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唐論壇-天象斷代

本收藏為部分介紹有興趣館友請直接點擊"原文來源"有更詳細介紹天象斷代

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張志強

目 錄

第一章 龍鳳天象圖 §1.1 龍鳳紀年 §1.2 龍鳳王朝 §1.3 上帝年表 §1.4 夏朝年表 §1.5 商朝年表 §1.6 西周年表第二章 太初龍鳳圖 §2.1 青帝龍鳳圖 §2.2 神農龍鳳圖第三章 赤帝龍鳳圖 §3.1 龍星圖列表 §3.2 夸父龍鳳圖 §3.3 祝融龍鳳圖 §3.4 炎居龍鳳圖 §3.5 帝釐龍鳳圖 §3.6 后土龍鳳圖 §3.7 少典龍鳳圖 §3.8 共工龍鳳圖第四章 黃帝龍鳳圖 §4.1 匹配圖列表 §4.2 黃帝改元年 §4.3 黃帝登基年 §4.4 雁龍殺蚩尤 §4.5 雁龍殺炎帝 §4.6 黃帝誕辰年 §4.7 作咸池之年 §4.8 黃龍垂鬍髯 §4.9 青龍兩接駕 §4.10 麒麟在攝提 §4.11 黃帝祭河圖 §4.12 黃帝祭洛圖第五章 白帝龍鳳圖 §5.1 稱帝龍鳳圖 §5.2 誕辰龍鳳圖 §5.3 歸天龍鳳圖第六章 黑帝龍鳳圖 §6.1 匹配圖列表 §6.2 白龍營室年 §6.3 瑤虹貫月年 §6.4 乘龍至四海 §6.5 狼狐張之謎 §6.6 登基戴豕年 §6.7 飛龍作承雲 §6.8 黑帝封侯年 §6.9 天穆之若陽 §6.10 元旦標誌星第七章 帝嚳龍鳳圖 §7.1 帝嚳登基年 §7.2 帝嚳生契年 §7.3 帝嚳生棄年 §7.4 春夏乘龍年 §7.5 帝嚳誕辰年 §7.6 帝嚳封侯年第八章 帝堯龍鳳圖 §8.1 龍鳳生翼年 §8.2 后羿射日年 §8.3 帝堯祭洛圖 §8.4 春分在昴年 §8.5 禪舜祭河圖 §8.6 帝堯用舜年 §8.7 封國封侯年第九章 帝舜龍鳳圖§9.1 龍星圖列表 §9.2 旦復旦天象 §9.3 景星若醴泉 §9.4 帝舜祭河圖 §9.5 帝舜攝政年 §9.6 帝舜生死年 §9.7 帝舜祭洛圖 §9.8 西王母之謎第十章 夏禹龍鳳圖 §10.1 五星連珠表 §10.2 神珠貫昴宿 §10.3 白帝精之謎 §10.4 河精授禹圖 §10.5 青龍受命圖 §10.6 青龍入天廟 §10.7 黃龍雙負舟 §10.8 玄龜曳黃龍 §10.9 天雨金三日 §10.10 黑鳳捧月圖第十一章 夏啟龍鳳圖 §11.1 夏後啟與龍 §11.2 舞九代之謎 §11.3 乘兩龍之謎 §11.4 上三嬪之謎 §11.5 珥青蛇之謎第十二章 夏朝龍鳳圖 §12.1 太康角未旦 §12.2 仲康日全食 §12.3 一狐九尾年 §12.4 河伯斗洛伯 §12.5 帝芒十三年 §12.6 十日並出年 §12.7 雉鳴天再旦 §12.8 褒女亡夏龍 §12.9 五星錯行年 §12.10 枉矢射參宿 §12.11 三日並出年 §12.12 泰山三日泣第十三獐 成湯龍鳳圖 §13.1 太甲稱帝年 §13.2 玄鳥生商年 §13.3 白狼銜鉤年 §13.4 成湯祈雨年 §13.5 黃魚雙躍圖第十四章 商朝龍鳳圖 §14.1 桑谷生朝年 §14.2 東九夷來賓 §14.3 丁未祭龍年 §14.4 婦好祭龍年 §14.5 寶雞鳴鼎圖 §14.6 庚子祭龍年 §14.7 甲子祭龍年 §14.8 壬寅祭龍年 §14.9 昃虹飲河圖 §14.10 癸酉日全食 §14.11 乙巳祭龍年 §14.12 乙未祭龍年 §14.13 大龜生毛年 §14.14 有女化為男 §14.15 女子化丈夫 §14.16 嶢崩三川涸 §14.17 夷羊見兩日第十五章 文武龍鳳圖 §15.1 五星六聚房 §15.2 鳳鳴岐山年 §15.3 赤烏流屋年 §15.4 赤爵銜書年 §15.5 文武王年表 §15.6 武王出生年 §15.7 歲鼎克起夙 §15.8 七律天象年第十六章 西周龍鳳圖 §16.1 豆莢吟鳳年 §16.2 定鼎見鳳年 §16.3 雨金鳳凰邰 §16.4 五色貫紫微 §16.5 生鳳於王年 §16.6 伐楚遇大兕 §16.7 雉兔皆震年 §16.8 穆王筮龍年 §16.9 黿鼉為梁年 §16.10 懿王天再旦 §16.11 夷王祭河圖 §16.12 角宿犀牛圖 §16.13 畢昴烹鼎圖 §16.14 辛卯日全食 §16.15 房斗大雷雹 §16.16 楚分野獻龜 §16.17 占卜於大陽 §16.18 有馬化為狐 §16.19 有兔舞於鎬 §16.20 嘒星出雲漢 §16.21 幽王兩日食 §16.22 岐崩三川竭 §16.23 西周銅器譜第十七章 東周參考圖 §17.1 封邰日全食 §17.2 黃龍立鄜畤 §17.3 寶雞鳴鼎圖 §17.4 白兔舞於市 §17.5 玉化蜮射人 §17.6 雨金晉分野 §17.7 彗星入北斗 §17.8 妖星出婺女 §17.9 河赤於龍門 §17.10 漢不見於天 §17.11 晉國青虹見 §17.12 洛絕於周室 §17.13 淇絕於舊衛 §17.14 丹水三日絕 §17.15 晉河絕於扈 §17.16 河水赤三日 §17.17 河赤於龍門 §17.18 雨黍於齊室 §17.19 雨碧於楚郢

[此貼子已經被國人於2009-11-11 10:09:03編輯過]


第一章 龍鳳天象圖

遠古的歷史充滿了太多的迷霧,關公戰秦瓊的說法比比皆是,從黃帝到夏禹的2千3百年歷史被《史記》說成了五人歷史,時不過300年。好在古文獻記載了大量的特定天象,據此可以撥亂反正,讓現代人看到一個萬年王朝。

伏羲約在公元前25800年,神農約在公元前7000年,帝釐在BC4652年繼位,黃帝在BC4378年繼位,白帝在BC3265年繼位,顓頊在BC2819年繼位。從伏羲到漢武帝,牽牛星繞地球整整轉了一圈,歷時25770年。

自從盤谷伏羲起,兩萬餘年到黃帝。五帝三聖又三代,上古王朝一輪紀。

盤谷即盤古,亦即崑崙。伏羲給崑崙留下了邰城(八掛邰)之名,神農給崑崙留下了姜水灣(姜水面)之名,帝柱給崑崙留下了柱州(神州)之名,帝斄給崑崙留下了斄城(麥來城)之名,帝釐給崑崙留下了釐城(小麥城)之名,黃帝給崑崙留下了姬水坑坑之名。

§1.1 龍鳳紀年

傳說中的盤谷(古)、崑崙實際是姬水邰城(與秦漢邰城略有區別),亦即周人的宗周。龍起源於崑崙禪龍(黃鱔古名,讀顫龍),升華於崑崙地形,興盛於天象和曆法。

在天象中,五星聚為龍,四星聚為鳳,三星聚為龜。古人用禪龍祭祀五星聚,因而五星聚稱為龍星(非東宮之恆星)。希臘人用鳥獸表示恆星,產生了現在的星座學說。中國人用鳥獸表示行星,產生了龍鳳文化。思維方式不一樣,天象成就同樣偉大。

東周時,計時星象學演變成了純粹的占星學,並泛濫成災,龍被神秘化和變態化,因而葬送了龍鳳文化。真正的龍鳳文化是三言兩語的行星運動,因而記載了上帝年代。

按照龍鳳圖斷代,簡單而神奇,無與倫比。古人常以天象記事、冠名,並選擇吉日天象行事和祭祀,這就為現代人找到事件的發生時間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文獻資料。

1.1.1 神奇天象

龍鳳是變化多端的天象圖,知道了龍鳳圖,就可以知道上古事件的確切時間,甚至可以精確到時分秒。木星之位可定歲年,太陽之位可定月份,月亮之位可定日時分秒,五星之位可定歲期。按照現代科技,不難實現五星的大體位置到精確位置的一一對應,因此可以進行精確的歷史斷代。

通常被當作「神話」的東西大多是特定的天象,比如,「鳳凰翔庭、麒麟游苑、青龍接駕、黃龍負舟、鳳鳴岐山、赤嚼銜書、赤烏流屋、雉兔皆震、有馬化狐、黿鼉為梁、雨金咸陽、兔舞鎬京、赤爵生鳶、大龜生毛,雙兔生角、枉矢射參、素車玄駒、玄鳥生商、大星貫昴、白狼銜鉤、一狐九尾、寶雞鳴鼎」等等,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記事天象。雖然自東周以來,一直無人知其含義,但只要知道「龍是五星聚」,就不難揭開其謎。

每一個天象記載都是一幅妙趣橫生的歷史畫卷,先舉4例,以示說明。需要注意的是,象形的東西都是長期的經驗積累和感覺積累,沒有絕對的道理,單一的個例可能都是「牽強附會,胡說八道」,既可以說像,也可以說不像,但大量的「巧合」就不再是胡說八道了,而是象形文化、統計規律。

(1)在「雉兔皆震」中,「雉」指雉形四星聚,「兔」指月亮,「震」指東方。「雉兔皆震」的意思是「四星捧月,同出東方」,這是周昭王船覆漢江時的天象。

《紀年》曰:「昭王十九年,天大曀(日出前的大黑暗),雉(四星聚)兔(月亮)皆震(同出東方),喪六師於漢」。

查軟體Skymap32可知,「雉兔皆震」是BC969-8-8日的特定天象。當日早晨,四星捧月,同出東方,形若雉兔,橫貫紫薇。因此周昭王船覆人亡的具體時間是BC969-8-8日早晨。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雉兔皆震」等價於「五色貫紫微」,同一天象的不同描述可以相互印證。

《紀年》曰:「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月亮與四星聚)貫紫微(小熊座)。其年,王南巡不返」。

「五色光」就是四星捧月的「雉兔」。既然周昭王去世於BC969-8-8日早晨,自然周穆王50歲繼位,在位55年的神話不攻自破。

「鳳兔貫紫薇」的天象在BC974年(建子,昭王14-4-8日)也出現過,並且為文獻精確記載。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紀年》與《周書異記》等曰:「昭王十四年四月八日,恆星(指太陽)不見(日落之後),五色光氣(月亮與四星聚)入貫紫微(小熊座),遍於西方(日落之處),盡作青紅色(木星與火星在頂部)」。

相互比較,相互印證,天象斷代,精確可靠,無與倫比,可以糾正文獻的錯訛和張冠李戴,去偽存真。一兩個天象可能不能說明什麼,但系統的天象匹配和整體的自然和諧便是最好的科學證據。

(2)在「大龜生毛」中,「大龜」指「王八形四星聚」,「毛」指「昴宿」。 「大龜生毛」指「八字形四星聚出現在昴宿」,這是紂王的登基天象。

《搜神記》曰:「商紂之時,大龜生毛,(雙)兔生角,兵甲將興之(天)象也」。

查軟體Skymap32可知,「大龜生毛」是BC1091-4-13日的特定天象,帝紂登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BC1081-6-23日(帝紂11年),五星捧月,雙兔形五星聚出現在角宿,這一特定天象稱為「雙兔生角」。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兔在角宿」每月都有,沒有稀奇可言,唯有「雙兔生角」才是特定天象。

《搜神記》的記載本來很清楚,「大龜生毛、雙兔生角」是天象,無可厚非,只因「雙兔、天象」簡寫為「兔、象」而被當作不可理解的神話看待,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已。

(3)在「一狐九尾」中,「一狐」指狐形五星聚,「九尾」指狐尾位置的黃道九星。

查軟體Skymap32可知,BC1911-6-20日,出現了「一狐九尾」天象。斗柄位的獅子座5星與 「木、金、土」3星及月亮1星構成狐形青龍的「9星尾」。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紀年》曰:「夏帝杼2年,征於(望於)西海(訛為東海)及三壽(斗柄),得(見)一狐九尾(天象)」。

北斗七星每天都徹夜掛在天空,故稱為永不落的長壽星,特別斗柄三星「瑤光、開陽、玉衡」稱為「三壽星」,簡稱為「三壽」。

天文「東海」指「東天界的日出前天象」,天文「西海」指「西天界的日落後天象」。原文的「東海」實際是天文「西海」的地理誤解導致的訛傳,本意指黃昏時「一狐九尾」出現在西部天空。

《山海經》曰:「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青丘之國在其北,有狐九尾」。

「青丘之山、青丘之國」指「木星與北斗壽星之間」,青龍如狐,而九星為尾。九尾狐是狐形青龍在北斗之位形成的特定「九尾天象」,不是長了九個尾巴的生物狐狸。「其狀如狐而九尾」,明確指出是象形描寫。

(7)「寶雞鳴鼎」天象源於武丁,再現於秦文公,「寶雞」得名於天象。

BC1228-12-25日(建丑,武丁29-12-戊申),鳳凰在天秤座,「水、金、火」三星像鼎足而立,「水、金、火、土」四星則像一個長尾野雞。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紀年》曰:「武丁二十九年,肜祭太廟,有雉來。詩云:雉之朝呴」。

「雉朝鼎鳴」是BC1228-12-25日天象,恰與武丁登基祭父時的「丁未青龍」相距29年。「雉」指錦雞形四星聚。

《殷本紀》曰:「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祖乙曰:王勿憂,先修政事」。

《尚書序》曰:「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而雊。祖乙訓諸王,作高宗肜日之訓」。

「飛雉升鼎」指四星若長尾野雞,三星若鼎足,「雊」指雄雞鳴叫的樣子。

《書?高宗肜日》曰:「高宗肜日,越(夜)有呴雉」。

秦文公19年時,類似天象再現,秦人借武丁的「寶雞鳴鼎」而稱新都陳倉為「寶雞」。

邰地是秦人的封侯之地,宗周邰城是秦人的立國之都。秦文公16年(BC750年)開始,秦人用1年多時間終於打敗了禮泉的滅周犬戎,名義上將邰城歸還給了周人,實際上仍然管轄著,只是將秦都從邰城遷到了陳倉。

《秦本紀》曰:「十六年,文公以兵伐(禮泉之滅周犬)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豐(誤為岐,犯邏輯錯誤),岐以東(秦邰縣等)獻之周(,並於18年末遷都於陳倉)」。

「秦文公歸還宗周邰城,遷都陳倉」的歷史被司馬遷遮遮掩掩,含糊而過。秦文公歸還邰城、遷都陳倉的時間大體是18年末,營建陳倉之時出現了「寶雞鳴鼎」天象,因而修建了陳寶祠。

BC748-12-17日(建亥,秦文公19-1-24),再現「寶雞鼎鳴」,於是秦文公修建了陳寶祠。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秦本紀》曰:「秦文公十九年,得陳寶」。

「陳寶」指為紀念「寶雞鼎鳴」而修建的陳寶祠。

《漢書?郊祀志》曰:「文公獲若石雲,於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來,若雄雉,其聲殷殷雲,野雞夜鳴,以一牢祠之,號曰陳寶」。

原文有傳訛之處,真正的含義是:文公見四星若山石入雲,於陳倉北阪城設祠祀之。四星之神態,猶如長尾野雞,其神態殷人稱為:寶雞鳴鼎。秦人設祠祀之,號曰陳寶。

「其聲殷殷雲,野雞夜鳴」的本來面目是「其神(態)殷人云:寶雞鳴鼎」。

「若石雲」的本來面目是「四星若山入雲」,這也是寶雞「雞峰山」的得名天象。下圖左為上,右為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寶雞」得名於秦文公的遷都天象,創意則來自於武丁天象。

按照天象,讀不懂的神話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比如,「夸父追日」是BC4419-6-19日的天象。「龍抬頭」是BC4416-2-25日的天象。「河出圖」是BC4372-2-17日的天象。「洛出書」是BC4365-8-8日的天象。「黑帝亡,三日升」是BC2765-6-30日的天象。后稷的「大腳印」是BC2190-2-12日的天象。「后羿射日」是BC2173-6-24日到BC2173-7-4日的「十日」天象。「嫦娥奔月」是BC2173-7-6日的天象。「夏無道,三日照」是BC1626-2-18日的天象等等。

1.1.2 龍鳳文化

五星在太陽的同側,偏日角大於10度(可以勉強到6度),並且跨度小於90度(可以勉強到120度)時,稱為五星聚。古人將五星聚賦予生命,比作「龍」,稱為「龍星」,龍星是五行之精,即五行星運行之聚,而不是蒼龍東宮中的恆星。將四星聚賦予生命,比作「鳳」,稱為「景星」。將三星聚賦予生命,比作「龜」,稱為「三日、彗星」等。

龍星的頭星是實際看到的最頂星,即遠離太陽的一端。如果龍星的頭星為「金、木、水、火、土」,則依次稱龍星為「白龍、青龍、黑龍、赤龍、黃龍」。龍和鳳既可以按照頭星和尾星的位置來定位,也可以按照月份和頭星的位置來定位,後者更方便些。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木星靠近土星是有規律的,龍一定出現在木星靠近土星的年份,反過來不一定,即木星靠近土星之年,可能出現龍,也可能不出現龍。在木星與土星靠近之時,龍星的形成主要與火星、金星、水星的順行和逆行有關。龍的出現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嚴格意義下的黑龍未曾發現過,顓頊的黑龍另當別論,白龍最為罕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龍和鳳的分類和象形描述構成了內容極其豐富的龍鳳文化。例如,甲字龍稱(四蹄龍、「F」形龍)為龍馬或舟車,玄宮白龍為黑龍,玄宮鳳凰為玄鳥,玄宮甲字龍為玄駒等等。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弧形鳳凰別稱為黃雲、白雲、青雲、景雲,共月鳳凰別稱為五鳳、五色光等等。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線形赤龍稱為赤烏,線形鳳凰稱為麒麟。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龍和鳳大約有2萬8千年的歷史,龍和鳳的出現記載了行星的運動,因而成了客觀上的計時工具。龍的出現預示著真龍天子的誕生,鳳的出現預示著大吉大利,自古為帝王崇拜。「三日」的出現常常與天災人禍結伴。

龍高比較大、龍長比較小時,龍的質量比較好。龍長比較小意味著連珠性比較好。龍高比較大意味著可視性比較好。天象是自然變化,智者善於利用,事件與天象的結合保留了歷史時間。

1.1.3 天象要素

知道月份,龍的位置完全由龍頭的位置確定。龍頭的位置,粗一點用12星座表示,細一點用二十八宿表示,沒有必要用黃經度數表示。

古人將黃道分為4宮、12次、28宿。東、西、南、北四宮指龍的出現位置。龍所在的東宮為龍的正宮,西宮為龍的水宮。

有必要了解一下28宿在黃道上的投影位置,這是古人定位龍鳳的坐標體系。

(1) 東宮由室女座(鶉尾)、天秤座(壽星)、天蠍座(大火)構成,七宿為角、亢、氐、房、心、尾、箕。其中房宿位置比較重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2) 南宮由雙子座(實沈)、巨蟹座(鶉首)、獅子座(鶉火)構成,七宿為井、鬼、柳、星、張、翼、珍。其中翼宿位置比較重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3)西宮由雙魚座(諏訾)、白羊座(絳婁)、金牛座(大梁)構成,七宿為奎、婁、胃、昴、畢、觜、參。其中畢昴位置比較重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4) 北宮由人馬座(析木)、魔蠍座(星紀)、寶瓶座(玄枵、天黿、天廟)構成,七宿為斗、牛、女、虛、張危、室、壁。其中斗、牛、虛位置比較重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五星聚房」是「坐龍庭」的本意。「龍星高照」、「龍游四海」和「龍飛鳳舞」等既是吉祥之兆,也是五星運動。

古天子的代表人物是「一皇五帝、三聖三王」,可稱為十二上帝。一皇指青帝伏羲。五帝指赤帝神農、赤帝釐、黃帝軒轅、白帝宣、黑帝顓頊。三聖指帝嚳、帝堯、帝舜。三王指夏禹、成湯、周文王。

§1.2 龍鳳王朝

按照龍鳳圖,中國的王朝可以繼續向上追溯,遠古的歷史遠非教科書的簡單描述,而是一個更為複雜的體系,按照時間次序排列的上古朝代年表如下:

(1)青帝朝 約始於BC25800年,歷時約19000年,都於邰城。伏羲冢高10米,在邰,毀於1975年。(2)神農朝 約始於BC7000年,歷時約2100年,都於邰城。(3)赤帝朝 始於BC4652年,歷時274年,都於邰城。(4)黃帝朝 始於BC4378年,歷時1113年,都於邰城。黃帝冢高15米,在邰,毀於1997年。(5)白帝朝 始於BC3265年,歷時446年,都於邰城。(6)黑帝朝 始於BC2819年,歷時617年,都於邰城。(7)三聖朝 始於BC2202年,歷時94年,主都邰城。(8)夏 朝 始於BC2108年,歷時486年,三次都邰。(9)商 朝 始於BC1622年,歷時577年,初都邰城。(10)西 周 始於BC1045年,歷時275年,穆王17年後都邰。

上古十個王朝,除了青帝朝、神農朝的界限因技術原因不太明確外,其它朝代的界限都已經全部探明,可以明確界定的中華歷史到2014年是6666年。

§1.3 上帝年表

中國的古代文獻記載是十分豐富的,只是真偽難辨,按照龍鳳圖不難整理成有序系統,據此確定的上古天子的部分年表如下:

1.3.1 黃帝年表

黃帝出生於BC4416-2-25日,封侯於BC4396-4-12日(20歲),稱王於BC 4390-9-6日(26歲),殺蚩尤於BC4379-10-10日(37歲),作《咸池》於BC4378-2-13日(38歲),稱帝於BC 4378-7-10日(38歲),殺炎帝於BC4378-7-21日(38歲),作《神策》、改元於BC4375-1-22日(41歲),祭河於BC4372-2-17日(44歲),祭洛於BC 4365-8-8日(51歲),作《宛朐》於BC4356-1-22日(61歲),去世於BC4334-6-16日(82歲)。在侯位18年,在帝位45年,享年82歲。

1.3.2 白帝年表

白帝出生於BC3303-2-14日,封侯於BC3276年(27歲),稱帝於BC3265-6-4日(38歲),去世於BC3213-5-21日(90歲),在侯位11年,在帝位53年,享年90歲。

1.3.3 黑帝年表

顓頊出生於BC2849-10-28日,封侯於BC2829年(20歲),稱帝於BC2819-7- 21日(30歲),改元於BC2807-2-26日(42歲),作《承雲》於BC2787年(62歲),去世於BC2765-6-30日(84歲)。在候位10年,在帝位55年,享年84歲。

1.3.4 帝嚳年表

帝嚳出生於BC2252年,生帝摯於BC2234年(18歲)左右,封侯於BC2232年(20歲),生殷祖契於BC2220-2-7日(32歲),生帝堯於BC2210-5-25日(42歲),稱帝於BC2202年(50歲),生周祖棄於BC2190-2-12日(62歲),去世於BC2182年(70歲),在侯位30年,在帝位21年,享年70歲。

1.3.5 帝堯年表

帝堯出生於BC2210-5-25日,佐帝嚳於BC2195年(15歲),封侯於BC2187年(23歲),稱帝於BC2173年(37歲),祭洛於BC2170年(40歲),用舜於BC2158年(52歲),祭河、禪舜於BC2152年(58歲),去世於BC2141年(69歲),在侯位14年,稱帝33年,享年69歲。

1.3.6 帝舜年表

帝舜出生於BC2178-6-2日,任太尉於BC2158-3-11日(20歲),攝政於BC2151年(27歲),稱帝於BC2138年(40歲),命禹為司空於BC2125年(53歲),命禹攝政於BC2114年(64歲),去世於BC2111年(67歲),攝政13年,親政28年,享年67歲。

1.3.7 夏禹年表

夏禹出生於BC2152-2-18日,任大臣於BC2131年(21歲),治水於BC2128年(24歲),任司空於BC2125年(27歲),攝政於BC2114年(38歲),封夏後於BC2112年(40歲),稱帝於BC2108年(44歲),去世於夏後啟2年8月,即BC2086年7月,任大臣23年,在帝位22年,兩者合計45年,享年66歲。

1.3.8 夏啟年表

夏後啟出生於BC2134-1-27日,稱帝於BC2087-7-23日(47歲),去世於BC2067年(67歲),在位21年,享年67歲。

1.3.9 成湯年表

成湯出生於BC1657-12-24日,稱王於BC1641年(17歲),克夏於BC1625年(32歲),稱帝於BC1622年(35歲),去世於BC1616年(41歲),稱王26年,包括稱帝7年,享年41歲。

1.3.10 文王年表

周文王出生於BC1115-7-7日,繼位於BC1101年(14歲),讓位於BC1056年(59歲),去世於BC1050年(65歲),在位44年,稱王51年,享年65歲。

1.3.11 武王年表

周武王出生於BC1097年,繼位於BC1056年(41歲),克商於1045年(52歲),稱帝於1045年(52歲),去世於BC1043年(54歲),稱王11年,稱帝3年,在位14年,享年54歲。

§1.4 夏朝年表

按照龍鳳圖確定的夏代年表如下。

(1)夏 禹 BC2108年登基,稱帝22年,都邰。(2)夏後啟 BC2087年繼位,稱帝21年,主都邰。(3)帝太康 BC2066年繼位,稱帝37年,29年時失政。(4)帝仲康 BC2029年繼位,稱帝7年。(5)帝 相 BC2022年繼位,稱帝28年。(6)寒 浞 BC1994年在位40年。(7)帝少康 BC1954年登基,稱帝42年,都邰,18年遷都。(8)帝 杼 BC1912年繼位,稱帝27年。(9)帝 芬 BC1885年繼位,稱帝44年。(10)帝 芒 BC1841年繼位,稱帝58年。(11)帝 泄 BC1783年繼位,稱帝25年。(12)帝不降 BC1758年繼位,稱帝59年。(13)帝 扃 BC1969年繼位,稱帝18年。(14)帝 廑 BC1681年繼位,稱帝8年。(15)帝孔甲 BC1673年繼位,稱帝9年。(16)帝 昊 BC1664年繼位,稱帝3年。(17)帝 發 BC1661年繼位,稱帝6年。(18)夏 桀 BC1655年繼位,稱帝31年,後期都邰。

§1.5 商朝年表

按照龍鳳圖確定的商代年表如下,其中括弧內表示有一定根據但無法核定的年份。

(1)成 湯 BC1622年繼位,稱帝7年,都邰。(2)外 丙 BC1615年繼位,稱帝2年,都邰。(3)仲 壬 BC1613年繼位,稱帝4年,都邰。(4)太 甲 BC1609年繼位,稱帝12年,7年時遷都。(5)沃 丁 BC1597年繼位,稱帝19年。(6)小 庚 BC1578年繼位,稱帝5年。 (7)小 甲 BC1573年繼位,稱帝17年。(8)雍 己 BC1556年繼位,稱帝12年。(9)太 戊 BC1544年繼位,稱帝43年。(10)仲 丁 (BC1501年)繼位,稱帝11年。(11)外 壬 (BC1490年)繼位,稱帝15年。(12)河亶甲 (BC1475年)繼位,稱帝9年。(13)祖 乙 (BC1466年)繼位,稱帝19年。(14)祖 辛 (BC1447年)繼位,稱帝16年。(15)開 甲 (BC1431年)繼位,稱帝20年。(16)祖 丁 (BC1411年)繼位,稱帝32年。(17)南 庚 (BC1379年)繼位,稱帝29年。(18)陽 甲 (BC1350年)繼位,稱帝17年。(19)盤 庚 (BC1333年)繼位,稱帝28年。(20)小 辛 (BC1305年)繼位,稱帝21年。(21)小 乙 (BC1284年)繼位,稱帝28年。(22)武 丁 BC1256年繼位,稱帝59年。(23)祖 庚 BC1197年繼位,稱帝7年。(24)祖 甲 BC1190年繼位,稱帝33年。(25)馮 辛 BC1157年繼位,稱帝4年。(26)庚 丁 BC1153年繼位,稱帝6年。(27)武 乙 BC1147年繼位,稱帝35年。(28)文 丁 BC1112年繼位,稱帝13年。(29)帝 乙 BC1099年繼位,稱帝9年。(30)帝 紂 BC1091年繼位,稱帝46年。

§1.6 西周年表

按照龍鳳圖確定的西周年表如下:

(1)武王 BC1046-12-21至BC1043-12-14,稱帝3年,在位14年,都鎬。(2)成王 BC1043-12-15至BC1011-12-21,稱王32年,親政26年,25年時遷都於洛。(3)康王 BC1011-12-26至BC988-12-6,在位23年,都洛。(4)昭王 BC988-12-7至BC969-12-6,在位19年,都洛。(5)穆王 BC969-12-7至BC923-12-8,在位46年,17年時遷都於邰。(6)共王 BC923-12-9至BC900-12-23,在位23年,都邰。(7)懿王 BC900-12-24至BC893-12-5,在位7年,都邰。(8)孝王 BC893-12-6至BC884-12-26,在位9年,都邰。(9)夷王 BC884-12-27至BC854-12-25,在位30年,都邰。(10)厲王 BC854-12-26至BC832-12-21,稱王37年,在位22年,都邰。(11)宣王 BC832-12-22至BC782-12-9,稱王50年,親政36年,都邰。(12)幽王 BC782-12-10至BC771-12-7,在位11年,都邰。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11-3 8:57:14編輯過]

2009-10-25 16:16:00

國人

等級:超級版主文章:10249積分:58500魅力:25875現金:128822金幣:200近訪:2010-4-26 21:15:00註冊:2006年6月21日查看:個人文集個人精華

第 3 樓


邰氏姜辛苦了!

2009-10-25 16:35:00

國人

等級:超級版主文章:10249積分:58500魅力:25875現金:128822金幣:200近訪:2010-4-26 21:15:00註冊:2006年6月21日查看:個人文集個人精華

第 4 樓


(7)「寶雞鳴鼎」天象源於武丁,再現於秦文公,「寶雞」得名於天象。

————挺有意思的!

2009-10-25 16:36:00

毛天哲

等級:論壇遊民文章:72積分:572魅力:273現金:1121金幣:0近訪:2010-4-27 2:41:00註冊:2009年6月27日查看:個人文集個人精華

第 5 樓


我很信服邰氏姜先生的研究。

講的很有道理的。

2009-10-25 23:01:00

乾坤客

等級:論壇遊俠文章:195積分:1566魅力:732現金:3066金幣:0近訪:2010-4-21 10:22:00註冊:2009年5月3日查看:個人文集個人精華

第 6 樓


張先生好。這篇文章功力深,小生佩服。小生覺得先生的那個程序在斷代上用處最大,可以將青銅器曆日的各種絕對年代列出來,能夠省去不少計算之苦。這是小生一直在追蹤先生文跡的一個重要原因。商周五星聚很值得重視,龍鳳文化中龍鳳的艷色和月份的對應亦很重要,「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能看出這是說的一個月份,即子月。先生的宣王即位年與小生所斷相同,由此可知,先生恐怕也把晉侯蘇鍾當作了宣王器。小生想向先生行個拜師禮,以後好直接討教,不知先生可答應否?

2009-10-26 2:43:00

乾坤客

等級:論壇遊俠文章:195積分:1566魅力:732現金:3066金幣:0近訪:2010-4-21 10:22:00註冊:2009年5月3日查看:個人文集個人精華

第 7 樓


昭王年有個參考數據,那就是在昭王年間,當有甲寅年,非此,昭王斷代不會正確。這是小生的個人看法,請先生重視。

2009-10-26 2:50:00

邰氏姜

等級:業餘俠客文章:278積分:4067魅力:1889現金:7603金幣:0近訪:2010-4-26 18:00:00註冊:2006年7月26日查看:個人文集個人精華

第 8 樓


第二章 太初龍鳳圖

中華文明的三要素是「曆法、文獻、崑崙」。曆法創立於伏羲,其重要性在於記錄了日月五星運動,建立了可靠的時間坐標系統。文獻是文字和文明的記載軟體和不朽載體,其重要性在於世世代代的傳承性。硬體可以消亡,但記錄硬體的軟體在中國從未簡斷過和消失過,這是西方文明望塵莫及的特徵標誌。古崑崙即宗周邰城,這是中華文明的子宮環境和搖籃環境,五穀源出這裡,漢字源出這裡,上古王都在這裡,夏禹的治水工程在這裡。

龍鳳起源於伏羲年代,《左傳》曰:「太昊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不提伏羲則無源,提到伏羲則說不清楚,只好勉為其難,儘力而為。

§2.1 伏羲龍鳳圖

伏羲別稱「天皇、玉皇、地皇、太皇,天帝、太帝、玉帝、上帝」等,遠離現在2萬8千年,遠比人們的想像要早。伏羲的偉大在於他創造了曆法,保留了遠古天象,可以說中國的曆法已經有了2萬8千年的歷史。

2.1.1 太初元年

伏羲元年的天象是「甲子日,冬至,日月在牽牛,青龍在室女」。不計五星間距及次序的伏羲龍鳳圖大體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現代科技水平不足以找到這一天象的具體日期,但給出一個大體的年代並不困難。牽牛星的黃經速度為(50.29/3600)度/年,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

360/(50.29/3600)=25770.53年。

從伏羲的「冬至在牽牛」到漢武帝的「冬至在牽牛」,牽牛星相對地球轉了一圈,持續時間為25770年,換句話說伏羲元年大體在BC25875年。

軟體Skymap32隻能搜索到BC4700年,其它軟體類似。不能找到伏羲天象的公曆對應只是技術原因。

2.1.2 文獻根據

伏羲天象的記載主要有下列文獻。

(1)《路史》引古籍言:「三朝(木星、火星、土星)聚於攝提(牧夫座),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起於天關(牽牛),所謂太初曆也」。並自作注曰:「神農(實指伏羲)之歷,自曰太初,非漢之太初也」。

「七曜起於天關」包含了「冬至在天牛」。距離現在最近的「冬至在天牛」是漢武帝的太始元年,即BC105年,其中日、月、牽牛在270度的具體時間是BC105-12-24日(癸亥)8時,第二天甲子。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漢武帝的「日、月、牽牛」在270度時沒有五星聚,所以「三朝聚於攝提,七曜起於天關」的時間不是漢武帝時的天象,只能是伏羲時的天象。

伏羲創立的曆法,名曰「太初曆」。太初之時,冬至在牽牛。伏羲紀元滿足天象「冬至在牽牛」和「甲子日,朔旦逢冬至,青龍在室女」。

(2)《尚書?考靈曜》曰:「天地開闢,曆元紀名,月首甲子、冬至,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初度。日月若懸璧,五星若編珠,甲子青龍攝提格孳(甲子日,青龍在牧夫座)」。

這個記載很清楚,伏羲天象的意思是「伏羲甲子日,朔旦逢冬至。冬至在牽牛,三朝在牧夫。歲星帥五維,七曜聚室女」。大體說,伏羲紀元的日、月、牽牛黃經為270度,五星黃經在170度~240度之間,木星、土星、火星黃經在170度~210度,木星靠近180度。

(3)《春秋緯?命歷序》曰:「地形始於崑崙(邰城),日月五緯俱起牽牛(龍起牽牛)。天皇出焉(伏羲誕辰天象),乘風雨(龍在畢昴,即建子3月與5月之間),夾日月以行(龍在日月之間,即初2與初6之間)。定天之象,法地之儀。天皇遺迹在柱州(八隅丠)昆崙山(邰城)上」。

「日月五緯俱起牽牛」,這是伏羲紀元的天象「龍起天牛」,「龍乘風雨,夾日月以行」,這是伏羲的誕辰天象。崑崙則是伏羲的出生地,即水鄉邰城。

東周時的緯書之言都是占星謬論,但東周以前的緯書之言都是上古天象,本文將會找到這些上古天象,其合理性自然會得到證明。

理論上,「牽牛黃經270度」且「日月五緯俱起牽牛」是存在的。文獻描述的伏羲天象各有異同,但內容完全一致,彼此相容,互不矛盾,杜撰是做不到這種和諧的,唯有曾經發生過。按照這個天象,理論上可以精確地給出伏羲紀元的公曆年、月、日、時。但是現在的精確計算能力還到不了1萬年前。

伏羲是天帝,其它帝王都是天子。伏羲和青帝的年代不一樣,但有些天象是一樣的。

(4)《河圖》曰:「歲星帥五緯聚房,青帝起」。

這個天象既是伏羲的太初天象,也是周文王的出生天象。周文王的出生天象因與伏羲的太初天象相同,故也稱為青帝。

《淮南子》曰:「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青龍既是青帝的象徵,也是太帝的象徵。天象的珍貴性實際上是一種傳統性。

伏羲天象是從斗柄到攝提,文王天象是從鶉火到房宿,兩者方向相反。

(5)《運斗樞》曰:「歲星帥五精聚於東方七宿,蒼帝以仁良溫讓起,皆以所舍占國」。

從結構上來說,這個天象是伏羲天象,周文王的五星聚,凡以歲星為首者,其主體都不在東宮。但從內容上來看則是文王天象,因此原文是伏羲天象與文王天象的混合體。

2.1.3 伏羲誕辰

伏羲的出生天象是「龍乘風雨,夾日月以行」,「大腳印在雷澤」。

《詩含神霧》曰:「大跡(腳形龍)出雷澤(畢昴之宿),華胥履之(看見之時),生宓犧」。《山海經》曰:「雷澤(畢昴之間)有雷神(雷雨標誌),龍首人頰(源於蛇形、人腳形五星聚),鼓其腹(龍出現)則雷(雷神顯靈)」。

大腳印形五星聚在畢昴之間稱為「大跡出雷澤」。「大跡出雷澤」的龍鳳圖大體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后稷出生的「大腳印」後面將會證明是BC2190-2-12日的天象,因為五星聚是腳印形,所以稱為大腳印。伏羲的大腳印天象雖然不能給出具體的公曆對應,但可以描繪出一個大體的龍鳳圖。

伏羲年代,日至畢昴之時,正是第一聲春雷炸響之時,故稱畢昴之間,即白羊座與金牛座之間為雷澤。因此畢昴之宿成了雷公、雷神、雷雨、風雨的象徵和標誌,世世代代相傳,「龍在雷澤」自然成了「乘風雨」。例如,黃帝出生於BC4416-2-25日,當夜黃龍出現在昴宿與斗樞之間。因為畢昴為雷澤,所以黃帝稱為雷雨之神,因為斗樞為北斗之星,所以黃帝稱為北斗之神。

《春秋緯?命歷序》曰:「天皇出焉(伏羲誕辰天象),乘風雨(龍在畢昴,即建子3月與5月之間),夾日月以行(龍在日月之間,即初2與初6之間)」。

按照出生天象和紀元天象,土星轉了一圈多,按照29年的公轉周期推算,伏羲紀元年在伏羲32歲到36歲之間,伏羲出生於建子3月到5月之間,日期在初二到初六之間。

§2.2 神農龍鳳圖

神農登基時,赤龍出現在南宮,故稱為赤帝。大約2000年後,帝位傳到了帝釐。帝釐之時,對龍的崇拜達到了歷史高潮,因為帝釐登基天象與神農類似,赤龍也在南宮,故帝釐再稱赤帝,自此以後的兩百多年間,凡是出生或登基時出現赤龍者皆以赤帝稱之,因此歷史上共有七位赤帝:神農、帝釐、炎居、祝融、后土、少典、夸父。

2.2.1 神農元年

神農到帝釐的世系有許多缺失,其基本框架是:

神農(烈山氏)—帝柱(稷神之祖)—慶甲—帝臨—帝承—帝魁—帝明—帝直—帝斄(通來、邰、毛)-帝哀-榆罔-帝釐。

《屍子》曰:「神農氏七十世」。《路史》亦曰:「神農氏七十世有天下」。

從神農到帝釐至少經歷了70代,按每代平均30年計算,大體歷時2100年。帝釐稱帝年是BC4652年,神農元年估計在BC7000年左右。

神農稱為赤帝有許多記載,沒有什麼可值得懷疑的,問題出在一直把七個赤帝當成一個人理解,自然是一鍋雜燴,混亂不堪。現在要做的是科學地把七個赤帝從一堆亂麻中分離出來。

《帝王世紀》曰:「神農氏,姜姓也……有神龍(五星聚)首感於常羊(畢昴之宿),生炎帝。(龍)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得王,故號炎帝」。

省略部分屬於夸父,不屬於神農。

《潛夫論?五德志》曰:「有神龍(五星聚)首出常羊(畢昴之宿),……生赤帝……號炎帝,世號神農,代伏羲氏」。

神農生於赤龍出於畢昴之宿,繼位於赤龍聚於南宮。

《春秋緯?文耀鉤》曰:「熒惑(火星)帥五精聚於南方七宿,赤帝以寬明多智起」。

《左傳》曰:「炎帝氏以火(星)紀,故為火師而火名」。

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BC7000年左右的「青龍聚房」是可以找到的,但是作者無能為力。不計五星間距和次序、早晨與黃昏之差別,神農登基時的龍鳳圖大體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神農為崑崙留下了姜水口(姜水面)之名,帝柱為崑崙留下了柱州(神州)之名,帝斄為邰城留下了斄城(麥來城)之名,帝釐為崑崙留下了釐城之名(小麥城)。

2.2.2神農誕辰

有關神農的天象記載少得可憐,因為技術原因,所以只能作一些合理猜測。神農與赤帝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歷史將二者混為一談,引述文獻之時,有必要去偽存真。

《春秋緯?元命苞》曰:「有神龍首感之於常羊,生神農,人面龍顏,好耕,是謂神農,始為天子」。

「神龍」是五星聚,據帝堯出生天象可知,「常羊」指畢昴之宿。古人可能用羊角來比喻畢、昴兩宿的位置關係,因為是象形羊角,有形而無生命,故稱為「常羊」,「常」是「永遠存在、不死長壽」之意,「常羊」即「恆羊」之意。

「人面龍顏」是「牛頭龍身」的誤解和傳訛,「牛頭龍身」是天象,表示「神龍出現在牛頭座、常羊座」。牛頭座、常羊座是畢、昴之宿的象形說法。畢昴之宿在金牛座、白羊座之間,希臘人用金牛和白羊表示的位置,中國人用羊頭和牛頭來表示,大概是本同一理,一種共識吧。

《帝王世紀》曰:「神農氏,姜姓也……有神龍首感於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

神農出生之時,有「神龍首感於常羊」,這是比較一致的記載。「人身牛首」實際是「龍身牛首」的誤解和傳訛,「龍身牛首」是天象,表示「神龍出現在牛頭座、常羊座」。把天象「龍身牛首」當人形理解,就會產生「人面龍顏、人身牛首」的荒誕說法。

《潛夫論?五德志》曰:「有神龍首出常羊,感生赤帝……號炎帝,世號神農,代伏羲氏」。

把神農記載中的夸父部分剔除,問題就會簡單得多。神農的出生天象與帝堯的出生天象類似,因此可以給出一個大體的龍鳳圖。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神農出生於「牛頭山、羊頭山」的說法都是把出生天象當成出生地的附會產物。隨著科技進步,根據神農的大體出生天象和繼位天象足以斷定神農年代。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10-26 8:49:40編輯過]

2009-10-26 8:30:00

國人

等級:超級版主文章:10249積分:58500魅力:25875現金:128822金幣:200近訪:2010-4-26 21:15:00註冊:2006年6月21日查看:個人文集個人精華

第 9 樓


邰氏姜的研究結果往往令人驚訝,如他把史前傳說時代的許多年代可以精確到年,甚至月和日!這從考古學和歷史學的角度上是無法讓人思議的。這中也許或有一個未有被認識的謎在裡面!

不過他研究的「神農元年估計在BC7000年左右」,應該說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傳說是神農炎帝發明了農業,發明了耒耜,考古已表明中國原始農業產生的時間大約就在前仰韶時期的公元前7000——8000年間。這個時間與他的研究結果相吻合。

2009-10-26 9:20:00

乾坤客

等級:論壇遊俠文章:195積分:1566魅力:732現金:3066金幣:0近訪:2010-4-21 10:22:00註冊:2009年5月3日查看:個人文集個人精華

第 10 樓


以下是引用國人在2009-10-26 9:20:00的發言:

邰氏姜的研究結果往往令人驚訝,如他把史前傳說時代的許多年代可以精確到年,甚至月和日!這從考古學和歷史學的角度上是無法讓人思議的。這中也許或有一個未有被認識的謎在裡面!

不過他研究的「神農元年估計在BC7000年左右」,應該說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傳說是神農炎帝發明了農業,發明了耒耜,考古已表明中國原始農業產生的時間大約就在前仰韶時期的公元前7000——8000年間。這個時間與他的研究結果相吻合。

天象、地理與文獻人事相結合,尤其是對龍鳳龜等神話般的動物與天上星座、地理形勢相聯繫的觀點,獨到得很。此說如能得到考古證實,實在是了不起。
推薦閱讀:

天象預報:2017年12月03日,月掩畢宿五
【星座控】日月食來了!全年最差天象的影響
志第二天象一之二
志第三天象一之三
2017天象

TAG:天象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