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證的艾灸療法_針灸臨床_中華中醫網

技術一

艾灸穴位:膈俞(雙)、風門(雙)、血海(雙)。

操作規程:①溫和灸或雀啄灸:每次選穴4~6個,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每穴灸5~10壯,艾柱如棗核大,每日1次。③化膿灸:每次選1~2穴灸起皰,刺破,待其化膿後外科上藥使其結痂,5~6周待灸瘡自行癒合。④溫針灸:每穴灸5~15分鐘,每日灸1次。

主治:疼痛部位遊走不定,惡風寒,發熱,舌苔黃膩,脈浮滑。

技術二

艾灸穴位:腎俞(雙)、關元。

操作規程:①溫和灸或雀啄灸:每次選穴4~6個.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每穴灸5~10壯,艾炷如棗核大,每日1次。③化膿灸:每次選1~2穴灸起皰,刺破,待其化膿後外科上藥使其結痂,約5~6周,待灸瘡自行癒合。④溫針灸:每穴灸5~15分鐘,每日灸1次。

主治:全身或局部關節疼痛,疼痛劇烈,痛點固定,得熱痛減,遇冷加劇,舌苔白,脈緊。

技術三

艾灸穴位:足三屯(雙)、陰陵泉(雙)、商丘(雙)。

操作規程:①溫和灸或雀啄灸:每次選穴4~6個,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每穴灸5~10壯,艾炷如棗核大,每日1次。③化膿灸:每次選1~2穴灸起泡,刺破,待其化膿後外科上藥使其結痂,5~6周待灸瘡自行癒合。④溫針灸:每穴灸5~15分鐘,每日灸1次。

主治:肌膚麻木,肢體關節酸楚,重著而痛,足笨重,活動不靈,陰雨天加劇,苔白膩,脈濡數。

技術四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雙)。

操作規程:①溫和灸或雀啄灸:每次選穴4~6個,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每穴灸5~10壯,艾炷如棗核大,每日1次。③化胺灸:每次選1~2穴灸起泡,刺破,待其化膿後外科上藥使其結痂,5~6周待灸瘡自行癒合。④溫針灸:每穴炎5~15分鐘,每日灸1次。

主治:肢體關灼痛,或痛處紅腫,腫脹削烈,筋脈拘急,兼有發熱,口渴,苔黃脈數。

推薦閱讀:

傳統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植根中華文明沃土
太虛大師《佛教各宗派源流》第六章 中華之大乘宗派源流
中華造詞論壇網刊2(評賞)
《周易》對中華武術的影響

TAG:中醫 | 中華 | 針灸 | 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