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故事,但是不知道怎麼寫,來!看這裡!

【泡書,網路大神作者孵化平台】

何謂三幕劇

無論是編劇或是寫作,「三幕劇」的概念都是基礎且讓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結構,這個概念極其古老,有多古老呢?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他老人家……

顧名思義,三幕劇這個概念發端於舞台戲劇,指的是用三幕完結的劇本,而每一幕的劇情各有其任務,三幕結合才能呈現最精彩的劇情給觀眾。

戲劇的發展遠早於小說,這個經典概念,後來慢慢也被作家們給掌握運用,雖然我們是寫小說的,但畢竟都是說故事的同行。

從您從靈感開始逐步積攢,手上已經累積不少情節與人物的殘片,甚至已經完成故事雛型,但不知如何動筆織就完整故事,那請仔細研究本架構。

一旦掌握了三幕劇結構,就能清晰地理解既有情節如何編排、尚欠缺哪些東西、故事要如何開始與結束。

三幕各自的篇幅長短,通常認為第一幕與第三幕各佔25%,第二幕佔50%,然而這並不是僵硬不可變動的鐵則,只要每一幕的任務各自完成即可。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三幕劇包涵哪些內容。

第一幕

第一幕是故事的開始,觀眾對即將開演的好戲一無所知,在這個階段首要之務是先介紹背景給讀者,故事開展在現代都市呢?還是在異界的大陸?主角是大學生?都市白領?還是城鄉結合部的殺馬特?

在第一幕,需要將故事背景展露出來,部份作品為了累積爆點,一開始可能特意隱瞞,但最遲在第一幕結束前,需要完整地呈現世界架構,說明作品的調性與類型。

其次,在第一幕中需要明確主角的存在,展示其日常生活,並讓觀眾「喜歡」上主角。

(嗯,沒錯,倚天屠龍記是個例外。)

主角不一定要是個品行端方的好人,但身上必須有些可愛之處、有些閃光點,讓人能夠共情,畢竟接下來,讀者將跟隨他的腳步展開令人興奮的冒險,他們總不會希望同伴是個徹頭徹尾的討厭鬼。

在第一幕,主角還沒有真正展開冒險,主角的對手與困境也並未充分揭露,但我們可以預示衝突,為接下來的高潮與事件提供暗示——例如小鎮上發生的怪事、跟蹤主角的陌生人——讓第一幕與第二幕劇情銜接顯得自然,又讓讀者充滿期待。

最後,劇情本身最好能提供懸念,懸念就是「讓人想知道答案的問題」,在第一幕丟出這樣的問題,能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吸引其繼續追讀。懸念的出現越早越好,最好第一頁的第一行就充滿懸疑性。

在第一幕的尾聲,主角將被冒險所召喚,脫離平靜的日常,踏上旅程。

第二幕

自第二幕起,主角開始面對大大大小、接連不斷的衝突。所謂的衝突就是阻止主角達成目標的各種阻礙,不間斷地讓角色身處困境,更能調動觀眾的情緒,勇者出新手村直接斬殺惡龍,肯定不是個值得期待的好故事。

而這一系列的衝突,並不是單純考驗主角、讓他難受,而是串成一條筆直的道路,讓主角朝著第三幕的結局前進,所以在設計劇情時,必須有整體感,主角每克服一道困難,就離終幕更進一步,從頭到尾,劇情必須環環相扣,戲劇張力節節升高。

在奮戰的過程中,主角可以遭遇失敗……

不,應該說主角「必須」遭遇失敗,從低谷中重新崛起的故事更加扣人心弦。而在這抑揚之間,主角也隨之成長、改變。

讀者始終站在主角身邊,見證著他從挫敗中重振旗鼓、狠狠反擊,也看到主角從在磨難中逐步蛻變成熟。

主角的最終目標,依作品類型而有所不同,也許是異界稱霸、也許是抱得美人歸、也許是看穿真相逮捕兇手、也許是長生飛仙。既然主角不同,其目標也各有不同,自然衝突困境也大有殊異。

第三幕

在第三幕,主角解決最後的衝突,而他在故事中的目標可能達成、可能沒達成,也可能達成一部份,視劇情走向,也許主角不會再回到日常生活。

在這一幕,必須揭開所有伏筆,所有遺留未解的謎團都在此解開,無論是不是懸疑或推理小說,最好能準備一個震撼人心的真相。

有些小說非常精彩,但結局收得確實不怎麼樣,所以若想寫出餘味悠長,令人回味無窮的結局,最好從動筆前就開始設計。

三幕演過,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三幕劇的機制

若仔細觀察,會發現無論是電影、小說、漫畫……等作品,三幕劇的架構無所不在。為什麽這架構,經過了兩千多年,依舊如此普遍廣泛呢?

其實三幕劇可以概括為六個字:「觸發」、「衝突」、「解決」。

三者涵蓋一個完整的事件,描述事件時,少了其中任何一段,都會覺得哪邊不對勁。

在創作的過程中,三幕劇也可以有各種變形。例如系列作,其中每一集都符合三幕劇的架構,但全系列也同樣是三幕劇的結構。

例如哈利波特每一集都有完整結局,但直到最後一本,才做掉了他的生平大敵。

「觸發」、「衝突」、「解決」的概念,也可以穿插運用在長篇作品,交錯促進劇情推進,其結構也可以按照個人喜好變化。

例如:

觸發A 衝突A 解決A 觸發B 衝突B 解決B

觸發A 觸發B 衝突A 解決A 衝突B 解決B

觸發A 觸發B 衝突A 衝突B 解決AB

世界充滿著例外

寫作是藝術,而非科學,當你有個極待實現的想法,但與三幕劇(或是任何其他理論)相悖,去他的理論吧,想寫什麽就寫,寫作應該是寫自己喜歡的東西,若在乎其他人的看法,讀者的回饋會告訴你什麽才是對的……

三幕劇式結構有一大好處,就是它把一個2小時的故事劃分成幾個單元,使編劇更容易實行操作。你會發現這種將故事分段的方法非常有效,但是它並不能一蹴而就。

寫作是一個不斷錘鍊的過程,你必須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如何分段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下是能幫助構思三幕劇式結構的一些方法:

1、將每一幕都寫成一段說明

將整個故事寫成一段說明,每一幕只用一個句子。

只用一句話,傳達出某一幕所包含的主題意義。例如,《華爾街》的第二幕可以寫成:「當一個人認識到他因貪婪而迷失自我並傷害了親人時,這種認識就促使他改變了他的價值觀,了解到自覺與親情比金錢更重要。」

請注意這些主題句如何傳遞出復原型三幕劇式結構的戲劇動力。「促使」這個動作,恰發生在第二和第三幕、認知和復原之間。

2、建立及焦點

各幕的建立必須採取漸進的方式。除非你故意要讓觀眾的期望落空,否則你就應當將戲劇高潮一幕幕依序向上疊加。假如你的故事的第二幕及第三幕過於平板,很可能就是因為整個劇本欠缺漸進式的發展,也可能是第一幕透露了太多的情節。

每一幕的結構建立都需要依賴於焦點的建立。

一般而言,每一場戲都應該具備兩種功能:

第一種功能是塑造人物和營造動人的情境,使觀眾投入到劇中;

第二種功能是要推展劇情,特別是得把焦點拉到該幕的戲劇張力所在,並朝化解該張力的方向前進。

例如本傑明帶羅賓遜太太去旅館的戲,就把焦點拉到他是否會與她做愛這件事,更重要的是這場戲最終會使劇情朝著解決這件事的方向前進。

3、人物與動作合一

在復原型三幕劇式結構中,動作線是一幕幕地循序漸進,而人物也是一步步地逐漸改變。如何使動作線的漸進和人物的轉變在速率和時機上互相吻合,可能是創作三幕劇中最難做到的一件事。

以《華爾街》為例,有很多手段可以使巴德脫離傑寇,片中航空公司被收購的危機只是其中之一,而最直接的手段可能是將證管會的調查提前到第二幕進行。

然而,只有航空公司被收購這個危機最能觸動巴德內心的良知和脆弱的感情。因此,這個動作的發生才能真正吻合人物的轉變。

我們建議你同時列出兩條分幕線:一條就動作的發展來列,另一條則就人物的發展來列。一開始你可能會發現,兩條分幕線很不一樣。

不過,當把它們放到故事裡之後,你就會發現它們排列的順序其實是相吻合的。這時你更會發現,用三句話描述的各幕動作說明中,也連帶說明了人物在各幕的發展和轉變。

4、第一幕和第三幕的關係

在復原型三幕劇中,所有的事件都起承轉合,鋪排有序。因此,當故事在第三幕出現敗筆時,往往可以在第一幕找到禍源。缺乏經驗的編劇常會在第二幕結束的地方出現思路阻塞,無法創造出具有說服力的人物轉變。

殊不知,編劇在第一幕就要埋下人物轉變的潛質。觀眾在第一幕就看到了巴德對父親的愛,這樣進入第二幕後他們才能理解這份愛受到了怎樣的傷害,以及此後人物為彌補此傷害做出的相應轉變。只有經過這些仔細的鋪展,第三幕的結局才會順理成章。

5、方向性

在復原型三幕劇式結構中,各幕發展方向相反。大致上,第一幕的高潮猛烈地傾向於上揚與外放。

反之,第二幕的高潮則傾向於下傾與內斂。第三幕的結束則是個大合併——傾向上揚與外放,但不復猛烈。

假使你發現在你的劇本中各幕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那這個劇本可能就只有一幕了。而在我們現在討論的範疇里,發生這種情形的原因很可能是你無意中丟失了復原型三幕劇式結構中的過渡性勝利(位於第一幕結尾處)和沮喪(位於第二幕結尾處)這兩個情節點。如果是這樣,你的故事必定會顯得冷漠而抽離。

這時候,我建議你回頭修正分幕線,在第一幕和第二幕的結尾再加點材料進去。

一個泡泡

第三幕有的時候可以是一個故事的結束,同樣也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推薦閱讀:

看這裡!吉凶徵兆全揭秘
護照到期了怎麼換?操作辦理指南看這裡
腿酸了就跑不動了?擺脫「酸擾」看這裡……
桃花、杏花、李花、梨花傻傻分不清?看這裡!

TAG:故事 | 怎麼 | 知道 | 這裡 | 看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