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科學家也不能解?——探秘地球和太陽系起源之謎

科學家也不能解?——探秘地球和太陽系起源之謎

宇宙是無窮無盡的,始終在發展變化著。地球和它所在太陽系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太陽系起源之謎

一類認為太陽系是一次激烈的偶然突變而產生的,即災變說觀點;另一類則認為太陽系是有條不紊地逐漸演變成的,即演化說觀點。

1755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原理,提出一個太陽系形成的假說,認為太陽系中的太陽、行星和衛星等是由星雲——一種稀薄的雲霧狀微粒物質逐漸演化形成的。1796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也提出了與康德類似的星雲說,後人常把兩者合起來,統稱「康德一拉普拉斯星雲說」。這個假說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內占統治地位。

科學家認為:恆星的形成是銀河瀰漫的原始星雲的某一個球狀碎片,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不斷收縮,產生旋渦,旋渦使星雲碎裂成大量碎片,每個碎片又逐漸轉化為恆星。太陽就是其中之一,它也不斷收縮、旋轉,在長期的運動中形成原始太陽。周圍的物體不斷聚合、碰撞,越轉越大,就形成了今天的八大行星。行星周圍的物質,也是這樣漸漸形成了衛星。這就是太陽系形成的一個主要假說。

有種觀點認為太陽是由原始星雲中的氣體和固體微粒收縮聚集而成的

地球起源之謎

地球是怎樣起源的?這是許多人都想揭開的一個謎。有人說地球是上帝創造的;有人說地球是宇宙中物質自然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兩種針鋒相對的意見反映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種對立的宇宙觀。

唯心主義認為,地球和整個宇宙都是依神或上帝的意思創造出來的。300年前愛爾蘭一個大主教公開宣稱:「地球是紀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一個星期天的上午9時整被上帝創造出來的。」在我國古代,人們認為遠古的時候還沒有天地,宇宙間只有一團氣,它迷迷茫茫、渾渾沌沌,誰也看不清它的底細,在一萬八千年前,有位盤古氏開天闢地,才有了日月星辰和大地。

要了解地球的起源,就必須了解太陽的起源,因為地球和太陽的起源是分不開的。歷史上第一個企圖科學的解釋地球和太陽系起源問題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兩位著名學者。康德是德國哲學家;拉普拉斯是法國的一位數學家,他們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個龐大的旋轉著的原始星雲形成的。原始星雲是由氣體和固體微粒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斷收縮。星雲體中的大部分物質聚集成質量很大的原始太陽。

與此同時,環繞在原始太陽周圍的稀疏物質微粒旋轉的加快,便向原始太陽的赤道面集中,密度逐漸增大,在物質微粒間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漸漸形成團快,大團快再吸引小團快就形成了行星。行星周圍的物質按同樣的過程形成了衛星。這就是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

同樣的,地球等行星也被認為是物質微粒間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漸漸形成

星雲說認為地球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以某種巧合或偶然中產生的,而是自然界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從唯物主義觀點,就物質的運動去說明天體的演化,星雲假說起了很大的作用。恩格斯曾讚揚康德的「星雲說」,指出「康德關於目前所有的天體都從旋轉的星雲團產生的學說,是從哥白尼以來天文學取得的最大進步。認為自然界在時間上沒有任何歷史的觀念,第一次被動搖了。」然而,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這個星雲說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它認為整個太陽系包括太陽本身在內,是由同一個星雲主要是通過萬有引力作用而逐漸形成的這個根本論點,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

關於地球和太陽系起源還有許多假說,如碰撞說、潮汐說、大爆炸宇宙說等等。自本世紀50年代以來,這些假說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質疑,星雲說又躍居統治地位。國內外的許多天文學家對地球和太陽系的起源不僅進行了一般理論上的定性分析,還定量地、較詳細論述了行星的形成過程,他們都認為地球和太陽系的起源是原始星雲演化的結果。

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戴文賽認為,在50億年之前,宇宙中有一個比太陽大幾倍的大星雲。這個大星雲一方面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逐漸收縮,另外在星雲內部出現許多湍渦流。於是大星雲逐漸碎裂為許多小星雲,其中之一就是太陽系前身,稱之為「原始星雲」,也叫「太陽星雲」。由於原始星雲是在湍渦流中形成的,因此它一開始就不停地旋轉。

原始星雲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繼續收縮,同時旋轉加快,形狀變得越來越扁,逐漸在赤道面上形成一個「星雲盤」。組成星雲盤的物質可分為「土物質」、「水物質」、「氣物質」。這些物質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又不斷收縮和聚集,形成許多「星子」。星子又不斷吸積、吞併,中心部分形成原始太陽,在原始太陽周圍形成了「行星胎」。原始太陽和行星胎進一步演化,而形成太陽和九大行星,進而形成整個太陽系。我們居住的地球,就是九大行星之一。這就是現代星雲說。

現代星雲說指出太陽和地球等行星都是經過原始星雲的收縮聚集而成的

今天,通過天文觀測以及星際地宇宙航行,特別是射電天文望遠鏡的日趨完善,人們對地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已經達到了相當深的程度,但是這種認識還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著許多疑點和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去探測和研究。

十億年前 地球高度文明毀於星球撞擊?

自從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脆弱的世間萬物就一直生活在滅絕的陰影中。在這個星球上,滅絕是常態———在已知進化而成的40億個物種中,有99%已經滅絕,特別是在過去5億年中,不為人察覺的物種滅絕速度加快了5倍。某種東西(沒有人知道到底是什麼)把地球變成了完全不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在每一次大滅絕中,有75%以上的現有物種會在一段時期內滅亡,而從地質學上來說,這樣一段時期只是一瞬間。

英國開放大學的隕石專家莫妮卡·格雷迪認為,近地天體與地球相撞只是個遲早的問題,而不是會否的問題。她說:「大多數小天體在到達地球大氣層時會化為灰燼,不會撞上地球。但每隔幾十萬年就會有一個直徑超過1公里的近地天體與地球相撞,每幾億年就會有一個直徑超過6公里、可能引發大滅絕的近地天體與地球相撞。我們早該撞上一個大傢伙了。」

有科學家斷定,地球上曾經有過非常發達的文明社會,而根據地球上空漂浮的灰燼的年齡測定,具體時間應該是在距今十億年前。十億年前?這麼巧合,這讓人不得不想起曾經有人表示通過心靈傳輸接觸過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人類,並了解到了當時的一些社會情況。

十億年前,人類毀於星球撞擊

下面有他當時的闡述:

「十億年前,人類社會可以說是真正的文明社會,那時,全球只有十億左右人口,沒有國界,沒有貧窮人口,科技之發達,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純粹是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那時,一天只有21小時,一天吃二餐,吃的是複合營養餐,平均壽命一百五十歲;對人口的控制,措施非常嚴厲。凡是生育的人,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測試,包括體形、容貌、智商、有無不良遺傳因子等等。符合生育要求的,領取生育證。凡不符合生育條件的,一律不準生育 ,私自生育,一律處死,包括大人、小孩。因此,當時人口很少,但每個人質量很好,尤其是智商很高。按照現代人的眼光,那時的人90%都是帥哥、美女,而且都是絕頂的聰明。」

「工作都在家裡,不是象現在集中上班、按時下班。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六小時;住房是政府統一提供的,內部設施齊全,房子內的設施,比現在比爾.蓋茨住的別墅還要先進百倍。房子的牆,外層是太陽能轉換設備,一平方米外牆,能產生相當於五千瓦電的功率,它不叫電,也不用電線傳輸,它的能量傳輸類似於激光;一年四季,室內始終保持攝氏28度左右(當時地球平均溫度要比現在高5-8度左右,人的適應溫度是28度左右); 內層是電器設備,沒有單體的冰箱、微波爐、電視等設備,都是造房子時放在牆體中。」

「牆體的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是顯示屏、是照明燈、是取暖器、能發射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電磁波等等。手機的先進程度不是驚訝可以形容的的,幾乎所有事情都可以用手機解決。那時的手機基本上就是一塊布,都是與衣服縫在一起,一般在衣服的左下擺。手機的電板不是象現在只能用幾十小時或幾百小時,它採用光能電池,可以通過衣服進行充電。因此,不需換電池。只要有光就行。」

「穿的衣服是複合材料製成的,既輕又薄,並可以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自行調節。而且具有太陽能轉換功能,其能量除了給手機等小型電器充電外,還可傳輸給鞋子,使人行走如飛,輕鬆自如。總之,當時科技的發達程度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

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高度文明社會毀於一旦

是什麼讓當時那麼先進的社會突然灰飛煙滅?究竟是什麼力量?什麼事件有這麼大的能量毀滅地球?長期以來,人類不斷探索,尋找答案,但至今仍未找到有說服力的答案。

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比對世界各國研究成果,認為,10億年前,地球沒有現在這麼大,大概只有現在的4/5。當時,有一顆星球(大約是地球的1/5大)撞擊地球,初步測算,是從東徑165度,北緯16度穿入,從西徑15度,南緯16度穿出。由於力度不足,在穿透地球後,未能穿出大氣層,又返回到地球。這一穿一落,對地球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當時,星球從地球中心穿過,將地球撞得四分五裂,終使地球變得不是密不可分的球體,而是由很多碎片(即現在的板塊)組成的球體。使地球上的生物幾乎完全滅絕,所有建築物都毀於洪水與大火之中,人類的文明不復存在。

這之前,地球幾乎沒有地震,只有固定的火山爆發點,來釋放地球內的熱量。地球離太陽的距離也要比現在近一點,圍著太陽的轉速也要快一點。因此,地球的溫度要比現在高5-8度左右。建築物一般不超過三層,建築材料都是可降解的防火、防潮、抗壓的複合材料。其實那時候製造的任何材料都要求在500年內完全化解,所以當地球遭到毀滅性的撞擊後,地球上已無生物生存的情況下,經過10億年時間的漫長歲月,當時文明社會的遺迹已蕩然無存。任憑我們現在如何發掘,也找不一點點當時的物質,給我們現在的考古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地球早期雛形

當然,也不是一點東西沒有留下來,而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科學還不夠發達,理解不了當時的物質,破譯不了當時信息儲存方法或儲存密碼。或許當時可以將任何信息儲存於普通的岩石內,一座山,甚或室內的一塊不起眼的石塊,就是一個碩大的儲存器,它不怕火,不怕水,千年不變,萬年不爛,只要有對應的設備和密碼,就能隨時獲取信息。但是,憑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讀懂。

這好比拿一個U盤給從沒看到過電腦的人,他根本不知道U盤內會有那麼多信息,他只把U盤作為一個玩具而言。


推薦閱讀:

太陽背後的微笑/佐依子
博觀易太陽角羅盤
144類星盤分析:太陽在子入命
太陽星在寅、申宮

TAG:科學家 | 科學 | 地球 | 太陽系 | 太陽 | 起源 | 探秘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