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派太極拳前弓後蹬步的練習要領
楊派太極拳前弓後蹬步細分起來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向前打力的正弓步;二是走橫的正弓步;三是身體見斜兩手向前後用力的半弓步;四是走靠勁的側弓步;五是進(上)步時的過渡弓步。這些弓步大同小異,不一一贅述。此文僅以向前打力的正弓步為倒說明。一、站位 弓蹬步的定勢,前腳掌朝正前方,後腳掌外斜45°至60°。兩腳間橫向距離同肩寬。即前腳的外側沿同後腳的腳心與兩肩峰的下垂點落在兩條平行的直線上,習慣上把這個距離稱之為「自然襠」。兩腳的前後距離由練習者的出步能力所決定。前腿弓滿,後腿蹬展,左右兩胯橫平。軀幹直豎,兩肩與兩胯上下相合,脊柱不扭不擰。身體的重力垂線,即百會與會陰垂直到地面上的落點,在兩腳間的前2/5處。也就是前腳的湧泉至後腳跟(兩勁點)連線的後4/5處。二、勁力的走行 要練好「其跟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的走勁要領,必須處理好以下三要點。 (1)兩張「腿弓」要張好。 前腿「弓滿」:是指前弓腿的腳前掌至命門處這一張弓的弓背上張力要均勻一致:要達此要求,膝蓋的位置就成了關鍵,若膝蓋越過足背就會形成一張「斷弓」,整個弓背會折成「三節棍」,腰力不能下達湧泉,根力也不能上達命門:上下之力只會滯留在膝間這個三角區內,形成對膝關節的強大壓力和衝擊力,這樣不但破壞了弓蹬步周身之力的完整和通達,而且必然出現散架,練出體病,造成對膝、踝關節的損傷。 前膝的位置放在何處為好呢?楊澄甫先師講: 「膝蓋不越過足背,足跗須軟如棉,足心湧泉穴方能松沉踏地,」其次子楊振基老師講:「前弓腳小腿與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動限度為膝蓋不能越過足尖。」傅鍾文先生講:「弓步時腿的屈度以小腿垂直為準,」楊家弟子們,如崔毅士、董英傑、牛春明、李稚軒等都是這樣練的。 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弓步樁架擺好,前膝尖落到腳面根部,把右手背貼在命門處,這時你會感覺得樁架穩紮,勁力飽滿。然後你有意讓前膝前移,當膝蓋越過足背時,你會覺得腰勁漸失,且腰椎前凹。當膝尖垂直或越過腳尖時,周身勁力的貫串就會散亂,功架也會『懈塌、鬆散。所以小腿不過垂直線,膝尖落在腳面的根步,是前腿弓滿、張力均勻的最佳腿位。 後腿蹬展,展的意思是直而不僵,自我感覺膝窩的肌肉不綳,若繃緊了,關節頂死,失去松彈,那就是一張「死弓」;若蹬而不展,膝關節處打了一弧,那就是一張「軟弓」。軟弓者不具 「發於腿」的能力,上下不能貫通,勁力走不出來。 還須明白,前後兩弓的張力應該是對等的、均勻的,若出現「斷弓」、 「死弓」「或「軟弓」,就破壞了兩弓的整體張力。
(2)勁的根點要扎准。
兩腳全掌踏地,前踩後蹬,但不可滿腳掌平均對待。前踩的「根兒」應該發自前腳的前掌,後蹬的「根兒」應該發自後腳的後跟。這樣實中有虛的練法,才能產生出透達的根勁和「錐勁」。 (3)勁路要順暢。 前腳掌向前下的踩勁向後上反彈,直達命門,同後撐的腰脊合為一勁;後腳跟向後下的蹬勁向前上反彈,直達尾閣,同前收的尾閣合為一勁,兩勁主宰於腰。三、操作要領 當兩腳的位置站定後,在後實前虛的狀態下,第一步是將身體轉正,使胸向同前腳尖同向。 第二步是「騰位置」。即在身體的重心保持在後腳下不動的前提下,屈前膝使胯根松落,腳掌吃地。習慣上把這一騰位置的動作稱之為「虛進前膝虛落胯」。同時襠略下沉,尾閭有前扣之意,射住前膝。 第三步是尾閭追前膝。即前膝牽著尾閭,尾閭推著盆區,推動周身使重心前移過兩腳的中點。此時前腳掌已踩住勁,前膝已接近確定位置,後腿曲度變小,後腳掌承重大大減輕。 第四步是蹬腳跟。即後腳跟蹬勁,將後腿蹬直,勁力由腳跟達於尾閭,同前腳掌達命門的踩勁合二為一,順於脊背,達於肩臂,形於手指。這種前踩達命門,後蹬達尾閭的走勁方法,對保持身弓這張主弓的弓體張力一致極為和諧。同時非常有利於走出「一個勁兒」來。這「一個勁兒」的標誌是後腳跟的蹬勁必須從手的勁點上發出。後腳跟與手的勁點溝通為一條勁力直線。 以上敘述的四步動作,是找拳時的細練過程。拳找到了,練上身了,就成了瞬間之事,一蹴而就,一走全有。
推薦閱讀:
※行測l類比推理五題練習
※自從練習這組動作,男朋友越來越喜歡我了呢!
※基本功:柔韌練習
※摩登舞四大技巧練習
※摩登舞架型練習的11個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