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子夜》的藝術價值分析

茅盾《子夜》的藝術價值分析

茅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卓越的革命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子夜》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瞿秋白語)。《子夜》作為三十年代左翼文學的輝煌傑作,以其高超的文學史價值和社會學史價值,成為中國現代都市文學的代表作。小說以現代中國第一大都市——上海為中心,將紛紜複雜而具有重大歷史社會意義的生活現象,通過謹嚴宏大的藝術結構生動地表現出來,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國社會的廣闊面貌。

1930年4月,茅盾從日本回國。那時一方面正是國民黨軍閥之間開始混戰,另一方面,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波及到中國,特別是十里洋場——上海。於是中國的民族工商業進一步受到沉重的打擊,一大批工廠相繼倒閉,與之相應的是農村經濟的破產。民族資本家為了自身的利益,轉嫁危機,拚命壓榨工人,打算從壓榨中找到出路。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也更加深刻化。中國處在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局面,工人、農民在這樣的社會黑暗統治下,被迫進行各種反抗鬥爭,反帝反軍閥反地主的革命高潮不僅不可避免,而且很快便會到來。

面對現實,茅盾萌生了「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的企圖」。而當時中國的思想戰線上又正圍繞著「中國社會性質」,開展了一場熱烈論戰。當時參加論戰者,大致提出了這樣三種觀點:一、中國社會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打倒國民黨法西斯政權,是當前革命的任務;工人、農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領導權必須掌握在共產黨手中。這是革命派。二、認為中國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應由中國資產階級來擔任。這是托派。三、認為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可以在既反對共產黨所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也反對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夾縫中取得生存與發展,從而建立歐美式的資產階級政權。這是當時一些自稱為進步的資產階級學者的論點。茅盾認為第一種觀點是對的,後兩種觀點是錯的。他對於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國社會有比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他自己親自參加過革命的實際鬥爭,很熟悉上海工商業的情況,經過深入細緻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之後,將親自看到的社會現象同當時一些理論對照,開始了長篇小說《子夜》的創作,決定以吳蓀甫這樣的民族資產階級進一步買辦化,來回答托派:「中國並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

在《子夜》的第一構思方案中,茅盾自述「就在那時,有了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的企圖」,受「野心」的驅使,茅盾分明是要構築一部都市和農村的「交響樂」,即既寫城市中民族資產階級與買辦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與資本家的鬥爭;也寫農村中的經濟破產以及革命的農民運動;總之,企圖通過「兩者革命發展的對比,反映出這個時期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寫農村的願望和信心,來自茅盾終生「驅之不去」的烏鎮生活體驗,寫城市的獨特眼光和強烈衝動,追根究底,也同烏鎮生活體驗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茅盾的故鄉浙江省烏鎮,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且又是擁有豐厚文化傳統的「歷史的鎮」。對於農村來說,烏鎮這種亦城亦鄉的突出特點,特別是烏鎮的農村味,對茅盾的文化心理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可以說,茅盾之所以萌生「城鄉交響曲」的初始構想,之所以終於不肯割捨,寫雙橋鎮農民暴動的第四章(烏鎮附近確有「雙橋」),以及對絲廠格外有舉趣(烏鎮蠶桑業發達),無不與茅盾的「鄉村血脈」直接相關。《子夜》上海霓虹燈輝映之處,隱隱晃動著帶有泥土氣息的烏鎮投影。「城鄉交響曲」的計劃受挫之後,他仍然不顧結構的勻稱而保留了第四章,並終於寫出《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等傑作以補償。

還有一個特別值得重視的現象是:《子夜》以全景式的規模曲曲傳送了茅盾自幼形成,逐步升華的強國夢願。茅盾幼時受到比較開明的家庭教育。父親具有維新思想,作為開明的維新派,他篤信實業救國,不但身體力行,而且親執教鞭,要求兒子「以天下為己任」,這給茅盾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父親早逝後,母親「誓守遺言」,又持續強化著這種心理。中學時代的茅盾,就曾以「志在鴻鵠」為題作文,借鴻鵠自訴襟懷。中學畢業後入北京大學預科,一九一六年預科畢業,因家境窘迫輟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開始在《學生雜誌》、《學燈》等刊物上發表文章,表現了他關心國家命運前途的進步的政治思想。

「五四」時期,茅盾受到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影響,進一步參加革命鬥爭運動。1921年在上海先後參加了共產主義小組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批黨員之一。隨著革命形勢的不斷高漲,他的文藝思想也有顯著的發展和變化,革命民主主義和現實主義是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學思想的基本方面。一九三二年前後是茅盾創作的旺盛時期,他完成了長篇巨著《子夜》,第一次成功地運用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描繪了1930年5月—7月中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小說對歷史動向的正確反映,證實茅盾的文藝思想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是他整個創作道路上的里程碑,也顯示了左翼文藝的業績,從而確立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為一個卓越的革命現實主義作家的地位。

《子夜》一直被視為中國「現代都市文學」的代表作。

在中國,「五四」以來的新文學運動是以反封建思想名蒙和反帝救亡為己任,並沒有產生出真正的都市文學,直到二十年代來和三十年代初期,都市題材才開始鼎興,繼鄉土、情愛、啟蒙、判逆等主題類型之後,成為中國新文學主題群落中又一引人矚目的、具有獨特歷史內容和美學品格的文學景觀。從區域上劃分,當時的都市文學大致可分兩大類型,一是以茅盾、樓適夷等左翼作家和劉吶鷗、穆時英等新感覺派作家為主幹的描寫上海十里洋場的創作;一是以老舍為代表的描寫北京皇城古都景象的創作。由於上海最典型地體現著中國近代社會論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發展過程,最集中地反映著中國現代各種文化的碰撞與滲透,最明晰地表現著在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介入中,中國現代都市的精神與物質的雙重畸形發展狀態,因而,相對而言,對上海洋場景觀的描寫更具備都市文學的現代性品格。

茅盾的《子夜》就是一部對中國第一大都市——上海全方位描寫的文學作品,呈現出一幅規模宏大的現代都市生活的廣闊畫卷。小說選取做公債與公潮這一都市題材,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集中地表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生活和命運,與三十年代如火如荼的中國社會革命相聯繫,鮮明有力地展示了整修時代的發展趨向和壯闊波瀾的場面。作品中有描寫民族資產階級的奮鬥,買辦資產階級的活動,金融、公債市場的風波,工廠生活和工人運動,都市各階層人物的面貌,等等。據茅盾自己說,《子夜》構思之初衷是想將都市命運、農村經濟情形、小市鎮居民意識以及一九三0年的新儒林外史全包括在內的,所因身體狀況欠佳只「偏重都市生活的描寫」。

《子夜》剛剛問世,就有人注意到了它與現代都市文學發展的關係,甚至認為它在社會史上的價值超越它在文學史上的價值,其原因就是《子夜》大規模的描寫中國都市生活。書中寫了三個方面: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對於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的描寫,茅盾本人也深感不如人意。但瑕不掩瑜,《子夜》為中國現代都市文學開拓了廣闊的天地,使現代都市文學一起步便達到與其他主題相媲美的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歷史內容。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子夜》對中國現代都市文學的發展功不可沒。

眾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子夜》成功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子夜》完成了一幅在現代文學史上視野最為宏闊、體系最為完整的都市人物大觀圖。作品中描寫了大小90多個人物,最引人矚目的除吳蓀甫這個主要人物外,還有金融資本家趙伯韜、杜竹齋,民族資本家周仲偉、朱吟秋、孫吉人,封建地主馮雲卿、曾滄海,經濟學教授李玉亭,頹廢詩人范博文,青年寡婦劉玉英,社會交際花徐曼麗,資本家走狗屠維岳等等,這些人物形象品類繁多,色彩駁雜,神態逼真,逐一具有鮮明的個性。

吳蓀甫是茅盾在《子夜》中塑造的最成功的藝術典型。吳蓀甫是富有個性的民族資本家,他精明幹練,而剛愎自用,貪婪殘暴而又野心勃勃。他經營多種企業,有相當雄厚的實力,加上他的善於耍弄手腕,所以在一般民族資本家中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他的理想是發展民族工業,擺脫帝國主義及買辦階級的束縛,最終實現資本主義。因此,在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鬥爭中,他表現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與趙伯韜的鬥法中,確實顯示了他的沉著幹練、剛愎自用。然而他無法抗拒歷史的必然法則,公司的連連失敗,沉重的一擊之下,他的動搖,悲觀就暴露出來了。吳蓀甫在與趙伯韜的鬥爭中慘敗時,他的悲劇命運也達到了高潮,只能用「死的跳舞」來排遣失敗時的苦痛,幾乎用自殺來結束自己悲劇性的命運。

吳蓀甫的性格充分顯示出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封建主義的不滿;另一方面對工農運動和革命武裝極端恐懼與仇視。一方面對統治階級的腐敗制度與軍閥混戰的局面不滿;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動勢力鎮壓工人農民運動。兩重性使得他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夾縫中,同時也決定了他命運的必然悲劇結局。作者以雄渾而又細密的藝術之筆,成功地塑造了吳蓀甫這個三十年代初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這是繼魯迅筆下的阿Q之後,在中國現代文學中又一個極為鮮明突出而且具有巨大藝術概括力的典型。

作品中另外一個重要人物是資本家趙伯韜。他是1920—30年代中國買辦資本家的典型。他是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走狗,並且與反動統治階級有關係,後台的撐腰,使他完全主宰著上海灘的金融市場,他的目的是消滅和吞併中國的民族工業,他是個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小說中著重刻划了他在投資市場的活動。他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詭詐,他設置圈套勾引吳蓀甫加入「多頭」的秘密組織,合夥經營公債投機生意,然而又勾結國民黨政府、軍閥操縱股市,使吳血本無歸。在私生活方面更加荒淫無恥。他自己恬不知恥地說,會「扒各樣的女人」。這傢伙玩弄女人包括:聰明無知年僅17歲的馮眉卿;穩健、有謀略的年輕寡婦劉玉英;輕佻放蕩又有姿色的交際花徐曼麗。總之,這是一個壞得連自己都沒有感覺的買辦資本家。

茅盾在《子夜》中還創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狀態都打上了時代和階級的深刻印記。屠維岳是吳蓀甫手下得力的鷹犬。小說中用了不少筆墨渲染屠維岳的「機警、鎮定、膽量」。他自持很有才能,他同吳蓀甫侃侃而談時,「姿態大方」,「毫無畏怯的態度」,這種過分鎮定倔強的態度與他的生活地位很不相稱。在對待工人中,他顯得很有謀略,很有手腕。馮雲卿是在土地革命風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通過地用自己女兒作「美人計」的一幕醜劇,尖銳地揭露了走向滅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階級無恥的精神面貌。工人領袖張阿新,性格可愛但缺乏鬥爭經驗,賣身權門,依靠資本家錢袋過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類所謂的「教授」、「詩人」,此外,還有其他諸如工人、農民,尤其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等形象的刻畫也都各具特色。

在上海這個有著近百年殖民地史的都市裡,茅盾準確地捕捉住了現代都市文化的本質特徵。他與當時以寫上海為主的都市文學作家如劉吶鷗、穆時英等人的創作興趣不一樣,劉、穆等比較注重描寫西方殖民帶給上海的能夠集中地體現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生活方式的外在物質文化,喜用夜總會、賽馬場,特別快車此類動感極強的場景,通過對都市「酒巴文化」(都市人生理刺激、感官享受、本能渲泄)的鋪墊,寫出現代都市對西方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承受。而茅盾則把筆力主要集中在對都市上流社會各類人物的內在的文化心理結構的剖析上。《子夜》選擇了「客廳」作為人物活動的主部場景。側重寫都市的「客廳文化」,這適合它對現代都市觀念意識的模式剖解和動向把握。雖然,客廳不含有劇烈的外部動作與感官刺激,卻也充滿著心智角斗的刀光劍影,也常常出現理性的迷惘、精神的恍惚與人格分裂的悲喜劇,在客廳特有的溫馨靜謐的氛圍中,各種文化指令對人們的控制無疑比酒吧間的狂歡氣氛更為有效些。在吳府客廳,多少陰謀策劃,多少迷惘躊躇,多少百無聊賴的嘆息,多少醉生夢死的調笑,便在客廳這一特定性場景里展開演出。「客廳文化」就這樣成為《子夜》洞察都市文化模式和追蹤其發展動向的一個獨特的窗口。

從本質上看,《子夜》中的「客廳文化」就是金錢本位文化。「吳蓀甫的家庭和來往的青年男女客人……這些人大抵很閑,做詩,做愛,高談政治經濟,唱歌,打牌,甚至練鏢,看《太上感應篇》等等,就象天底下一切無事似的。」這種百無聊賴是因為他們有錢,或者沒有錢卻願意給有錢人充當消譴的點綴來獲得錢,而客廳中那些忙忙碌碌、心事重重的大亨們則是一心要想攫取更多的金錢。為了金錢,吳蓀甫可以堂而皇之地鯨吞同夥的資產;杜竹齋可以在勝敗攸關處給妻弟以致使的背後一腳;為了撈回公債市場上沉下去的血本,馮雲卿可以唆使親生女兒存枕於趙伯韜;穿梭來往於吳蓀甫客廳中的那些幫閑們也再沒有古代王公貴族門下食客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古典美德,一旦吳蓀甫日暮途窮,他們便又攘攘笑笑地去簇擁趙伯韜這個新主子了。正是在《子夜》「客廳文化」的窗口上,我們觀照到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撕破了宗法社會溫情脈脈的面紗,拜金主義對封建倫理道德的戕戮與摧毀。

《子夜》這部典型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以嶄新的思想藝術風貌,為中國現代都市文學樹立一塊豐碑。它無論是在提供都市社會角色的廣度與獨特性方面,還是在都市文化剖析的明敏、準確與深度方面,以及在情節結構上顯示出恢宏氣魄方面,現代都市文學創作中都尚無能夠與之比肩並立,堪稱現代都市文學的巔峰之作。其突出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如下幾點:

( 一)採用典型化和類型化的手法來塑造人物

《子夜》中的人物分為若干類型,有資本家、知識分子、農民等,而在資本家中又分為買辦資本家、民族資本家和小資本家等,分別賦予他們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性格特徵。茅盾善於在廣闊的社會背景、複雜的人物關係、尖銳的矛盾衝突中刻劃人物性格,如在塑造吳蓀甫這個人物典型時,就是通過他在政治鬥爭、經濟活動以及家庭生活各個方面的糾葛,從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突出了吳蓀甫「色厲內荏」的性格。吳蓀甫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

(二)生動細膩的人物心理描寫

茅盾特別擅長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既善於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又善於對人物進行心理分析,同時還善於用環境氣氛烘託人物心情。他讓吳蓀甫同時在幾條戰線上作戰,讓他不斷處在勝利和失敗的起伏的波瀾里,時而興奮,時而憂慮,時而指揮若定,時而急躁不安,這樣吳蓀甫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毫髮畢露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在杜竹齋的唯利是圖的性格,在公債市場的決戰階段顯得分外清楚。李玉亭兩面討好的豪門請客的心理,在吳、趙兩家明爭暗鬥最為緊張的時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還在很多地方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來渲染氣氛,襯託人物情緒的變化,藉以鮮明地顯示人物的性格。他決不為寫景而寫景,寫景即所以寫人。有時是因情取景,有時是借景寫情,情景交融,文無虛筆。

(三)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特徵

《子夜》的語言具有簡潔、細膩、生動的特點。它沒有過度歐化的語言,偶爾運用古代成語,也是恰到好處,趣味盎然。不僅人物語言個性化,而且作品的敘述語言也體現出人物的個性氣質。吳蓀甫語專橫尖刻;趙伯韜老辣機詐;屠維岳則舒緩自如,語中有刺;范博文則消極頹廢。敘述語言,雄健而又精細,以第一章中吳老太爺進入大上海最為典型。

(四)宏大嚴謹的藝術結構

全書共十九章,一二兩章交待人物,提示線索,此後十七章,一環扣緊一環,場面宏大,頭緒繁多而有條不紊,各有描寫重點而又共同服從於全書的中心。貫穿全書的主線是吳蓀甫和趙伯韜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此帶動其他幾條線索的展開,使之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十分緊湊,時間跨度小,人物眾多,經緯交匯地建成了《子夜》這部作品的「網狀結構」。

(五)很強的理性色彩

從寫作過程到作品的架構,《子夜》都體現了作者很強的理性控制的成分。茅盾始終以一種冷靜、理智、清醒的主體心態,對都市生活作出整體、宏闊和全景式的藝術審美觀照。《子夜》正是茅盾高度的理性智慧和清醒的現實精神的結晶。作品中對趙伯韜的醜化和吳蓀甫社會性格兩面性的刻畫,都體現了很強的無產階級革命觀念,吳蓀甫的失敗更是為參與當時的中國社會性質的論爭所設計的結局。

此外,《子夜》的美學特點,在陽剛與陰柔兼濟之外,又增添一種雄渾、崇高的美學品格,為現代都市文學美學品格的建構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毋庸置疑,《子夜》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既是茅盾創作道路上的一塊里程碑,也是現代文學史上一部空前的優秀長篇著作,尤其是在塑造都市人物、剖析都市文化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歷史內容與思想深度,更是現代都市文學創作中空前的。它的產生,充分顯示了中國革命文學的實績,早在1933年《子夜》初版時,瞿秋白同志即以高度熱情讚揚了這突出的成就,認為《子夜》的出現是「中國文藝界的大事件」。《子夜》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提高了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藝術水平,具有開拓方向的歷史意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同《阿Q正傳》一起放射出燦爛的光輝。

2008年8月

注釋:

①、② 茅盾:《<子夜>是怎樣寫成的》

③ 茅盾:《再來補充幾句》

④《茅盾少年時代作文》光明日報出版社1984年版

⑤ 茅盾:《<子夜>後記》

⑥ 朱佩強:《子夜》

⑦ 瞿秋白:《<子夜>和國貨斗》

參考書目:

1、茅盾:《子夜》人民文學出版社

2、唐弢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簡編》

3、姜文:《論<子夜>創作的多重動因》(1991年第1期《文學評論》)

4、譚桂林:《現代都市文學的發展與<子夜>的貢獻》(1991年第5期《文學評論》)


推薦閱讀:

畫家戴瑞榮--筆法精微 自然天成
草間彌生:儘管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最後她還是成功的征服了世界
國畫賞析,精華與藝術完美契合
空耳工作室 攝影藏品推薦 4
比修圖更難的,是收款呀!自由修圖師的痛,我懂!

TAG:藝術 | 價值 | 藝術價值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