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把手」情結

儘管這些年在中國有不少「一把手」落馬,不少「一把手」落馬後悔恨不已,但人們還是對「一把手」的位置望眼欲穿,垂涎欲滴,想盡千方百計要弄個「一把手」噹噹,當了「一把手」後更是不擇手段地想保住「一把手」的位置,生怕自己的位置被別人佔了,很多人一旦當上「一把手」,就覺得自己活出來了,高人一等了,一旦走下「一把手」的神壇,就覺得自己人丟大了,不免黯然神傷,甚至一蹶不振。中國人的這種「一把手」情結,近年來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令人十分糾結。本文針對這一現象做一探討。

中國人的「一把手」情結,與中國漢字「一」的基本含義與引申義有緊密的關係。中國文化中的「一」字,內涵非常豐富,變化也很奇妙,《漢語大字典》列了20個義項,這些含義再與其他字詞相組,應用更加廣泛。中國古人還把「一」字作為一個哲學概念使用,更是賦予它豐富的哲學內涵,它主要有兩層涵義:一是指萬物的本源——「道」。《說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二是指由「道」派生的原始混沌之氣。《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列子.天瑞》:「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者為人。」這種哲學概念中的「一」,已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紗。位於「一」前面的只有「道」,位於它後面的是由它派生出來的萬事萬物,好像它無所不能。而「道」 是什麼呢?就是客觀運動規律和軌跡,是宇宙萬物變化的起點,是世間萬物的父母。這種哲學概念對人們思想的影響是巨大的,根深蒂固的。把一個單位的主要領導稱為「一把手」,是一個形象的說法,作為「一把手」的中「一」,是「首」的意思,就是第一的首領。這裡的「一」,意思非常明了,可以說沒有歧義,但「一」字與「把手」結合,就是與「權」結緣了,就會派生出權力、權利,就有了無限的神通,因為它就可以變成為第一的權力,至高無上的權力,也就有了巨大的利益,也就派生出了人們心目中的「一把手」概念。人們對「一把手」的崇拜,往往就是透過「一」字這表層意思看到了它背後蘊含的巨大利益,也就產生了歧義了。因為是第一,在自己所屬範圍內就唯我獨尊了,擁有的權力絕不允許有人挑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因為是第一,人權財權事權都要集於一身,公私可以不分了,可以任意差遣使用;因為第一,說的話就是法律,做的事就是樣板。因為是第一,就不需要監督了。因此,不少人在沒有當上「一把手」之前,做人低調,小心謹慎,工作踏實認真,開拓創新,作風樸實,生活節儉,生怕出現問題,影響自己的大好前程,一旦當上「一把手」,要不了多久,就性情大變,判若兩人。當上「一把手」這種前後態度的變化,並不是這個人本身性格的兩面性使然,而是「一把手」位置特殊所在,各種利益誘惑所致。當然。也與個人自身修養有關,所以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說明,要當「一把手」,個人的修為很重要,也就是要有高尚的品德。「一把手」特殊的位置決定了我們在選用「一把手」時要真正做到把那些「德才兼備」的人選拔到「一把手」的位置上。因為,只有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做了「一把手」,他們才會認為自己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慎用權,要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人民辦事,為人民謀利,權力越大,對自己要求越嚴。他們在「一把手」的位置上鞠躬盡瘁,開拓創新,為國家為民族做出卓越貢獻,真正名垂青史。品德一般的人,做了「一把手」,他們雖然不能用自己擁有的權力為人民辦大事,但他們也不會禍國殃民,出大的問題。但是,如果品德惡劣的人當了「一把手」,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手中的權力是萬能的,就是為自己謀利的武器,拿著人民賦予的權力耀武揚威,作威作福。人們對「一把手」涵義的不同理解,實際上是人們權力觀的外在反映,也是人們道德品質的外在反映,這就為我們如何選人用人提出了標準,畫出了形象。

中國人有「一把手」情結與中國人的「權」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是中國的皇權文化。《詩經.小雅.北山》中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皇權是絕對的第一,所有權力集於一身,把皇帝稱為孤或朕,高高在上,成為孤家寡人,國庫就是皇帝的小金庫,皇家人的吃穿用度光是從裡邊支就行了,從來就沒有公家私人之分,這種文化延續到現在,就是任人唯親,就是公私不分,就是不要規則,不要監督。公家的錢財都想分一點,而「一把手」掌握著單位的人權財權事權,當然也就把單位的一切當作自己的來使用了。其次是中國的道家文化。《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淮南子.詮言訓》說:「一也者,萬物之始也,無敵之道也。」道家文化把「一」和「道」看做是萬物之始,無所不能,人一旦當上了「一把手」,就無所不能了,這種文化的流傳,就演變為領導是萬能的,當然「一把手」更是萬能的了,家長制、一言堂、拍腦袋決策等做法也就很正常不過了。再次是影響中國最深的儒家文化。中國儒家文化中的「三綱五常」,「學而優則仕」、森嚴的等級制度等,無不為現在的「一把手」情結提供了非常多的歷史依據和理論依據。第四是官場文化。長期流傳的「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官場權力文化,可謂根深蒂固,「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不貪白不貪」等官場利益文化,也影響深遠。「官官相護」的裙帶文化,把中國的官場包裹得很嚴,官場利益集團會迅速形成。這種利益集團一旦形成,改革求變就會阻力重重,朝代的變遷,多是經過你生我死的暴力革命推進。正因為如此,中山先生看了中國歷史之後才大筆一揮,寫下「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中國這些傳統文化,有其積極的一面,就是提倡知識分子要積極入仕,為國家為民族出智出力,名垂青史,同時也光宗耀祖,揚眉吐氣。這種文化氛圍也造就了不少勤政之士,廉潔之人。但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就是公私的關係是模糊的,分不清的,這也是與民主法治社會的最大區別。我們現在要建設民主法治社會,它的起點是什麼,公私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你不能一手拿著公共權力,另外一手是私人的,用左手來為右手的利益服務,這不亂套了嗎?這和過去有啥區別呢?現在那麼多腐敗分子犯事就犯在這個上頭。組織上本來把他提拔了,說這權力是人民的,你要為人民服務,他以為這個是大道理,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小道理,也是實話,因為你手裡的權力本來就是人民的,公家的,結果拿過來,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什麼令啊,貪污受賄的令,結果一個一個出事,被刑事追究押進大獄,這個後果也驚人啊!也可悲啊!民主法治時代的權力觀必須是將個人利益和公共權力所追求的利益嚴格區分開來,而不能相互糾纏,公私不分,模模糊糊,既是為公同時也是為私,既是為國家為黨,也是為了給自己摟什麼東西,那哪行,當然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我們現在在體制機制上還有好多環節上也沒有最後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說 ,我們進一步推進改革還有很大的空間。

中國人的「一把手」情結,除受傳統文化影響外,與新時期賦予「一把手」更多的特權也有很大的關係。改革開放後,中國人在市場經濟大潮席捲中,逐漸富裕起來的人們權力意識更濃,隨著權力的下放,「一把手」的特權也被無限放大,特權的誘惑使人們紛紛爭奪「一把手」的位置,一些人不擇手段、不計後果,想盡千方百計也要弄個「一把手」噹噹,這種風氣助長了中國官場的火爆,花樣百出,怪事連連,人們對「一把手」的追逐遠遠超過了對名利的追逐,而得到「一把手」權力的人更是頤指氣使,高高在上,為所欲為了,本來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有多大的權力,相應就應承擔多大的責任,但由於我們對權力沒有監督和限制,給「一把手」的就只有權力了,這種權利被無限放大的後果,就是不少「一把手」手中的權力被異化,致使他們視權力為個人工具,獨斷專行,我行我素,視權力為獲利的手段,以權謀私,貪得無厭,視權力為神秘的光環,追名逐利,在利用權力的同時,更加輕視權力的責任,失職瀆職,忽視權利的規則,幹什麼事都缺乏程序意識。

現在「一把手」的特權可謂多多。從體制內看,改革開放後,我們推行的是法人負責制,「一把手」是單位法人,一個單位的所有權力與權利都被「一把手」所壟斷,「一把手」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單位「土皇帝」。一是權力優勢。在他所執掌的權力範圍內,他處在權力的巔峰,擁有人權財權物權事權,擁有指揮權,決策權,處置權等。二是政治優勢。「一把手」是領導重點培養的對象,出外學習、開會的機會多,跟領導聯繫較多,掌握的資源較多,升遷、平調的機會就多得多。三是政策優勢。所有政策的貫徹執行的程度都由他決定,內部規章制度的制定也由「一把手」一句話。四是聯絡的優勢。不管是縱向聯絡,還是橫向聯絡,都是由「一把手」具體操作,這種聯絡優勢使他掌握著單位的人脈資源。五是項目優勢。單位項目基本上都是由「一把手」所壟斷。從體制外看,一是我們的「官本位」思想非常嚴重,經常出台一些傾斜政策,照顧「一把手」的情緒,滿足「一把手」個人及家人的需求。二是人們對官員特別是「一把手」寵著慣著,習慣看「一把手」的臉色行事,想從「一把手」那裡分得一杯羹。三是沒有對「一把手」的權力進行有效的限制,現在「三公」消費劇增,鋪張浪費嚴重,腐敗盛行,無不與「一把手」的權力不透明有關。

「一把手」的這種種特權,為「一把手」帶來了巨大利益,加劇了人們對「一把手」位置的追逐力度,也猶如一堵厚厚的高牆,把領導者特別是「一把手」與人民群眾隔開了,「一把手」在自己織就的圈子內活動,人民群眾只能在圈子外活動,監督就非常困難了。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一把手」往往遊離在制度之外,我們的規章制度就只能寫在紙上,掛在牆上,根本無法落實在行動上,政令不通,甚至另搞一套也就不足為怪了,「一把手」成天悠哉樂哉也很正常了。前蘇聯部長議會主席雷日科夫說:「權力應當成為一種負擔。當它是負擔時,就穩如泰山;當權力變成一種樂趣,那麼一切也就完了。」據說有一種完美的人生就是:拿沙特工資,住英國房子,戴瑞士手錶,娶韓國女人,包日本二奶,做泰國按摩,開德國轎車,坐美國飛機,喝法國紅酒,吃澳洲海鮮,抽古巴雪茄,穿義大利皮鞋,玩西班牙女郎,看奧地利歌劇,買俄羅斯別墅,雇菲律賓女傭,配以色列保鏢,洗土耳其桑拿,當中國幹部......做到最後一點,前面皆可實現。要是當了「一把手」,那就更容易實現了。

中國人的「一把手」情結,與中國前些年對領導幹部缺乏監督或者說監督不嚴也有很大關係。正如有位犯罪的縣委書記說:「從名義上講,對一個縣委書記有八種監督,但實際上到了我這兒,就只有一種監督,就是自我監督,而自我監督往往是靠不住的。」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政治學中的這條鐵律,成為「一把手」腐敗現象的有力總結。權力過重而沒有約束,必然會失重,最終滑向墮落的深淵。在這一權力異化的過程中,始終存在一個個「監督困局」。我們過去的監督多是體制內的監督,這種監督要都認真才行,也就是要公事公辦,但我們前些年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做到公事公辦。因此,我們的體制內監督也就如同虛設,而體制外的監督,如媒體、民眾甚至包括人大、政協的監督,作用都不大。相對而言,由於「一把手」責任重、職位高,手中掌握的權力比較大,這種「相對權力」加大了監督難度,一旦不正確對待手中權力,擅權謀私,監督失守、制度失靈的風險就加大了。而現實中監督的弱化、虛化,有如「牛欄關貓」、「紙籠鎖虎」,實際上強化了「一把手」的權力。我們現在監督部門雖多,但都有「一把手」,他們在利益上均沾,誰也不想得罪誰,信奉多個朋友多條路,有時還蛇鼠一窩,再加上不少地方為了發展經濟,保持社會穩定,黨委政府認為培養一個「一把手」不容易,或多或少對「一把手」有所袒護,放鬆了管教。一些「一把手」工作能力強,能把領導交辦的工作做好,領導很是欣賞其才能,出現了「一肥飛遮百丑」的現象,領導認為這樣的人不會出現問題,監督人員更不會去動他,身邊的同志認為這種人有上升的空間,而且勢單力孤,無法監督。因此,可以這樣說,現在的監督是體制內的監督,如同擺設,只是做做樣子,嚇唬人罷了,體制外的監督,是心餘而力不足。正因為如此,這些年查處的很多大案要案都不是體制內反腐的傑作,反而要靠體制外的偶然發現,順藤摸瓜而撈到的成果。剋制權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權力得到有效的監督。要通過監督讓權力成為「一把手」的一種負擔,而不是為腐敗開道的工具。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並及時地出台了幹部作風轉變的「八項規定」,習近平主席在今年中紀委二次會議上講話指出:「反腐敗要老虎、蒼蠅一起打」。我們今後的改革應跳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圈子,要從權力上分清公私,真正做到公私分明,徹底打破中國人瘋狂追求「一把手」位置的情結。

一是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正確的權力觀是正確行使權力的基礎和前提。領導幹部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權力觀,才能很好地運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但正確的權力觀不是領導幹部頭腦中固有的,而是通過後天學習、培養教育和長期實踐中養成的。我們黨過去非常注重對領導幹部進行培養教育,通過各級黨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領導幹部,使我們黨始終充滿了朝氣與活力,現在國外不少政要還認為,辦黨校是我黨成功的秘訣之一。正確權力觀的主要內涵應該有五點:一是權利是人民賦予的;二是權力應該為人民辦事;三是權力應該是公私分明的;四是權力應該是講程序的;五是權力必須是受監督的。這種正確的權力觀只有通過對領導幹部的長期培養教育和實踐鍛煉,才能入腦入心。領導幹部也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權力觀,才能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才不會把權力當做為自己謀私的工具。在新時期對領導幹部的培養教育,還是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幹校的主陣地作用,要按照中央黨校「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總體布局,加強對領導幹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中心和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和黨性修養四個方面的教育,培養領導幹部的政治敏銳性,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理論功底,獨特的世界眼光,超前的戰略思維,簡樸的生活習慣,踏實的工作作風。

二是在選人用用人中嚴格標準,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備的人選拔到「一把手」崗位上。古人說:治世之本,惟在得人。毛澤東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我們黨要執好政,最關鍵的還是要選好人,用好人。而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選拔任用又是關鍵中的關鍵。最近有報道說,近年來腐敗的領導幹部,60%是帶病提拔的。這說明,我們在提拔使用幹部中考察不嚴,偏聽偏信較多。一個人本身有問題,不但沒有被查處,反而被提拔使用,這樣做負面效應是很大的,對提拔使用者來說,做壞事的膽子更大,對其他人來說,會爭著效仿。這就給我們在幹部選拔任用中敲響了警鐘,我們如果在幹部選拔任用還是只看到身邊的,只看到有錢有權有關係的,走曲線進選提拔之路,暗箱操作,「有意」培養,突擊提拔,那就非常危險了。在幹部選拔任用中一定要徹底打掉「私」字,拋開關係,扔掉金錢,開闊視野,堅持德才兼備原則,任人唯賢,真正把那些政治上強,業務上精,肯幹事,會幹事,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流砥柱。

三是加大監督力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說到監督,我們過去創造並總結出了很多有效的辦法,早在1945年,黃炎培與毛澤東談到「歷史周期律」時,毛澤東就說我們找到了辦法,那就是人民監督。我們黨在革命和建設幾十年中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從理論到實踐,從政策到法律法規,形成一套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但關鍵是執行不力,處理不嚴,往往是人言大於法理,監督流於形式,一些有權有錢有勢的人遊離於監督的法律法規之外,也可以說,現在是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結成利益集團,多是睜隻眼閉隻眼,得過且過,筆者曾與一位審計局長交談,他說:過去的審計是看被審計者的收支合不合法,現在是看合不合理,合不合情。「法」與「情」雖只是一字之差,但意義完全不同,力度銳減了不少。這只是從審計監督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的監督是怎麼樣的。現在是一個權力極度膨脹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必須把權力這隻老虎關在有效監督這隻鐵籠子里,才能使權力這隻老虎馴服。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監督呢?筆者認為,一是要加快推進民主進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我們必須牢記監督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之一。可以這樣說,領導有沒有問題,是不是腐敗分子,身邊的群眾最清楚。要想反腐取得成效,必須充分依靠人民群眾的監督。二是我們的各級監督機構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履行監督職能,嚴肅查處權力腐敗案件,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掌握的監督權力進行私下交易。三是要科學設置我們的監督機構,使其能真正發揮作用。現在是監督機構眾多,但有貓多不備虎,龍多不治水之嫌,在這點上我應該學一學香港的「廉政公署」,一枝獨秀。四是要加大明察暗訪的力度,做到明察暗訪制度化常態化,嚴厲查處各種腐敗違法案件。五是高級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帶頭轉變作風。

推薦閱讀:

「母子互戀情結」—怪象
淺談《青樓夢》中所蘊含的封建文人的士子情結
歐洲男人的咖啡情結
香港維多利亞港情結
男人的「狐狸精」情結

TAG:中國 | 中國人 | 情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