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歌中「意象」的涵義 回復關注者

關於「意象」的涵義,東西方有著不同的理解。中國古人認為意象是指主觀情意與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感物而生之意。而西方人認為意象指的:是詩人所運用的所有語言形式、句子或句子群。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能創造出一首詩來。修辭學把這些語言表達方式分門別類,叫成比喻、明喻、隱喻、借喻、象徵,甚至是神話和寓言。所有這些表達方式的共同點是保存詞的含義的多樣性,而不打破句子或句子群在句法上的統一性。前者側重於感性,後者則偏向於智性。這種差異決定了東西方詩歌的區別所在:東方詩歌中以抒情性為主,西方詩歌中則含有較多的敘事成分。在各種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我國當代的詩歌也發生了變化,意象不只是靜止的,也是運動的,詩歌的抒情性中融入了相當數量的敘事成分。受傳統文化影響較深的人不能認同這一點,感到現代詩歌不如古詩好懂,這應是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就是現代詩歌意象的多義性。詩人筆下的意象具有不同層次的含義。一是詩人看到的客觀世界;二是詩人根據所見創造出來的藝術世界;三是詩人通過藝術世界告訴我們關於世界和我們自己的一些事情,即揭示人類的生存。詩歌的意象就像一般的感覺那樣,再現了現實的多樣性,同時又賦與它統一性。把這一多種特性和形式的矛盾的整體統一起來的因素就是含義。要領悟一首詩,就必須通過意象抓住它的含義。在很多時候,還要溶入自己的人生經歷、體會才能真正領悟一首詩。 從詩歌創作的角度來說,意象對語言具有某種強制性。詞語具有活動性和互換性,一個詞可以用另一個詞來解釋。在散文里可以用許多種方式來講同一件事情,在詩里只有一種方式。比如「裸著,星星閃爍著光芒」和「星星爍著光芒,因為它裸著」說的就不是一回事。第二種說法的力量弱了,從肯定變成了拖拉的解釋。詩意受到了損傷,張力削弱了。意象使得語言喪失了它的活動性與互換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詩歌超越了語言。這樣,我們就回到了前面所說的話題:詩歌產生於語言,通向某種超越語言的東西。因此,詩歌是一種領悟,一種現實中的狀態或存在。
推薦閱讀:

關於知己的名言
關於去香港生寶寶的簡單流程
關於論命的一些啟示(選自某論壇)
關於沖飛露伏之應用
關於詩的意境

TAG:詩歌 | 回復 | 關注 | 意象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