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外道有哪些邪見

講課內容:摩訶止觀正說分13第七正修陰入界境破法遍012

講課地點:天台山佛學院

講課時間:2012年3月28日

講課法師:定智法師

文字整理:妙觀

好,我們上節課講到單四見,單四見就是從解得名,單四見我們上節課前面它有見、無見、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啊,這四種見的每一見都會跟三界裡面的四諦配合,產生的八十八使,這八十八使從這個有見裡面生出來,所以說單四見它具足八十八見,八十八使又可以展開來跟六十二見又可以配合,每一見都具足六十二見,那麼而六十二見呢上面又可以展開來,一百零八見,那麼接下來就是說凡是有這些見的話呢都是屬於違背經典,所以說我們這個單四見,佛四見,具足四見,這些都是我們由於迷真諦理體而產生的一種惑,而這種惑依體上真,同時呢它又會障礙這個體,所以使得我們凡夫不能見到這個真諦理性,那麼像這種見呢無量無邊,就非常的嚴密,可以把整個真諦理覆蓋掉。那麼現在就是講破策,破策分為六科,我們今天講第五科,

I五、明是邪人所得,驗知是見二

因為這個見啊都是外道人所得的,所以稱為邪人所得,那麼首先

J一、文通舉外道所計,以辨人非

像外道產生這種見啊,首先外道產生一種妄計,

諸外道本劫本見,末劫末見;介爾計謂是事實,余妄語;增見長非,吾我毒盛;捉頭拔髮,構造生死。

這裡講外道本劫本見,這個本劫本見,末劫末見,它是在《長阿含經》裡面,就是第十三卷裡面有提到,佛告善念梵志:此本末見,不出六十二也。也就是說這個本劫本見,末劫末見它是六十二見,外道主要是有六十二見,那麼六十二見其中本劫本見一共有十八種見,而末劫末見呢有四十四見,合起來一共有六十二見,那麼這裡,荊溪大師他解釋什麼叫做十八種本劫本見呢?!十八種本劫本見它有四種四句,再加上一個根本兩見,那麼四四十六見,再加上兩個根本見,那合起來十八見。那麼首先第一個四句呢,就是說一、見二十劫成敗,這個是第一,因為我們二十個小劫是小劫,四十個劫呢是中劫,八十劫呢是大劫,所以這個是見二十劫成敗,就是二十劫這個時間它世界有毀壞,有成就,成就就是世界生成,世界毀滅,像這些有神通的外道他可以看到這世界的毀滅,這世界的成敗,他都能夠看的到,所以這二十劫的成敗;也有二、四十劫的成敗;有三、八十劫的成敗;那麼這個是講四見的第四句,四、捷疾智說,捷疾就是反應非常快的智慧,就是說非常快的智慧來說,因為外道他修禪定、止觀影響很大,所以他的邪會非常猛力,所以在印度的話有些外道辯才很厲害,也有一切智的外道,所以它的辯才也挺厲害的,那麼說一一句皆雲神及世間常,這個世間有四見常住,還有神的存在。

那麼第二個四句呢它說,一、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他說我跟世間啊,一半是常住的,一半是無常的,這是第一句;第二句呢說,二、計由戲笑,這個妄計是由戲論戲笑;那麼三、計失意生,就是我們的意念由我們失意了以後所產生的;另外一個,四、以捷疾智說,這是第二個四句;那麼第三個四句呢說,一、神及世間,有邊;第二句是二、無邊;第三句是三、上下方有邊,四方無邊;那麼第四句呢是,四、以捷疾智說,那麼這是我們第三個四句,第三個四句是講神跟世間,神就是由萬物創造的智主,世間是有邊的,還有一種說法說世間是無邊的,或者上、下方是有邊的,四方無邊,上、下是有邊的;那麼捷疾智說,第四句是說捷疾智說,那麼這裡三句都有說到,或有沙門、婆羅門,以種種方便定意,觀見二十劫等,都有這一句話的;那麼第四個四句,說一、我不知不見,善惡有報無報耶?第二句呢說,二、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耶?第三句呢,三、我不知不見,何者善,何者惡耶?第四句是,四、愚痴暗鈍,隨他問答,這個是第四個四句,第四個就是講站在我的立場上來說的,那麼第一個是講善、惡是有報還是沒有報?就是說有因有沒有果這個問題。

第二個呢是我不知不見,他有他世無他世,就是說有沒有來世,既然有今世,有沒有來世,對未來的一種觀察;第三句呢是我不知不見,善還是惡?對於當下的世,是屬於善法還是惡法;那麼愚痴暗鈍,隨他問答,這個是講我不知不見是屬於愚痴還是暗鈍,隨他問答,這總共是四句,四四十六句,那麼再加上根本兩句,根本兩句,一個是一、定意知眾生未來,無因緣而有眾生的而有,說眾生的因緣是沒有而有的,他就是自然而有,不需要因緣而有,那麼還有一種是,二者、捷疾智說,這是根本兩句,從這根本兩句裡面再演化出後面的四四十六句,那麼這裡是講本劫本見十八句,後面呢又講末劫末見四十四句,四十四句又分為先是初四句,第一個先是講第一個四句,四四十六句,第十六句里的第一個四句講有想四句,有想四句啊它說一、我此終後,生有色有想,這個是講有想四句;二、或者說生無色有想;三、或者說生有色無色有想;四、非有色非無色有想,這個有想裡面的四句,一個是有色;一個是無色;一個亦有色亦無色;一個是非有色非無色,這個四句裡面都是有想裡面的四句;那麼第二個四句呢是講邊,講有邊或者是無邊,對有想做四句,有邊或者說有邊有想;無邊有想;或者是亦有邊亦無邊有想;或者是非有邊非無邊有想,同樣四句。

那第三個四句呢是講有樂無樂,對有想分四句,那麼有樂有想;無樂有想;或者亦有樂亦無樂有想;非有樂非無樂有想,也是屬四句;那麼第四個四句呢,是講一、有想;二、若干想;三、少想;四、無量想,有想是從數量而論這個想,有想或者是若干想,就有一些想,再加上少想再加上無量的想,這四句就是從數量上而論的想,那麼這總共四四十六句,再加上第二個有兩個四句,兩個四句裡面的初四句講有色、無色,對無想作四句,關於跟無想做成四句,只不過是把無想替代成有想,也就是說有想替代了無想,就是說有色無想;無色無想;亦有色亦無色無想;非有色非無色無想,這裡同樣也有四句;那麼後面次四句呢講有邊;無邊;對無想成四句,那麼有邊無想;無邊無想;亦有邊亦無邊無想;非有邊非無邊無想,那麼這樣的話,有四句再加上前面的初四句,合成無想有八句,無想有八句,有想有十六句;那麼再第三有兩個四句,先是講初四句,有色、無色,對非有想、非無想為四,那麼有色,先是講有色對非有想非無想,無色非有想非無想,那麼亦有色亦無色對非有想非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那麼這樣合起來就是非有想非無想,有四句;再加有邊,無邊對這個非有想非無想也有四句,那麼有邊非有想非無想,無邊非有想非無想,亦有邊亦無邊非有想非無想,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這樣合起來就非有想非無想,也合成有四句;那麼這樣的話就跟有色無色的非有想非無想也有四句,非有想非無想總共有八句,這是第三。

那麼再加上一個有段見有七句,你們這本書裡面它寫著有十句,十句是錯的,把它改下改成七句,一、作沙門、婆羅門,作是論:我身從父母乳哺衣食,長養而生,終歸磨滅,這是第一個斷句,就是說斷見產生一共有七句,那麼沙門、婆羅門作這樣的論,我是父母生出來,從通過父母的母乳哺育,衣服跟飲食加以養護,我們的身體漸漸的成長,那麼乃至到最後啊衰老,再到死亡,所以這個是一種斷滅的過程,這是第一種見,像我們的身體最終要回歸於磨滅,那麼滅了以後就滅了,就沒有了,這個是叫斷見,這個是第一個;第二個是講,二者、欲界諸天生,具足斷滅;這些天人啊,生了以後一樣要滅的,滅了以後也什麼都沒了;那第三者呢,說是三者、色界諸天生,具足斷滅,色界中的這些眾生啊天人啊,無論他禪定功夫如何是好,最終他天受享盡之後,他還是要斷滅的;那麼第四句呢說是四者、空處,就是空處定的天人也要斷滅的;五者、識處,也要斷滅的;六者、不用處也要斷滅的;七者、非想非非想處,也要斷滅的,也就是說識、空、處一一都要斷滅的,這樣的話,總共有七處。

那麼再一個是講常見有五句,常見裡面有五句,計一切眾生現在涅槃,就是現在就處於這個涅磐,不生不滅,是常住的,那麼這個是一種妄計,常見一共有五種妄計,一、計現在五欲自恣得涅槃,我們現在包括一些新性的宗教,所謂新性的宗教就是被國際上認定為邪教的,現在也包括在網路上也提到這些,就是行淫慾,就是說我們人性裡面把這種淫慾釋放出來,有很大的能量,讓它自在,讓它釋放出來,那麼這個叫做開放自己,跟我們以前講的西方文化有點類似,追求這種性開放,另外一個也有像印度有一個現實外道,就講追求現實的享樂,這也是一種外道,而且這種外道它會危害到國家,危害到社會,危害到家庭,因為它這個性開放以後,不管是男男女女都會亂來,然後導致家庭破裂,導致整個社會不安定,所以國家把這種新性的宗教列為邪教,那麼無論是古代也有,現代也有,暗地裡發展出來的祖師也有,所以說這個是計現在五欲自恣做為得涅槃。

像藏地的一些修法,本來他的修法有一種特殊性,但是由於失去了一種戒律的一種自約的時候啊,有時候就過分的從容五欲的話,那就會產生一種偏邪的教法,偏邪的教法不是藏傳佛教的本身,而是後面有一些就是藉助於或者說自己是某一個傳承,或者是假傳承,或者怎麼樣,就是把五欲的東西釋放出來,就會導致學佛法變成外道,不是說佛法是外道,而他就是利用佛法裡面的某一種東西釋放出來以後就出問題了,那麼像二、初禪,有些人說初禪就是涅磐,初禪就是證到涅磐,初禪當中初果阿羅漢,三、二禪,二禪當中二果阿羅漢,四、三禪,三禪當中三果阿羅漢,五、四禪,四禪當中四果阿羅漢,這個都是把禪定當場涅磐,五欲當成涅磐,也有些人說,「啊,你是男佛,你是女佛,你是女菩薩,他是男菩薩,」實際上這個都是屬於現實五欲把它當成涅磐,所以這也是外道發展,有些就是藉助於宗教,人性本身就有曲線,再加上通過這種理論加以洗腦,可能就會產生很可怕的後果,所以就像現在有一些鬼附體啊,由於鬼附體以後從容自己的五欲,其實已經走火入魔,我們這裡也提到這些外道,把五欲當成涅磐,所以跟我們佛法毫無相干,我們佛法講的就是要破五欲,所以跟這些外道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看了我們的佛教,它這個正啊是幾千年來沒有在任何一個社會之下,都會認為最正確的,因為佛教的正確性,因為它不會危害到社會,如果你相反來講,縱慾的話,那就會出問題了,這個宗教,最終啊會危害到社會,所以我們佛教是最好的一個宗教,那麼這個是講常見也有五具,那麼我們再算一下哈,我們前面的第一個有四四句,也就是四四十六句;第二有二個四句,那麼就二乘以四等於八;第三個也是兩個四句,那也是八句;第四個是七句,十六加兩個八句,十六加十六等於三十二句,三十二句再加七句,那麼是三十九句,三十九句再加五句,是四十四句,那麼總共有四十四句,那麼這四十四句是末劫末見一共有四十四句,那麼凡是這四十四句都是外道的一種見惑,這種見惑可以說是見而計為之88.它就是產生一種分別一種執著,凡是見的話都是一種觀念,是一種執著。那麼我們發現小孩子啊這個計啊就輕一點,小孩子對萬事萬物執著心少一點,有時候我們大人看到小孩子就覺得很可愛,她可愛在哪裡呢?其實小孩子可愛就可愛在她不執著,她什麼樣的事情都不執著,一不執著的話就很自在很洒脫,所以大人就是會因為小孩子的可愛而開心,弄的很開心,所以叫開心果,看到小孩子就叫開心果。其實人不執著就開心,一執著了就痛苦了,所以社會上一些年紀大了以後,對感情執著了以後,然後就苦啊,累啊,越執著越累,越執著越苦,越執著越受傷,所以一個人啊,傷不起,其實最主要是他太執著了,那麼不執著了,反而一切東西都解脫了,見就是一種觀念,見就是一種觀點的,隨著年紀增長以後,這一種見解啊就會產生一種很強的執著心,這種執著心就說我這個觀念是對,其他的都是妄,這種執著心增長了以後,見就會越來越堅固,然後是非也多了,增見長非,一個人認為我對的時候,這個人見就強硬了,見強硬了以後,是非就多了,你看很多人,有些人不聲不響,也不跟你爭對,也不跟你爭錯,對也不說,非也不說,那麼她就是走到哪裡,哪裡都自在,走到哪裡都能夠都很相應,所以說這個見如果放下了,調柔了,那麼是非也少了。

那麼吾我毒盛,因為見它其實有一個根本,就是說我見的根本,由於我見開發出來,我認為如何如何,我覺得是這樣這樣,那麼我執盛了以後,就毒是盛了,那麼我執著了以後,就貪、嗔、痴這三著也盛了,那麼捉頭拔髮,也是指點六十二見中是有見、無見、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等,一共六十二見,互相是非,那麼像在《大般涅磐經》裡面,它所說的,耆婆為阿闍王作外道的譬喻,外道她們之間的辯論爭論,就像兩個小孩子在打架的時候,一個是捉他的頭,一個是拔對方的頭髮,一個是要把對方的觀點拔掉,說你的觀點不對,種種理由把對方的頭髮拔掉,也就是把對方的觀點破掉,你看外道神辯論的時候,恨不得把對方的觀點全部都破的乾乾淨淨的,以此為榮,獲勝者光榮無比,失敗者就鬱悶,以斷著為見,那麼這個就是講小孩子,那麼這些小孩子就是外道凡夫啊,以斷見跟常見,有見跟無見,皆無相是非,就好比捉住頭把頭髮一樣,因既然不在,所以果上就成就無邊,所以說受生死構造,構造生死,那麼這樣下去的話,就生死無邊了。


推薦閱讀:

如來藏與外道所說真我的區別
淺談「附佛外道」
圓霖法師:破除外道魔--學佛網
哪一種習見,就變成哪一種外道
小心,你可能已落入了外道

TAG: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