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看諾獎 進取心看莫言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作家與諾獎的關係就一直是一個讓人樂此不疲的話題。近些年來,每年10月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之前,中國文學界就習慣性地騷動起來,這種集體發燒的景象大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觀。 8月底,國外一個在線博彩公司開出諾貝爾文學獎賭盤,公布了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名列榜首。10月6日,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成為各大網頁頭版專題,微博、網站隨即熱鬧起來,莫言會不會、該不該、配不配獲得諾獎引發一場場群毆。現在,莫言獲諾獎的消息終於得到瑞典文學院的確認,以中國人的習慣來看,民眾又該大大地狂歡一番了。中國作家終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許多人歡呼為的是中國影響力的勝利,此說當然可以成立也值得高興,但高興開心之時,必須更有理性的平常心與前瞻的進取心。

中國作家會不會獲得諾獎與該不該獲得諾獎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命題。瑞典文學院18位院士之一諾獎評委馬悅然先生說過:老舍先生曾經獲得過,但那時他去世一年,獎給了第二名的川端康成; 沈從文被選入了1987年和1988年的終審名單,但他於當年5月去世。而許多中國優秀作家魯迅、巴金、聞一多、艾青等的代表性作品或翻譯糟糕,或翻譯太遲、太少,因此馬悅然嘆息中國文學不缺優秀作家,但缺乏優秀的翻譯家,以致海外對中國文學及作家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認識。世界文學背景下的中外文學交流固然必需,但沒有獲諾獎,中國文學完全可以自立、自洽、自信。

至於中國作家會不會獲得諾獎,實在不是一個值得年年發燒的問題,用馬悅然的話說,「它就是18個瑞典人給的一個文學獎 ,僅此而已。它不是一個世界文學獎!」諾獎是個重要的文學獎,但不是最高的(文學沒有最高)非有不可的文學獎。莫言獲獎,只是證明他獲得了這一個重要維度的肯定與褒揚,也呈示了中國及中國文學影響力的提升,但希望莫言的獲獎能讓輿論界、特別是作家們從此不再每年為諾獎發燒,專註於文學自身的提升與繁榮。中國文學自身硬、中國作家自己的作品「硬襯」、「過得敲」,才是硬道理。

許多諾獎的獲得者在得獎後創造力衰竭,故關於莫言的獲得諾獎,最關心的,是他能否以一如既往的進取心從這種怪圈中突圍出來。莫言是位創作心態沉靜、創新能力充沛的優秀作家,他去年獲得茅盾文學獎、今年獲得諾獎,是對他20多年來始終潛心於創作的良好回報,希望並祝願他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更希望許許多多優秀的中國作家沉下心來,不玩虛的,專心於創作。這或許才是莫言獲得諾獎最重要的正能量啟示。

龔旭東

推薦閱讀:

進取之路,不忘初心

TAG:莫言 | 進取 | 平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