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少林大悲拳(上)[45P]

一、大悲拳的來源及其風格特點 大悲陀羅尼拳(簡稱大悲拳)是佛門密宗修心、養性、練身的一種修持功法,也是我國少有的武術與佛教文化相融會的一種套路。它是根據佛門主要經咒—二大悲陀羅尼咒,一式一咒解練的。悲在佛門中又有撥苦的含意,意為去其煩惱、災難、病苦等,故拳名為大悲陀羅尼拳。大悲拳因是佛教密宗修持的功法,歷史上也只是在教內高僧中傳承,一般層次的佛門中人也不容易學得。20世紀30年代,北京上方山密宗少林高僧奇雲和尚,首次向他人傳授該拳,期望學練者通過演練大悲拳、熟誦大悲咒,達到弘揚教法的目的,這樣,拳、咒易學,也不顯得枯燥,同時強身健體。20世紀60年代,因種種原因,學練大悲拳被視為迷信,很少有人練了。後在武術界前輩的邀請下,奇雲和尚再次傳授大悲拳,名為少林柔拳,以武術形式推廣開來(不誦咒,拳名改為動作術語),因此,大悲拳是奇雲和尚演練留世的。奇雲和尚俗名叫史正剛,河北保定人,從小喜武,學得多種拳術,武術根基紮實。青年時出家為僧,參訪名山大剎,並尋訪有武術造詣的高僧來紮實自己的武術功底。這期間他學得了無名神拳,後在參禪打坐、誦經修行中,拜到大悲陀羅尼經時,看到經中的圖像及契印與自己學得的無名神拳的拳路契合,頓悟無名神拳即是傳說中失傳的大悲拳。奇雲和尚便融會各家拳術精華並充實到該套路中,使大悲拳更加完善。他也成為繼承與發揚大悲拳的一代宗師。大悲拳的特點是在行拳中要誦念佛經經咒——大悲咒,一式一咒解練。其動作舒緩,呼吸勻、深、長,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學練。它的風格是拳式自然、莊嚴、優美、寧靜,古樸高雅,動作飄逸、洒脫,剛柔相濟,鬆柔圓和。全套動作體現出大開大展、大起大落的特色。行拳是以意念引導動作,以拳行氣,以氣運身,全身血脈通達,加之在演練中默念大悲咒,因而精神高度集中,很有禪意。學練者如能認真演練,日日堅持不懈,定會凈化心靈,增進智慧,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二、大悲拳的練法及要求密宗大悲拳是佛門中的一種武術、拳法,自有它獨特的練習方法和要求。但它也離不開武術的基本含義和要求。比如說:攻防含義、手眼身法步的配合,精、氣、神的表現和運用等。1.練習大悲拳要首講內壯,用意不用力,以意識引導動作,在套路練習中不求快速敏捷,一招制敵,而要求動作舒;展、緩慢,剛柔相濟,身正步穩。動作舒展,身心才能開闊,氣血方能暢通,節節貫穿,姿勢也優美大方。動作緩慢,用意不用力,才能較好地以意識導引動作,保持身心松靜、姿勢正確。只有這樣,呼吸才能自然、均勻,血脈暢通,練習後感覺心曠神怡,身心得到良好的鍛煉。故練習大悲拳不要求高穿遠跳,發力剛猛。不允許出現氣喘呈呈、,力不從心的無氧運動現象。大悲拳的演練是慢中有快,偶有發力加速的動作。柔而蓄力,剛而發勁,體現了大悲拳的攻防技擊含義和方法。2.大悲拳的練習必須做到身正步穩,手、眼、身、法步要協調配合。只有身正才能步穩,步穩才能身正。拳語講:「步不穩,拳亂。步不快,拳慢o"在練習大悲拳之前要先學會並掌握大悲拳的基本步型、步法。如:馬步、弓步、仆步、虛步、歇步等等,把這些步型的大小、高低、虛實方法掌握了,運動中才能穩健。身正步穩,功架正確,動作才能不散亂,才不會出現前俯後仰、左歪右斜等弊病,達到鍛煉的目的。手、眼、身、法、步是武術練習的精神所在,而在大悲拳套路練習中更加重要。拳語講:「眼隨手動,身隨意轉」,手到眼不到,就是瞎胡鬧。」手到,眼到,手眼相隨;手指向哪裡,眼睛就要看到哪裡,這樣精氣神就表現出來了,才能體現武術的氣概。另外是身法的配合。身法是指腰部以上的動作轉折、擰扭變化等。隨著動作的起伏、開合、高低、旋轉,使整個身體和四肢及手、眼、身、法、步協調和順。因為大悲拳是佛禪拳法,一般在套路練習中需要配合佛樂和大悲咒的默誦完成,用意念導引動作。大悲拳是佛教密宗的修持功法,按照密教的解釋,大悲拳所有的姿勢,全是諸佛菩薩的身印;大悲拳用的手式、手法皆稱為「手印」。密教謂:「諸佛菩薩各有本誓,以兩手十指結種種之形,為標本誓之印象印契,故日印。」其理秘密深奧,故稱「密印」,因其理法深奧,又須由大師傳授手印,故一般人是很難理解的,所以我們練習時必須依照圖示的手法練習,不可隨意改變。3.大悲拳有上、中、下三盤練法,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可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身體較好的年輕人可練下盤,一般人可練中、上盤。下盤練習要求姿勢低、步距大,起伏動作比較明顯;而上盤練法則步距小,姿勢較高,運動量較小,適合中老年和體質較弱者鍛煉。總之,拳無定式,練到一定程度,可根據自己的體會和需要量力而行,增減練習難度和運動量,達到強身健體,陶冶身心的鍛煉目的。三、大悲拳的健身作用大悲拳是佛門密宗的一套修持功法,特彆強調在演練時,身、口、意三業清凈。口誦大悲咒,身練大悲拳,意觀想佛菩薩的形象,悠然地行拳。凝身沉氣,精神集中,動作舒緩,以拳行氣,以氣統血,外練筋骨,內練精氣神。日久,內氣足,氣血順,經絡通,堅固了精神,增進了智慧,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在演練大悲拳時,因姿勢端莊寧靜,氣勢宏偉優美,行拳連綿不斷,如行雲流水,加之呼吸自然配合動作、咒語自會神清氣爽,意趣盎然,因而斷除煩惱,心地寬廣,疾病不生,青春常在,起到了健身的作用。演練大悲拳要始終保持柔韌的練功狀態,鬆柔圓和,剛柔相濟,不發猛力,動作隨自己的體質,可高可低,可大可小。只要認真學練,就會增加體內的能量,改善生理機能增強體質,疾病也會隨之逐漸好轉直至消失。大悲拳確實能起到延緩衰老、祛病延年的作用。大悲拳的特點是在松靜的狀態下行拳,強調以意行拳,動作緩慢,因而心態平和,呼吸深、長、勻並自然,日久能增加肺活量,改善血液循環,加強和調節體內各臟腑的功能,從而達到身體內外兼修的目的,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大悲拳如能日日堅持,按佛門的教義,眾善奉行,多做有利於社會的事,且有慈悲平靜之心態,心存善念地生活,就能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思想集中,自會無病者強身,有病者遠離病苦。悲拳動作圖解1.觀音合掌(1)立正姿勢站好,頭正、項直、松肩、塌腰夕兩足並立,兩手下垂於體側。兩目向前平視,口微閉,舌頂上齶,呼吸自然(圖1-1)。(2)右腳不動,左腳向左側跨半步,兩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圖1-2)。

(3)身體不動,兩臂由下向體側抬平,兩臂與肩平,同時兩掌徐徐變勾,勾尖朝下。目視前(圖1-3)。

(4)上動不停,兩勾手變立掌上挑,掌心向外,掌指向上。目視右掌(圖1-4)。(5)上動略停,兩臂內收,使兩掌在胸前合掌,掌指向日盯。目視前方(圖1-5)。

(6)上動不停,兩掌由胸前向下合攏成立掌,掌指向上,停於胸前。目視前方(圖1-6)。要點:上述動作需連貫完成,勾手時,五指不可捏得過緊;兩掌在胸前合掌時,掌心要緊貼,不可分離;兩肘要端平,兩腋下要空,使氣血流暢,心靜體松。

2.疊手摩掌(1)兩掌由胸前向下翻轉使兩掌指朝下,並直臂下伸於小腹前(圖1-7)。

(2)上動不停,身體不動,兩掌互握,左下右上,停於腹前(圖1-8)。

(3)上動不停,兩掌心左右碾轉換位成左上右下握式(圖1-9)。

3.三叉訣(1)右足跟微內收,右膝微屈略蹲;左腳向右腳內側靠攏,足尖點地,足跟提起。同時,兩臂向右側抬起,兩掌不變。目視右前方(圖1-10)。

(2)上動不停,右腿不動,左腳向左側蹬腿伸直,全腳掌著地,足尖內勾。同時,兩臂向右側伸直,兩掌心相搭前送,右手背朝外,左掌背朝內。目視前力(圖1-11)。

(3)兩足不動,上體微左轉。同時,兩掌心緊貼翻轉,使右掌在上,左掌在下 (圖1-12)。

(4)上動不停,右腿屈膝全蹲,左腿平仆,足尖內收成左仆步式。兩手分開,右掌下落於右膝前,左掌立掌向前下插伸於左腳面上。目視左手(圖1-13)。

(5)上體不動,兩腿仍成左弓步式。左手臂向前抬起,手與肩同高,食指和小指伸直,中指和無名指屈曲與大拇指指端相捏,成三叉訣手型;同時,右手向後下方伸展,食指與中指伸直,無名指與小指屈曲,拇指指端壓在無名指與小指的指甲上,成劍訣式(圖1-14)。

(6)上動不停,右腳蹬地屈膝前提,左腿伸直獨立。同時,左手上抬伸直,右手先收於左胸前,然後持劍訣向前平伸前指。目視前方(圖1-15)。要點:三叉訣(1)-(6)動要連貫完成。弓步時後蹬之腿要伸直,不可彎曲;獨立式,支撐腿要挺膝蹬直,提膝之腿要盡量高抬,膝高過腰,足尖綳直,上體正直,不可前俯後仰或左右歪斜。

4.雙手托缽(1)上體不動,兩手變掌,右手上抬與左手相合成十字手,右上左下,掌心向前上方(圖1-16)。

(2)上動不停,上體微左轉,兩臂向左、右兩側下落。同時,身體微向右轉,右腿前伸蹬出(圖1-17)。

(3)兩腿屈膝全蹲交叉成歇步式。同時,兩臂下落(圖1-18)。

(4)托缽式。兩臂屈肘內收,向右膝前包抄,兩手心向上,掌指相對。目視前方(圖1-19)。

(5)兩手上托至胸前。同時,左腿屈膝上提,足尖綳直下垂,成右獨立式。目視左前方(圖1-20)。要點:兩腿歇步下蹲與兩臂下落包抄要緩,協調和順;提膝獨立與兩手上托要配合協調,支撐腿要伸直,提膝腿要高過腰。

5.轉身劈靠(1)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下落,足尖虛點地面,成左虛步式。同時,左掌斜向右下插,掌心向上,停於右腰腹側;右掌向左上穿,掌指向上,停於左肩前。目視左前方(圖1-21)。

(2)上動不停,右腳不動,左腿挺膝伸直,足尖仍點地。同時,上身向後貼身,微向右轉。目視右前方(圖1-22)。

(3)上動不停,左腳向左邁步落實,左腿屈膝前弓,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步式。同時,上體微左轉,兩臂右下、左上向前後分靠,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上。目視左掌(圖1-23)。要點:虛步抱臂,右腿盡量屈蹲蓄力"然後擰身右靠,力貫兩臂。

6.天王鎮魔(1)仆步穿掌①左足尖內扣,挺膝伸直,重心移至右腿,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式。同時,左手臂內旋,掌心向下經胸前下按,停於右大腿上方;右臂外旋,掌心翻轉向上亮掌,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圖1-24)。

②上動不停,右腿全蹲,左腿平鋪成左仆步式。同時,左臂伸直,掌指向前下插,掌心向外,右臂向右側伸直,兩臂成一斜線。目視左掌(圖1-25)。

(2)提膝推按掌上動不停,右腿蹬地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式。同時,左臂上挑,右臂自然下落(圖1-26)。

(3)上動不停,右臂由後向前上抄,高與肩平,掌心向上;左臂屈肘內翻,掌心向下,停於右大臂上 (圖1-27)。

(4)上動不停,左腿挺膝直立,右腿屈膝前提,足面綳直。同時,右手握拳收抱於右腰側,左掌向前下推按,掌指向右。目視前掌(圖1-28)。

(5)歇步掄掌上體和兩臂不動,右腳側蹬,然後右腿向右再向後弧形擺動,落於左腿左後側,兩腿屈膝全蹲成歇步,臀部坐於右腿上。同時,兩臀屈肘在身前相抱,掌心上下相對(左上右下)。目視前方(圖1-29、圖1-30)。要點:以上動作應連貫完成,一氣合成。仆步要低,提膝要高過腰;站立要穩,上體微向前傾,頭要正,腰要直,膝要挺,左掌前推要有力。不可搖擺歪斜。

7.達摩指路(1)緊接上動,兩腿起立半蹲。同時,右臂內旋、屈肘,使掌心翻轉向上,停於頭上方,左掌順勢向左下撐按(圖1-31)。

(2)上動不停,兩腿屈蹲成歇步。同時,兩臂在身前下落,停於左膝前,掌心向下,左掌變成劍訣式,掌指相對。目視前下方(圖1-32)。

(3)上動略停,兩腿略起,以腳跟和腳掌為軸,向右碾轉一周,仍成歇步下蹲姿勢,臀部坐在左小腿上。兩手向右側平擺,右臂平,掌心向下;左臂屈肘收於胸前,左手仍為劍訣。目視右掌(圖1-33、圖1-34)。

(4)右臂由下向後再向上直臂弧形擺動至頭頂上方,掌心向上;同時,左臂直臂向前探指,劍訣手心朝下。左腿屈膝上提,成右獨立提膝式。目視劍指方向(圖1-35)。要點:以上動作要連貫完成,並與左臂前指、左腿提膝同時完成,不可有先後之分。支撐腿要直,背要挺,頭要上頂,氣要下沉。

(5)左劍訣變拳,收回抱於左腰側,拳心向上。隨即左小腿伸直,足用力向前蹬踢(圖1-36、圖1-37)。

8.合掌禮佛(1)仆步穿掌左腿經右腿里側向身後仆腿,成左仆式。同時,左臂直掌向下插至左腳上方,右臂斜上舉。目視左手(圖1-38)。

(2)弓步前指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式。同時,左臂上抬向前探指。目視左手前方(圖1-39)。

(3)立正合掌上動不停,右腳上步與左腳並齊,兩腿直立。同時,右臂由後向前與左掌合掌,掌指朝上。目視兩掌(圖1-40)。要點:以上動作為一組連貫動作,仆步要低,腳跟不可掀起離地;並步合掌,上體略向前傾,凝神靜氣,氣沉丹田。

9.崑崙試劍(1)錯掌仆步①右臂不動,左臂屈肘回收將左掌收至右大臂里側(圖1-41)。

②左臂直掌前穿至右臂手腕上方;同時,右臂屈肘收回,將右掌置於左肩內側,雙掌指向前(圖l-42a、圖1-42b)

③上動不停,右掌直臂向前穿至左掌上方。左腿向身後撤一大步,右腿下蹲成左仆步式。同時,左掌直臂下穿,使掌指置於左足上方。目視左掌 (圖1-43)。

(2)青龍出水①右腿蹬地直立,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式。同時,右臂由後向上、向前下落,左掌變拳抱於左腰側 (圖1-44)。

②上動不停,右臂向胸前下落,右掌置於左胸側;同時,左拳經右臂內側上穿,拳面高與肩平。目視左拳(圖1-45)。

10.金剛護法右臂內旋經左臂外側上舉於頭上方。右足蹬地,屈膝前提,足尖下垂,左腿挺膝伸直。同時,左拳先收於胸前,然後向前衝擊。目視左拳(圖1-46)。要點:架掌、沖拳與提膝獨立要協調一致


推薦閱讀:

少林 | 少林三節棍
少林內功
少林擒拿十大技法——掐技
少林禪醫:菱形肌肌群損傷易筋法
少林拳|虎鷹拳手型、步型

TAG:少林 |