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四十一集)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四十一集) 2014/6/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41
老法師:好,諸位同學,大家好。
主持人:「紹隆佛種,承傳凈宗」,開吉法師。阿彌陀佛,弟子釋開吉在此向老法師、諸位法師大德彙報心得體會,不妥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一、發菩提心,承傳法脈。弟子開吉自一九九四年,於恩師上凈下空老法師座下,聆聽教法,求受皈依以來,至今受持《無量壽經》已近二十年。從最初日日諷誦,到日後登台習講,深感此經誠為諸佛出世所宣說之無上寶典、稱性極談。猶記一九九九年於新加坡,在恩師的鼓勵下,弟子初次登台習講《吉凶經》,當時年僅十九歲,雖初出茅廬,涉世未深,然而對承傳師道習講佛經,卻建立起了堅定的信心。之後,承蒙恩師教導,在廬江實際禪寺習講十遍《太上感應篇》,對深信因果、改造命運奠定一定的基礎。
自二0一二年起,承蒙恩師上凈下空老法師指導和加持,胡居士及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的護持,開吉開始習講《凈土大經科注》至今已近兩年,深得法益,感到身心清凈、法喜充滿。習講《科注》之初,弟子真是誠惶誠恐、戰戰兢兢,而又深體此乃人生之最高享受。每次習講都如同沐浴在阿彌陀佛佛光注照之中,彷佛是身處彌陀七寶池、八功德水中,得蒙灌頂加持,妙不可言。在此期間,雖身心歷經種種磨難,仍然堅持不懈,樂此不疲。並深深體會到黃念祖老居士嘔心瀝血,抱病會集大經註解之苦心孤詣,悲心懇切,更加堅定承傳凈宗法脈之志願。夏蓮居老居士偈曰:「病久方知身是苦,魔多反使道心堅」,真乃過來人之箴言良語。「濁世無如念佛好,此生端為大經來」,這更是蓮公策勵後生末學之肺腑之言。
習講《科注》之時,雖是獨自面對鏡頭,然而雖身處無人之境,日久卻得以談笑風生,悠然自得,豈非彌陀慈光注照,及恩師悲願之冥加乎?於此過程中,弟子亦體會到凈公恩師的妙解妙悟、無礙辯才,是在講台上千錘百鍊磨鍊出來的。弟子雖然根性陋劣,冥頑不靈,但深信只要精勤不懈,精誠所至,鐵杵尚且磨成針,頑石都能點頭,何況人乎!
二、賢公和尚,佛門榜樣。日前承蒙恩師教導,學習「賢公和尚,佛門榜樣」,弟子頗為受益,日習光碟二至三遍,愈學愈有味道。細觀賢公老和尚一生行持,老人家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補的,即使已經一百一十二歲,無論身居何處,總是帶著針線包、錐子、剪子等小工具,凡自己用的、穿的,全是自己洗洗、縫縫補補的,未曾張口麻煩別人。記得今年春天,當印志法師將賢公和尚的光碟送到香港時,袋子里還放著幾串念珠。賢公和尚很喜歡穿念珠和大家結緣,而那幾串就是他老人家生前留下親手所穿的念珠。不僅如此,有一串念珠旁還留著賢公和尚生前所用的針和線。老法師將此細心保管,後來還把其中的一串送給了劉素雲老師。見到此景,深深感受到老法師殷殷期盼後人承傳凈宗法脈之苦心。
賢公和尚之所以能夠得享百歲高齡,身心自在得以解脫,是和他的清凈心、平常心分不開的。正如《群書治要.文子》所言:「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養生的方法,最上的在於修養精神,其次才是保養身體。神氣清朗,心念平和,自然全身安寧,這是養生的根本道理。而這個道理在賢公和尚身上,得到最真實的體現。
賢公和尚是一位大智若愚,能忍辱、肯吃虧的老實人,所謂「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真愚始知賢」。老法師在講席之中常常教導我們,中國古人有所謂吃虧是福,難得糊塗,人不要太聰明,糊塗一點好。大聰明人,你看那個樣子就是糊裡糊塗的。大智若愚,這種人真有福報,天天消業障,增福慧。我等凡夫往往拘執於世智辯聰,而不知聰明反被聰明誤,耽誤自己一生之生死大事。老法師在講席中談及廬江實際禪寺時,時常讚歎那些只會稱念一句阿彌陀佛的老阿公、老阿婆們,囑咐我輩千萬不可看不起這些齋公、齋婆,往往這些人的成就,遠遠超過住持方丈、講經法師。此真乃過來人之真知灼見。我輩凡夫實乃恩師所言之上不上、下不下的半吊子,唯有靠於經教長久薰習,日日學習效法賢公和尚之行持,信願持名,老實念佛,方能往生不退成佛,不至於錯過此生殊勝因緣。
三、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恩師上凈下空老法師常常教導弟子們,護法者是校長,弘法者是教員。弘法者要有感恩心,尊重護法,勤修六和,佛法才能興旺。弟子深深感受到,正是護法如同父母般護持我等聞法修持,護持我等習講不輟,方才得以長養法身慧命,自利利他,此等深恩大德無以為報。在此深深感恩開吉累劫今生父母、師長的慈悲成就;感恩上凈下空老法師數十年的慈悲教誡,此恩此德,恩逾須彌;感恩廬江實際禪寺剃度恩師上滿下成老和尚,及諸位法師大德,成就弟子此生出家之緣;感恩上本下煥戒和尚,上印下空尼和尚,慈悲開設戒壇,成就弟子受戒因緣;感恩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胡居士,及全體義工慈悲護持,讓弟子得以聞法薰習,安心辦道;感恩所有使弟子堅定成就的人。以上是弟子開吉的修學心得報告,不妥之處,誠請老法師、諸位法師、大德同修,惠予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老法師:我們聽了開吉的學習報告,確確實實要認真努力,時節因緣很難得遇到的,大乘經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信,我們細心觀察現前的社會,這個地球上有七十多億人,這得人身了,人身難得今已得,這麼多人當中有幾許人聞到佛法?聞佛法人當中,又有幾許人聞到正法?聞到正法人當中,又有幾許人聞到凈宗?這一層一層的淘汰,到最後沒剩幾個人,這幾個人決定有成就。
昨天晚上還有同修來問我,在這個多災多難的社會裡,要怎樣修行功夫才得力?我勸他學海賢老和尚,功夫就得力了。海賢老和尚是怎麼修的?非常簡單,就是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上講的四德,他老老實實全做到了。《還源觀》上的四德是賢首國師把《大方廣佛華嚴》裡面的修行方法總結這四句,真了不起,簡單、明了、扼要,你能抓住,你這一生就成佛了。
第一個,「隨緣妙用」,不能不隨緣。善緣要隨,惡緣也要隨;順境要隨,逆境也要隨,你細心觀察海賢老和尚這一片光碟,慢慢你都學會了,隨緣。要學什麼?學妙用。我們今天隨緣不知道妙用,隨順的緣歡喜,隨逆緣怨恨,這是什麼?隨緣造業,錯了,隨善緣造業,隨惡緣也造業,善緣惡緣統統造業。惡緣裡頭怨恨,地球上大面積的霧霾從哪裡來的?怨氣造成的,心裡這股不平的怨氣就造成這種現象。
如何能學到像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牽掛、沒有憂慮,無論是善緣惡緣、逆境順境,統統能接受,接受就是隨緣。妙用是什麼?不放在心上,這個心永遠保持清凈平等覺,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後半段講的修學總綱領。修什麼?修清凈心,修平等心,修覺而不迷。覺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是什麼?不著相。不把它放在心上就不迷了;放在心上就迷了,放在心上,被染污了,放在心上就受它影響了。統統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海賢老和尚,從早到晚,從初一到臘月三十,時時刻刻未曾忘了佛號,這叫妙用。所以他在世間一百一十二年的表法,表什麼法?表常住在極樂世界的法,他天天歡喜,沒有一天不歡喜,法喜充滿,他生活在極樂世界,我們生活在六道輪迴。這個要學,學隨緣妙用。記住,不放在心上就是妙用。放在心上就不妙了,為什麼?造輪迴,在製造輪迴。不放在心上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當下。
「威儀有則」,這第二句,這就是表法。阿彌陀佛讚歎賢公老和尚修得好,什麼叫修得好?持戒、念佛,給一切念佛人做好榜樣,給一切世間人做好樣子。你看他這一生,沒有看到一個跟他見面的人不生歡喜心,從來沒有發過脾氣,從來沒有怨恨過人,從來沒有對一樁事情不高興過,這是我們要學的。為什麼?因為一切法是假的,這他常說,勸大家念阿彌陀佛,其他啥都是假的。假的何必認真呢?假的認真就迷惑了,就造業了,放下就對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決定不能放在心上,叫妙用,這叫會修,修得好,阿彌陀佛讚歎,讓他表法。
對人的態度「柔和質直」,質直是真心。我常講我們用真心不用妄心,用真心是佛與法身菩薩,用真心。真心是什麼?清凈心、平等心、覺心,覺而不迷,用真心。真誠心就是印光大師常說的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真誠恭敬對人、對事、對物,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瞧不起他,是對佛瞧不起。我們看人學佛,看人的本性,不要看習性,習性是凡夫,本性是佛,本來是佛。只要把這個念頭轉一轉,就能夠做到柔和質直。
末後一句,「代眾生苦」。持戒吃苦是為什麼?做樣子給眾生看。樣子要做得逼真,這舞台表演演得要像,逼真,這個辛苦的演出就是代眾生苦。
《還源觀》上這四德,顯示在海賢老和尚日常生活當中,工作,他的工作是農耕,在工作當中。柔和質直,待人接物,天天法喜充滿。想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身,你說他多自在,他多快樂。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什麼人學佛?海賢老和尚學佛,海賢老和尚一生享受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決定不能小看了。這個光碟看得愈多會愈歡喜,愈多,你看出門道了,你知道應該怎麼做。所以這一片光碟不亞於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一片光碟是《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要發心承傳就發心向老和尚學習。下面。
主持人:上官老師。主題,「託事顯法生解門,體現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一、託事顯法生解門就是修行注重實行,不離開生活。慚愧弟子於五月十三日在網路收看了馬來西亞漢學院與印尼教育界交流會,在最後答疑解問環節中,有印尼教育界人士,向尊敬的蔡老師請教了一個問題。大意如下:如何能讓以印尼話為母語的學生,真正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受用。蔡老師的回答簡述如下,要我們老師做出來給學生們看。平平常常的言語,卻透露出傳統文化和佛陀教育,都是講究要真正落實依教奉行。離開實行,信和解就成為空論虛談,不能開花結果得到真正利益和受用。恩師常常教導大家,《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背誦而已,是要大人先做出榜樣,以身教的力量感化和影響小朋友,小朋友才能效仿行之,代代承傳。
最近學習的《華嚴》十玄門,其中第八門,託事顯法生解門,就是世尊教導學佛弟子要注重實行,修行全在實際生活不在他處。轉惡業為善業,轉善業為凈業,看似義理高不可攀,其實妙處無限,而且就作用於日常的點滴當中。《科注》云:「故可任就一塵一事,顯此法界全體」。這就是說人身是一個小我,虛空宇宙是一個大我,人身就是虛空宇宙,真如本性生出森羅萬象,森羅萬象就是真如本性。因此每一個有情或無情眾生乃至一微塵,都是來表法的,都是圓滿的真如生出來的。尊敬恭敬每一個眾生,就是尊敬恭敬真如本性,就是尊重諸佛如來。回歸真如本性,絕對離不開世間森羅萬象瑣碎之事。
一念迷惑變現出十法界,今天離開十法界依正莊嚴,離開所見所聞的人事物,何以回歸真如本性?「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離開萬法,離開萬事萬物,也就不能見到自性本來面目。在所遇一切人事物中,練就清凈心、平等心、覺悟心,轉妄念為凈念,念而無念是最高境界。無念不是空念,不是讓念頭空過,而是在順境不起貪念,在逆境不起瞋恨,不讓念頭依境界所轉,遇到一切境界都是一念阿彌陀佛。面對俗世而不受制於俗世,認識一切人事物而不對其產生執著、分別,這就是念而無念。
正如劉老菩薩之前給弟子開示的:「世界上有好人和壞人,這是現實,我們知道有好壞,對待他們卻一樣,不執著、不分別」,認識境界而不被境界所牽制轉變。凈宗殊勝就在於面對一切都是一念彌陀,正是《華嚴》十玄門之託事顯法生解門的妙用。劉老菩薩何以證得《華嚴》十玄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也是在生活中不斷提升,把一切人事環境看成阿彌陀佛,十年如一日,長時薰修,以持名念佛方法暗合道妙真如本性。
二、印祖提倡「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即是託事顯法生解門之歸納總結。世尊慈悲開示眾生託事顯法生解門,告訴眾生,高深的《華嚴》乃至一切法門,離開生活也無從可修。可惜末法眾生根性陋劣,不能理解如來真實之義,印祖慈悲,把這一門託事顯法生解歸納總結成「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此為修行之根本,而後老實念佛求生凈土為終極目標。此二十四個字不僅僅是十玄門的歸納,更是世尊四十九年教學的總結,是《無量壽經》的具體落實,是一切諸佛修行的依據。最深的道理於最平凡的事實中顯現出來。
印祖曰:「欲學佛道以脫凡俗,若不注重於此四句,則如無根之木,期其盛茂,無翼之鳥,冀其高飛也。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博地凡夫欲於現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則成無因而欲得果,未種而思收穫,萬無得理。果能將此八句通身荷擔,決定可以生入聖賢之域,沒登極樂之邦,願汝勉之」。印祖所言可見菩提為因,而菩提之根本離不開這八句話,這就是《弟子規》的孝悌忠信。恩師常勸導大家把根扎穩,若無「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基礎,如同無根之樹,無翼之鳥,無從期盼。上續佛慧命,下度化眾生,沒有這個盡職盡責、孝親尊師、誠意恭敬的根本,都不能承擔實現。
每次聆聽印祖教誨後,都會無言以對,慚愧萬分,哪怕是同樣的教誨,聽多次也是如此。說明我們這一代人習氣很重,常常喜歡批評人,傲慢無禮,造業無數。去年劉老菩薩在講課中開示大家:「學習師父老人家,先從不批評人開始」。弟子也決心效仿落實,去年半數時間還會批評人、指責人,可見念佛功夫不夠。今年以來略有改善,願意繼續改正習氣,從口業開始落實,不批評、不嫉妒、不埋怨,恪守本分,服務他人,精進不懈,保住這個孝親尊師的根基不壞。
三、賢公一生做到了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印祖和賢公素不相識,印祖所提倡的這一修行根本和終極目標,賢公都圓滿落實並實現了。有人請教賢公,何以保持百歲高齡的健康身心?賢公回答:「這都是得益於嚴持戒律和老實念佛」。隻字不識,經懺不會,種地幹活就能自在往生實報莊嚴土,這令很多人嘆為觀止,難思難議。印祖云:「念誦尚是枝末,敦盡乃屬根本」,這一句話點破了賢公修行的玄機。我們菩提樹不能開花結果,就是因為壞了根本。而賢公一生保住了菩提樹的根本,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又老老實實只留下一句阿彌陀佛,其他啥都放下了。所以賢公的菩提樹,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往生極樂,徑登不退。
尊敬的蔡老師在這次印尼會談中分享了一個成語,「本末倒置」,如何不讓教育宗旨本末倒置,如何不讓菩提之樹本末倒置。凡是不能往生的人,一定是本末倒置,沒有落實孝親的根基。敦倫盡分是根基,念佛是枝末,聽後毛骨悚然,原來我們錯誤太多年,妄想空中樓閣。《華嚴》之玄妙尚且依據託事顯法生解門,從生活中修行,恪守本分,何況現前障深眾生。
出家在家學佛遵守戒律,老實盡責,不得過且過,用真心對待一切人事,真心就是道場,真心就是凈土,心口一致就是定慧即等。事情照樣做,好好做,盡職做,做完後了無罣礙,物來不拒,物去不戀,只留阿彌陀佛在心間。彩雲掛在高空,明月懸於夜空,都於天空無礙,託事顯法生解門的妙用就在此,修行就在當下,就在生活中。以上是大慚愧弟子上官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師父上人慈悲指正。
老法師:非常歡喜,看到大家修行天天都有長進,都能夠抓到核心,這是好事情。重要的在行,我們明白了,明白之後要落實。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日常生活,落實在對人、對事、對物。確確實實修正了我們以往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說法、錯誤的做法,這叫真修行,真正得受用。
印祖的話,「敦倫盡分」。什麼叫敦倫?敦是敦睦,我用現在的話說大家就好懂,叫親愛,古人叫敦倫,現在叫親愛。倫是我們的同類,親愛我們的同類,我們同都是人,我們同都是眾生,眾生比人範圍大。人是人類,要親愛人類。眾生範圍就大了,我們同是眾緣和合而生,我們同是自性所現,因此我們是一體。一體哪有不親愛的道理?敦倫在倫常裡頭,父子有親那個親就是敦倫。盡分,盡心儘力去做就叫盡分。人人都把這四個做到了,天下太平,社會不會動亂。為什麼?人人都愛人,人人都愛物,物就是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都愛護。敦是真心生出來的愛心,愛護同類。
「閑邪存誠」,這是修行的根本。邪是邪惡,凡是負面的,閑這個意思是放下、遠離,一定要把邪惡放下,遠離一切邪惡、一切負面,與倫常道德相違背的要放下。心裏面要存誠,真誠。真誠是菩提心的根本,菩提心是從真誠裡面生出來的。所以菩提心的體是真誠,它的作用,自受用是清凈平等覺,他受用是慈悲,對他要大慈大悲,對自己要清凈平等正覺。
後面兩句是落實,落實在哪裡?落實在「諸惡莫作」,落實在「眾善奉行」,這四句話把整個佛法都講透了。如果有人問什麼叫佛法?你把這四句講清楚,這就是佛法。佛法終極的目標是末後這兩句,「老實念佛,求生凈土」,這就是契入佛陀的境界,這兩句是證果,前面四句是修行,一定要做到。上官在此地說得好,修行的根本、終極目標。非常難得!一個學佛的人,把這兩句找到了,這一生有方向、有目標,不會走錯路,他怎麼會不成就!
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各人有各人的本分。賢公老和尚生長在農村,從小就下田工作,對農耕的知識就非常豐富。他不是學校學來的,他是代代相傳,老人傳下來的。從小小孩會拔草了,就到農田去,跟著大人去拔草,他就學會了,經驗豐富。對農作物他有豐富的知識,他知道怎麼樣下種,怎樣育苗,怎樣讓這個種子開花結果,一生沒有離開他的工作崗位。他不惜力,不惜力的意思是他勤奮不偷懶,全心全力去做,這一塊做好了還有體力,再開一批。一生當中開十幾個農場,規模都很大,總共面積一百多畝。耕種,種糧食、種水果、種蔬菜,用這個收成來供養苦難眾生。鄉下年老沒有體力耕種的人,沒有東西吃,他送給他們,接受他布施供養的成千上萬人。這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工作不妨礙念佛,所以他念佛不中斷,日夜都不中斷。無論做什麼行業都用得上,跟念佛都不衝突,需要用思考的,工作的時候把念佛放下,專心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後放下,不要再去想它,佛號提起來,這都叫做凈念相繼,念佛功夫沒中斷。如果工作做完佛號忘掉了,這中斷。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休息,躺在下面休息,休息好了之後接著再念。沒有晝夜,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醒過來趕緊接著就念,這叫凈念相繼。法子好,好極了。
印祖這兩句話講得好,念誦還是枝末,敦盡這是根本,敦倫盡分這是根本,這是個理念。敦倫盡分是在生活當中體現出來,對一切人事物像佛那個樣子,佛是做到究竟圓滿,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海賢和尚,我們在光碟裡面看出來。有一天,他香爐裡頭插了十二支香,有人問他,平常你只燒一支香,今天怎麼燒這麼多?他第一句話說,這天機不可泄露。別人就說了,我不會泄露,你給我一個人說。過了一會老和尚說出來,我看到四面八方統統是阿彌陀佛,所以燒十二支香。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是自性。「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惠能大師透出來的天機。萬法從哪裡來?自性變的。自性變的,它的本質就是自性,自性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性,這個意思好。
所以我們先要有認知,先要有理念,然後自自然然就不會間斷,功夫就能相續,真正能做到。沒有做到,天天勉勵自己。所以我勸大家,光碟一天看三遍,一天念一萬聲佛號,一年不間斷你就養成習慣了,就跟海賢老和尚一樣。習慣成自然,用一年的時間養成習慣。這就叫佛門榜樣、學佛的榜樣。我們聽經沒有白聽,我們的止觀沒有欠缺,觀是明了,明白了;止,放下了,萬緣放下,只剩一句佛號,生活當中確實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得大自在。這些資料都要把它印出來。還有,下面還有。
主持人:開吉法師,「真心懺悔,後不再造」。阿彌陀佛,弟子釋開吉在此向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大德真誠懺悔。弟子開吉無始劫來業障深重,積習難改,雖出家多年,仍怙惡不悛,在此痛切發露懺悔。
一、驕傲吝嗇,余不足觀。記得恩師上凈下空老法師曾訓誡,弟子最深重的習氣即是傲慢。多年前弟子曾經請教老法師,如何對治傲慢習氣,老法師援引《論語》中夫子之教言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並且說:「縱然今生大富大貴,作威作福,所謂三世怨,死後未有不墮地獄者。那時下油鍋、卧鐵床,受盡刑罰,你是一點臉面都沒有,還傲慢什麼」。弟子聽後不禁毛骨悚然,驚懼不已。想到多年以來,弟子恃才傲物,蠻橫欺人,從十多年前在新加坡參學起,總是自以為是名牌大學的學生,傲慢日增,見到許多講經弘法的法師大德,自己連問訊、鞠躬都做不到。讀書日久,更加瞧不起父母、長輩,常常忤逆成性,令父母傷心流淚。出家之後積習不改,常常表面恭順,內心不服,個性特別剛強執拗,因此也吃了很多的苦頭。
二、意惡太重,事親腹誹。記得在《俞凈意公遇灶神記》中,灶神曾示現對俞凈意公說,「君意惡太重,專務虛名」。相形之下,弟子不就是此等意惡太重之流嗎?雖然常常想要懺悔,卻總是放不下面子。弟子表面溫和柔順,往往惡念固結在心,較之俞凈意公之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弟子是樣樣俱全。不但如此,弟子還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對父母師長、護法大德,不能生起真正的感恩心,甚至形同路人,真性日遠。對同學、同參不能敦睦友愛,常起嫉妒怨恨之惡念。若有德行、學問超過自己者,不能隨喜讚歎,反而批評對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皆是薄福之相。看到俞凈意公能夠做到「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生」,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相形之下,弟子卻無慚無愧,終難免袈裟之下失人身之報!
明朝王用予夢到文昌帝君告訴他,俞麟本來可以考中一科,但是因為他事親腹誹,刻薄批評他人,不近情理,而又自命為君子,因此除去他的科名,使他終身窮途潦倒。此則公案令弟子深感惶恐,因為弟子較之俞麟,實乃有過之而無不及。弟子自小深受溺愛,叛逆成性,不知不覺的常常不把父母、師長、長輩放在眼裡。雖知此乃惡習,怎奈積習難改,對長上時有冒犯。而且常常表裡不一,表面恭敬,內心卻不以為然,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最是觸怒天地神明。
三、意慢心粗,得過且過。弟子意慢心粗,未能敦倫盡分、恪盡職守,做事得過且過。記得有一次,弟子將一份文稿呈送老法師,老法師閱後即嚴肅的訓誡弟子,弟子當時非常緊張。接著老法師又說,這樣的文稿發表出去,別人會說我身邊一個人才都沒有。恩師的當頭棒喝,給弟子無比沉痛的教訓。之後老法師非常慈悲,又親自將文稿修改數頁,弟子誠惶誠恐的重新順文整理,才編寫出較為簡要詳明文句通暢的文稿。還有一次弟子在文章中,竟然將日本古德《無量壽經》註解寫成了一百九十三部。結果老法師非常嚴肅而又很有耐心的教導弟子,一百九十三種是黃念祖老居士所引用的參考資料,而日本古德的註解是三十多種。弟子感到特別的慚愧,如果按照自己粗心大意的作風,若是講經說法,怎能避免貽誤眾生,而且還要墮多少世野狐身!
記得從前,鍾茂森博士帶領我們編譯《群書治要》註解時,許多譯文都是反覆推敲字句斟酌,當時弟子內心還深不以為然。早年跟隨楊淑芬老師學習編寫八德故事,有一篇文章曾經修改二十三次之多,而且常常要修改到半夜。而她自己校對經典,至少三十遍,反覆校對勘正。這些長者大德做人做事嚴謹細緻的態度,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然而時隔多年,弟子仍然惰性不改,較之勝妙法師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嚴謹作風,更是相距甚遠。做人做事的態度,直接關乎修行,關乎念佛功夫的成就,這一點雪廬老人九十三歲時,在《常禮舉要》講席中時有提及。怎奈弟子雖復講此課,卻還是言行不一,未能以身作則。
四、後不再造,真懺悔。記得弟子在習講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時,學習到第十八願,看到曇鸞法師引經說,毀謗正法之罪重於五逆,因此造作謗佛之罪就等於宣判死刑。而善導大師則另有一解,說還是有救,「謂五逆謗法不得往生者,乃佛止惡之意、方便之說」。《觀經四帖疏》曰:「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若造還攝得生」。也就是說,佛是止惡的意思,此惡太嚴重,希望眾生不要造作此惡業。這段註解令弟子特別感動,由此可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不舍懺悔改過之人。相信我們若能夠真心懺悔,後不再造,定能感得諸佛加持,龍天護佑,阿彌陀佛。感恩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大德慈悲,耐心聆聽弟子懺悔,弟子在此頂禮致敬。
老法師:懺悔不但在佛法,每一個宗教都講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是現代人,從小沒有人教,他所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都是違背倫常,違背道德。不但他不知道,他父母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中國人把倫常道德丟掉了至少一百多年了。中國人講三十年為一世,那就是丟掉很多世了,這個責任誰負?所以佛陀慈悲,在《無量壽經》上,對這樁事情,教給我們一個看法,說「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不要去責怪他,沒人教他。這樁事是真正可憐憫者。
你要問怎麼造成的?有人跟我說,這是科學造成的,現在大家都崇尚科學。科學怎麼造成的?科學教人懷疑,無論是什麼要拿出證據出來,沒有證據,就要用懷疑態度去看它。我們的父母見過面,我們的祖父母也見過面,曾祖父母就沒見過面。曾祖父以上的列祖列宗,我們對他們全用懷疑的心來看待,傳統文化就消失了,就不存在了。宗教,宗教為什麼衰了?科學發達了,宗教里講的神拿不出來,神在哪裡?宗教裡頭對神懷疑,宗教就沒落了。要知道,對古聖先賢、對宗教的沒落,就造成我們今天社會動亂,地球的災變異常,這是果報。
湯恩比博士把拯救危機,拯救二十一世紀世界的危機,完全寄托在中國傳統文化,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能救世界。他的口號誰能相信?受過科學洗禮的人聽到這個話肯定懷疑,不能接受,他沒看到。不但沒看到,他沒聽到別人說過,只湯恩比一個人說,別人沒說過。我在歐洲訪問的時候,跟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漢學系的老師同學們做過交流,在法國,跟法蘭西漢學研究院也做過長時間的交流。我問起湯恩比的話,大家對這個話怎麼看法,贊不贊成?沒有人贊成。反不反對?是不是湯恩比講錯了?也沒有人敢講話,大家對著我笑。最後我告訴他們,我說你們很聰明,對這個問題既不贊成也不反對。不贊成的原因,有懷疑。這個懷疑我能理解,如果你說中國東西這麼好,中國人自己為什麼不要?中國人把傳統文化丟掉了,完全學外國的,這值得懷疑。為什麼不敢反對?湯恩比的聲望太高了,自己跟他比當然差距很大,不敢反對。
我說如果你們把這個問題來問我,我給你的回答是湯恩比的話完全正確,我相信。中國人為什麼把它丟掉?你要熟悉中國近代史,你就明白了。湯恩比是專門研究世界文化歷史的哲學家,他懂,他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他肯定儒佛能拯救這個地球,在二十一世紀。儒講什麼?我們用一句話來答覆,儒講仁義忠恕,孔子講仁,孟子講義,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我們用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對現在社會能不能產生效果?能。今天的社會不仁不義、不忠不恕,所以造成社會的災難,這四個字有效。大乘佛法講的真誠、慈悲,也是對症下藥,今天這個社會沒有真,全是假的,沒有誠意,沒有慈悲。所以這八個字能解決問題,仁義忠恕,真誠慈悲。要用這個落實在教學,落實在教育,落實在大規模的教化全球的眾生,就能收到效果。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媒體傳播的發達,真正能有二、三十個老師,好老師,倫理道德真有修養的,請他們在電視台,用一個專門的頻道,二十四小時對全球播放,用各種不同的語言文字,教化全世界眾生。我相信人性本善,我相信人是教得好的,只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這社會就有救了。湯恩比說的話是真話,一點沒說錯。決定不能用科學的心態,科學能製造出問題,它解決不了問題。解決還是要靠老祖宗,還是要靠古聖先賢,你用他的方法,他能解決。
在中國代表古聖先賢智慧、理念、方法、經驗的,就是《群書治要》,非常具體的東西。如果說是開一個《群書治要》的班,在電視台裡面播放,我相信快,半年,慢,一年,這世界就有救了,恢復安定和諧,幸福美滿,地球上這災難都能化解,只要人覺悟,真正懺悔,真正回頭。這裡頭提到了傲慢,歐洲有些學者說這是第一惡,為什麼?一切的惡念、惡行都是從這裡生出來的,說得也有道理,把傲慢放在第一,十惡里的第一惡。在佛法裡頭把殺生擺在第一惡。傲慢放在第一惡講得通。
佛大乘經上常講五種惡,貪瞋痴慢疑,這懷疑。佛對治的方法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佛用的方法。中國古人用的方法,五常,仁義禮智信,對治貪瞋痴慢疑。我們有沒有這個毛病?有。修行就是修正,修正錯誤的觀念,修正錯誤的想法、看法,修正錯誤的說法,修正錯誤的做法,讓我們的思想言行統統歸正,正是跟自性相應。五戒是德,五常是德,與道德相應,這叫真干。不能真正懺悔,懺悔重實質不重形式,這章嘉大師早年教我的,認真從心地上悔改,我們才能自救。
如果這些罪業想想真有,不能夠悔改還是繼續造下去,那你一定要覺悟,警覺到走的這條路是地獄道。修道,大家都修道,別人修成佛之道,你修的是地獄之道。不能放下貪婪,餓鬼道;不能放下怨恨,地獄道;不能放下愚痴,畜生道。不但三惡道不要去造,三善道也不要造,為什麼?不出輪迴。出輪迴大事,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要離究竟苦,究竟苦就是出離輪迴,這是離究竟苦,往生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佛能做得到,勸我們不造輪迴業,一心念佛,求生凈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慈悲到極處。下面還有。
主持人:悟勝法師,「學習賢公和尚佛門榜樣心得報告之一,律儀篇」。慚愧弟子悟勝,在反覆拜讀《來佛二聖永思集》一書,和觀看「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的光碟後,深深的感到賢公老和尚是佛門至佳的典範,值得四眾弟子們竭誠效仿和傾力學習。老和尚一生的示現貫徹了釋迦牟尼佛的遺教,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下文向恩師報告的內容,是有關賢公老和尚嚴持戒律方面的行誼,懇請恩師慈正,並請諸位法師大德指教。
世尊在《大方廣佛華嚴經》里明確的指出,戒律是我們一生學佛成佛的根基,「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凈戒;若能具足持凈戒,一切如來所讚歎」。十方三世諸佛無不是因戒得定,因定而開慧的。縱觀三藏十二部經典,哪一部經論沒有強調戒律的重要性?佛的說法和做法都是在提醒我們學人,應當重視戒律,學習戒律,嚴持戒律。《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隨戒釋相篇第十四》有說到:「毗尼藏者,佛法壽命。毗尼藏住,佛法方住」。毗尼翻成中文是善治、律的意思,毗尼藏是三藏之一的律藏。
上弘下贊律師在《沙彌律儀要略增注》上篇戒律門告訴我們,防非止惡是戒;處理決斷戒條的輕重和開遮持犯是屬於律。做為出家人,至少要落實沙彌十戒。從不殺生到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這十條戒,是三乘聖人修行成佛所必須要走的一條康庄大道。這是出離輪迴的階梯,是證得涅盤的門戶。
我們在「賢公和尚 佛門榜樣」的光碟中看到,賢公長老的尊堂從小開始吃素,並持之以恆,直到一九五七年,以八十六歲的高齡念佛自在往生。賢公長老自幼耳濡目染,在菩薩母親的薰陶下發心出家且終身茹素,絕非偶然,實是必然。即便是在最艱難的非常時期,賢公也慈悲依然,堅持不食眾生肉,所吃的都是肉邊菜。不僅如此,老和尚還時常主持放生儀式,救拔了眾多的生靈。慈心不殺這條戒,賢公長老做得是如理如法。
早年,一位張居士至誠的供養了賢公長老一枚戒指,老和尚即刻歡喜的把戒指戴在手上,等張居士一離開,他馬上就去掉戒指,交給了其他居士。老和尚的這種做法,完全遵循了世尊教導出家人的,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這條戒。釋迦牟尼佛當年規定,出家眾只接受信徒的四事供養,也就是衣服、飲食、卧具、醫藥。這就是教導我們,出家人不可以擁有任何金銀財寶之物。為什麼出家人不能擁有這些財產?因為它會增長我們與生俱來的貪心,所以它能妨礙、破壞我們修行的道業。
貪是投生鬼道之根,愛是生死輪迴之本,一切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的教學目的,究其根本就是為了幫助眾生徹底斷絕捨生受生。因此,佛陀嚴格規定,出家眾一定要遠離世間的名聞利養。佛要求弟子們統統做到這點,當然佛自己也先做到了。透過世尊不接觸金銀財寶的舉動,我們看到的是佛世尊的清凈無染,以及演繹到極致的高風亮節。我們凡夫一旦觸摸到錢財,不僅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積蓄它、佔有它、控制它的強烈慾望,還會被它慢慢的侵蝕,染污我們本自具有的清凈,隨之而來的便是摧毀我們高尚的德行。佛制定的戒律裡面明文規定,出家人不得持有任何財寶。凡是信眾供養的財物,法師都應即刻轉交寺院常住。賢公長老從來不積蓄錢財,信眾供養的紅包,他都拿去印經和放生,從未拿來自己享用。
凈宗第八祖蓮公大師,在《沙彌律儀要略增注》下篇威儀門教導我們,威儀是指有威可畏,有儀可敬。由於出家人能嚴持凈戒,他的種種梵行也都圓滿具足。因為出家眾具備堂堂的僧相,威嚴的眾德,故令人可畏。並且出家人的一舉一止都合乎法則,形於外的儀錶溫和、肅靜、端正,因此才令人可敬。佛門的這些威儀,不但成就了出家人的道品,並且也是一切人天的師表。真正發心修道的出家人,是內懷師子之德,外現象王之威,不但人天讚揚、侍奉,神龍護法也由衷的欽伏。佛在《華嚴經》上講,「具足受持威儀教法,能令三寶不斷是也」。蓮公大師編輯的《沙彌律儀要略》,一共有二十四門威儀,這些威儀不僅是所有沙彌每天應當遵守的軌則,也是出家人出離生死輪迴的第一個台階。
我們從光碟裡面可以學習到,賢公長老哪些令人仰嘆的威儀呢?老和尚一生沒有做過經懺佛事,畢生修學的法門僅僅一句阿彌陀佛而已。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老和尚老老實實的念了足足九十二年,並且預知時至,身無病苦,自在往生。平常老和尚除了勸大家一心念佛求生凈土之外,從不傳授其他修行方法。在《沙彌律儀要略增注》下篇第八威儀門習學經典裡面,世尊教導出家眾,「不得揀應赴道場經習學」。經懺是如來無上法寶,我們認真的受持一句一偈,可以滅除自己的罪業,增長自己的福德,而且永遠的成為菩提種子。如果利用法寶來謀取世間的財利,那是極為可悲可痛的事情。假如有在家大德來到寺院請求法師讀經,目的是想要獲得福德,迴向給陽上或者已經往生的家親眷屬,佛只允許比丘為他們讀誦偈頌、咒願,最多為他們背誦一部經典就可以了,這樣做足以利益對方。所以佛門絕對沒有所謂的應赴之事,更不會把誦經念佛當作事業、生意來做。
在光碟中,我們看到在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賢公長老和往常一樣,頂著烈日在玉米地除草。到了下午三點鐘,老和尚太累了,就在塔院的大門樓下喝水休息。只見老和尚右手枕頭,左手放在腿上,整個身體右脅而卧。這種睡卧的姿勢與《沙彌律儀要略增注》下篇第十四威儀門完全相應。佛規定出家眾躺下來休息時,必須保持右脅卧,這種卧法稱為吉祥睡。出家人不可以仰卧、覆卧或者左脅卧,睡卧時我們應當先安放一個枕頭,或者曲肱為枕,不可以把頭直接貼在席子上。仰卧是阿修羅的卧法,覆卧是餓鬼的卧法,左脅卧是貪慾人的卧法。出家的沙門應該效仿師子王的卧法,也就是右脅卧。這種睡卧的好處會使我們身無掉亂,不失正念,睡得也不沉,更不會做惡夢,所以右脅卧被稱為吉祥睡。
細觀賢公長老生平傳記的光碟,讓悟勝感慨萬千,自己是何等的幸運,在當今濁惡到了極處的時代,還能看到一位一百一十二歲的高僧大德現身說法,為我們真實的示現嚴持凈戒,老實念佛。老和尚教導我們學佛成佛的訣竅,就是要老實、聽話、真干。佛的遺訓,「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他圓滿的做到了。賢公長老不識字,沒有讀過《戒經》,也沒有聽過律學講座,卻能嚴守律儀,讓我們後學不得不佩服他老人家,宿世累積的深厚善根、福德和因緣。對於師父上傳下戒長老的開示,賢公老和尚沒有一絲毫懷疑,完全照做,是一個真正可以承傳大法的根器。正因為賢公長老知道嚴持戒律,能助他早日成就念佛三昧,所以對佛門的規矩絲毫都不敢馬虎,舉手投足間都表現出他十分的誠心和十足的敬意。
佛在《華嚴經》上說,「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身為佛門弟子,不論出家法師或者在家居士,進入佛門的一件大事便是受戒。而佛教徒的本分,更是以持戒二字做為準則。《佛遺教經》記載了釋迦牟尼佛的一段教誨,「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是汝等大師」。波羅提木叉是戒律的三種名稱之一,翻成中文是別解脫、處處解脫、隨順解脫。從世尊的開示當中,我們知道佛弟子如果能夠以戒為師,並且持戒清凈,佛法就能長久住世。
如今廣為流通的播戒機,是由台灣埔里正覺精舍的住持,上果下清律師、副住持上天下因律師錄製的。這兩位律宗大德宣說的戒學講座專輯,包括出家戒學篇和在家戒學篇,對於發心研學戒律和威儀的四眾同修來說,是極大的福音。只要我們以真誠心、清凈心、恭敬心來學習,肯定受益良多。以上是慚愧弟子悟勝所報告的粗淺心得,誠請恩師慈悲開示,並請諸位法師大德指正。
老法師:我們聽了悟勝法師的學習報告,我想大家心裡都感到非常歡喜,說明了海賢老和尚一生的表法,這種辛苦是值得的,是有代價的,能讓許許多多迷失方向這些佛子們,終於覺悟了,回頭了,回頭是岸,真正回頭。所以我勸導大家,這個光碟跟小冊子,喜歡讀經的讀這個小冊子,不喜歡讀經的看光碟,一天要三遍,一年為期。為什麼?一千遍,古人教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年的時間一天看三遍,念一萬聲佛號,這一年就把基礎扎穩了,根紮下去了。這什麼根?必定得生凈土的根。憑什麼你能往生?這一年,就憑這一年,這個根就決定得生凈土。這是剛剛開端就有這麼好的反應,繼續不斷下去,這種善根福德月月增長。
一年把根紮下去,如果要是發大菩提心代眾生苦,不怕苦、不怕難,代眾生苦,我想你的壽命也會跟老和尚差不多。老和尚表法這樁大事,你可以接著干,老和尚的衣缽就傳給你了。要接著干,要能持戒,要能吃苦。世尊滅度之前所說的,「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兩句話你要能做到,你可以在末法時期代替佛菩薩普度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眾生確實太苦了,迷得太深了,需要老和尚這樣的人把佛法做出來,不是講出來,做出來,讓人家看懂、看清楚、看明白了,覺悟了,這才回過頭來學習佛法。希望我們同學們大家都應該努力,珍惜這一次稀有的緣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關於內容運營,怎麼寫出滿分的好文案?
※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讀書?
※如何運用反布朗運動法則來治療拖延症?
※美文欣賞一一春光英文版
※看完小菊的春天以後有什麼感受?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