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梁啟超邀請羅素來中國,他提出的中國問題令人深思

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

1920年羅素應梁啟超等邀請,來華講學。當時,正是中國五四運動的第二年。炎黃青年如火如荼,翹首以待,可以想像。無論是激進、保守,對他都是滿懷期望。結果羅素不激不慢,不溫不火,既勸中國人走國家社會主義道路,又對正在試驗這一模式的布爾什維克持嚴肅批評,使得當時的中國人大惑不解。羅素結束在中國的講學旅途之後,根據他在中國近一年時間的旅行與考察,於1922年正式出版了一本叫《中國問題》的書。

梁啟超

羅素認為:「中國是一切規則的例外。」他感嘆「沒有比中國人的忍耐力更令歐洲人吃驚了」,說過一句至今飽含深意的話:「從每天上學的時間看,中國兒童最有思想。」對中國人的主要性格缺點,他以猶豫的心情談了三點:「貪心,懦弱和缺乏同情心」。

中國必須走的路必須避免兩個極端的危險:「第一,全盤西化,拋棄有別於他國的傳統。那樣的話,徒增一個浮躁好鬥、智力發達的工業化、軍事化國家而已,而這些國家正折磨著這個不幸的星球;第二,在抵制外國侵略的過程中,形成拒絕任何西方文明的強烈排外的保守主義(只有軍事除外)。日本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同樣的情形也很容易出現在中國,未來的中國文化與政治上、經濟上的問題有很大關係,而這兩種危險則是通過政治和經濟的影響而產生的。」

在羅素眼中,日本始終是中國禍患,而且是中國必須警惕的一個很壞的近鄰。中國人必須充分重視日本的研究。同時,日本作為亞洲黃種人,在許多方面為中國樹立了一面鏡子,可以看到自己貧弱的原因。因此,如何認識日本與處理好日本的關係,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所在。

羅素

他從始至終都反對任何「烏托邦」式的理想,無論這個理想是以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名義。他認為:人類只不過是以一種矛盾的,心與物彼此依附又牽扯的動態方式而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理論百寶箱,也不存在道德,宗教或政治上的完人。我們只有從真實的人性和制度,社會環境出發,去一點一滴的認識自己和推動世界,打破文化與制度上的路徑依賴,向著更好的方向艱難挪動,永不放棄。從人類文明和人性中最美好的那些東西出發,將原來被粗暴撕裂的重新彌合,嘗試用一種更好的制度和價值觀來化解彼此的仇恨,追求在真相之上的真正的寬容與進步。

羅素對中國文明有很多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經濟、政治和文化對於一國的經濟發展而言文化尤為重要。他說:「只要文化問題能夠解決,無論採用那種政治或經濟制度去實現這一目的我都接受。」

他認為在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比較中中國文化中善的因素多於惡。他曾這樣寫道:「要判斷一個社會的優劣,我們必須不僅僅考慮這個社會內部有多少善與惡,也要看它在促使別的社會產生善與惡方面起何作用,還要看這個社會享有的善較之於他處的惡而言有多少。」通過這樣的標準,羅素認為中國要勝於西方中包括英國。

孔子

他繼續寫道:「我們的繁榮以及我們努力為自己所攫取的大部分東西都是依靠侵略弱國而得來的。而中國的力量不至於加害他國。他們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來生存的。」

他認為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王朝更替史,每個王朝都是從興旺到衰落,做臣子的漸漸地不聽從王命,政府幾乎癱瘓,社會動蕩不安。有時長達百年之久。等到新王朝取代了舊王朝,中央集權又再次得到鞏固。

羅素認為孔子是個注重實際的政治家,他的言論很少涉及超自然的東西,相反他更多地闡述了君王的治國之策,他所希望培養的美德不是彼岸世界的來世幸福,也不是要人們承受亞當和夏娃犯下的原罪,而是希望造就社會的繁榮。孔子在宣揚自己思想的時候也跟西方宗教的武斷行為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羅素看來,孔子的思想也有兩個弱點,即孔子特彆強調族權和孝道。因為:「家族意識會削弱人的公共精神,賦予長者過多的權力會導致勢力的施虐。」家族意識在整個國家的強化則很容易造成君王的極權專制。中國人的孝道是受人尊敬的,但是過分的強調家族的孝道則是:「……教誨人們對人類的某一部分盡特別的義務而將他人置之度外。」

卧冰求鯉

但是羅素認為中國人的孝道再怎麼過分,他的危害性也不及西方人的愛國心。在他看來,因為西方人過激的愛國心容易導致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這是西方人經常發動侵略戰爭的思想根源。對於公共精神的培養,對現代國家的治理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在處理家族觀念和愛國主義關係的時候應當謹慎行事。

羅素充分肯定了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度,認為科舉制度減少了選拔官員時任人唯親、行賄、受賄和脅迫的可能,造就了尊重學問、尊重知識的風尚、取消了士大夫階層。但是科舉考試製度也有顯而易見的缺陷「科舉制度以經書和純文字為基礎沒有創造性。」誠然,中國歷史上的科舉考試製度其形式是可取的,但考試內容卻應當徹底地摒棄。

跟大多數西方人不一樣,羅素不相信中國人是「難以捉摸的東方人」,他認為中國人很誠實。但是羅素對中國人的「深謀遠慮」有著自己的見解。對此他提出了一些列的問題「兢兢業業防患於未然是不明智的,為了防備將來可能發生的災害而失去現實的快樂是否稱得上深謀遠慮呢,雖然一直在建造大廈,卻一直無暇去住,我們將如此地度過一生嗎?」

羅素

羅素認為中國人有一種冷靜安詳的尊嚴。中國人對粗暴對待他們的人很少以同樣粗暴的方式回敬對方,他們認為這有損他們良好的品德。自信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品質,但是給羅素印象最深的是中國人的忍耐力。「他們坐等不幸自行消退,象汽水的泡沫一樣自行消退」。

推薦閱讀:

梁啟超教你為人之道
漫說梁啟超
戊戌變法真相,其實慈禧是支持光緒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說謊了
梁啟超:中國人注重「私德」 但缺少「公德」

TAG:中國 | 梁啟超 | 邀請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