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 相關推薦
  • 內容詳情
  • 範文分類
  • 1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單元一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1課孔子與老子

    課標要求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落實課標

    一、孔子(前551——前479年)

    1、「仁」的思想:

    ①含義:「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最根本的含義是「愛人」,即體貼別人、關心別人、尊重別人,是美德的總合。②實現方法:「忠恕」之道。「恕」是低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是高的要求,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忠恕」的關鍵是自我修養。③對統治階級來講,「愛人」就要「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嚴刑,實行仁政,體貼民情,愛惜民力。對普通人來講,要做君子,不當小人,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目標。而修仁的標準是「禮」。

    2、「禮」的思想

    ①含義:孔子所講的禮是周禮,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等級制度為核心的各種典章制度。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社會準則和政治制度。②實踐方法:一是「正名」:面對春秋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各階層要貴賤有序,各守其份,以此恢復社會秩序。其二是「克己復禮」:每個人都要剋制自己,不能為所欲為,這實際上還是講自我修養。③仁與禮的關係:仁是美好的道德,禮是社會的規範;仁是內在自覺和自律,禮是外在約束和他律。孔子試圖以仁愛為根本,藉助倫理道德的作用,化解個人與他人、與家庭、與社會的種種矛盾,按照禮制,重新建立起充滿人情味的倫理關係,最終治國安民,使社會由亂變治。而把握仁與禮兩者關係的方法論就是「中庸」。

    3、「中庸」的思想:

    「中庸」是「執其兩端而用乎中」,既不過分,也不走極端,不偏不倚,謙和持中,恰到好處。中庸既是為人處事的方法論,也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4、天命思想:

    孔子主張理性,反對迷信,把探討和解決實際問題放到首位,而對「鬼神」則「敬而遠之」,這奠定了中國知識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傳統。

    5、孔子思想不被統治者重視的原因:

    ①春秋戰國時代,社會分裂割據,缺乏一個實行禮制的強有力的中央政權;②當時各諸侯國熱衷於兼并戰爭和改革古制,以圖自強,對孔子恢復周禮和仁政愛民的主張不符合他們的需要。

    6、教育思想:①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等;②學習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③教學對象:有教無類;④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舉一反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等。

    7、孔子的教育地位:

    ①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的教育家,被後世稱為「第一位老師」、「萬世師表」;②創辦私學,廣收門徒:有教無類,打破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擴大教育範圍,使學術下移等;③總結出一套很好的教學方法;④整理六經,保存了典籍,傳播了文化。

    8、孔子的歷史地位

    ①孔子的思想在當時雖未受到重視,但經歷代學者發揚和統治者的改造,逐漸成為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對我國的政治、倫理、文化和民族性格產生深淵遠影響;②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產生重要影響;③孔子本人被推崇為聖人,受到後人景仰。

    二、老子

    1、「道」的思想:「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道」既是自然的規律,又是世界的本原。在天命論盛行的春秋時期,這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2、辯證法思想:老子認為,世界是運動和變化的,事物都會向著它的對立面轉化:比如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前和後、生和死、貴和賤等等。

    3、政治思想:①他認為世間萬物的發展都有規律,人們遵道而行,順其自然。所以主張「無為而治」、「無事取天下」、「治大國如烹小鮮」等;②面對春秋亂世,老子消極避世,知其不可為而不為。

    4、老子的歷史地位:

    ①老子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原的哲學家。②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國的哲學、論理學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孔子與老子思想的主要區別

    1、孔子的思想是積極入世,甚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體現的是一種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執著精神;而老子是「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避世思想,是一種看破規律、尊重規律的超脫精神;

    2、孔子的思想主要研究社會人際關係,對「天道」避而不談;而老子思想則研究「天道」,用「道」來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演變;對現實社會則恰恰消極避之。

    第2課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課標要求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第1課相同)

    落實課標

    一、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條件

    1、社會條件:春秋戰國時期面臨劇烈的社會大變革,舊的思想觀念受到衝擊,帶來思想的大解放,

    2、物質基礎:鐵器和牛耕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起;

    3、階級條件:社會變革導致階級關係變動,不同階級的思想家分別對各種社會問題發表見解;

    4、政治條件,王室衰微,諸侯紛爭,沒有一統的思想形態,各國基於爭霸戰爭和政治需要,紛紛網路人才,養士成風,寬鬆的局面為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創造了環境;

    5、文化條件:私學興起,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局面,培養出大批知識分子,士人階層壯大、活躍。

    6、科技條件:自然科學領域成就突出,人們認識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這為古代的唯物論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7、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創造和夏商周文化發展的奠基作用。

    二、孟子、荀子與儒家

    1、孟子:①4個思想要點:仁政學說——思想核心;人性本善——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養浩然之氣和重義輕利的精神品格。②評價:孟子繼承發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為「亞聖」;《孟子》一書在唐代被當作經典,在南宋被列為四書,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2、荀子:①4個思想要點:「明天人之分」與「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性惡論」;禮法並施與王霸兼用治國思想;民水君舟思想。②評價:綜合了儒家與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戰國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長時期被視為儒家異端;對中國哲學具有深遠影響。

    三.墨子和墨家

    1、墨子的8點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尚力、上天、節用、節葬。

    2、評價:墨子思想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在戰國時期成為顯學;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學派廣泛吸取徵引;戰國之後趨於沒落。

    四.莊子和道家

    1、3個思想要點:①哲學觀點:齊物(任何事物本質相同);②人生態度:逍遙(旁觀、超然,無所恃);③天人關係:不相勝(人必然順從自然)。

    2、評價:①不僅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貢獻,在文學和美學方面也很有建樹;②他的寓言和散文蘊含哲理,具有神奇浪漫風格,對後世文風有深遠影響。

    五.韓非和法家

    1、5個思想要點:①法、術、勢相結合;②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③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今必勝古;④主張變法革新;⑤以法為本,主張法治。

    2、影響:①韓非的主張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②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裡,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六.兵家

    1、吳起:文德與武備兼重的戰略思想

    2、孫臏:①強調把握戰爭規律,取得桂陵之戰勝利;②重視人的作用;③創造利己形勢;④著有《孫臏兵法》,軍事思想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七、「百家爭鳴」的歷史影響

    1、「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有力的推動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繁榮;

    2、「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後世思想文化的基礎,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準則,道家構成了傳統哲學的基礎,法家變革的精神成為歷代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因而,百家爭鳴對當時和後來的社會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斷作用。

    第3課漢代的思想大一統

    課標要求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落實課標

    一、西漢初年的黃老之學

    1、原因:①西漢初年,社會經濟殘破,百廢待興,社會經濟需要恢復和發展;②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③黃老之學適應了當時的統治者的需要。

    2、內容:①是道家學說中黃帝和老子的學派,以早期道家理論為基礎,又兼采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包括治身和治國兩個主要內容;②既尊重自然規律反對盲目行動,又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③無為而治,與民休息。

    3、作用:使漢初政治寬鬆,社會迅速恢複發展。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原因:

    ①漢朝面臨王國問題和匈奴威脅,道家無為思想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②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統治者要求加強中央集權,開拓大一統事業;③儒家學說經過調整,整合出了一套為中央集權服務的新的理論體系,宣揚「有為」而治、積極進取,適應了社會需要。

    2、董仲舒的思想:

    ①以《公羊春秋》為骨幹,融合陰陽、黃老、法家思想;②大一統思想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③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神化皇權,但人君要仿效天道實行仁政;④三綱五常學說;⑤針對土地兼并嚴重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現實,提出限田、薄賦、省役等主張

    3、鞏固措施:

    ①漢武帝起用文學儒者數百人參政;②中央設太學、地方建立完備的教育系統,學習儒家經典,傳播儒家思想。

    4、歷史影響:

    ①有利於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更有利於政治和精神上控制百姓;②其宣揚的「天人感應」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目的;③是中國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學從此在政治上佔據正統地位,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③興辦學校,有利於教育的發展;④消極影響是禁錮了思想,扼殺了才智。

    第4課宋明理學

    課標要求

    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落實課標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佛、道傳播,儒學出現危機;

    2、唐朝:調和之風興盛,「三教合一」瀰漫各個領域;

    3、儒學豐富、更新深受佛道影響。

    二、程朱理學

    1、概念:理學是宋代出現的新儒學體系,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產物,完成了更為理論化、思辯化的過程,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服務於治理國家的學說,理或天理為其核心觀念。

    2、代表:程顥、程頤、朱熹

    3、主張:①世界觀:理,在世界是本原,在社會是儒家道德倫理,在個人是人性;②方法論:格物致知;

    4、影響:①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元朝成為科舉考試內容;②明初程朱理學確定了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③流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地產生很大影響。

    三、陸王心學

    1、南宋陸九淵:

    ①世界觀:心是萬物淵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方法論:發明本心以求理,內心反省。

    2、明朝王守仁:

    ①學術流弊導致道德淪喪和社會動蕩,主張以心學代替理學;②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四、理學影響:

    1、理學從哲學上發展了儒學,是宋明時期儒學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方面影響深遠

    2、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繫專制統治,強調尊卑等級觀念,重男輕女,因循守舊,片面地重義輕利,壓制和扼殺人的自然欲求;

    3、積極: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品德,講求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具有和諧意識、憂患意識、崇尚道德、強調力行,強調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其了積極作用。

    第5課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課標要求

    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落實課標

    一、歷史背景

    1、政治: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封建社會漸趨衰落;

    2、經濟:商品經濟迅猛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3、文化:程朱理學走向極端,八股科舉使思想界出現陳腐習氣,士人試圖跳出四書五經窠臼,衝破傳統儒學束縛。

    二、李贄主張

    1、有《焚書》和《藏書》等多種著作;

    2、鞭韃程朱理學,批判綱常倫理,反對絕對權威,人人都有權做出自己的判斷;

    3、認為人皆有私,追求物質享受,尊重個性解放;

    4、萬物的本原是陰陽二氣,根本否定天理,搖撼了理學的理論基礎。

    三、經世致用

    1、背景:

    ①明王朝內外交困,危機四伏;②士大夫面對危局,尋求改革方案,提倡以史為鑒,提倡研究與現實結合,形成經世致用思想。

    2、代表:顧炎武、黃宗羲、顧炎開

    3、主張:①為學應求務實,關乎國計民生,致力社會變革,並身體力行;②提出拯救時弊主張;③主張工商皆本(黃宗羲)。

    4、影響:

    ①實事求是、博學考據的治學方法開清代考據學術之風;

    ②立足現實、學以致用的觀念為後世提供了思想源泉。

    四、批判君主專制

    1、主張:

    ①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君主專制是社會許多弊端的根源(黃宗羲);②區分亡國與亡天下(顧炎武);③提出限制君權的設想:倡導言論自由、建立監督機構、保證清正廉潔等;

    2、影響:

    ①對君主專製造成強烈衝擊;②對後世民主思想具有深刻的啟蒙和啟迪作用。

    五、整體認識

    1、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是商品經濟發展、封建制度衰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映;

    2、批判思想繼承批判了傳統儒家思想,批判君主專制,抨擊綱常倫理;

    3、提倡經世致用,追求個性解放,構建起富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開啟了近代思想啟蒙的先河,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但在當時沒有形成主流,影響有限。

    第6課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與實踐

    課標要求

    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落實課標

    一、天文學

    1、天象觀測:

    戰國《甘石星經》是我國最早的天文還著作,其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

    2、天體測量:

    ①秦漢:發明渾儀;②東漢:張衡發明水運渾象儀,證明渾天說,其地圓見解比歐洲早1000年,發明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③唐朝:僧一行與梁令瓚制黃道游儀,世界首次發現恆星位置變動;實測子午線;制水運渾象儀;④元朝:郭守敬制簡儀;測定黃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受到世界天文學推崇。

    3、曆法:郭守敬編製《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曆法。

    4、中國古代的天文學領先的原因:

    ①滿足農業生產「授農以時「的需要;②為封建王朝統一天下提供「授命於天「的依據,宣示政權統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③朝廷集中人力對天文曆法乾地觀測和研究,取得顯著的成就。

    二、數學

    1、計算方法:

    ①春秋出現九九乘法口訣;②春秋時發明度量;③春秋戰國出現算籌

    2、數學專著:

    東漢《九章算術》總結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有面積、容積、正負、數加減、一元二次方程等世界最先進的成就),標誌著解決實際問題為內容、以算籌為工具、以十制位計算的數學體系形成。

    3、圓周率:

    三國劉徽精確到3。1416;南朝祖沖之精確到七位,領先世界1000餘年。

    4、數學思想:

    明朱載育提出「理由數顯,數由理出」,以計算為基礎,構築韻律體系。

    三、農學----四大農書

    1、《齊民要術》:南北朝賈思勰,介紹北方生產經驗,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2、《農桑輯要》:由元代大司農司主編,最早官修農書;

    3、《農書》:

    元朝王禎,綜合南北經驗,涉及農林牧副漁,附有《農器圖譜》(有水排、木活字等記載)

    4、《農政全書》:明代徐光啟總結歷代農業、手工業經驗,吸收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創作,達到傳統農業科學頂峰。

    四、醫學

    1、《黃帝內經》:編於戰國,提出陰陽五行、臟象、經絡、形神、天人五大核心理論,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

    2、《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撰寫,論述「望、聞、問、切」四診法,是臨床經典,張仲景被稱為醫聖。

    3、《神農本草經》:東漢出現,較早的藥物學著作。

    4、《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著,創立世界最先進的分類法,體現了生物進化的思想。

    五、四大發明

    1、造紙:

    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魏晉成為主要書寫材料;

    2、印刷:

    最早有明確時間的印刷品是唐代《金剛經》;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13世紀中期傳到朝鮮,後從西域傳到歐洲。

    3、火藥:

    最早記載於唐孫思邈的《丹經》;唐末用於戰爭;五代和宋廣泛使用;14世紀阿拉伯人傳往歐洲。

    4、指南針:

    戰國司南;北宋航海;13世紀傳入西歐,促進地理大發現。

    六、中國古代科技小結

    1、主要特點:

    ①在內容上,實用性很強,對事物的發展規律探討不夠,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和學科體系;

    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傳統的典籍整理和經驗總結,具有較強的經驗性,缺少觀察實驗和歸納推理的研究方法;

    ③在應用上,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的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的意識,缺乏進一步促進科技發展的動力。

    2、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原因:

    ①經濟:封建生產關係的確立,促進了農耕經濟的迅速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②政治:國家統一,疆域遼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發展,統治者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重視和支持科技發展;③對外、民族:民族融合和對外開放促進了民族間、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吸取我國少數民族和外來的優秀文化;④古代教育的發展,為科技進步培養了大量人才;⑤人民:古代人民在與自然界長期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⑥科學家:古代科學家們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個人努力。

    2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礎解讀】、「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及評價

    1、原因:

    (1)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社會地位較低的士,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他們代表本階層或政治派別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張。

    (2)政治和經濟大變動,導致教育和學術領域也發生變化。社會上形成一些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宗旨的學者和思想流派。這些學者和思想流派,被稱為「諸子百家」。

    (3)學派之間的互相詰難、批駁,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同時,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

    2、評價: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二、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魯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人尊稱「至聖」。

    2、早期儒學:

    (1)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愛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要做到待人寬容,「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於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學派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荀子也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並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著名論斷。

    (3)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他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慾。他指出社會動蕩的根源,在於人們的行為違背了自然,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2)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說。

    2、法家: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是戰國末期的韓非子。主張君主要以法治國,利用權術駕馭大臣,以絕對的權威來震懾臣民,提出了系統的法治理論。法家把君主的權力提高到極點,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專制國家的歷史發展趨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基礎解讀】從「無為」到「有為」

    (1)原因:秦末戰火頻繁,社會經濟破壞嚴重。

    (2)目的:為了恢復生產和安定人心,統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減輕田租、赦免自賣為奴婢者為庶人、讓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並免除一定的賦稅和徭役等。

    (4)結果: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漢朝的經濟實力逐漸恢復和增強,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繁榮,國力日盛。

    (5)漢初面臨的社會問題:

    內: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土地兼并嚴重,割據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為患,邊關危機,威脅著西漢的穩定。

    (6)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適應國家統一形勢的發展需要,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董仲舒其人: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漢武帝在位期間,董仲舒曾三次參加對策,闡發他的儒學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張:

    (1)為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提出不在儒家六經範圍之內的各家學術都應罷黜。

    (2)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後人歸納為「三綱五常」。

    三、儒學成為正統1、儒學興起的原因:漢武帝起用很多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儒家學說成為政府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士人紛紛研習儒家經典,儒學得以大興。

    2、儒學教育狀況:

    (1)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設立專事研究和傳播五經的教官,稱為「博士」。自此,教育為儒家所壟斷。

    (2)興辦太學,儒家五經博士負責教授,學完經考試合格後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學的興辦,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使非貴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憑太學資格做官;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3)在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儒學於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於獨尊的地位。

    3、結果: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宋明理學【基礎解讀】

    一、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新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2、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程朱理學:

    1、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

    (1)統治者支持:長期的混亂,不利於大一統的穩定和鞏固,宋代統治者倡導尊儒讀經。

    (2)儒家學者的努力: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3)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

    2、程朱理學的內涵:

    (1)程顥、程頤的思想主張: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後有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張: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3、程朱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三、陸王心學

    1、陸九淵的思想主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王陽明心學出現的背景:

    (1)明中期以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蕩不安,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

    (2)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3、王陽明的思想主張: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4、評價:明朝中期以後,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宋明理學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並不能科學地說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基礎解讀】

    一、李贄的離經叛道

    1、李贄離經叛道思想形成的社會背景:

    (1)中國社會內在矛盾空前尖銳。

    (2)江南一帶工商業者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3)社會吏治腐敗,奸佞當道。

    (4)李贄目睹了官場的污濁和道學家的偽善,不願與他們同流,形成了離經叛道的不羈性格。

    2、李贄的思想主張:指出孔子不是天生聖人,儒家經典也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理論。他認為是非標準依照時代變化而變化,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他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慾」的虛假說教,強調人正當的私慾。

    二、明清時期的三大進步思想家

    1、黃宗羲的思想主張:

    (1)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猛烈抨擊,尖銳地揭露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

    (3)影響:黃宗羲的政治主張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以後反專制鬥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

    (1)主張走出家門,到實踐中求真知,力求解決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

    (2)著述《天下郡國利病書》。這部書記述了山川形勢、物產風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3)影響:顧炎武以他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捨的學術實踐,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來源:他繼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並加以發展。

    (2)思想主張:王夫之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主觀的認識是由客觀對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過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認識的。他還認為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影響: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進步思想家思想的積極意義: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基礎解讀】

    一、「人是萬物的尺度」

    1、智者學派產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臘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雅典成為希臘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學者的研究越來越關注「人」本身。智者學派的思想主張:

    (1)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的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組織、風俗習慣和倫理規範等。

    (2)強調人的價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張: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樹立了人的尊嚴和權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學派的主要思想,體現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的本質。

    二、美德即知識

    1、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

    (1)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識」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願作惡,人之所以作惡是出於無。

    (4)教育對美德同樣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已有的美德。

    2、影響: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三、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1、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關注的焦點也是人類社會,著有《理想國》一書,他根據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個人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主張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統治國家。

    2、柏拉圖的這種想法儘管有很多錯誤,但他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在很多學術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他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特彆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基礎解讀】

    義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的背景:

    (1)出現了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業城巾。在激烈的競爭中紛紛採取鼓勵發展工商業的政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新興資產階級希望創造財富,他們重視通過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經營手段創造財富。

    (3)教會嚴格控制著文化思想的發展。

    二、文藝復興

    1、性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核心:人文土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3、表現:首先在文學藝術領域表現出來。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文學家,代表作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作者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慾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們和薄伽丘一起被譽為文藝復興「文學三傑」。但丁在他的長詩《神曲》中,率先對教會的醜惡現象表達了憎惡。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3)達R26;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傑出作品,一掃中世紀的呆板拘謹的宗教氣5、文藝復興的擴展:16世紀以後,從義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質疑,要求改革教會的願望日趨強烈。

    (2)天主教會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勢力很大,教會不僅在精神上統治著德意志,還從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財富,德意志因此被稱為「教皇的奶牛」。

    (3)羅馬教皇以籌資修繕教堂為名,出售贖罪券,激化了矛盾。

    2、馬丁R26;路德改革:

    (1)馬丁R26;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列舉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謊謬,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馬丁R26;路德的思想主張: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以獲得拯救,無需購買贖罪券。他主張每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聖經》的權利,而不是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

    (3)影響: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許多地方興起,形成了不受羅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這些教派統稱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還有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否定羅馬教廷的權威,堅持國家權力高於教會。民眾開始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

    啟蒙運動【基礎解讀】理性時代的到來

    1,原因:

    (1)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

    (2)自然科學取得重大進展。

    (3)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的願望日益強烈。

    2、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張:

    (1)啟蒙思想家們不滿足於對人性的尊重,要求獲得人本身的解放,進一步發展了人文主義。

    (2)他們否定一切外在權威,認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性」是啟蒙運動的核心。

    4、影響:啟蒙思想家們呼喚用理性的陽光碟機散現實的黑暗,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美好時代。他們以生動的文筆,通過戲劇、小說等形式,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的權威和迷信,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科學、自由和平,促進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國的啟蒙思想家

    1、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

    2、思想主張:

    (1)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稱教皇為「兩足禽獸」,號召人民粉碎教會這個邪惡勢

    (2)他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

    (3)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鳩:

    (1)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

    (2)影響:孟德斯鳩學說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他的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

    4、盧梭:

    (1)著有《社會契約論》一書,闡述了「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思想。

    (2)他認為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統治者的權力來自他同人民簽訂的契約,如果他違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權推翻他。

    (3)盧梭還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

    三、啟蒙運動的擴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學家,著有《純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對啟蒙運動作了經典的總結。

    2、評價:啟蒙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衝擊著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啟蒙運動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歐洲範圍,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基礎解讀】

    一、四大發明

    1、概況: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成就。

    2、四大發明的產生與傳播:

    (1)造紙術。西漢前期,中國已經有了紙。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2)印刷術。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人們已經使用了彩色套印技術。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3)火藥。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最早的火藥武器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宋朝為了抵禦遼、西夏和金的進攻,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藥。

    (4)指南針。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是中國在戰國時期發明的「司南」。後來,人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製成指南針。北宋時,指南針應用於航海。

    (5)傳播。火藥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歐洲人還借鑒中國的印刷術,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機,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

    二、《九章算術》和珠算

    1、《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

    標誌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珠算珠算運演算法編成歌訣流利順口,配合小九九和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運算如飛。明清時期,珠算應用得到普及和發展。明朝時,珠演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

    1、中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

    2、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悠久最系統的。

    3、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顆恆星的赤道坐標數據,對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5、為了更好地觀察天象,古代中國創製了許多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如渾儀、簡儀等。

    四、《授時歷》和四大農書

    1、夏朝時,我國就有了曆法《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

    2、元朝時,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集前代各家曆法優點之大成,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曆法。

    (1)西漢汜勝之的《汜勝之書》;

    (2)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4)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5)特點:是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農書。《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部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五、《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

    1、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2、東漢末年,張仲景的中醫專著《傷寒雜病論》。創造性地提出辯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後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後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

    3、李時珍,寫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對中藥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輝煌燦爛的文學【基礎解讀】

    一、從《詩經》到唐詩

    1、《詩經》

    (1)中國第-部詩歌總集《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2)《詩經》經孔子整理編定,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被後世奉為儒家經典。

    (3)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想像奇特,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騷體」。

    2、唐詩

    (1)唐詩繁榮的原因:科舉考試中以詩賦為主促進了詩歌的繁榮。

    (2)代表人物及作品:初唐的著名詩人有王勃、陳子昂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盛唐詩人:高適的「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參的「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都洋溢著豪邁的氣概;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景物如畫,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都富於詩情畫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是唐詩發展繁榮的豐碑。李白以浪漫主義的創作,贏得「詩仙」的美譽;杜甫以現實主義的「詩史」,被譽為「詩聖」。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作了大量平實淺近,針砭時弊的諷喻詩。

    二、宋詞和元曲

    1、宋詞出現的原因:

    (1)宋代商業的發展。

    (2)城市的繁榮。

    (3)市民數量的不斷增加。

    2、流派:

    (1)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柳永州《雨霖鈴》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等,都是流傳極為廣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等。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創作進入繁榮階段,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元曲通俗生動,豪放飄逸,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說

    1、小說的發展歷程:

    (1)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搜神記》等志怪小說。

    (2)唐朝短篇小說傳奇。

    (3)宋朝供說話人用的話本,把中國小說創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2、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

    (1)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

    (2)手工業、商業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民階層擴大。

    (3)為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小說創作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

    3、代表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四部長篇小說最為著名。

    4、評價:它們是中國文學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

    第10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基礎解讀】

    一、漢字與書法藝術

    1、漢字的發展歷程:

    (1)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圖畫文字」出現。

    (2)象形字後來逐漸符號化,脫離圖畫,形成漢字。

    (3)至商朝,漢字已形成完整體系。其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

    2、書法藝術的形成: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中國書法兼具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自覺地創造書法美成為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點:

    (1)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鍾繇、王羲之貢獻最大。

    (2)唐代楷書步人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各具特點,分別被稱為歐體、顏體和柳體,成為後人學習、臨摹的範式。

    (3)魏晉以來,草書盛行不衰,名家輩出。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

    (4)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徵明等人的行書,歷來備受世人喜愛。

    二、筆墨丹青中國畫中國畫的發展歷程:

    (1)彩陶畫:《鸛魚石斧圖》是其中的傑作。

    (2)戰國帛畫:《人物龍風圖》《人物馭龍圖》,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表明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晉時期,顧愷之留下了《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傳世佳作,提出「以形寫神」,畫人物要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質。

    (4)隋唐時期,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等創作出《游春圖》《步輦圖》和《送子天王圖》等許多優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6)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三、京劇的出現

    1、發展歷程:

    (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稱為優伶。

    (2)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了成熟。

    (3)明朝時候,江蘇崑山一帶形成的崑曲,流傳甚廣。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風行一時。

    5)道光年間,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就是後來的京劇。

    (6)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長庚、譚鑫培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著名藝。

    第四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

    第11物理學的重大進展【基礎解讀】

    一、經典力學1、經典力學產生的背景:

    (1)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也對科學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2)資產階級迫切需要自然科學作為其理論武器。

    2、伽利略的成就:

    (1)伽利略通過實驗證實,外力並不是維持運動狀態的原因,只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

    (2)他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等物理學定律,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為後來經典力學的創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3、牛頓的成就:

    (1)確認了物體宏觀運動的規律。

    (2)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3)提出了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個以實驗為基礎、以數學為表達形式的牛頓力學體系,即經典力學體系。

    二、相對論的創立1、相對論提出的歷史背景:20世紀,隨著物理學研究的進展,經典力學無法解釋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問題,面臨著挑戰。

    2、相對論的主要內容:

    (1)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對論。

    (2)內容:包括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認為,物體運動時,質量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時空間和時間也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廣義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的性質僅取決於物質的運動情況,也取決於物質本身的分布狀態。

    (3)意義: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深刻地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它也發展了牛頓力學,將其概括在相對論力學之中,推動物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量子論的誕生與發展

    1、1900年,為了解決熱輻射理論上的疑點,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說。這一假說宣告了量子論的誕生。

    2、愛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應。

    3、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有關原子的量子理論。20世紀30年代,量子力學建立起來。

    4、意義:

    (1)量子論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基本認識取得革命性的進步,成為20世紀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學理論之一。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2)相對論和量子論彌補了經典力學在認識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方面的不足。它們的提出,不僅推動了物理學自身的進步而且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12破解生命起源之謎【基礎解讀】

    一、早期生物進化思想的產生

    1、拉馬克和早期生物進化思想產生的背景:

    (1)在歐洲封建社會,基督教會是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2)基督教宣揚,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陸地、動植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

    (3)教會還指責那些敢於挑戰神學說教的思想為「異端」,致使生物學研究進展緩慢。

    (4)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打擊了宗教神學。

    2、拉馬克和早期生物進化思想

    (1)18世紀下半期到19世紀,生物學研究陸續取得重大成果,細胞學說發展起來。細胞學說的確立,為生命科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2)19世紀初,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提出了生物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化的觀點。早期的生物進化思想開始形成。

    二、達爾文與進化論

    1、達爾文進化論的產生--《物種起源》一書,創立了生物進化論。

    (1)達爾文認為,生物既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進化而來的,它們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

    (2)他提出,生物現存的物種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種的變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這一原理,被後人歸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

    2、生物進化論創立的地位和意義:從根本上改變了當時絕大多數人的看法,有力挑戰了封建神學創世說。在教會和保守勢力看來,這不僅是對神和宗教的極大褻瀆,更是對人類尊嚴的莫大傷害。支持達爾文的人稱他是「生物學領域的牛頓」。

    第13從蒸汽機到互聯網【基礎解讀】

    一、蒸汽時代的到來

    1、歷史背景:

    (1)英國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

    (2)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應用機器生產成為可能。

    (3)科學技術為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發現和發明。

    2、過程:

    (1)18世紀60年代,瓦特製成了裝有冷凝器的單動式蒸汽機。

    (2)80年代,他又製造了聯動式蒸汽機,採用曲柄機構,使往複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運動。

    (3)瓦特還在蒸汽機上增加了可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工業部門先後採用蒸汽機作為動力。

    3、意義:19世紀三四十年代,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促使工場手工業作坊轉變為機器大工業工廠,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大生產逐漸形成。在工業化進程中,工業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國家成為工業國家。世界各地的聯繫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二、電氣革命的出現

    1、過程:

    (1)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製奠定了理論基礎。

    (2)隨著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成為影響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一種新能源。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

    (3)發電機不斷完善,不同地方的人們通過輸電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發電廠傳輸。

    2、影響:

    (1)更多的工業部門湧現,生產技術也更加先進。

    (2)工業生產力的發展改變著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

    (3)資產階級實力日益壯大,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4)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斷組織的形成。

    (5)電氣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

    1、過程:(1)1946年,美國研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

    (2)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了包括四個站點的網路,促進了互聯網的產生。

    (3)20世紀90年代以後,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

    2、影響(評價):

    (1)信息化社會開始出現。

    (2)信息經濟在世界各地全面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

    (3)傳統產業也藉助互聯網提高管理水平,並通過全球營銷和採購擴大市場。

    (4)人們的社會交往方式也發生著改變,網路聊天、網上購物使人們足不出戶也能夠與其他人溝通並享受服務。

    (5)網路也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基礎解讀】

    一、「開眼看世界」1、背景:(1)外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崛起,加緊對外侵略。

    (2)內部:閉關自守,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

    2、開眼看世界的狀況:林則徐,編譯出《四洲志》《各國律例》等資料。《四洲志》介紹世界三十餘國的地理、歷史和政情,林則徐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則徐囑託,在《四洲志》基礎上,編撰出《海國圖志》。魏源在該書序言中,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確了向西方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和目的,引導著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背景:(1)外有西方列強的侵略(第二次鴉片戰爭)。

    (2)內有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

    2、過程: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乃不能及」。於是,他們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思想。

    3、目的:洋務派肯定封建制度,強調以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時主張採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統治。

    4、實踐:掀起一場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邁出了中國進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三、維新變法思想

    1、背景:(1)洋務運動的展開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2)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代表人物有王韜、鄭觀應等。

    (3)思想主張:政治上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特點:早期維新派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

    2、維新變法思想的形成:

    (1)時間:19世紀90年代初。

    (2)這時主要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

    (3)過程:撰寫《孔子改制考》一書,藉助經學的外衣,否定君主專制統治,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啟超發表《變法通議》,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危害和頑固派的因循守舊,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

    4、實踐:1898年,在維新思想的推動下,光緒帝實行變法,這就是戊戌變

    5、影響:儘管變法失敗了,但資產階級維新派反對封建專制,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基礎解讀】

    一、《新青年》的誕生

    1、誕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

    (2)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牢籠,實行民主制度。

    (3)竊取大總統職位的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

    (4)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奮起反擊,力圖「根本之救亡」。

    2、過程:

    (1)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2)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銳意改革,實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紛紛到北大任教,北大學術思想空前繁榮。《新青年》編輯部遷到北京。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成為《新青年》的編輯和主要撰稿人。這樣,《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

    二、新文化運動

    1、主要內容: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學」,是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3)它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作無病之呻吟」;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陳獨秀髮表《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陳腐、雕琢、晦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文學革命由此開始。魯迅寫出《狂人日記》《孔乙己》等小說,深刻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成為新文學的典範。

    2、影響和評價:新文化運動猛烈地衝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在運動中出現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緒。

    三、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1)1918年,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率先舉起社會主義旗幟。

    (2)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3)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出現,建立了一些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4)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

    第六單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第16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基礎解讀】

    三民主義的提出

    1、孫中山創立三民主義的背景:鴉片戰爭以後,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許多先進的中國人提出不同的救國主張,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改良,使中國免遭列強侵略、擺脫危機。

    (3)19世紀末,當中國面臨瓜分危機的時刻,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台。

    2、三民主義的創立:

    (1)1895年,孫中山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豐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孫中山同黃興、宋教仁等在日本東京組建了中國同盟會。

    (3)在《中國同盟會總章》中,孫中山提出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不久,又將這個綱領進一步闡發為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

    3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主流思想的奠基時期

    (1)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形成:孔子與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內容:仁;德政;禮。教育思想重點在有教無類和學習方法)

    發展:孟子(性善論;仁政說;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

    荀子(性惡論;仁政說;水舟之說;唯物思想等)

    (2) 道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形成:創始人老子,主張:道為萬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為理想狀態;辯證思想。

    發展:莊子。思想主張:萬物齊一;不執著於物。

    (3)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其歷史意義

    背景:經濟生產力發展鐵器牛耕,經營方式變化,小農經濟開始出現。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壞,貴族沒落,新的社會階層正在崛起,士階層擴大,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發表主張。

    思想文化:學術下移,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被打破。

    內容:各家主張戰國時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還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為後來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論基礎。

    2、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朝儒學正統思想地位的確立

    背景:漢初黃老之學不能解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後所面臨的社會問題。需要新的理論適應鞏固中央集權的需要。

    經過:A董仲舒發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統;天人感應(有限限制君權學說)和天人合一理論(陰陽五行學說);三綱五常學說;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與漢武帝的反應

    作用: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有利於國家統一;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

    3、宋明理學--儒學的發展

    (1)背景:魏晉南北朝:佛、道傳播,儒學出現危機;唐朝:調和之風興盛,「三教合一」瀰漫各個領域。;儒學豐富、更新深受佛道影響既要回答佛、道關於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又要與傳統儒家對現實人生的關懷聯繫起來。理或天理為其核心觀念。

    (2)內容: 程朱理學 代表:程顥、程頤、朱熹。主張:A、世界觀:理。(在世界――本原、在社會――儒家道德倫理,在個人――人性)

    B、方法論: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窮盡事理。(事理不是科學知識而是人倫道德)

    影響: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元、明成為科舉考試內容,確定了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陸王心學:強調了主動作用,激勵人們奮發立志。代表:陸九淵、王守仁。

    陸九淵主張: A、世界觀:心是萬物淵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方法論:發明本心以求理,內心反省

    王守仁主張: A、世界觀: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佛,即心是佛)

    B、方法論: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慾,回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知行合一。 良知支配行動。

    (3)影響:A、是宋明儒學主流,影響深遠

    B、三綱五常維繫專制――消極

    C、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品德,講求自我節制,強調責任使命――積極

    4、 明清時期的思想家

    (1)李贄思想:  背景: A、明朝中後期社會矛盾激化

    B、商品經濟的衝擊,市民階層興起,主張追求個性,發展經濟

    C、儒家道德與吏治腐敗。

    李贄主張: A、鞭韃程朱理學,反對絕對權威(反對孔子思想為萬世至論,反對四書五經為思考標準。)

    B、認為人皆有私,追求物質享受,穿衣吃飯就是人倫物理

    (2)反對君主專制與經世致用

    背景:明末清初,士大夫尋求改革社會的方案,將學術研究與現實結合形成經世致用思想

    代表:顧炎武、黃宗羲。

    主張: A、經世致用B、工商皆本C、批判君主專制。

    (顧:<天下郡國利病書> 黃:<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

    影響: A、實事求是的治學方法開清代考證學術之風氣。立足現實,學以致用的觀念也為後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B、衝擊君主專制

    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1、 起源—希臘的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

    (1)智者學派

    1、背景:希臘城邦民主政治高度發展,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學者開始關注人本身。

    2、主張:認識社會、提倡懷疑、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和人的決定作用(普羅泰格拉: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切構成了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培養公私兼顧的好公民

    3、評價:強調人的主體意義,否定了神和命運的作用,樹立人的尊嚴。(重視主體作用,忽視道德 )

    (2)蘇格拉底――哲學成為人的學問

    A、主張:A、有思想的人是萬物的尺度B、強調知識的作用,應把道德與知識合二為一,美德即知識。C、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的美德

    B、影響: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人的科學

    (3)亞里斯多德――邏輯學

    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影響:A、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古希臘科學文化的集大成者。B、為現代科學門類奠定基礎,使哲學成為獨立的學科 C、將希臘哲學的理性精神發展到頂峰

    2、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1)文藝復興

    背景:A、基督教會壟斷西歐文化上千年,人們生活在缺少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中B、資本主義萌芽產生。C、新生的資產階級追求財富與人生享樂。D、由於沒有成熟的體系,只得藉助被教會視為異端的古希臘、羅馬文化來表達反封建思想。E、14世紀中葉,黑死病蔓延,促使人們反省,宗教束縛下的生活形同死亡。成就:文學的復興:前三傑

    代表人物—前三傑: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重點薄伽丘 。

    薄伽丘作品十日談,主旨宣揚人文主義,批判教會,歌頌現實生活,肯定人的價值,提倡生而平等,反對封建等級。

    藝術的復興――後三傑: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達.芬奇: A、表現和歌頌人的美及思想感情。善於將解剖學、透視法和明暗轉移法運用繪畫之中。用寫實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善惡。

    B、代表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米開朗琪羅

    拉斐爾:擅長聖母像,《西斯廷聖母》,其繪畫以優雅、和諧、高度完美著稱,被視為古典美術精神的典範。被稱為畫聖

    戲劇的復興――莎士比亞

    英國人文主義的傑出代表。《哈姆雷特》是最傑出的作品

    (2) 宗教改革

    背景:A、文藝復興喚醒了沉睡的人們,理性高於信仰的人文主義宗教觀逐漸興盛B、羅馬教皇的權威受到挑戰。C、為樹教皇絕對權威,羅馬教會宣揚因行稱義。D、1517年,教皇兜售贖罪券。

    主張:「因信稱義」,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這一思想使人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的自主權。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代表作:《九十條論綱》

    影響:A、解放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

    B、形成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3、 啟蒙運動

    背景:17、18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反對封建統治與教會特權。

    核心:A、理性主義:提倡理性,判斷事物,敬畏事實,尊重科學,反對偶像與教條,直指封建專制及宗教思想。

    B、繼承人文主義精神,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宣傳自由、平等、博愛,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

    代表:

    A、孟德斯鳩: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提出三權分立學說,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B、伏爾泰:A、根本否定天主教會B、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C提倡天賦人權,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盧梭:最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主張「天賦人權」、 「人民主權」,主張創立民主共和國。代表作《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為推翻封建統治奠定理論基礎

    D、康德:人非工具,人是一切發展過程中最終價值取向。其理性批判哲學最終確立人類主體地位

    影響: A、歐洲歷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B、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鬥爭推進到反對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構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高度。

    C、具鮮明的政治革命性質不僅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準備,而且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三單元、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 中國古代的科技

    (1)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造紙: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稱為「蔡侯紙」,促進思想文化的發展。

    印刷:A、最早有明確時間的印刷品《金剛經》 B、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由膠泥活字到木活字到金屬活字。

    C、13世紀傳到朝鮮,後從西域傳到歐洲

    火藥:A、起源於煉丹 B、唐末用於戰爭 C、五代和宋廣泛使用

    D、14世紀阿拉伯人傳往歐洲,西方社會產生巨大震動。

    指南針:在四大發明中歷史最久遠A、戰國—司南 B、北宋—人工磁體的指南針,用於航海C、13世紀傳入西歐,促進地理大發現

    (2) 中國古代的天文、數學、醫學、農學成就

    天文學:   A、戰國《甘石星經》是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其中《石氏星表》記載了120多個恆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星表B、曆法:郭守敬編製《授時歷》

    數學:東漢《九章算術》總結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標誌著解決實際問題為內容、以算籌為工具,以十制位計算的數學體系形成

    農學:齊民要術:南北朝賈思勰,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農書,介紹北方生產經驗

    農政全書:徐光啟總結歷代農業、手工業經驗,吸收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創作。被譽為「中西近代

    科學先驅」。

    醫學: A、黃帝內經:編於戰國,成為西漢。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

    B、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撰寫,是臨床經典,張仲景被稱為醫聖

    C、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著,藥物學巨著。

    2、 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

    (1) 中國古代的書畫

    A、 書法 歷程:(1)秦漢時期:秦篆漢隸具有美感,但多重實用

    (2)魏晉南北朝:發展自覺的書法藝術

    (3)隋唐:張旭、懷素擅長狂草;歐、顏、柳注重規範法度、書法理論成熟

    特點:通過線條變化,將繪畫藝術與書寫內容融合在一起,成為士人追求自我理性和個性的獨特藝術。

    繪畫: A歷程:漢代以前

    新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源頭 戰國:出現毛筆繪製的帛畫 漢代:帛畫色彩鮮艷,氣勢宏大,浪漫不失古拙

    魏晉--士人群體的追求也體現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凸顯個性的文人畫出現

    代表:顧愷之,不僅長於丹青,其繪畫理論也是中國古代的開創之作,注重「以形寫神」。是中國畫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畫家。

    隋唐:政治統一、經濟繁榮、文化全面輝煌,創製法度,體現盛唐氣象。(吳道子)

    宋明:文人山水畫,寫意畫,風俗畫

    山水畫的背景:文人階層不斷壯大,理學興起使文人注重內心修養,文人山水畫興起。由襯景發展為獨立畫種;從注重寫實,變為注重意境。

    文人山水畫的特點:注重內心情感的表現,詩、書、畫、印結合。

    風俗畫背景: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在藝術上表現。

    代表作: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寫意畫(從略):注重表現個人的內心感受。

    (2) 中國古代的文學

    A、詩經:最早的詩歌總集。保存從西周到春秋的詩歌,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何

    為風、雅、頌)

    B、楚辭:戰國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出新體詩歌。代表作《離騷》

    C、漢賦:漢代國家統一,經濟發展,廣築宮室,巡遊興盛。出現鋪陳辭藻,文采華麗的帶韻散文――賦,吸收詩經和楚辭表現手法。

    D、唐代詩歌

    背景:A、唐代的繁榮,文化多元 B、科舉制的推動

    代表:(1)李白:盛唐張揚個性,蓬勃向上的精神(2)杜甫:安史之亂後,憂國憂民,體會國破家亡的痛苦(3)白居易:中唐以後,戰亂平息並未帶來往昔的繁華盛世。白關心民間疾苦,寄託政治抱負

    E、宋詞

    背景:又稱「長短句」,宋代城市生活豐富,娛樂場所需要大量歌詞,士大夫詞作傳於民間。

    代表:辛棄疾、蘇軾與李清照、柳永

    F、元散曲:關漢卿與馬致遠

    G、明清小說 背景:新興工商業城鎮興起,市民階層崛起

    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金瓶梅》

    (3) 中國古代的戲劇

    A、元雜劇

    B、京劇

    原因:北京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藝人聚集

    概況:乾隆年間,三慶、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進京

    影響:形成京劇,在同治、光緒年間繁盛

    第四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

    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背景:A、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推動。B、基督教的地球中心說占統治地位,具有進步思想的人士對傳統解釋不滿。

    哥白尼:波蘭人,提出太陽中心說。日心說改變對宇宙的認識,根本動搖神學理論基礎。

    伽利略:A、發現木星的四顆衛星,為日心說找到了證據。 (義大利)B、開創以實驗為根據並有邏輯體系 的近代科學。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C、為牛頓經典力學奠定了基礎

    1、17世紀的經典力學

    (1)牛頓(英國) 經典力學

    A、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力學三定律B、《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建立完整力學體系,實現物理學第一次大飛躍。  C、以嚴格的數學方法和邏輯體系把宇宙間的運動統一起來,對人類解釋與預見物理現象決定性指導意義。D、海王星的發現是證明範例

    意義: A、牛頓力學是經典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也是現代工程力學等的理論基礎。B、標誌著人類科學時代的開始,引發第一次科技革命。C、還為法國啟蒙運動和唯物主義哲學奠定了科學基礎。

    2、19世紀的進化論

    (1)背景:19世紀以前,神創論占統治地位,上帝造人說成為教會禁錮人們思想天經地義的教條。

    (2)、貢獻: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建立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論。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871年,發表<人類的起源>,進一步論證了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

    (3)、影響:A、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生物界和人在生物界中位置的認識B、生物學領域的牛頓

    3、蒸汽機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

    (1)瓦特與蒸汽機發明:

    A背景:工業革命後,傳統的畜力、風力、水力很不穩定,嚴重製約了工業革命縱深發展,生產力發展呼喚新的動力。

    B過程:改良紐可門蒸汽機,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電氣技術的應用

    A有關電氣的重要發明: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現象,愛迪生髮明了改進了電燈、電話、電報、電影。

    B、影響:電氣技術提供了便捷廉價的動力,掀起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資本主義確立了在全球的優勢,世界各地聯繫更加緊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4、20世紀物理學的新突破

    (1)背景:19世紀,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光學、電磁學等取得長足進步,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新的發現揭示了經典物理學的局限性。

    (2)新突破:相對論和量子理論。

    A相對論

    提出: 20世紀,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成為繼牛頓後最偉大的科學家。

    基本原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看書)

    意義:物理學領域最偉大的革命。可以廣泛解釋不同運動狀態的物質,創立了一個全新的物理學領域。打破經典物理學絕對化思維模式,提供了辯證看待世界的途徑。

    B微觀世界:量子理論

    提出: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認為輻射像物質一樣,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單位量子來實現的。愛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論。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原子、量子理論,量子力學建立起來。

    作用: 20世紀最深刻最有成就科學理論之一。推動生產力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物質生活。

    (3)意義: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彌補了經典物理學的不足。描繪了嶄新的宏觀和微觀世界,改變了人們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5、20世紀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生、發展和對人類的影響

    電腦和網路 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在美國誕生。 發展方向:A、存儲量量更大,運行速度更快;

    B、體積更小,輕便實用。

    1969,國際互聯網問世,「網際網路」。計算機和網路將人類帶入信息時代。存儲信息――生產辦公――家庭使用――網路世界

    第五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1、 器物之學—師夷長技以制夷與師夷長技以自強

    1)、師夷長技以制夷

    (1)背景:A、鴉片戰爭前後,外國資本主義衝擊加劇,中西聯繫擴大。B、為了解西方,抵禦侵略,一批先進、愛國、具有經世致用思想的中國人衝破思想藩籬,以新的眼光審視世界

    (2)代表:林則徐—A、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B、設立譯館,命人譯滑達爾《各國律例》,編譯《四洲志》,介紹地理、歷史概況,開由愛國而研究、學習西方的先河。

    魏源—依據《四洲志》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 3)、影響:A、研究介紹世界知識、「開眼看世界」成為社會思潮。

    B、 為抵禦外侮,謀求獨立富強而學習西方,成為近代思想主流。

    2)師夷長技以自強

    (1)背景:19世紀60-90年代,西學廣泛傳播,對儒學為核心的文化產生衝擊。中國傳統文化之體,是否兼采西方文化,成為嚴峻課題。

    (2)主張與實踐:主張:發展「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倡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維護固有制度和綱常禮教前提下,採用西方實用技術,才能自強、求富。實踐:洋務運動中的洋務派與頑固派。

    (3)評價:A、局限於物質文化層面 B、衝擊了「夷夏之辯」的保守觀念,為西學傳播創造了輿論環境。

    2、 制度之學—變法圖存與民主革命

    1) 維新變法

    早期維新派: A最初是洋務派的支持者,馮桂芬、王韜、鄭觀應是代表。

    B主張:經濟上發展工商業,商戰;文化上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政治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

    維新變法思想:

    A、背景:19世紀90年代,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形成。

    B、代表: 康有為----A、設萬木草堂,宣傳維新理論。 B、《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經學外衣和孔子亡靈,否定專制思想基礎。為維新提供符合傳統文化價值理論依據。

    梁啟超----A、宣傳民權思想,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的必然性。B、育人才,開學校,變科舉

    C、影響:維新思想傳播開來,形成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文化開闢新的道路。

    2) 民主革命(略孫中山三民主義)

    3、 文化之學—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

    (1)、背景: A、辛亥革命後,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袁世凱尊孔復古

    B、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啟蒙思想傳入,資產階級要求民主政治,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認為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政治革命,必須要思想革命。

    (2)、標誌: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為《新青年》(核心)。

    (3)、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指導思想:西方的民權、平等和達爾文進化論。核心與基地:<新青年>,北京大學。

    (4)、內容 核心內容:德先生和賽先生(口號)民主----不僅指人民主權、權力制衡等民主政治,也包括共和、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民主理念。科學----不僅指科學技術與知識,而且包括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還包括反對迷信、宣傳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使崇尚科學成為社會主流。

    反對舊道德:打倒孔家店

    A、代表:陳獨秀、李大釗

    B、原因:認為儒家思想是專制政治的靈魂

    C、實質:對統治中國幾千年的意識形態、文化傳統進行揚棄

    D、作用:為解放思想和文化多元創造條件。

    文學革命:注意形式和內容

    魯迅----《狂人日記》,批判吃人的禮教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不僅主張白話文,還必須徹底改革舊文學思想內容。

    (5)、意義: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B、在政治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沉重打擊,動搖了傳統禮教的統治地位。 C、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是一次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D、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爆發創造條件

    4、 救亡之學—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李大釗:受十月革命影響,新文化運動人士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李於1918年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是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代表。新文化運動的中後期,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

    (2)、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研究專號》,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全面介紹馬克思主義。與此同時,各種馬克思主義研究組織開始出現,馬克思主義開始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 3)、影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

    第六單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的思想理論成果

    1、資產階級的思想理論成果三民主義

    (1)、提出背景:鴉片戰爭後,各種變法救國的主張都以失敗告終。不推翻封建王朝的反動統治,只進行改良,不可能挽救危機。

    (2)、提出:1905年,創建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這個綱領被孫中山在《民報R26;發刊詞》上闡發為三民主義

    (3)、內容:前提:民族---推翻滿州貴族專制統治 核心:民權---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民生---平均地權

    (4)、意義: A、集中代表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 B、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族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願望。 C、推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中華民國。 D、以三民主義為指導頒布《臨時約法》

    (5)三民主義的發展--新三民主義

    A、提出背景:維護民主共和鬥爭失敗孫中山尋找新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後俄國共產國際和中共對孫中山的影響。孫中山決定改組國民黨。

    B、提出:1924年國民黨一大,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實際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的含義。

    C、與三大政策的關係:新三民主義是為適應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時也為三大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核心,是依據新三民主義確定的重要政策原則。

    D、與舊三民主義的關係:明確反帝反封。

    E、意義:具有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為國共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

    2、無產階級的革命思想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A、五四運動與建黨時期:領導五四運動,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建黨工作。

    B、國民革命時期:參加國民革命,注重理論研究,分析中國國情。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闡明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農民問題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重要性。

    C、土地革命時期: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將黨的工作重點轉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在農村開始游擊戰爭,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探索出開展武裝鬥爭,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新革命道路

    D、抗日戰爭時期:發表《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等理論,解決了革命的領導階級、革命目標、革命前途等重大問題,對中國革命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中共七大:正式確認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E、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意義與特點:意義: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點:以實事求是為基本原則,是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典範;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2)、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

    A、建國前夕的建國理論—七屆二中全會的建國思想:工作重心轉移,工作任務的轉移,革命後的基本政策,總任務—農業國變成工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變成社會主義社會的提出

    B、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經濟方面:過渡時期總路線與三大改造。

    政治:《論人民民主專政》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建議。

    (3)、毛澤東思想的意義: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根源。

    3、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

    (1)、背景:思想基礎: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決定工作重點轉移,開始改革開始。

    (2)、鄧小平理論

    A、概念:鄧小平總結歷史經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科學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系統回答了在經濟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創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B、組成

    ①、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②、十三大:1989年,提出社會主義階段階段的理論、三步走的戰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③、南方談話:1992,深刻闡明社會主義的本質,再次強調基本路線,使發展才是硬道理深入

    人心,為十四大召開奠定基礎。

    ④、十四大:正式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⑤、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⑥、其他: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兩手抓兩手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國兩制的方針

    4、三個代表

    (1)提出背景:21世紀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綜合國力競爭更為激烈;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面臨機遇和挑戰。

    (2)、提出者:江澤民。內涵: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進一步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黨」的重大問題。寫入黨章:2002 中共十六大

    (3)、意義: A、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強大理論武器; B、是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 C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指針。

    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 新中國的科技

    (1)兩彈一星:1964,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6,導彈核武器成功,中國擁有導彈和原子彈「兩彈」結合的戰略核心導彈;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2)載人航天:70年代中國開始進入航天時代,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將楊利偉送上太空。

    (3)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第一個雜交水稻,被譽為「東方魔稻」和「第二次綠色革命」。

    (4)、1983年,銀河-I型機誕生。

    2、新中國的文藝方針

    20世紀50年代,雙百方針的內容與作用—文革中的破壞—新時期的恢復與文藝的繁榮。

    3、新中國的教育

    1950年,開始。1977年:恢復統一高考;1986年,《義務教育法》;90年代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1、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

    了解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20世紀的西方文學和蘇聯、亞非拉美文學取得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義文學:英國的拜倫《唐璜》;法國的雨果《巴黎聖母院》

    現實主義文學:法國的司湯達《紅與黑》;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英國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雙城記》;

    俄國的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中國的黃遵憲《衰旅順》《台灣行》

    20世紀的西方文學:

    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先後獲得法蘭西學院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美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家德萊塞《嘉莉妹妹》《美國悲劇》;海明威《老人與海》

    蘇聯文學: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小說《母親》

    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亞非拉美文學:印度的泰戈爾的詩歌充滿浪漫主義精神,其詩集《吉檀迦利》使其於1913年成為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獲得者。

    日本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於1968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2、19世紀以來的世界美術

    了解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現代主義美術流派的代表作品

    浪漫主義: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在1830年年創作了《自由引導人民》將浪漫主義繪畫推向了頂峰,他本人被稱為「浪漫主義的獅子」。

    現實主義:歐洲第一個打出現實主義旗號的是法國的庫爾貝,作品有《石工》等;俄國現實主義畫家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印象主義:莫奈的《日出·印象》;塞尚和梵谷是後期印象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梵谷最為著名,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

    法國傑出雕塑家羅丹,其成名作是《青銅時代》代表作是《思想者》。

    現代主義美術:立體派是20世紀以後,在法國興起的現代藝術流派。著名代表是畢加索,其名作是《格爾尼卡》。

    3、19世紀以來的世界音樂

    了解19世紀歐洲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

    浪漫主義音樂(19世紀初):貝多芬《第三(英雄)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合唱)交響曲》。

    舒伯特「歌曲之王」《春之信念》《野玫瑰》《魔王》。舒曼《幻想曲》。

    民族樂派音樂(19世紀中):俄國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被譽為「旋律大師」。捷克的德沃夏克《自新大陸》

    19世紀末:法國德彪西是印象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交響詩《牧神午後》管弦樂《夜曲》鋼琴曲《月光》。奧地利作曲家勛伯格是表現主義音樂代表,作品有《樂隊變奏曲》《小提琴協奏曲》《華沙倖存者》。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是新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作品有《浪子歷程》《春之祭》

    歷史標誌性事件

    1.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標誌:建立在僱傭勞動基礎上的手工工場的產生。資本主義萌芽是一種新的生產關係,指的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轉變,而手工工場只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生產組織形式,其本質是對勞動力剩餘價值的剝削。

    2.「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標誌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主要是指這三項中國的發明傳播到歐洲,推動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制度。

    3.近代自然科學產生的標誌:天文學革命(1543年(天體運行論)發表)。它揭穿了中世紀流行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和所謂的「上帝賦予地球以特殊地位」的說法,摧毀了上帝創造世界的謬論,使自然科學從神學和傳統的「地球中心說」的束縛下解放出來,開始以人和自然為觀察、研究的對象。

    4.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的標誌性人物: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共產黨宣言》1893年義大利版序言),其長詩《神曲》揭露了教會的貪污腐化和封建統治的黑暗殘暴。

    5.

    6.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誌:1640年11月英國新議會的召開。在新議會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反對派」,提出了限制王權的要求,而限制王權實際上等於部分地奪權,已經開始具備了革命的含義。

    7.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的標誌:1688年「光榮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之後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闢了道路。

    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誌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因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代表了社會發展方向,在其影響下,歐美許多國家都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匯成了一股資產階級革命的浪潮。

    9.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誌:1689年《權利法案》的制定。《權利法案》的主要精神就是以明確的條文,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權、軍權等方面限制王權,同時將議會擁有的自由和權利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肯定。

    10.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形成標誌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統治地位的確立。因為從此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

    11.

    12.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標誌著:(1)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2)英國開始積極進行海外殖民擴張活動;(3)西班牙海上實力的喪失。

    13.三次英荷戰爭(1652—1674年)標誌著荷蘭的「世界海霸」和「世界商霸」地位的喪失。

    14.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英國打敗法國,標誌著英國確立了世界殖民大帝國地位。從此,老牌的殖民強國西班牙、荷蘭和法國再也無力與英國抗衡。

    15.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該事件說明法國人民在資產階級的號召下開始用暴力向封建專制統治勢力發起進攻,而巴士底獄恰是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物。

    16.法國從傳統的臣民社會跨入近代的公民社會的法律標誌:1791年憲法。該憲法是法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憲法,標誌著「法治」取代了「人治」。

    17.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標誌:「熱月政變」。「熱月政變」是結束過時的雅各賓派「恐怖政策」,恢復和建立資產階級正常統治秩序的轉折點。

    18.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的標誌: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20世紀初,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資本主義政治體系形成的基礎上,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從而構成了完整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世界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

    19.《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因為宣言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20.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的標誌: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該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正式獨立。

    21.亞洲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和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標誌著亞洲覺醒。主要指出現了新的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2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標誌: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只有形成了世界市場,經濟危機才會擴展到全世界,變成世界性經濟危機。

    23.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一書,標誌著自由主義的產生,也標誌著歐洲經濟政策由傳統的保護主義到自由競爭的轉變。該書主要內容是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束縛,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主張放任自由,把自由競爭當作永恆的法則。

    24.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工業革命主要是指產業技術的革命,「珍妮紡妙機」的出現表明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25.工業革命完成的標誌:機器製造業的出現。它說明大機器生產已經基本上取代了工場手工業。

    中國近代史

    1、涉及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的條約是:《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

    2、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刊物和中心:《遊學譯編》、《浙江潮》《民報》(日本東京)《蘇報》(上海)

    3、割地、賠款、開放口岸都有的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

    4、有開放通商口岸的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

    5、辛亥革命果實被竊取標誌: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6、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

    7、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李大釗。

    8、比較全面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是《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9、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是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的。

    10、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1912年3月孫中山宣布解職。

    11、清政府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一次較量是中英鴉片戰爭。

    12、中俄歷史上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是《尼布楚條約》。

    13、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

    14、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1842年8月的中英《南京條約》

    15、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的標誌是永安建制。

    16、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是太平天國運動。

    17、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偉大轉折: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8、中國的外交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78

    19、戊戌變法失敗的標誌是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變。

    20、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的標誌是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

    21、開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條約是《天津條約》(10處)

    22、割地最多的條約是《中俄璦琿條約》(60多萬平方公里)。

    23、賠款最多的條約是《辛丑條約》。

    24、第一個全國規模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1905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

    25、中國第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6、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27、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1919年五四運動。

    28、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天京事變。

    29、第一次提出徹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會議是1922年中共二大。

    30、標誌著革命統一戰線建立的會議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

    31、決定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會議是1923年中共三大。

    32、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失敗的標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33、辛亥革命的開端是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

    34、近代割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俄國。(150多萬平方公里)

    35、中國現代史開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6、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840年鴉片戰爭。New』s 1919

    37、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

    38、中英鴉片戰爭開端:1840年6月,英國封鎖珠江口。結束:1842年8月《南京條約》簽定。

    39、太平天國運動開端: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結束:1864年7月天京陷落。

    40、第二次鴉片戰爭開端: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結束:1860年10月《北京條約》簽定。

    41、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894年7月,日本海軍在朝鮮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42、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60年《北京條約》簽定。

    43、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戰爭後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的簽定。

    44、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淵: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1901年《辛丑條約》。

    45、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的簽定。

    46、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甲午中日戰爭後。

    47、戊戌變法揭開序幕:公車上書;開始: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結束: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變。

    48、中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五四運動「六三」以後。

    49、中國共產黨的建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上海。

    50、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轉入低谷:1923年「二七」大罷工的失敗。

    51、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的標誌是: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52、南京國民政府在全國範圍形式上完成了統一標誌著: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

    53、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形成的標誌是:他們對金融的控制。

    54、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事件:1927年南昌起義。

    55、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是1927年八七會議。

    56、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新型人民軍隊重要開端:三灣改編。

    57、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第一塊根據地:1927年10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58、土地革命時期最大的一塊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

    59、長征時紅軍跳出了敵人包圍圈的標誌性事件是:渡過金沙江。

    61、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5年遵義會議。

    62、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是在1935年瓦窯堡會議。

    63、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事件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

    6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誌是: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65、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的標誌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

    66、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1971年九一三事件。

    67、中國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平型關大捷。

    68、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南京大屠殺時間:1937年12月

    69、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1938年李宗仁指揮台兒庄戰役。

    70、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陷以後。

    71、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會議是:1937年8月的洛川會議。

    72、抗日戰爭時期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73、中共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中心: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搞得最熱烈的地區。

    74、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75、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誌: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76、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是:1940年彭得懷指揮的百團大戰。

    77、抗日民主政權的性質是:中共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

    78、抗日戰爭結束的標誌: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

    79、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80、揭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1947年6月底,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81、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主力決戰是在:三大戰役後。

    82、奠定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的事件:淮海戰役的勝利。

    83、北平和平解放的時間:1949年1月31日。

    84、國民黨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後。

    85、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的會議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86、國民黨政權垮台的標誌: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87、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的標誌是:新中國的成立。

    88、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的標誌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89、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誌: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90、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91、為我國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1956年中共八大。

    92、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標誌:1966年夏,中共中央發出開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93、黨的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1968年劉少奇被開除出黨。

    題海歸納:

    「天下共苦戰鬥不息以有侯王今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 推行郡縣制

    「問鼎」: 想替代周王號令天下

    (漢武帝) 刺史→monitor 諸侯&地方高官 中央決策機構: 外朝 (西漢:中朝)

    Britain ①向中國走私鴉片`cause: 扭轉對華貿易逆差

    ②發動Opium War `cause: 打開中國市場

    《馬關treaty》 影響中國民族工業: 設廠

    三省六部始於隋!

    最高地方行政機構: 東漢末年→州 唐→道 宋→路 元→省

    唐Procedure: 中書→門下→尚書

    職能similar: (秦)丞相―(唐)尚書省―(元)中書省

    清中央集權之登峰造極: 設置軍機處(雍正) p.s. 南書房(康熙)

    「奏章票擬主之內閣;軍機機要主之議政處」: 順治

    地方威脅中央解除始於北宋

    (謝晉元)淞滬意義: 粉碎日本滅亡中國的企圖

    入緬甸: 遠征軍

    (黨)全面抗戰路線: 進行人民戰爭

    《天朝田畝制度》vs.《資政新篇》 common: 要求推翻封建統治

    《天朝》無法實現: 違背了農民小生產者小私有者的本性

    《臨時約法》 主權屬於國民』s實質: 否定君主專制

    《臨時約法》的頒布機構: 南京臨時政府

    井岡山』s鞏固意義: 農村包圍城市

    中共一大黨的中心任務: 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抗日時中共』s土地政策: 既限制又聯合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meeting: 遵義會議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以後 根本purpose: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要避免「文化大革命」主要在於: 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

    195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vs.1949《共同綱領》: 體現了社會主義原則的不同

    「一國兩制」成為國策: 1984 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

    和平統一祖國方針: 1979

    中國法制建設』s里程碑: 依法治國(十五大)入憲

    外交政策成熟的標誌: 「求存同異」方針

    China 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 1954日內瓦會議

    20世紀70年代外交形式轉變的關鍵: 中美關係

    不結盟』s含義: (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係

    1997 China&東盟: 睦鄰互信夥伴關係

    新中國外交里程碑: 上海合作組織

    對外開放』s purpose: 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奠定雅典民主制度的改革: 梭倫改革

    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徵: 小國寡民

    最終確立雅典民主制: 克里斯提尼

    雅典公民大會最重要的程序: 辯論

    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 奴隸主專政的手段

    雅典享有司法權的機構: 民眾法庭

    羅馬成文法』s出現: 平民反對貴族的結果

    羅馬共和制的主要組成機構: 執政官元老院(職能similar雅典公民大會)公民大會

    世界歷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美國1787憲法』s原則源於孟德斯鳩 purpose: 加強中央政府權力

    英國《權利法案》: 確立了議會主權 公布意義: 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

    「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y Europe.」

    1832年英國議會制度改革: 工業資本家漸入政權中心

    法國共和制整體最終: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意義:促進工業資本主義

    德國經濟障礙: 封建割據

    馬克思理論來源: 德意志哲學、英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俄國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專制制度

    巴黎公社所有制變更: 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由工人合作社管理

    政權歸蘇維埃』s file: 《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

    巴黎公社 great: 廢除了舊的軍隊、警察、法庭建立新的國家武器

    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s標誌: 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美國建立之初需解決的問題: 加強中央集權與維護共和的矛盾

    英《權利法案》 美1787年憲法 法(第一部憲法)1875年憲法』s common:民主原則

    拿破崙for歐洲歷史: 以武力和法典推廣法國革命的觀念

    《人權宣言》 反對封建專制與等級制度

    標誌法國資本主義共和體制最終確立: 1875憲法

    帝制與共和制的鬥爭反映: 資產階級內部就實行何種政體的鬥爭

    美國「冷戰」政策: 遏制共產主義但不訴諸武力

    20世紀50年代中期歐洲政治格局: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

    蘇聯 國家政權性質 根本變化: 819事件

    當今』s多極: 美、日、西歐、中、俄

    二戰後東西方對峙』s實質: 兩種政治勢力的爭奪

    二戰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s主要特點: 逐漸形成社會主義陣營

    古代土地私有制 始於: 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時間先後: 壟作法→代田法→輪作制→複種制

    古代手工業突出體現封建經濟形態特徵: 家庭手工業

    井田制 實質: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青銅』s繁榮period: 商周

    明清資本主義萌芽』s本質特徵: 僱用關係

    中國的茶葉和生絲出口的數量猛增』s實質: 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未達到 師夷長技以自強』s目的: 局限於引進西方先進科技

    最早出現的近代企業: 外商企業

    甲午戰爭後國內』s興辦近代民族工業熱潮: (直接原因)清政府放寬了限制

    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意圖: 滿足其資產階級的貪慾和轉移國內鬥爭視線

    民國初期民族工業迅速發展的內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專制統治

    一戰後民族工業蕭條: 帝國主義捲土重來

    民國政府前10年民族工業發展: 其有利政策

    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目的: 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錯誤

    1956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公有制經濟佔主導地位

    1958中共』s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 (教訓)經濟指導方針要符合經濟規律

    第一個五年計划進行工業建設的區域: 東北

    農村改革發展方向: 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

    農村產業結構: (change)發展鄉鎮企業實行多種經營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s中心環節: 增加企業活力

    生活習俗變化最大(city): 上海

    標誌中國鐵路誕生(railway): 唐胥

    辛亥革命時期宣傳革命思想的武器: 《民報》

    反映20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歷史發展方向: 《民報》

    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 《漁光曲》

    新航路開闢直接原因: 商路不暢造成的商業危機

    英國工業革命』s出現最直接的原因: 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

    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結構: 重工業取代輕工業

    1929美國經濟危機波及世界: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確立

    美國胡佛: 自由放任政策

    美國羅斯福新政根本目的: 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鞏固資本主義統治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vs.羅斯福新政: (本質區別) 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倡導 介於自由放任和股價干預之間的第三條道路: 柯林頓

    20C 西歐經濟相對穩定&持續發展』s period: 50年代中期to70年代初期

    20世紀90年代 美國發展最快』s department: 第三產業

    二戰後聯邦德國』s崛起: 推行政治改革實行非軍事化

    評價戰時共產主義政策firstly是否利於: 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戰爭

    1956年以來蘇聯承認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s leader: 戈爾巴喬夫

    About 勃列日涅夫: 沒有擺脫斯大林模式的束縛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最直接effect: 促進世界貿易的增長

    《關貿》積極effect: 客觀上為資本主義世界創造了一個自由貿易的環境

    布雷頓森林體系: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三大區域經濟集團: 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

    China 加入WTO : 2001年12月

    孟子「仁政」核心: 以德治國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

    明清,反封建的矛頭指向朱程理學:維護封建倫理道德,摧殘人性

    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黃宗羲

    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齊民要術》

    針灸療法』s 理論基礎: 經絡學說

    代表15世紀初期(天文)先進水平: 明代鄭和下西洋使用牽星術

    中國最早的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

    元雜劇奠基人: 關漢卿

    明代傳奇代表: 《牡丹亭》

    鴉片戰爭抵住階級開眼看世界的著眼點: 軍事技術方面

    戊戌變法is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根本cause: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新文化運動核心內容: Democracy & Science

    新文化運動』s new: 徹底批判封建正統思想

    五四運動後思想界潮流: Marxism

    第一位舉起社會主義大旗: 李大釗

    比較全面介紹Marxism』s article: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compare with舊』s): 明確提出反帝要求

    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於: 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

    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於: 中共十三大

    鄧小平理論精髓: 獨立自主&群眾路線

    1993年「211工程」purpose: 發展高等教育

    第一枚火箭: 1960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20世紀50年代

    描寫918事變to129運動期間北京學生: 《青春之歌》

    「雙百」受挫: 1957年反右派鬥爭

    孟德斯鳩』s三權分立 實際意義: 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

    智者學派 研究對象: 人類社會

    中國古代類似蘇格拉底』s ideologist: 孔子

    「人是萬物的尺度」: 普羅泰戈拉

    文藝復興』s核心: 人文主義 啟蒙運動』s核心: 理性

    「九十五條論綱」發表的直接原因: 羅馬教皇在兜售贖罪券

    「人文主義之父」: 彼特拉克

    標誌著物理學真正開端: 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開始的科學研究方法

    20世紀初物理學思想上的革命: 物理學相對論的提出

    為達爾文進化論奠定理論基礎: 細胞和細胞學說&早期進化論思想

    首先把達爾文進化論引入中國: 嚴復

    19世紀三大科學發現: 細胞學說、進化論、能量守恆定律

    導致世界上第一個互聯網成功搭建的直接原因: 「冷戰」期間軍事上的需要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美國

    「如果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 雪萊《西風頌》

    把法國浪漫主義文學推向頂峰: 雨果《巴黎聖母院》

    堪稱資本主義的「社會百科全書」: 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歌曲之王」: 舒伯特 「樂聖」: 貝多芬

    「圓舞曲之王」: 小約翰 交響樂之父: 海頓 電影藝術之父: 格里菲斯

    五四運動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台

    紅軍「遠征」的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馬歇爾」計劃的實質: 以經濟手段控制西歐

    北約組織&華約組織 common: 由大國控制的軍事集團

    「歐共體」成立的主要目的: 保障自身安全與發展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實質: 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

    當前世界形成政治多極化的根源: 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

    西方「哲學之父」:亞里士多德 畫聖:拉斐爾

    荒誕派的開山之作:《等待戈多》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代表:拜倫

    「現代繪畫之父」:塞尚 「年輕的藝術」:電影電視

    「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羅斯福

    文學三傑: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Xun Kuang(荀況)


    推薦閱讀:

    歷史的另類臉譜:戊戌變法中的袁世凱,就這樣掉進一個宮斗陷阱
    抗戰期間老百姓吃不飽飯:宋美齡卻用牛奶洗澡?
    了凡先生的命真的改了嗎?
    敦刻爾克的主演是誰?
    「思想上入黨」難的深層次原因——從廈門大學田佳良事件說開去

    TAG:歷史 | 知識 |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