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膝關節疼痛的預防與無痛治療

練太極拳膝關節疼痛的預防與無痛治療

練習太極拳可強筋健骨,舒經活血、修身養性、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和提高各器官與系統的機能,從而增強身體的抵病能力。

經國內外長期實踐的大量事實來證明,太極拳對各種慢性疾病都有顯著的療效。如高血壓、低血壓、冠心病、失眠、慢性胃炎、腸炎、風濕寒腿、肩周炎、頸椎病、強制性脊柱炎、關節骨刺疼、骨質疏鬆、更年期綜合症、糖尿病、痔瘡、以及四肢無力、易感冒等疾病,甚至癌症患者以至垂危不治之症者,都有練拳獲得康復的案例。典型案例,如楊氏太極拳趙斌老師的藏族女弟子扎西,曾是全國勞動模範,後患有肺癌在西安就醫做了切除手術後身體很不好,更不能返回青藏高原工作,甚至對自己的生存都不抱希望了。有人建議她學習太極拳看看效果怎樣。1974年前後,當時40多歲的扎西拄著拐杖找到趙斌老師學拳。幾年下來,她的身體不僅逐漸康復,而且拳藝水平提高很快,並在1986年國家體委舉辦的全國首屆太極拳劍比賽上取得了楊式太極拳銀牌。後來她在咸陽成立了「咸陽楊氏太極拳學會」 也從事太極拳的傳播工作,弟子眾多,成績卓著。現在已經年逾八旬,卻健康依照。

正因為太極拳的動作不劇烈、不容易受傷的特點,使太極拳運動受到國內外億萬朋友的喜愛,更讓好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患者,通過練習而獲得了健康。然而,任何運動只要是「不科學的練習」都會有損傷的風險,練習太極拳也不例外,如果在練習過程中動作不規範,沒有掌握正確的太極拳技術要領,就會導致膝關節疼痛。因筆者長期從事頸肩、腰腿、關節痛的骨科疾病治療工作,在門診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自述因練習太極拳而出現膝關節疼痛的中老年患者,甚至有的關節疾病患者抱怨當初不該學習太極拳。其實,很多人根本不明白練太極拳出現膝關節痛是因為自己動作不規範導致的,也有是因為年齡的問題,關節自然退化引起的骨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在沒有查明疼痛的原因的情況下,就把膝關節疼痛強加於太極拳,可以說是太冤枉太極拳了。

練太極拳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緩解關節疼痛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膝關節疾病是骨科門診的一種很普遍,更是以中老年人發病居多的常見病。40-45歲患病率為50%,55歲以上的人群患病率為8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幾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性關節疾病。這與人體關節生理性退化有一定的關係。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關節就會自然的退化。由於關節的退化,關節內的軟骨面承受能力也會自然下降,加之不適當的運動以及平時關節感受風、寒、濕邪的侵襲,便會使關節發病。也就是說,很多人的關節疼痛是老年性退化引起的,就是不練太極拳有的人也會出現關節疼痛現象。根據長期的實踐證明,骨性關節炎患者,如果能夠規範正確的練習太極拳,可以不藥而癒。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堅持正確規範的練習,則可降低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幾率,甚至避免關節發病。

通過我們長期的臨床治療統計發現,凡正確規範性的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的中老人,由於筋骨強壯則很少出現關節疼痛現象。對於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產後風寒引起的周身遊走性疼痛的患者,我們都會引導其練習太極拳,很多患者通過長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練習,提高了自身的抗病能力,關節疼痛完全消失者不枚勝舉。針對早中期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只要正確規範、勞逸結合的練習,一般堅持練習2-3年疼痛即可逐漸消失。我們在門診還發現多位80多歲的高齡老人由於長期練拳運動,因意外突然摔倒來拍片檢查,結果骨骼一切正常。根據經驗發現,對於不愛鍛煉的老人因骨質疏鬆的原因,一般意外摔倒,多會出現四肢骨折、腰椎壓縮性骨折或股骨頭骨折現象,而長期練習練拳運動者意外摔倒則很少發生骨折損傷。就像吳氏太極拳名家王培生老先生曾經所說的一樣,「別人都怕跌倒把骨頭摔折了,我就不怕摔。」事實證明,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旺盛,筋柔骨壯。這與2004年美國一家權威的醫療保健公司研究的《練太極拳可以緩解關節疼痛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的報告相吻合。可見,正確規範性練習太極拳是可以強筋健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預防骨質疏鬆,治療骨性關節炎、緩解關節疼痛。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練習太極拳,會出現膝關節(膝蓋)疼痛呢?

2003年12月27日,在廣州華南師範大學召開了「2003年太極拳國際論壇」會,在「論壇」召開的前幾日,12月20日《人民日報》和12月23日的《廣州日報》,先後發表了同一標題為《腿部有損傷的中老年人不宜練太極拳》的文章:「甘肅省對345名練太極拳的人調查,發現有42.3%的人患膝部關節痛,其中58.7%是練拳之後才痛。」這個信息,對練太極拳的人特別敏感,並成為這次「論壇」的重要話題。

多年來,在眾多熱愛太極拳,推崇太極拳的醫學界人士不停的努力,依據《運動醫學》中「運動性損傷」的發生規律、機理、結合臨床醫學、運動力學、人體解剖學的分析與研究發現,練習太極拳出現膝關節疼痛的原因除外傷和生理性的關節退行性病變外,主要是運動不當、練習過程中動作不規範,違反人體關節生理結構的扭轉和屈伸所致。若要避免膝關節損傷,就必須養成正確規範的運動姿勢和習慣。那麼如何正確習煉太極拳呢?我們建議中老年朋友以及關節炎患者要循序漸進,一招一式規範性的練習、運動量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

筆者是從事20多年骨科疾病治療兼太極拳義務教學的臨床醫生,在運動力學、人體解剖學、臨床醫學、結合傳統太極拳正確的練習要領,略述幾點關於避免練拳出現關節損傷的拙見,僅供廣大拳友參考。

、練習太極拳 動作規範、是不會損傷膝關節的:

1、對於不是從小習武,沒有武術基本功的中老年朋友,在練太極拳之前首先要充分的熱身運動,讓關節肌腱放鬆後在練習,熱身時要慢慢的彎腰、慢慢的踢腿、然後把腿抬高放在略高於胯關節膝的物體上輕輕的壓腿,然後有節奏的拍打敲擊膝關節,促進關節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達到伸筋拔骨、強健膝關節的作用。每次練功之前,通過充分的熱身運動後在練習套路,可有效的避免運動性損傷。

在練完功後,一般都會出汗,全身毛孔都張開了,這時一定要注意避風。夏天要等到汗幹了在進空調房間,天氣寒冷以及大風天氣最好在室內鍛煉。常言說得好「避風如避箭」,運動後防護關節的重點就是要避風、防寒、注意保暖。

2、鍛煉時候動作盡量要緩慢均勻,練習套路架勢盡量要高一些,如練習「下式」等底架式動作,做到「意」到即可。初學太極拳的中老年人,因沒有年輕人的關節靈活、肌腱韌帶鬆柔,更沒有自小練就的基本功底,如過度的做低架勢動作,因身體的重心下沉自然增加膝關節的負擔。低架勢動作如做「單鞭下式」等,一旦動作不規範,以及在動作轉換過程中就會很容易損傷膝關節。

練習太極拳講究「正」、「舒」、「松」、「慢」、「勻」、「穩」、「靜」。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之練習談》中說,「一招一式由師指授……一招一式總須仔細揣摹,舉動練習務求正確,習練即純,再求二式,於是逐漸至習完。」可見,初學不可貪多求快,練習時動作要求規範、松穩慢勻,旨在精益求精。因此,我們建議中老年人打太極拳一定要做到動作規範,以高架式慢動作為主。盡量避免,因違反人體關節生理結構的扭轉和屈伸導致損傷。

二、練太極拳 「跪膝」是引起膝損傷的主要原因:

我們在練拳時候,要松腰沉胯、弓步屈膝運動,在做弓步動作的時候一定要檢查一下膝蓋是否超過腳尖。膝蓋超過腳尖俗稱「跪膝」,跪膝也就是膝關節超過腳尖太多,致使身體下沉的重量不能順利的下沉到腳低,而是滯留在膝關節部位導致膝關節超負荷的承重,直接性的牽拉損傷關節內外兩側的副韌帶,長期不規範的錯誤練習自然造成膝關節慢性勞損性疼痛。太極拳《關要訣》中就有一句:「定踨於膝」。就是要求膝蓋必須定向於腳尖所對的方向。 無論那一派太極拳都對膝蓋的鍛煉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就是在弓步時「小腿與地面垂直」為度。

為了避免「跪膝」的錯誤現象。練拳時候上身務必立身中正,在膝蓋彎曲時保持膝蓋和踝關節垂直,從側面看支撐腿的小腿垂直於地面。下肢功力強的拳友的膝蓋可以稍稍前移至腳背上面,但絕不可超過腳尖。對於初學者,一開始務必注意膝關節的姿勢,檢查支撐腿的小腿是否直立,膝蓋是否超過腳尖,一招一式都要校正規範。

三、練習太極拳 架子過低極易造成慢性勞損

從醫學角度來說,人體膝關節內有2個月牙形的纖維軟骨(半月板)位於脛骨平台內側和外側的關節面。用通俗的說法軟骨(半月板)就是關節之間的「彈簧墊」。功能在於穩定膝關節,傳布膝關節負荷力,促進關節內營養。因膝關節的內側半月板與內側副韌帶相連,半月板的活動因此受到限制,當膝關節增大活動度時,由於內側半月板較外側者薄的原因,膝關節外翻位受傷較為多見,受傷時若伴有旋轉應力,違反人體關節生理結構的扭轉和屈伸,每每造成內側半月板的破裂,而引起關節疼痛,活動障礙。

凡自幼習武的拳友,一般都是基本功紮實,肌腱韌帶鬆柔、關節靈活,更多人熱衷於追求表演效果而選擇膝關節弓步在90°的低架子。由於大部分練武者對運動力學、人體關節解剖學、臨床醫學知識的欠缺,以及對膝關節運動性勞損認識的不足,人為的長期超出膝關節生理結構所能承載的負重量運動訓練,關節損傷的風險也就自然加大。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性的關節老化,以及部分動作的不規範,往往在年輕時候沒有感覺,一旦進入中老年階段受損的關節就會加劇勞損,疼痛變形甚至行走不便。筆者亦經常受邀參加一些比賽,發現某些參賽代表上台表演,下台卻是手按膝蓋,痛得冒冷汗,走路一瘸一拐。作為一位熱愛太極拳的骨科醫生,筆者曾經遇到多位在地方堪稱太極名師者,因嚴重的關節疼痛不得不遺憾的離開了拳場。更驚悉有在國內太極拳界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家,因關節受損到國外治療。

早在2005年,有一位練了40多年太極的南京籍韓姓武術老師,經朋友介紹慕名前來治療膝關節疾病。因是朋友介紹又同是太極拳友,在診療期間我們是無所不談,至今關係甚佳。韓老師13歲習武,基本功紮實,一直以教拳為生,得過好多大獎,在當地太極拳界算得上太極名家。1999年曾受澳大利亞的一位朋友邀請在國外教拳4年時間,後因關節疼痛難忍而回國。回國後曾在上海、北京等多家醫院檢查,因關節纖維軟骨嚴重受損、脫落、無法行走,最終在採用保守治療回天乏術的情況下無奈做了關節置換手術。 他曾說,因為工作的需要他一直保持低架子練習42年。初期出現關節疼痛的時候,曾有拳友提醒過自己是不是架子太低,膝關節過度負重引起的勞損性疼痛,而自己一直認為是關節炎,疼痛的時候吃點止痛藥繼續練才導致今天與太極絕緣。其實,韓老師就是長期架勢太低,使得膝關節過度負重,人為的破壞了關節生理結構,符合《運動醫學》中「運動性損傷」的發生規律,導致運動性勞損的嚴重案例。

從養生角度來說,中老年朋友練習太極拳要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架子的高低。最好先練高架子,待腿部支撐力增強了在逐步放低架子,要循序漸進,架勢逐步由高變低。建議支撐腿膝關節屈曲保持120°最好,這樣對膝關節比較安全。

對於年輕時候基本功練習紮實的習武者,同樣也抗拒不了人體生理性的自然退化。建議,當您進入了中老年階段為了預防關節軟骨受損,架勢還是適量高一些為好。這樣可有效的減輕膝關節的負重,避免關節軟骨的勞損,碎裂、脫落等。畢竟膝關節是人體不可再生的部件,一旦損壞就很難完全康復。

在太極拳普及工作中,這就要求傳授太極拳的老師,不僅要明拳理、悟拳道,用正確的拳術理論去指導,科學性的教拳,還要對運動力學、人體解剖學等醫學常識有所了解。練太極拳的目的是祛病延年,強身健身,誰都不願意看到自己或學生太極拳沒有練好,結果膝關節卻練壞的結果。

採用「無痛正骨」治療關節疼痛

在門診,遇到一些自述因練習太極拳而導致膝關節疼痛的患者,一般我們都會在綜合診斷檢查的基礎上,為其分析發病原因,告知是感受風寒、風濕、損傷、還是關節退化引起的骨質增生(骨刺)疼痛。 如果是因為動作不規範導致關節疼痛者,作為拳友我們會在交流融洽的情況下,會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其在康復後按照規範動作鍛煉,避免關節再次受傷。

一般性的關節疼痛,採用趙君舜先生研製的傷科驗方「塗擦靈」塗抹在關節疼痛部位,然後讓患者在塗擦藥水的部位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用吹風機吹一會或用熱水袋捂一會,促進局部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藥物的吸收。一般塗抹2-3次即可使其疼痛消失。

提到塗擦靈,我們就不得不介紹一下著名的武醫名家,1995年入選「雲南省優秀名老中醫」的趙君舜先生。 趙君舜先生7歲跟隨家父練習南拳,後隨昆明滇盛雜技團著名的武術家,昆明武術界著名的骨傷名醫李宏德先生練習太極拳。塗擦靈藥方是李宏德先生家傳數代用於雜技訓練損傷、摔跤技擊、擒打骨折、筋骨傷痛的專用傷葯,一般跌打損傷塗抹後立即消腫止痛、對於雜技訓練、高空跌落、技擊摔打、閃扭挫傷以及意外引起的骨折,一般外敷半個小時就可實施「無痛正骨手法複位術」,讓傷者在無痛苦的情況下完成接骨複位治療。在昆明有「無痛正骨先生」的美稱。無痛藥方還擅長治療因風寒、風濕、骨刺引起的頸椎、腰椎、頸肩、腰椎間盤突出等筋骨關節疼痛。因趙老是中醫大夫,李宏德先生後把家傳藥方傳給了趙老,後來趙老把藥方贈給了北京東方創奇風濕骨病中醫研究院。本品早在1998年就已經成為國內眾多武館、武術學校專供傷葯,因練功損傷或打太極拳引起的一般性的(膝蓋)膝關節疼痛者,以及伸筋壓腿引起的肌肉疼痛,可以直接用「塗擦靈」塗抹疼痛部位,即可快速緩解癥狀。

沒有「塗擦靈」,生薑 + 冰片 快速緩解疼痛

如您所在的地區沒有塗擦靈,就用生薑2—3兩左右切碎搗成糊狀,然後包在紗布里絞去薑汁,用生薑渣另加冰片6克,混合拌勻後外敷疼痛部位,然後用塑料膜包紮固定,固定後為了增加療效,可用吹風機或熱水袋加熱一下最好。一次敷6-8個小時取下,一般外敷3-4次左右即可痊癒。本方是筆者在鄭州講課期間得到火車站一位老年搬運工人所授的實用驗方,用於治療關節扭傷、肌肉挫傷見效快速。經本人在醫院門診外敷治療關節損傷,驗證療效,止痛效果顯著。對於關節錯位者需手法複位後再敷。(說明:冰片各地中藥店有售,價格很便宜)。

嚴重性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

初期練習太極拳出現膝關節疼痛 ,一般是在運動過程中肌腱受到牽拉而引起的正常疼痛反應,休息一下就會好轉,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關節就不在出現這種疼痛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還是疼痛,就要檢查一下是不是關節本身出現疾病了,看看是否是因為關節的生理退化引起的骨性關節炎疼痛?這種疼痛與練習太極拳是沒有關係的,做到早檢查早治療,一般會很快康復。

骨病專家們經過長期的臨床治療與研究發現,骨關節疾病發生病變原因的「罪魁禍首」是關節的軟骨退化、磨損以及感受風寒、風濕的誘因導致。骨關節病實際上就是軟骨的退行性變造成的疾病,也就是說,關節之間的軟骨受損以及老化退變是骨關節病的「罪魁禍首」,是關節疼痛的病根所在。人體膝關節內的纖維軟骨,用通俗的說法就是關節之間的「彈簧墊」。

一生中膝關節內的軟骨要承受無以計數次的重壓、衝擊、摩擦。部分關節軟骨因重壓受損,加上風濕、風寒以及不明原因的致病因子的侵襲,而使關節軟骨及關節周圍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症,出現關節疼痛癥狀。對於關節健康的人們之所以感覺不到疼痛,主要是因為關節之間有健康的關節軟骨(半月板)的妥帖的保護。

膝關節的纖維軟骨覆蓋在關節表面,其功能猶如「彈簧墊」一樣,使上下兩個硬的骨面不接觸,不摩擦,使關節間產生的磨損降到最小,小到幾乎為零。可一旦軟骨保護層被破壞了(彈簧墊失去其緩衝功能),關節失去了必要的保護,人體每走一步,就像是在用不戴拳套的拳頭重擊牆壁或是光著腳踩著扎人的玻璃。設想一下,如果膝關節中沒有這軟骨(彈簧墊),上下兩塊硬骨在每次運動時硬碰硬的摩擦,碰撞會產生什麼結果呢?磨損,產生無菌性炎症,隨後關節疼痛、腫脹、積液、僵直、增生(骨刺)天氣變化病情加重……所以骨病專家們常說:關節疼痛,「痛」在關節,「根」在軟骨!

凡來門診經診斷是因風寒、風濕、關節骨刺、關節軟骨嚴重受損嚴重引起的疼痛,單一採用塗擦靈的效果不太理想者,我們就會採用 「塗擦靈」外用,然後內服以美國運動員專用的(關節元素)為主生產的,用於滋養關節軟骨、預防關節軟骨磨損,快速消炎消腫、緩解關節疼痛,並能夠生成新的關節軟骨和滑膜,同時能修復磨損的關節軟骨的骨科新產品「京信骨寶」膠囊。通過科學性的內服膠囊加上外用快速止痛的塗擦靈,一般一個療程,就能快速消除緩解疼痛。通過內外結合綜合性的治療,提高關節的免疫能力,修復受損的關節組織,強筋健骨,按周期性的調理讓中老年人的關節不在疼痛。京信骨寶亦是體育院校運動員養護關節的專供品。

通過大家對人體關節軟骨在關節中重要性的認識,就能看出當初太極拳創始者智慧的超越性,在練習要領中明確要求「膝不過腳尖」,使我們在運動過程中,每次弓步運動的時候,身體的重量都能夠順利的落到腳低,達到落地生根的效果。因膝蓋不超過腳尖,身體的重量順勢而下,自然就不會滯留在膝關節的部位,也就自然不會對關節內的軟骨「彈簧墊」產生過重的壓力,預防了運動性勞損。

筆者練習太極拳深受趙君舜老師的教誨,他要求在練習過程中要動作規範,「松穩慢勻」為關鍵。從起式開始到收式結束,均須緩慢運行。強調每一勢均要松穩慢勻。一起一落要慢要勻,一屈一伸亦要慢要勻。趙老今年回國省親,已經是81歲高齡,身形矯健、思維清晰、看書不用戴眼鏡,背不駝、耳不聾,精力旺盛。他說只有松穩慢勻的緩慢性練習才能入靜,才能進入「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 通過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念相隨的松穩慢勻練習,有益智健腦,預防老年痴呆症作用;通過慢練可有節奏的按摩關節之間的軟骨,使關節之間的軟骨產生活力,產生耐壓力,運動起來關節自然輕靈穩健;通過松穩慢勻的緩慢練拳,才能真正達到太極養氣的目的,氣以直養而無害,氣以靜養而有益,氣足則血旺,氣盈而勁自足。可見趙老一生練功,體悟「動作規範,松穩慢勻」在練功中的重要性。


推薦閱讀:

【陳雄聊太極拳 39】與弟子們聊練功習拳的體悟感覺
太極拳理傳真
和式太極拳技理概述
再談《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道雲龍
太極拳的「拳外功」

TAG:疼痛 | 太極拳 | 治療 | 太極 | 關節 | 膝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