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二四集)
06-05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二四集) 2011/3/14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02-039-03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八十二面第三行。 「第二十九品末復云:無量壽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極,深大無量,不可勝言。」這一小節經文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就是十方,就是布施十方。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種布施,第一種財布施,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是對十方世界的財布施。接引十方一切有緣眾生,這個有緣要注意,對這個法門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都是有緣眾生。四類有緣眾生,最後一個能證,能證就是決定往生,這叫根熟眾生。為什麼?他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凈土,根熟了。其餘的,譬如能信、能解,他不想到極樂世界去;能行,對娑婆世界的情執放不下,這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的,阿彌陀佛也照顧到了。為什麼?遇到這個法門肯定有好處,幫助這個有緣眾生境界提升。 只要是這一生當中無論是什麼樣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真正能信,發願求生凈土,過去生中都有很深很深的緣分,供養決定不止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像《般若經》上所說,「已曾供養無量諸佛」,他有那麼大的深厚的善根福德,這一生當中一親近就生歡喜心,這不可思議。這個法門在中國盛傳大概一千七百年,東晉時代慧遠大師在江西廬山建立第一個蓮社,那就是阿彌陀佛的分支機構,在地球上有了接引的一個站、一個點了,這都是屬於財布施。佛在極樂世界每天給你講經教學,法布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壽命無量,決定成佛,在他那個環境四十八願威神保護之下不生煩惱,無畏布施。你看三種布施具足。 極樂本土如是,分支機構也不例外。我們在這個世間,這一千七百年的凈宗在中國盛行,所依靠的經典,這歷史上記載的,遠公大師那個時代所依的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中國最早翻譯的,非常可能是安世高的本子,可惜這個本子失傳,《藏經》目錄上有,這書沒有。從東漢,翻經的時候從東漢一直到宋朝,八百年,《無量壽經》有十二次的翻譯,在一切經裡面翻譯最多。後人證實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是多次宣講,這是很特殊的。世尊在世講經總是就是一遍,沒有重複講第二遍,但是《無量壽經》特別,多次宣講。到底講多少次我們不能確定,從現在《大藏經》裡面保存的五種譯本,至少是三次,三次宣講,還有七種失傳的,我們不知道。所以這是肯定世尊多次宣講,這個法門就太重要。 而世尊講這個,就是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每一次宣講淺深廣略並不完全相同,可以說大同小異,往往這小異的地方都是非常重要。古時候經書流通量很少,不容易得到,所有的譯本你要統統都看到,那你算是看到極樂世界圓滿的相貌。這麼多的譯本,你都能夠找到展現在面前,這種緣分太不容易了!宋朝王龍舒居士會集《無量壽經》,《龍藏》裡頭收的有,他只看到有四種本子,唐朝的《大寶積經》無量壽這一會他沒有看到。從這個地方,你就想古時候得到經本多麼困難。王龍舒是一個有身分、有地位的長者居士,五種本子都沒有看到,只看到四種,所以他的會集本是根據四種來會集的。《大寶積經》裡面的經文確實有很多很重要的開示,其他四種本子裡頭沒有的,所以會集就非常重要。第一次會集是王龍舒,第二次會集是魏默深,夏蓮居居士是第三次會集。不容易,太不容易了!為什麼三次會集?會集本子裡頭有瑕疵,不圓滿,第三次這個本子才算是真正一個圓滿的本子,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經文,沒有改動。就是重新編輯一定是用原文,改動就是瑕疵。因為你不是翻譯,翻譯可以用自己意思,會集不可以,會集一定要人家原來的文字。 所以自古以來修學凈土法門依《無量壽經》的人不多,不如日本人,日本人依《無量壽經》多,中國人依小本《彌陀經》的多。《彌陀經》三種注子,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自古至今學凈宗的,這三部註解非常尊重,認真學習。這個原因就是《無量壽經》沒有一個圓滿的本子。魏默深的本子,印光大師對它就有批評,不能算為善本。因為他更動了文字,當然改的不錯,但是這不如法,還有取捨不太妥當。所以這個本子出來之後,依照這個本子修行的人不多,這才有夏蓮老第三次會集。第三次會集用了十年的時間,三年完成了會集本,七年,年年修訂。十年,這本子才定下來,才定本。這個本子出來之後,梅光羲居士給它寫了一篇長序,給大家介紹。 梅老居士跟夏老在當時中國佛教裡面是很有身分地位的,佛門裡面稱南梅北夏,你看這多尊重。南方梅光羲,梅光羲是江西人,夏蓮居是山東人,北方。南方梅大師,北方夏老,南梅北夏。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的經教是跟梅光羲學的,所以我們跟梅老的關係就很深,這祖師,老師的老師。黃念祖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梅光羲是他的舅舅,梅老跟夏老又是非常好的同參道友,所以梅老的外甥就拜夏老為老師,得夏老居士的真傳。夏老經會集完成之後,講了幾遍,黃老都是一堂課不缺的,告訴我,他還寫了不少筆記,但是這些筆記在文化大革命全都毀掉了。所以寫這部註解是很辛苦的,全憑過去聽經記憶所寫的。寫這部註解也是老師的命令,交代他為這個會集本寫一部註解。他當年這個註解寫成之後,是用油印的本子,用蠟紙油印,這種工作我們年輕的時候做過,這一張蠟紙能印多少張?大概一百張左右。一百三十張之後就模糊、就不清楚了。這就是說明他的《大經解》最初出來分量不多,我估計頂多一百三十本。 他到美國去就帶了一套,我想一定是精挑細選,選的字比較清楚一點的,帶到美國。我們在美國認識,他就把這部註解送給我。我也來不及看,當時就離開美國回台灣。回到台灣,我細細看一遍,寫得好!所以我就跟他老人家聯繫,他有沒有版權,如果有版權那就算了,就不談。如果沒有版權,我就準備在台灣翻印。他知道了非常歡喜,沒有版權,歡迎翻印,還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要我給他題封面,我都遵命照辦了。這第一版就印了一萬冊,精裝一冊,一萬冊。以後年年很多人都在印,我相信現在在全世界流通的,最保守的估計已經超過一百萬冊。這個經要多印,功德無量,末法時期真正度眾生成佛道,只有這一部經,只有這一個註解。 我為了宣傳這個註解,所以我這次發心把這個註解講一遍,算是我學習的心得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增加大家的信心。在我這一生講經,今年五十三年,大概講經五十三年的人不多。我講過許多大經,來介紹這一部,大家就有信心。我肯定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所說一切經裡面的第一經,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我這個意思我寫在序文裡頭,念老看了我這個序文,對這一句他也特別欣賞,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學佛要有智慧,要有清凈心,不可以感情用事。我們怕一些人對我們信心不足,還有批評,所以我特別將九種不同的本子印在一冊上,合刊。五種原譯本,三種會集本,王龍舒的會集本、魏默深的會集本、夏老這個會集本,還有一種節校本,彭際清居士做的,《無量壽經》節校本。它這個本子是用一種本子,康僧鎧的本子,將康僧鎧的本子做成一個節要,讀起來更順暢。所以《無量壽經》一共有九種不同的本子,我把它印在一起,精裝一冊,提供給對這部經有疑問的人做參考。你去看《無量壽經》原譯跟會集統統在此,你自己去看。無非是幫助大家斷疑生信,真正能相信,依教奉行,你有福了,你這一生成佛了。這還得了!如果有懷疑不相信,你的福德因緣不夠。我總總措施想出這個方法是彌補你福報不足的地方,讓你從這個地方生起真正的信心,你這一生也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 我這個合刊本出來之後,確實又有一些年輕人很發心,把這五種原譯本做出對照,跟會集本對照,這個做得好,很有價值。能看出來夏蓮居對五種原譯本是怎樣取捨的,一句一句去對照。這些都是為了幫助大家對於會集本生起信心。黃念祖老居士幫助我們理解,做這個註解。我們這次的演義是特別介紹。重要的部分,不厭其煩細說,讓我們對這個經教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我們自己成就了,也幫助有緣人成就。 所以同學們發心要印經布施,印什麼經好?第一是《無量壽經》,第二是《阿彌陀經疏鈔》,《疏鈔》有《演義》,疏跟鈔都是蓮池大師作的,《演義》是蓮池大師的弟子古德法師作的,作得好。《疏鈔演義》我們曾經講過。再就是蕅益大師的《要解》,《要解》有《講義》,圓瑛法師有《講義》,寶靜法師有講義,都講得很好,都值得做參考的。凈土五經一論,我過去都曾經講過。《無量壽經》會集本過去講過十次,這是第十一次。如果我們對這個本子、對夏蓮居這個人有懷疑,沒有足夠的真誠恭敬心,那我們學這個本子就會產生障礙。世出世間法你能夠真正得到多少,那是看你對這個經教、對這個人真誠恭敬心有幾分。印光大師講的,你有十分你就得十分利益,你有三分,你只能得三分利益。至誠恭敬比什麼都重要,我們才真正得到阿彌陀佛的恩德布施。這裡頭圓滿具足三種布施,三種布施每一種布施都是圓滿具足。無窮無極,深大無量,不可勝言。說不出來!它的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在時間上來說永無止境。出現在今天,今天是佛法在這個世間衰到極處的時候,他來救世。換句話說,我們統統都是有緣人,應該真信切願,放下萬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們今天在此地同學,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會當中又是同參道友,一定要珍惜,一定要爭取。 「故我儕今日」,這是說我們,我們今天「正宜乘阿彌陀佛所施恩德,發願往生」。無比的恩德是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們演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這三經。三經裡頭特別是《無量壽經》講得詳細,一遍一遍的講,所以會集就很有必要。難得的這三位會集的人都是以在家居士身出現,王龍舒是居士,魏默深也是居士,夏蓮居還是居士身。這裡面表什麼意思?表的意思很深很深。我們必須知道,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同時是兩尊佛出世。一般人只曉得釋迦牟尼佛,他是出家身分,還有一位在家佛,維摩居士,這是說明出家能成佛,在家也能成佛。在家成佛比出家成佛更殊勝,為什麼?出家是捨棄五欲得清凈心,在家是不舍五欲也得清凈心。你說哪個容易,哪個難?出家容易,在家難。難,他能得道,難能可貴,比出家還要殊勝。 這個會集的工作,說經是出家佛說的,會集的工作是在家佛做的事情。學佛,在家出家是一樣的,統統都是修的清凈平等覺,清凈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清凈平等覺就是無量壽。無量壽佛的恩德就是清凈平等覺。我們要發願往生。這一部經,你看有這麼好的會集本,又有這麼好的註解,我在這個之後給這部經做了一個很詳細的科判。我到北京去看趙朴老,把這三樣東西送給他,他無量的歡喜、讚歎!這個經全了,有經、有注又有科會。科判就是解釋經的,把經裡面的段落做詳細的分解,科題就是一句一段他所說的宗旨,註解就是科判的解釋。所以我們有緣遇到,說明我們過去生中與凈土、與阿彌陀佛有很深的緣分,沒有很深的緣分,你怎麼會遇得到?今天又遇到,就應該發願往生。 「同入彌陀一乘願海。如第二十三《十方佛贊品》曰: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這四句里最重要的是至心、皆生,要用真誠心迴向,我這一生什麼都不想,就是想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這一生什麼都不要,只要這一部《無量壽經》,依教修行,這是真供養!依教修行供養,一切供養都比不上這個供養。我們說印經供養,我們將這個書印一萬部供養,印十萬部供養,印一百萬部供養,說老實話,都比不上依教修行供養。為什麼?依教修行你自己成佛了,你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無二無別。佛說這部經的用意就是希望你快快成佛,你真的成佛了,到極樂世界了,彌陀對你的願望圓滿了。 極樂世界是一乘法,不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方講經,一般講三乘,大乘是菩薩,中乘是緣覺,小乘是聲聞。一乘是成佛的,不是菩薩,叫一佛乘。這佛法當中最圓滿的、最可貴的是一乘法,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到那裡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真的不是假的。阿惟越致是一乘,不是三乘。《法華經》,這是佛最後說的,佛在法華會上說真話,開權顯實,「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諸佛的佛法就是一乘法,三乘是什麼?方便說,眾生根性不一樣,說一乘他不能接受,大乘根性的人能接受菩薩法,小乘根性的人能接受聲聞法。佛這是應機施教,按照學生程度來教導,但是終極的目標是一乘。那凈宗是圓滿的一乘,最殊勝、最微妙的,是博地凡夫也能夠契入一乘,這叫難信之法。 為什麼凡夫能接受?現在我們明白了,凡夫是他這一生所現的相,凡夫。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修學過這個法門,曾經供養過佛菩薩,與阿彌陀佛的緣很深,只是一時糊塗不想去,要不然他早就成佛了。所以現在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因為長時間的薰修,逐漸逐漸全都明白,再沒有懷疑了,所以展開經卷無量的歡喜。至心迴向,願生彼國,你看隨願皆生,你想往生,真的就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得不退轉,不退轉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位不退,永遠不會退落作凡夫。第二個是行不退,永遠是行菩薩道,決定不會退墮到二乘,聲聞、緣覺不會退到那裡。第三是念不退,念念趣入無上菩提,念念趣向究竟佛果,《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 「《往生正因品》」,這二十四品,經上這樣說的:「晝夜常念」。這段話非常重要,常是不間斷,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願是你發願,欲是祈求,希望。沒有別的願,就是希望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凈佛國」,這就是極樂世界。我們再看下面:「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不必要多長的時間,十天十夜,這是什麼?打一個精進佛七,這不是佛七,佛七是七天,這是十天。十天是圓滿,《華嚴經》用十代表圓滿。乃至一日一夜。如果你家裡工作很忙,你沒有時間,你一個月用一天一夜佛號不間斷,那你一年也念了十二天。記住用這個方法。有時間,同參道友三天三夜,不要超過,為什麼?現在人根性比不上古人,你的業障很重,你的冤親債主很多,你這樣精進,他們著急了。著急,他就要來破壞你,就來找麻煩。你跟他有深仇大恨,他要報仇,他怨恨沒有化解,你想走,你不用功念佛沒關係,你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走不了,他不在乎,他還可以等著報復你;你這下干真的,真想走了,那得算帳了,這就是冤親債主找來了。找來的時候,你就麻煩了,你在念佛堂就生了障礙,你念不下去。你念不下去,你影響別人。 所以精進念佛,我的主張不能超過三天,李老師過去在台中打過兩次精進佛七,是七天,都出了事情。所以以後再不敢打了。他告訴我,精進佛七不能隨便打。出事情什麼?這個人變成痴呆、變成神經病了。人家好好的一個人到這來,現在七天之後,沒法子得送神經病院,你怎麼能對得起人?李老師算是個有經驗的真修行人,他那一次佛七當中出事情,這個同修他用了十個月的時間才幫助他恢復正常,所以以後不敢再打了。諸位同學要真正想依教奉行的話,三天三夜,最好從什麼?從一天一夜做起,不會出毛病,二十四小時一句佛號不間斷。用什麼東西帶?用念佛機帶,跟著念佛機念,聲聲佛號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這最重要的。你一夾雜,念佛功夫破壞掉了,所以這一天一夜還得要有人護持,有人把關,決定不聽電話,決定不能受外面干擾,一天一夜。這一天一夜的緣,這個功德到臨命終時有人來幫你助念,你有這個底子。像這樣一日一夜的話,一個月有個一次、二次,兩次可以,半個月一次,這方法好。這是對什麼人?平常事務繁忙的人,沒有時間念佛,集合的同學不能多,愈少愈好。 李老師那時候告訴我,參加在一起念佛的人最好不要超過十個人,真正志同道合,一心求往生。我覺得每個月一次,或者每半個月一次,有個清凈的念佛堂,像閉關一樣,有人護關,時間就是一天一夜。簡簡單單的飲食,有人照顧;真用功,吃飽了不行,吃飽了昏沉會打瞌睡,餓了也不行,餓了心裡發慌,所以說不飢不飽,餓了什麼?吃幾片麵包,吃個小饅頭,喝一點水,愈簡單愈好。最重要的是這一天一夜,沒有一個雜念加進去,這是真正功夫。有雜念就不行了。初學的時候肯定有雜念,雜念起來不要去想它,所以說是這妄念才起來,第二念就回歸到佛號,這樣就好。這個妄念是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很難斷。念佛真正有功夫的,像一天念三萬、五萬,定數念佛,念到三、五年,一個小時裡頭可能還有一、二個妄念,你就知道這個妄念多麼難斷。所以一天一夜妄念是肯定免不了的。有妄念,別理它,把精神意念集中在佛號上,求佛加持。妄念愈少就知道自己有進步,業障少了,妄念愈多業障多,煩惱重。壽終即得往生其國。臨命終時念佛功夫得力,因為有平常的練習。 「故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乃我等唯一直出生死之寶筏。」筏是小船,古時候過小河過渡的時候用的。深信切願,持佛名號,這八個字,如何能真正做到深信切願?必須對凈宗有深刻的認識,你認識淺不行,你做不到,深刻的認識;對我們現實的世界也有深刻的認識,你認清楚之後,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你真能放得下;對極樂世界能夠有深刻的認識,你能生起信心,你真的想去。所以你才能執持名號,你才能往生見佛。後面這幾句也是念老說的,「以佛果覺,作我因心。因果如如,直趨究竟。自覺覺他,唯此普施真實之利。」佛的果覺是什麼?就是名號,名號總持諸佛圓滿果覺。我們現在用佛的果覺做我們因地修行的心,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以佛果覺作我因心。因果如如,因如果,果如因,那就是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直趨究竟,這當中不走彎路,直捷的,向著究竟果佛的大道,這真正叫一乘法。自覺覺他,自覺是自利,這是真正覺悟,不是真正覺悟他做不到,做不到就是迷惑。心裡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人是自覺,他走的是自覺的道路。 現在功夫還不夠,智慧沒開,他要是認真努力精進不懈,真的去干,有個二三年、四五年,他破迷開悟了。開悟的現象是什麼?這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心裡沒雜念,這就是開悟的現象。有這個現象就肯定往生,一點疑惑都沒有。這個境界不能現前,往生沒把握。這個境界現前,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往生自在,壽命終了的時候預知時至,你知道什麼時候走,知道什麼時候佛來接引你,清楚明了。你修成了,與你有緣人看到你,接觸到你,他相信了,他向你學習,那就是覺他。這個方法是佛教給我們的,這就是佛普施真實之利。前面這個字用得好,唯此,唯獨這個方法。 深信切願,持名念佛,這是諸佛如來普施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真實之利。你在這裡看到真實兩個字,你就應當要想到,世出世間什麼利益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只有這個是真的,為什麼?世間無論什麼樣的利益,你都會失掉。那就不是真的,真的永遠丟不掉,生生世世都能帶得走的,那是真的。心裡有阿彌陀佛,是你生生世世帶得走的;心裡有煩惱也是你生生世世帶得走,你想你是帶阿彌陀佛好,還是帶煩惱好?帶煩惱搞六道輪迴,帶阿彌陀佛,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心裡的東西得好好的把它換過來,把心裡拉拉雜雜東西都清除乾淨,用這個心來供養阿彌陀佛。家裡有佛堂供佛不算數,心裡那個佛那真算數,真管用。道場大殿再莊嚴,沒有心裡有阿彌陀佛那麼莊嚴,沒有,比不上。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又經中從第十一《國界嚴凈品》至第三十二《壽樂無極品》」,這段經文很長,從十一品到三十二品,那到第四捲去了,三十二品在第四卷。「廣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主伴種種清凈莊嚴、事事無礙之相」。這二十品經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主伴。依報是環境,介紹極樂世界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正報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正報是講自己;主是老師,阿彌陀佛,伴是同學,諸上善人。種種是方方面面,詳細給我們介紹。無一不是清凈莊嚴,這清凈兩個字好!一塵不染,這是清凈。莊嚴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真善美慧,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大乘教裡頭不變,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滅、有變異就是假的。美是美好,美好到極處。事事無礙,《華嚴經》上講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華嚴境界到極樂世界完全看到了。 「如是無量無邊微妙奇麗不可思議之事相」,你在極樂世界看到、聽到的,六根所接觸到的,微妙奇麗,無量無邊,你看不盡。不可思議,你不能想,你也無法說明極樂世界的莊嚴、極樂世界的美好、極樂世界的微妙,這些「悉因阿彌陀佛殊勝大願之所成」。這句話重要,極樂世界事事無礙,無量微妙奇麗,這些事相從哪裡來的?都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成就。換句話說,這些都是阿彌陀佛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特別是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人,我們煩惱習氣一品也沒斷,怎麼能享受這麼大的福報?這現在才明白,享的是阿彌陀佛的福報,不是自己的,自己沒這麼大的福。阿彌陀佛成就的福報都給我們享,唯有知恩才知道報恩,你不知恩,你就不懂得報恩。我們知道父母的恩,所以才孝順父母;我們知道老師的恩,所以才奉事師長。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恩德,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造的,是他四十八願之所成就的,沒有四十八願就沒有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亦即極樂導師」,這就是阿彌陀佛,「本凈明心之所現」,這本是什麼?本是自性,自性才是根本,是自性清凈智慧心,《六祖壇經》裡面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具足什麼?具足智慧就是明,具足的德相就是凈。換句話說,是阿彌陀佛真心功德之所成就,所現的。 「事理無礙,故經中所宣妙相」,宣是宣布,「悉是實際理體」,實際理體是什麼?是真如自性。所以在那個地方的正報,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得的身體是什麼身?自性身。我們的環境,修學的環境是自性土。自性身就是法性身,自性土就是法性土,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是業報身、業報土,業報有染污,不清凈;法性身、法性土,它是清凈的,它決定沒有染污。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它在任何處所都不染污,眾生迷惑,迷了自性,造了三途罪業,變畜生、變餓鬼、變地獄,染不染污?染污。他自性有沒有染污?自性沒染污。那他什麼玩意染污?他的識心染污,阿賴耶染污了,阿賴耶裡頭的妄心,也叫識心,這東西染污,假的。真心,真心沒染污。所以都是實際理體。這是說的理事無礙,理是自性,事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復以事事無礙故」,這事事是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這些事,因為理無礙,事也無礙了。「彼國一毛一塵,無不圓明具德」。一毛,毛是汗毛,是正報裡頭最小的,塵是塵沙,是依報裡頭最小的。舉最小的,那大的就不必說了。這一毛一塵都圓明具德,這不可思議。我們用《華嚴經》上的話來說,用惠能大師之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具足什麼?沒說。《華嚴經》上佛說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把惠能大師這一句話補充,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這三樣展開就是萬事萬物,一法都不漏,統統包括了。圓就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德相,明就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圓明具德就是講這個事情。一根汗毛裡頭具足自性智慧德相,一粒塵沙裡頭也具足自性的智慧德相。在極樂世界遍法界虛空界,點點滴滴當中你都能夠見到圓明具德。 「事事無礙乃《華嚴經》所專擅,今經復廣顯事事無礙,故知今經何異《華嚴》,極樂不離華藏」。清涼大師為我們講解《華嚴經》,提出四種無礙,這四種無礙遍一切法,唯獨事事無礙是《華嚴》專有,其他經論法門裡頭沒有,沒有講到事事無礙,頂多講到理事無礙,沒講到事事無礙。我們今天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講到事事無礙,換句話說,《無量壽經》跟《華嚴》是一不是二。這樁事情明顯宣布,是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他說的,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那《華嚴經》就是大本《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彭際清居士將這三部經看成一部,大本、中本、小本,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宣講的時候有細說、有略說,裡面的內容是一不是二,也就是圓明具德是圓滿,大本圓滿,中本圓滿,小本也圓滿,沒有絲毫欠缺。換句話說,小本要是細說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要細說就是《華嚴經》。所以我也曾經說過很多次,同學如果說發心講《彌陀經》、講《無量壽經》,真正把它講得好,講出味道出來,你一定要學《華嚴經》,為什麼?《華嚴經》是這兩部經最詳細的講解,你不入華嚴境界,你講不出味道出來。《華嚴經》是諸佛菩薩為我們細說《無量壽經》,真有味道!這個後頭的結論下得好。故知今經何異《華嚴》,跟《華嚴》沒有兩樣。極樂不離華藏,極樂就是華藏,華藏就是極樂。我在新加坡,有人問我極樂跟華藏有什麼不同?新加坡是個小國,城市國家,我在那裡給大家講,我說華藏好比是新加坡,極樂世界好比是烏節路。新加坡有一條最繁華,金融都在這條路上叫烏節路,是它最精華的地方。我說極樂跟華藏的關係,就好像新加坡跟烏節路的關係一樣。所以十方菩薩修行證果,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到哪裡去?都到華藏。華藏是實報莊嚴土,到了華藏之後,文殊、普賢會帶領他們到極樂世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把你帶到華藏最精華、最精彩的道場,極樂世界。 「如日弘法大師《秘藏記》曰」,日是日本,日本的弘法大師。他的著作叫《秘藏記》,這裡面說:「華藏世界義」,華藏世界是什麼意思?「華者,理也。理遍法界,藏諸法於其中,故曰華藏」。這是解釋華藏兩個字的意思,他把華說成一個理,行,能講得通,為什麼?理遍法界。如果把華講成事也講得通,為什麼?事遍法界,理跟事都遍法界。藏諸法於其中,無論是理法,無論是事法,乃至於包括行法,修行的方法,都可以用這個華字來代表,這叫華藏。「是華藏世界者,最上妙樂在其中,故曰極樂」。華藏兩個字你懂得了,華藏世界是最上妙樂在裡面,這叫極樂,華藏裡頭最精華的地方,最殊勝的地方是極樂,極樂沒離開華藏,華藏也沒離開極樂。「當知極樂與華藏,雖名異而非異處。」名字不一樣,處所是一處,不是二處,我用新加坡跟烏節路來比,大家很好懂。那你就曉得,我們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直趨一乘,到華藏還去找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不要找華藏了,你說這多精彩!尤其是前面講過,以阿彌陀佛的果覺作我們的因心,因果如如,直趨究竟。究竟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在等覺之上,上面再沒有了,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等覺菩薩還不行,他還有上,這個地方無上。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幸遇到,遇到的人很多,他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幸遇到,往往疏忽了,很容易就失掉,回頭再一想的時候後悔,真可惜!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你怎麼會遇到?緣分。《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緣分遇到了。緣分遇到不容易,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你遇到了。遇到,當面錯過,不認識它,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你的善根福德不夠。善根不夠,你對它生不起信心,福德不夠,你不肯依教奉行,那是沒福。善根是信解,福德是行證。真念佛的人有福了。經上教導我們,這是本經「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大福報的人!真的消業障,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一般人聽了不相信,你要把事實真相搞明白了,你就相信。這個念佛不是我們平常有口無心,那消不了業障的。要怎麼念?前面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經文里有補充的,「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要這樣念法才行。黃念老在此地說得好,深信切願,執持名號。你信得不夠深,你願不切,所以你念佛也不能往生,別人幫你助念也枉然,還是不能往生。統統怪自己錯用了心,對於經教不求甚解,不行!只有一種人可以不求甚解,他也成就,但是我們不如他,那是哪一種人?下愚之人,他什麼都不懂,你叫他怎麼,他死心塌地真干。佛度眾生,上智跟下愚好度,不費心,不費事。 你看過去諦閑老和尚度鍋漏匠,那多好度。那個人什麼?下愚之人,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什麼都不懂,老實。老和尚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別的都不會,這一句好念,什麼意思他也不知道,就教他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永遠不要中斷,一直念下去。他就老老實實依教奉行,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好教,一點都不費力。他的成就,諦老讚歎,「當代名山寶剎的大和尚不如你,弘宗研教的大法師也比不上你」,真的不是假的。他怎麼成就的?深信切願,一向專念。他也不懂什麼叫菩提心,你給他講菩提心,會把他講糊塗了。他念到水到渠成,極樂世界現前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高興,歡歡喜喜走了。所以這是真的,這種人真難得,真不容易。 下面:「又《秘藏記鈔六》」,六是第六卷。「天親《凈土論》」又名《往生論》,這裡頭說:「極樂世界名華藏世界。是其證也」。天親菩薩給我們做證明,極樂世界又名華藏世界。「以蓮華成國土,故云華藏」。這是解釋為什麼叫華藏,那個世界是蓮花世界,到處都看到蓮花。蓮花從哪裡來的?十方世界每個發願求生凈土,他發這個心就有一朵蓮花。極樂世界到處看到七寶池,七寶池中有蓮花。有人發心念佛,他的花愈長愈大,將來往生阿彌陀佛就用他這個花,這個蓮花上有他的名字,拿著這個花去接引他,花的光色、大小都是你念佛功夫成就的。你看到人家蓮花大,光色比你好,人家念佛功夫比你深。蓮花是這麼來的,到處看到是蓮花就知道十方往生極樂世界那個人數多少,蓮花化生,蓮花成國土,這叫華藏。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受最上妙樂」,所以叫極樂。華藏世界原來就是極樂世界,「是一處異名也」。這個話是天親菩薩講的,這是地上菩薩,他所說的話我們能信得過,他沒說錯。天親菩薩的《往生論》,我們過去講過,這是凈土五經一論,一論就是《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修凈土成就的報告,是他修行往生成佛,這個例子,這個故事,他跟我們大家在一起分享,為我們做證明。後人有很多念佛往生的,有傳記,《往生論》就是天親菩薩念佛往生的傳記,告訴我們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這是天親菩薩三轉法輪,最後為我們作證轉,我們能不相信嗎?所以我們的緣無比的殊勝,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知道珍惜。遇到好像是很容易,實際上是非常非常艱難,百千萬劫難遭遇,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能不珍惜嗎?能讓它空過嗎?不知道珍惜,空過了,能對得起自己嗎? 諸佛如來以無盡的慈悲加持我們,讓我們有這個緣分。諸佛如來不舍一人,這個願心他做到了,而是我們自己業障太重,遇到,對他懷疑。聽講的時候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對這個法門沒有誠敬的心,現在人講心浮氣躁,用浮躁的心來聽經,你怎麼會聽得懂?佛菩薩來給你講,你也聽不懂。怎麼樣才能聽懂?真誠恭敬心,你就聽懂了。所以今天佛法在這世間難,難在什麼?大家都是心浮氣躁,對佛法沒有恭敬,對經典也不知道尊重,已經養成這個習慣了,浮躁的習慣。不但害我們一生,害我們生生世世,錯了!怎麼樣幫助我們改正?沒有別的,就是長時薰修。你真正堅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生當中我們相信頂多十年,你的業障能消除,你能夠走向正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二八集)
※傳印法師讚歎凈空法師——善作如來之使,弘揚凈土,人天讚歎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0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五二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七九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