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杯酒老師對聯講義7-9章
第七章 對聯 上節課我們講了對聯的定義、對聯專用術語、對聯的起源、對聯和文學的聯繫以及對聯的作用,這是基礎知識.今天我們繼續講對聯的基礎知識.學詩詞就如同蓋房子,只有地基打牢了,房子才能蓋的高.下面我們講今天的第一個問題:一.對聯的分類: 據對聯的內容和用途,可以將對聯分為九大類:節日類、喜慶類、哀輓類、警贈類、家居類、風景名勝古迹類、行業類、文藝聯、諷戲類。我們今天只講分類,不講寫法. 1.節日類(1)春聯;提到節日,大家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春聯.用於農歷新年的聯,稱之為春聯。特點是;一般含有迎新春、頌盛世之意,並且蘊含著時代的氣息。現在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對聯的起源來自於春聯.中國古代慶祝新春時,有在兩扇門上,特別是在大門上貼桃符的風習。桃符,就是貼掛在門上的兩塊桃木板,上面畫有驅邪的「門神」,如「神荼、鬱壘」二神的畫像.後來演化成了春聯.其實有記載的第一副春聯不是現在流傳最廣的』新年納除慶;嘉節號長春。』;而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福慶初新,壽祿延長。」此為唐開元十一年的事情,時為公元723年,較孟昶的題辭早240年。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年代,規定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的.所以,現在不論城市、鄉村、機關、軍營、市井小儈都要貼春聯不同的地方賦予了春聯不同的內容和風貌但是它的特點是不會變的那就是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期盼以及喜悅的心情.比如:五穀豐登,好過小康日;萬民歡慶,喜迎大有年。比如;勞動門第春光好勤儉人家喜氣多.當然春聯還反應了不同時代的不同信息.如果把各個階段不同的春聯連在一起看,就是一個進步史.一農民在解放前寫過這樣一副對聯:過年只剩兩粒米押歲並無半文錢.等到鬧革命的時候生活較為艱苦但是卻是有信心的比如陳毅同志的一副對聯;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後來,毛主席領導我們翻身做了主人當時記得有這樣的對聯:翻身全靠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後來改革開放來人民過上了好日子,流傳這樣的春聯;』舉賢任能興國計脫窮致富樂民生』.也就不一一舉例了.總之春聯也是時代的產物,它描述的也是和時代背景相關的內容.當然每個行業的對聯也是不一樣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查相關的資料,至於怎麼寫好春聯我們以後再講寫法. (2)其它節日聯:中國的傳統節日,除了春節,還有很多種.比如中秋、元宵節等,以至於現在建軍節、國慶節、兒童節等.比如元宵節聯:」遠景近景,良宵美景;燈花禮花,火樹銀花。」比如中秋節的聯:」銀漢流光,水天一色;金商玉律,風月雙清。」「三八」國際婦女節聯:」為婦女增光添彩;與男兒並駕齊驅。」國慶節的聯「四海揚波,萬朵金菊迎盛典;八風送爽,一天麗日耀長安」. 2.喜慶類:(1)婚嫁聯: 包括嫁女、娶媳、入贅、再婚、復婚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東西所寫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嫁女的聯你不能貼到娶媳的門上,再婚的你不能貼個第一次結婚的聯;當然有一些聯是通用的.比如娶媳的聯;」太極兩儀生四象;春宵一刻值千金」嫁女的聯;』此去有家公婆同樣知熱冷;再來應記父母永遠不炎涼.』入贅聯:」鳳求凰百年好合男嫁女一代新風」;所以說,你如果貼錯的話,那就會鬧笑話了.(2)壽聯:祝賀人生日用聯。這裡須注意一下,是有性別之分的,如男壽、女壽、雙壽.是有稱謂之別的;如師父、師娘、父親、母親、岳父、岳母;如果按年齡可以分為:有花甲、古稀等。相傳最早的一副壽誕聯應為北宋孫奕《履齋示兒篇》中所載:黃耕庚夫人3月14日生,吳叔經作聯賀道:」天邊將滿一輪月;世上還鍾百歲人.」祝岳父壽聯:」仰丈人峰,名高北斗;修半子禮,頌獻南山。」康有為的五十壽聯:」天平百億萬千劫;丘也東西南北人。」(3)其他賀聯:包括賀人建房、遷新居、得子女、畢業、升職、升學、獲獎等,現在使用較多的喜慶聯。包括祝賀工程竣工、通車、開業、開學、組織成立、會議開幕、展覽、頒獎、校慶、廠慶等。還有一時重大的喜慶活動。如賀新房奠基聯:「起屋開基,百年大計;興家立業,五世其昌。」如廖奇才賀岳陽首屆國際龍舟節聯:」撓鼓動高吟,唱中華歷史五千年,憂患情深懷聖哲;手旗催奮進,看天下洞庭八百里,蒼茫水闊走蛟龍。」 3.哀輓類:(1)致輓聯:對死者表示緬懷、表達景仰和哀思的對聯為致輓聯.用於祭奠,逝世××周年紀念。所以,不光是對剛去世的人.這類聯突出一個」挽」字或是肯定了被挽人的豐功偉績或是對被挽人的追思和景仰.姚克與美國友人斯諾挽魯迅聯:」譯著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費新我挽「文革」中被殺害的張志新烈士聯:」挺起鐵肩擔道義;不辭熱血薦軒轅。」有意思的,在輓聯中還有一種是自輓聯.這種聯起於清朝,多是「戲」作。或嘆世態之苦寒,或情痴今世,或神往來生,等等.如清代文學家紀昀自輓聯:」浮沉宦海為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晚清文人楊紹基在臨終前寫過這樣一副自輓聯:」枉讀十年書,嘆今朝黃土埋文,當日悔抽人似繭休灰千里志,待再世青雲得路,那時豪吐氣如虹」 (2)墓祠聯;顧名思義,就是寫在墓碑、祠堂、先人陵園、先人紀念館上的聯。徐錫麟烈士紀念樓聯,寫得尤為動人,聯曰:」登百尺樓,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應識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爭光日月,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岳廟,廟中有一聯:」王業偏安,嘆息北征將士;精忠報國,傷心南渡君臣」 4.警贈類:包括勉勵聯和饋贈聯.(1)勉勵聯:勉勵他人或自己的對聯:這兩個的區別是勉勵他人的對聯是根據他人的情況寫的,勉勵自己的對聯是給自己寫的.徐特立寫的聯:」有關國家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林則徐給自己寫的對聯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2)饋贈聯;表示自己的情懷,互相關心、鼓舞。贈人聯可以加深彼此的情誼內容多屬於共勉/治學/警世/言志等方面。魯迅贈瞿秋白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龔自珍贈魏源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綜一代典成一家言』(3)警示聯:言簡意賅,用以警人。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在他的壓紙銅條上刻了這樣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聯語先議後敘,匠心獨運,巧用「破釜沉舟」、「卧薪嘗膽」兩個成語典故,抒發自己發憤攻讀、著述,成就事業的遠大志向。 5.家居類;又稱宅弟聯;包括書房聯卧房聯大門聯等;多以祈福納壽、渴望功業、閑情雅緻等內容為主,體現了主人的心境和期望.雖然由於使用的場合不同,導致了主題思想不一樣,但是絕大多數具有抒情概括性和說理性.鄭板橋寫的一副宅第聯:」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書房的對聯:」一簾風月王維畫四壁雲山杜甫詩.」卧室的對聯」春滿芙蓉帳;香濃翡翠床。」6.風景名勝古迹類;(1)風景聯;這種聯只寫景,不涉及其它的內容,多用於名山大川、園林別墅等地.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處有這樣一副聯:」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2)名勝聯:多用於殿閣寺廟,古迹等場所雖然有的也用於名山大川但不包括風景聯.詠史、敘事、抒情、議論等。清代劉坤一為滕王閣寫過一副名聯:」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此當年風景如何.」作者感嘆世間變遷,物是人非.揚州二十四橋聯」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上聯寫景,下聯寫情,達到情景交融之意.(3)寺廟聯:我把這類聯歸在風景名勝處是有原因的,因為現在的新建寺廟並不多見,只是古迹而已.這個寺廟也是宗教的代表我們不妨叫做宗教聯.比如:」終日解其頤,笑世事紛紜,曾無了局;終年坦乃腹,看胸懷灑落,卻是上乘」當然還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對聯:』座上菩薩,全是朽木污泥,有何靈驗;』堂中信士,不必焚香化錢,空費精神』(4)衙門聯:舊社會懸於朝府縣衙等各級官府門庭的楹聯.這類對聯因為為官者的不同所以對聯的內容也不同.為官正直的山東金鄉縣令王玉池自撰的縣衙大門聯」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言百姓可欺,當留下兒孫地步:堂上一官稱父母,漫說一官易做,還盡些父母恩情:」」當然還有一些向臉上貼金的沽名釣譽的我就不一一舉例子了. 7.行業類聯:三教九流,五花八門,.但是,它都符合自己行業的內容不是亂寫亂塗的.聯聯不離本行即可.如藥店聯」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上聯巧用「生地、熟地」二味中藥,下聯言外之意,有妙手回春之方。酒店的對聯』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勞力苦,勞心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自然天成似脫口而出但把人間悲苦寫的淋漓盡致.比如說理髮店的聯;』操天下頭等大事;做人間頂上功夫.』戲台聯;」演離合悲歡,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此聯好在居今鑒古,借己證人,以戲情洞察人物,其中之哲理妙在不言中.會館聯;』同是南人,四座高風傾北海;來游東國,兩鄉舊語話西湖』 8.文藝聯;(1)評議聯;顧名思義,所謂的評議聯,即對人和事進行品評和議論的對聯.所以,有的聯是評人的有的聯是評事.如「民國萬稅,天下太貧」這副對聯運用諧音雙關的手法,無情地揭露,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做出了公正評價.再如」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這副是寫岳飛的.上聯寫了正邪不兩立,水火不容.下聯的毀譽這裡是指厭惡和稱讚的意思.作者對岳飛的無限景仰和對秦儈的厭惡,同時作者也相信時間證明一切.(2)書畫題聯:所謂的書畫題聯,即要概括了字畫/文章的內容,又要提示它們的主題.(3)治學聯:治學聯多懸於壁室,或題於書頁,表達作者的治學心境和立學態度。林語堂的治學聯氣勢恢宏寫出了作者的遠大理想和報負.」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毛澤東曾寫過一副治學聯」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這副對聯說明學貴以恆,非一朝一夕的努力之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4)應徵聯;征聯者往往有明確的目的和意思圖按征聯的要求去寫;這種聯,有的是給上聯,有的是給下聯,有的只是給條件.但是不管那一種,限定的時候都很長,所以質量較高.而且一旦應徵,還會有許多錢.(5)謎語聯:這種聯實用性不強但是卻做為一種文人鬥智的形式,深受喜愛.比如」明月半依雲腳下;殘花雙落馬蹄前.」這個聯便是一個黑熊的熊字.(6)應答聯;多為即興而發,就如同我們的臨屏.所以這類聯的形式多種多樣或傳情/或調侃/或相謔/或抒發心情/或刁難/或用巧對炫耀自己;這類聯由於即興而作,又多於臨境.所以,古今明聯很多.乾隆年間,有一次會試,陝西人王某奪得榜首,學子們有些不服氣,於是他們決定出一難對的上聯,要王某屬對,想藉此揶揄一番,最後決定出此聯:』泰岱千峰,孔子聖,陵園子賢,自古文章傳東魯.』誰知,那位王某也不是等閑之輩,他見上聯大出特出山東人物,於是便揮筆對道:」黃河九曲,文王謀,武王烈,歷代道統出西秦;」下聯針鋒相對,黃河對泰岱,以文王、武王對孔子、孟子勢均力敵,有理有據,令人咋舌;比如下面的一個巧對」五行,金木水火土;四位,公侯伯子男.』這是幾個秀才合謀出句難丘機山的對聯。丘機山,宋初人,以滑稽聞名於世。丘出奇致勝,巧對此聯。下聯巧借孟子話「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一位」四位對五行,不可多得。」(7)成語聯;由成語組成的對聯稱之為成語聯.這些對聯,有的意義相近,有的意思相對/相反.如』志同道合;花好月圓.』/」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9.諷戲類;(1)諷刺聯:或嬉笑怒罵或批評規勸讓受諷刺者如芒在背讓弱者大呼解恨.這種聯由於正氣感十足,手法又奇特,或直敘,或借代,或嵌字,或用典,看完之後讓人捧腹大笑,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從前一個知縣十分貪婪於是人奇術也無雙,牛角攀攀輕四兩』』才能君第一,雞蛋摸摸少三分聯語用先揚後抑,欲擒故縱的筆法,遣詞幽默,用語自然,把知縣貪財眼紅,揩油手長的醜態揭露的體無完膚.(2)戲謔聯:這類聯意義不大但由於語言多俗語易懂是一種文字遊戲達到讓人一笑的目的.比如唐伯虎給一個絲綢老闆的門聯:」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子,群進群出;櫃里銅錢猶如冬天虱子越捉越多」此聯生動可愛讀之讓人發笑. 二.對聯的組成:我們學習了對聯的定義,對聯的分類,那怎麼樣才算是一副對聯?我們再講一下對聯的組成,也可以說是對聯的特徵。 1.一副對聯,首先要有對句和出句,也就是上聯和下聯,只有一句的我們不能稱之為一副對聯。不管是一字聯,兩字聯還是長聯,都必須是上聯和下聯。比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歸雁南來,徒留嶺北梅千樹;離人北去,辜負江南雨一蓑。2.上聯須為仄聲字結尾,下聯以平聲字結尾。什麼是仄聲字,什麼是平聲字,我們已經講過了,種韻書,一是中華新韻,一是平水韻,並且兩者都在用,不過我要說的是,不管那種,我們在一個聯之中只能選其一,不能上聯按新韻,下聯是平水韻。如: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綠是仄聲紅是平聲;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殿是仄聲,宮是平聲;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鍊青銅。綺是仄聲,銅是平聲;海上鬚眉皆好漢,江東子弟是豪傑。當然,也有例外的,一些趣味聯則不在此範圍之內。3.對聯有自己的格律,即馬蹄韻。這也是和律詩不一樣的地方,但是,馬蹄韻是在律詩格律基礎上建立的,所以和律詩還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五,七言對聯的格式。五,七言對聯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4.上下聯必須要對仗。我這裡用的是對仗,而不是對偶。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至於有什麼區別,我們單獨-來講。我們這裡的對仗.對案獨攜兩袖風,圍爐共話三冬雪。5.上下聯有關聯。這是什麼意思呢?一篇文章也好,一首詩也好,都要有自己的主題,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對聯也是如此。你不能上下聯說不相關的事。上聯說喜,下聯說悲,這樣不行。如:春來眼際,悲上心頭。所以,對聯不但要對,還要聯。就算是無情對,看似沒關係,也是有聯繫的。我們下節課也會講.6.節奏相稱:詩句有詩句的節奏,詞句有片語的節奏,聯也有聯的節奏。由於節奏的不同,造成我們的詠吟和聯意的不同。而這個節奏,在詩聯當中,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聯,它的節奏尤其豐富。但是,不管是哪種節奏,上聯和下聯都是一樣的。我們以七言為例,比如「陌上、春來、花似錦;庭前、鵲鬧、客如雲。」這是2、2、3句式,下聯也是如此。「居之安、四時吉慶;平為福、八節康寧。」這是3、4句式,下聯也是如此。7.邏輯相稱:上下聯語義結構邏輯順序上一致;包括兩點,從物理情感上的一致,要求我們寫的聯要符合自然,不能是自已創造的。第二是語義結構順序一致。上聯某小段的語法上是動賓結構,下聯相應的句子也應是同樣的文法結構; 三.寫好對聯的方法:1.多讀一些對聯入門的書.主要常見的而且非常有用的有《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還有《聲律發矇》、《對屬發矇》、《對類》等。這種書籍大致上都是從一字對開始,至到十多個字的對句為止。從少到多,由淺人深。它們是按詩韻編排的,這就使我們在學習對聯的同時,也熟悉了近體詩的押韻.還有《佩文詩韻》、《詩韻合璧》、《詩韻全璧》這類書籍。下面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兩幾本書: (1)《聲律啟蒙》是清代車萬育編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對於我們了解韻律、積累詞語有很大的幫助,從中得到語音、辭彙、修辭的訓練。首先它是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其次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鍊青銅。 2.《笠翁對韻》:它是我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李漁之手。因為他號笠翁,所以又稱《笠翁對韻》.仿照《聲律啟蒙》寫成,所以格式與其相似;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叆叇,日曈曚。臘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3)《聲律發矇》:有多種,比較有影響的有二:一為明代蘭茂所著,一為清代楊林蘭所著。楊林蘭版本是目前最常見的版本。 天對日,雨對風。九夏對三冬。祥雲對瑞雪,滴露對垂虹。楊柳池塘風淡淡,梨花院落月溶溶。天高地迥,水闊山重。雲深霧暝,露重霜濃。月樓三弄角,煙寺五更鐘。畫閣晴春簾卷翠,玉堂清夜燭搖紅。詩酒琴棋,功名外清閑富貴;風花雪月,笑談間散淡疏慵. 新韻的讀物(1)《新聲律啟蒙》:靳中人先生編著,分上下兩部:今對古,異對同。南北對西東。長江對大海,日午對天中。樓呼月,塔戲虹。拔地對摩空。嚴寒煤送暖,盛暑電來風。格調推陳情景異,啟蒙重訂古今通。四韻小詩,倡自吳門梅里;新型七絕,起源海上張翁. 蝦對蟹,鳳對龍。刻鵠對雕蟲。山崩對海嘯,大將對元戎。雲影外,水光中。釣月對樵風。田鋪千里綠,花染萬山紅。指航導向需求引,學步調聲在啟蒙。時值高秋,都門點燃火炬;會開亞運,金牌激勵群雄。 (2)漁火對韻;減對加,罵對誇。渾蛋對傻瓜。紅苕對綠豆,紫燕對青蛙。楊梅樹,茉莉花。欄柵對籬笆。丹桂神仙府,白雲處士家。昔日人悲吹畫角,只今誰見浣溪紗。藺相無驚,三百人前擊瓦缶;文姬有恨,十八拍里起蘆笳。酒對茶,碾對耙。紅日對彩霞。柳眉對杏眼,萵苣對枇杷。呆贔屓,癩蛤蟆。鳳爪對狼牙。吟詩歌社稷,把酒話桑麻。澍雨隨波歸海角,春風扶柳到天涯。莫論人非,惡語傷人牆有耳;但思己過,令行修己璧無瑕 2.為了增加我們的積累文字,快速地學好對聯,就無妨先作一些簡單的對對子練習。(1)我們練習的時候,先從一字開始,到兩個字最後再到七個字;我建議,我們學詩詞,就將聯學到十一言就好,至於十一言以上的聯,我們有時間再去揣摩.這樣積字,有一個原則,就是我們不僅要平仄相對而且還要注意詞性相對,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而且盡量要物類相對比如天文類物類對物類等;比如;風對雨雲對日;春天對夏雨;白眉對黃髮;三字的風吹花對日照樹,等,我們就不一一舉例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積累我們的知識,為以後的律詩詞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做人名對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幾部書,比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然後將其中的人名挑出來組成工整的對仗最後在綽號等;比如杜遷對宋萬;董超對薛霸;熟能生巧,便可把幾個名字連在一起作對子,還可聯成句子,例如常被引用的一聯: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魏無忌,長孫無忌,爾無忌,我亦無忌。地名對,也可以從書籍中、地圖中尋找配對。書名、戲劇名、電影名,這個要多看了.成語、俗語對可以看一下《巧對錄》《中國成語大詞典》. 第八章:對聯的格律要求 對聯的格律要求:《文心雕龍·麗辭》所謂「句句相銜」,「字字相麗」,《史通·敘事篇》所謂「編字不只,捶句皆雙,修短取均,奇偶相配」,雖然是說詩的特點但是詩聯同理,用到聯上也很合適.詩有六義,「風」、「雅」、「頌」、「賦」、「比」、「興」;聯有六相,也可以稱之為對聯的六要素,這也是我們講解的一個小重點。即字數相等、內容相關、平仄相諧、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這六相的順序是並列的,沒有輕重之分。這六相,也可以說是對仗的六相。 1.字數相等:我們剛才講過,對聯的上下兩聯的字數要相等,也是對聯最基本的要求。經中國楹聯學會第五屆第十七次常務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的《聯律通則(修訂稿),在第一章基本規則第一條中明確規定:「字句對等。一副楹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也就是說,只要上下聯字數相等,不論多少字數均可。在長聯當中,各分句的字數也要相等;如「地;天」「夏雨;秋風」「山有色;水無聲。」「一輪明月;四壁清風」「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凡物皆有可觀;於書無所不讀」「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溪煙水月明如晝;十畝桑田誰並漢耕。」「爆竹兩三聲人間換歲;梅花四五點天下逢春」「學海千重看我飛舟橫渡;書山萬仞祝君捷足先登。」「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一二畝瘦田雨笠蓑衣朝起早;兩三間破房青燈黃卷夜眠遲。」「慈冠五百多尊,但爾有求皆感應;記受一生補佛,獨他何故不皈依」等等,不管是幾個字,每個相對的分句字數都相等。有沒有字數不等的對聯?沒有。有人舉了一副挽袁世凱聯云:「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我認為,這不是一副對聯,只是文人的巧妙構思罷了。字數上我們就不說了;而從格律上,千古對萬歲,也是失平仄的;那為什麼有人認為它是好聯呢?因為它的詞性是相對的,袁世凱,人名;中國人民,名詞;這兩個是人對人。千對萬,古對歲;另一個就是它的表達含義已經超越了對聯格律本身的約束了。它是有含義的,而且含義非常大;首先,以袁世凱的三個字,來對中國人民四個字,這本身就已經是對不起了;而且也說明袁世凱不是中國人民;還說明了,袁世凱死了,中國人民才能翻身;所以,這也是詩詞聯所產生爭議的地方,也是其魅力所在。一個好的意境,往往能達到起死回生之妙,而在詩中,能達到這一高度的人,僅李白一人而已。不過我認為,如果上下聯連字數都不能保持一致,那無論如何也難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對聯。這裡的名副其實,就是不產生異議。我個人認為,這個只能當做一時的機巧,算不上真正的對聯. 那寫對聯多少字為佳?縱觀古今對聯,多少字的都有佳聯,都有名句。一副對聯的字,取決於作者的文學積累,取決於所寫的內容形式及題材。但是,我們不妨看一下,這些聯之中,七言聯最多,八言,九言,五言,再次就是十言,十一言和十二言;四六言則少,十三聯以上的更少;少於四言的就更更少了;對於我們寫詩的來說,一般僅五/七言足夠了,如果再多一點,我認為前四後七十一個字為上佳,再多就沒什麼必要了.對於那些有時四言以下的,有的動不動就寫上一副長聯,不仔細看,以為是駢文體.我覺得這樣的純屬遊戲大家不必當真. 2.內容相關:字數相等與內容相關是對聯的兩個基本要素.《聯律通則(修訂稿),在第一章基本規則第六條中明確規定:「形對意聯。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對聯,之所以稱其為對聯,不但在其中需要對仗,重要的還在於一個「聯」字,對聯不能對而不聯。如果上下聯是兩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即成敗筆。比如:「杜宇悲啼血,鴛鴦喜訂盟」.這兩句詞性是相對的,平仄也沒有問題,字數也相等.但你不能說他是一副對聯.因為它上下聯沒有聯繫,不知所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對而不聯.一勞永逸長生樂;萬象回春大地新。此聯不管從平仄對仗方面,還是從詞性方面看,都能說得過去,基本對稱,但它卻不能算做對聯。因為上下聯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主題。上聯是化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苜蓿》句:「此物長生,種者一勞永逸」。下聯則是一般春聯句,兩者沒有互相的聯繫。內容相關,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表達一個主題。是指上下聯要表達的意思相互關聯;這種關聯是兩部分,要麼相輔相成,相互配合(即所謂「正對」同類對、並列對);要麼內容相反,對比映襯(即所謂「反對」);還有一種聯屬於互相銜接的關係;不能中斷,上下聯存在遞進、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目的等複合關係。(即所謂「串對」,或稱「流水對」).值得注意的是.內容相關要看主題,一首詩,一首詞,一篇文章,都會有一個主線,我們稱之為主題,那對聯也不例外,它也有自己的主題,而上下聯,就是圍繞著這一主體來寫的,不能是風馬牛不相及.當然還有一個特殊的不算此例,無情對和分詠鍾詩. (1)內容相近,相互配合。上下聯的內容基本相同,但各寫一事,且各自具有一個完整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諧地處在統一主題當中,我們稱之為正對。正對,對偶的一種。用反映同類事物或概念的詞語兩兩相對。具有一面性質,而且占的比例相當的大,我們在做這正對時,一定要揣摩出聯人的心思,體難上聯想要表達的意思,然後才能對的出和諧的下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麗辭》:「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麗辭》:「孟陽《七哀》云:"漢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對之類也。」宋蔡夢弼《草堂詩話》:「"貔虎閑金甲,麒麟受玉鞭』,以"貔虎』對"麒麟』為正對矣。」如」龍峰疏柳籠煙暖;潭水勁松鎖月寒。」上晝景,下夜色,相互配合,表達的是一個地方的晝夜之景;郭沫若為黃繼光犧牲十周年題聯」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長嘯;光榮歸黨國,英風使天下同欽。」這兩句內容相同,而且是說的黃繼光的英雄世跡和作風,而且上下聯相互配合,使中心思想明確突出;再比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再比如:「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從內容看,上聯寫「七十二健兒」,下聯寫「四百兆國子」,它是圍繞著一個主題:沉痛悼念廣州起義的死難烈士,熱情歌頌辛亥革命戰士的英雄壯舉,所以,它是有關聯的. 有說人,正對是合掌對的別稱,原因來自於劉勰的《文心雕龍》,他說的正對,正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合掌對,他認為正對是一種拙劣的對仗。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如同對偶不等於對仗一樣,正對也不等於合掌。正對是個大範圍的概念,而合掌對僅是正對里的一部分.正對是最容易出現合掌的對子,而不是所有的正對都是合掌.我們要解釋清楚這件事,必須得弄明白,什麼是合掌。《聯律通則(修訂稿)》在第二章傳統對格第十條中,將合掌做為第一大忌。但並未對合掌進行解釋說明。所謂合掌,指的是上下聯講同一個意思。對仗的兩句如果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叫作合掌對。個人認為,合掌,就是我們說的重複,上下聯意思重複。與對聯的起源相同,合掌的說法究竟起源於何時也不能定論。合掌,在隋唐及其以前文獻尚未發現。而到了南宋,朱熹就用了。《朱子語類》記載:「(學生問:)"正義不謀利』在處事之先,"明道不計功』在處事之後。如此看可否?(朱熹答)曰:"恁地說也得。他本是合掌說,看來也須微有先後之序。』」朱熹說「正義不謀利」和「明道不計功」這兩句話是合掌。「合掌」之名,來自佛教徒兩掌合十之禮名,即兩掌相合則完全重迭。佛教自西漢末就已經傳入中國,在六朝得到發展,至隋唐而鼎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李世民是信佛,武則天更是佛家信教徒。經過了詩詞對聯的發展,合掌借用到在此中也不足為怪。清朝,對格律的要求極為嚴格,合掌已作為判斷作品優劣的標準,已經盛行了。唐人宋之問寫的《初到黃梅》詩:「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評論說:「途中、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清代冒春榮《葚原詩說》說,「對法不可合掌,如一動必一靜,一高必一下,一縱必一橫,一多必一少,此類可以遞推。如"冒寒人語少,乘月燭來稀』,"稀』、"少』合掌。李宗嗣"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皆』、"盡』合掌。賈島"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流』、"走』合掌。曹松"汲水疑山動,揚帆覺岸行』,"行』、"動』合掌……此皆詩之病也。」可見之要求多麼苛刻。所以,「合掌」起於宋,發展於宋元,盛行於明清。一直以來,哪怕是盛行的明清時代,都沒有對合掌做出確切的定義。但是,從記載當中不免看出其端倪。如:宋沈括《夢溪筆談》及《蔡寬夫詩話》均指出:對仗要避免「上下句一意」之病。南宋魏慶之《詩人玉屑》歸納「兩句不可一意」。這兩個都相差不大,說的「上下句」、「兩句」就是指對偶句,說「一意」,就是指意思相同。反譯過來:「對偶句的上下句意思相同是一種病。」「對偶句的上下句不能意思相同。」 為什麼有合掌說?漢賦和六朝駢文,以及唐朝的古體詩,奔放,大氣,不受篇幅的限制,可用多種事物來比喻一事(即所謂「博喻」),不必忌合掌。到了宋似乎只剩了律詩和絕句,長詩變得很少了。受篇幅短小的限制,就不得不考慮其所載信息量,因此忌合掌就必然被提到重要位置;明清絕句和對聯橫行,忌合掌就更需講究了。因此「合掌」概念是應詩歌形式發展以及楹聯發展的要求而產生的,有著存在的合理性。就這麼幾句話,你再浪費一句,文也不文了。合掌用於詩詞中,合掌是詩病,不好,要忌諱!現在,合掌的概念後來被細化,由「上下句一意」,落實到「同位置詞語一意」上,於是便有「局部合掌」之說。即對偶兩句同位置的詞若是同義的,視為局部合掌,也統稱合掌。谷向陽在《中國楹聯學概論》說,「合掌,把左右手掌合起來,掌心對掌心,指尖對指尖,指根對指根稱為合掌。合掌處處吻合謂之全合,部分合或一處合謂之半合或一處合。此理用之於楹聯就是,上下聯意義完全相同稱之為全合掌,部分意義相同或個別詞義相同稱之為半合掌或一處合掌、二處合掌。楹聯製作中應盡量避免合掌,尤其全合掌是楹聯之大忌。避免合掌,應注意上下聯對仗的語句的意義盡量避免雷同。」舉幾個對聯的例子,來說明一下對聯的合掌。 局部合掌:「萬民爭致富;百姓樂安康。」萬民~百姓都是廣大民眾的概稱,兩詞相對犯了合掌。「赤縣神州催駿馬;中華大地展新姿」赤縣~神州~中華,是一個名詞的多種稱謂,猶如一個人有幾個名字一樣,用自己的大名對自己的號名或別名,意思相同,就犯了合掌。「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此聯犯了半合掌之忌,"晨昏』和"早晚』是一回事。 全合:「鳥語春光好;鶯歌柳色新。」這副對聯上下兩句只說了一個意思,不能成為一聯。因為「鳥」是總概念,「鶯」是屬概念;而且「春光」已暗含了「柳色」,從意義上說犯了性合掌。「英雄驅虎豹;豪傑斬熊羆。」英雄與豪傑,虎豹與熊羆,原屬並列片語,將其分割開來對仗,意思重複。若用英雄豪傑對虎豹熊羆,則可免其弊。長空展翅;廣宇翔雲。廣宇,就是長空;翔雲就是展翅。下聯的意思完全是重複上聯的。這樣,八個字中,四個字就算白用了。「雲澤清光滿;洞庭月色新」"雲澤』本是"洞庭』的古稱,"清光』本是"月色』,"滿』和"深』都形容月光的朗徹。同義詞的重複運用,上下聯的意義雷同,犯了全合掌的諱忌。 到了現代,楹聯界權威著作《中國對聯大辭典》為合掌下的定義:「上下聯完全(或基本)以同義詞相對仗現象。如"世界第一;天下無雙』。如同人的左右手,相合一致,故名。合掌,使意義重複,是對聯創作之大忌」。結合古今的書籍,我認為這個定義是準確的。有些楹聯中出現個別非中心詞尤其是虛詞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聯中比重很小,也無傷大雅,一些含義相近的詞語相對,亦未嘗不可。《中國詩學》一書中說,「意義相同的動詞、形容詞與虛詞相對,不作合掌論。如杜甫《贈韋贊善別》中之"江漢古人少,音書從此稀』一聯,"少』與"稀』兩字雖然意義相同,但屬形容詞不犯合掌病;又如唐代詩人秦韜玉《貧女》詩"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一聯,"將』與"把』屬虛詞,也不犯合掌」。因為它上下聯的意思不一樣,也不影響聯意; 現特將《楹聯報》王妄君戲擬之《合掌對兩串》轉錄如下。這兩串「合掌對」擬得很好很有啟發性:其一瞧對看,聽對聞,上路對啟程。後娘對繼母,亡父對先君。醪五兩,酒半斤,掃墓對上墳。乞援雙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駕,丈人無故不光臨。十分容顏,五分造化五分打扮:兩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妝成。其二行對走,跑對奔,早晚對晨昏。侏儒對矮子,傻子對愚人。觀浪起,看波興,閉戶對關門。神洲千載秀,赤縣萬年春。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減千分。 我們來說一下詩中的合掌。毛澤東詩《冬雲》: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其中「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被當今學術界普遍認可為合掌。他們是這樣認為的:即既然「獨有英雄驅虎豹」,當然就「更無豪傑怕熊羆」,雖有「有、無」一組反義詞,但「英雄、豪傑」、「虎豹、熊羆」兩組同義詞,上、下聯說的意思並沒有什麼不同,,故合掌。當然,這句要放到對聯當中,就是合掌無疑。但是,這是詩,不是聯。 我們必須要看一下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和背景。時間:1962年12月26日這首詩創作完成,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1949年,英艦紫雲英號事件,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1960年蘇聯撤走全部在華蘇聯專家,1962年5月25日——蘇聯製造了伊犁暴亂事件。中蘇關係走到了戰爭邊緣。再從字句上分析,驅虎豹——這個動作是已經發生了,怕熊羆——顯然還沒和熊羆打起來。而更字,又表明了遞進關係,那麼結合背景,很容易得出結論——虎豹指代的日美英等西方列強,思想上指帝國主義,熊羆指代的蘇聯,修正主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前句說的是趕走了日美英,後句說的是不怕蘇聯的威脅。兩句話說的根本是兩件事,並不是兩句一意,何來合掌之說?南朝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其中有兩句倍受爭議,。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人說這是合掌,他們的觀點是都是以動襯靜,其實我認為不然。這兩句雖然都是以動襯靜的句子,但是卻是構成互文對,互文而見義,即幽靜互文。我們可以理解為,「蟬的叫聲,鳥的鳴叫,卻更能體現林子和山的寧靜」,並且,林與山還有一小一大的視覺擴展。這種以靜襯動的,正是王先生開創先河。體現了一種幽靜括淡的一種心性。宋人王安石也愛此詩,但反其道而行之,「一鳥不鳴山更幽」,真是見仁見智。關於互文,我們以後要講。舉兩個例子,「笛聲喧沔鄂,歌曲上雲霄」,其中「笛聲」與「歌曲」互文。又如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其中「感時」與「恨別」互文。所以,對於律詩而言,看合不合掌,只看字詞不行,只看單句也不行,還要看寫作的背景(或應用背景),寫作的目的,環境等因素。而不是輕易地說合掌,這裡要包括聯。我百度定義:合掌,詩病的一種。合掌提出的背景:文章篇幅逐漸短小的客觀需要。 我對合掌的觀點:1.合掌是存在的,不是網路語言。而是我們文體進化的產物.它的定義是:上下聯完全(或基本)以同義詞相對仗現象。2.對聯和律詩可不可以合掌?可以。合掌並不違犯對偶(包括對聯)的基本規則。合掌對於對偶句,不是「可不可以」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的問題,即作品好壞的問題。所以,《文心雕龍》說:"反對為優,正對為劣。;王力《詩詞格律》說:「同義詞相對,似工而實拙。3.初學者可以不忌諱合掌,等到熟練運用後再講究。《聯律通則》沒有把「忌合掌」放在第一章「基本規則」之中,而是放在第二章「傳統對格」之中。並且,對「合掌」是「忌」,而不是「禁止」。但我相信,大家都是追求完美的,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合格」這個層次上。讓人挑骨頭。4.「合掌」只針對詩、聯的對偶句而說,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不受此限;5.對於律詩看待合掌的問題上,一定要組合其背景和整首詩的內容及表現手法,不要去武斷地說合掌了。 內容不相關的毛病在「你出我對」的網路即興對聯中普遍存在。「山路踏青風滿袖;陽關辭故淚兩頰」上聯描寫身心愉悅的「踏青」,下聯卻是傷感的「辭別」。 出句:味醇香郁鐵觀音 對句:(1)手忙腳亂土郎中;(2)字正腔圓洋教授(3)肢碎身殘泥菩薩(4)活血化瘀金羅漢 這個例子中,第一、二個對句可謂風馬牛不相及,第三個「泥菩薩」對「鐵觀音」在內容上是對應了,但是「肢碎身殘泥菩薩」和出句的「味醇香郁鐵觀音」所表達的意義仍是相隔太遠;「活血化瘀金羅漢」是四個對句中較能匹配出句的句子,但「活血化淤」說功用,「味醇香郁」說味道,內容關聯度仍不夠,如將出句改為「生津止渴鐵觀音」則關聯度更強。要想對出好句,而不是只為了一時的娛樂,就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部分詞句,倉促應對,應該對整個出句加以足夠的分析,揣摩出句要表達的主題,然後認真遣詞造句,努力使對句和出句能構成一個整體。綜上所述:正對,上下聯「內容相關」並非內容相同,但必須相關。 第九章: (2)內容相反,對比映襯:上下聯的內容相反,一正一反.或相對稱,它們互相映襯,形成對照.聯中所用的詞語多是反義,要把主題表現得更為深刻和鮮明.劉勰《文心雕龍·麗辭》中說,「反對者,理殊趣合者。」「反對為優,正對為劣」的說法,也並非虛言.如」心平積福;欲重招殃」上聯寫心平是福下聯說明慾望重的人往往招到殃禍;所以一福一殃都相反的語氣,卻更加突出了心平為善,無欲則剛;是從兩個方面去說明的.通過兩種事物的不同特徵,造成了句意的相反,卻統一在聯的主體(心平為善,無欲則剛)當中.「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硃筆點天文。」一個入池,一個出水;一個通地,一個點天,一下一上,內容相反.但是,它的上下聯主題是統一的,把荷寫的惟妙惟肖,完美無瑕.「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這裡上聯以「但願起,下聯以何妨」起,表達的是作者的一種態度,這就是主體的統一,從「人皆健/我獨貧」的相反的結局,自然而成的強烈對比,這就是上下聯的相反。如此的上下兩聯,便將作者的心聲袒露在眼前,感染力極強.「自古未聞屎有稅;而今只剩屁無捐!」「古/今」時間對比、「未聞/只剩」這種沒有聽說過與已經發生的產生對比,「有稅/無捐」兩種動作的對比,說明「屎和屁」的「處境」是相反的;這聯描述的主題是同一事件,但是不同的遭遇. 由於,我們可以得出反對的特點:(1)對立性:上下聯的主體內容上存在明確的相反事物,包含情感態度、行為舉止、人物形象、結局效果,即上下兩聯同時並存並且產生強烈的對比;(2)統一性:場景相同或統一的事或人對某種問題的看法等等. 反對法強調的是上下聯意的對比和反襯,常見的有三種情況。1.句意的相反或相對,突出上下聯各自所說事物的特性,大多都有反義的詞或者是片語在裡面。(1)「煙籠古寺無人到;樹倚深堂有月來」這是一副妙聯,也是一副反對對聯.它是寫的同一事物,也是同一場蠊內發生的東西.但是,通過「無人到與有月來」的對比,把深堂古寺的清幽與朧朦寫的入木三分,讀之讓人嚮往.(2)「雨風無律亦成曲;歲月有聲難入詩」這聯通過「有、無」的對立,「亦成與難入」的相反關係,突出的是作者不同心境下的不同觀感。作者聽雨風的嘈雜聲音,倒覺像在彈奏曲子;瞬而,作者面對如此美好的景物,又想到歲月無情,乎生感慨歲月的無情.所以,它的同一場景內發生的兩種心態,也是作者本人的感受.(2)「人因愛富常離我,春不嫌貧又到家」;這聯通過「因愛富/不嫌貧」的對比,通過「常離與又到」的對立,來體現世態炎涼與作者對世事闊達的胸襟,這一聯也是在同一場景內發生的,也是作者本人的感受.(4)「紙上談兵,方寸乾坤爭勝;心中無礙,大千世界悟空」上聯寫世人好勝之態,下聯則說有心無牽掛的人一切皆可看破;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這是表達的兩種人的不同心態,可以看出來,它是有統一性和對立性的.(5)「願做梅花清傲雪,不學蘆葦盪搖風!」「願做」與「不學」是相反的態度,表達的是作者在人生態度中的不同選擇。 然,有反義詞的不一定是反對,這須對整個聯進行分析,它有可能是流水對.「縱有滿園詩果,苦無一樹聯花。」這是網路上的一副妙聯,好多人都說是反對聯,其實不然.此聯雖然「縱有與苦無」的反義詞,但是它的上下聯的內容及含義並沒有互相對立,只是形成了一種流水關係,這種關係是轉折.即這兩聯可以加上一個關聯詞,形成複句.雖然縱有滿園詩果,但是苦無一樹聯花;別外,滿園與一樹是同一場景內的東西,意思是連貫的;這就是典型的流水對; 2.時間或者空間的對比或反襯。比如用過去和現在相比、天與地對比等,突出各自時段、不同空間的不同特徵來。(1)「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上聯寫春,下聯寫秋,但是,卻是同一個主體,作者的人生態度;春風溫和,能容納萬物;而秋水清寧,不染俗塵,這是難得之境;也是一副妙對;「秋歸何處莫訪雁,春老此中盡傷花」上聯寫秋,下聯寫春。但是,這兩聯卻是同一場景,一個是秋歸何處,一個是春老此中,都是同一個場景,何處與此中是統一的場景.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妙的反對對聯;(2)「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憂患亦暢天懷」這裡是空間的對比,即天獄與天懷的對比,上聯寫安不忘危,下聯寫事情來了也要坦然面對;居安而思危,實智者所為;無懼與憂患,這更是勇者之氣概.(3)「半生曾落他人後;來日定爭俗世先」上聯作者說自己半生一直落人之後,心情極度低沉;下聯則一改上聯的鬱悶心情,說以後一定要奮發圖強,爭取發跡。一先一後,成為反對。它的主體是統一的,是作者心境的直接體現;(4)「飄飄然爽氣西來,挹之不盡;浩浩乎大江東去,逝者如斯」上聯寫登高山而覺西來無盡清爽之氣,下聯寫俯看大江浩蕩而東流,感嘆人間世事滄桑變化。所見所感,虛實相映。「逝者」包羅萬象,相對而言為實指,「爽氣」雖實而虛。一西來、一東去,正如歷史潮流無法阻擋。一消逝、一無盡,萬物輪迴、有生有滅.3.全聯中或許並沒有明顯的反義詞存在,但句意仍然截然不同,所以還是反對.(1)「何等狂人,敢坐高台當帝子?幾分傲氣,竟執硃筆點魁元!」上聯是旁人的置疑,問是誰這麼狂妄,敢自稱皇帝考狀元?下聯則是夫子自道,我狂是因為我有這個傲氣和才學!兩方針尖對麥芒,比了個不分上下。(2)「幾度徘徊,皆因此地留吾夢;數番往返,卻叫故人傷我心」上下兩句寫的都是來往徘徊,但一個寫去了又回來的原因,一個則寫的是來了又去的原因。形成反對。(3)「書畫琴棋,騷人多雅事;油鹽柴米,寒士苦生活」上聯寫騷人的雅趣,下聯寫寒士的愁苦,兩聯的意義相對,二者的區別就在於一個不缺錢,所以優哉游哉;一個窮得很,只能每日憂柴愁米。用旁襯的手法,寫出二者生活的截然不同。諸如此類,反對對聯表達的對象或被表達的對象是統一的。由於矛盾和對立主要都集中在針鋒相對的一個點上,所以對聯中的反對形式一般很難用在長聯的撰寫之中。 (3)互相銜接,不可中斷: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它到底是不是對仗?從詞性上來說,它是對仗。但是,它單列出一個句子,是沒有完整的意思的。而整聯,即不是正對,我也不是反對。那是什麼?周振甫在《詩詞例話》中舉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為例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聯「好像不是對偶,實際上對得很工整,是流水對,是很好的對偶。因為對偶的好處是符合於美學上的所謂均齊,但過於求均齊又怕呆板……流水對既有均齊之美,又自然而不呆板,意思聯貫而下並不損害內容,所以是很好的對偶。」由周振甫說的話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結論,它是流水對。流水對,雖然前人對其沒有進行過明確的解釋,一般認為上下兩聯構成複句關係.形於流水,意思聯貫.把一個意思分成兩句話來說,有的單看一聯都不能組成完整的意思,上下聯緊相銜接,聯貫而下。上下聯存在遞進、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目的等複合關係。由於它是用複句的關係來說便是詩句之間有順承或者連貫的關係。因此,讀者在口誦時有一氣呵成之感。前後關係可以是動作上的連貫,也可以是時間上的關聯;既可以描繪形象又可以描摹抽象,時間和心緒上的連貫.這裡是說有的單一聯不是完整的意思,也有單一聯能組成完整的意思的.因此,我們將其分為以下幾點: 一.單純的複合關係:上下兩聯組成複合關係,它可以用關聯詞進行聯接.它也分為並列、因果、轉折三大類,這個我們已經講過;1.並列關係:廣義的並列關係:連貫關係、遞進關係、選擇關係、並列關係;我們把上聯比喻A,下聯簡寫成B;可分為:(1)連貫關係:又叫「順承關係」。A句和B句按時間的順序敘述連續的事件,或者按意義上的承接關係構成。關聯詞多用「已---又」「才----又」「曾---又---」等;按時間順序敘述了兩個連續的事件:如: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就是按時間順序敘述了兩個連續的事件,飲水在前,是已經過去了的,食魚在後,是正在進行的,這兩聯構成了並列關係;再如:「台灣省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甲午戰爭以後,清政府被逼將台、澎列島割讓日本,其後有些人主張辦海軍以圖強,可慈禧卻把海軍的公款拿去建供她個人享樂用的頤和園,國人無不氣憤,有人寫出上聯予以諷刺。再比如:「曾經滄海千重浪,又上黃河一道橋。」這個就是曾經和又組成的連貫關係;有的承接關係的對仗句,A句和B句分別是兩個連貫的動作,沒有關聯詞,只是我們可以用關聯詞將A句和B句相連;比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層層疊疊的宮殿大門如九重天門,才迤邐打開,萬國的使節拜倒丹墀,又朝見天子;是先開宮殿門,然後再拜倒,這也是連貫的動作。「行到水窮處,做看雲起時」;這兩句首先是連續發生的,不能調換的。才行到了水的發源之地,又做下看著天上的雲聚雲散,這也是連貫的動作。再比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商賈們慣於在江湖上行走,知道現在江上風平浪靜;作者半夜裡聽到船夫講話,明白江上要漲潮了。這裡也是連貫關係,只有這樣,才能理解作者筆墨中透露出他晝夜不寧的紛亂思緒。再比如:「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吳國千尋鐵鏈也被燒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在金陵石頭城上懸掛。連貫關係構成的對聯,常給人以行雲流水、酣暢淋漓、文韻舒展、一氣呵成的感覺,可以增加對聯的語勢和節奏。所以,這種邏輯關係在對聯創造中應用較多。有人把連貫關係當作正對來對待,原因是遞進關係的對聯在每一聯上的意思都是獨立的,流水對是缺乏單聯的獨立性的,其次是遞進關係的對聯與並列關係的對聯在表達上沒有本質的區別,因此,它屬正對;其實不然,我們如果兩句一起看的話,它是有一個先後順序在裡面,單獨地看一個聯,表達不出另一個聯的意思,他和正對的不同之處。(2)遞進關係:B是A在範圍上或程度上更進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層敘述,層層深入,淋漓盡致地敘述某一事物,或者闡發某一思想。常用的關聯詞有:「況」、「更」、「不但---而且---」「不---更---」等。「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歸,飄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聲,從天末飄來,使人覺得悵惘凄切。雲山,一般是令人嚮往的風景,而對於他鄉遊子更是黯然神傷。「不堪」、「況是」兩個虛詞前後呼應,往複頓挫,層層遞進,情切而意深。「一生不曾屈服,臨死還要鬥爭。」章乃器挽魯迅先生的對聯,不曾,還要的遞進相連,把魯迅先生的為祖國奮鬥一生的偉大精神與高尚品德給予了肯定與讚揚。再比如:」不叫白髮催人老;更使春風滿面生。」與連貫關係相同,沒有關聯詞的出現,只是我們可以用關聯詞將A句和B句相連;比如:「進門都是客,到此即為家。」客與家的遞進關係;「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這個也是遞進關係,雙鬢本已愁白,又逢三湘凄涼的秋色,更何況作者的故鄉在萬里之外,獨對明月,歸思更切!「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獨自吟誦白頭吟這麼哀怨的詩行;一句說蟬,一句說自己,用「那堪」和「來對」構成遞進的流水對,把物我聯繫在一起。「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我和你今天在這裡離別,同樣是遊宦人的情意。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彼此又在客居中話別,真有無限凄惻。遞進關係的對仗,在對比的基礎上,層層遞進加深,在對聯詩詞作品中較多應用。2 並不所有的並列句式都是流水對,我們看下面的兩個並列關係的複句,(3)選擇關係:選擇關係,其句法構成形式是「要麼這樣,要麼那樣」,「或者是這,或者是那」,「與其這樣,不如那樣」,「寧可如此,也不如彼」、 「但,不」等,經過比較,決定取捨。「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紅顏」對「白首」,概括了從少壯到晚歲的生涯。一邊是達官貴人的車馬冠服,一邊是高人隱士的松風白雲,作者通過了這一棄一取的對比,突出了他的高風亮節。「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一邊是明月夜醉酒,另一邊事待君王的案牘勞形。作者通過了一頻一不的對比,突出了作者的閑情高雅,輕身五事,得趣於花草之中的豁達胸懷;我們再看,北宋楊邦義自題:「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一邊是宋朝的鬼,一邊是異邦的人,作者是鬼代表死,以臣代表活,而且通過了寧做與不為而進行選擇取捨,說明作者的無比堅定的忠心,與鐵骨傲然的氣度;這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異曲同工之妙。國之將亂,有妖有仙,有叛徒也有忠臣。宋哲元曾自題明志,「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作者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意做亡國的奴才;因為即使是戰死沙場,也是光榮的,是英雄大義;苟且偷生是可恥的,是沒有血性的。大丈夫豈能夠老死床第間,學一個馳騁沙場,馬革裹屍還。這才是丈夫之志也。還有,"寧可站著死,不能跪著生。」等等;毛主席挽同學的一聯:」與其苟且偷生,生無足道;非為奮鬥而死,死有餘哀。」這是毛主席在哀輓其同學的,但也從側面看出毛主席那種不怕死的獻身精神,也是他這種大無畏的革命氣節的生動寫照。在這種生與死的對立之上,毛主席選擇了後者,藐視前者;比如一副婚聯,這副婚聯是身居兩地,永不能團聚的夫妻,為了表達自己的心聲及正確的愛情觀,特寫下的。「但求天長地久,何必朝相暮依。」這裡的天長地久,是指愛情的永恆,而下聯從反面說明,就算是朝暮相依的夫妻,沒有愛情的基礎,也是枉然。早在宋代,秦觀秦少游就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愛情觀,「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此聯於之,有同妙。「寧與鳳凰比翼,不隨雞鶩爭鳴」,「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澀,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裡的除了/無非,就是一個典型的選擇關係,除了/無非,這裡構成句意的反意,或者是這,或者是那;「能與諸賢齊品目,不將世故系情懷」,上聯表達的是能與賢德之人同流共列,而不將塵事的煩惱掛在心中,此種結構的對仗,一般來說,上下兩聯相反,對比明確;作者傾向鮮明,主題清楚。這種結構形式,多見於一些抒懷言志、寄託抱負的對聯與詩詞當中。由於此對仗上下句相反,相對比較獨立,上下兩聯在對立當中,是並列關係,作者在二者之一選擇其一,不管支持正面的也好,支持反面的也罷,都屬於反對的範疇,我認為,這種關係的對仗,屬於反對。 (4)並列關係:AB兩句,構成正對複合句,在型式上屬於並列關係,它是從兩個角度說明同一種事物,在形式上平行並列的;典型格式是「既A,又B」、「也A,也B」、「一邊A,一邊B」、「一方面A,一方面B」;比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碧草照映台階呈現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強調「好音」之悅耳。然而,詩人用了一個「自」字,一個「空」字,這兩句詩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並含有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先哲的情味。它同時還含有碧草與黃鸝並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一層意思。說明的是同一種事物,上下句在形式上是平行並列的,說明的是同一種事物;「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織錦迴文訴說思念的長恨,樓上花枝取笑我的獨自安眠。上下句在形式上是平行並列的,說明的是同一種事物;「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兩個特定場景:一是芙蓉慘遭險風摧殘,再是薜荔慘受惡雨損毀。芙蓉出水,何礙於風,而驚風仍要亂颭;薜荔覆牆,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作者用「驚風亂颭」、「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打擊迫害;上下句在形式上是平行並列的,說明的是同一種事物;「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作者身滯山城,欲歸不能,一天天的徒費光陰。作者在湘貴交界,與五溪夷人共處一起。上下句在形式上是平行並列的,說明的是同一種事物;「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五更時聽到戰鼓號角,起伏悲壯;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曳不定。五更句寫所聞,三峽句寫所見,將兵革未息、戰爭頻仍的氣氛就自然地傳達出來了。上下句在形式上是平行並列的,說明的是同一種事物;「讀書不必五更三鼓;用功只怕一曝十寒」這副對聯是說持之以恆的,上下句在形式上是平行並列的,說明的是同一種事物,這裡的不必和只怕都可反譯成不要的意思,這也可以屬於正對;綜上所述,並列關係的對仗,上下句不相連貫,是獨立的,屬正對;它結構簡單,立意集中,遣詞造句也比較容易,在對聯詩詞作品中較多應用;不足的是稍顯平淡、單調和古板,缺乏靈活變化的生氣。 2.因果類對仗複句:(1)因果關係:說明性因果句的典型格式是:因為A,所以/因此/因而/故/以至B;之所以A,是因為B;如:「到此處才行一步,望諸君莫廢半途」這是告誡的原因,上句和下句如果單獨抽出來,則語意不完整。「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一葉下」對「秋思多」的因果關係的對仗,因「葉下」而生「歸思」之想,「高梧」對「空齋」,雖是衙署中實有之景,卻正是詩人心境空寂的情愫;如「春來眼底,喜上眉梢.」這裡是因為春天來了,所以才喜笑顏開.這是典型的因果關係對仗句;「休嘆人生如意少,從來世上不平多」之所以不要嘆惜人生的路上如意之事太少,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不平事太多了;這裡雖然有如意少與不平多兩個反義詞,但是,卻依然是典型的因果關係,這個因果關係是果在前,原因在後,形成倒裝;「莫愁前路無知己,西出陽關多故人」這裡是化用了兩首詩,一個是高適的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另一個是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但是,作者將其一改,即點出了地點,陽關之外,又是對離鄉之人的一種無限的安慰,可謂集兩家之所長,成一家之言語;「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上聯是因,國為一直有戰爭,下句是杲,所以造成了通信的艱難,突出了作者在戰火之中對家人的無限牽掛;依據因果關係創作的對聯,一般來說,層次分明,說理性強,在對聯作品中也很多見。(2)目的關係:出句和對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動的關係,或者出句是目的,對句是行動或措施.「巧理千家財;溫暖萬人心」這是一副對聯,上聯是行動,之所以有這樣的行動,是因為作者想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溫暖千家萬戶;再比如「欲共水仙薦秋菊,長留學士住西湖」.這是杭州蘇公祠的一副對聯,是為了紀念北宋的大文學家蘇軾先生的,他的上聯是行動,下聯是作者想要達到的目的;「忍令上國衣冠淪於夷狄;;相摔中原豪傑還我河山」這是明代石達開將軍的聯,這是一個倒裝的目的關係對仗句,上聯說的是目的,下聯說的是行動;「拋萬千言於世外,留一二句在人間」上句寫的是行動,下句寫的是目的;「聚來千畝雪,化作萬家春.」,上句是行動,下句是目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共消萬古愁」作者為了找個喝酒的理由,就是消愁;所以,前面是行動,後面是目的;但是,作者豈不知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呢?「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這是目的關係。只有以此長夜不眠的思念,來報答你一生的愁苦奔忙。這裡的上聯是動作,而下聯是作者的目的;詩人面對亡妻,獨自悲傷。作者以終夜「開眼」(即思念難眠)來報答你的「平生未展眉」(這裡指愁苦奔忙)。真是痴情纏綿,哀痛欲絕。「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這是目的關係。且在附近尋個象陶潛般的人,在菊叢中舉杯同醉歡樂開懷!這裡的上聯也是動作,下聯是作者想要的目的。 |
推薦閱讀:
※【小凌老師博物學】今日--boss你要看見我 · 水晶!
※如此迷人的托斯卡納庭院!真是美哭了,a1265,李景華老師,
※民國大學老師穿什麼
※? 老師,瑜伽中我們為什麼要打開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