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 殯葬業白色暴利? 一場葬禮究竟有多貴?
△民政部:殯葬綠皮書發布
北京市區居民殯葬消費達8萬元
3月25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4~2015)》。
報告指出,由於土地資源短缺,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現墓地緊缺,開始限售墓位。
一般情況下,殯葬消費分為兩部分:殯儀消費與安葬消費。以北京為例,北京地區的殯葬消費平均達到42837元,而市區居民達80000元。其中,殯葬費為10000元,而安葬費約70000元。北京市區居民中等殯葬消費的公墓消費佔整個殯葬消費的87.5%,公墓消費較其他省份較高。
墓地價格居高不下 「墳地產」利潤驚人
調查顯示,在北京,即使到通州、昌平等遠郊區,普通的成品墓「市場最低價」也基本維持在3萬元左右,隔著一條潮白河的北京墓地是臨近河北墓地的三倍,一些市民不得不接受「活在北京、葬在河北」,選擇到河北等地買墓,由此形成了一條「環北京公墓帶」。
以上海福壽園青浦園為例,1平方米不到的平板墓地價格達到7萬元至8萬元,每平方單價是區內新開樓盤價格的數倍之多。記者查閱了距離墓園直線距離只有數公里的青浦新城內的新開樓盤,其價格多在1.5萬/平方米到2.2萬/平方米的區間。
專家分析,墓價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為土地資源稀缺,土地價格過高,公墓需求卻不減。他建議,應建立一套衡量殯葬改革成效的綜合評價體系。建議適量新增公墓,科學、合理規劃現有公墓,以新建生態節地葬方式為主,新建小型墓為輔,杜絕超大墓和豪華墓的存在,對節地生態葬加大政策引導。
殯葬消費成感情消費 奢華攀比
民政部101研究所所長李伯森指出,殯葬費用高還與我國傳統的殯葬觀念有關。「殯葬消費成為一種感情消費,認為花得越多就是心意越足,花多少錢也值。這也造成了殯葬消費中的鋪張浪費、奢華攀比現象。」
骨灰盒養火化:骨灰盒毛利率在50-70%左右
據上海市殯葬協會會長王宏階介紹,全國兩千多家殯儀館,通過服務實現盈利的只有3%-5%,這使得很多殯儀館需要在骨灰盒等殯葬用品的售賣上彌補損失。
「對殯儀館來說,骨灰盒是利潤最高的產品了,除了最經濟型的骨灰盒外,一般的骨灰盒毛利率在50%至70%左右,但是扣掉分攤到其他虧損項目的損失後,利潤在20%至30%。」王宏階說。
以遺體火化為例,根據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民政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火化屬於基本服務,其收費標準實行政府定價,由各地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在成本監審或成本調查的基礎上,考慮財政補貼情況,按照非營利原則從嚴核定。目前,上海市屬殯儀館執行的火化收費為180元,但現在的成本每具已經超過600元。
以墓養守:20年前的繳費水平難以負擔今天的護墓成本
到了墓園,「以墓養守」是現實中不少墓園的選擇。市面上的經營性公墓護墓費一般按照20年收取,但20年前的繳費水平早就難以負擔今天的護墓成本。一家墓園負責人說,不得不通過墓穴的銷售貼補管理上的虧空。
「山東的百齡園公墓、遼寧的回龍崗墓園等均出現了部分墓地使用到期的情況,我們也很關注。對這些超期墓地的處理依然在觀望,但如果家屬長期不繳費,園區將來肯定吃不消,希望能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界定超期墓地的處理。」這位負責人說。
怎麼打破殯葬「怪圈」?《殯葬管理條例》修訂稿有望出台
殯葬行業監管涉及民政、工商、衛生、物價等多個部門,監管主體頗為分散,但民政部門又往往只有行政告知權和制止權,沒有行政處罰權,削弱了對殯葬事務管理職責的履行能力。專家建議,應對殯葬行業前置一定的准入要求,借鑒綜合執法模式,破除監管空白,避免「踢皮球」。
據介紹,現行的《殯葬管理條例》自1997年發布以來至今已有17年,其間雖經數度修改,卻始終不能修訂出台。據了解,《殯葬管理條例》多次修訂未能定稿,主要是由於社會各方面對殯葬的認識還不統一,「厚養薄葬」的觀念還不夠深入。
不過,據民政部相關負責人透露,《條例》修訂工作已明確列入2015年民政部工作計劃,預計年底出台。民政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李健在綠皮書中撰文指出,僅僅修訂《條例》仍難滿足我國殯葬業發展和群眾需求,未來亟須制定《殯葬法》。
來源/新華社 新京報 國際在線
本期監製/宣明棟 主編/江平 編輯/婁越巍
推進殯葬改革,打破殯葬「怪圈」,支持點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