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期:對話太極推手的 「聽勁」問題
太極推手
宏萬家太極禪話慧館(陳雄) · 2015-12-07 23:26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
關注最專業的太極微信平台
作者/陳雄 ⊙ 編輯/張宏婉
導讀:太極拳推手勝負的關鍵是聽勁,聽勁是懂勁的前提,不但手上要聽,腰胯亦要聽,更重要的是腳上要聽,步法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勝負的關鍵。且聽陳雄老師講「聽勁」。
對話太極推手的 「聽勁」問題
問:太極推手中的「聽勁」是什麼意思?
答:「聽勁」是太極拳對練推手的勁路術語,是指對勁力信息的感知和認識,辨知對方勁路和動作變化的感覺稱為「聽勁」。
問:「聽勁」在太極推手中處於哪個地位?
答:前輩說:「不聽,就不能懂;不懂,就不能走;不走,就不能化;不化,就不能發。」把「聽勁」放在「聽、懂、走、化、發」之首,列在了前提的地位,足見先人對「聽勁」的重視。
問:由什麼決定聽勁感知靈敏度的高低?
答:是由拳架和聽勁基本功、推手功夫的深淺所決定的。走架時全身放鬆以外意要注於神,神要覆蓋全身,觀注全身各處細微的動靜,這樣經久練習全身觸覺自然發達。聽勁基本功由於沒有應對他人攻防動作變化和輸贏心理的影響,所以心靜體松比較到位,練出聽勁的質量也較高,對練推手時,不比勁力,專註於對手的勁路變化,來提高充實自己的聽勁能力。
問:以閉眼推手提高聽勁的練法,功效如何?
答:以閉上眼睛與人對練推手提高聽勁的練法,這是完全依賴接觸部位的觸覺來探聽對方的消息,這種練法的創意來源於盲人特好的觸覺。我認為這樣練法雖然注重於肌膚的觸覺、耳的位聽能力和心靈的感知,但還是缺失聽勁的完整內涵,所以不大看好其功效。少了眼觀的覺察,客觀上是影響聽勁的質量。比如說,推手時盯住對方的眼睛和肩膀,可以幫助判斷對方較大動作的變化。再有閉眼的練法,影響了身體的生理平衡,也影響了整體松沉。「聽勁」是太極推手對他人勁力、勁路、動作變化的一種綜合判斷,要充分利用身體對「聽勁」的功能和潛力。注意體悟這個「聽勁」內涵哦!
問:「聽勁」是用什麼器官來「聽」啊?
答:「聽勁」是耳聽、眼觀及周身肌膚觸覺,覺察和心靈、神經系統的感知。我恩師林墨根先生對此指出:「如何識別對方的來勁?以我識覺、聽覺、觸覺三方面配合起來,對方的來勁是遲還是速,是剛還是柔,是沉還是浮,他的方向、企圖、動機,都要把這些情況探察清楚,這就是知彼的功夫。」
問:推手時雙方的兩手至始至終都在接觸,已有肌膚、肉骨觸覺的勁力、勁路感知,此時「聽勁」還需要用「耳」來「聽」嗎?
答:耳朵是接收聲波及維持身體平衡與識別位置的器官,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聽覺感受器和位覺感受器位於內耳,因此耳又叫位聽器。從這個名稱上可以看出,耳不光是聽覺器官,它還是位覺和平衡感受器官。在推手訓練中位覺和平衡感受器官的靈敏度會隨著訓練程度的提高而增強。從耳部的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可以看出,耳朵能夠感受人體位置變動或直線變速運動以及旋轉變速運動的感受器存在於人的內耳中,是個位覺感受器,所以太極拳的「聽勁」的確還需要用「耳」來「聽」。位覺感受器能感受到的是頭部的位置變動或直線變速運動的刺激,而不是單個肢體的某個動作變化,換句話說,只有當整個人體以一個整體為單位發生位置變化或直線變速運動時,位覺和平衡感受器才能將正確的信息傳入大腦。所以,只有頭部的位置變化和全身的位置變化一致時,也就是只有把太極拳練到「周身一家」時,在太極推手中,位於人頭部耳中的位覺感受器所感受到的人體方位和速度變化的信息才能成為支配全身的方位和速度變化的準繩。
問:用於聽勁的身體部位只限於手臂和手掌嗎?
答:在推平圓、推立圓、單推手、雙推手、定步四正推手、活步四正四隅推手、大捋推手中,雙方的兩手至始至終都在接觸,所以看見聽勁的身體部位在大臂、肘、小臂、手腕、掌心、掌背、手指。如果對練推樁守樁與散推較技,用於聽勁的身體部位則不限於手臂和手掌,原則是對方推按到我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聽勁。胸、肩、腋窩、腹、肋、腿等部位都可以用來聽勁。
問:聽勁的運動規律要把握好哪些要素?
答:聽勁的運動規律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五個要素,一是相互之間的觸摸點(著力點),二是勁的大小。三是勁的剛柔變化。四是勁路的虛實轉化。五是勁的運動方向和路線。
問:什麼是「聽勁」的技術手段?
答:「沾粘連隨」是 「聽勁」的技術手段。
問:「聽勁」有幾個階段?
答:聽勁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骨感聽之,二是皮感聽之,三是毫感聽之。何謂骨感?骨感是之初學者皮感不靈,待拿、擠、按受制時,才知自己已經被動,方才緊急應變。何謂皮感?皮感是指以心意為統率,以沾、粘、連、隨為根本,以肌膚為主導,在推手時,以肌膚感觸覺察彼之左旋右轉、上起下落及輕重變化。帶拳練到相當高級階段時,內氣非常充足,能體現出周身空靈,周身各處皮感相當靈敏。此時與人交手,定是先有毫感傳至皮感,在毫感傳到皮感的一瞬間,已能做出極端靈敏準確的反應。所謂毫感,就是工夫達到五陰五陽(陰陽相等)的境界時,周身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身心進入遺篇靈境、化境,那時毫毛皆空,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之勁初觸我毫毛,我之勁以如彼之骨髓,到達了拳論所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地步。
問:練好聽勁要具有什麼功夫?
答:練好聽勁要有心靜、鬆軟、輕靈的功夫。在與人推手時,聽勁是用心去聽的,用身體去感應的;肢體鬆軟了,做到了屈伸自如的沾粘連隨,就能進行全程聽勁;只有手上輕了,所謂「伸手如把脈」,才能以較高靈敏度聽到別人身上的勁。在與人推手時,這樣就能敏銳地感覺到對方勁力的大小、動向、力點以及其虛實變化,而我自身的勁力大小、動向、力點以及其虛實變化,則不為對方察覺。
問:本門有哪些專練聽勁的基本功?
答:主要是摸牆式聽勁練法,亦有人稱為「抹牆式聽勁訓練」,是一種較為實用的聽勁訓練方法。在訓練中,牆是一個參照物,是一個「尺子」,它是訓練者為訓練「不頂不丟」而制定的一個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訓練者以牆為尺度,手不離牆,在牆面上做劃圓和四正手的單操練習。手臂伸出後,既有向外的膨力,又有適度的彎曲而利於變化。用意體會手臂外側、掌心、掌背、手指與牆面似挨非挨、不即不離的感覺。具體練法和講解見於我的《練習聽勁的抹牆功法》教學視頻。
問:前輩對推手聽勁所說的「挨皮不透骨」是怎麼回事?
答:「挨皮不透骨」,亦有人稱為「刺皮不刺骨」,就是與對方肢體接觸挨及的是手的皮毛,盡量不要透到肌肉或骨骼。使對方沒有多大的感受,為的是不讓對方了解自己,而自己卻能清楚地知道對方的勁路和企圖。
問:老練家對推手聽勁所說的「用脊來聽勁」 是怎麼回事?
答:有位老練家說:聽勁是太極交手的基本,一般來說是以皮膚觸覺,再以意聽勁。很多人在經過一階段的推手練習,最能體會的是手上聽勁靈敏了許多,對方來勁手上就能變,但這種東西到一定層次就長不了了,因為那是梢節。再往下應訓練用脊來聽,因為這裡離發力點最近,這裡聽清了,發出的東西總會比對方快。拳經有云「多誤捨近求遠」。說明許多人只知道手聽和手發,於最直接的離最近發力點的聽和發卻不知道,這就是誤在「捨近求遠」。
問:「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內涵是什麼?
答:「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這句話來自經典的王宗岳《太極拳論》,這是太極拳聽勁的形容詞。形容知覺的敏感性達到很輕、很快的程度。這種聽勁功夫要做到平心、靜氣、精細、神明,稱量對方輕、重、快、慢的內在變化。長期研練體悟,做到如一根羽毛加上手臂就覺得分量在增加的本事;蠅蟲飛得快,但當它象停下來歇腳在某一點的地方,腳還沒停落,我就發覺它的行蹤,這時多麼輕靈的聽勁功夫啊。對方聽勁不好,就不能迅速覺察我內在的變化,是人不知我;我聽勁比對方好,就能迅速覺察對方內在的變化,是我獨知人。只有這樣輕靈的聽勁功夫,才能有戰勝對方的優勢。太極拳推手勝負的關鍵是聽勁,聽勁是懂勁的前提,不但手上要聽,腰胯亦要聽,更重要的是腳上要聽,步法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勝負的關鍵。
問:老練家說的聽勁「稱重」是怎麼回事?
答:推手時,自己的雙手好比一桿秤,以聽勁的方法在與對方雙手或其他肢體部位稱量對方虛、實、輕、重、沉、浮、快、慢的內在分量和變化。
問:老練家說對方的 「硬點」、「滯點」是怎麼回事?
答:「硬點」是受制於對方來勁而動不了的肢體部位,「動不了」似硬物那樣,所以俗稱「硬點」,一般是松不了的造成肢體僵硬。但從「捨己從人」的角度上說,太極推手不是找對方的硬點,而是找自己的硬點。只有你自己沒有任何不圓、不順,才能夠感知對方的勁力,發現對方的硬點。「滯點」是對方不能靈活變化、不舒服之處。如我感知對方的滯點並控制住了,對方就不敢再用力頂碰,若頂碰,對方必自跌出。
問:聽勁中的 「肢體聽,心意聽,神意聽,隨意聽。」是怎麼回事?
答:「聽勁」是太極拳對敵時對對手的一種綜合判斷。聽勁可以「肢體聽,心意聽,神意聽,隨意聽。」而這些「聽」中,所「聽」的內涵是有所不同的。 「聽」,是太極拳獨特語意環境下產生的感念。 「肢體聽」大概意思是講,用自己的肢體接觸對手的部位去感觸對手,去判斷對手,以期準確、精密、全面的了解對手。而這一過程是在粘隨對手時的運動中完成的。「肢體聽」到底聽些什麼呢?個人感覺: 1、聽對手勁源。看看對手的勁是從他身體的哪一個部位發出來的。腰胯源、腳跟源、背脊源、肩肘源、掌腕源的勁各不相同。而太極「聽」勁,要求在對手「先發未至」、「欲發未動」時將它感覺出來。 2、聽對手勁的方向。太極拳的勁往往會有摺疊,聽勁要求感覺出對手勁路真正的方向,不為所惑。 3、聽對手勁的端點。要求將對手「先發未至」、「欲發未動」時的勁,欲作用己身的目標「聽」清楚。看看對手是想打我的中軸還是命門還是其他地方。「聽」與「化」與「發」是相關連的。幾乎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聽即是化,化即是發。拳論雲「粘即使走,走即使粘」就是這個道理。聽勁的高級階段便是「斂神聽細雨」的境界。用神來聽,用意氣來聽,而且聽得入細入微。知道對手陰陽變化,知道對手勁路、經絡中的「尺寸分毫」。4、聽對手勁的大小。5、聽對手勁的運行速度。6、聽對手勁道的剛柔變化。7、聽對手勁路的虛實轉化。
問:有位太極名師說:「既聽他人之勁,又聽自己的勁」,怎樣認識這句話?
答:聽勁是「粘(黏)」的基本工夫,全面的聽勁包含了「聽自己的勁」及「聽他人之勁」。「聽自己的勁」就是要了解自己本身的動態,舉手投足皆要清楚,都要全身一致,若不明白自己內在的變化而要「聽他人之勁」者,無異於緣木求魚者。能明了自己的內在變化後才能「聽他人之勁」,「聽他人之勁」是要了解他人內在的變化,清楚對方那裡用勁使力,那裡緊張,來之勢、去之路為何,這樣才能黏附重量在對方身上。
[本文摘自《博擊》2015年10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