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最大的失職,就是沒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
過年期間,孩子們腰包都鼓了起來,塞了滿滿當當的壓歲錢。
但是我們的孩子,普遍對錢都沒有概念。
1
2017年9月22日,
張美收到一條銀行扣款簡訊:
「你的儲蓄卡轉賬支出1萬元。」
第一反應是卡被盜刷了。
她趕緊去銀行,打出流水賬單。
一看賬單,她差點嚇暈:
三個月里,她的銀行卡向同一賬戶轉賬多次,轉出了差不多40萬元。
經過各方調查後排除「被盜刷」的可能,
張美一下想到了正讀高中的兒子,
「他經常拿我的手機玩。」
最終兒子承認:「是我轉的賬。」
張美問:「錢轉到哪裡去了?」
兒子說:「用來打賞女主播了。」
兒子迷上了網紅直播,
沒事就給網紅小姐姐賞錢。
無獨有偶,一個14歲的初中生,
兩個月的時間,
通過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縫了十年牛仔褲
辛苦賺來的16.6萬元存款,
統統打賞給了某直播平台的女主播。
在這些大手大腳的孩子眼裡,
金錢到底是什麼?
父母為什麼忽視了孩子的財商教育?
2
有不少爸爸媽媽,開口基金,閉口房價,上個廁所還不忘研究理財產品。
可一被孩子問到跟錢有關的問題,就恨不得用膠布把他的嘴封上。
「小小年紀,操這些閑心幹什麼?把學習搞好就行!」
但是,這樣想的父母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
很多人成年後,能夠妥善地處理自己和錢的關係,知道如何賺錢,如何花錢,如何存錢,如何投資,這些人往往事業有成,有房有車,生活富足。
而另一些人卻過得一團糟:
有的人明明月入過萬,但永遠在當「負翁」,
成天拆東牆、補西牆;
郵箱里全是信用卡賬單。
還有的人稍微有點積蓄後,
既不會花,也不會管。
一分一厘,吭哧吭哧,
攢了十年,還沒湊夠一套房的首付,
甚至因為房價飛漲,離夢想越來越遠。
同樣的生活和生長環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原因就是:金錢教育的缺失!
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其實,孩子一出生便生活在金錢的世界裡,在理財已經成為基本生存能力的今天,如果小時候缺少對金錢的了解和良好的財商教育,長大後就很可能為金錢所累、受金錢之苦。
所以,一定讓孩子儘早和「錢」相遇。
3
首先你需要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錢是父母付出了辛苦勞動獲得的勞動報酬,而不是從銀行里取出來的。
一位泰國媽媽在臉書上講了一段育兒經:
有天早上,5歲兒子不想上學,
於是她做了一個決定:
帶兒子去撿瓶子賺錢。
兩人走了很多很多路,
撿了一袋子塑料瓶,
但最後只賣了2泰銖(約4角人民幣)。
賣了塑料瓶之後,
孩子餓了,想吃烤腸。
媽媽說:「一根10銖,你錢夠嗎?」
孩子看看錢:「不夠。」
孩子渴了:「想吃雪糕。」
媽媽說:「一支5銖,你錢夠嗎?」
孩子看看錢:「不夠。」
孩子累了,想坐公交車回家。
媽媽說:「要10銖,你錢夠嗎?」
孩子看看錢:「不夠。」
回到家時,孩子已精疲力竭。
但他對媽媽說了兩句話。
第一句:「我明天要上學。」
第二句:「媽媽,掙錢真不容易。」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
勞動賺錢究竟有多麼辛苦,
買一樣東西究竟需要多少錢,
他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尤其是現在手機支付如此便利,
很多孩子都以為錢就是手機里來的。
所以在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時,
我們一定要規劃一些類似活動,
讓孩子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
如此,他們方能懂得珍惜金錢,
並尊重父母及其他人的勞動成果。
4
其次你需要讓孩子認識錢,知道錢的用處和面額。
美國基金會會長夏保羅先生說,美國家庭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和理財能力都比較早,社會對孩子財商的基本要求是:
3歲時能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時認識我們無法把商品買光,
必須在購買時做出選擇;
5歲時知道貨幣的等價物,
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時能夠找零;
7歲時需要看懂價格標籤;
並且,父母要學會給孩子零用錢。
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個
擁有10億美元財富的超級富豪。
他認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
因此對後代的要求比普通人家更加嚴格,
在金錢上從不放縱孩子。
洛克菲勒對孩子的日常零用錢十分「吝嗇」,按年齡大小給零花錢,
七八歲時每周3角,
十一二歲時每周期1元,
12歲以上者每周2元,
每星期發放一次。
他還給每個孩子發一個小賬本,
要他們記清每筆支出的用途,
領錢時交他審查,錢賬清楚、用途正當的,下周還可遞增5分,反之則遞減。
正是因為有了洛克菲勒這樣重視教育並且懂得教育的好父親,
洛克菲勒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怪圈,不僅僅子子孫孫成才者眾多,
而且讓社會大眾廣為受益。
給孩子穩定的零花錢有三大好處:
●可以讓孩子產生獨立自主意識
●可以讓孩子學會計劃消費
●可以培養孩子量入為出的習慣
我們建議5歲的孩子就可以給零花錢了。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數字和金錢有一定的了解,也具有了一定生活常識,正是培養財商的好時機。
5
父母不用零花錢來獎勵好行為。
好的行為需要內化而不是物質強化,可以找非金錢的方式來獎勵好行為;但是最好用零花錢來制約不好的行為,因為不好的行為除了批評指正,也需要有相應的後果,來強化記憶。「貝貝熊」系列叢書里的一本《壞習慣》,提到孩子們對「失去」的感受總是比「沒得到」更深刻,這個想法也是從中受到啟發。
所以,父母可以每天一早就給孩子零花錢,但是如果這一天出現了遲到、亂髮脾氣之類的不好行為,到了晚上就要扣相應的硬幣,讓他親手再從存錢罐里取出來還給父母。
財商的培養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如何存錢,也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合理消費。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與孩子約定好幾條原則,比如:除了生日禮物和聖誕禮物,以及父母主動給他買的書,其他買書、買玩具都得他自己出錢;去超市額外多要的零食、冰激凌,要自己付錢等。
同時逐漸讓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自己的錢如何支出,花費在了什麼地方,每一筆都要清晰可見。
洛克菲勒的墓碑上寫著:
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財富,
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
同樣,世界上沒有不會理財的孩子,
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所以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從今天開始做起來吧。
推薦閱讀:
※AAAA中國因私護照簽證:2014年2月最新政策!
※2016年中國電影將優化原有市場格局 產業鏈競爭加劇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清—帝國的背影(2)
※戛納開幕中國四美美成一片,范爺贏得雲淡風輕,李宇春帥氣示人!
※中國網癮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癥狀 診斷 原因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