還可以說,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貞觀時代遠不及他大業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
我們不能設想,如果隋煬帝早死幾年,秦始皇、唐太宗多活幾年的話,他們的歷史評價是否要掉一個個兒,但我們可以不落前人的窠臼,重新研究隋煬帝,還他一個公道。
隋煬帝楊廣,天賦甚高,文筆華美,胸襟抱負不凡,也帶有創造性格。這些長處,雖批判他的人也無法否認。
隋煬帝與揚州不解之緣
隋煬帝,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充滿爭議的皇帝,登帝位前曾任9年揚州總管,在他做皇帝的14年中,先後三下揚州巡遊,直至兵變死在揚州、葬在揚州。記者在「煙花三月」前夕來到揚州,來到隋煬帝陵墓前,想看看歷史上的隋煬帝究竟是何許人也,在揚州都幹了些什麼。
陵墓6次修遷
隋煬帝陵位於揚州城北6公里處的邗江區槐泗鎮雷塘北側。陵門氣勢恢宏,進入陵區,高大的石牌樓橫樑上寫著「隋煬帝陵」斗大的四個正楷字。陵園佔地3萬平方米,從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陵門、雷塘、石橋、祭台、神道、城垣、石闕、陵冢等,整個帝陵形制獨特、氣勢雄偉,是典型的隋唐建築風格。墓冢為規整的平頂金字塔形,高12米,四邊均為規則的等腰梯形。墓前巨型墓碑刻有「大清嘉慶十三年在籍前浙江巡撫阮元建石」,「揚州府知府汀州伊秉綬題」。【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http://jsdybb.netsh.com.cn】
據槐泗鎮文化站站長陸元龍介紹,在歷史風雨中,隋煬帝陵墓曾有過6次修建、遷移。公元618年,隋煬帝死於叛臣宇文化及的「江都宮變」,當時,肖皇后和宮人只能以床板為棺,草草將其葬於江都宮流珠堂,是為初葬。後江都郡守陳棱念隋煬帝舊恩,在宇文化及率部離開江都後,集部眾身穿孝服為慘死的隋煬帝發喪,並改葬於江都宮成象殿吳公台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把隋煬帝陵遷到雷塘,也就是現在的位置。第四次,到了唐太宗貞觀22年(公元648年),肖後病死,唐太宗下詔將其「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同時對陵墓進行了整修,這應該是隋煬帝陵最完整、最具規模的時期。但由於千百年來自然和人為破壞,隋煬帝陵墓的木構建築遭毀,迄至清代初,僅存一墳土陵而已。第五次,清嘉慶12年(公元1807年),揚州鄉賢、清代大學士阮元經考證並出資加以修復,並囑揚州太守伊秉綬書墓碑。第六次,1999年,揚州市政府部門出資修復原樣,於2000年10月竣工。陸元龍介紹說,清朝後的100多年來,這裡只剩下個大土墩子,當地百姓稱其「皇阿墩」。由於都知道隋煬帝是個「倒霉皇帝」,墓中不會有什麼值錢的陪葬品,所以迄今未遭盜掘。在「文革」中,曾經有人把土墩挖開,露出了墓穴上巨大的青磚石板,但有關部門聞訊後迅速來人,將土封上,制止了一次破壞行為。
前年曾遭雷擊
記者在陵園看到令人詫異的一幕:隋煬帝陵冢南門(也叫朱雀門)西側的廊柱上,一大塊石板脫落在地,旁邊一塊醒目的「雷擊簡介」牌子(如圖),上書「傳說隋煬帝楊廣在位暴政,荒淫無道,天理難容,在觀音山第二次下葬,正在收殮的時候,突然狂風四起,雷電交加,延誤了下葬時間。時隔1387年,於2004年7月24日下午1:40,此處突遭雷擊,碎石亂飛……」隋煬帝陵園管理人員說,當時突然一聲驚雷在陵冢上面炸響,雨停後,發現陵冢正大門的門柱被雷電擊毀。他們原打算修復,但旅遊局的人說,還是保持原貌好,於是就一直保持當時雷擊後的原樣。
陸元龍說:「雖然這裡名叫雷塘,但並不經常有雷擊事件。這次雷擊事件發生後,當地傳言說隋煬帝荒淫過度,天理不容,是老天爺在懲罰他。
受日韓遊客追捧
記者在陵園停留了幾個小時,未見一個遊客。陵園管理人員說,雖然這裡被闢為景區,但幾年來一直門前冷落車馬稀,國內遊客來得很少,多數人不曉得有這麼個所在。還有些人大概因為隋煬帝是個名聲不好的「倒霉皇帝」,怕沾了「晦氣」,所以不大願意來這裡遊覽。
陵園管理人員說:「但是,國外遊客,尤其是日本、韓國的遊客,來隋煬帝陵的很多。他們大都是懷著對隋煬帝的景仰心情而來。據這些日本、韓國客人講,隋煬帝在日本、韓國的名氣很大,不亞於秦始皇和漢武帝。」
9年揚州總管
隋煬帝陵園內的展室陳列大量圖文資料,簡略介紹了隋煬帝功過並存的一生。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次子。公元590年,楊廣調任揚州總管,任此職9年,頭銜有太尉公、揚州總管諸軍事、揚州刺史等,其間平定過江南豪強的武裝叛亂,直到公元600年被立為皇太子後才離開。
隋朝建立之初,中國還處於分裂狀態,尤其是陳朝據地江南,與中央政權抗衡。588年秋,20歲的楊廣受命率領數十萬隋軍,一舉突破長江天塹,進據建康(今南京),俘獲了藏在井裡的陳後主和其貴妃張麗華。後來民間傳說楊廣迷戀張麗華美色,衍生出許多桃色段子,但多部史料記載,正是楊廣親自下令斬了張麗華。結束國家近百年的分裂戰亂,開啟一個統一、強盛的新時代,楊廣由此建立了較高的威望。【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http://jsdybb.netsh.com.cn】
隨即,楊廣的父親隋文帝將陳朝的南兗州改名為揚州,設總管府於廣陵。當時,陳朝初平,江南局勢未穩,地方豪強地主勢力相煽作亂,「婺州人王文進、會稽人高智慧、蘇州人沈玄憎等皆舉兵反,自稱天子,署置百官。」還有不少土豪「自稱大都督,攻陷州縣」。先起淮左、三吳、浙東、浙西,後又蔓延至浙閩。為平定叛亂,文帝改派楊廣為「揚州總管,督江都」,總督揚州四十四州軍事。「前後七百餘戰,轉都千餘里」,終於平定了叛亂。後來,苛刻的《隋書》主編、唐朝大臣魏徵也難諱其功:煬帝「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
楊廣當時立足揚州,悉心經營南方,籠絡人才,為他以後登上皇太子位,進而登基做皇帝奠定了根基。當然,他能當皇帝,與他善使陰謀詭計也有關係。
功過任人評說
隋煬帝身後罵名滾滾。「煬」,是楊廣被縊殺當年,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加的謚號,表示「好內怠政」、「外內從亂」,為「下謚」、「惡謚」。後世對隋煬帝的評價,主要來源於唐朝史官編纂的《隋書》。在後人眼裡,隋煬帝是「天下第一荒淫皇帝」,此評價似乎千百年來已成定論。
但也有很多學者持不同觀點。揚州作家丁家桐說:「封建專制時代,輿論方面有個習慣,一錘定音以後,只可眾口一詞。」對於隋煬帝的評價尤為如此。唐朝所修《隋書》,其目的是為了吸取隋亡的教訓,鞏固李唐政權,自然將前朝皇帝貶得很低。後世承襲《隋書》之說,再加上小說、傳奇的渲染,隋煬帝更成了歷史上最荒淫無道的皇帝。
不少專家認為,隋煬帝確實有過一些驕奢淫逸的殘暴之舉,但也做過不少大事,如指揮滅陳,完成祖國統一,重設郡縣制、創置科舉制,等等。邗江區文管辦主任張元華說:「把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說成是為了到江南遊玩,這顯然不可信。開鑿大運河,其實是出於政治和經濟目的,是為了溝通加強南北的經濟文化聯繫。」
揚州,作為一個王朝的縮影,留下了隋煬帝很多故事。揚州,是隋煬帝事業的起點、生命的終點。
已有的影視作品當中,都將隋煬帝的形象塑造著重放在他妻母淫嫂、嗜殺兇殘、窮兵黷武等劣跡上。受到演義故事影響,隋王朝將要滅亡的隋煬帝,總是被描寫成一個糊裡糊塗又好色的糟老頭子形象。
報載《開創盛世》是全力打造的一部40集歷史劇,鮑國安演隋煬帝,將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據說劇本四易其稿,得到各方面專家的推敲,是值得期待的精品大型歷史劇。全劇的主題是李世民順應民心民意最終奪得天下,開創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千古傳頌的「貞觀之治」。近又獲悉《隋煬帝》電視連續劇又要開拍,那隋煬帝將是怎麼一個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這是受眾所關注的。
在撰寫拙作《秦始皇大傳》過程中,隋煬帝的形象不時地呈現在筆者面前。隋煬帝和秦始皇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有其相似的結局,也有其相似的業績,同時又有其相似的長期不公正的評價。
秦始皇并吞六國,統一天下,隋煬帝還在晉王時,就出任平陳統帥,一舉滅掉陳國,結束了自東漢以來,三國到南北朝長期南北對峙、分裂的局面,這是繼秦始皇之後,又一次影響深遠的統一活動。它為此後數百年的統一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功勛可與秦始皇媲美,並非過譽。【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http://jsdybb.netsh.com.cn】
可是,人們在談及此二帝時,總是把他們視之絕頂壞的皇帝,把秦始皇罵為暴君的代表,而對隋煬帝更是被罵得一無是處,說他是荒淫無道的暴君,是奢侈無度踐踏江山的浪蕩子。
隋煬帝究竟是怎樣一個帝王?這個問題一直縈繞著筆者的心頭。《秦始皇大傳》付梓之後,筆者即翻閱了《隋書》、《北史》、新舊《唐書》以及《資治通鑒》有關隋煬帝的記載,深感隋煬帝並非平庸無能的等閑之輩,而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盛世雄主。於是著手搜集資料,準備撰寫《隋煬帝大傳》。
1990年底,留學美國的孩子詢問我的近況時,我提及擬撰《隋煬帝大傳》一事,孩子驚訝地說了一句:「隋煬帝是暴君,又是淫君,恐怕不值得為他立傳。」
顯然,這是一種帶有偏見的傳統的觀念。後來,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隋煬帝死後,被後人詬罵,但他手中完成的南北大運河,卻默默地為中國社會的發展發揮作用。隋煬帝的一生中,作了不少有利於中國古代文化、經濟發展的事業,對促進歷史發展是有貢獻的。在信中,我還羅列了隋煬帝六個「最先」:
最先平定南陳,一統天下,結束了自三國以來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最先開鑿了世界上第一長的南北大運河;
最先建立了「過於秦漢」和唐宋的疆域;
最先頒布「無隔夷夏」的開放政策,接待外國使團和派出使者;
最先在法律中廢除了「十惡」之條,寬減了刑罰;
最先建造空前精巧的用於收藏古籍的圖書館。
看來,孩子是被我列舉的這六個「最先」打動了,半個月後,收到孩子的來電,他熱情鼓勵我說,這是很值得立傳的皇帝,並在電話中表示將來出版經費如有困難,他願意資助。小孩的來電,給我很大的鼓勵,當然,這不是看中有萬把塊錢的資助,而是聽到孩子有所轉變的話語,他說:「原來受到傳統偏見的影響,看了幾個最先的功績,足可說明隋煬帝功大於過。應該尊重史實,有必要把長期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以還歷史本來面貌。」小孩一席帶有代表性的意見,堅定了我撰寫《隋煬帝大傳》的決心。
看來,千百年來,隋煬帝的形象確實被顛倒了,他那足以追繼前烈的功績,被冠以「暴君」、「淫君」的罪名所沾污了。作為暴君的證據之一,便是和詩殺人事件,謂薛道衡和隋煬帝「和詩」時,薛道衡的詩句超過了隋煬帝,隋煬帝竟將他誅殺。如此看來,因一首詩句而殺人,真可謂是摧殘文化的暴君。事實果真如此嗎?一查《隋書》並非如此,薛道衡之死與「和詩」無關,《隋書》的《薛道衡傳》作這樣的記載:隋煬帝繼位後,薛道衡上《高祖文皇帝頌》,隋煬帝看後很不高興,他對蘇威說:「道衡致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魚藻為《詩經》的《小雅》篇名。《詩序》以為刺幽王,「言萬物失其性」,「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這裡很清楚地點明:隋煬帝不高興是因為薛道衡在對隋文帝的頌詞中有諷刺的意味,即以竭力讚美隋文帝的辦法來貶低隋煬帝。不久,朝臣正議定新的律令,議論多時,仍未能定決頒布,薛道衡又對朝士說:「向使高穎不死,令決當久行。」其意謂,假使當初高穎不死,新律令早就會決定下來,而且頒布實行了。有人將此言報告隋煬帝,隋煬帝聽後大為惱火,謂「汝憶高穎邪」,認為薛道衡還在思念著高穎,就令其自盡。【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http://jsdybb.netsh.com.cn】
把薛道衡之死看成是隋煬帝對文化的摧殘,不足為證。隋煬帝對於古代的保護,在史書上有不少記載。如《隋書》中的《經籍志》有云:「煬帝即位,秘閣之書,限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上品紅琉璃軸,中品紺琉璃軸,下品漆軸。於東都觀文殿東西廂構屋以貯之,東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又聚魏已耒古迹名畫,於殿後起二台,東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寶跡台,藏古畫。又於內道場集道、佛經,別撰目錄。」擅於工筆畫且專註帝王形象的黃國樂小姐據此創作了《隋煬帝督建觀文殿》(見圖),以彰隋煬帝對中華古籍傳承的貢獻。未知近期塑造隋煬帝形象的影視片有沒有這一場景?
每當看到這裡,隋煬帝給人一種英明君王的形貌。在古代帝王中,像隋煬帝如此喜愛圖書字畫,如此保護古籍名畫是少有的。正由於隋煬帝採取了一套搜集和保管圖書的有效措施,儘管隋代時間不長,但《隋書》中《經籍志》所記錄的圖書相當完整。這是隋煬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一個不可磨滅的功績。
至於淫君又怎麼看呢?中國歷代帝王,把成百、成千甚至上萬名青年女子,關入深宮,供自己奴役玩弄,就連貴族官僚也妻妾成群,實為尋常之事,正是剝削制度的罪惡之一。可以這樣說:無君不淫!隋煬帝也不例外。當時的後宮編製是:後一,夫人三,嬪九,婕妤十二,美人、才人十五,寶林二十四,御女二十四,采女三十七。隋煬帝有聲色之好,內宮多蓄美女,但是並不為最。後世有文說隋煬帝荒淫,奪兄弟之妃妾,可翻閱《隋書》和《北史》均未講過隋煬帝有奪納兄弟妃妾之事,而唐太宗殺其弟元吉後,卻將元吉妃楊氏納入後宮。再與漢武帝相比,武帝要驕淫得多,他的兩位皇后失寵被廢,寵妃無數,及至晚年,好仙道,喜房中術,縱慾不禁。隋煬帝雖亦好色,但與正宮蕭皇后仍相守終生,「帝每游幸,後未嘗不隨從」(《隋書》中的《后妃傳》)
筆者在此決非為隋煬帝開脫罪名,旨在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把隋煬帝作為一個帝王,與歷代帝王放在同一天平上,加以衡量,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看了有關隋煬帝的記載之後,深感隋煬帝並非平庸無能之輩,早在做晉王之時,就曾率領大軍平南陳,繼位之後,更欲有所作為,在他統治期間,先後征服了南越、流求(今台灣),降和東突厥,收服吐谷渾,隋朝的疆域擴大,四裔民族也與漢民族和好,《隋書》中的《煬帝紀》說:「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中,昆弟之中,獨著聲籍。」即位之後,「地廣三代,威振八方,單于頓顙,越裳重澤」。對隋煬帝的武功給了充分的肯定,連對隋煬帝成見很深的司馬光也不得不承認:隋氏之盛至隋煬帝極矣。
隋煬帝被全面否定和醜化,概源於唐而盛行於後世,唐王朝為了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不免要大肆渲染隋煬帝的的暴淫。明確了這些,更增添了我們對隋煬帝「還歷史本來面貌」的責任感。今人的視野更加廣大、胸襟更加寬闊,對隋煬帝的評說以及對其形象塑造上,應該會更加真實。
隋煬帝開鑿運河四大動因再探
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考察活動已經啟動了。考察團已對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進行調查研究,是大運河歷史上規模較大的一次全程考察。
由此引發了對開鑿大運河原因的議論,有「貪戀江都美景」之說,有「搜括江南財富」之說,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氣」之說,有「攻打高麗」之說。
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人工運河。其部分段落始建於春秋時期,至隋煬帝時全線開鑿貫通,經唐宋時期的發展,最終在元代形成現在的規模,明清兩代又有不同規模的改造和整修。【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http://jsdybb.netsh.com.cn】
對於隋煬帝開鑿運河的動機,自古及今,見仁見智,多所爭論。
也許是「旅遊熱」之效應,有不少帖子認定「開鑿大運河是隋煬帝貪戀江都美景之果」。將「想遊玩江都」視作隋煬帝開鑿運河的惟一動機,那是失之偏頗的。但是,隋煬帝開鑿南北大運河畢竟是有其個人慾望的。張昆河在評論隋煬帝開運河時說:「按理言之,實皆有利於國家民生,然出於君王游幸之意,且操之過急,民力疲弊,遂為亡國之虐政矣!」(《禹貢》7卷123合期)說隋煬帝貪戀江都之美景,這是事實。當年,隋文帝因為晉王楊廣有平陳之威望,將他從并州總管調往揚州,任揚州總管,鎮江都。楊廣在江都的時間不算短,從開皇十年(公元590年)任揚州總管開始,直到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他被立為皇太子後,才離開江都,前後有十一年之久。當時的江都郡,是個繁榮富庶、人才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曾享有「天下第一」的盛名。洪邁《容齋隨筆》》卷9《唐揚州之盛》曾說揚州「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蜀次之也」。詩人杜荀鶴《送蜀客游維揚》詩中說:「見說西川景物繁,維揚景物勝西川。」可見「揚一益二」是當年流行的諺語。據《隋書·地理志》的記載,江都郡轄有十六個縣,是當時江南地區轄縣多、人口眾的雄藩大郡。從遺留下來的楊廣詠揚州的詩文來看,楊廣喜愛江都,不僅是因為江都是個雄藩大鎮,還有所喜歡的江都春江花月之美色。他的《春江花月夜》詩的第一首云: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這首詩確實寫出了揚州臨江的秀麗風光。傳說《春江花月夜》是陳後主叔寶所創之調,但其作品於今已不傳,楊廣能用它詠揚州之景色,說明他具有相當的文學素養。
隋煬帝留戀江都、欣羨江都、三下江都是有歷史根據的。所以,唐宋人的傳奇小說,如宋人作《開河記》等寫隋煬帝由於懷念江都美景,並為挖掉睢陽王氣,而興工開鑿南北大運河。但這僅是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動機之一,不能視作根本原因,更不能看成「惟一原因」。對此,唐人許棠已看出了隋煬帝當時開通運河的真實意圖了。他在《汴河十二韻》說:「昔年開汴水,無應別有由,或兼通楚塞,寧獨為揚州?」隋煬帝坐鎮江都十餘年,貪戀江南之物產,固然是一個方面。隋煬帝開鑿江南運河也說是「欲東巡會稽」,這種巡遊,固然有享樂成分,如三下江都,但不可能一概以單純的享樂視之,否則,西巡隴右和北巡雁門就無從解釋,因為那些地方並非「游幸之地」。開鑿江南運河前一年,隋煬帝對給事郎蔡征說:「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禮,而江東諸帝多傅脂粉,坐深宮,不與百姓相見,此何理也?」答曰:「此其所以不能長世。」(《資治通鑒》卷181)在此十分明確講了兩層意思:其一,隋煬帝鑿運河是與巡遊聯繫在一起的,他不願「坐深宮」,他要沿河到各地去「察看」;其二,隋煬帝開鑿運河想從根本上解決新建王朝「不能長世」的問題。換言之,隋煬帝四齣巡狩,主要是想遵循「天子有巡狩之禮」的古訓,履行帝國天子職責,通過巡遊了解下情,鞏固統治,而不願效南朝「亡國之君」。此「巡狩」顯然不是單純的享樂、遊玩,而是一種軍事和政治的示威。有的論著說,隋煬帝採取斷然措施,開鑿大運河的動機「純屬搜括江南財富和個人巡遊享樂」。用「純屬」兩字判斷動機的惟一性,也是失之偏頗的。持有此論者否定了開鑿運河和攻打高麗的關係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資治通鑒》有一段話:隋煬帝將幸江都,「以詩留別宮人曰:我夢江都好,征遼亦偶然。」乍看隋煬帝征高麗是在開鑿運河之後將幸江都之時的偶然決策。其實不然。隋煬帝這句詩,實際上是一種「戲言」。征遼這樣的大事,哪裡可能是「偶然」的呢?隋煬帝對高麗的征戰,決非一時心血來潮的偶然決策。據《資治通鑒》記載,當隋文帝知高麗王高湯「聞陳亡,大懼,治兵積穀,為拒守之策」後,就曾賜璽書斥責高湯曰:「雖稱藩附,誠節未盡」,並警告說,王若不「灑心易行,率由憲章」,「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殷勤曉示,許王自新耳!」胡三省注曰:「自時隋終以高麗為意。」(《資治通鑒》卷178)直至開皇末,隋朝君臣「朝野皆以遼東為意」(《隋書·劉炫傳》)隋文帝的決策顯然影響著隋煬帝,隋煬帝自己也把征高麗稱作「承先旨」(《隋書·藝術傳》)。當年楊諒等率百萬之眾,攻打高麗,因「饋運不斷,軍中乏食」等原因而慘遭失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為軍事常識。「承先旨」而征高麗的隋煬帝也深明此理。所以,隋煬帝即位後,首先下令開鑿南北大運河,以適應攻打高麗的需要。據《隋書·閻毗傳》載隋煬帝「將興遼東之役,自洛口開渠,達於涿郡,以通運漕。毗督其役。」這裡充分說明,隋煬帝開鑿北運河是有其攻打高麗的軍事目的的。【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http://jsdybb.netsh.com.cn】
有的論著說,挖掉睢陽王氣「實為隋煬帝興工開鑿南北大運河的動機」。「實為」兩字又言重了,把其他因素又排斥了。據明齊東野人所編《隋煬帝艷史》雲,聽得耿純臣奏,睢陽有天子氣現,昔秦始皇時,金陵亦有王氣出現,始皇使人鑿斷砥柱,後來王氣遂滅。如鑿河從睢陽境中穿過,天子之氣必然挖斷。此河一成,又不險,又不遠,又可除此一段後患,豈不美哉。隋煬帝聽後甚喜。於是決定鑿河。在《艷史》中作了這樣的描寫:當鑿到了雎陽境時,有一所古時的堂屋攔住了運河的開鑿,四周都是白石砌成,十分堅固,用鍬鋤鏟錘,無動分毫,傳令石匠去鑿,也不曾鑿一個痕露。在門上,用絕大的石柱板掛起來去撞,也無動分毫。在《隋史遺文》又作演為人之阻攔。當運河鑿到睢陽時,令城中百姓搬遷,拆毀房屋以利興工。城中官民不肯,紛紛向河官要求改道,其中一百八十家大戶,湊有黃金三千兩去進貢官吏,以求改道。河官搬出聖旨,說是奉旨開鑿此城,泄去王氣。明代小說源於唐人傳奇《開河記》,小說固非信史,但多少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所謂鑿穿王氣,實質反映著鞏固隋王朝的強烈要求。
隋煬帝開鑿南北大運河的動機和目的不是單一的,應該說,是各種因素的綜合。所以,對此要進行綜合分析。綜合分析法是數學解題思想中最基本的方法,同時也是看待歷史事件的歷史唯物論。所謂綜合法,是指「由因導果」的思想方法,所謂分析法,是指「執果索因」的思想方法。這兩種思維都不是從一方漫無邊際的發展,而是在綜合因素所作的探索。開鑿運河的動機和目的既有貪戀江都美景的動機,又有搜括江南財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氣的動機,又有攻打高麗的目的。其工程是偉大的綜合工程,其動機也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而其主體動機則在於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以鞏固其統洽。這一動機,也許對隋煬帝個人來說是並不明晰的,但作為一個統治集團,是考慮到這一點的。
凡事僅有主觀動機,而沒有客觀條件相配合,也是難以完成。隋煬帝開鑿南北大運河這件大事也不例外。拙作《隋煬帝大傳》對當時開鑿大運河的條件有所敘述,其條件是:一,南方經濟之發展,二,割據政權之消除,三,開鑿技術之積累,四,有貫通南北水運的某些基礎。
開鑿運河在隋代乃至中國厲史上,是一件大事。沒有主觀的動機,就會貽誤時機;有了動機而無條件,事情就辦不好,到隋代,條件是具備了,隋煬帝開鑿運河的決心是大的,於是這一大工程在數年間興辦起來了。
推薦閱讀:
※皇帝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康熙皇帝的兒子都叫什麼?
※蜀山筆俠TOP10系列之:十大皇帝 第七位
※歷史最年輕的太上皇是誰?
※如果允許走馬換將,用明朝哪個皇帝換掉崇禎,可以力挽狂瀾,掃平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