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迴真相
人間,梵名 Manusya,巴利文 Manussa,西藏文 Mi,英譯 Man,中譯末奴沙、摩奴闍,或人間、人界、人趣、人道,或單作「人」。是六道,五趣,十界之一。長阿含經卷第六,轉輪聖王修行經:「一時佛在摩羅醯搜人間遊行」。中阿含經卷三十六,聞德經:「天上人間七往來」。法華經法師品:「生於此人間」,這個人間道即是我們現有的人類世界。據說,人的思慮最多,所以稱人。俱舍頌疏世品一:「言人者,多思慮故名之為人」。大日經一:「云何人心,謂思念利他」。大乘義章八:「依幼盤,以多思義故名為人。人中父子親威相憐名多思義」。此觀四:「作意得報名為人」。
佛教又稱人間世界為「閻浮提」,須彌世界四洲之一,位於須彌山南方。閻浮提原指印度國土,以後轉稱為人類現住之世界。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品:「閻浮提人,以金銀珍實谷帛奴僕,治生販賣以自生活……。閻浮提人,有婚姻往來男娶女嫁……。閻浮提人男女交會,身身相觸以成陰陽」。
人間道的人類,最初從何而來?
根據長阿含經等所載,據說世界最早人類系由天道色界第二靜慮處的第三天光音下凡而來。光音天梵名 Abhasvara,在此天中天人已無言語,僅由定心發光以會意,故稱光音天,壽命二劫。據說,當現今世界成劫之初,諸梵天宮尚未有眾生時,光音天中已有眾生福報滿盡,下降梵宮殿,成梵王娑訶婆帝(Sahampati)。後再繼續下降來到人間世界,而成此世界最初人類(見長阿含經第十四梵動經,第二十二世本緣品,起世經第九本緣品等)。他們下降時的情形是這樣的:「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來,各有身光,飛行自在。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足,體重無光,日月始生。因貪食故,地肥滅沒,復生婆羅,婆羅滅沒,?生粳米,食彼米故,方分男行,女相行,不凈行」(佛學大辭典二六九頁)。
中國佛教徒對這印度神話、怪談十分相信,大家紛紛引用。例如印順法師說:「這一世界的人類,傳說是從光音天下來,象徵他們的喜樂與光明。那時人類像兒童一樣,都充滿喜樂和光明的憧憬,無憂無慮、不識不知,既不知甚麼是經濟問題,也無所謂家庭男女。社會學說所說,古代蒙昧的原始社會一切是平等的,與佛經所說的最初人間恰好相合……」(佛法概論九一頁)。如果人類真是如此而來,那麼,佛教的諸法「因緣」生,萬物皆「空」等教義,應該推翻了;其實,從光音天來人的神話,原是印度雅利安人的空中樓閣故事,與日本人的來自天照大神的神話,如出一轍,都無非想自抬身價,成為「天神」後裔。
人由五蘊所生
佛教以為現今世界所有人類,都由其個人「業力」所致,或從其它五道或從人道中轉生而成。佛教講諸法無我,萬物因緣所生。因此,從空觀的立場來看,佛教無法向人指出最初人類從何而來?不單對人,對任何事物都未說明「第一因」從何而生(實在無法說明)。佛教祇能籠統地說:一切眾生由六道輪迴而來罷了。例如心悟法師答覆人說:「我對於人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就同對西瓜的來處和行人的去處一般,回答不出來,……人生是由業而來,死則隨業而去」(佛教人生觀一○八頁)。
佛教以為構成個人的要素是「五蘊」(Panca Skandhah, five Collections)。蘊是「集合」之意,舊譯「陰」,新譯「蘊」。增一阿含經二十七:「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馬,行如芭焦,識為幻法」。毘婆屍佛經上:「五蘊幻身,四相遷變」。大乘五蘊論:「以積聚義說名為蘊,謂世相續,品類趣處差別,色等總略攝故」。五蘊是色,受,想,行,識五種:
(1)色蘊(Rupa)。可見的、佔有空間的物質體,人的物質部分。包括地、水、火、風等四大要素,由此生出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感覺器官。「云何色蘊,謂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色……」(五蘊論)。
(2)受蘊(Vedana)。人的感覺作,由人五根以及五境(色、聲、香、味、觸)所生起的各種感覺,「云何受蘊,謂三領納,一苦,二樂,三不苦不樂」(五蘊論)。
(3)想蘊(Sanna)。人的知覺作用,從人的各種感覺而生起諸種知覺或印象。「問:想蘊何相,答,構構是相相,由此相故構畫種種諸法像類,隨所見聞覺知之義起諸言說」(雜集論)。
(4)行蘊(Sankhara)。人的思稚作用,人的意志。「問,行蘊何相,答,造作相是行相,由此行故令心造作,謂於善惡無記品中驅役心支,又於種種苦樂等位驅役心故」(雜集論)。
(5)識蘊(Vijnana)。人的了別作用,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心的本體。「問,識蘊何相,答,了別相是識相,由此識故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等種種境界」(雜集論)。識的意義甚多,另有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等說法(詳見拙著《佛教學研究》一○六頁)。
要言之,人由此五蘊組成。第一色蘊是指人的肉體物質部分,其它「受想行識」四蘊是指人的精神方面。最後的「識蘊」的「識」,是指人的心,是佛教對人「心」所用的專用術語。大乘佛教講「第八阿賴耶識」(Alaya),其實是指「人心」而已。
人的境遇如何?
佛教有兩種看法:(1)人生是苦。自人誕生起至死去止,一直是在苦的波浪中翻騰。佛經舉出人有根本八苦,「云何苦聖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陰苦」(中阿含經卷第七,分別聖諦經)。苦的根源是因為人有「無明」。人如能除去無明,便能超出六道輪迴之苦,在那涅盤中享受靜寂、無為、無生受生的「福樂」了。印度地大而物不博,氣候炎熱,人民生活非常窮苦(見照片)。因此,所有印度系統的宗教,包括佛教,都從人生是「苦」為出發點。佛教也講苦,與此地理、生活等背景有關。
(2)佛教也許為了安慰人心,不單說人是苦,且也有樂,而稱苦樂參半。這個「樂」,非指聲色犬馬的肉慾之樂,是指人有智能、能追求佛法,而得解脫的樂。
佛經稱人有九種不易得到的九難。「正法難聞,良師難遇,人身難得,諸法難具,正見難生,信心難發,合會難俱,自在難逢」(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第三十三論品)。品梵網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涅盤經二十三:「人身難得,如優曇花」。「人身難得」一句,佛教徒最愛講說,因據說在天道與阿修羅道中過分享樂,不追求佛法,福報滿後,便要墮落,不得解脫。生在地獄、餓鬼、畜生三道中,又太痛苦,根本無法相信佛教。稚有生在人間道的「人」,可謂苦樂參半,雖經各種苦楚,但人究竟具有智能,可以在世研習追求佛法而得解脫。釋迦牟尼是在人間成佛,在人間說法,所以佛教以為人道是最難得不過的了。
釋迦牟尼神化後,他也被冠上了一些與人有關的稱號,在此應該一提:(1)人中尊,佛在人間最尊最勝,「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法華經序品)。(2)人尊,佛是人中之尊。「人尊說六道無極」(阿含經序品)。(3)人寶,佛是人中之寶。「熟聞人寶不敬承」(維摩經佛國品)。(4)人師子,佛在人中最勇雄、如獅子般。「佛名人師子」(智度論八)。(5)人雄師子,佛在人中最雄健,故稱人雄與世雄。「人雄師子,神德無量」(無量壽經上)。(6)人中牛王,佛如大力之牛王。「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龍王,人中丈夫」(涅盤經十八)。(7)人中分陀利華,佛是人中的白蓮華,「人中丈夫,人中蓮花分陀利華」(涅盤經十八)。
誰生人間道?
佛教說,凡生前曾行十善的(分上中下三級),死後可生天道、阿修羅道、人間道。凡曾行十惡的,則生地獄、餓鬼、畜生三道。因此,凡是人,都由善業而生。但世人犯罪作惡,變本加厲。這些由善業生人道而成人者,為何反而由「善」變「惡」?由此可知,佛教教理不可信!十善業是:(1)不殺生,(2)不偷盜,(3)不邪淫,(4)不妄語,(5)不兩舌,(6)不惡口、(7)不綺語,(8)不貪慾,(9)不瞋恚,(10)不邪見。
十惡即是去掉「不」而成殺生、偷盜……邪見。大乘義章第八:「惡有三品,謂下中上,下生餓鬼,中生畜生,上生地獄。地經之中亦同此說。善亦三品,下生修羅,中善生人,上善生天」。業報差別經:「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語妙行,故生人道」。佛教根據每人前生積善或造惡與否為標準,戴上佛教有色眼鏡,來看今世每個人的現實人生遭遇,共得四種不同結果:(1)先苦而後樂,(2)先樂而後苦,(3)先苦而後苦,(4)先樂而後樂。但我們都知道現今世界每人的禍福窮富。都與他的家庭、社會、國家等背景。以及其個人的勤勉謹慎與否等有關,決不能一概盲目地都推到前生的業力上去。這個要命的業思想把中國人害慘了。
人與別人的關係如何?
(1)對於別人,從輪迴的迷信出發,佛教以為每人的前生以至再上去的各生中,均會有父母,他(她)們在今世也都在人道做人,因此,凡世上的一切男女,就是我的父母。梵網戒經卷下:「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大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心悟法師說:「佛說我們眾生從無量劫來,在生死之中輪迴不息,死此生彼,頭出頭沒,算此次數,無有窮盡。吾人在此無窮的生死中,每一生中皆有父母兄弟姐妹妻兒等之親屬,一生如是,生生眥然。……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進而更說當報一切眾生之恩……」 (佛教人生觀十八頁)。
其實,輪迴共有六道,即使照佛教所說,每生中曾有父母,但他們未必都在今世成人,因尚有五道可去。也許有的早下地獄,永不超生,有的也許變成畜生,輾轉不停。所以如說現有男女都是自己父母,顯與六道教義發生衝突,自相矛盾。其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未聽到或看到有任何僧尼或信徒拉住陌生男女,口喊父親母親之事。不必說,一切男子女子也應包括世界各地人種在內。
(2)對於自己家屬:從迷信輪迴的信仰,中國佛教徒居然失去了理性,以為每個家庭中,人與人的關係,不是前來討債、索冤,便是還債、報恩。無論父母、夫婦、子女、兄弟、姊妹等,都不外由於前生各種業力關係,而再在這個家庭中,互相重新碰頭以求解決。例如佛教女居士孫清揚女士說:「夫婦子女,都是宿世冤家債主,有的報冤,有的報德,有的收債,有的還債。不肖的子生下來……就是宿世冤家債主來報冤收債的。好的子女……。這就是宿世施恩於人,今世現兒子身來報恩還債的。……我與外子結婚二十幾年,也沒生一個孩子,醫生說我生理上有毛病,假使開刀可以生養。我相信佛說人生因果業報的真理,沒有兒女,這真是證明我前生沒有冤家債主,沒有人來討債,何苦再要人來討債?」(《當代佛教演講集》中「婦女與學佛應有的態度」一文)大多中國佛教徒男女都如她所信所想。佛教徒的家庭變成了一個大家來解決前生業障關係的「決戰」場所,真夠凄慘可憐的了!上述孫女士據說是已故某著名將軍的夫人。
本篇結語
(1)從光音天來人神話與人由五蘊所成,不生不減,不來不去,顯然互相衝突矛盾。但兩個相反思想,卻同時記在佛經中,為佛教徒所接受,可說實在有趣。
(2)人的生命到底何來?「無明」的「因」是什麼,如何形成?佛教始終沒法說明,使人摸不到根底,祇在表面上兜圈子。
(3)既說上善生天,中善生人,但為何又說天道不如人道?如說天道太享樂,無法追求佛法,那麼,從佛教立場來看,應該改為上善生人,中善生天,強調人道好過天道纔對。
(4)照佛教所說,人與別人的關係,是那麼親密,都是自己父母;但在自己家屬方面,卻又是那麼冷酷,不是討債,便是還債,兩者顯得欠調和。自己家中的任何人,難道就不能信成是自己的前生父母嗎?「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難道不能應用在自己家庭嗎?照佛教信仰,應該可以。這樣,自己的兒子、孫子、妻子、妹子,都變成自己最親愛的父親、母親了。這筆爛帳怎麼得了?太可怕了!
推薦閱讀:
※「六道輪迴」 究竟是怎麼回事?
※因果報應遵循的5大定律!
※美文雅句:懷一顆雲水禪心,簡靜度日,隨緣聚散,輪迴也成了美麗。念起,美至傾城;塵封,幽幽飄香。
※緣起法與生死輪迴之中道觀
※生命的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