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比,而不是攀比。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必要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風有風的自由,雲有雲的溫柔,沒必要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楊絳先生的散文集里,有一首她翻譯的英國詩人蘭德的詩歌,詩歌是這樣子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一種人生的大境界,清高而又豐盈,為很多人嚮往。也僅僅是嚮往,能夠效仿做到的可能少之又少。事實上,世間的大多數人都活在一種比較里——橫著比,豎著比,跟人比,跟物比,今跟昨比,是與非比……比來比去,有人在這份比較和鑒別里越來越鬱悶,有人卻是越比越開心。
人是情緒化的動物,隔段時間就要被那些憂傷鬱悶種種瑣碎的煩惱侵襲,有時候竟然難以自拔,所以生活越來越好的今天,那種被抑鬱病折磨的人卻越來越多。人非神仙,孰能常樂?人們常常被這些莫名的苦痛折磨。因為這份幸福來得太普通太容易了,所以我們常把它忽略了去。倒揪著那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的小煩惱,又無限將它們放大。與世無爭,不食人間香火,難以支撐現代人活下去,所以我更樂意與世有爭,但有個前提,健康上進。比,是為了進步。比,不可以盲目比。比,不同年齡比的東西不同。比,也是一種藝術。
原來,比,亦是有個比法的,比較得對路了,心裡就順溜,心情就好,比較反了方向,可不就越比越難過。十歲,我們比誰的家境更好,童年誰更快樂;二十歲,我們比誰的學歷更高,畢業的學校誰的更牛;三十歲,男人比誰的職位更高,女人比誰的家庭幸福;四十歲,男人比成就,還有深度,女人比知性,還有內涵;五十歲,我們比誰的孩子更優秀;六十歲,我們比身體;七十歲,比孩子的孝心。人的一輩子都在比較中,儘管有人不承認,但當你羨慕別人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比了,只是你不知不覺罷了。正確的比,是上進,盲目的比,是虛榮。
嚮往美好,跟人作個比較,是一份人之常情,沒什麼不好不對。只是別老把眼睛盯著上方看,那叫攀比。比一旦跟攀粘到一起了,就沉了,就累了。心嚮往之,力所不及。身累,心亦累。倒不如把眼光放寬,前後左右看看,上上下下打量,你會發現,芸芸眾生里的你,會有多少別人羨慕的幸福理由。看到別人成功時,告訴自己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兒,他們取得的成就是因為他們付出了你所沒有付出的努力,那樣的比較之後你會少份嫉妒多份踏實。覺得自己不幸時,告訴自己這個世界上還有太多遠比你更不幸的人——可他們還在努力地活著,那樣的比較讓你學會珍惜。
不沉溺於昨日的美好,不抱怨今天的不如意,踏踏實實做好今天的事情,安心享受當下每一天,何等的洒脫與快樂。生活需要比而不是攀比,攀比的生活只會讓我們活得很壓抑!很累!
推薦閱讀:
※宜家木偶人可以用來做什麼?
※解決這個局部問題,讓顏值立刻飛起
※怕了你的同情
※為什麼一名稍微優秀或者美麗的女性追求者遠遠少於一名普通女生,但其男性卻又驚乎你竟沒有追求者?
※因為一件不算大的事改變了命運是一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