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匠祖師-魯班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國人,今山東滕州人。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鋸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據傳說,有一次,魯班要為國君修一座大宮殿,需要三百根樑柱。於是,他帶著徒弟們上山揮斧砍樹,一連十來天,累得精疲力盡,結果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

眼看動工擇定的吉日快到了,木料還沒備齊,怎麼辦呢?魯班很煩惱,他睡不著,天還沒亮就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突然,魯班覺得手被什麼東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長滿老繭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滲出了血珠。他仔細一看,原來是絲茅草劃的。魯班很驚奇,他摘了一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細齒。魯班心裡一亮,他用毛竹做了一條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絲茅草葉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榦出了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片上的鋸齒就純了。這時,魯班想起了鐵,他跑下山去,請鐵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帶鋸齒的鐵條,用它去拉樹,真是快極了!這鐵條,就是鋸的祖先。有了鐵鋸,魯班和徒弟們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樑柱。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班門弄斧」這句話,就是說誰要在魯班面前擺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見,魯班用斧之純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於是,他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一推,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石磨

魯班四處奔波,給人幹活。 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來休息。旁邊,有一家人正準備做飯,可是沒有麵粉了。他們拿來一些麥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搗。搗麥的人累得滿頭大汗,才搗碎了很少一點。當時,人們都是用的這種辦法。魯班決心改革它,為人們解決困難。又一天,魯班來到另一個地方,恰巧看到一個老太太正在搗麥子。老太太年歲大舉不起石杵,她扶著杵,在石臼里研著麥粒。魯班走過去一看,石臼里的麥粒有不少已經磨成了粉。魯班從這裡得到了啟發。

回到家,魯班找來兩塊石料。他把石料鑿成兩個大圓盤,又在每個圓盤的一面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個圓盤,他還安上了木把。大家都很奇怪,魯班做的是什麼呢?大家都圍過來看。只見魯班把兩個圓盤摞在一起,鑿槽的兩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還裝了個軸。他在圓盤中間放上麥粒,然後轉動上面的石盤,麥粒很快就磨成了麵粉。這就是兩千多年來,在我國農村曾經廣泛使用過的石磨。

雲梯

魯班不僅是能為人民製造各種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個傑出的機械發明家。

魯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諸侯爭霸,戰爭連年不休。那時,每個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牆。守城的將士們關上城門,站在城牆上守衛著。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過是弓箭、長矛之類,很難將城攻下。魯國國君命令魯班製造攻城的器械。魯班想起了自己蓋房子時用過的短梯。踏著短梯,能登上房頂,造一個長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牆了嗎?於是,魯班造出了「雲梯」。這種「雲梯」,能在地上架起來,夠上高高的城牆,上面還可以站人射箭。現代消防器材中的雲梯,就是從這個雲梯發展演變而來的。


推薦閱讀:

440位工匠為一個人服務,男人們到底可以作到什麼地步?
「高級工匠比數控機床還精準」的說法正確嗎?
他是網友眼中的「魯班七號」,60歲時打造了驚艷世界的微縮天壇
尋回失落的工匠精神,不只揮個鎚子那麼簡單
大國小工匠

TAG:木工 | 工匠 | 魯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