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太多了嗎?》:中國人可以多生孩子嗎

《中國人太多了嗎?》,梁建章、李建新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4月版,35.00元。

1980年,中共中央在《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中倡導「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要求全體黨團員「模範帶頭實行計劃生育」。在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句中,還有這麼一段少被宣傳的話:「到三十年以後,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就可以緩和,也就可以採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中國每年的新生人口數量從2000萬降到了1500萬,許多地區的生育率已遠低於保證人口規模穩定的正常更替水平,上海和北京戶籍人口的生育率更是降到了世界最低的0.7,也就是說下一代人的人數只有上一代人的1/3!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男女性別比失衡、非勞動人口撫養比急劇上升等《公開信》中曾認為「完全可以提前採取措施」予以解決的問題,在政策推行三十年後卻一一浮現、盤根錯節。對原有人口政策進行討論、檢討、反思與重新規劃,無疑已成為關係到國家前途與民族命運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攜程旅行網董事長、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博士梁建章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李建新教授合著的新書《中國人太多了嗎?》,以最新理論成果、翔實客觀的證據和國際經驗、歷史資料為基礎,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國人口政策到了徹底開放、鼓勵生育的時候了,中國人不是生得太多了,而是生得太少了。中國人可以多生!需要多生!」

兩位作者認為,國家的軟實力與發展最終由其人口的數量、結構和素質決定,資本、技術、政策、資源等經濟發展的各種要素根本上也都由人所創造。從長遠的、開放的時空看,「人口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種文明最基本的、最持久的、最永恆的承載體」。像中國這樣如此劇烈地改變自己的人口結構、如此迅速地減少自己的人口規模,「是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理應引起警惕與省察。

在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全球化經濟、效率型和創新型經濟的全新時代,當富有活力的、高素質的年輕人口增加了勞動力供給、需求和消費,當經濟全球化和人力資源全球化不可逆轉的浪潮為中國人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台,當利用年輕人才優勢發展起來的高科技清潔能源產業能突破能源消費與環境治理的瓶頸時,馬爾薩斯在《人口論》中抱持的「人口增長導致人類貧困和苦難」的觀點值得推敲,而建基在此種論調基礎上的人口政策無疑也亟待修正。

兩位作者指出,中國人口政策的目標應該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維持人口結構的基本穩定,尤其是維持未來年輕人口數量的基本穩定」,以保證社會經濟的長期繁榮和健康發展。相反,如果不儘快逆轉現行生育政策,雖然短期內某些經濟指標會頗為養眼,但長遠來說,「年輕工作人口的減少將嚴重削弱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最終影響中華文明在世界歷史舞台上應有的地位」。

李建新教授通過分析十九世紀的英法角逐、二十世紀的美蘇爭霸以及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所著眼的二十一世紀的「文明衝突論」,揭示出大國更替和文明興衰背後的人口結構轉變與人口規模浮沉。以企業家才能、人力資源與勞動經濟學為研究方向的梁建章博士,結合自己的創業經歷和企業經驗,則更為強調「一個國家經濟的競爭力,就像一個企業,最終取決於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而「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和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口的比例密切相關」。

「人才競爭」歸根結底體現在「人口競爭」,這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美日較量的攻守易位和二十一世紀中印「龍象之爭」中表現得更為殘酷。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口老化的結構極大地限制了最適合創業和創新的年輕人的數量、能力、向上流動機會以及人脈關係;相較之下,美國二戰以後的嬰兒潮和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投入,讓培育出的龐大的高素質的年輕人口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反超日本,重新成為世界科技創新的先鋒。

類似地,用人口學的角度來看,中國無論是人口總量的變化趨勢抑或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過程都不佔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講,二十一世紀誰能笑到最後,恐怕不是騰空一躍、輝煌一時的東方巨龍;而是看似動作遲緩,甚至有些笨拙,但卻有耐力、能夠持久的亞洲大象」,以及有著年輕的人口結構和開放的移民政策的美國。因此,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貝克爾教授的當頭棒喝更應被視為逆耳忠言:「只要有能力培養人才,就不應該刻意減少人口。」

兩位作者提醒我們,必須警惕「以數為本」、盲目減少人口、遏制人口發展的政策潛藏的短視性與功利性,必須對中國人可以養活自己、中國這塊土地可以承受中國人抱有信心,同時必須以實事求是作風與科學精神,防止對生育水平的過分高估直接影響到我國人口政策的導向。三十年再回首,關鍵在於要強調和尊重一個家庭內部的身體處分權、規劃權、生育權等諸般私權,節制和規限外力、體制、公權對私權領域的參與、介入、干涉和控制,更要避免某些部門將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重要問題劃為自留地乃至禁區,在制定政策和執行程序時拒斥立場、利益、訴求不同的各種群體的監督與制約。

人,不僅僅是「人口」,還是「人手」,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一件工具、一個手段,還有意願、有能力、有可能去管理自己、決定自己、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兩位作者呼籲,讓我國人口計劃生育這項公共政策徹底回到「以人為本」的本源上來,回到人口自身和諧發展的軌道上來。中國人太多了?還是太少了?這個問題以及目前我們面臨的許多問題,都是一念之間的一體兩面,值得深思。


推薦閱讀:

孩子注意力不好、不專註怎麼辦?
順產生出來的孩子要比剖腹產生出來的聰明嗎?
伊能靜:有點矯情?不過她絕對是教孩子的高手
小孩到底可以有多壞?
悉尼這個遊戲中心好棒,好想變成小孩進去玩耍,國內有類似的嗎?

TAG:中國 | 孩子 | 中國人 | 生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