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你:跟愛人無法溝通,問題到底出在哪?

最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路上抱怨自己的另外一半:溝通真是太難了。女人讓男人去收衣服,他竟然真的只收了衣服,褲子內衣都放著;男人發現""好好""聊著天,又生氣了,她的一句""你覺得你錯哪兒了?"",簡直像是一道催命符。

有些人甚至把聊天記錄曬在社交媒體供網友評價,吃瓜群眾由此褒貶不一(見下面聊天截圖)。有些網友覺得,另一半對你已經足夠忍耐了,你還要啥自行車;有些網友則截然相反,這種對象,不分還留著過年;而還有一些網友覺得,雙方交往本就不能靠短短几張截圖來決定,挑三揀四的註定只能年年吃狗糧。

就算是日常生活,我們也會發現,我們喜歡的一些人,別人卻橫看豎看不順眼。所以,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我們阻礙了我們的日常交往?又因為什麼讓我們能和一些人友好相處,和另一些卻不能?

演員馬蘇首次談到和孔林輝分手原因時,她坦誠是因為自己太幼稚。在節目中她表示當時不是很會處理情感問題,由於""自己在感情上太過幼稚"",最終結束了這段十年的感情。現在領悟到愛情不應該僅憑一廂情願和一腔熱血,應該是""你給他一分,他回你一寸""的互動。

沒錯,每個人在陷入愛河的時候,都覺得另一半是宿命里無法逾越的溝塹,會永遠盤踞在內心深處。

但當PEA(戀人從一見鍾情到墜入愛河分泌出的激素)消退,現實洶湧而來,我們面臨著兩個來自於完全不同家庭的磨合。而這個激素的消退,平均不到30個月(2.5年)。因此,要想愛情能夠持久,我們需要學會相互交往的技巧。

早在1964年,加拿大的伯恩博士就提出了心理學赫赫有名的PAC理論,作為一種幫助人們進行人際溝通的新工具,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技巧去了解自己和對方的心理狀態,從而進行更有效的溝通。不僅是針對兩性的問題,還可以利用它更好進行學習和工作上的交往。

這種分析理論認為,個體的個性是由三種比重不同的心理狀態構成,這就是""父母""、""成人""、""兒童""狀態。取這三個間的第一個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兒童)。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個性都是由這三個部分組成,比重有所差異導致了人與人天性的不同。

1.有了這個前提,我們來看下這幾個部分的特徵:

""父母""狀態以權威和優越感為標誌,這種人的行為表現為表現自己,獨斷獨行,好用權威,如果你要交往的對象,講起話來總是用""你應該……""""你不能……""開頭,那麼他就是一個父母狀態主導的人。

""成人""狀態表現為像個成人一樣善於進行客觀理智的分析。這種人的行為表現為:待人接物冷靜,慎思明斷,尊重別人。如果你要交往的對象,講起話來總是以:""我個人的想法是……""開頭,就說明他是一個成人狀態主導的人。

""兒童""狀態指保持著孩子的狀態,表現為服從和任人擺布。其行為表現為遇事畏縮,感情用事,喜怒無常。如果你要交往的對象,講起話來總是""我覺得……"",""我不知道……"",就說明他是一個兒童狀態主導的人。

2.那麼PAC是如何作用的呢?

根據PAC分析,人與人相互作用時的心理狀態有時是平行的,比如成人--成人,婚姻中兩人都可以為家庭出力,有著客觀理智的考量,夫妻自然會比較和睦。遇到像是父母--兒童模式也是合適的,由於婚姻中一方依賴於另一方,另一方是家長狀態也是樂在其中,夫妻也會比較和睦。

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現父母--成人模式,人際交流就會受到影響。比如男性是父母狀態,希望妻子在家能夠當一個全職太太,而妻子是成人狀態,獨立自主,有合適的工作,矛盾由此產生了。再比如成人--兒童模式,獨立的女性遇到沉溺網路遊戲還不思進取的男性,也會出現交往的中斷。

不難理解,當一個渴望李澤言一樣""霸道""關懷的女性,遇到一個同樣感情用事,不夠成熟的男性,她的心態的確可以隨時爆炸;而一個冷靜務實的男性,遇到一個時刻需要關注,情緒不穩的女性,也會無可奈何,正如當年的孔林輝之於馬蘇。

3.""愛情不應該僅憑一廂情願和一腔熱血,應該是""你給他一分,他回你一寸""的互動"" 。

理論上來說成人--成人模式是最成熟的狀態,但是完全能夠做到的太少,如果想要繼續維繫這段感情,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准自己適當的角色定位,根據感情狀態和對方的狀態不斷調整,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


推薦閱讀:

心理學家都在實驗室搗鼓些什麼呢?| top5的心理學家和他們的「成名」實驗
心理學家語錄集20則(11)
知乎Live聽課筆記-心理學家的養成
心理學家:為什麼憤怒時能得到公平?你不要總是沉默!
心理學家忠告:如果你有個兒子,這些事知道的越早越好!

TAG:心理學 | 心理 | 溝通 | 心理學家 | 愛人 | 問題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