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專題」教學輔導gczjzxdd的BLOG
「唐詩宋詞專題」教學輔導(1--5)
第一章 緒論
一、唐詩:唐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1、唐詩數量空前。(約五萬首,主要見於《全唐詩》)
2、唐代詩人數量空前而且遍布社會各階層。(約二千二百多位)
3、題材廣、流派多: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政治詩、諷喻詩、詠史懷古詩、閨怨宮怨詩、友情送別詩,詠物言志詩等
4、體裁豐富,眾體皆備:騷體詩、歌行體、樂府、古風、格律詩(近體詩)的各種形式等。
歌行體:古代詩歌的一種,「行」的樂曲的意思。由於漢魏以前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而得名,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常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
樂府:本指西漢建立的古代音樂官署,後借代為古代詩體之一。初指樂府官署所採集及創作的樂歌,後用以稱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後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宋元以後的詞、散曲和劇曲,因配合音樂,有時也稱樂府。
古風:詩體名,即「古詩」「古體詩」,與近體詩相對。
5、名篇多。
6、求新求變,充滿創造精神。
二、初唐的詩歌成就:唐詩繁榮的準備階段(風骨、聲律、意境等方面的貢獻)
1、初唐四傑:指初唐時期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詩人。由於更朝換代,初唐時期的詩壇普遍瀰漫著南朝齊梁時期的詩歌遺風,即以宮廷詩人上官儀為代表的纖巧綺靡的「上官體」,他們反對南朝齊梁詩歌遺風,倡導「骨氣」剛健之詩,他們的詩重視抒發自己的情懷,呈現出一種壯大的氣勢,具有建安文學那種慷慨激昂的藝術力量,為因循的初唐詩壇吹進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代表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駱賓王寫於獄中的《在獄詠蟬》等。他們的詩歌創作成就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如杜甫便寫詩給予評價。
難點:對杜甫「四傑」贊詩的理解。
2、陳子昂:更加徹底地否定齊梁遺風,提倡把漢魏風骨與風雅興寄結合起來,「風骨」正式形成。
風骨:詩歌內容與形式、整體構造與感染效果的要求。(劉勰《文心雕龍》)
3、沈宋(沈全期和宋之問):繼承和發展南朝沈約等人開創的「永明體」,使詩歌在聲律方面真正成熟,標誌著律體詩(又稱「沈宋體」)真正形成。
沈宋體的特點:一是四聲二元化,即把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簡化為平仄兩聲。二是積極了粘式律的問題,「粘」指後聯出句與前聯對句平仄必須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
4、張若虛與劉希夷等人的詩歌意境創造。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堪稱壓倒全唐之作。
三、盛唐的詩歌成就:唐詩的巔峰時期(盛唐氣象)
1、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
王維的詩歌特點:空靈的禪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山居秋暝》和《鳥鳴澗》等。
孟浩然的詩歌特點:風格清淡,長於寫景及隱逸生活。如《宿建德江》和《過故人庄》等。
2、以「高岑」為代表的邊塞詩
其他邊塞詩人:王翰、王之渙、王昌齡等。
高適的《燕歌行》等。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王翰的《涼洲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之渙的《涼洲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李白的詩:唐代浪漫主義詩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四、中唐的詩歌成就:唐代詩風的轉變,唐代詩歌成就的另一高峰
1、杜甫的詩:唐代現實主義詩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難點:
拗體七律:「拗」為詩律術語,律詩中凡不符合平仄要求的字稱為「拗」。凡出現「拗」字時必須採用補救的方法,如上句該平的用仄,下句仄該仄的用平,稱為拗救
2、韋應物、劉長卿及「大曆十才子」的詩
3、韓孟詩派(韓愈、孟郊、李賀等):瑰奇怪譎
4、元白詩派:新樂府運動及新樂府詩的創作
白居易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5、劉禹錫、柳宗元的詩歌成就。
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竹枝詞》(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柳宗元的《漁翁》《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衰笠翁,獨釣寒江雪)等。
五、晚唐的詩歌成就:唐詩風貌的又一次轉變(抑鬱悲涼為主)
1、以杜牧、李商隱為代表的晚唐詠史詩。
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等
2、以杜牧為代表的寫景抒情詩
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清明》等
3、以「溫李」為代表的情愛詩
李商隱的《無題》等。
4、其他詩人
六、唐代:詞的開端及初步發展時期
1、民間詞的開端:敦煌曲子詞
2、文人詞的開端:相傳盛唐李白的《菩薩蠻》及《憶秦娥》是最早的詞作。
3、文人詞的發展:中唐張志和、劉禹錫、白居易等人的詞
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白居易的《憶江南》等詞
4、文人詞的成熟:晚唐溫庭筠等人的詞
如溫庭筠的《憶江南》(梳妝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七、北宋:詞的發展高峰(四個時期)
1、令詞為主的時期:宋初晏殊,歐陽修等為代表,詞的體制與題材與溫庭筠等的《花間集》相近,清麗、婉約、閑雅。
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歐陽修的《踏莎行》(侯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柳永時期:慢調,雅俗共賞。如《雨霖鈴》(寒蟬凄切)等。
3、蘇軾時期:豪放詞風,「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等
4、周邦彥時期:婉約詞風。
北宋時期還有一位值得一提的婉約女詞人李清照。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
八、南宋:詞發展的又一高峰
1、辛棄疾的詞:愛國主義詞作的傑出代表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2、姜夔的詞:婉約派詞的代表
詠梅詞《暗香》《疏影》等。
九、 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徵
1、從詩詞和音樂的關係上來看
詞與音樂的關係比詩與音樂的關係更密切:詩從原始歌謠到《詩經》,都是詩樂一體,詩要配樂而歌,而且詩的音樂生命高於文學生命;屈原的《離騷》開始將配樂演唱的「詩」(此種詩重在抒寫群體心態)演變成純語言藝術的「徒詩」(此種詩重在抒發個人情懷),開始了個人獨立歌唱的新時代;漢末建安時期,擺脫音樂而寫詩,逐漸成為詩歌創作的潮流,詩的文學生命開始高於音樂生命;南朝齊永明年間出現的「永明體」更是轉向用詩歌內在的語言的聲韻不同、語調的抑揚變化所產生的音律美,代替從詩的外部配加上去的音樂美,標誌著純語言之詩發展到了一個日臻完美的階段。詞是在音樂的土壤萌芽和誕生的,早期的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唐五代時被稱為「曲子」或「曲子詞」,兩宋詞人詞集的名稱中,有稱「樂章」「樂府」「歌詞」的,均表明了詞的音樂性質,可以說,詞體文學是詞與樂的較為完美的結合,音樂對詞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南宋後,詞已經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但音樂的烙印依然存在。
詩的合樂與詞的合樂有所不同:首先是配合的音樂體系不同,詩所配合的是先秦的雅樂和六朝的清樂,而詞所配合的是隋唐時的燕(宴)樂。其次是配樂的方式不同,詩與樂的配合方式是「以樂就詩」,詞與樂的配合方式則是「以詞就樂」,倚聲填詞。
2、從詩詞外部的形式上看
詩的句式整齊,而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整齊美與錯落美);詩的句法比較固定、單一,詞的句法靈活多樣。
詩歌句子的內部結構:四言詩一般是上二下二。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詩一般是上二下三。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七言詩一般是「四三」或「二二三」。「四三」如: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二二三」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等
詞的句法:依從樂句的節拍而調整變動,不管是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還是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不同的詞譜均有著不同的句法。
此外,詩歌總的句數一般是偶句,而且都是一句起句,一句對句,很整齊,而詞的句數和句與句之間,則整齊中有變化,變化中見整齊。
詩的押韻比較固定,詞的押韻呈多樣化。
詩歌:兩句一韻,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偶句必須押韻;必須押平聲韻;必須一韻到底。不能重韻、疊韻和句中韻。
重韻:連續兩句重複一韻。疊韻:連續兩句或句中連續兩字重複一韻
詞:每種詞調有著不同的押韻規則,既可一句一韻,兩句一韻,也可三、四句一韻等;詞韻可平可仄,也可平仄通押;一首詞中,可以換韻;可以重韻、疊韻和句中韻。
詞的重韻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的五、六句:知否?知否?
詞的疊韻如白居易的《長相思》(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詩的對仗比較固定,詞的對仗多樣。
對仗的基本要求:詩一般要求某兩句(必須是起句與對句)必須對仗,而詞比較靈活。詩沒有分片,而詞結構上一般分片。(兩片為主,三片及四片較少)
詩的體式較少,詞的體式豐富。
3、從詩詞的題材上看
詩歌的題材特點:從「詩言志」(《尚書》觀點)到「詩緣情而綺靡(陸機《文賦》觀點)的理論主張的變化,即從偏重政治主題到重視抒情。
詩歌言情的特點:人類共有情感。
詞的題材特點:注重抒寫戀情,重點是描摹女性。
詞言情的特點:個人獨有情感,女性化、純情化及香艷化。
4、從詩詞的風格上看
相同的題材,詩與詞呈現的風格不同,如懷古題材的詩詞;同一作者所寫的詩和詞風格也往往有所不同,如歐陽修的詩和詞,李清照的詩和詞,蘇軾的詩和詞等。
詞的總體風格特徵:表達個體特殊情感;情感的深度、含蓄蘊籍與細膩婉曲。
5、從詩詞的語言特色上看
1、詞的語言追求輕靈細巧
如溫庭筠、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等人的詞。
2、詞的語言追求色彩鮮美
「唐詩宋詞專題」教學輔導(二)
第二章 山水田園詩詞論析
一、唐代以前詩歌的山水描寫及山水詩概況
1、先秦時期:自然山水作為詩歌中的背景描寫(即不是有意表現山水本身的美,不是對登臨山水的樂趣的有意刻畫)
《詩經》與「楚辭」中山水描寫的比較:同樣作為背景描寫,在作品中處於陪襯地位,但《詩經》中的山水描寫,著重於寫山嶽的崇高、河水的威力、山岡及河岸的怡人景色等,且大多採用比興手法,寫法單純而簡略,如《秦風.蒹葭》等作品。而「楚辭」中的山水描寫,比《詩經》中的描寫更進一步,關注山水在人們對大自然的審美過程中的精神價值,利用山水描寫間接抒發詩人的某些情感,寫作技巧也比《詩經》要高,如《九章.涉江》、《九歌.湘夫人》、《九歌.山鬼》等。
2、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詩的產生與山水詩流派的初步形成
(1)山水詩的產生:我國第一首山水詩是《觀滄海》。這是建安時期「三曹」之一的曹操所寫的最著名的一首詩。從藝術上看,它具有建安文學那種慷慨蒼涼的風格和感人力量;從題材上看,它則可以算是一首山水詩,只不過詩人不是為寫山水而寫山水,而是借景抒情,通過對山水的歌詠表達自己的壯闊胸懷和政治理想。全詩的寫法是由遠到近,由寫實到想像,描繪了大海的浩大及景象的美麗壯觀,頗具藝術感染力。
(2)山水詩派的初步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
代表詩人:謝靈運、鮑照、謝眺等。
謝靈運的《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謝眺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二、唐代以前的田園景色描寫及田園詩概況
(一)東晉以前詩歌作品對田園的描寫:與山水詩情況一樣,基本上沒有對田園景色和生活進行直接描寫的詩篇,只在詩中有少量的間接描寫,作為描寫對象的背景出現。
(二)田園詩的開創者:東晉詩人陶淵明,其代表作有《飲酒》其五、《歸園田居》其三、《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等。
陶淵明山水詩的藝術特色: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等。
三、盛唐時期的山水詩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政治上比較開明、經濟上比較發達的朝代,盛唐更是國力強大、思想解放,出現了所謂的「貞觀之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文學方面也出現了高度的發展,尤以詩歌創作為甚。作為詩歌重要題材及流派的山水詩創作在總體上更是達到了高潮,在風格上湧現了以王孟為代表的清,即清新、清幽、清麗、清遠;以李白為代表的雄,即雄豪、雄放、雄壯、雄奇。
(一)孟浩然及王維的山水詩創作
1、孟浩然的山水詩
《臨洞庭》簡析
難點解釋:虛,指天;太清,指太空;函虛混太空,指水天一色;雲夢澤,古代沼澤名,在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垂釣者,暗喻當時的執政者張九齡丞相。
全詩今文意譯:八月的洞庭湖水勢浩瀚,幾乎與岸邊齊平。遠遠望去,只見湖水晃漾,天空也彷彿在動蕩。水天一色,看不清水與天的分界。洞庭湖水氣蒸騰,潤澤著雲夢澤的草木生靈,使之繁榮茂盛。湖水蕩漾,聲勢震天,如同在撼動著岳陽古城。面對這寬闊的水面,我想要渡過去卻無奈沒有船隻,只能望洋興嘆了。生活在這聖明的朝代里,閑居家中而一事無成真是感到恥辱啊。但我無船又沒有釣具,也只能坐在岸上看他人放線垂釣,徒自產生一種仰慕之情而已。
簡評:這是一首充滿比興意味的詩作。作者寫此詩呈送給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含蓄地表達想得到他賞識和提拔的願望。詩歌開頭兩句寫洞庭湖極開闊也極涵渾,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三、四句實寫湖,其中「波撼」兩字用來襯托洞庭湖的澎湃動蕩,十分有力;五、六兩句委婉地向張丞相表白心事。最後兩句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地古語,既含蓄地稱頌張丞相,也向對方發出希望得到重用的呼籲。全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轉入抒情,借景言情,充滿比興意味,委婉含蓄,不落俗套。
這首詩與杜甫同是寫洞庭湖的《登岳陽樓》一詩頗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加以比較。
附:杜甫的《登岳陽樓》簡析
難點解釋:坼,分割;字,指消息;孤舟,暗喻自己;軒,有欄杆的長廊;泗,指鼻涕。
全詩今文意譯:早些年我就曾聽說洞庭湖水勢浩大,今天才終於登上這座聞名的岳陽樓眺望洞庭湖。洞庭湖面積是那樣地廣大,以致東南面的吳地和楚地彷彿被割成了兩幅,整個蒼天和大地也彷彿日日夜夜都在這波濤上漂浮。望著這浩渺的景象,我感到自己是那麼地渺小和孤獨,親戚朋友連一點消息都沒有,我自身也已經老邁多病,只剩下這隻孤零零的小船。可嘆國家戰亂未己,關山以北依然是烽火不斷,憑靠著軒窗遠眺,想起國難家愁,我不由得涕淚交流。
兩首詩的比較:相同點是兩首詩的結構都十分工整,四聯都由起、承、轉、合組成;而且都是先寫景,後抒情。不同點是《登岳陽樓》第二聯所寫之景比《臨洞庭》第二聯所寫之景的氣魄更為宏大,它從洞庭湖面積和水勢兩方面描繪其浩瀚廣闊,表現出一種鋪天蓋地的宏偉氣象。第三、四聯所抒之情更加博大深沉,與時代的脈搏緊緊相連,社會意義更深廣,從中反映出杜甫比孟浩然更具思想境界和人格胸襟。
這兩首詩被譽為詠岳陽樓的雙壁,被題在岳陽樓上,而令後人不敢再題。
2、王維的山水詩
總體特點:一是在追求形似的基礎上,開始追求神似,即追求一種空靈的意境,醇雅的意趣。二是追求畫意,將繪畫中講究線條、色彩、構圖、意境之美的手法運用到山水詩的創作中,就如蘇軾所評價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最著名作品有《終南山》及《山居秋暝》等。
《終南山》簡析
難點解釋:太乙,山名,即終南山的主峰,在今陝西長安縣南;天都,指長安;分野,古人將天空星宿和地上的州分成若干區域,「分野中峰變」即一峰之隔便屬於不同的分野。
全詩今文意譯:巍峨高聳的終南山主峰太乙似乎接近著京都長安,它西連群山,遠接海角,地域十分廣闊。進入山中,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回頭望去,身後的白雲合在一起,向前望去,青色的霧氣繚繞升騰,但走入其中,又彷彿一切都沒有蹤影了。由於地域太廣闊,一峰之隔便屬於不同的分野,同一時間裡,各個山谷的陰晴也各不相同。我想要繼續游山,欲投宿人家過夜,但山曠人稀,只好隔著深深的山澗借問大柴的樵夫。
簡評:此詩首聯寫遠景,勾勒了終南山的總體輪廓,突出其高峻廣闊,其中「接海隅」是誇飾之語;頷聯寫近景,描繪登山時所見雲氣的變幻莫測。作者觀察細緻、刻畫傳神,使整幅畫氣韻生動,又增添了朦朧美;頸聯轉換角度,寫俯視所見景色,突出山的遼闊曠遠。此聯重點刻畫山的骨架脈絡,增強畫面的立體感;尾聯以人物(即詩人的自我形象)作為山水畫的陪襯和點綴,餘味無窮,是全詩詩眼。這首詩總的特點是「不以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勝、意在言外的藝術效果,正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李白的山水詩
總體特色:雄奇、豪放。從描寫對象上看,李白喜歡選取高大、壯美、流動的自然山水如黃河、泰山作為描寫對象,給人以陽剛之美的享受,如《將進酒》《游泰山六首》等詩;從藝術手法上看,李白的山水詩總是充滿著奔放的激情及積極浪漫主義精神,表現為奇特的想像、大膽的誇張、神話傳說的大量運用等,如《蜀道難》等詩。
《蜀道難》簡析
難點解釋:蠶叢、魚鳧:傳說中古蜀國的兩個國君;太白:山名;六龍回日:「六龍」為古代神話傳說,指太陽神的御者羲和駕著六龍拉的車子,載著太陽在空中行走;「回日」指山太高,連六條龍拉的車子也只能轉回去;高標:指蜀山的最高處;回川:曲折的大川;青泥:山嶺名;盤盤:迂迴曲折;捫參歷井:指登上山頂能摸著參星和井星,參、井為星宿名;脅息:屏住呼吸;喧豗:喧鬧聲;砯:撞擊;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崢嶸、崔嵬:都是高峻的樣子;所守:指防守劍門關者;錦城:成都別名;咨嗟:嘆息。
簡評:詩一開頭,詩人便出語不凡,連用了三個感嘆、兩個驚呼,一個誇張性的詩句,十分強烈地抒發了面對高險之極的蜀道而生髮出的異乎尋常的驚嘆。接著,詩人融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於一體,發出了深沉的歷史感嘆。再接著,又用誇張的手法詳細描繪了蜀道之難的程度。最後,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勸人引以為戒,警惕戰亂的發生,並聯繫當時的社會現實,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因為此詩寫於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後正潛伏著危機,後來發生的「安史之亂」,證明了詩人的憂慮是有社會意義的。總體來講,在這首詩中,詩人襲用樂府古題,以豐富的想像、大膽的誇張、多變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及其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並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全詩格調雄放,充滿積極浪漫主義激情。
(三)杜甫的山水詩
《望岳》簡析
難點解釋:岱宗,對泰山的尊稱;造化,即造物主,指大自然;眥,眼眶。
全詩今文意譯:五嶽之首的泰山究竟有多麼雄偉?橫跨齊魯大地,青翠的山巒連綿不斷,一望無際。大自然把天地間的所有神奇與秀美,全都聚集在這座高山之上。高聳的山峰入雲蔽日,乃至山南山北在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別。山中層雲上浮,飄拂舒展,令人望去心胸為之激蕩不已。竭盡目力,還可以看到飛鳥漸漸隱沒于山林之中。總有一天我會登上這高峻的頂峰,把四周矮小的群山盡收眼底。
簡析:這是詩人早期的一首名作,詩中描繪並讚美了泰山的奇偉和高大,並藉以抒發自己昂然向上的遠大抱負,充滿了浪漫氣息,有別於杜甫作品的總體風格。詩的首聯採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對泰山的體驗,以距離之遠來襯托泰山之高;頷聯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頸聯寫細望所見,蘊含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尾聯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願,是全詩的詩眼。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從遠望、近望、細望各個角度寫泰山之景,最後兩句充滿了豪邁的氣概,寓有進取之意。
此詩與王維的《終南山》的比較:
都是描寫山嶽的名作,都從各個不同角度寫山嶽景色,但《終南山》更突出景色本身,並且把繪畫中的線條、色彩、構圖、意境等運用到詩中,可謂景中有畫,而《望岳》在寫景中融入了詩人自身的感受,並且筆觸更注重氣魄;尾聯都是轉入寫自身,但《終南山》重點是敘述,寫的是一幅畫面,恬淡、空靈、意味無窮,而《望岳》重點是抒情,表達的是詩人豪邁的氣概。
四、中晚唐時期的山水詩
(一)中晚唐山水詩與盛唐山水詩的比較。
盛唐:風格清新、韻致高遠、格局大氣,骨氣剛健,萬象紛呈。如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詩。
中唐:清雅閑淡,骨力漸減。
晚唐:骨力更弱,情調落寞。
(二)柳宗元的山水詩
總體特色:善於將壓抑憤懣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與景契合無間,風格比較凄清幽冷。
《漁翁》簡析
難點解釋:西岩:指今湖南永州市的西山;清湘:清澈的湘江水;楚竹:楚地之竹,因永州在當時屬楚國之地;欸:搖櫓聲;無心:無意識地,自由自在地,語出陶淵明的《歸去來辭》:「雲無心而出岫」。
全詩今文意譯:漁翁夜晚傍船於西山腳下露宿,天亮時便打來清澈的湘水並點燃楚地的竹子燒水煮飯。煙消霧散、旭日東升後卻不簡他的身影,只聽到棹歌一聲從青山綠水中傳出。回頭一看,漁舟已在天邊順流而下,只剩下山崖上的朵朵白雲似乎正毫無意識地相互追逐著。
簡評:這首詩寫於柳元被貶永州之時,全詩頗具情趣,特別是藝術構思十分奇妙。一二句寫夜盡天亮,讀者從吸水的聲音及燃竹的火光中知道西岩下有一位漁翁。第三句寫到「煙銷日出」,按里這時漁翁應該露面了,可是反而不見人,正在納悶之時,第四句筆鋒一轉告訴我們,原來漁翁划船出去打魚了。這裡「欸」字的運用相當精妙。第五、六句是寫景,描述漁船已遠去,此時回頭一看,只見岩上繚繞舒展的白雲彷彿尾隨著他的漁船。全詩寫漁翁獨來獨往,突現一種孤芳自賞的情緒,含有詩人自況的意味。另外,全詩語言質樸,意境清遠。
五、王績的田園詩
總體風格:質樸清新,幽靜閑適。
《野望》簡析:前兩句寫詩人傍晚在東皋佇望所產生的寂寞惘然之感;中間四句描寫了薄暮中的山野秋景,詩人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輝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彷彿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最後兩句以伯夷、叔齊陰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的典故表達作者不問世事的閑適思想。全詩寫景抒情樸素自然,情調閑適而帶著幾分彷徨和苦悶,有別於初唐輕靡華艷的詩風,是王績的代表作。
六、盛唐的田園詩
(一)總體特色:內容上多描寫田園風光的優美、田園生活的溫馨和田園中真誠樸實的人際關係,藝術上多用白描手法,風格淡雅自然,意境清新悠遠。
(二)孟浩然及王維的田園詩
孟浩然《過故人庄》簡析
難點解釋:故人庄:老朋友所住的庄稼院;黍:米飯;合:環繞;郭:山莊;軒:窗戶;圃:穀場和菜園。
簡評:「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一開頭似乎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文字上毫無渲染,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樸實形式。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使得朋友的心扉更能為對方敞開。「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近一遠地寫了故人庄自然環境的優美,傳達出詩人愉快的心境。「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兩句是寫人和事,話題充滿著濃郁的農村風味,從中我們不難想像到主客之間的談笑風生。「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兩句寫告別朋友、離開農莊時的餘興未盡、依依不捨,主客間的友情不言自現。這首詩表現出田家閑適恬淡的生活情景,表現出朋友間親切的感情。全詩語言樸實,但「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語)
王維的《渭川田家》簡析
難點解釋:墟:村莊;窮巷:深巷;野老:農家老人;荊扉:柴門;雉雊:野雞鳴叫;秀:長出麥穗;《式微》:出自《詩經。邶風。式微》一詩,原句是「式微、式微、胡不歸?」意即天已黑了,為什麼不回家安住呢?這裡借用來表達欲歸隱田園之意。
簡評:「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兩句先寫鄉村常見的景象,渲染出暮色蒼茫的氣氛作為總背景統攝全詩。「野老念牧童,依杖侯荊扉」是寫人的活動,給人以溫馨之感,是一個充滿田園親情的永恆的雕塑。第五、六句又是轉寫原野的遠景。「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再次轉入寫人的活動,體現了村民之間純樸的人際關係。最後兩句借《邶風。式微》抒發自己欲歸隱田園的願望,是全詩的重心和靈魂。這首詩不事雕琢,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
七、宋代的山水詞
(一) 柳永的《望海潮》簡析
本詞是詩人年輕時的作品。上片開頭三句先寫杭州的地理位置及全貌,接著具體寫杭州的繁華:「煙柳」三句綜合寫自然景色和都市風貌;「雲樹」三句寫自然景觀;「市列」三句寫都市的繁華。下片「重湖」三句先寫自然景觀;「羌管」三句及「重湖」三句寫人的活動以呈現都市風貌;最後兩句表明詩人他日若榮升仍將不忘今日好景之意。全詞工於鋪敘。
(二)歐陽修部分《採桑子》詞作簡析
第一首:寫春天的西湖景色。前半片寫蕩舟湖面,探尋幽勝;後半片寫船行湖面的動作,抒發泛舟雅趣。全詩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典雅幽美。
第三首:寫春天的西湖景色。前半片描繪載酒遊船時熱鬧而歡快的氣氛;後半片寫酒後醉卧船上所見奇景,描繪出一個晶澈空靈的美好境界。作者在這裡所寫的游宴西湖之樂,與《醉翁亭記》頗為相通,表達了作者的洒脫情懷。
第四首:寫暮春時節的西湖景象。通篇寫景而於景中見情,表達了了詩人對春的留戀,流露出淡淡的愁緒。
第八首:寫秋天的夜晚泛舟西湖所見的如幻如夢如詩如畫的情景。前半片用烘托手法,使靜景與動景自然和諧。後半片寫心醉神搖的西湖景色,其最後一句是作者晚年生活及思想的寫照。全詞藝術境界高超。
第九首:寫秋天傍晚的西湖景色,上片重點展示夕照下的景色,意境美麗而清靜。下片重點展示月升後的景與情,表現詩人陶醉在大自然中的洒脫情態。
(三)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簡析
這首詞的上片著重寫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寫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寫出了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縱目洞庭湖總的印象;「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兩句頗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襯托出詩人地豪邁氣概;「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寫水天輝映一片晶瑩;「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寫詩人的內心與洞庭湖一樣是澄澈的,心境與物境悠然相會,難以表達。詞的下片著重抒情,承接上片最後兩句寫詩人內心的澄澈。「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是由上片所寫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自己在嶺南一年的坦白襟懷;「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兩句寫的是當前生活苦況及平和心態;「盡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三句是全詞感情的高潮,表現了詞人豪邁的情懷;最後兩句收束全詞,餘味無窮。全詞在情與景的交融上頗有特色,天光與水色,物境與心境、昨日與今夕和諧融合,風格頗似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八、宋代的田園詞
(一)蘇軾的田園詞
《浣溪沙》組詞部分作品簡析
第一首:採用實寫手法寫謝雨途中眼中所見自然景色及場面,生動活潑,清新喜人,景中見情;寫動物的兩句是詩眼,採用擬人手法,堪稱絕筆。
第二首:上片寫以群農村姑娘站在家門口爭看州官的情景,下片運用襯托的手法描寫豐收後農民祭祀神靈的歡樂情景,「收麥社」是收過麥子之後舉行的祭神謝恩儀式,「賽神村」是一項敬神活動,最後一句是詩眼,言盡而意無窮。
第三首:上片寫雨後村中所見,突出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及鄉土人情,下片寫白髮老人在田邊捋取尚未成熟的麥穗準備搗一搗充饑的情景及詞人與老人的親切交談,物與人,情與景渾然一體。
第四首:上片寫農村的自然風光及村民從事生產勞動(繅蠶絲及賣黃瓜)的繁忙景象,下片寫行人的艱辛。全詩採用白描手法,語言活潑而樸素,末句餘味無窮。
第五首:寫久旱逢雨後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上片寫雨後農村的清新景色及農民收拾農具準備耕種的情景,下片寫田園風光及詞人的感受。
總結:這組詞從各個角度描繪了田園風光,表現了作者熱愛農村,關心民生的從政作風,文風樸實、格調清新。
(二)辛棄疾的田園詞
1、《鷓鴣天.代人賦》簡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早春原野上遠望的風光,作者選取了桑、蠶、黃犢等,是要突出農事正在開始的情形。這四句如果拆開,就是一首七言絕句,只是平鋪直敘地在寫景。詞的下片從表面上看,仍然接著上片在寫景。如果真是這樣,那就不免堆砌和平板了。仔細品味,下片寫景不同與上片,首先表現在寫景是有波瀾的,詞人的視角不僅由平崗推到遠山,看到橫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還由鄉村推到城裡。其次表現在,詞人儘管是在寫景,卻不是一味地渲染景緻,而是寫到了人的活動,使全詞顯得有生氣。詞的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議論,是全詩的詩眼,「城中桃李愁風雨」一句是含蓄地感嘆當時南宋受金兵進逼的局面,表達詞人愁苦的心境。「春在溪頭薺菜花」一句可以見出辛棄疾對南宋前途還存在很大的希望,這希望是由詞人在鄉村中看到勞動人民從事農桑的景象所引起的。
辛棄疾的詞本以沉雄豪放見長,這一首卻很清麗,足見偉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2、《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這首詞描述了作者深夜在鄉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必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也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顯然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卻對夜行人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了這一波瀾,便把最後兩句收束得更加有力。整首詞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後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詞起到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 第三章 友情送別詩詞論析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難點解釋:少府:當時縣尉的別稱。城闕:指帝王居住之地,即當時的都城長安。三秦:指當時的陝西一帶,因本是秦國舊地,秦亡後分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五津:指唐時蜀中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簡評:此詩為唐代贈別名作,是王勃在長安送友人去四川時所寫的。首聯屬於「工對」中得「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第三聯推開以步,奇峰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可能是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成為千古名句。尾聯緊接前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全詩別具一格,以開朗昂揚的格調寫送別之情,氣象壯闊,表現了朋友間以事業為重的觀念,充滿進取精神。
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與高適的《別董大》比較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指咸陽舊城。陽關:古關名,在甘肅敦煌縣。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這位姓元的朋友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全詩先寫景,後抒情。所寫之景春意盎然,熱烈美好,而所抒之情轉向婉約纏綿,略帶感傷情緒。最後兩句是詩眼,語淺意濃,壯懷中帶有悲涼之意,惜別中帶有關注之情。
高適的《別董大》:曛,指日色昏黃;前人評價高適的詩,說是「皆胸臆語,兼有氣骨」。這首小詩雖短,卻充分表現了高適詩的這一特點。這首詩與《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同樣是先寫景,後抒情,最後兩句同樣是詩眼,但所寫之景昏暗、寒冷、迷茫、凄清,基調哀怨、惆悵、消極,而所抒之情轉為開朗、振作、進取。
三、李白的《贈汪倫》
踏歌,唐時民間歌調,踏地為節拍,邊踏邊唱;此詩的前兩句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簡潔明了地展示了送別畫面,「乘舟」表明是循水道,使我們彷彿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忽聞」兩字比較含蓄,為下文製造懸念。詩的後兩句是抒情,是全詩詩眼,第三句遙接起句,既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是在桃花潭,又為結句預伏一句。結句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達了朋友間真摯純潔的深情,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成為千古名句。
四、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難點解釋:廣陵,今江蘇揚州市;西辭,向西面告辭,因廣陵在黃鶴樓之東;煙花,指水氣迷茫、鮮花盛開的三月春景。
簡評:這是唐代送別詩中膾炙人口的一首,是李白送別他的好友孟浩然前往揚州旅行而作的。此詩前兩句敘事兼有寫景,渲染了一種濃郁的送彆氣氛,「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乃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聚會之地,因此一提黃鶴樓,就帶出種種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既交代了時令,又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時更渲染了一種離別的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被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詩的最後兩句寫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表面看來似乎是在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在碧空的盡頭消失,可見目送的時間之長,也可見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摯誠。帆影已經消失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處。綜觀全詩,可以說描述了一場充滿詩意的離別,展示了兩位風流瀟洒的詩人形象,餘味無窮。
五、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難點解釋:白草,西域的一種草;胡天,泛指西北地區的天氣;羅幕,用絲綢制的幕帳;狐裘:狐皮製的大衣;錦衾,錦緞制的被子。角弓,用獸角作裝飾的硬弓。都護,官名。瀚海,大沙漠;闌干,縱橫。
簡評:本詩開頭四句先從大處著筆,總寫邊地的奇寒奇景,一個「卷」字極言北風來勢之猛,一個「折」字又從側面補寫了它的強勁有力。「忽如」兩句比喻新穎,可謂神來之筆,使全詩平添了不少奇情異彩。漫天大雪給邊疆帶來了奇寒,「散入」以下四句便抓住軍營中富有特徵的物件,通過人的種種感受從不同角度描寫了軍營中的苦寒,從中反映戌邊將士生活的艱苦,但因筆力矯健,氣勢豪放,使人渾然不覺。「瀚海」兩句手法誇張,大氣磅礴,展示了一幅寒上冰雪圖。全詩由此由詠雪轉入送別,這兩句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中軍」以下四句寫詩人在邊地設宴餞別武判官的情景,重點渲染了送別的氣氛。最後四句寫詩人送行朋友的情景,餘味無窮,與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寫作手法異曲同工。全詩以寫雪起,以寫雪結,將詠雪與送別交織在一起,以雪景襯托惜別之情,洋溢著濃厚的浪漫色彩和異域情調。
六、晏殊的《踏莎行》
難點解釋:祖席:古代遠行時設宴祭路神的儀式;離歌:送別之歌;香塵:帶有落花香味的塵土;嘶:馬的叫聲;平波:平靜的碧波。
簡評:這首詞寫盡了送行的離愁和盼歸的思苦,風格婉約,寫作技巧高超。詞的上闋由三個有聲有色的鏡頭組成,「祖席離歌,長亭別宴」是第一個鏡頭,這個鏡頭展示了在送別的宴席上奏起了送行之歌,「離」「別」兩字把詞的主題全點明了。「香塵已隔猶回面」是第二個鏡頭,寫遠行者和送行者雖然已經分手了,距離也越來越遠,那揚起來的帶有落花香味的塵土像屏障一樣阻隔其中,但卻擋不住去者戀戀不捨的頻頻回看。「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是作者一步深似一步推出的一個鏡頭的兩個畫面:一邊是「居人」、「匹馬」,表現了送別行人之後的孤單和凄清。另一邊是行人踏上去船離去了,但前途未卜,命運不知,「依波轉」表明行人也和留下的人一樣寂寞孤單。詞的下片寫送別之後惆悵歸來,登高遠望,盼歸情切的思念之苦及孤獨之感,其中「斜陽只送平波遠」依句是詩眼,樸實無華而感情色彩極濃,意境深邃。
七、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
難點解釋:三改火:古代以改火表示季節的變換,三改火表示三年。筠:竹子
簡評:歷來評論者總是喜愛把蘇軾稱為豪放詞人,其實《東坡樂府》三百多首詞,雖時有豪情迸發,但最為普遍的還是深沉的歷史感和人生感的抒發。這首詞顯然屬於後一類。詞的上片稱讚友人的曠達胸懷和不為得失所動的樂觀生活態度。「踏盡紅塵」四字將友人在外所經受的艱難困苦包攬無餘。「依然一笑作春溫」一句寫出友人面對逆境的曠達態度。「無波」兩句化用白居易的《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筠」表達對友人由衷的讚揚,也隱含著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詞的下片寫送行情景及對友人的安慰。全詞以平淡的字句表達詞人達觀的思想,自然而清新。
八、張元乾的《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難點解釋:畫角:古代樂器名,多為軍中用以鼓舞士氣;底事:為什麼,何事;大白:酒杯。
簡評:這首送別詞開頭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滅亡的歷史,揭示了時代背景。北宋京都(今河南開封市)早已被金兵佔領,在秋風中悵望中原地區,只見金兵軍營相望,軍號聲凄歷。由於金軍的破壞,北宋故宮已是一片荒涼。「故宮離黍」是化用《詩經。王風。黍離》中「彼黍離離」的詩句,表現故國之思,感情極為沉痛。「底事」以下三句連用了三個比喻分別寫了北宋王朝的淪亡、金兵的瘋狂進攻及中原淪落後的荒涼景象。「天意」以下兩句是議論,既對宋高宗苟且求和表示不滿,又為堅決抗金的胡銓遭貶謫而鳴不平。「更南浦,送君去」化用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名句,使作者鬱積胸中的悲憤之情愈發深沉。詞的下闋先點明送別的時令及景象,然後筆峰一轉,表示收復中原的渺茫。「雁不到,書成誰與」是詞人推想別後書信來往困難而產生的惆悵。「肯爾曹恩怨相爾汝」出自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表示作者不願意學小兒女那樣講個人恩怨,思想境界高尚。
九、辛棄疾的《木蘭花慢》(漢中開漢業)
難點解釋:興元:即漢中;三秦:指當時陝西一帶,因秦亡後曾分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
簡析:這首詞的上闋主要是古今對比,開頭六句是撫古,從友人奔赴之地寫起,肯定了劉邦統一中國的偉大業績,同時也是對友人的鼓勵。接下來五句寫現實,寫南宋王朝的苟且偷安,點明今不如昔。「山川」句是借鑒前人詩句表達面對破碎河山的悲憤心情。「落日」兩句是南宋小朝庭長期投降的真實寫照。詞的下闋先運用典故,希望張仲固能像輔助劉邦的張良那樣,打破不戰而和的局面,最後寫送別情景和感受。「正江涵秋影雁初飛」也是化用前人詩句。
這首詞為作者送別友人而作,詞中寫的不是一般的祝賀和惜別,而是立足於國家興亡的高度,運用大量典故並採用借古諷今的藝術手法,抨擊南宋統治站者偏安一隅、妥協投降的錯誤政策,抒發作者追求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全詞以送別為線索,巧妙地把詠史、感今和惜別結合起來。
「唐詩宋詞專題」教學輔導(四)
第四章 詠史懷古詩詞論析
一、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
難點解釋: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鳳凰山上,相傳南朝時候因有鳳凰飛到此山,後人就在山上築了一座台並命名為鳳凰台,鳳凰山也因而得名;吳宮:三國時期孫權的宮殿遺址;衣冠:借指著名人物;三山:山名,位於南京市西南面,因三峰相連而得名;二水:指長江和秦淮河。
簡評:這是一首律詩。詩人從登臨故地覽古開始,首聯寫鳳凰台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和諧優美,並飽含慨嘆之情;頷聯就「風去台空」進行發揮,感嘆六朝時的繁華顯赫已成歷史的陳跡;頸聯從歷史回到現實,描繪眼前之景,意境壯麗,生動逼真,對仗工整,成為佳句;尾聯語意雙關,既是寫景,又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地,「日」是帝王的象徵,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姦邪所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心情十分沉痛。全詩把歷史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的感受交織起來,抒發了憂國傷時之感。
全詩今文意譯:相傳在這鳳凰台上,曾經有過三隻鳳凰來此優遊。如今鳳凰早已飛去,台上空空蕩蕩,只有台下的長江獨自向東流去。一切繁華都成為過去。當年吳宮裡的花花草草已被一條條幽僻荒蕪的小徑所埋沒,晉代的文臣武將們也都已進入古老的墳丘。只見那三山半隱半現地坐落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江水一分為二成兩條水流。可惜滿天一層一層的浮雲竟能遮蔽太陽,望不見京師長安而令我不勝憂愁。
二、杜甫的《蜀相》
難點解釋:祠堂:即今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公園內,為晉時李雄在成都稱王時所建;錦官城:成都的別稱;三顧:指劉備訪諸葛亮,曾經三顧茅廬;開濟:開創大業,匡濟危時。
簡評:這首詩首聯一問一答,點明武侯祠位置,氣象不凡;頷聯寫祠內景色,選景別具匠心,「空」「自」兩字既渲染了祠內荒涼冷落的景象,又飽含詩人的感慨之情,是詩人主體心境的寫照;頸聯上句寫劉備識才禮賢,烘托諸葛亮的雄才大略,下句高度概括諸葛亮一生的偉績和鞠躬盡瘁的敬業精神,筆力雄健老到;尾聯慨嘆諸葛亮未能實現輔助蜀主統一天下的壯志,既是傷諸葛亮,又是詩人自傷。全詩敘述、寫景、議論相結合,風格沉鬱頓挫,體現了杜甫詩歌的主導特色。
三、《烏衣巷》
難點解釋:烏衣巷:地名,舊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是東晉時高門士族的居住地;朱雀橋: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市中心往烏衣巷的必由之路;王謝:東晉的名門望族王導和謝安。
簡析:這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組詩中的第二首,首句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與下句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野草花」則點明了時值春季和朱雀橋今日荒僻的景象。第二句表現出往日貴族子弟出沒的烏衣巷,如今籠罩在寂寞而慘淡的氛圍之中,表明了歷史的變遷。最後兩句是詩眼,出人意料地把筆觸轉向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燕子,以燕子的去向點明烏衣巷如今已成了普通百姓的居住地,凝聚了詩人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全詩構思巧妙,以鏡頭的推移為線索,通過朱雀橋和烏衣巷今昔的巨變,寫出了金陵城的荒廢,揭示封建豪門集團雖能權傾一時,但終究逃脫不了衰亡的結局,表達詩人對朝代變遷,人世滄桑的無限感慨,具有濃重和深邃的歷史感。
四、《西塞山懷古》
難點解釋:西塞山:三國時東吳江防要塞,在今湖北大冶東長江邊上;王濬:西晉益州刺史,奉命造樓船伐吳;金陵:東吳都城,今南京;王氣:帝王之氣;千尋鐵鎖:指當時東吳為抵抗西晉的進攻而造的幾千尺長的攔江鐵鎖;降幡:投降時打的白旗;石頭:即石頭城,當時吳主孫皓投降的地方;故壘:往日的軍事堡壘。
簡評:這首詩的前四句是對當時西晉益州刺史王濬率軍滅吳史事的高度概括,洗鍊、緊湊,在對比之中寫出了作戰雙方的強弱、攻守的方式、戰爭的經過及結局。詩的後四句是詩人對現實的抒寫,頸聯由東吳的滅亡聯想到其後東晉、宋、齊、梁、陳五朝的興衰更迭並發出了深沉的慨嘆,尾聯含蓄地表示國家雖已統一,但仍應以史為鑒。
全詩今文意譯:西晉的王濬駕著高大的戰船順流東下離開了益州,金陵上空的所謂帝王之氣黯然而收。幾千尺長的攔江鐵鎖,被長長的火炬燒熔沉落江底,一片投降的白幡搖搖晃晃走下石頭城的城樓。人世間有多少令人傷感的往事,只有西塞山的地形亘古未變,依舊枕著長江的滾滾寒流。如今是四海昇平天下一統,而那些早已廢棄的古時的營壘依然存在。蕭蕭蘆荻在西風中搖擺,滿目蒼涼,正是衰颯的殘秋。
五、張昪的《離燕亭》
難點解釋:一帶:指建康,今南京;風物:指景物;瀟洒:形容秋色爽朗明凈。霽色:雨後晴朗的天氣;冷光:秋水閃現的寒光;低迓:即低壓,形容賣酒的旗子低垂地飄揚。
簡評:這首詞的上片描繪秋天金陵一帶的山水,開頭兩句是概括,「江山如畫」四字包含著詩人無限讚美之情。後面四句分別從遠處和近處對景物進行具體描寫,意境清雅,頗具田園風味;詞的下片在寫景中滲入人事的敘寫,「天際」兩句是遠景描寫與近景描寫的對照,前句寓有羈旅之愁,後句暗含寂寞之感。,最後四句是懷古所產生的慨嘆,結尾餘韻無窮。
六、王安石的《桂枝香》
難點解釋:故國:指當時詞人所在地金陵,因曾是六朝國都,六朝以後的人都稱其為故國;初肅:指萬物剛開始凋落消殘;彩舟:指遊艇畫船;星河:指銀河;
簡評:這首詞寫於詞人被再次罷相,居金陵之時。詞的上片寫詞人登臨高處所見的實景,開頭三句是總寫,點出了登臨的時間和所見景色;「千里」以下兩句採用比喻手法細寫所見景色,其中「千里澄江如練」一句化用了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的詩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征帆」以下兩句是說在夕陽殘照中船隻來往著,酒店標誌的旗子背朝西風斜立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兩句對仗工整。「畫圖難足」一句是對上片諸景色的帶有欣賞意味的總結。詞的下片寫詞人觸景生情,引起懷古幽思。「念往昔,豪華競逐」兩句是詞人因所見而起興,意即在此「畫圖難足」的景色中,過去的人們不欣賞這自然之美,卻競逐豪華,競逐人事的豪華!「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寫六朝因競逐豪華而相繼亡國的史實。「千古」兩句意即任何人在這兒登高臨遠,都會感慨在這美景中的歷史。「六朝」兩句意即隨著時光的流轉,六朝「門外樓頭」「悲恨相續」的往事已成為歷史,只有傍晚的寒煙、晚秋的衰草和春來的凝綠。最後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詩句,表達作者深沉的感慨。
七、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是一首豪放色彩濃厚的懷古詞。它寫於蘇軾政治上不得志,受到排擠之後,他自我排遣,心裡有很多不平之氣,很多感慨無法發泄,於是就借懷古來表達。詞上片描述了古戰場的景色。通過這種描寫,讀者就可以想像出當時打仗的情景。為什麼要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呢?因為這樣一寫,就可以想像出當時戰鬥的激烈,同時也就聯想起古代的豪傑,而這些豪傑已經是一個一個地被長江水沖走了,只剩下江山如畫。其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兩句還是一副對聯,而且對得很工整,很雄壯。詞的下片緊承上片「三國周郎赤壁」一句,頌揚周瑜是一位了不起的風流人物,但是作者自己的理想不能夠實現,所以只好借酒澆愁。其中「羽扇綸巾」是寫人得打扮,與前面所寫的「亂石穿空」有異曲同工之妙。
八、賀鑄的《將進酒》
難點解釋:開函關、掩函關:函關為進入長安必經之地,文中暗指朝代更替;商山四老:指漢代的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四老,秦時避入商洛深山,漢時經統治者派車寫信敦請而相繼出仕。荷、芰:原為水中植物,古代隱士常用之制衣作服飾。接武:指行路足跡前後相接。高流:指阮籍、陶淵明等高士。二豪:指公子、處士。
簡評:這首詞的上片重點寫景,前六句用對比明寫出滄海桑田之景,次五句暗寫追逐名利者的奔忙。詞的下片轉入對古事的詠寫,先以憤慨、嘲諷的口吻描繪趨炎附勢者欺世盜名的醜態,最後五句表達作者的寫作本意,即只有縱情於酒趣的人才是真正的隱士。全詞以詠史來詠懷,抒發作者為名利之徒所排擠、才能無法施展的感慨和憤懣。
九、周邦彥的《西河.金陵懷古》
難點解釋:詞中典故:佳麗地 山圍故國與寂寞打孤城 莫愁艇子曾系 夜深月過女牆來 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百姓人家等。
簡評:本詞上片寫自然景物,首兩句以問句形式總領全篇,點明所詠對象,接著七句筆鋒一轉,選取山、水、樹三個景物來描寫金陵現在的景象。下片寫人文之景,「空餘」四句寫蒼涼的古迹,感慨沉重,「酒旗」數句化用劉禹錫的《烏衣巷》一詩,以今昔不同景物對比,顯示出人事的變遷。全詞通過今日凄清景物的描摹,抒發了歷史變遷、朝代興亡的感慨,具有歷史的深邃感和滄桑感。在寫作手法上,詞人沒有泛泛而論,而是把劉禹錫原詩中所描寫的生動具體的景物巧妙地溶入自己的感受中,前人的詩句雖為作者所化用,但感情仍然是作者自己的,這是全詞最高妙之處。
十、辛棄疾的《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難點解釋:南劍:宋時州名,今福建南平;雙溪:指劍溪和樵川,二水交流,繞城而過。
簡評:詞的上片以「劍」為中心,寫登樓所想,鋪陳其事。「舉頭」兩句謂中原淪陷,浮雲蔽空,正需要倚天寶劍,像自己這樣具有文才武略而又耿耿忠心的愛國志士,正當被派往抗金前線,殺敵立功。這兩句說得甚有氣勢。「人言」三句話峰突轉,寫到了此地的傳說,意思是說,聽人說這裡夜深的時候能見到鬥牛二星的光焰,那麼由此一定能夠找到寶劍之所在了。「我覺」以下三句寫詞人的感受。這是奇句、生硬句,既拙且重,穿插其中,渲染憂慮之情。「待燃」四句用溫嶠典故,暗示詞人力主恢復中原,卻遭到了主和派的重重阻撓。詞的下片寫景抒情,前三句寫作者的思緒隨著跳躍飛動的溪水從遙遠的傳說回到了現實,寫江流奔涌,最終卻不得不收斂其勢,寄託已意。「元龍」等三句是詞人以陳登自比,寫自己報國之志無以施展,壯志難酬。「千古」三句縱筆寫大字,顯得十分超脫。最後三句以景結情,將自己對於國家、民族命運得憂慮之情,寄寓於具體景象的描述之中。全詞姿態飛動,沉鬱頓宕,隱含著無窮力量。
十一、詠史懷古詩詞的藝術特徵
(一)「詩」與「史」的結合:文學性和歷史性的統一
文學性是詠史懷古詩詞的永恆魅力,歷史性是詠史懷古的基礎。如杜甫的詩作《蜀相》、劉禹錫的詩作《西塞山懷古》、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二)「詠史」和「言志」的結合:對現實政治的強烈關注
詠史是動因,言志抒懷是最終的旨歸,如李白的詩作《登金陵鳳凰台》、辛棄疾的詞作等。
(三)「古」與「今」的結合:多維的時空組合。
一般先懷古,即由眼前所見之景物,引發思古之幽情,然後再傷今,即由憑弔古人引發對當下的時代社會或作者自我生存狀況的感慨和思考。如劉禹錫的詩作,《烏衣巷》、周邦彥的詞《西河.金陵懷古》、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唐詩宋詞專題」教學輔導(五)
第五章 詠物詩詞論析
一、唐人詠物詩論析
(一)描繪生動,新穎傳神
杜甫的《初月》:首聯描繪初月的形狀,突出其「細」;頷聯描繪初月的光影,突出其微弱嬌柔的姿態,並選用「古塞」、「暮雲」作為初月升起的背景,使全詩的韻味高古;頸聯是全詩的中心,一方面進一步描繪了高古廖廓的境地,一方面寄予了作者的精神氣骨:「不改色」暗喻詩人的忠貞愛國,「空自寒」暗喻詩人抱定貞直之志,寧為流俗不理解而甘於寂寞的情操;尾聯用「菊花團」點明時節正是秋天,有一種淡淡的韻味。全詩抓住初升之月的特色,寫出其靜、淡、寒、貞,暗喻自己的精神氣節,筆觸新穎傳神。
(二)不求形似,遺貌取神
杜甫的《房兵曹胡馬》
難點解釋:大宛:即西域國,那裡以盛產良馬出名。
簡評:這是杜甫的早期詩作。首聯寫胡馬的骨相不凡;頷聯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胡馬的雄奇體態,兩句詩對仗工整;頸聯寫胡馬的勇往直前,突出其氣概品質;尾聯總纜全詩,揭示主旨。詩中對驍勇善戰、義干青雲的胡馬進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畫,使讀者不僅欣賞到胡馬體形的俊健,更為它所呈現出的精神感奮不已,同時,句句寫馬,又處處關人,以健馬暗喻勇士,詩人的豪邁之情躍然紙上。全詩語言精鍊,風格俊朗灑落,與杜甫後期詩作的風格不同。
(三)以物擬人,移情於物
李商隱的《流鶯》
難點解釋:流鶯:即黃鶯;陌:田間小路;巧囀;指黃鶯聲音婉轉動聽;本意:指黃鶯為世人「巧囀」的一片忠貞之心;鳳城:指當時的國都長安;花枝:指黃鶯棲息之地。
簡評:這首詩的首聯以黃鶯的無所依託自況自己沉浮不定的仕途之路;頷聯承接首聯,以黃鶯的「巧囀」暗喻自己的心志及無法實現抱負的失望之情;頸聯筆鋒一轉,以黃鶯不顧辛酸苦苦吟唱的情景暗喻自己執著的精神追求,這兩句對仗工整;尾聯承接頸聯,以黃鶯的無處著落暗喻自己的悲涼境遇。全詩移情於物,情感悲苦,寓意深刻,格調蒼涼。
(四)借物抒懷,詠物明志
駱賓王的《在獄詠蟬》
難點解釋:西陸:秋天;南冠:楚囚。玄鬢影:指蟬。白頭吟:原為樂府曲名,其調哀怨凄惻,文中借代身處逆境,心情悲傷的作者。
全詩簡析:這首詩作於高宗儀鳳三年,作者時任侍御史,因上書論事而觸怒了武則天,遭陷下獄。首聯採用起興和對偶手法,一句寫蟬、一句寫自己,以蟬聲來逗起客思,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頷聯承接首聯情緒,同樣是一句寫蟬,一句寫自己,運用比興手法把物我聯繫在一起,情感凄惻。頸聯進一步用比興手法,物我合一,表面寫蟬,實則暗喻自己險惡的政治境況。尾聯是全詩詩眼,同樣物我合一,用反問手法表達詩人的心志及不被理解的激憤之情,是全詩的主旨。全詩感情強烈、慷慨,充分顯示了詩人鮮明的人格形象。
全詩今文意譯:秋風蕭瑟,葉落草枯,蟬鳴聲聲。獄中的我浮想聯翩,思緒綿綿。受誣含冤,本來就因憂思過度而鬢生白髮,哪能忍受得了你這黑頭的小生靈再來哀吟添煩?哎!也真難怪,你也自有難言的悲哀。露水很重,你難以高飛,風聲很大,又埋沒了你得鳴叫之音。沒有人相信你居食高潔,又有誰來為我表明心跡呢?
(五)詠物寓理,物理渾然
蘇軾的《題西林壁》:此詩為詩人於1084年四月自黃州(今湖北黃岡)至汝州(今河南臨汝)時,特地過江登廬山時而作。西林,即西林寺,廬山景點之一。詩的開頭兩句從總體上寫廬山景色,但詩人採用的是議論式、粗筆虛寫的手法,從七個角度組成蒙太奇畫面,創造一片藝術虛境,給讀者以想像的廣闊空間。最後兩句筆鋒突轉,就廬山景色的變化多姿這一點發出議論,融情入理,體現了詩人蘊藏於心的人生哲理。全詩借山設喻,闡發哲理,新穎透闢。只有閱歷豐富、善於觀察者,方能從普通現象中概括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此詩成為後人諷喻某種社會現象的熟語。
二、蘇軾的詠物詞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難點解釋:次韻:指在別人原作的基礎上,依照其韻再寫一首。
簡評:這首詞的上片採用擬人手法,把隨風飄揚,無處著落的楊花和情思綿綿的閨中少婦聯繫在一起,想像充滿詩意。「似花」兩句,便看出作者全詞立意要超出物象之外,說楊花既像花又不像花,最為絕妙;「拋家」以下三句寫楊花隨風飄蕩,無所歸依的情狀,並用擬人手法指出其「道是無情還又情」;「縈損柔腸「以下三句把楊花進一步擬人化,想像它是一位閨中少婦,再暮春的天氣里,她因思念遠人而柔腸縈結,因天氣倦人而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以下三句順著上面的想像,寫這位少婦正在入夢的情景。詞的下片作者索性撇開比擬,站出來抒發自己的感想。「不恨」以下三句承接上文「似花還似非花」之意生髮開去:楊花非花,所以不必怨恨飛盡,但是此花飛盡,卻說明春光已逝,西園裡的繁花從此紛紛飄零了,那是很可惜的。「曉來」以下三句寫楊花的歸宿令人惆悵,她經雨沾泥,一夕之間化作池中浮萍。「春色」以下三句可以說是超凡脫俗的筆墨,這使人想起了唐詩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明句。最後三句是全詞的總結,誇張強烈,情感真摯。全詞筆致空靈,體物細微,風格婉約。
三、周邦彥的詠物詞
《六丑.薔薇謝後作》
難點解釋:楚宮傾國:原指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宮女們,文中比喻薔薇花。簪:插;巾幘:頭巾。
簡評:詞的上片緊扣一個「悵」字和一個「惜」字層層道來,開頭三句先點明季節和人事感慨,「單衣」表明時令正值乍暖還寒的初夏,「試」字說明作者偷得空閑。「願春」三句表達了詞人對春天的留戀和留不住春天的惆悵。「為問花何在?」三句是詞人的自問自答。「釵鈿墮處遺香澤」三句把落花比作唐宮的楊貴妃(典故出自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寫楊貴妃在馬嵬坡的一幕),寫出落花四處飄飛,完全凋謝的狼藉景象。「多情」三句採用擬人手法,自問自答。下片「東園」兩句承接上文落花而言,描繪花落人散的凄清景象,「靜繞」兩句寫詩人對落花的留戀和感慨。「長條」三句採用擬人手法寫出薔薇花枝的情態。「殘英小」兩句寫詞人給花枝勾住,定神一看,才發現枝頭上還剩下沒開成的花蕾,於是將其插到自己的頭巾上。「終不似」三句是詞人再一次的追憶憐惜。「漂流處」四句是詞人的想像,他想到有些落花也許會隨水漂流,也許會流進大海,又想到有些花也許上面刻有情人的字,假如花片跟著潮水流進了大海,不是辜負了情人的一番心意了嗎?
四、南宋末的詠物詞
王沂孫的《齊天樂.蟬》
難點解釋:「一襟余恨宮魂斷」:出自關於蟬的典故。據說齊國有個宮女,因受冤屈,非常怨恨,自殺後化為鳴蟬。所以蟬的別名為「齊女」。流空:在天空中迸響;調柱:是調整箏的絲弦,文中指彈奏。清商:古樂府的一種,音調哀怨。
簡評:「一襟」兩句借用蟬的典故點明本詞所詠之物,並為全詞奠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乍咽」三句表面寫蟬聲忽起忽落,蟬影若隱若現,並用擬人手法把蟬聲想像為訴說離別的愁情,實際暗喻自己亡國之後流落漂泊的生活苦境;「瑤佩流空,」「玉箏調柱」比喻蟬聲的動聽,「怪」字表明了詞人的驚訝之情;「鏡殘」兩句表面寫蟬的形態,慨嘆蟬的多情,實嘆南宋河山難以收復;「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三句表面寫蟬,實則暗示宋室宗器重寶被劫奪北運,表達了詞人慘淡的心情;「病翼」三句寫蟬在清秋的生態,因為清秋時節,蟬近死亡,故說「病」和「枯」,同時借蟬的生態暗喻自身命運;「餘音」三句表面寫蟬聲,實則表達詞人對國破家亡無限滄桑之感;最後兩句作太平清明之時的漫想,聊作慰藉,更顯感情的沉痛。全詞借蟬作喻,既有皇室的影子和遺民的影子在,也有詞人自己的影子在,通過對蟬的聲影的描述,流露了對家國淪亡的沉痛之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