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陳忠實,《白鹿原》是他一生的精神意向地

編者按:

2016年4月29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忠實因病去世。時隔一年,讓我們緬懷這位農民作家、文學聖徒。

陳忠實

出生於1942年8月,陝西西安人,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白鹿原》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他的其他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夭折》《陳忠實小說自選集》(3卷)、《陳忠實文集》(7卷),散文集《生命之雨》《原下的日子》等。


陳忠實生前的同事、作家邢小利,從著書者的角度暢談陳忠實的文學創作之路;

從作家的類型來看,陳忠實不是那種才華超群、想像卓異的才子型作家;不是飽讀詩書、滿腹學問的學者型作家;不是慧眼獨具、思想深刻的思想型作家。總體來看,他是一個擁有深厚的生活積累並對生活有獨特把握有深入思考的生活型作家。

陳忠實生前文友、作家王蓬,撰文回憶了與陳忠實40年的交往故事以及最後的時光;

在與陳忠實40年的交往中,所有的際會和交集都讓我回味不盡,時時給我啟迪和激勵,並受益終生。作為同時代的作家,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所達到的高度,讓我畢其一生之力不可望其項背,在我已經第五次閱讀《白鹿原》時,萌生過這樣的念頭:我們沒有寫出《白鹿原》,但寫出了其他作品,豐富了文學也豐富了這個誕生了《白鹿原》的時代,豐富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積累,也應該是種貢獻。

《陳忠實傳》的責任編輯張孔明則深情回憶了該書的出版過程,感嘆陳忠實,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忠實文學,忠實人生。

邢小利發來簡訊,說是陳老師打電話給他,談了四點看法:一、寫得很客觀;二、資料很豐富,且真實,有很多資料他也是第一次見,很感動;三、分析冷靜,切中實際;四、沒有胡吹,他很讚賞。至此,我如釋重負,且熱淚盈眶。

走進歷史的陳忠實

撰文|邢小利

2009年10月25日,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小說界》主編魏心宏來西安公幹,陳忠實晚上在一家小飯館請他吃飯交流,我也參加了。席間魏心宏說:「我到英國,看到馬爾克斯的自傳《活著為了講述》,覺得很好,眼前一亮。想到老陳,覺得老陳可以寫一部自傳,將是不同凡響的。其他人寫,不一定有價值,老陳寫,有價值。陳忠實這樣的作家,只此一個,時代不可能倒退回去再創造這樣一個作家。」我對魏心宏的說法深以為是,補充說:「陳忠實只能是他所在的這個時代才能有,以前不會有,以後也不可能有。」

他是一個時代從農村走出來的作家的代表

陳忠實「這樣的作家」,不僅「只此一個」,具有獨特性,而且在共和國的作家中,也有相當的代表性,他是一個時代從農村走出來的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生活道路,他學習寫作和創作的歷程,都與共和國的時代特點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20世紀世界歷史一個重要的社會實踐就是共產主義運動,共產主義的理想是打碎一個舊世界,創造一個人類歷史上沒有的全新的世界,這個全新的世界不僅有新制度,更有新思想、新文化和新道德,而要創造這樣的新世界,關鍵是要靠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新人來創造,所以,無論是當時的蘇聯還是中國包括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在進入社會主義階段以後,培養「新人」就是一個重要而迫切的現實任務。

陳忠實先生

什麼樣的作家才能擔當此任呢?舊文人不行,舊知識分子也不行,理想的作家當然是工農兵作家,即「自己的作家」。早在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特別提出,文藝要為「工人」「農民」「武裝起來了的工人農民即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分子」服務,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為「工農兵」服務。

1985年8月,在榆林沙漠。左起:陳忠實、白描、京夫、子頁、路遙、賈平凹。

新中國成立後,在種種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下,共和國的大地上雨後春筍般地成長起來了一大批「工農兵業餘作者」和「工農兵作家」。陳忠實就是其中一員。他在文學上的起步和發展,從一個文學愛好者成為一個業餘作者,再從一個業餘作者成為一個專業作家——1982年,發表30餘篇短篇小說的陳忠實調入中國作協西安分會(即後來的陝西省作家協會)成為專業作家,都得益於黨和政府相關政策、措施的支持和扶持。因此說,陳忠實的生活道路特別是文學道路,打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

他視文學為神聖的事業,創作《白鹿原》時的陳忠實,顯出了文學聖徒的氣概

陳忠實從1958年16歲時發表處女作《鋼、糧頌》到1992年50歲時發表長篇小說《白鹿原》(1992年12月《當代》雜誌刊發《白鹿原》),其間34年時間,陳忠實並不是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文學創作,而是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摸索包括失敗、探求以及迷惘,用陝西另一個寫農村題材的作家鄒志安的話說,他和陳忠實等是「左衝右突的一代」,陳忠實是漸進也漸變地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句子」。

在這個漫長的尋找文學之門並確立「屬於自己的句子」的過程中,陳忠實創作的每一個階段,都與當代文學思潮和時代的文學風氣緊密相關,他不同時期作品的藝術風貌,也鮮明地體現著當代文學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而陳忠實作為一個作家,可貴的一點,是他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閱歷的深入,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來,他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文化水平、價值觀念、思想境界和藝術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自覺地調整自己觀察生活、理解生活的思維方式,高度重視思想的力量和文學自身的規律,自覺地「剝離」非文學的種種束縛,自覺地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

陳忠實視文學為神聖的事業,對文學,他保持著一個聖徒般的敬重和殉道者的精神。44歲那年,他清晰地聽到生命的警鐘,認識到此前的寫作都不足以告慰自己一顆熱愛文學的心,要寫一部能「墊棺作枕」的作品。創作《白鹿原》的陳忠實,顯出了文學聖徒的氣概,為了安心寫作,他不僅堅決地辭謝了上級安排的正廳級文聯書記的職務,而且在4年的寫作過程中,敢於將最初的文學構想進行到底,完全不管結局如何。

如果把《白鹿原》歸入特定的年代,那它無論怎麼看,都是20世紀80年代的作品。雖然此作是1992年1月寫完,但這部作品的起根發苗或稱孕育是80年代,開始寫作的時間也是80年代,《白鹿原》的思想、人物、故事以及藝術上的種種追求都在80年代已然形成。

1990年10月24日,他在致何啟治的信中談到《白鹿原》的創作,說「這個作品我是傾其生活儲備的全部以及藝術的全部能力而為之的」。這裡談到兩個「全部」,一是「全部」的「生活儲備」,二是「全部」的「藝術」「能力」。其實,還應該再加一個,那就是「全部的藝術勇氣」。沒有「全部的藝術勇氣」,是不能把《白鹿原》最初的藝術理想堅持到底的。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白鹿原》初版本書影。

《白鹿原》法文本書影。

《白鹿原》電影海報

他是一個擁有深厚的生活積累並對生活有獨特把握、有深入思考的生活型作家

從作家的類型來看,陳忠實不是那種才華超群、想像卓異的才子型作家;不是飽讀詩書、滿腹學問的學者型作家;不是慧眼獨具、思想深刻的思想型作家。總體來看,他是一個擁有深厚的生活積累並對生活有獨特把握有深入思考的生活型作家。直到40歲以前,他一直生活、學習、工作在家鄉農村,40歲以後成了專業作家,他依然住在鄉村,直到50歲寫成《白鹿原》,才住到城裡。

他說他是鄉下人,他說柳青在長安農村深入生活14年,就被文壇津津樂道,他在農村生活50年卻沒有人提。在農村,他有兩個身份,一是農村基層幹部,一是業餘文學作者。特別的身份使他養成了兩個職業特點,基層幹部身份使他對政治特別敏感,也非常關心,當然也有思考;農村業餘文學作者身份一方面使他認識到自己在文學修養上有許多欠缺,另一方面也促使他對文壇動向特別是文藝思潮及其變化異常關注,注重文學創作、文學理論上的新動向、新觀點和新方法。

他的創作特別是《白鹿原》的創作,也有讀歷史包括中共黨史、閱地方志得來的歷史文化啟示和人物、情節素材方面的收穫,但主要的還是來自他對生活的掌握和深刻的生活體驗。他既有一個村子(家庭所在地)的生活體驗,也有公社(現在的鄉鎮)幹部和區(相當於縣)幹部的經歷,所以,他對農村生活的觀察和掌握,是縣、鄉、村三級整體結構的觀察和掌握,是對一方土地的較為全面、較多層面的觀察和掌握。

小說《白鹿原》主要寫一個村子,但它有滋水縣、白鹿倉,乃至省府領導的政治架構,縣、倉、村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鄉土社會,鄉土社會應有的各方面的人物類型小說中都有了。這種對鄉土社會全景式全結構的描寫,與陳忠實較為完整的鄉土生活經驗是分不開的。生活體驗和這種體驗中的生命感受(陳忠實稱為生命體驗)是陳忠實極為重視的創作經驗。

《白鹿原》手稿(部分)。

《白鹿原》獲茅盾文學獎獎證。

一九八○年, 在家鄉菜園和老農交談。

「傳」側重傳主一生的大關節,「年譜」則是年復一年的雪泥鴻爪,兩者互為補充,以期接近真實的陳忠實

我和陳忠實在一個單位長期共事,對他的人和創作是比較熟悉的。他的晚年其實是寂寞的。我與晚年的陳忠實過從甚密,我在那個時候意識到了他在當代文學史上的價值和意義,提出給他寫一本評傳。開始他不同意。他認為帶「傳」字的就是「傳」,他不同意所有人為他寫「傳」。其原因,一方面是他看到一些寫活著的作家的「傳」,因為有炒作嫌疑引起公開特別是私下的非議;另一方面,他認為「傳」要真實,而活著的人都不可能做到全部真實,他有避諱,作者也要有避諱,這樣的「傳」必然是片面的。後來同意我寫了,又囑我「大膽寫,放開寫」。在寫評傳的過程中,我側重「傳」的部分,我的想法是,先把一些事實搞清楚,評可以慢慢來。

真人真事,要還原一些真相是有困難的,評論更有困難。後人寫前人的傳或評論,優勢是避諱少或者沒有什麼避諱,缺點是缺乏切近的經驗和感受,憑著死的資料寫,難免多了一些想像,多了一些虛構。今人寫今人特別是寫身邊的人,優勢自然是有切身感受,甚至有共同的經歷,真實性強,有大事件更有細節,不會走大樣,缺點自然是要避諱一些東西。

關於陳忠實,我先後寫了三本書,2012年出版了《陳忠實畫傳》,圖片配文字,圖片有歷史感,也有現場感;書中附錄《陳忠實年譜》,比較簡略。2015年出版了《陳忠實傳》。今年(2017年)《陳忠實年譜》單獨出書,增加了很多內容,原來的年譜只有幾萬字,現在則有20餘萬字。「傳」側重寫的是傳主一生的大關節,「年譜」則是流水賬,是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的雪泥鴻爪,兩者互為補充,以期儘可能地接近真實的豐富的陳忠實,並從中能讀出某些關於文學也關於歷史的某些幽微而豐富的信息。

《陳忠實年譜》

邢小利 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陳忠實傳》

邢小利 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陳忠實畫傳》

邢小利 著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邢小利,系陝西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作家)


推薦閱讀:

陳忠實:寫《白鹿原》,使的就是這個「豪狠」勁
塵落白鹿原 存史說恩怨    錢江晚報
陳忠實:到《白鹿原》中找我去
《白鹿原》作枕且安歇 寫完此書時他曾嚎啕大哭

TAG:精神 | 陳忠實 | 一生 | 白鹿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